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国创伤外科学
咽部假腺性神经鞘瘤1例
技英才 , 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先进 个人 。负责 和承担 国家支撑项 目 1 , 项
江西 省卫生科 技资 助课题 l项 , 南京 军 区十一五重 大攻关 课题 1项。
[8 汪仕 良. 2] 炎症 中诱导型氧化氮合酶 与环加 氧酶 2相互 作用及胰 岛
咽部周围黏膜 大片瘀 血, 及 约鸡 蛋 大小 肿 物 , 面光 滑 , 触 表 质
中 , 壅 垂 偏 向 右 侧 , 明 显 充 血 。 拟 “ 侧 咽 部 肿 物可见上 述细胞 与其下 的梭形
瘤 细胞逐渐移 行。在有些 腔 内常 含有 较多粉 红染 液。此瘤 所
( :5 . 4)5 3
[ 5 刘国燕 , 占科 , 3] 王 黄
强. 创伤患 者极化液个 体化治疗 临床护理对
收 稿 日期 :0 00 - 2 1-30 9
策[ ] J .江西医药 ,06,1 8 :1 . 2 0 4 ( ) 66
作者简介 : 占科 (9 8 ) 男, 王 16 一 , 河北邢 台人 , 医学硕士 , 解放军第 9 4 医院检验病理科副主任 , 主任医师 , 昌大学 副教授 , 副 南 生物化学 与分 子生物学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医学 遗传学专 业硕士 生导师 , 京军 区科 南
病例报告 ・
咽部假腺 性 神 经鞘 瘤 1 例
杜 威, 余培金 ( 建瓯市立医院口腔科, 福建 建瓯 330 ) 51 0
关键词 : 咽部 ; 神经鞘瘤 ; 假腺性神经鞘瘤
中图 分 类 号 : 79 6 R 3 .3 文 献标 识 码 : D 文 章 编 号 :0 1 14 2 1 ) 30 3 -1 10 . 7 ( 0 0 0 -130 8
《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院士就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
《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院士就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佚名【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14-14)【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11月18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24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全票通过国际交通医学会全体委员表决,就任新一届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
11月21日,作为第一个担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的亚洲人,王正国正式履新,下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王正国带领下,院所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交通医学研究,并于1998年成立国内第一个交通医学研究所。
1999年成功在我国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意外事故与交通医学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2000年交通医学研究所成为全军和重庆市交通医学重点实验室,2003年成为“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正国作为我国交通医学研究的创始人,主持的“系列生物撞击机的研制及撞击伤发生机制与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交通医学》专著。
2004年,在他领衔下,建成我国第一个轨道式生物碰撞实验室,使我国在交通医学及交通安全研究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国际交通医学会授予他“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
王正国还是我国战创伤研究创始人之一,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40多年,曾先后主持军队“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数十项重点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的重大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首批军内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美国国际军事医学最高奖——狄贝克国际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15年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
创伤战伤诊治现状王正国院士讲义
创伤/战伤诊治现状现代社会中,平时因交通事故、工程事故和恐怖袭击等不断增多,致使机械创伤和爆炸伤呈日益增多之势;战时,因杀伤武器的不断更新和杀伤力明显增强,使得火器伤、爆炸伤、烧伤、冲击伤和复合伤有所增多。
现就创伤和战伤(战时的创伤)的诊治现状作一扼要介绍。
一、急救据统计,约75%~95%的致死性交通创伤伤员死于院前,这类伤员如能得到及时救治,约1/3可免于死亡。
国内外对院内急救存在两种观点:一是在现场不作处理,迅速将伤员送至就近的医疗点(scoop and run );另一种是作初步处理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医疗单位,即巴黎法(Parisian )。
后者最佳适用于伤员数量不太多(20~60名),现场有足量医疗救助人员,或是距离医疗单位较远时。
一般认为,受伤后应尽快送至就近的医院,如有生命危险或医院距现场很远,可进行救命性治疗(如止血、解除呼吸道堵塞、心脏按压等),然后后送。
抢救时可按VCIP 顺序进行:V (ventilation )——保持呼吸道畅通及充分给氧。
C (control bleeding )——紧急控制出血。
I (infusion )——输液输血以扩充血容量补偿细胞外液。
P (pulsation )——对心泵功能的监测,注意是否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特别在有严重胸外伤时可因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而致心泵衰竭。
低血容量性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可同时存在。
国内院前急救服务系统(EMSS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以王正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后逐渐完善,现有几种类型并存:①院前院内结合型,形成一条龙服务,如重庆;②单纯院前指挥型,如广州;③集中指挥型,如北京;④联动型,即消防、警务、医疗急救等建立统一指挥,如香港。
国际上也多采用此种方式。
国内急诊医学专家提出“三环理论”,即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和ICU治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突出了时效性和整体性,这个理念值得推广。
外科学总论-王正国课件92页PPT
第
三
军 医
(Regenerative Medicine)的新阶段,是第4
大
学
大 坪
个“R”。
医
院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11
切除 Resection
中
国 人
修补 Repair
民
解
放 军
替代 Replacement
第
三 军 医
再生 Regeneration
大
学 大 坪
医 院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12
20多年来组织工程经历了两个阶段:
大 学 大
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坪
医 院
再生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病理性再生。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3
再生医学(regenerative medicine,RM)
