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金融风暴后——日本的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失灵 案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案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案例分析】一、引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过程。
然而,并非所有的货币政策都能够如期发挥作用,有时会出现传导机制失灵的情况。
本文将通过分析案例,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现象,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二、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典型案例。
在此次危机中,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通过大幅度降低利率和大规模的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具体来说,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进行了过度放贷,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日本失去二十年另一个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案例是日本失去二十年。
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然而,尽管日本央行多次降低利率并进行量化宽松政策,经济依然陷入停滞状态,通货紧缩问题也得不到有效改善。
这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日本的情况出现了失灵,甚至因为长期的失效,导致了“失去二十年”的现象。
四、原因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市场的预期和信心,当市场预期与中央银行政策的预期不一致时,就会导致传导机制的失灵。
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容易导致传导机制的失灵,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传导通道更加错综复杂。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也会影响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五、影响分析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会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
失灵的货币政策将无法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通货紧缩。
失灵的货币政策还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另外,货币政策失灵还会削弱中央银行的政策信誉和市场预期,影响货币政策的长期可持续性。
六、结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是一种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需要引起政府、中央银行和市场的高度重视。
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日本货币政策
通 货 紧 缩 日趋 严 重 。 为 了 经 济 的 恢 复 , 避 免 金 融 系
统 的 危 机 , 日本 银 行 于 19 9 9年 2月 1 1日决 定 采 取
紧 急 状 态 下 的 政 策 ,即 实 行 零 利 率 政 策 。 日本 银 行 实 行 零 利 率 政 策 主 要 原 因 有 以 下 三 个
使 已 陷 入 危 机 的 日本 经 济 更 加 恶 化 。 3 .实 施 的 低 利 率 政 策 效 果 甚 微 。 为 了 恢 复 经
而 灵活 的货 币 政 策 ( 称 为新 政 策 ) 本 文 就泡 沫 经 可 。
济 破 灭 以 来 的 日本 货 币 政 策 进 行 分 析 和 评 述 , 以 汲
已走近 了 “ 动性陷阱”。 流
( ) 利 率政 策 的 效果 与评 价 。 二 零
1 .经 济 长 期 萧 条 , 没 有 明 显 的 复 苏 迹 象 。 2 0 世纪 9 0年 代 初 , 日本 经 济 经 历 了 严 重 衰 退 , 股 市 和 地 产 泡 沫 破 灭 , 此 后 经 济 长 期 不 景 气 。 19 9 2—
维普资讯
S T Ot A FNA E 国际金融 OU H l I NC N
破灭 以来的
H
◆ 宋 小 梅
年 连 续 5年 下 降 , 1 9 9 8年 达 最 低 点 , 为 一2. % 。 2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 日 本 泡 沫 经 济 的 破 灭 带 来 的 是 日本 经 济 长 期 处 于 不 景 气 境 地 。 对 此 , 日本 银 行 ( 央 银 行 ) 不 同 时 期 采取 了 相 应 政 策和 措 施 , 中 在 从 19 9 1年 开 始 , 日 本 银 行 多 次 下 调 再 贴 现 率 和 短 期 利 率 ,实 行 扩 张 性 的 货 币 政 策 。 1 9 9 9年 初 ,采 取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对比及原因分析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对比及原因分析作者:赵圣楠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1期摘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起先后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是全球最早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
日本于2001年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解决日本通货紧缩和经济持续低迷的困境。
同样的政策,由两个国家实施,其结果却大不相同。
本文将从两国的经济结构差异,国情,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政策效果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量化宽松;政策目标;政策效果;政策对比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3一、引言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作是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的良药,越来越多的国家跟进该政策。
该政策是否真的能达到各国的预期效果?决定该政策效果和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决定是否跟进该政策要考虑哪些因素?笔者选取了日美两国,对比分析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及原因。
通过对该政策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回答上诉问题。
日美两国,前者是历史上第一个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后者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的国家。
①因此,日美两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影响和决定因素的典型国家。
通过对两个国家政策实施情况的对比分析,能让我们对该政策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本文将通过对比两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效果和影响,以及从两国的融资模式、货币地位和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对政策效果和影响的差别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阐述该政策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两国政策的对比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该政策。
二、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提出及其目标提到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就不能不提到日本“消失的十年”。
所谓“消失的十年”,是指日本在20世界80年代末的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持续低迷,萧条的十年。
日元的 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贬值的历史趋势
日元的贬值历史趋势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以下是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影响了日元的贬值:
1.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日本经济迅速增长,出口大幅增加,导致日元升值压力。
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内需,其中包括保持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
