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作业→波音并购案况

合集下载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

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案例分析摘要:本文以投资银行业的并购与重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中的角色与作用,并总结了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投资银行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的指导意见,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借鉴。

1. 案例一:国际银行A与银行B的合并案例描述:在这个案例中,国际银行A与银行B决定进行合并,形成更强大的金融机构。

合并后的银行将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评估合并后的银行的潜在价值、制定合并方案、协助各方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提供资金支持等。

投资银行通过精确的财务分析和商业洞察力,帮助合并各方了解合并后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增长潜力,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深入研究市场、了解各大股东的利益和关切,并积极参与谈判,确保了合并的顺利进行。

同时,投资银行还提供了相应的融资方案,确保合并后的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此外,投资银行还帮助整合了两家银行的业务和运营,提高了效率和利润。

挑战与应对:在并购过程中,涉及到法律、财务、税务等多个领域的问题,投资银行需要在不同领域协调合作,解决各种挑战。

同时,投资银行还需要与各方保持良好的沟通,协助解决潜在的分歧和冲突。

2. 案例二:地方银行C的重组与收购案例描述:地方银行C由于经营不善和资金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决定进行重组与收购,寻求合作伙伴来提供资金救助和专业管理。

案例分析:投资银行在此过程中的角色主要有:评估银行C的价值、寻找合适的收购方、进行尽职调查和协助谈判等。

投资银行通过对银行C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进行评估,帮助找到了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并通过谈判确保了双方的利益。

成功经验:在这个案例中,投资银行通过积极寻找潜在的收购方和合作伙伴,找到了对银行C具有战略意义的伙伴,为银行C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专业管理。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

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

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

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

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

经典跨国并购案例

经典跨国并购案例

经典并购案例一、1997年美国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涉及金额140亿美元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品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20万人。

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

特别是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由于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事件对欧洲飞机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政府和企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97年1月,欧洲委员会开始对波音兼并麦道案进行调查;5月,欧洲委员会正式发表不同意这起兼并的照会;7月16日,来自欧盟15个国家的专家强烈要求欧洲委员会对这项兼并予以否决。

美国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首脑也纷纷卷入这场兼并和反兼并的冲突之中。

一时间,美国与欧洲出口企业之间酝酿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机。

最后,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在7月22日不得不对欧盟做出让步,其代价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弃三家美国航空公司今后20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2.接受麦道军用项目开发出的技术许可证和专利可以出售给竞争者(空中客车)的原则;3.同意麦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为波音公司的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分别公布财务报表。

经15个欧盟国家外长磋商之后,7月24日,欧洲正式同意波音兼并麦道;7月25日,代表麦道75.8%的股份,持有2.1亿股的股东投票通过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

并购失败的案例

并购失败的案例

并购失败的案例在商业世界中,并购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的整合和市场份额的增加。

然而,并购也并非总是成功的,有许多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

本文将就一些著名的并购失败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失败的原因以及可以从中汲取的教训。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00年代初的美国联合航空和美国西北航空的并购案。

当时,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决定收购美国西北航空公司,以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

然而,这次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整合困难。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也导致了并购失败的结局。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并购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因素,否则很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另一个著名的并购失败案例是2008年美国康卡斯特公司收购迪士尼公司。

康卡斯特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而迪士尼公司则是全球最大的娱乐公司之一。

康卡斯特公司希望通过收购迪士尼公司,实现媒体产业的整合和规模的扩大。

然而,这次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之一是迪士尼公司高管团队的抵制,他们认为康卡斯特公司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不符合迪士尼公司的发展需求。

此外,反垄断监管的限制、市场反应不佳等问题也导致了并购失败的结局。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并购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监管、市场反应等因素,否则很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最后,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07年的美国花旗集团和美国万通金融的并购案。

当时,花旗集团希望通过收购万通金融,实现全球金融服务产业的整合和规模的扩大。

然而,这次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两家公司的金融业务重叠度过高,导致整合困难。

此外,监管审批不顺利、员工抵制等问题也导致了并购失败的结局。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并购时需要充分考虑业务重叠度、监管审批等因素,否则很容易导致并购失败。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虽然可以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的整合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但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并购重组规则与案例分析(招商证券投资银行部之并购部)

