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对因和对症)治疗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概述
➢治 疗
手术治疗
目的:切开排脓、清除病灶 脓肿切开引流 清目除的病:灶消炎解毒、减轻症状、预防感染扩散
指治征疗:病21灶.. 搏明牙动显:性肿内跳胀科痛、治发疗亮、、拔发除红患牙 死骨刮3除. 局:限颌压骨痛骨点髓、炎波动感,凹陷性水肿
4. 穿刺有脓 清除异5物. 多:间外隙伤感等染,局部症状严重
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优选口腔颌面部感染ppt
第一节 概
概 ➢概念:infection
述
述inflammation
由各种生物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 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 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
➢组织
牙体 牙髓 根尖周 牙周(冠周) 皮肤及软组织 颌面部间隙 颌骨 副鼻窦 涎腺
体征
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 冠周软组织肿胀、充血、触痛;龈瓣糜烂、龈袋溢脓 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颌下或面颊水肿、颌下淋巴结肿痛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比例上升
冠周炎
➢临床表现
咽上缩肌 扁桃体
阻生智齿
扩散与蔓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引流扩散
翼内肌 下颌骨 咬肌
颊肌 咬肌
颊肌
下颌骨 下颌舌骨肌
冠周炎
➢诊断 根据症状和查体,易于诊断 X片检查:了解阻生牙的情况
6. 明显全身中毒症状 7. 冷脓肿 操 作:低位、通畅、隐蔽与美观、操作轻柔 切至皮(粘膜)下、建立通畅引流
概述
➢治 疗
全身治疗
充分休息,对症、支持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明确诊断,针对用药 2. 个体化 3. 避免滥用广谱、随意联合 4. 剂量适当 5. 严格联合用药 6. 合理的预防用药
❖颜面部静脉多无静脉瓣 •
口腔科学 口腔颌面感染
❖ 定义:指颜面部及颌骨周围包括颈上部 区域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 病变可波及皮肤、粘膜、筋膜、脂肪组 织、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淋巴 结与涎腺。
(一)一般症状 general symptoms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脓肿形成时,可 触及波动,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
全身症状: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畏寒 高热、WBC↑,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感染来源
主要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 磨牙尖周炎
相邻颞下、咽旁等间隙感染扩散引 起
可见于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后
临床表现
牙关紧闭,吞咽不适,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面部 无肿胀
以咬肌为中心的红肿、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严重 不易扪到波动感,有凹陷性水肿 最常见
检查:翼下颌皱襞肿胀,压痛;下颌支后缘及下颌角 内侧丰满,有压痛。
脓肿形成的诊断
浅部脓肿--波动感
深部脓肿--压痛点、凹陷性 水肿 辅助诊断:穿刺、B超等
波动感检查
四、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
急性期 慢性期
局部---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全身---抗菌、支持 病灶处理
急性期局部治疗要点——脓肿切排
清洁、止动、对面部疖痈严禁挤压以防扩散、 外敷中草药:散瘀、消肿、止痛、
概论
咬肌间隙感染(masseteric space)
治疗
沿下颌角下缘作弧形 切口,距下颌骨下缘 2cm,长约2~3cm
术中检查有无边缘性 骨髓炎
口内从翼下颌皱襞外 侧切开
咬肌间隙脓肿切开引流
3、翼下颌间隙感染
Infection of the pterygomandibular space
➢ 感染类型:化脓性和腐败坏死性感染
➢ 感染来源:牙源性、外伤、急性扁桃体炎和急 性颌骨骨髓炎等。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1)
《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颌面间隙感染是指颌面及颈部潜在性筋膜间隙中所发生的细菌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间隙相互通连,一旦感染,炎症可迅速蔓延,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颌面间隙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牙源性感染(1)是颌面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体牙髓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细菌可通过根尖孔、牙周膜等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有龋齿未及时治疗,龋洞内的细菌不断繁殖,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
牙髓炎进一步发展为根尖周炎,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到周围的颌面间隙,导致间隙感染。
2. 腺源性感染(1)多见于儿童。
扁桃体炎、咽炎、腮腺炎等口腔颌面部周围的腺体炎症,可通过淋巴引流途径扩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儿童患有扁桃体炎,细菌通过淋巴引流进入颌下间隙,引起颌下间隙感染。
3. 损伤性感染(1)口腔颌面部的外伤、手术等,如果伤口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颌面间隙感染。