这些措施导致日元贬值。
2. 1985年:由于美国对日本贸易不平衡的担忧,七国集团(G7)协议迫使日本政府采取行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
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抑制日元的升值,包括干预外汇市场、提高利率等。
这次干预使日元贬值了约50%。
3. 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导致日本长期经济停滞。
由于通货紧缩和低增长,日元进一步贬值,跌至历史低点。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避险,导致全球货币市场紧张。
由于日本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投资者纷纷抛售日元,导致日元贬值。
5. 2012年至2015年:日本实施了宽松货币政策,称为“阿贝经济学”,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除通缩。
这一政策导致日元贬值,帮助推动出口。
总体来说,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全球经济和金融环境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等
因素都会对日元的贬值趋势产生影响。
请注意,外汇市场非常复杂,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预测货币贬值趋势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无法简单预测未来的走势。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以日本为例一、概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年来被多国央行用于应对经济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
其核心在于通过中央银行创造大量流动性,降低长期利率,从而鼓励投资和消费,达到提振经济的目的。
日本作为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先行者之一,其经验不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揭示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效果。
日本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和不同的政策调整。
这一政策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长期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使得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效果有限。
在此背景下,日本央行开始尝试通过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增长,其主要手段包括降低政策利率至近乎零的水平,以及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来扩大基础货币供给。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在日本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效果。
这一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市场利率,为经济复苏创造了有利的金融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也促进了资产价格的上涨,对于改善企业盈利和提振消费者信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与此量化宽松政策也带来了诸如资产泡沫、银行利润压缩以及对退休金影响等潜在问题。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日本的实践既展现了其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力,也揭示了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在借鉴日本经验的也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环境和实际情况,审慎评估并合理使用这一政策工具。
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定义与背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称QE,是一种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其核心在于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直接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从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
这一政策通常在利率已经接近或达到零的情况下实施,被视为极端条件下的应对措施。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多源于严重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如调整利率等可能已无法有效刺激经济,因此央行需要采取更为激进的措施来恢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增长。
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1
/roll/20081212/252264.shtml
建议: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二、通货膨胀和“滞涨”风险
我国赤字和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呈急剧 上升趋势,财政压力几何级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并用,意味 着流动性的增加。 我国在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刺激下,由于投资需求的 迅速放大以及政策性物价调整等原因,物价水平在持续 上扬。 建议:优化国债结构,防范通胀风险。
•结构效应 国家对扶持产业给予高的退税率, 而对那些资源消耗大、技术含 量低、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给予低的退税率。这样,就可以利用出口 退税率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 有利于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 结构,促使我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
15
(二)适度宽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宽松货币政策
2011年,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 货币政策转为稳健。
3
+
税收整体调整
具体的税收政策调整是以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
为起点,先后主要发布关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
征收、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免征存款利息税。2009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 和实施新成品油消费税政策、修订增值税条例并配套修订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 大范围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实施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 格核定管理等等。
24
中国钢材综合价格走势图
建议:有保有压,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data/steel_image.jsp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造成银行流动性过剩
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
亚洲金融危机2008解析
亚洲金融危机2008解析引言: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给亚洲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本文将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危机的原因:1.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亚洲地区也受到了冲击。
