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国创伤外科学
咽部假腺性神经鞘瘤1例

技英才 , 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先进 个人 。负责 和承担 国家支撑项 目 1 , 项
江西 省卫生科 技资 助课题 l项 , 南京 军 区十一五重 大攻关 课题 1项。
[8 汪仕 良. 2] 炎症 中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与环加 氧酶 2相互 作用及胰 岛
咽部周围黏膜 大片瘀 血, 及 约鸡 蛋 大小 肿 物 , 面光 滑 , 触 表 质
中 , 壅 垂 偏 向 右 侧 , 明 显 充 血 。 拟 “ 侧 咽 部 肿 物可见上 述细胞 与其下 的梭形
瘤 细胞逐渐移 行。在有些 腔 内常 含有 较多粉 红染 液。此瘤 所
( :5 . 4)5 3
[ 5 刘国燕 , 占科 , 3] 王 黄
强. 创伤患 者极化液个 体化治疗 临床护理对
收 稿 日期 :0 00 - 2 1-30 9
策[ ] J .江西医药 ,06,1 8 :1 . 2 0 4 ( ) 66
作者简介 : 占科 (9 8 ) 男, 王 16 一 , 河北邢 台人 , 医学硕士 , 解放军第 9 4 医院检验病理科副主任 , 主任医师 , 昌大学 副教授 , 副 南 生物化学 与分 子生物学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医学 遗传学专 业硕士 生导师 , 京军 区科 南
病例报告 ・
咽部假腺 性 神 经鞘 瘤 1 例
杜 威, 余培金 ( 建瓯市立医院口腔科, 福建 建瓯 330 ) 51 0
关键词 : 咽部 ; 神经鞘瘤 ; 假腺性神经鞘瘤
中图 分 类 号 : 79 6 R 3 .3 文 献标 识 码 : D 文 章 编 号 :0 1 14 2 1 ) 30 3 -1 10 . 7 ( 0 0 0 -130 8
《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院士就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

《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院士就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佚名【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14-14)【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11月18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24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全票通过国际交通医学会全体委员表决,就任新一届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
11月21日,作为第一个担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的亚洲人,王正国正式履新,下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王正国带领下,院所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交通医学研究,并于1998年成立国内第一个交通医学研究所。
1999年成功在我国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意外事故与交通医学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2000年交通医学研究所成为全军和重庆市交通医学重点实验室,2003年成为“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正国作为我国交通医学研究的创始人,主持的“系列生物撞击机的研制及撞击伤发生机制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交通医学》专著。
2004年,在他领衔下,建成我国第一个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使我国在交通医学及交通安全研究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国际交通医学会授予他“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
王正国还是我国战创伤研究创始人之一,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40多年,曾先后主持军队“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数十项重点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的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首批军内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美国国际军事医学最高奖——狄贝克国际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15年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
创伤战伤诊治现状王正国院士讲义

创伤/战伤诊治现状现代社会中,平时因交通事故、工程事故和恐怖袭击等不断增多,致使机械创伤和爆炸伤呈日益增多之势;战时,因杀伤武器的不断更新和杀伤力明显增强,使得火器伤、爆炸伤、烧伤、冲击伤和复合伤有所增多。
现就创伤和战伤(战时的创伤)的诊治现状作一扼要介绍。
一、急救据统计,约75%~95%的致死性交通创伤伤员死于院前,这类伤员如能得到及时救治,约1/3可免于死亡。
国内外对院内急救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在现场不作处理,迅速将伤员送至就近的医疗点(scoop and run );另一种是作初步处理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医疗单位,即巴黎法(Parisian )。
后者最佳适用于伤员数量不太多(20~60名),现场有足量医疗救助人员,或是距离医疗单位较远时。
一般认为,受伤后应尽快送至就近的医院,如有生命危险或医院距现场很远,可进行救命性治疗(如止血、解除呼吸道堵塞、心脏按压等),然后后送。
抢救时可按VCIP 顺序进行:V (ventilation )——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充分给氧。
C (control bleeding )——紧急控制出血。
I (infusion )——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补偿细胞外液。
P (pulsation )——对心泵功能的监测,注意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特别在有严重胸外伤时可因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而致心泵衰竭。