原先指体内组织再生的理论、技术和外科操作;
现在,它的内涵已不断扩大,包括:
中
国
人
民 解
组织工程
放
军
第 三
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
军
医
大 学
基因治疗
大
坪
医
院
院
·
野
战 外
科
研
究
所
19
在支架材料的选择上,不仅用传统的单纯高
分子可降解聚合物,而且也发展到用纯天然的脱细
中
国
人 民
胞基质材料,或采用多孔可吸收的高分子人工合成
解
放 军
材料与天然细胞外基质分子复合的新型材料,如合
创伤弹道学的新认识
创伤弹道学的新认识
王正国
【期刊名称】《人民军医》
【年(卷),期】1991()10
【摘要】创伤弹道学是研究弹头、弹片等投射物击中人体后在体内的运动规律和
致伤机理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指导火器伤救治的理论基础。
现就创伤弹道学中有
关医学方面一些问题的新认识作一探讨。
一、致伤机理早已公认,瞬时空腔理论是
投射物致伤机理的基本理论之一。
【总页数】3页(P3-5)
【关键词】创伤;弹道学
【作者】王正国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6.5
【相关文献】
1.新课程新认识新实践——对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用的认识和实践 [J], 陶彩萍
2.新课程新认识新实践——对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用的认识和实践 [J], 陶彩萍;
3.国内认识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读舒远招教授的《从进化的观点看认识——
福尔迈进化认识论研究》 [J], 陈文珍
4.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对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J], 刘福明
5.对中国哲学传统的新认识——刘仲林《新认识》序 [J], 蒙培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五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第五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杨志焕;王正国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19)002
【摘要】1993年9月1日至5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五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
本届会议收到论文585篇.与会代表207名。
【总页数】1页(P153)
【作者】杨志焕;王正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27
【相关文献】
1.第四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J], 向勇;周宝桐
2.全军第五届理疗康复专业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 [J], 王瑞鹏
3.第五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 [J], 杨航;王庆堂;王起武
4.第四届全军战伤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论文综述 [J], 王正国
5.全军第一届病原学专业委员会暨成都军区第八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蓉召开 [J], 胡娟;王启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总结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总结CTCT®是在王正国院士、付小兵院士、姜保国教授积极倡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CTCT®专家委员会、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和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承办的我国首个标准化创伤救治培训精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CTCT®针对院前和院内参与创伤救治的医护人员,依据创伤紧急救治循证医学原则、国际最新进展,并结合国内现状制定了的一天半的培训教程,使经过培训的人员能安全、规范和高效地评估和处置严重创伤患者和批量伤员。
至此很感谢医院领导、主任及护士长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急诊外科四名同志去昆明参加161届昆明站CTCT为期一天的学习机会。
特将此次学习的总结汇报如下:一、会议以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际操作的形式展开,在参加完所有课程和考试后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理论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创伤救治质量控制指标”、“早期评估和处理”、“损害控制性复苏创伤评分”、“多发伤诊断、病历书写与创伤登记”、“头、颈、面创伤的评估与处理”“胸部创伤评估和处理”、“四肢、脊柱和骨盆创伤评估和处理”、“严重创伤ICU治疗原则”、“休克评估及监护”、“腹部创伤评估和处理”、“特殊人群和特殊类型创伤”、“灾难与批量伤员救援”;病例讨论主要包括:“案例讨论:胸腹联合伤手术顺序”、“案例讨论:如何缩短院内术前时间”、“案例讨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如何控制出血”、“案例讨论:批量交通伤员救治”;实际操作内容主要包括:“伤情评估及创伤小组模块”、“ABC模块”、“VSD技术模块”。
二、通过培训,我们在基本的理念上得到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有了很多新的理念。
1、安全、高效、规范的救治对创伤患者的重要性。
对于创伤患者存在三个死亡高峰(数分钟、1小时-数小时、数天),针对三个死亡高峰,抵制第二、第三个死亡高峰的到来就是我们组件创伤团队的重要意义。
所以对于创伤患者的前期救治,时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有规范的流程从各个环节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救治。
王正国,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引领者,我国交通医学的奠基人王正国:战创伤医学专家的家国情
王正国 著2野战外 科 专家. . m  ̄m l 程 院院士 96 毕业于 中国医科 是 . 15年 荦 是我国十 ; 击估 、 伤弹道 学、 创 建道 学研
究的主鲁 创始 凡之 一 . 是国 家重点 学科
” 野战 外科 学 ’ 学术带头人 兢 国京科挂 进 步一 等 婆在 内的 ;项共 勋, 表 论 文 发
书 柜中 , 些 国外 善 迷 对 王院 士 的 研 研究。” 一 国家需要就是方向。 他 完成 果给 予了高 度评 价。严谨 的王 院士不 时
一
头扎进这
研 究领 域 。 后8 进人 核 爆 区进行 考 察 先 坎
上 世 纪 7年 代 末 , 正 国 又把 科 研 { O 王
秘出那 些文 章 采. 用流 利的 夔 语念给 记者 听 和 试 验。18 年 , 正国 主编 出版 了世界 上 93 王
人员 滔精 国家标 准 { B 152 20 ) 经实 目—— “ G 92- 0 4已 严重 创伤 早 期全 身 性损 害与 组织 修 旌。重庆 市八 益交 通事 故司 法鉴 定中心 也应 复的基础研究 的首席科学家, 王正国还建
运而 生
立起 一 个新 学科 ——分 子 创l学 , 伤 正在缔 造
2 余篇 , 躺专 著3部 : 主 4 0培 莽博 -5] 1  ̄ - 余 博士后 i 名 2 现任 目 变 通 学 学
套 慷任 主脯. 解放 军 学科学技 术垂 曼 台 副主任委 , 中堆创 储枭志 》I 羹 文 《 中、 .) 垃 擗寻
艚
一
个春 日, 在太 坪医院 绿树 掩映 的重 庆
人 物 FG R S IU E
王正国, 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引领者, 我国交通医学的奠基人
王正国信念、使命、追求