2. 亚洲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如财政赤字、外债过高、金融监管不完善等,使其更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二、危机的影响:1. 亚洲股票市场崩盘: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股票市场遭到重创,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 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危机导致亚洲国家货币贬值,进而引发资本外流,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3. 减少对外贸易和国内投资:危机使得亚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出口减少,同时国内的投资也减少,经济增长放缓。
三、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1. 财政刺激政策:各国政府采取了财政刺激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调整:央行采取了降息和放宽货币政策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
3. 加强金融监管:各国加强了金融监管,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4. 区域合作与协调:亚洲各国加强了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推动地区经济的复苏。
四、危机后的启示:1. 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危机暴露了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问题,各国应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增加内需的拉动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危机发生后,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结论: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爆发给亚洲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冲击,各国通过采取刺激政策、加强金融监管等措施来应对危机。
危机也给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促使各国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2008金融危机以来促消费政策回顾及前瞻
2008金融危机以来促消费政策回顾及前瞻2008年金融危机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史上一次重大的危机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包括促进消费。
本文将回顾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范围内推行的促消费政策,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展望。
1. 财政刺激计划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通过实施财政刺激计划来刺激消费。
这些计划通常包括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提供购物券等措施,以刺激个人和家庭的支出。
美国通过2009年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提供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资金,其中包括减税、社会福利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以促进经济增长。
2. 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控措施来刺激消费。
通过降低利率、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提供廉价货币等手段,央行旨在增加信贷供应,鼓励消费和投资。
2015年欧洲央行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3. 消费者信心重建金融危机后,重建消费者信心成为了促进消费的关键。
政府和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来重建消费者信心,例如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改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式。
各国政府还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来提高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信心,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
二、促消费政策的效果分析1. 促进消费促消费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
通过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销售。
减税和购物券等政策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促进了商品市场的活跃。
2. 经济增长促消费政策对提振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通过促进消费,政府可以刺激全国经济的增长,拉动产业链、服务业和就业市场。
消费的增加也会激发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加速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3. 潜在风险促消费政策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部分国家可能在刺激消费的同时增加了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导致了长期的经济不稳定和风险。
日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货币政策回顾与借鉴
二是 运 用 了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是在回顾与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总结与借鉴。因此,在回顾日本 80年代末 90年代初货币政策概况时
日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货币政策回顾与借鉴
主要采用了归纳法,而在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背景对比分析与当年日本的 相似性时,主要采用了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同时,引用了 “三元 悖论”,“指派原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基本
oft hee conomics tructure.
(5) T o m aintaint hein dependenceo fth em oneyp olicy,w es houldc reatea morefl exiblein stitutiono fR MB,pe rfectth efo reigne xchangem arket,m akes ure ofth em anagedfl oatof R MB,im proveth efo rmingin stitutiono fR MB,gr adually
关键词:升值 汇率改革 指派定理 三元悖论
货 币政 策 传 导 机 制 经济结构
Abstrad
Abstract
Th e1 99 0sh asb eenc aledth e" lostd ecade"a sre gardsth ee conomyo fJ apan, whichs howst hatth ee conomyo fth ec ountry hasf ailedt or ecovera ftert he collapseo fit sb ubblee conomya ndm isseda w holet eny earso fd evelopment. Comparedw ithJ apan,C hinah asa lo to fsi milarity.W illch inab eth en extJa pan? As erieso fq uestionsh aveb eend iscussedin t hisfi eld.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日本金融政策分析
刘瑞
2008年 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使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全 球性的全面金融危机。全球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急速收缩,资本市场功能弱化, 金融市场陷入混乱局面,实体经济急速下滑。受此影响,日本金融市场波动剧烈, 短期市场利率上行压力增大,长期债券市场震荡,股票市场暴跌,日元汇率攀升。 与欧美各国相比,虽然日本金融机构因证券化商品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对日本金融 体系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金融机构收益恶化,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倾斜,企业融资 环境严重受损。在世界经济减速背景下,日本出口及内需均受到重大打击,经济 陷入衰退困境。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银行与政府携力应对,实施了多种金融举 措,主要包括形成超低利率环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融资和确保金融 体系稳健等内容。在继续恶化的经济环境中,日本银行还应解决金融中介功能受 阻、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放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货币政策作用有限等问题。