(2)例如,口腔颌面部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严重,如果未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细菌容易侵入,引起间隙感染。
4. 血源性感染(1)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肺炎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颌面间隙,引起感染。
(2)例如,患者患有肺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颌面间隙,引起间隙感染。
三、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1)红肿:感染部位出现红肿,皮肤发红、肿胀,局部温度升高。
红肿的范围可因感染的间隙不同而有所差异。
(2)疼痛: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疼痛的程度因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异。
疼痛可呈搏动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出现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
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张口进食。
(4)波动感:当感染形成脓肿时,局部可出现波动感,触之有柔软的感觉,表明脓肿已经成熟。
2. 全身症状(1)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 38℃以上。
口腔科学教案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损伤
上海健康医学院教案2019 —2020 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口腔科学________________ 教学对象本科□专科主讲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口腔科学教学团队学系口腔科 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口腔科学造成咬合错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重要体征。
治疗时,需利用牙或牙列作结扎固定的基牙,而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又是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标准。
3、易并发颅脑损伤:颌面上接颅脑,易合并颅脑创伤,包括脑震荡,脑挫伤,颅山血肿和颅底骨折。
前颅窝骨折有鼻出血,中颅窝骨折有耳出血,注意与鼻腔出血,髁突骨折所致的耳出血鉴别诊断,注意避免鼻腔、耳冲洗和填塞,脑挫伤,颅内血肿常有昏迷史,注意口腔颌部创伤出血后的吸入性窒息发生。
伴有颅内高压病人,禁忌作颌面结扎和牵引,以免呕吐时出现窒息。
4、有时伴有颈部伤:颌面部下连颈部,为大血管和颈椎所在,造成颈部大出血,晚期形成假性动脉瘤。
颈椎创伤造成高位截瘫,搬运时需注意体位。
5、口腔颌面部是呼吸道的上端:创伤因异物、肿胀、血肿、组织移位和分泌物堵塞上呼吸道影响呼吸或发生窒息。
救治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窒息发生是重点。
6、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伤后影响张口,咀嚼、语言或吞咽功能,作颌面结扎牵引时妨碍正常进食,需要选用适当食品和喂食方法,以维持伤员的营养,进食后,注意口腔卫生,预防伤口感染。
7、窦腔多,易污染:口腔、鼻腔、鼻窦及眼眶等,这些腔窦内存在着大量细菌,如与伤口相通,则易发生感染。
在清创处理时应尽早关闭与这些腔窦相通的伤口,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8、特有解剖结构的破坏:口腔颌部有唾液腺,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如腮腺受损,可并发涎瘘,如损伤面神经发生面瘫,伤及三叉神经相应分布区域出现麻木感。
9、面部畸形:鼻、唇、舌、脸,颊部、眼眶是面部重要器官,损伤时,处理不当,使器官移位,变形,功能障碍,损容后的心理障碍。
病例介绍,颅脑创伤上颌骨骨折止血病例。
口腔颌面部感染2
沿下颌支向后扩散---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 隙、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感染等(间隙扩散)
外斜线
颊侧瘘
咽上缩肌
翼内肌
扁桃体
下颌骨
咬肌
阻生智齿
颊肌
六、治疗要点--急性期
局部治疗
1.盲袋冲洗上药:一般情况下用钝头冲洗针吸入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然后在隔湿条件下,用探针蘸碘酚或碘甘油烧灼盲袋。 2.脓肿切开引流:若有冠周脓肿形成,应在局麻下切开脓肿,置入橡皮条或碘仿
智齿冠周炎
定义:是指未全萌出或阻生的牙冠周围软组织发 生的炎症 ; 一般多见于 18 - 25 岁的青年,临床 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最常见。
一 、 病因
1、种族演化--颌骨长度
食物种类的变化致咀嚼器官退化,牙颌比例不协调,智齿萌出
位置不足而阻生。 2、萌出时间--最后萌出 3、解剖结构--盲袋形成 冠部牙龈常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 智齿合面覆盖龈瓣形成盲袋,食物及细菌极易嵌塞于盲袋内。 4、全身因素--抵抗力下降,如感冒、疲劳和月经期等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
可并发相邻间隙感染
有全身症状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二 、 临床表现--慢性期
多无自觉症状 慢性冠周炎可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形成瘘管 多次冠周脓肿,可由咬肌前缘和颊肌后缘间形成皮下脓 肿,穿破皮肤出现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可反复急性发作
一 、 病因
一 、 病因
二 、 临床表现--早期
1.局部胀痛不适,咀嚼、吞咽时,疼痛加重 2.检查可发现智齿萌出不全,冠周有一盲袋 3.无明显全身症状
二 、 临床表现--急性期
