浅析文体学与文学翻译研究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0引文众所周知,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源语)转换或创造成另一种语言(译语),即,用另一种语言对原话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神韵等的进行再现或再表达。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需要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和理论以发展和构建自己的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忽视其写作风格、审美价值及文章灵魂,还是应该更注重原文的风格及美感,而忽视其语言形式?文体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对源语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并找到与原语忠实对等的译语。
因此,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促进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
1文体学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Stylistics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form and literary function.”(文体学研究语言形式和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1]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作家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思想,创作出多元化的文学风格。
鲁迅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又是一位资深的翻译家,他认为一个合格的译者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另一方面,保持作者原有的魅力和风格。
本文将阐述如何通过文体分析做到以上两点。
1.1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直译是指按照字面意思直接把源语转化成译语,保持其原始的形式,包括句子结构,词汇意思,及原文中的隐喻等。
直译具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运用直译时,译者可以尽可能忠实的履行翻译职责,避免越权,把解读留给读者。
然而,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作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如果不顾场合条件,不顾中外两种语言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
例如,将“Every body would not like it.”误译成“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它”,而正确的翻译该是“并不是每上人都会喜欢它”。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风格和形式的学科,对于翻译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体学在翻译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译文的语言风格和形式的研究和分析中。
文体学对翻译的意义在于帮助翻译人员准确理解原文的风格和形式,从而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译文风格和形式。
文体学不仅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分析原文的语言特点,还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在译文中恰当地表达原文的风格和形式。
某个文学作品可能使用了比较生动的修辞手法,那么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在译文中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来传达原文的风格。
文体学对于翻译人员研究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文体学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在面对不同的文体时,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
不同的文体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对于一些抒情性的文学作品,翻译人员可以采用诗意化的翻译方式,以保持原文的抒情特点。
文体学对于翻译评价和翻译修订也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文体特点的研究和比较,可以评价译文的准确度和信达性。
如果译文与原文在文体上相似,那么可以认为译文的质量较高。
如果译文在文体上与原文有较大差异,那么可能需要对译文进行修订,以更好地表达原文的风格和形式。
文体学与翻译研究

贝克本人认为这一研究只是"小范围、试验性 的"尝试,调查文学译者的文体在原则上是可行的, 而且是很有意义的。利用语料库进行研究,对一些 难以捉摸的、不引人注目的语言习惯进行描述、 分析、比较和阐释,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说明译者的 烙印确实存在。既然译者的烙印存在,就有必要研 究、制定一种合理的方法去寻找和梳理这些烙印。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界定与评价译者文体的方法,有 不少问题仍需做进一步的探讨,并需做更大范围的 调查研究。
贝克选用了英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布什(Bush)和 科拉克(Clark)的翻译作品进行了比较,布什翻译的 原文出自3位作家,源自3种相关的语言:巴西葡萄 牙语、本土西班牙语和南美西班牙语。科拉克翻 译的原文全部源自阿拉伯语,出自两位风格迥然不 同的阿拉伯作家,一位是40多岁的男性作家,另一 位是年近90的叙利亚女作家。贝克从类符/形符比 率、平均句子长度和叙述结构三方面描述两位译 者的文体。
Bush(布什)
高(词汇量 宽泛)
长
Clark(克拉 克)
低(词汇量 受限)
短
Discussion
了解译者的实际生活环境,对研究译者是有意 义的,因为生活环境肯定会影响一个人的语言习惯 和表达方式。例如,长期与讲非本族语的人打交道, 就会慢慢养成一种语言习惯,在讲话或写文章时会 考虑到不同的听者/读者的语言能力而采取不同的 策略。贝克把这种现象叫“适应性调 节”(accommodation)。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 -----Mona Baker
style in translation Style style of translation?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

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汉译研究一、引言英文歌词是音乐语言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歌曲的情感和意义,还是文化和社会的反映。