济陷入衰退。伴随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日本第四季度 GDP比前期增长-3.2%,换
算成年率为-12.1%,降幅仅次于 35年前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期的-13.1%(1974年第
一季度)。
从外需来看,在世界经济急速恶化的背景下,以汽车、电子产品为代表的主
干产业出口急剧下滑,第四季度比前期减少 13.8%,创历史最大降幅。外需对实际
2008年末,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的股票时价总额为282.93万亿日元,比 2007年末的483.12减少了41.4%(参见图5),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TOPIX) 下跌41.8%,其中10月27日为746.46点,创泡沫经济崩溃后最低值。根据日本银行 公布的资金循环统计数据,受股票价格暴跌影响,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余额 为1433.52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5.7%,为1998年末以来最大降幅,其中第四季度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08年经济危机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害,但也因此加速了对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调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如高速基建投资、大规模财政刺激等。
然而,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和社会挑战,不得不转变政策思路,从过度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一转变在国内被称为"内外需结合"的新发展思路。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和保持社会稳定。
其中包括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加强社会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结构的问题。
这一调整的核心目标是从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致力于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中国在高铁、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国家战略,以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并将中国打造成世界制造业强国。
三、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08年经济危机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漏洞和风险暴露出来,这促使中国政府加强改革和开放,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包括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
中国还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如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这些金融改革和开放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透明度和效率,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2008金融危机以来促消费政策回顾及前瞻
2008金融危机以来促消费政策回顾及前瞻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来应对危机。
本文将回顾自2008年以来主要国家的促消费政策,并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
回顾过去的促消费政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出台了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中包括促进消费的举措。
最常见的促消费政策是通过减税和提供补贴来刺激消费者购买。
美国政府在危机时期实施了多项减税政策,包括向家庭提供税收减免和购买汽车等方面的补贴。
这些政策鼓励了消费者增加支出,并刺激了经济复苏。
一些国家还通过提高社会福利和改善就业情况来促进消费。
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这些政策带动了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增长。
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措施鼓励消费者降低储蓄,增加消费支出。
日本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实施了“商品券”计划,向消费者提供刺激消费的代金券。
这种计划促使消费者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刺激了经济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促消费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一方面,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经济复苏速度放缓,促消费政策的效果可能逐渐减弱。
促消费政策可能加剧贫富差距,并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国家可能面临新的经济挑战,使得制定和实施促消费政策变得更加困难。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许多国家可能会继续采取促消费政策。
将来的促消费政策可能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应对不同的经济挑战。
一些国家可能会推出更多的数字化促消费政策,鼓励在线消费和电子商务发展。
一些国家还可能会通过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采取了促消费的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
这些政策对经济复苏和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促消费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未来,促消费政策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世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场被誉为“千年一次的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的经济声誉大大受到了影响。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
首先,诱因的追溯可以追溯到西方经济体的过度放松的货币政策。
在西方经济体,货币政策允许货币宽松,而这些货币宽松导致资产价格低估,吸引了所有到资产市场的投资者。
它还激发了许多公司和个人投资股市。
结果,股市出现投机热,股票价格尖峰,房地产价格高企。
同时,利率高企和信用难求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在金融系统中,利率增加,货币收紧,不仅影响债权人获取借款,导致资金泡沫,而且也导致资产贬值,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
此外,泡沫经济也是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在过去几年,整个经济系统缺乏规范,许多企业大搞投机而忽视了财务风险控制,以致于经济泡沫逐渐膨胀,资产价值被高估,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另一方面,互联网革命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今,网络投资技术和金融服务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投资者可以以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投资,因此,短期个人投资者受到非理性投资的诱惑,错误的投资也促使金融危机出现。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其后续影响及反思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它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经济指标严重下滑,如就业率,工资水平,购买力,投资率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美国国民的消费及投资偏好,从而拉低了经济增长率。