口腔颌面部感染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病例报告和防治经验
03
寄生虫感染与口腔颌面部 关系探讨
寄生虫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特征
传播途径
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空气等 途径传播,其中口腔颌面部感染往往 与食物摄入密切相关。
易感人群特征
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人群 更易感染寄生虫,且感染后病情较重 。
口腔颌面部寄生虫感染特点分析
感染部位
口腔颌面部寄生虫感染多发生于口腔黏膜、牙龈、颌 骨等部位。
05
未来展望与改进方向
加强寄生虫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寄生虫监测网 络
通过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合 作,构建覆盖城乡的寄生虫监测网络,及时 发现和报告寄生虫感染病例。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加强寄生虫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检测的准 确性和敏感性,为寄生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 供有力支持。
药物治疗
根据寄生虫种类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 咪唑等,使用时应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寄生虫感染病例,如颌面部囊肿、脓肿等,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彻底 清除病灶,避免残留和复发。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退热、止痛等,以缓解患者的不适 感。
组织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口腔颌面部寄生虫感染防治知识讲 座,提高公众对寄生虫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利用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口腔颌面部寄 生虫感染的危害及防治知识。
完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建立监测网络
构建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口腔颌面部寄生虫感染监测网络 ,实现信息共享和及时报告。
。
引进新技术
口腔学笔记 总结5:口腔颌面部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一)颌面部感染概论一、颌面部组织结构特点颌面部感染的特点:牙源性感染居多、混合性感染为主,潜在间隙多易扩散、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生态环境复杂潜在筋膜间隙鼻唇静脉血管常无瓣膜毛囊、皮脂腺、汗腺血液、淋巴循环丰富牙源性感染二、危险三角区位置鼻根到两侧口角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特点该区域的静脉常无瓣膜,细菌容易经内眦静脉和翼静脉丛进入颅内海绵窦,造成颅内感染四、感染途径牙源性腺源性血源性损伤性医源性五、病原菌1.化脓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2.厌氧菌:类杆菌属,梭杆菌属3.混合性:需氧菌+ 厌氧菌,最多见(60%)4.特异性:结核杆菌、放线菌、梅毒螺旋体、霉菌等六、临床表现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化脓性或腐败坏死性牙源性或腺源性急性: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慢性:炎性浸润块、瘘管、长期排脓、死骨全身表现七、诊断1. 病史、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淋巴结肿大功能障碍: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瘘管形成→长期排脓全身症状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核左移或中毒颗粒3. 辅助检查波动实验(浅部脓肿)穿刺抽脓(深部脓肿)X线检查超声检查活检八、治疗1. 局部治疗局部制动、严禁挤压外敷中草药脓肿切开引流处理原发病灶,死骨摘除或刮治2. 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经验用药、个性化用药)全身支持疗法基础疾病治疗(糖尿病等)切开引流【目的】排脓减毒,减轻肿痛,防止扩散【指征】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肿胀明显、压痛局限全身中毒症状重脓肿引流不畅多间隙感染【技术要点】位置:最低位,顺着皮纹或隐蔽处长度:不超过脓肿边界建立引流:九、严重并发症颅内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眶周蜂窝织炎急性会厌炎(二)智齿冠周炎Pericoronitis of Wisdom Tooth【智齿定义】又名第三磨牙,通常在16-18岁以后人的心智发育成熟时萌出,因此被称为智齿【阻生类型】智齿阻生是人类退化趋势的一种表现【定义】智齿冠周炎:由于智齿萌出不全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病因】机体免疫力下降;盲袋形成【临床表现】1. 急性冠周炎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口腔检查:牙龈状态、阻生牙、邻牙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2. 慢性冠周炎局部压痛或瘘道排脓【鉴别诊断】第一二磨牙的慢性根尖炎、第三磨牙牙龈肿瘤【治疗】急性期1. 局部冲洗上药生理盐水、双氧水、高锰酸钾液2. 切开引流3. 药物治疗:抗生素、对症药物4. 支持治疗慢性期1. 冠周龈瓣切除术2. 智齿拔除术3. 