而英文歌词的翻译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考虑到双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英文歌词的翻译问题,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文歌曲。
二、文体学视角下的英文歌词翻译1. 文体学概述文体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学作品的学科,其核心是对语言文本进行分析,探索文本的特点和风格。
在英文歌词翻译中,文体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歌词的文体特点,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文体的一致性。
2. 英文歌词的文体特点英文歌词的文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特点:英文歌词通常采用押韵和节奏感强的形式,具有诗歌的特点。
- 情感表达:歌词经常表达情感和感受,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 语言表达:歌词中常常出现修辞手法和象征性的语言表达。
3. 英文歌词翻译的挑战英文歌词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差异:英文与中文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翻译时需要考虑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 文化差异:英文歌词中的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有着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文化转换。
- 文体转换:英文歌词的文体特点在翻译时需要予以保留,而这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1. 保持诗歌特点在翻译英文歌词时,应尽量保持原文歌词的诗歌特点,包括押韵和节奏感。
这需要译者有一定的音乐感和诗歌修辞的功底,能够巧妙地运用中文诗歌的形式和特点来表达原文的诗意。
2. 注重情感表达英文歌词中经常表达情感和感受,翻译时应注重情感的表达,并尽量保持原文歌词的情感色彩。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来传达原文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3. 处理文化差异在翻译英文歌词时,需要处理好原文歌词中的文化元素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可以考虑进行文化转换,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转化为中国读者容易理解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传达歌词的意义。
4. 保持文体一致性四、具体案例分析下面以一首英文歌曲为例,分析英文歌词翻译的具体问题和策略。
探讨文体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文体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摘要:从文体学研究的几个方面以及翻译实例对文体学与翻译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旨在强调文体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文体翻译研究文体与翻译关系翻译实例中的文体学理论一、引言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和语言风格的学科。
它在西方传统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直到本世纪初人们才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去探讨文体的问题。
所以严格的意义上说,它是本世纪内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体学有传统文体学和现代文体学之分;传统文体学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分析作家的文学风格,研究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的语言变体;现代文体学则指用现代语言学的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包括文学文体在内的各类文体,本文所说文体学当指后者。
近来较新的研究领域是用文体学的理论研究翻译及其规律。
该领域的学者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翻译和翻译风格,将翻译学与文体学结合起来即文体翻译研究,这是一门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课题。
本文拟从文体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二、文体与翻译文体学与翻译之间关系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第一常规和变异的问题。
“常规”和“变异”是文体学中的两个术语。
“常规”即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变异”是指“不符合公认的标准的语法和语义规范的话语的统称”。
通俗一点说,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而这就是常规;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也不会总是遵循某种语言规范而一成不变,相反,人们为了最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总是在使用语言时有所选择和变化,甚至使用偏离语言常规的话语或表现形式,这就是变异。
请见下面例子:the man (atekeeper) went into drink his can of tea, the irls went on down the lane that was deep in soft dusk. udrun was as if numbed in her mind by the sense of indomitable soft weiht of the man, bearin down into the livin body of the horse: the stron, indomitable thihs of the blond man clenchin the palpitatin body of the mare into pure control; a sort white manetic domination from the loins and thihs and calves, enclosin and enpassin the mare heavily into unutterable subordination, softbloodsubordination, terrible.一般地说,涉及到语言规则方面的常规与变异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例子摘自james joyce 的ulysses,乔伊斯打破了标点符号常规,让句子连成一体,旨在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与翻译
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本风格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旨在分析不同文学创作风格与语言表现形式,揭示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格局。