其次,金融危机也造成了全球范围的影响,不仅美国,而且欧洲等国家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甚至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也更为严重,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必须有一些反思意义。
首先应全面反省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加加强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出现宽松货币的情况。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
日本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效果及原因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被称为Abenomics,是安倍政府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提高通货膨胀目标等。
本文将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原因。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
实施该政策之初,日本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内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
通过这样的措施,日本央行试图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该政策在短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大规模购买国内国债使得国债利率下降,降低了政府的负债成本。
降低利率促使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融资,鼓励他们增加投资。
该政策还通过贬值日元的方式提升了出口竞争力,刺激了出口。
在中长期来看,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虽然政策一度刺激了经济增长,但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存在。
日本的通货膨胀率长期低迷,难以达到政府设定的2%的目标。
该政策也加剧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问题。
日本政府依赖于国内银行和其他机构购买国债以满足财政支出,这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
该政策是对日本经济长期增长乏力的回应。
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一直面临着低增长、通货紧缩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导致消费和投资低迷。
该政策是为了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日本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防止通货紧缩,日本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该政策还是为了解决日本长期货币政策的限制。
由于长期低通胀和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无法发挥作用。
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内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经济增长。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1]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 观轻债务。 • 3.美元贬值,扩大出口。 • 4.长期要降低赤字,短期要增加公共投资。 • 5.未定金融市场,降低人们对持金的渴望。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
• 1.下调利率。 • 2.积极提供资金,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 3.保障企业融资需求。其救助对象主体是企业和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
• 危机影响:德国并无房产泡沫,且10%至11%的储蓄率相 对较高,较之其他国家金融相对稳定。但危机已严重危及 实体经济,近3万家企业申请破产,2009年1月失业率达 到7.8%。汽车、钢铁及机器制造等行业均受影响,宝马、 大众、戴姆勒等产业巨头纷纷减产、裁员,纺织、建筑和 印刷机器行业订单减少。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
面对压顶而来的金融风暴,法国对救援金融机构 问题采取的是一种相对谨慎的态度。法国政府采 取的首要举措是安定市场信心,目前只采取了少 量具体措施帮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和个人。 1.各银行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资本充足率。 2.增持比法合资的德克夏银行的股份。 3.银行可以将法国人首选的储蓄品种A种储蓄本的余 额用于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以此缓解中小企业融 资难问题。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08级工商管理3班4组
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世界各国的宏 观经济政策
•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 (2).公开市场业务。 (3).降低再贴现政策。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实行减税政策。 (2).加大政府转移性支出。 (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 政府救援:10月份推出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稳定金融市 场;政府11月5日通过名为“以促进增长保障就业”的振 兴经济方案,采取15点措施;12月批准310亿欧元经济激 励计划防止经济滑入深度衰退。根据德国政府推出的金融 市场稳定方案,政府将为德国银行之间的贷款提供担保, 总额为4000亿欧元。此外,还将建立一个800亿欧元的特 别基金,帮助银行增加自有资本。
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陷入萧条
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陷入萧条一 2008年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减速2008年日本经济受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逐步显露出疲态。
2008年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率为0.7%,增速较快(见表1)。
第一季度日本经济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出乎意料的反弹,加之来自新兴经济体与资源出口型国家的旺盛需求弥补了对美国出口下滑形成的外需缺口。
第二季度,由于内外需同时下降日本经济出现-0.7%的负增长,降幅为7年来之最。
2002年后日本经济延续了“二战”以来最长的景气周期,但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此轮经济景气已经结束,未来日本经济有可能将陷入衰退。
(一)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小表1 日本季度GDP环比增长率次贷危机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100家大型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从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中旬共损失6600亿美元(含评价损失)。
至2008年第三季度,花旗银行的损失额已达681亿美元,美林集团也损失了581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损失沉重打击了欧美的金融机构,特别对美国金融体系造成了无法愈合的重创。
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的贝尔斯登和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变为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宣告了华尔街传统投行模式的终结。
日本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则小得多,这是因为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房地产泡沫后,日本金融业在经营上变得异常保守,从而有幸在过去几年的金融衍生工具泛滥的情况下保持清醒,躲过了次贷危机这一场世界性金融劫难。
截至2008年6月底,美次贷危机引发的日本各类金融机构的证券化资产相关损失累计约2.57万亿日元(大约240亿美元),损失主要发生在日本三菱UFJ、瑞穗等六大金融集团。
9月份受雷曼兄弟破产的影响,包括日本三井住友、三菱UFJ等大型银行,青空银行等众多地方银行,以及中央三井信托银行和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关潜在损失共计2450亿日元(约23亿美元)。
日本QE史——无法解决通缩和日元汇率问题?