王正国:信念、使命、追求作者:王圣媛毕海蛟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年第07期王正国,野战外科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70年开始冲击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阐明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展创伤弹道学研究,提出高速投射物致伤机制及防治原则,具有重大军事意义,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世纪80年代率先开展交通事故伤研究,主持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大型撞击伤实验室,为推动我国交通医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1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首批军内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美国联合保健勤务大学Michael DeBakey(迪贝克)国际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至今获此殊荣的唯一亚洲人。
1999年3月,江泽民主席亲自签发通令为他授记一等功,同年,由其组织全国近10家单位申报的“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课题被科技部确立为第二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从而成为973项目军队第一位首席科学家。
2000年获陈嘉庚医学科学奖和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
2001年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3年当选国际交通医学学会副主席、西亚地区主席,同年,他担任实验室主任的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成为全军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获“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当选亚洲创伤学会主席。
2007年被重庆市政府评为直辖十周年建设功臣,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2009年获吴阶平医学奖,2010年当选国际交通医学学会候任主席。
已先后编著、主编专著34部,参编10余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0余篇,培养博士生50余名,博士后12名,还为部队师以上医院培训了800余名战创伤医务人员。
部位创伤的研究进展
部位创伤的研究进展
王正国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29)008
【摘要】创伤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孪生兄弟”,从全球看,创伤呈不断上升趋势。
在我国,创伤更是逐年增多,本文将某些部位创伤的研究进展分述如下。
【总页数】2页(P667-668)
【作者】王正国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40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
【相关文献】
1.创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骨折部位及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田广;刘敏
2.问题3:创伤性颅脑损伤致脑疝发生包括哪些部位以及不同部位涉及的大脑结构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如何? [J], 雷鹏;贺教江
3.创伤患者血浆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骨折部位及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 张岩;周正楠;张子韬;邱旭升;陈一心
4.FMEA在预防重症胸部创伤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华琴
5.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和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J], 刘大伟;王忠正;王宇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中下卷)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中下卷)钟湃炖悴中华创伤重-症医“ +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規划项目总主as 王正国张连阳務建新中华创伤重症医学ZHONGHUA CHUANGSHANG ZHONGZHENG Y1XUE CHUANGSHANG ZHONGZHENO YIXUE GAILUN主编蒋建新王正国'+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总主SS 王正国张连阳務建新中华创伤重症医学ZHONGHUA CHUANGSHANG ZHONGZHENG YIXUBCHUANGSHANG ZH0NGZHENG主编张连阳侯立军余斌中化十仙伤卷重症医学”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总主鏑王正国张连阳務建新中华创伤重症医学ZHONGHUA CHUANGSHANG ZHONGZHENG YIXUt YANZHONG C HUANCSI 僦G BINGfAZHENC R C HUANGSHANG Z HOSGZIIENG H UU主编邱海波刘蕾《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中下卷)》是一部由我国著名的创伤医学领军人王正国院士领衔主编的、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全面系统充分反映我国创伤学领域在创伤重症基础研究和临床救治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就的大型 标志性学术专著。
它的编写和出版对开启我国创伤重症医学教育、救治培训和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将起到引领与推 动作用;对促进我国创伤学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创伤重症的整体诊疗水平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从事与涉足创伤 学专业的学者、临床各级医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创伤重症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救治新技术,将有全面、系统的宏 观与微观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创伤重症医学基础研究、临床救治和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普及及提高具有重要 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与实用意义;对促进我国创伤及创伤重症学领域科研与临床工作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有着极 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深远历史意义。