并购重组规则与案例分析(招商证券投资银行部之并购部)
①有利于并购的融资安排;
②有利于并购在法律程序上的进行 或从法律角度上看对并购公司更为有利 ;
③有利于在税务上作出安排;
④ 有利于与目标公司在并购后业务 能力上的衔接。
目标公司资产重组的目的:
①有利于并购后形成满意的现金流 量以偿付并购中发生的债务;
②有利于并购后形成业务核心能力 ;
③有利于并购后债务负担最小;
(3)关联基金的认定,公司与各种形式的基金、退休金、公积金、 雇员持股计划等和以上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亲属、受托单位等有控 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均构成关联关系。
企业并购重组简介
4
投资银行部
3、企业发展与企业并购
纵观中西方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企业 并购在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及工业的飞速发展方 面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现代工业社会里的每一个 大型企业其成长历程都离不开企业并购这种手段。
从企业并购发展的历史观察看到,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企业发展模式与企业并购手段互为依存。
5、财务协同理论:不同时间的现金流量差异及 合理避税手段产生并购动机。
第二,代理理论 由于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不确定性等因 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包括3个子理论:
企业并购重组简介
11
投资银行部
1、降低代理成本理论:公司代理问题可由适当 的组织程序来解决 ,企业并购则提供了解决代理问题 的一个外部机制 。
20
投资银行部
(四)公司分立
公司因发展要求进行组织战略调整、内部合约或者 利益纠纷等需通过公司分立手段进行解决。为并购创造条 件。
公司A
公司A1
公司A2
资产B、C、D、E
资产B、C
资产D、E
企业并购重组简介

波音并购麦道详尽分析

波音并购麦道详尽分析

Introduction
1916-1960s
Military aircraft as the foundation, promote the civil aircraft business
1960s-1990s
Civil aircraft as the main business, warplane also in development
Group No.18 | Noah + Hank + Nicole
6%
Military Airplanes (MCAIR‘s 50%)Βιβλιοθήκη 20% 80%0%
Commercial Airplanes
Proportion of business in 1990s
Boeing merged MCAIR
——Dec 15th, 1996
——Dec 15th, 1996
Group No.18 | Noah + Hank + Nicole
Background
• The rise of Airbus •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 MCAIR’s great value
The rise of Airbus
Group No.18 | Noah + Hank + Nicole
USA
90%
10% 0%
Other countries
In terms of Commercial Airplanes In 1970
The rise of Airbus
Group No.18 | Noah + Hank + Nicole
And other companies

投行并购重组实务精讲

投行并购重组实务精讲

投行并购重组实务精讲一、引言投行并购重组是当今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业务之一。

它涉及到资本市场、法律、财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投行并购重组的实务进行精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业务。

二、投行并购重组的定义投行并购重组是指投资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在客户之间进行各种并购和重组交易的活动。

投行扮演着财务顾问的角色,协助客户完成交易的策划、谈判、评估和执行等环节。

三、投行并购重组的流程1. 项目准备阶段:投行与客户初步接触,了解客户需求和目标,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并起草项目方案和招标方案。

2. 信息收集阶段:投行负责搜集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竞争对手分析等信息,并进行尽职调查。

3. 估值与谈判阶段:投行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估值,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并进行谈判与协商。

4. 融资与交割阶段:投行协助客户进行融资方案的制定,筹集资金,并最终完成交易的执行。

四、投行并购重组的挑战和机遇1. 挑战:- 复杂性:投行并购交易涉及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意见。

- 法律风险:并购交易面临法律风险,需要投行具备深厚的法律背景和经验。

- 不确定性:市场情况波动不定,投行需要具备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2. 机遇:- 市场需求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的需求不断增加。

- 国际化趋势:跨国并购成为投行的重要业务,为投行拓展全球市场提供了机会。

- 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投行并购重组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工具和方法。

五、投行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1. 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影院: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美国上市公司,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2. 阿里巴巴收购美国Lazada集团:这是阿里巴巴继收购京东后在海外市场的又一次成功并购,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全球电商领域的地位。

六、投行并购重组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投行并购重组将更多涉及到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的交易。

2. 跨界融合:投行将与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等机构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