日本QE史——无法解决通缩和日元汇率问题?2013年04月14日12:02文/ 莫西干By Philip Pilkington相关文章:日本QE史(下)——能刺激股市却无法改善实体经济今年一月,我已经注意到,日本政府正着手于起草经济刺激计划,并评估计划是否有效。
那个时候,媒体对刺激计划的评价是有褒有贬的。
一些人表示,刺激会以完败告终,而另一些人则比较乐观。
我对刺激计划的效果则更为保守。
日本的问题是,日本政府看起来已经有一段长时间无法令消费者打开钱包消费了。
2009年当日本政府大幅增加公共支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日本经济出现了短暂的复苏。
然而,当政府开始收缩公共支出规模,经济又迅速下滑,因为消费者又回到他们“典型的”节俭状态。
以上内容我只是想说明,日本政府最好刺激经济的途径是,实施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
然而,因为这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主要因为日本政府负债水平已经超过GDP规模的200%),我必须考虑另一种刺激方法的效果——有限的财政刺激加上促使日元贬值刺激出口的方法最终能走多远。
我当时就指出,自从2009年实施上一次刺激计划以来,日元兑美元已经出现了大幅的升值,如果日元汇率要回到那时候的水平,日元还需要再贬值10%。
而现在日元已经出现大幅贬值,并贬值到了2009年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水平——但这是否足够促进经济复苏需要的出口增长,完全是另一个问题了。
然而,现在大家的焦点都从财政刺激移开了,并转向日本央行已经发布的最新一轮QE计划。
日本央行已经在本月初承诺,未来两年将基础货币增加一倍。
受该消息刺激,市场的投机者已经把日元拉低至2009年兑美元的汇率水平。
日元汇率走势过去几周一直在围绕这些消息发展。
至今,看起来效果还是很好的。
但真正的问题是,最新一轮的QE计划除了能短期应对日元走强问题,还能有更多成效吗?毕竟,日本央行在2001年就开始实施QE计划,但鲜有成功的例子。
可以肯定,日本央行表示准备将基础货币翻一番,可能促使了市场投机者在短期选择抛售日元,但这效果可以持续吗?我们是否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日本经济基本面问题上呢?在任何时候,实时衡量QE规模的最好指标可能是非常直接的数据:那就是,商业银行的“货币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s)”水平。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摘要:2007年4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因而成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之强、连锁反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
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中国;影响一、金融危机出现的原因(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2007年4月,美国第二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次贷风暴在华尔街酝酿。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是高负债、低储蓄,国家鼓励超前消费和借贷。
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美国长期推行的是低利率政策。
低利率导致借款价格过低,许多贷款者不需要任何抵押和收入证明就能买房,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
2002—2006年间,美国家庭贷款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整体经济的增速。
由于房地产市场繁荣,刺激了次贷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
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400亿美元。
围绕次贷,形成了一个金融创新链条:居民向商业银行等房贷机构申请贷款,房贷机构又将贷款卖给房利美、房地美和投资银行等,后者将贷款处理成次贷抵押贷款债券,卖给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全球投资者,其间,保险公司如AIG等还为这种次贷提供担保。
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调整,导致整个链条出现断裂,次贷购房者的还贷负担不断加重,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
与此同时,美国房价见顶回落,使次贷购房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来获得融资,这样,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还贷,大量违约客户出现,不再支付贷款,造成了坏账,从而引起次级贷款市场危机爆发。
①(二)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①李丽辉,田俊荣,许志峰,欧阳洁.美国风暴难撼中国金融[J].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3日的运作方式等方面,是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微观层面多方面错误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