物理疗法【扩散途径】流注脓肿炎症→下颌骨外斜线→6龈颊沟→骨膜下脓肿或龈瘘间隙感染炎症→下颌支外侧或内侧向后→咬肌间隙、翼颌间隙感染(亦可导致颊间隙、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和咽旁间隙感染)面颊瘘炎症→磨牙后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薄弱处→皮下脓肿或颊瘘(三)颌面部间隙感染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特点:颌面部潜在间隙,血管、神经、淋巴管、唾液腺导管走行其间,相邻结构相互连通缓冲运动产生的张力感染易沿着阻力薄弱的筋膜间隙扩散蜂窝织炎→ 脓肿处理原则与概论相同一、眶下间隙感染Infraorbital space infection解剖位置:面前部眼眶下方感染来源:上颌牙炎症(1-4)临床特点:肿胀、疼痛、波动感切开部位:3-4唇侧龈颊扩散途径:眶内、颅内二、咬肌间隙感染Masseteric space infection解剖位置:咬肌—下颌支外侧骨壁感染来源: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临床特点:肿痛明显,张口受限,不易摸到波动切开部位: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扩散途径:不易扩散、易形成边缘性骨髓炎三、下颌下间隙感染Submandibular space infection解剖位置:下颌下三角感染来源:下颌磨牙感染,下颌下淋巴结炎(婴幼儿)临床特点:淋巴结肿大、三角区肿胀、波动感切开部位:下颌骨体下缘以下2cm做平行切口扩散途径:口底多间隙感染四、口底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解剖位置:双侧下颌下+舌下+颏下间隙感染来源:牙源性、腺源性临床特点:化脓性、腐败坏死性治疗原则:尽早切开充分引流切开部位:“衣领”、倒“T”型切口(四)颌骨骨髓炎Osteomyelitis of the Jaw【定义】各种致病因子侵入颌骨引起骨组织感染,包括骨膜、骨皮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神经的炎症。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
均衡饮食
鼓励孩子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疫苗,如麻疹、风疹、腮腺炎等疫苗, 预防相关疾病引起的口腔颌面部感染。
05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或家长有关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表现、 既往病史等。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口腔颌面部感染 成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感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口腔颌面部感染不仅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还可能 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的必要性
对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进行 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儿童健康。
儿童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概述
80%
定义
3
使用牙线
对于牙缝较大的孩子,家长应指导其正确使用牙 线清洁牙缝。
饮食调整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孩子过多摄入糖分,避免引发龋齿等口腔问题。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鼓励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口腔内的唾液分泌,有助于口腔自 洁。
避免过硬食物
避免让孩子吃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齿。
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
临床表现
观察患儿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如红肿、疼痛、发热等。
体格检查
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注意口腔颌面部的检查,如观 察口腔黏膜、牙齿、牙龈等状况。
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如口腔溃疡、口腔癌等疾病,需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临床表 现及体格检查进行鉴别。
不同类型感染的鉴别
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需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加以 鉴别。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例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它往往由各种细菌引起,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旨在增加对这一问题的了解。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25岁的女性,近期出现了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症状。
她抱怨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和疼痛,并且伴有高烧和乏力。
她还注意到有口臭和咬合困难的现象。
经过初步检查,发现她的脸颊有一块肿胀的区域,并有明显的红斑和渗液。
病情分析:口腔颌面部感染是由感染进入口腔组织引起的,可能是由于牙齿龋坏、智齿问题、牙龈疾病等。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感染:牙龈炎症、智齿发炎或牙根周围炎症。
牙龈炎症是指牙龈组织发炎的情况,可以由于牙齿周围的细菌感染、刷牙不当或牙垢过多引起。
智齿发炎可能是由于智齿生长时牙床组织受到挤压或感染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牙根周围炎症则是由于牙根附近的组织受到感染和炎症引起的。
治疗方法:针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不同原因,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牙龈炎症,患者应积极改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洗牙等。