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三级以上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黎鳌(1917-1999)湖南浏阳,原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西南医院烧伤中心主任、烧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我国我军烧伤医学的奠基人程天民(1927-)江苏宜兴,第三军医大学防原医学与病理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军事预防医学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名誉所长,原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文职特级王正国(1935-)福建漳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野战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张明俊(1894-1976)四川新都,原第三军医大学生物教研室主任,一级教授朱锡华(1922-2008)辽宁沈阳,原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免疫学开放实验室主任、全军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生物和免疫学专家,文职特级,总后“一代名师”刘祚周(1922-2004)辽宁辽阳,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文琴(1935-)海南文昌,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女刘正津(1927-)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应大君(1946-)????,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秉庸(1920-)吉林延吉,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与高原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希成(19×-)????,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玉章(1963-)????,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全军免疫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成基(1931-)上海市人,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督导专家组组长,原副校长,我国著名的防原医学专家,文职一级(88年少将,后改文职)粟永萍(1954-)????,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防原医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复合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女余争平(1962-)湖北黄梅,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劳动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佳(1962-)????,第三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大校)周其全(1951-)陕西镇巴,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高原疾病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仙园(1946-)湖北武汉,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女杨恬(1947-)重庆市人,第三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荣卿(1923-)四川新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史景泉(1925-)江苏溧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意生(1926-)江西石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起鸿(1928-2009)江苏高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光夏(1929-)福建厦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宗城(1930-)湖南新化,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本立(1931-)北京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采朴(1932-)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景修(1932-)山东昆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毕敏(1932-)江苏南京,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手术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金锡御(1933-)浙江绍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分院荣誉院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柳凤轩(1934-)黑龙江宁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研究所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吴宗耀(1934-)湖南长沙,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仕良(1935-)上海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常旭(1935-)重庆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顾长海(1936-2002)河南省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戴裕光(1937-)北京市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师承制博士生导师张雅萍(1938-)河北昌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研究员、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武存(1939-)福建漳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何振平(1942-)黑龙江依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伍素华(194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护理培训中心主任,主任护师,女张忠辉(1946- )湖北武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为纹(1918-2003)浙江松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全军消化病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消化病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房殿春(1951-)吉林长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08.12 