投行并购案例

投行并购案例
Company Logo
❖ 财务状况说明(被收购方):公司从1999年开始出现亏 损(约120万元),该年无利润分配。2000年经营状况急转直 下,销售额全年只有1500万,加上高启的销售成本和经 营费用,公司亏损达1130万元,集团公司背上了沉重的 包袱。公司采取了许多挽救措施,如增大广告、促销投入, 但无济于事。截止200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继续下滑, 只有600万元,亏损712万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到 目前为止,累计亏损达1962万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50.5%,所有者权益、负债平分秋色。公司流动资产2850 万元,流动负债3100万元,流动比率0.92<2(正常公司 为2), 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公司速动比率为73%,远 远低于1,公司必须变卖长期资产归还短期负债。公司资 产质量欠佳,固定资产只占原值的三分之一,设备很陈旧。 公司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为243天,存货周转天数为: 227天, 资产流动性极差,变现时间长,公司坏帐压力大,存货积 压严重。.
Company Logo
❖ 3、实现协同效应
❖ 并购后两家企业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 的总体效益要大于两家独立企业效益的算术和, 此即所谓的“1+1>2”原理。并购同类型酱油生 产企业,可以充分、有效、合理挖掘现有资源, 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生产、财务、 管理、营销协同效应,节省管理费用、营销费 用。集团近几年来在调味品行业(特别是酱油 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配方、管理 方法、甚至专利等无形资产,这些东西不易被 对手轻易复制、不可替代、不可轻易转移,能 够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产生巨大的资源效益。
Company Logo
一般而言,合适的“壳”公司具有以下8个特 点
1、经营业绩差,业务萎缩,净资产报酬率为负 2、所属行业为夕阳行业 3、主导产品和产业无发展前途 4、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规模小,股本结构要清晰 5、摊子铺的过大,涉足行业过多,投资严重亏损,但主业转换不准 6、企业债务负担过重,连续亏损,但还不至于破产 7、股价长期低迷 8、母公司回天乏力,不得不借助外力来拯救壳公司

投行并购案例

投行并购案例

投行并购案例投行并购是指由投行作为中介,协助客户进行并购交易的一种金融服务。

投行在并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财务顾问、交易结构设计、融资安排等。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了解投行并购的实际操作。

某公司A计划收购公司B,以扩大自身业务规模。

公司A找到了一家知名的投行机构C,希望其能够为自己提供并购顾问服务。

投行机构C首先进行了一轮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对公司B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公司B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且具有一定的成长潜力。

投行机构C向公司A提出了收购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交易结构和融资安排方案。

在收购过程中,投行机构C协助公司A进行了与公司B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收购协议。

同时,投行机构C还为公司A提供了融资安排方案,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通过投行的协助,公司A成功完成了对公司B的收购,并且获得了相应的融资支持。

在收购完成后,投行机构C还为公司A提供了后续的并购整合服务。

投行机构C协助公司A进行了对公司B的业务整合,包括人员调配、业务重组等工作。

通过投行机构C的专业服务,公司A成功实现了对公司B的收购并顺利完成了业务整合工作。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投行在并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投行作为并购顾问,不仅提供了专业的财务分析和交易结构设计,还为客户提供了融资支持和并购整合服务。

投行的专业服务,为客户顺利完成了并购交易,并实现了业务整合,为客户创造了丰厚的价值。

总的来说,投行并购是一项复杂的金融服务,需要投行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投行的协助,客户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并购交易,并实现业务整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投行并购的实际操作,为投行并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际券商并购案例

国际券商并购案例

国际券商并购案例咱来唠唠国际券商并购那些事儿。

就说高盛和所罗门美邦这事儿吧。

那时候,金融界就跟个大舞台似的,各个角色都想争个好位置。

高盛呢,那可是金融界的大佬,一直想扩充自己的地盘。

所罗门美邦呢,也有自己的优势和资源。

高盛瞅准了机会就把所罗门美邦给并购了。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把另一个有独特功夫秘籍的门派给收归旗下了。

高盛通过这次并购啊,那客户资源、业务范围一下子就扩充了不少,就像游戏里角色一下子升了好几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更牛气哄哄了。

还有摩根大通和贝尔斯登的并购。

贝尔斯登那可是遇到大麻烦了,就像一艘在暴风雨里摇摇欲坠的船。

摩根大通这时候就像个救星一样出现了。

为啥摩根大通要并购贝尔斯登呢?这里面可大有文章。

摩根大通看到贝尔斯登虽然遇到危机,但是它的一些业务线、人才和市场份额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就好比在二手市场看到一个有点破损但内核不错的宝贝。