如果炎症较为严重,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并且进行局部治疗,如口腔漱口药水或药膏。
智齿发炎的治疗常常需要拔除智齿,尤其是当智齿对周围牙齿产生影响或疾病反复发作时。
在拔除智齿之前,口腔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减轻感染症状。
拔牙手术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会引起刺激的食物。
对于牙根周围炎症,口腔医生可能会选择根管治疗,即清除牙根内的感染物质并填充根管,以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在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预防措施: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来预防。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到口腔医生那里进行洗牙,可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含糖食物和饮料,因为细菌会利用糖分导致牙齿腐蚀。
总结:口腔颌面部感染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甚至危及健康。
口腔颌面部感染
翼下颌间隙
解剖: 位于下颌升
支内侧骨壁与翼内
肌之间
内容: 下颌神经分
支、下牙槽动静脉
感染来源
主要来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及下颌磨
牙尖周炎
相邻颞下、咽旁等间隙感染扩散引起 可见于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后
感染特点
翼下颌韧带区红肿、疼痛 颌后区皮肤肿胀,下颌角内侧深压痛
张口受限,吞咽疼痛
治
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
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the jaws in infants
概述:
新生儿和3岁内幼儿,非牙源性感染
(血源性、创伤性和接触性)
自学内容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radiation osteomyelitis of the jaws in infants
概念:
下颌第三磨牙 冠周炎或下颌 磨牙根尖周炎
翼颌间 隙感染
下颌第三磨牙 冠周炎或根尖 感染或医源性 感染
颌下间 隙感染
成人:下颌第三 磨牙冠周炎或下 颌磨牙根尖周炎 婴幼儿:化脓性 淋巴结炎
口底蜂 窝织炎
五间隙感染 牙源性、腺源性、 口咽损伤继发性
眶下区红肿 热痛,眼睑 的水肿
上颌前牙或前磨 牙前庭沟粘膜转 折出
⑴切口低位,口内不口外,顺皮纹较隐蔽 ⑵操作快、准、轻,勿挤压; ⑶口内引流橡皮片,口外引流橡皮管,深部 脓肿用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
眶下间隙感染
眶下间隙 (infraorbital space)
解剖--位于眼眶下方,上颌骨
前壁与面部表情肌之间
界限--上界为眶下缘
下界为上颌骨齿槽突 内界为鼻侧缘 外界为颧骨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感染讲义
口腔颌面部感染知识内容细讲概论口腔内有多种非致病菌与致病菌寄宿颌面部存在多个窦腔,颌骨周围存在潜在的筋膜间隙病灶牙为感染发生提供了特有的条件1.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与感染的关系危险三角2.感染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3.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1)局部症状急性: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慢性:炎性浸润块,开口受限、瘘口2)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化验: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4.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大多能作出正确诊断。
如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
5.治疗原则局部治疗:手术治疗:切开引流(指征、要求、目的)、清除病灶全身治疗目的:①使脓液或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②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③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并发边缘性骨髓炎;④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发生海绵窦血栓、脑脓肿、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指征:①疼痛加重,搏动性跳痛,皮肤表面发红、光亮;触诊时有明显压痛点、波动感,呈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
②急性化脓炎症,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③儿童颌周蜂窝组织炎已累及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
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局部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要求:①切口在脓腔的重力低位。
②切口瘢痕隐蔽,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肿的大小,尽力选用口内引流。
颜面脓肿顺皮纹方向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
③一般切开至黏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创口。
④手术操作应准确轻柔。
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
下颌智牙冠周炎病因:盲袋智牙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