王宪荣(19×-)????,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宇明(1951-)江苏海安,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专科分院院长,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8.12阴正勤(1955-)????,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黄跃生(1958-)????,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烧伤专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国祥(19×-)湖南汨罗,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波(1957-)贵州贵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泌尿分院院长、全军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志民(19×-)山东邹平,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程懋坪(1913-2001)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传芳(1914-2005)云阳昭通,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女徐日兴(1918-2007)江西崇仁,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刘国相(1919-1988)山东益都,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毛宝龄(1919-2010)河南太康,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科原主任,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蒋克钧(1923-2004)江苏常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刘欲团(1924-2001)浙江玉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于世远(1924- )贵州贵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郭先健(1928- )湖南湘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祝善俊(1929-)江西上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梅芳瑞(1930-2010)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晏才杰(1932- )湖南浏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可成(1933-2005)四川资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东武(1936-)河南南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何作云(1939-)辽宁大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钱桂生(1945-)上海奉贤,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原主任,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隆贵(1945-)江西波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心血管内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云华(1950- )四川巴中,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超声诊断科(全军超声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肖颖彬(1964- )河南洛阳,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全军心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兼外科学和野战外科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彤翰(1947-)山东莱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蒋耀光(1933-)四川大足,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全军胸外科中心)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国家临床药学研究基地主任、创伤专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竹钦(1936-)湖南长沙,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朱佩芳(1934-)上海市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女廖维宏(1937-)广东五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杨志焕(1938-)江苏武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德耀(1940-)江西南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邹咏文(1941-)湖南南县,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祝之明(1963-)????,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高血压代谢病中心主任、高血压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怀琼(1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光耀(1933-)江苏苏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曼娥(1931-)辽宁海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女刘兆华(1938-)江苏扬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曙光(1956-)????,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九研究室主任靳风烁(1955-)河北宁晋,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建新(1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奖项提名征集
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奖项提名征集
佚名
【期刊名称】《感染、炎症、修复》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1页(P64-64)
【正文语种】中文
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奖项提名权属于以下个人及单位:①王正国院士本人;②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理事;③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的主委及副主委;④与创伤医学学科有紧密联系的企业单位。
提名要求:①终身成就奖:对创伤领域有重大贡献。
该奖项若无特殊原因一生可被授予1次,被提名人年龄需在60岁以上。
②突出贡献奖:在创伤领域有突出表现及特殊贡献的个人。
③创新奖:在创伤领域有创新表现及成果的青年学者。
被提名人年龄需在40岁以下,该奖项仅针对青年学者。
④特殊贡献奖:在创伤领域的学科建设、医疗救治等某一具体事件中有突出表现或特殊贡献的团体或个人。
⑤国际合作奖:对中国创伤事业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或突出表现的国外团体或个人。
该奖项仅对国外个人及团体颁发(包含华裔)。
以上奖项每2年颁发1次,所有奖项的获得人均不可在4年内连续获得相同奖项。
所有奖项并非每次都必须要有候选人,若无合适人选,当次可空缺。
提名截止时间:2015年4月30日。
我国创伤研究进展
我国创伤研究进展
王正国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5(20)5
【摘要】我国创伤研究进展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王正国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Q64在我国近40年来,创伤是城市中第5位死因,农村中第4位死因[1]。
我国每年仅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就在5万人以上,1993年达6.3万人[2]。
为此,中国创伤研...