摩根大通并购贝尔斯登之后,一方面稳定了市场,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业务添砖加瓦。

不过这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两个人刚凑到一块儿,还得磨合磨合各自的脾气和做事风格呢。

再说说美国银行和美林证券。

美林证券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是处境艰难,就像一个受伤的巨人。

美国银行就盯上这个机会了。

美国银行想着,美林证券的品牌、全球业务网络那都是相当诱人的。

这一并购啊,美国银行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在全球券商竞争的战场上更有底气了。

而且,这两家一合并,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上就可以资源共享,发挥出“1 + 1 > 2”的效果,就像两个小伙伴合作玩游戏,互相配合起来就变得超级厉害。

这些国际券商的并购案例啊,就像一场场金融界的大戏,有机会、有危机、有算计,也有共赢,每一个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呢。

波音案例分析

波音案例分析

波音兼并麦道案例分析引言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

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达到480亿美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并购发生的宏观背景与行业背景苏联解体和华沙条约组织解体后,美国的国防工业开始全面调整。

美国及其盟国对军火的需求量急剧下降,提出要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和竞争力强的国防工业基础,军工企业改革规模大、频率高,极大提高了研究开发的规模效益。

同时,世界飞机制造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民航事业发展很快,飞机成为普及的交通工具,“军转民”和军民结合成为航空工业的发展趋势。

民用飞机在整个航空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为了与美国的飞机制造商抗衡,位于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的四国资本联合起来组建欧洲空中客车公司,集各国所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形成很大的威慑。

1990——1994年间全球民用客机的市场份额:波音60%,空中客车20%,麦道15%,其他企业5%,争夺飞机制造业全球霸主地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公司简介一、波音公司波音公司成立于1916年7月1日,由威廉·爱德华·波音创建,并于1917年改名波音公司。

1929年更名为联合飞机及空运公司。

1934年按政府法规要求拆分成三个独立的公司:联合飞机公司(现联合技术公司)、波音飞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

1961年原波音飞机公司改名为波音公司。

波音公司建立初期以生产军用飞机为主,此后涉足民用飞机市场,自成立后的80多年来它几乎一致主宰着国际民用飞机市场,客户遍布全球。

波音公司由四大业务分部组成:波音民用飞机集团、空间与通讯集团、军用飞机与导弹集团、公用服务集团。

随着国际商务和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型商业飞机的世界市场需求旺盛,为争夺世界市场的份额,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后,波音公司的主要业务由军用飞机转向商用飞机,其商业飞机的制造能力大大增强,商业飞机的制造业务占公司总业务的80%,军用飞机业务量缩至20%。

波音并购麦道

波音并购麦道

波音并购麦道波音兼并麦道案例分析08金(2)120080801224黄进士1996年12月15日,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球的兼并案,那就是美国波音(Boeing)飞机公司宣布兼并美国麦道(McDonnell Douglas)飞机公司。

波音与麦道的联姻,深刻改变了世界航空工业的格局,令政界业界甚为震惊。

这起合并事件,改变了世界航空制造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同时揭开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之间超级竞争的序幕。

那么,波音何以“娶”了麦道呢?或者说,麦道为何愿意“嫁”给波音呢?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吗?我们将对此展开分析。

一、并购的前后状况(一)波音方面:1、波音需要更多的技术员工和更大的生产能力。

波音总经理坦言:飞机制造工业在不断成长,波音需要更多的技术员工和生产能力。

1996年是波音和空中客车6年来订货最多的一年。

1996年,波音共得645架订货,价值470亿美元。

波音订货历史最高年为1989年的683架。

1996年,空中客车得309架订货,几乎是1995年106架的三倍。

空中客车订货历史最高年为1990年404架。

目前,波音平均每月生产8.5架737。

1997年1月要达到每月10架,第四季度要达到21架。

兼并麦道,明显有助于波音扩大生产和加强新机型的研制。

目前,已有200多名麦道生产MD-11的工程师接到通知,从加州搬到西雅图,为加长型波音747工作。

2、波音需要增强自身实力,以与空中客车展开竞争。

波音兼并麦道之后,空中客车成了波音唯一的竞争对手。

早在1970年,英、法、德、西班牙4国政府用各自的航空制造企业跨国组成空中客车公司。

当时,以波音为首的美国公司,占领了世界市场份额的90%。

欧洲任何一国的航空制造企业,都无法与之抗衡。

要挽救欧洲的航空制造工业,跨国联合是唯一的出路。

从那时起,不算种种秘密补贴、固定补贴和免税优惠,只开发机型一项,空中客车即直接得到政府100~200亿美元的补贴。

经过25年努力,到1995年,7个机型1300架空中客车在天空翱翔,市场份额从零成长到30%。

波音并购麦道并购案分析

波音并购麦道并购案分析

波音并购麦道并购案分析一、背景波音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大概64%份额,在全球的大型客机生产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