充分理解原始文本的文化包容性和文理分析也是该学科的研究重点。
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译者掌握两种语言和文化体系的差异。
翻译的目的是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达,但译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留文本的意义和风格。
因此,文体学和翻译的关系密切。
对译者来说,掌握文体学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特点。
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表现方式和修辞策略,译者可以更准确地传达原始文本的含义。
例如,一篇专业论文的风格通常比较正式,而一篇诗歌则更加抒情。
当译者翻译这些文本时,他们需要根据原始文本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并尽可能地保留原始文本的风格和意义。
此外,研究文体学还可以增强译者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译者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
对文化和文体差异的了解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内涵,并尽可能地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
例如,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同一句话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译者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可能会误解原始文本的含义,从而导致翻译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文体学与翻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译者需要深入研究不同文体的特点,理解文本风格和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中,以保留原始文本的风格和意义。
同时,译者还需要尊重不同文化和文体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
文体学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价值及个人风格的体现

社会标准;同时,二者也都不忽视文风的时代性及风格的个人 性。这点与高健先生所提倡的语言个性论存在着相通的地方(高
具体分析
健,1999)。语言个性论认为:每一种语言都不但有其作为语言的
一般共性,具体指以较有限数量的词语句式来表达无限多的意
高健先生的翻译理论重点在译语方面,他考虑的不仅仅是
思;具有相互间的一定的替代性;具有任意性与组合搭配的规律 怎样传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尽量贴近原著,而更重要的是怎样
音的心理印迹。”(索绪尔,1982)因此,在文学翻译中,译者考虑的
想着我,亲爱的!当你一个人的时候
不仅仅是语义、词汇、句法等的最佳选择,而且是文体上的创造
……
性,或更准确地说是 “ 二度创造”(王正仁,2004)。如果我们的思路
译文二:
局限于怎样传达原作的内容和形式,那么这样的译文只会是对
凭着你那鲜花瓣瓣
关键词 文体学 文学翻译 风格 创作
随着文化和科技的进步发展,现代翻译理论已不再停留于 式便是一个纵向的关系,称为纵聚合关系。
对翻译艺术的描写性阐述。目前的研究不断吸收传统理论中的
因为语言尤其是英语词的多义性决定了词义在搭配时的不
有益成分,不断广泛扩大研究的范围,具体涉及诸多学科,如应 确定性,所以选择词义就好比在数学中确定点的坐标一样,不但
用语言学、文体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符 要有精确的横坐标,还要有纵坐标。确定词义也是一样的,要在
号学和比较文学等等。在这些领域的探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翻 种种临时或稳定的横、纵关系中找到最佳形式,通过句、段、篇章
译理论建设,为其开拓了种种途径,提供了丰富论据。
等较高的语言单位层次所表现出来完整的语篇,甚至文化语境
文体学理念在翻译研究中运用

文体学理念在翻译研究中运用一、文体学介绍文体学是一门研究文体和语言风格的学科。
它在西方传统修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直到本世纪初人们才开始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去探讨文体的问题。
所以严格的意义上说,它是本世纪内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体学有传统文体学和现代文体学之分;传统文体学指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分析作家的文学风格,研究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的语言变体;现代文体学则指用现代语言学的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包括文学文体在内的各类文体,本文所说文体学当指后者。
近来较新的研究领域是用文体学的理论研究翻译及其规律。
该领域的学者经过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翻译和翻译风格,将翻译学与文体学结合起来即文体翻译研究,这是一门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课题。
本文拟从文体学的角度来探讨一下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二、文体与翻译文体学与翻译之间关系怎么样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第一常规和变异的问题。
“常规”和“变异”是文体学中的两个术语。
“常规”即指“口语或书面语中人们所公认的标准形式”,“变异”是指“不符合公认的标准的语法和语义规范的话语的统称”。
通俗一点说,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而这就是常规;但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也不会总是遵循某种语言规范而一成不变,相反,人们为了最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总是在使用语言时有所选择和变化,甚至使用偏离语言常规的话语或表现形式,这就是变异。
请见下面例子:Theman(gatekeeper)wentintodrinkhiscanoftea,theman,bearingdo wnintothelivingbodyofthehorse:thestrong,indomitablethighsofth eblondmanclenchingthepalpitatingbodyofthemareintopurecontro l;asortwhitemagneticdominationfromtheloinsandthighsandcalves ,enclosingandencompassingthemareheavilyintounutterablesubor dination,soft-blood-subordination,terrible.一般地说,涉及到语言规则方面的常规与变异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例子摘自JamesJoyce的Ulysses,乔伊斯打破了标点符号常规,让句子连成一体,旨在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文体学与文学翻译研究