【总页数】1页(P393)
【作者】王正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26.5
【相关文献】
1.反刍性沉思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创伤护理的启示 [J], 宋晶;张爱华;赵雯雯
2.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关系的研究进展 [J], 王坤;陈长英
3.我国创伤后成长的研究进展 [J], 王成霞;郭文斌
4.创伤后成长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乳腺癌患者护理的启示 [J], 靳昌娥;刘太芳;张爱华
5.建国以来我国在四肢骨关节严重创伤致残修复与重建的研究进展 [J], 范启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创伤救治现状
我国创伤救治现状
王正国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8(023)005
【摘要】@@ 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创伤也不断增多.1996年仅因车祸致死的人数就达73 655人(为1990年的1.49倍).目前,全国每年已统计的创伤致死人数已逾10万,伤数百万人.
【总页数】3页(P401-403)
【作者】王正国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
【相关文献】
1.我国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现状 [J], 张连阳;谭浩;李阳;蒋建新;
2.我国医院创伤救治能力建设现状 [J], 张连阳;谭浩;李阳;蒋建新
3.基于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主任版)首期学员的创伤救治现状调查 [J], 许永安; 张茂; 赵小纲; 李占飞; 白祥军; 蹇廷旭; 张连阳
4.实习护士对初级创伤救治的认知现状调查 [J], 陈腊梅;罗明慧
5.氨甲环酸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J], 罗小敏;杨卫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正国院士简历
王正国院士简历
佚名
【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0(007)001
【摘要】王正国院士,1935年12月生于福建漳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
大学,毕业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科研究所(后归属第二三军医大学)实习研究员,1963年任助理研究员,1982年~198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后被任命为该校教授会成员。
回国后,198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85年批准为
博士导师,1994年12月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
王
正国院士现任国际军事医学委员会“文肯”奖评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
【总页数】2页(PJ009-J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勤思慎学科研路求真务实育后人——记我国著名野战外科专家王正国院士 [J], 潘静;范兴川
2."创新"人生--访我国著名创伤外科学家、皖籍院士王正国 [J], 秦品端
3.《创伤外科杂志》名誉主编王正国院士就任国际交通医学会主席 [J],
4.开拓者的医学人生--记本刊顾问、我国著名军事外科学专家王正国院士 [J], 张
良
5.管华诗院士和王正国院士被聘为《医药导报》顾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常创伤修复与“失控”创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正常创伤修复与“失控”创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付小兵;王正国;盛志勇
【期刊名称】《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1(15)6
【摘要】目的提出创伤修复“失控”的概念 ,并综述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综合分析方法。
结果近年来创伤修复“失控”的研究不论在细胞、分子以及基因水平已取得明显进展。
创伤修复“失控”基础研究的进展促进了临床治疗的进步。
结论采用现代高新技术 ,如克隆技术、芯片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对防治“失控”的创伤修复有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385-388)
【关键词】创伤;修复;修复紊乱;修复失控
【作者】付小兵;王正国;盛志勇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4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1
【相关文献】