麦道公司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企业,同时也生产大型民用客机。

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

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合并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

在全世界的飞机制造业中,目前唯一可以与美国波音公司进行较量的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

空中客车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上大约占三分之一的份额。

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可以加强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同时也对欧洲空中客车在大型客机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波音和麦道公司的合并,美国和欧共体委员会持有不同态度。

二、品牌并购虽然合并后的公司占有美国市场百分之百的份额,但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

其主要考虑的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越来越强劲的挑战。

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

如果波音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

另外,鉴于麦道公司在美国军事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国际民用客机市场失去了竞争力的现状,事实上除了波音公司外,其他任何飞机制造公司不可能也不愿意购买麦道公司。

相反,欧共体委员会认定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会增强波音公司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的支配地位,委员会认为波音和麦道的合并不利影响有三:一是合并后的波音公司不仅将其在民用客机市场上的份额从64%提高到70%,而且可以将其在大型客机制造业的垄断地位扩大到小型客机市场。

面对跨世纪竞争:波音,麦道合并启示录

面对跨世纪竞争:波音,麦道合并启示录

面对跨世纪竞争:波音,麦道合并启示录
谢涛
【期刊名称】《监督与选择》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去年年底在深圳举行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在开幕式上说,最近全球企业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世界第一大和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波音与麦道宣布合并。

如果中国的企业还在“你的我的”问题上打转转,一些国有企业将继续垮下去。

他表示,在资产重组中,不能光要优势企业背包袱,吃掉效益不好的企业,更重要的是“强强联合”。

李铁映的讲话已表明,资产重组配合产业调整将是1997年国企改革重点突破的方向。

为配合这一形势,本刊编发介绍波音、麦道公司合并的有关背景报道,希望能给我们的国企改革一点有益的启示。

1996年是美国企业购并史上值得纪念的一个。

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11宗企业购并案有7件在这一年内敲定或完成,而在12月15日宣布的波音与麦道合并,更是美国企业购并趋势的最佳注脚。

请看如下报道——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谢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71.265
【相关文献】
1.向市场挑战还是向体制挑战?--空中客车如何迎接波音与麦道的合并 [J], 米加宁
2.波音和麦道公司合并的见闻 [J], 何植岱
3.从波音与麦道的合并看我国企业购并现象 [J], 姚莉
4.从波音、麦道合并谈航空产业的结构调整 [J], 汪亚卫
5.从波音.麦道合并到肢解微软看中国反垄断立法 [J], 朱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波音并购麦道并购案分析

波音并购麦道并购案分析

波音并购麦道并购案分析一、背景波音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已经取得了大概64%份额,在全球的大型客机生产市场上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

麦道公司是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企业,同时也生产大型民用客机。

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

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合并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

在全世界的飞机制造业中,目前唯一可以与美国波音公司进行较量的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

空中客车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上大约占三分之一的份额。

美国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可以加强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的支配地位,同时也对欧洲空中客车在大型客机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波音和麦道公司的合并,美国和欧共体委员会持有不同态度。

二、品牌并购虽然合并后的公司占有美国市场百分之百的份额,但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

其主要考虑的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越来越强劲的挑战。

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

如果波音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

另外,鉴于麦道公司在美国军事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国际民用客机市场失去了竞争力的现状,事实上除了波音公司外,其他任何飞机制造公司不可能也不愿意购买麦道公司。

相反,欧共体委员会认定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的合并会增强波音公司在世界大型客机市场的支配地位,委员会认为波音和麦道的合并不利影响有三:一是合并后的波音公司不仅将其在民用客机市场上的份额从64%提高到70%,而且可以将其在大型客机制造业的垄断地位扩大到小型客机市场。