华尔街金融危机08年一场极其严重的金融风暴以华尔街为中心肆掠开来并迅速地波及全球,早在2007年4月2日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众多的银行金融机构破产,由此揭开了次贷风暴的大幕。
从2008年9月中旬开始,世界经济史或金融史可能经历了最为动荡或最为黑暗的日子,全球股市哀鸿遍野惨淡一片。
比如说,10月9日的这一个星期全球多个股市先后出现股灾,伦敦富时100指数与日本日经225指数便分别累跌21%及24笼,大摩MSCI全球指数一周跌幅达20%以上,创下自1970年有纪录以来最大一周跌幅,全球股市市值于短短一星期内蒸发6万亿美元。
美国道琼斯指数下跌单周急挫18%,创股市下跌的历史记录。
从华尔街08年以后的成交量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场风暴的来临和扩散。
从这张演示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爆发的过程首先是美联储的2年17次加息导致了房市的不景气,居高不下的房贷利率让低信用居民的违约增加,次贷机构深陷坏账危机,在ASP,和CDO 合同的推波助澜下银行和保险公司也蒙受巨大损失。
那是什么原因呆滞了这个过程的发生呢主要有以下3点(一)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1年至2003年,美联储采取了连续13次降息措施,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该利率水平保持长达一年之久。
过剩的流动性资金大量涌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在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次级房贷市场空前繁荣,房价以每年10%的速度上涨,2005年上涨幅度达到17%。
房地产市场泡沫发生,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二)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美国长期以来不断放松甚至解除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
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加恩一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与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关联储的管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方面:过去十几年中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和亚 洲金融危机后,日本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实行了 早期调整和强化金融机构的检查制度等措施,使得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从全球角度来看相对比较健全。
金融风暴下的日本
但金融机构的收益骤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 金融危机的的深化严重波及实体经济,日本经济 陷入衰退的困境,受挫程度超过金融危机震源地 的欧美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与央行 全力实施政策总动员,多项临时性非传统金融举 措也相继出台。再继续恶化的经济环境中,日本 面临金融中介功能受阻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放大。 中小企业融资艰难货币政策执行空间有限等问题。
结论与借鉴
实施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出现凯恩 斯流动性陷阱和发生通货膨胀。前者很容易 导致利率功能的丧失,后者会导致货币的贬 值。虽然实施了这个政策以来日本的经济有 了一定的增长,但是货币贬值抵消了经济增 长数据。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市场机制与LM曲 线中的机制。为了避免LM机制中的凯恩斯流 动性陷阱,还有解决成本降低速度和产品价 格降低速度的不一致问题。政府也可以采取 IS机制中的财政政策的做法。日本必须解决 国内高成本结构问题,否则日本经济对冲击 的灵活性降低,经济复苏仍然遥遥无期。
2、向中坚企业、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1)为了解决暂时陷入资金周转困境的中坚企业和大企业,通过政府性金 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 (2)形成政策投资银行购买中坚企业、大企业CP机制。 (3)增加政策投资银行在融资、保证和出资等方面额度。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三)促进企业融资
3、支持日本企业海外事业。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三)促进企业融资
1、中小企业资金支援。 (1)2008年10月日本政府通过信用保证协会设定20万亿日元紧急担保额 度(2009年4月扩大到30万亿日元),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不超过2 亿日元贷款的全额担保(之后提高至2.8亿4日元)。 (2)日本政策金融公库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安全网融资额度”从2008年 10月的9万亿日元增加到2009年4月的12万亿日元。 (3)增加应对危机融资额度至3.3万亿日元。
2008年10月日本银行宣布降息,这是日本银行自2001年3月以来首次降 息。12月又进行降息,继1999年采取零利率政策以后,日本银行再度把 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 0.75% 0.5%