1.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 [J], 付小兵;王正国;盛志勇
2.软组织创伤修复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付小兵;盛志勇
3.正常的创伤修复与“失控”的创伤修复对比研究 [J], 张建军
4.我国软组织创伤修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付小兵;盛志勇
5.功能性敷料对严重大面积烧创伤创面修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李旸; 王凌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正国创伤外科学【王正国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创伤和中毒已成为我国第四位死亡原因,对社会也造成比其他疾病更为负面的影响。
以创伤为研究和治疗对象的创伤外科学,凭借临床和基础医学的发展,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本书通过全国各地158名与创伤有关专家之手笔,从“创伤外科基础”、“特殊原因损伤”、“烧伤”、“颅脑创伤”、“颌面颈部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四肢脊柱创伤”、“创伤整形和康复”9大篇154章的内容,全面地反映国内外有关创伤外科的理论和技术进展,为创伤科、急诊科和各外科专科医生提供一部高级的创伤外科参考书。
王正国院士
1935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市,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1982年~198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
回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94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正国教授是我国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的学术带头人、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创伤弹道学、冲击伤和交通事故伤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项及二等奖十二项。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6年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第15届“迈克尔·狄贝克国际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人。
1999年江泽民主席亲自签署通令授予王正国院士一等功。
书评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医学的发展,不少疾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创伤却有增无减,并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创伤和中毒已成为我国第四位死亡原因(前三位为心脏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可以预测,创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
创伤多发于青壮年,致残率高,伤亡后对社会劳动力和家庭稳定都带来很大的负面
影响,因此,应当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创伤外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且出现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相互结合、综合研究和全面治理的好势头。
在我国创伤研究的某些领域(如显微外科、烧伤、手外科、冲击伤、撞击伤、创伤弹道、内脏并发症等)的研究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创伤的临床救治方面也有许多新鲜的经验。
国外在创伤数据库的建立、创伤救护的普及和规范化、创伤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上均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组织了一百五十八位专家,共同编写了这本创伤外科的高级参考书。
全书约二百六十万字,分为九篇一百五十四章。
第一篇为“创伤外科基础”,第二篇为“特殊原因创伤”,第三篇为“烧伤”,第四篇为“颅脑创伤”,第五篇为“颌面颈部创伤”,第六篇为“胸部创伤”,第七篇为“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第八篇为“四肢脊柱创伤”,第九篇为“创伤整形和康复”。
本书各篇主编都是国内有名的创伤医学专家,编写人员大都有较丰富的临床和写作经验。
本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创伤医学的新进
第一篇创伤外科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创伤流行病学
第三章创伤分类
第四章创伤评分
第五章创伤的早期处理
第六章创伤性休克
第七章创伤感染
第八章创伤后的免疫功能紊乱