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可同时存在。
国内院前急救服务系统(EMSS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以王正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后逐渐完善,现有几种类型并存:①院前院内结合型,形成一条龙服务,如重庆;②单纯院前指挥型,如广州;③集中指挥型,如北京;④联动型,即消防、警务、医疗急救等建立统一指挥,如香港。
国际上也多采用此种方式。
国内急诊医学专家提出“三环理论”,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和ICU治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突出了时效性和整体性,这个理念值得推广。
外科学总论-王正国课件92页PPT

第
三
军 医
(Regenerative Medicine)的新阶段,是第4
大
学
大 坪
个“R”。
医
院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11
切除 Resection
中
国 人
修补 Repair
民
解
放 军
替代 Replacement
第
三 军 医
再生 Regeneration
大
学 大 坪
医 院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12
20多年来组织工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大 学 大
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坪
医 院
再生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病理性再生。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3
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RM)
原先指体内组织再生的理论、技术和外科操作;
现在,它的内涵已不断扩大,包括:
中
国
人
民 解
组织工程
放
军
第 三
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
军
医
大 学
基因治疗
大
坪
医
院
院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19
在支架材料的选择上,不仅用传统的单纯高
分子可降解聚合物,而且也发展到用纯天然的脱细
中
国
人 民
胞基质材料,或采用多孔可吸收的高分子人工合成
解
放 军
材料与天然细胞外基质分子复合的新型材料,如合
创伤弹道学的新认识

创伤弹道学的新认识
王正国
【期刊名称】《人民军医》
【年(卷),期】1991()10
【摘要】创伤弹道学是研究弹头、弹片等投射物击中人体后在体内的运动规律和
致伤机理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指导火器伤救治的理论基础。
现就创伤弹道学中有
关医学方面一些问题的新认识作一探讨。
一、致伤机理早已公认,瞬时空腔理论是
投射物致伤机理的基本理论之一。
【总页数】3页(P3-5)
【关键词】创伤;弹道学
【作者】王正国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6.5
【相关文献】
1.新课程新认识新实践——对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用的认识和实践 [J], 陶彩萍
2.新课程新认识新实践——对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用的认识和实践 [J], 陶彩萍;
3.国内认识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读舒远招教授的《从进化的观点看认识——
福尔迈进化认识论研究》 [J], 陈文珍
4.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对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J], 刘福明
5.对中国哲学传统的新认识——刘仲林《新认识》序 [J], 蒙培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第五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杨志焕;王正国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19)002
【摘要】1993年9月1日至5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五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
本届会议收到论文585篇.与会代表207名。
【总页数】1页(P153)
【作者】杨志焕;王正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27
【相关文献】
1.第四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J], 向勇;周宝桐
2.全军第五届理疗康复专业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 [J], 王瑞鹏
3.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J], 杨航;王庆堂;王起武
4.第四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J], 王正国
5.全军第一届病原学专业委员会暨成都军区第八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蓉召开 [J], 胡娟;王启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总结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总结CTCT®是在王正国院士、付小兵院士、姜保国教授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CTCT®专家委员会、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和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承办的我国首个标准化创伤救治培训精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CTCT®针对院前和院内参与创伤救治的医护人员,依据创伤紧急救治循证医学原则、国际最新进展,并结合国内现状制定了的一天半的培训教程,使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安全、规范和高效地评估和处置严重创伤患者和批量伤员。
至此很感谢医院领导、主任及护士长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急诊外科四名同志去昆明参加161届昆明站CTCT为期一天的学习机会。