银 行 间 无 担 保 隔 拆 借 利 率
2008 10 12
年 月 0.3%
基 准 贷 款 利 率
0.5%
基础货 币激增。
货币存量增 加,但流动 性不高
企业融资 增加,财 年末融资 严峻
日本银 行总资 产大幅 增加
日本货币政策的效果
1、基础货币激增。
在日本银行大规模公开市场操作作用下,流动性 供给增加,2008年9月起基础货币增长率转为正值。 但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的经常账户开始付息后,经 常账户余额增加,反映出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不安 情绪。
日本货币政策的效果
2、货币存量增加,但流动性不高。
在金融对策刺激下,2008财年M3比前年增加0.8%, 为2004财年以来最高水准。 但其中定期存款等准货币增加2.1%,为1990财年以来 最大涨幅;而代表高流动性的M1同比减少0.6%,为历史最 大跌幅。显示了资金向安全资产转移的状况。
日本货币政策的效果
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 消费物价低迷,居民消费急剧萎缩 2.企业设备投资大幅下滑 3.住宅投资低迷 4.日元经济急速升值,出口形势严峻
5.就业形势黯淡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4.确保金融体系稳健 1.形成超低利率环境
3.促进企业融资 2.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一)形成超低利率环境。
2008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通过政策性银行购买企业发行 CP的非常规举措。2009年1月,日本银行也决定通过金融 机构购买总额3万亿日元企业CP,2月决定购入总额1万亿 日元的残存期限在1年以内的公司债。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1、日本政府计划向金融 机构注入额度为12万亿日 元公共资金。
2、从2008年12月末至2012年 3月末决算期,对符合条件的 存款性金融机构放宽资本充 足率限制。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向出口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对国内大 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业务提供贷款。
Description of the company’s sub contents 4、日本银行实施了新型公开市场操作方式,对金融机构 实行总额3万亿日元的特别融资,帮助企业度过年末、财 年末资金难关。
5、直接购买企业CP、公司债。
3、企业融资增加,财年末融资严峻。
在多次经济刺激对策下,截至2009年3月末,利用政 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坚企业、大企业提供低成本紧急融资 577件达1.13万亿日元,比2月末增加了7000亿日元,表 现出财年末企业对资金的旺盛需求。
日本货币政策的效果 4、日本银行总资产大幅增加。
2009年3月末日本银行总资产余额为124.3万亿日元, 为2006年3月末数量宽松货币政策解除后最高水准,体现 央行为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支援企业融资的积极行动。 但2009年1月以来,日本银行通过非传统方式购买企业 CP、公司债、银行持有股票等风险资产达5万亿日元,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若企业破产、股票下跌将使日本银 行蒙受巨额损失,导致日元信任危机。因此日本银行已 开始着手增强自有资本,减少风险损失。
月
0.1%
0.3%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1、提供美元流 动性供给。 雷曼兄弟破产 后,日本银行协同 欧洲5家央行与美联 储签署货币互换协 议,其中日本银行 向日本金融市场投 放600亿美元额度流 动性资金,之后又 取消上限额度,启 动无限额美元供给。 2、改善日元流动性。 (1)日本银行通过公开市 场操作连续对短期金融市 场实施大规模流动性供给, 满足日本国内金融机构资 金需求。 (2)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经 常账户的超额部分实行临 时付息(0.1%)措施,以 提供充足资金。 (3)改善国债期货市场流 动性,增加交易品种。 (4)日本银行购买银行所 持长期国债,提供较长期 限资金,2008年12月购买 额度从每月1.2增至1.4万 亿日元,2009年3月再次提 高至1.8万亿日元。 3、稳定国内股 票市场。 2009年4月制定 了由“政府相关机 构”通过市场直接 购买股票的特殊制 度,政府为此机构 提供50万亿日元政 府担保,相当于东 证一部时价总额的 20%。
08年金融风暴后 ——日本的货币政策的效果
目录
1 2
金融风暴下的日本
日本应对危机的金融对策
3 4
日本货币政策的效果
结论与借鉴
金融风暴下的日本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与欧美各国相比,日本金融机构因 证劵化商品交易所蒙受的损失对金融体系直接影响有限: 一方面:因为长期的经济衰退导致日本金融业未能 及时跟上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本金融机构仍 处在挤泡沫的最后阶段,尚未来得及参与全球资本 的狂欢”,从而侥幸躲过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3、为减少金融机构因股票下 跌导致损失增加的风险,日本 政府决定通过“银行等持有股 票取得机构”购买最多20万亿 日元银行所持股票。
(四)确 保金融体 系稳健
4、2009年3月日本银行决 定为大银行提供总额1万亿 日元次级贷款,帮助改善 资本充足率。
Insert Title Text
日本货币政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