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冠周炎最常见。
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冠周炎,但发生率较低,且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治疗相对简单。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知识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专门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炎症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口腔颌面部炎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口腔颌面部炎症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知识点。
一、炎症的定义与分类口腔颌面部炎症是指口腔颌面部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的炎症类型包括牙周炎、牙根尖周炎、口腔黏膜炎症等。
炎症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急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明显,慢性炎症则持续时间较长,症状相对轻微。
二、炎症的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炎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腔疼痛、红肿、溃疡、流涎等。
口腔疼痛是炎症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感到牙痛、颌痛等。
红肿是炎症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患者常出现颌面部肿胀、口腔黏膜充血等现象。
此外,部分炎症还会导致溃疡形成,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唇疱疹等病变。
三、炎症的诊断正确的诊断对于治疗炎症至关重要。
临床上,医生通常通过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相关检查来进行诊断。
口腔炎症的常用检查方法包括X光检查、CT扫描、牙周探诊等。
通过这些检查手段,医生可以观察炎症部位的情况,判断炎症程度及范围。
四、炎症的治疗针对口腔颌面部炎症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消炎药、抗生素、口腔漱口液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控制感染等方式,达到治疗炎症的目的。
而对于某些复杂的炎症疾病,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选择,如拔牙、根尖手术等。
总结: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炎症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诊断能够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合理的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了解口腔颌面部炎症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护理要点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
02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全身支持疗 法、对症治疗、脓肿形成后即应切开引流。
03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物品准备:5号刀片(11号刀片)、3%双氧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 液、1%醋酸或0.1%~0.5%多黏菌素、0.2%~0.5%庆大霉素溶液、橡胶
观察病情:观察病情变化及用药反应,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面部表情及有 无脑膜刺激症状并准确记录,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食 或全流食,补充必要的营养、水分、电 解质和各种维生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 张口受限者,采取吸管进食。
对症护理:高热者按高热护理,休克者 按休克常规护理,如出现呼吸困难,或 有窒息症状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保 证呼吸道通畅,再行局部切开引流。
护理措施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以预防
继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 对重度感染病人准备急救药品及器材,如升压药、呼吸兴奋剂、 氧气、气管切开包等,以备急救。
05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01
02
03
04
05
向病人介绍口腔颌 面部间隙感染的原 因,感染控制后应 及时处理病灶牙,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部间隙感 染患者护理要点
演讲人
汇报日期
目录
01
02
03
04
05
概述 治疗原则 术前准备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01
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也称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散性化脓性炎症。
如感染局限则称为脓肿。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颌面部各类型的间隙感染,其中包括眶下间隙、颊间隙、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咽旁间隙、颞间隙、颞下间隙、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咽旁前间隙。