波音、空客主导的民机制造业两大并购案的影响与启示

波音、空客主导的民机制造业两大并购案的影响与启示

波音、空客主导的民机制造业两大并购案的影响与启示作者:杨薇来源:《航空财会》2019年第03期关键词:民机制造;并购2018年7月5日,波音公司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以下简称巴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促进双方在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共同发展。

7月1日,其竞争对手空客公司收购加拿大庞巴迪公司C系列飞机项目的协议正式生效。

至此,全球民机制造业由干、支线飞机制造两个领域的四大主力转变为两大阵营,形成了更为垄断的行业新格局,将对世界民机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事件及背景(一)空客庞巴迪C系列并购案简介受波音与美政府打压,庞巴迪“投靠”空客以求解围。

多年来,全球干线飞机市场主要被波音和空客垄断,支线飞机市场则主要由庞巴迪和巴航主导,共同决定了民机市场竞争格局。

2017年庞巴迪C系列飞机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因获得美国用户大订单从而对波音飞机的市场形成威胁而招致打压,美国政府以C系列获得了加拿大政府的补贴、对美低价倾销为由,宣布对其实施300%的关税制裁。

庞巴迪苦苦寻求合作应对危机,最终与空客闪电般达成合作协议。

2017年10月,空客仅象征性支付1美元,收购C系列项目公司50.01%的股权,且2023年后100%拥有该项目。

庞巴迪公司和魁北克省政府各占股31%和19%。

庞巴迪承担对CSALP 后续的资金投入。

通过并购,空客产品线从150座向下延伸到100座,形成明显优势,形成了“—家独大”的竞争优势;C系列则希望通过空客在美A320总装厂增设C系列总装线,避开关税壁垒,同时共享空客公司的销售、市场营销、全球客户网络以及供应链。

(二)波音巴航商用飞机并购案简介1.事件背景空客并购C系列竞争力增强,促使波音联手巴航以求应对。

面对竞争优势大增的空客,波音与巴航“—拍即合”携起手来,并积极游说巴西政府批准。

将巴航的E系列飞机业务剥离出来组建由波音控股的商用飞机合资公司,波音出资38亿美元占80%股份。

投行作业

投行作业

1 波音收购麦道的过程以及两家公司合并中和合并后遇到的问题和启示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品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20万人。

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

特别是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由于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事件对欧洲飞机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政府和企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97年1月,欧洲委员会开始对波音兼并麦道案进行调查;5月,欧洲委员会正式发表不同意这起兼并的照会;7月16日,来自欧盟15个国家的专家强烈要求欧洲委员会对这项兼并予以否决。

美国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首脑也纷纷卷入这场兼并和反兼并的冲突之中。

一时间,美国与欧洲出口企业之间酝酿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机。

最后,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在7月22日不得不对欧盟做出让步,其代价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弃三家美国航空公司今后20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2.接受麦道军用项目开发出的技术许可证和专利可以出售给竞争者(空中客车)的原则;3.同意麦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为波音公司的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分别公布财务报表。

经15个欧盟国家外长磋商之后,7月24日,欧洲正式同意波音兼并麦道;7月25日,代表麦道75.8%的股份,持有2.1亿股的股东投票通过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音并购麦道案况分析一、两家公司并购前的状况、并购的原因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NYSE:BA、TYO:7661)是美国一家开发及生产飞机的公司,在全球航空业市场上拥有颇高的占有率。

其总部设于芝加哥。

在美国境内及全球70个国家共有员工159,000多名。

这是一只非常多元化,人才济济且极富创新精神的队伍。

员工中超过12.3万人拥有大学学历,他们来自全球约2700家大学,几乎涵盖了所有商业和技术领域的专业。

波音公司非常重视发挥成千万分布在全球供应商中的人才,他们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为波音产品与服务的成功与进步贡献着力量。

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也由该公司出产的波音707以及波音747改装而成。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Douglas Corporation)(简称:麦道公司)是美国制造飞机和导弹的大垄断企业。

1939年由詹姆斯·麦克唐纳创办,称麦克唐纳飞机公司。

1967年兼并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改为现名。

总部设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

公司初建时,业务仅限于轰炸机的设计,规模有限。

50年代初,接受国家军事部门订货,承包鬼怪式战斗机,获利颇丰。

公司合并后,实力大增,业务急剧扩大。

60年代中期以后,还承包了外层空间计划、双系星座计划等,并把它用于制造军用飞机的技术转向生产民用飞机,主要生产DC-9和DC-10民用喷气式飞机。

公司除生产军用和民用飞机、火箭、导弹外,还从事宇宙飞船电子系统设备、计算机、数据处理设备、微波真空设备、太阳能、风力发电设备等多种经营。

国内有多家子公司,工厂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密苏里州等地,并在加拿大、日本设有子公司和工厂。