作者:葛畅
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3期
摘要:文体学常用于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很少用于翻译研究。
实际上,文体学理论相关知识有助于文学作品的翻译,译文更符合原文风格。
译者掌握文体学知识有助于发现原文文体风格特色,实现忠实地翻译原文;可以提高译者对原文的对象功能的敏锐度,让译文更符合原文文体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创作风格及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文体学在翻译领域的应用,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原文文体风格和语言特色,努力实现翻译对等。
关键词:文体学文学翻译文体风格
一、文体学
(一)文体学定义
几十年来,文体学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中的、有争议的研究领域”。
文体学是本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分为传统文体学和现代文体学两大类。
传统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作家的文学风格,着重对作品的特点和语言进行分析。
而现代文体学则是在现代语言和语言学的基础上对各种文体进行研究。
现有的文体分析方法纷繁多样,给研究者运用文体学分析方法对其划出明确的界限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此外,文体学是一个独特的术语,可以用来确定特定语言中形式和效果之间的联系。
(二)西方文体学与中国文体学的发展
现代文体学在现代西方社会是现代语言学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些规则和原则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普遍相信,尽管世界各国的语言似乎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由同一种语言发展而来的。
世界语言学家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转向术语的技术意义上的研究,即语言的声音系统的组织、单词和句子的内部结构。
到了20世纪20年代,“结构语言学”的计划受到瑞士语言学家弗迪南·德·索绪尔的启发,并开发20世纪语法分析方法。
在中国,文体风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各种风格开始形成,中国古代的文体风格都来自中国传统经典。
中国古代文体学大体上与传统的学术文化背景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体学研究中,也涉及各种经典。
有的是对中国古代文体基本文体特征的综合研究。
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某一历史时期文体理论的分析或文体学分析。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研究还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二、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类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将原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再现,还要对原文的故事情节及文体风格有较好的保留。
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从整体而言,要求与原文的艺术境界保持一致。
语言艺术上要求很高,语言需要准确严密,用词上要符合原文风格。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用词上往往较为含蓄,需要结合句子、作者的经历、当时社会的背景等来准确翻译其深层含义,对于一个词和一句话往往需要反复斟酌。
所谓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讲究不但形似,而且要神似。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通读全文,掌握原文的句子、段落、文章全篇的意思及其之间的关联,并按照所翻译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
文学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一切都要以翻译的需要为主,切忌主观臆断。
三、文体学作用于文学翻译
(一)文体学与文学翻译
文体学方法,即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文學文本的文体特征。
翻译是对语言进行的一种操作: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的过程。
显然,任何翻译理论必须借助于语言——普通语言学理论(J.C. Catford,1965)。
另一方面,当译者试图接近文学作品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
因此,文学翻译必须与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而文体学又与作品密切相关。
此外,文体研究是文体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文体学对文学翻译的贡献
文学文本不同于非文学文本,其具有鲜明的特征,构成文学本质的艺术价值。
文体学认为,这些特征大多是有意选择的,以提供某种美学或主题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引导读者。
如果文本中某些特定的特征(语法、词汇、语境等)对整个作品的整体意义有所贡献,那么这种文体特征便从整个作品中突出出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显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原文的特殊风格。
风格不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为其进一步翻译奠定了基础。
如果译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意图或特定元素的功能,他就永远无法体会到任何表达的个性。
文体特征与审美主题功能的密切关系决定了文体对等的必要性和意义。
总之,文学翻译的意图是来激发目标读者同样的洞察力。
文体分析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译者对小说语言形式美感或主题功能的敏感性,帮助译者产生功能对等意识,而不是与各种文体的对应参照一致。
因此,译者掌握相关的文体学知识,将文体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将有助于原文文体风格再现,实现翻译的文体风格对等。
参考文献:
[1]Clifford nders.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M].2001
[2]Rainer Schulte,John 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 [M].1992.
[3]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葛畅,女,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口译)(责任编辑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