第九章创伤后应激、代谢和营养
第十章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
第十一章创伤后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第十二章创伤后输血
第十三章创伤麻醉
第十四章创伤后内脏并发症
第十五章创伤的皮肤和组织移植
第二篇特殊原因损伤
第十六章火器伤
第十七章冲击伤
第十八章冷伤
第十九章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第二十章交通伤
第二十一章皮肤撕脱伤
第二十二章咬伤和螫伤
第二十三章运动伤
第二十四章矿井下创伤
第二十五章军事训练伤
第二十六章复合伤
第三篇烧伤
第二十七章烧伤概论
第二十八章烧伤的早期处理及休克防治
第二十九章烧伤创面处理
第三十章烧伤感染
第三十一章特殊原因烧伤
第三十二章特殊部位烧伤
第三十三章烧伤代谢营养
第三十四章烧伤后脏器功能损害
第三十五章烧伤后期整形
第四篇颅脑创伤
第三十六章颅脑损伤模型
第三十七章内源性损害因子
第三十八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
第三十九章亚低温脑保护
第四十章颅脑创伤分子生物学机制
第四十一章脑震荡
第四十二章脑挫裂伤
第四十三章创伤性脑水肿
第四十四章血脑屏障损伤
第四十五章颅内高压和脑疝
第四十六章颅脑伤病人手术的麻醉
第四十七章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四十八章脑干损伤
第四十九章丘脑下部损伤
第五十章开放性颅脑伤
第五十一章颅脑伤合并其他部位伤
第五十二章颅脑伤后弥漫性轴索损伤与修复第五十三章颅脑伤后呼吸功能不全
第五十四章颅脑伤后应激性溃疡
第五十五章颅脑伤后脑微循环紊乱
第五十六章颅脑伤后水、电解质紊乱
第五十七章颅脑伤病人代谢紊乱及营养支持第五十八章颅脑创伤后综合征
第五十九章外伤后癫痫
第六十章颅脑伤后长期昏迷
第六十一章颅脑伤患者预后及康复治疗
第六十二章脑死亡
第五篇颌面颈部创伤
第六十三章颌面颈部创伤概述
第六十四章颌面颈部的应用解剖
第六十五章颌面颈部常用的X线检查与诊断第六十六章颌面颈部创伤麻醉
第六十七章颌面颈部伤的急救处理
第六十八章颌面部软组织伤
第六十九章牙和牙槽骨创伤
第七十章上颌骨创伤
第七十一章下颌骨创伤
第七十二章颧骨、颧弓创伤和眶底骨折
第七十三章鼻及鼻窦创伤
第七十四章眼部伤
第七十五章耳部创伤
第七十六章颈部损伤
第七十七章颌面颈部的异物摘除
第七十八章颌面颈部伤的护理和分级治疗第七十九章颌面颈部伤畸形的晚期整复治疗第六篇胸部创伤
第八十章胸部创伤概述
第八十一章胸部创伤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八十二章胸部创伤致伤机制和病理生理第八十三章胸部创伤的的临床表现
第八十四章胸部创伤的诊断
第八十五章急症处理基本技术与开胸探查术第八十六章胸部创伤开胸手术麻醉处理
第八十七章心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术第八十八章胸壁伤
第八十九章胸膜腔损伤
第九十章肺损伤
第九十一章气管及支气管损伤
第九十二章食管损伤
第九十三章纵隔伤
第九十四章心包创伤
第九十五章钝性心脏损伤
第九十六章穿透性心脏损伤
第九十七章胸内大血管损伤
第九十八章胸腹联合伤
第九十九章胸部创伤合并多部位伤
第一○○章医源性胸部及心脏大血管损伤
第一○一章胸部创伤并发症及后遗症
第一○二章疗效与随访观察
第七篇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
第一○三章腹部及泌尿生殖系创伤概述
第一○四章腹壁创伤
第一○五章胃损伤
第一○六章十二指肠损伤
第一○七章小肠(空回肠)和肠系膜损伤
第一○八章结肠损伤
第一○九章直肠和肛门肛管损伤
第一一○章肝脏损伤
第一一一章胆囊和胆管损伤
第一一二章脾脏损伤
第一一三章胰腺损伤
第一一四章腹部及骨盆部血管损伤
第一一五章腹膜后出血和血肿
第一一六章创伤性膈肌破裂
第一一七章肾脏损伤
第一一八章输尿管损伤
第一一九章膀胱损伤
第一二○章尿道损伤
第一二一章外伤性尿道狭窄
第一二二章男性生殖系创伤
第一二三章女性生殖系统
第八篇四肢脊柱创伤
第一二四章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分类
第一二五章骨折愈合
第一二六章骨折的生物力学
第一二七章软骨与软组织损伤的修复
第一二八章骨折的闭合治疗
第一二九章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第一三○章骨外固定的应用技术
第一三一章开放性骨折与关节损伤
第一三二章多发性创伤的骨科处理
第一三三章特殊损伤
第一三四章血管损伤和断肢(指)再植
第一三五章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三六章畸形骨-筋膜间隔综合征
第一三七章肩部与上臂创伤
第一三八章肘和前臂损伤
第一三九章腕和手部损伤
第一四○章骨盆和髋臼损伤
第一四一章髋部与股骨损伤
第一四二章膝和小腿的骨折损伤
第一四三章膝部软组织损伤
第一四五章脊柱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四六章脊柱损伤致伤机制和分类
第一四七章脊柱与脊髓损伤的病理解剖和表现
第一四八章脊柱与脊髓损伤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第一四九章颈椎骨折脱位
第一五○章胸腰椎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五一章骶尾部损伤
第一五二章椎旁肌肉韧带损伤
第九篇创伤整形和康复
第一五三章创伤后整形
第一五四章创伤康复
更多内容请参考/book/html/?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