1992年资产为137.81亿美元。

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品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

特别是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公司创立人是詹姆斯·史密斯·麦克唐纳和唐纳德· 威尔士·道格拉斯。

两人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都曾在马丁飞机公司工作。

1920年道格拉斯在洛杉矶建立戴维斯-道格拉斯公司以前是马丁飞机公司的主工程师。

1921年他将他的合作人的股份买下来后将公司的名称改为道格拉斯飞机公司。

1928年麦克唐纳在威斯康辛州米尔瓦基建立了麦克唐纳与合作者公司。

他想造一架供家庭使用的个人飞机。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他的计划破产,他的公司倒闭。

他到马丁飞机公司工作。

1938年他离开马丁公司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附近再次建立了一个自己的公司,麦克唐纳飞机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道格拉斯是一个重要的赢家。

从1942年到1945年该公司造了近三万架飞机,其职员增加到16万。

该公司建造了一系列飞机,包括C- 47(对DC-3的改进)、A-20和A-26等。

战后两个公司都因政府订货的停止和飞机过多而受挫。

两家公司都大减人员,道格拉斯几乎解雇了10万人。

道格拉斯在战争时期建立了一个空军思想库,这个组后来发展为兰德公司。

道格拉斯继续发展新飞机,包括非常成功的四引擎飞机DC-6(1946年)和它们的最后一架螺旋桨民用飞机DC-7(1953年)。

此后公司转向喷气式推动,它们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军用的:比较常规的F3D空中骑士(1948年)和更加“喷气时代”的F4D 空中射线(1951年)。

道格拉斯也开始造民用喷气式飞机,1958年推出DC-8来与波音707竞争。

麦克唐纳也发展喷气式飞机,它比较小,因此也比较更加极端。

通过它们成功的FH幽灵它成为海军的主要供货者,此后的F2H、F3H魔鬼和F-101伏都。

朝鲜战争使麦克唐纳成为重要的军用飞机提供者,尤其其F-4幽灵II非常畅销(1958年)。

两个公司都想进入新的火箭市场。

道格拉斯从生产空对空导弹开始,后来成为雷神弹道导弹计划的主要合作者。

麦克唐纳也生产火箭,还试验超音速飞行。

这些研究为使它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水星计划和双子座计划的合同。

道格拉斯也获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合同,尤其是生产巨大的土星五号火箭的部分。

两个公司都有许多雇员,但也都有不少问题。

1924年第一次环球飞行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堸的飞机完成。

其最著名的飞机为DC-3堋运输机,这种飞机也被认为是飞行史上最重要的运输机。

道格拉斯为美国特别是美国海军制造了大量的飞机。

道格拉斯公司刚刚建立的时候为美国海军制造鱼雷轰炸机,但很快就在这种飞机的基础上制造了很多种变种,例如侦察机和商用运输机。

在公司建立五年后,远格拉斯公司的年产量达到了100架飞机。

道格拉斯公司的早期雇员包括爱德华· 曼,詹姆斯·金得博格和约翰·诺斯洛普。

20年代末,道格拉斯公司不但成功的保持了军方的市场而且开始制造水陆两用飞机。

道格拉斯公司在二十年代末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摩尼卡,它在圣塔摩尼卡的设施当时已经大到送邮件的小姐滑旱冰送信的地步。

1934年,道格拉斯制造了商用双引擎运输机DC-2。

1936年道格拉斯推出了著名的DC-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道格拉斯公司制造的飞机包括:客机,轻型和中性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侦察机和试验飞行器。

道格拉斯还通过许可制造波音设计的B-17和B-47。

道格拉斯在弹射座椅,空对空导弹,空对圠导弹和炸弹方面保持先进地位。

1967年,由于其过分扩展DC-9,DC-8和A-4的生产,道格拉斯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资金链产生了问题。

最终迫使道格拉斯公司同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合并成为麦道。

[二、并购方案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包括现金和暗股两方面等)并购的步骤:第一步,估计并购是否增加市场集中度和导致集中的市场,及其影响程度;第二步,从市场集中度和其它反映市场特征的因素出发,分析并购是否会产生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潜在影响;第三步,估计进入市场的适时性、可能性和有效性;第四步,分析通过购并是否能够获得任何竞争对手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收益;第五步,估计交易是否会破产,是否会退出市场。