特将此次学习的总结汇报如下:一、会议以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的形式展开,在参加完所有课程和考试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理论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创伤救治质量控制指标”、“早期评估和处理”、“损害控制性复苏创伤评分”、“多发伤诊断、病历书写与创伤登记”、“头、颈、面创伤的评估与处理”“胸部创伤评估和处理”、“四肢、脊柱和骨盆创伤评估和处理”、“严重创伤ICU治疗原则”、“休克评估及监护”、“腹部创伤评估和处理”、“特殊人群和特殊类型创伤”、“灾难与批量伤员救援”;病例讨论主要包括:“案例讨论:胸腹联合伤手术顺序”、“案例讨论:如何缩短院内术前时间”、“案例讨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如何控制出血”、“案例讨论:批量交通伤员救治”;实际操作内容主要包括:“伤情评估及创伤小组模块”、“ABC模块”、“VSD技术模块”。
二、通过培训,我们在基本的理念上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有了很多新的理念。
1、安全、高效、规范的救治对创伤患者的重要性。
对于创伤患者存在三个死亡高峰(数分钟、1小时-数小时、数天),针对三个死亡高峰,抵制第二、第三个死亡高峰的到来就是我们组件创伤团队的重要意义。
所以对于创伤患者的前期救治,时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有规范的流程从各个环节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
王正国,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引领者,我国交通医学的奠基人王正国:战创伤医学专家的家国情

王正国 著2野战外 科 专家. . m  ̄m l 程 院院士 96 毕业于 中国医科 是 . 15年 荦 是我国十 ; 击估 、 伤弹道 学、 创 建道 学研
究的主鲁 创始 凡之 一 . 是国 家重点 学科
” 野战 外科 学 ’ 学术带头人 兢 国京科挂 进 步一 等 婆在 内的 ;项共 勋, 表 论 文 发
书 柜中 , 些 国外 善 迷 对 王院 士 的 研 研究。” 一 国家需要就是方向。 他 完成 果给 予了高 度评 价。严谨 的王 院士不 时
一
头扎进这
研 究领 域 。 后8 进人 核 爆 区进行 考 察 先 坎
上 世 纪 7年 代 末 , 正 国 又把 科 研 { O 王
秘出那 些文 章 采. 用流 利的 夔 语念给 记者 听 和 试 验。18 年 , 正国 主编 出版 了世界 上 93 王
人员 滔精 国家标 准 { B 152 20 ) 经实 目—— “ G 92- 0 4已 严重 创伤 早 期全 身 性损 害与 组织 修 旌。重庆 市八 益交 通事 故司 法鉴 定中心 也应 复的基础研究 的首席科学家, 王正国还建
运而 生
立起 一 个新 学科 ——分 子 创l学 , 伤 正在缔 造
2 余篇 , 躺专 著3部 : 主 4 0培 莽博 -5] 1  ̄ - 余 博士后 i 名 2 现任 目 变 通 学 学
套 慷任 主脯. 解放 军 学科学技 术垂 曼 台 副主任委 , 中堆创 储枭志 》I 羹 文 《 中、 .) 垃 擗寻
艚
一
个春 日, 在太 坪医院 绿树 掩映 的重 庆
人 物 FG R S IU E
王正国, 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引领者, 我国交通医学的奠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正国创伤外科学【王正国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创伤和中毒已成为我国第四位死亡原因,对社会也造成比其他疾病更为负面的影响。
以创伤为研究和治疗对象的创伤外科学,凭借临床和基础医学的发展,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本书通过全国各地158名与创伤有关专家之手笔,从“创伤外科基础”、“特殊原因损伤”、“烧伤”、“颅脑创伤”、“颌面颈部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四肢脊柱创伤”、“创伤整形和康复”9大篇154章的内容,全面地反映国内外有关创伤外科的理论和技术进展,为创伤科、急诊科和各外科专科医生提供一部高级的创伤外科参考书。
王正国院士
1935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1982年~198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
回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教授是我国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的学术带头人、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创伤弹道学、冲击伤和交通事故伤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项及二等奖十二项。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6年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第15届“迈克尔·狄贝克国际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
1999年江泽民主席亲自签署通令授予王正国院士一等功。
书评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医学的发展,不少疾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并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创伤和中毒已成为我国第四位死亡原因(前三位为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可以预测,创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
创伤多发于青壮年,致残率高,伤亡后对社会劳动力和家庭稳定都带来很大的负面
影响,因此,应当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创伤外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且出现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相互结合、综合研究和全面治理的好势头。
在我国创伤研究的某些领域(如显微外科、烧伤、手外科、冲击伤、撞击伤、创伤弹道、内脏并发症等)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创伤的临床救治方面也有许多新鲜的经验。
国外在创伤数据库的建立、创伤救护的普及和规范化、创伤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上均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组织了一百五十八位专家,共同编写了这本创伤外科的高级参考书。