具体并购案分析特点:1、在细化的市场上使用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指标由于存在替代品、产品差别性、区别市场差别和买方的差别性等因素,在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时,只有在细分市场上使用市场集中度和市场份额才有效,否则,将会高估或者低估市场力量。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市场集中度影响一个企业或少数企业成功地形成市场力量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市场占有率很小的企业很难在独立采取的限产提价行为中获利。

因此,在市场份额不够集中的市场上,为了行使市场力量,只有通过采取集体行动,才能控制产出,提高价格,从而形成共谋。

但是,在分散的市场上,形成共谋的难度较大。

除非并购活动能够大幅度地增加集中度和导致市场集中,否则企业并购不可能增加或有利于增加市场力量。

因此,对于不能较大程度的增加市场力量或形成市场集中的并购行为,监管机构通常不需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2、分析市场条件尽管有些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但是,因为市场条件不同,形成垄断和共谋的难易程度不同。

因此,监管机构在决定是否干预并购之前要对市场条件进行细致分析。

在实际中,有些市场条件有利于形成协调关系,有些则可能阻碍协调关系;有些协调关系不一定形成对消费者有害的垄断结果,并不违反反垄断法。

因此,并购监管机构要区别哪些协调关系违反竞争原则,哪些不违反。

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协调关系不一定在企业间形成复杂的协议,可以是遵守一些简单承诺,如共同价格、固定差价、稳定市场份额、顾客和市场的划分限制等;二是不完全的协调也会危害竞争,但不完全的协调关系往往不可能持久或不可能存在;三是有关竞争和市场的关键信息也可以促进协调关系;四是一些由于技术和管理特征造成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似性,并不属于共谋,不违反反垄断法;五是有些市场条件限制协调行动,如产品的差别性,因经营方式差别造成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都可能限制协调关系的形成。

为了简化分析,监管机构通常采取纵向和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市场条件。

如果在某一市场上,并购前企业之间有明显的协调关系,而并购后并没有改变这一明显特征,那么现在的市场条件仍然可能有利于形成共谋。

如果以前其他地区同类可比市场上有明显的企业共谋现象,那么本地的相似的市场条件就可能有利于共谋。

监管机构通常只对有利于形成协调关系的市场条件下的并购案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否则不作进一步追究。

3、分析进入障碍和进入盈利性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影响市场力量,进入障碍越大的市场上,现存企业的市场力量就越强,越容易形成垄断势力。

在进入障碍较低的市场条件下,合并不太可能产生或强化市场力量,因为并购以后市场参与者既不能够集体地又不能够单方面地将价格升至高于合并以前的价格水平。

在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新的市场进入者可能防止反竞争的并购,或者防止和消除并购对竞争的不利影响。

因此,监管机构比较关注进入障碍较大的市场上的企业并购,对低进入障碍市场上的并购,一般不需进行深入分析。

监管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新的进入者是否能够防止或消除反竞争效果:一是新进入者是否会在适当的周期内,对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

如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市场形成显著影响,则进入者不会影响市场竞争效果。

二是进入者是否有利可图,以及对影响竞争的合并可能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当新进入者会产生显著的沉没成本时,潜在进入者必然从长期角度评估其进入的盈利性。

能够充分地消除垄断的进入应使价格降低到并购之前的水平,甚至更低,因此,进入的盈利性由并购前的长期价格水平来决定。

三是新的进入是否能够保证市场价格降低到并购前的水平。

要实现这一目标,通常需要多个企业进入市场或一个大规模企业进入市场。

由于现存企业的控制,存在一些进入限制,如果进入者不能得到必要的资产,进入者会因达不到必要的销售规模而无利可图。

监管机构通常还要考察一个潜在进入者实际可能采取的进入方式,而不去判断谁是潜在进入者。

监管机构将分析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其中包括计划、设计、管理;同意、许可、其他批准手续;建设、改造、生产设施运营;市场促销;营销渠道、顾客满意程度测试、资格标准等。

通常,可以参考最近期的进入案例,无论它们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都可以作为分析的依据,据此判断必要的行动、要求,以及可能采用的进入方案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