全书约二百六十万字,分为九篇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篇为“创伤外科基础”,第二篇为“特殊原因创伤”,第三篇为“烧伤”,第四篇为“颅脑创伤”,第五篇为“颌面颈部创伤”,第六篇为“胸部创伤”,第七篇为“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第八篇为“四肢脊柱创伤”,第九篇为“创伤整形和康复”。
本书各篇主编都是国内有名的创伤医学专家,编写人员大都有较丰富的临床和写作经验。
本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创伤医学的新进
第一篇创伤外科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创伤流行病学
第三章创伤分类
第四章创伤评分
第五章创伤的早期处理
第六章创伤性休克
第七章创伤感染
第八章创伤后的免疫功能紊乱
第九章创伤后应激、代谢和营养
第十章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
第十一章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第十二章创伤后输血
第十三章创伤麻醉
第十四章创伤后内脏并发症
第十五章创伤的皮肤和组织移植
第二篇特殊原因损伤
第十六章火器伤
第十七章冲击伤
第十八章冷伤
第十九章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第二十章交通伤
第二十一章皮肤撕脱伤
第二十二章咬伤和螫伤
第二十三章运动伤
第二十四章矿井下创伤
第二十五章军事训练伤
第二十六章复合伤
第三篇烧伤
第二十七章烧伤概论
第二十八章烧伤的早期处理及休克防治
第二十九章烧伤创面处理
第三十章烧伤感染
第三十一章特殊原因烧伤
第三十二章特殊部位烧伤
第三十三章烧伤代谢营养
第三十四章烧伤后脏器功能损害
第三十五章烧伤后期整形
第四篇颅脑创伤
第三十六章颅脑损伤模型
第三十七章内源性损害因子
第三十八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
第三十九章亚低温脑保护
第四十章颅脑创伤分子生物学机制
第四十一章脑震荡
第四十二章脑挫裂伤
第四十三章创伤性脑水肿
第四十四章血脑屏障损伤
第四十五章颅内高压和脑疝
第四十六章颅脑伤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四十七章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四十八章脑干损伤
第四十九章丘脑下部损伤
第五十章开放性颅脑伤
第五十一章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伤
第五十二章颅脑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与修复第五十三章颅脑伤后呼吸功能不全
第五十四章颅脑伤后应激性溃疡
第五十五章颅脑伤后脑微循环紊乱
第五十六章颅脑伤后水、电解质紊乱
第五十七章颅脑伤病人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第五十八章颅脑创伤后综合征
第五十九章外伤后癫痫
第六十章颅脑伤后长期昏迷
第六十一章颅脑伤患者预后及康复治疗
第六十二章脑死亡
第五篇颌面颈部创伤
第六十三章颌面颈部创伤概述
第六十四章颌面颈部的应用解剖
第六十五章颌面颈部常用的X线检查与诊断第六十六章颌面颈部创伤麻醉
第六十七章颌面颈部伤的急救处理
第六十八章颌面部软组织伤
第六十九章牙和牙槽骨创伤
第七十章上颌骨创伤
第七十一章下颌骨创伤
第七十二章颧骨、颧弓创伤和眶底骨折
第七十三章鼻及鼻窦创伤
第七十四章眼部伤
第七十五章耳部创伤
第七十六章颈部损伤
第七十七章颌面颈部的异物摘除
第七十八章颌面颈部伤的护理和分级治疗第七十九章颌面颈部伤畸形的晚期整复治疗第六篇胸部创伤
第八十章胸部创伤概述
第八十一章胸部创伤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八十二章胸部创伤致伤机制和病理生理第八十三章胸部创伤的的临床表现
第八十四章胸部创伤的诊断
第八十五章急症处理基本技术与开胸探查术第八十六章胸部创伤开胸手术麻醉处理
第八十七章心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术第八十八章胸壁伤
第八十九章胸膜腔损伤
第九十章肺损伤
第九十一章气管及支气管损伤
第九十二章食管损伤
第九十三章纵隔伤
第九十四章心包创伤
第九十五章钝性心脏损伤
第九十六章穿透性心脏损伤
第九十七章胸内大血管损伤
第九十八章胸腹联合伤
第九十九章胸部创伤合并多部位伤
第一○○章医源性胸部及心脏大血管损伤
第一○一章胸部创伤并发症及后遗症
第一○二章疗效与随访观察
第七篇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
第一○三章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概述
第一○四章腹壁创伤
第一○五章胃损伤
第一○六章十二指肠损伤
第一○七章小肠(空回肠)和肠系膜损伤
第一○八章结肠损伤
第一○九章直肠和肛门肛管损伤
第一一○章肝脏损伤
第一一一章胆囊和胆管损伤
第一一二章脾脏损伤
第一一三章胰腺损伤
第一一四章腹部及骨盆部血管损伤
第一一五章腹膜后出血和血肿
第一一六章创伤性膈肌破裂
第一一七章肾脏损伤
第一一八章输尿管损伤
第一一九章膀胱损伤
第一二○章尿道损伤
第一二一章外伤性尿道狭窄
第一二二章男性生殖系创伤
第一二三章女性生殖系统
第八篇四肢脊柱创伤
第一二四章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分类
第一二五章骨折愈合
第一二六章骨折的生物力学
第一二七章软骨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第一二八章骨折的闭合治疗
第一二九章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第一三○章骨外固定的应用技术
第一三一章开放性骨折与关节损伤
第一三二章多发性创伤的骨科处理
第一三三章特殊损伤
第一三四章血管损伤和断肢(指)再植
第一三五章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三六章畸形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第一三七章肩部与上臂创伤
第一三八章肘和前臂损伤
第一三九章腕和手部损伤
第一四○章骨盆和髋臼损伤
第一四一章髋部与股骨损伤
第一四二章膝和小腿的骨折损伤
第一四三章膝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四五章脊柱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四六章脊柱损伤致伤机制和分类
第一四七章脊柱与脊髓损伤的病理解剖和表现
第一四八章脊柱与脊髓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第一四九章颈椎骨折脱位
第一五○章胸腰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五一章骶尾部损伤
第一五二章椎旁肌肉韧带损伤
第九篇创伤整形和康复
第一五三章创伤后整形
第一五四章创伤康复
更多内容请参考/book/html/?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