本指南不适用口腔颌面部重症、复杂的多间隙感染。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1.全身反应:轻症者全身无明显反应,重症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休克、脓毒血症时,则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2.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发硬、有压痛,可有可凹陷性水肿或波动感。
并伴功能障碍,如开口或吞咽困难、呼吸道梗阻等。
(二)专科检查检查可发现感染的典型表现:局部红、肿、热、痛以及功能障碍。
感染中心区域可出现可凹陷性水肿;若脓肿形成,可触及波动感。
可在肿胀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如果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三)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平片检查:标准牙片可以显示患牙牙体、根尖周、牙周的情况。
曲面体层片对于病灶牙的定位很有帮助,并对颌骨骨髓炎病变范围、破坏程度或形成死骨的部位提供可靠的依据。
CT和MRI检查:脓腔在增强CT上显示为环状增强影像,而脓腔内部则显示为密度较低区域。
与螺旋CT相比,锥形束CT成像较快且辐射剂量更小,也可用于感染的检查。
但锥形束CT对骨和牙齿等高密度组织显像较好,而对于软组织感染性病变的显像较差。
MRI检查可对深部脓肿进行较好的诊断,但其对骨骼和牙齿等结构的显示不如螺旋CT。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脓肿,但适用于较为浅表的脓肿。
此外,超声还可以引导脓肿穿刺或切开引流手术。
2.实验室检查在炎症的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加,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增高。
在重度感染或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之后,白细胞计数可无明显增加,但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出现。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
颌面部间隙感染护理常规一、定义亦称颌周蜂窝织炎,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是指颌面部筋膜间隙的感染。
二、局部症状与体征:炎症区域出现红、肿、热、痛的体征,病变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
炎症区可出现功能障碍、引流区淋巴结肿痛等。
三、护理问题(一)疼痛与炎症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炎症有关。
(三)体液过多与炎症导致的水肿有关。
(四)低效型呼吸型态与水肿导致咽腔缩、压迫气管有关。
(五)窒息与水肿导致呼吸困难有关。
(六)有感染的危险与炎症导致败血症、脑脓肿有关。
(七)活动无耐力与炎症导致的乏力有关。
(八)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九)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张口受限、咀嚼不利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急性期感染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注意静养。
尽量少说话。
减少活动,避免不良刺激。
(二)饮食:多饮水,给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张口受限者采用吸管进食。
(三)病情观察: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局部切开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指导应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准确按医嘱用药。
(五)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计划,减轻紧张情绪,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消除焦虑感。
五健康宣教(一)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三)每半年进行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对因和对症)治疗
一、病源治疗:
牙(冠)周炎冲洗,尖周炎开髓,涎腺炎导管冲洗
二、敷药:
面部疖痈鱼石脂软膏或中药拔毒膏外敷、3%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面颈部急性淋巴结炎、涎腺炎六合丹、金黄散等外敷
三、理疗:
急性炎症早期热敷、超短波、红外线
四、建立引流
一)引流指征
1.牙源性感染3-4天或腺源性感染5-7天,全身反应及局部病情加重
2.扪及波动感或深部感染出现凹陷性水肿
3.B超显示或穿刺抽得脓液
4.原切口闭合及引流不畅
5.多数牙伸长且龈沟溢脓
6.腐败坏死性感染
二)引流方法
•穿刺抽脓+药物灌注冲洗(单点、多点)
•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单管、多管、贯通)
•切开引流(口内、口外)
•拆线引流(医源性术后)
•拔牙引流(急性上颌骨骨髓炎)
三)穿刺置管持续负压引流
四)切口部位——口内
•上唇基部间隙感染——上唇沟(切牙区)
•眶下间隙感染——上唇沟(尖牙区)*
•急性上颌骨骨髓炎:牙槽窝、上唇沟、硬腭区
•颞下间隙感染——上颊沟上颌结节外侧
•翼颌间隙感染——翼下颌皱襞外侧
•颊间隙感染——牙合线与下颊沟间
•舌下间隙感染——颌舌沟舌下皱襞外侧
•咽旁间隙感染——翼下颌皱襞内侧
•扁桃体周围脓肿——舌腭弓
五)切口部位——口外
•颏下间隙感染——颏下
•颞间隙感染——颞部放射状
•嚼肌(翼颌)间隙感染——绕下颌角后2cm
•颌下(颊、咽旁)间隙感染——下颌缘下2cm •广泛性口底蜂窝织炎——下颌缘下2cm “╩”形
六)切开引流要求及注意事项
•切口应于脓肿最低处
•尽量与皮纹一致,力求隐蔽
•切口大小应以足够引流为度,不宜过长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即以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注意勿伤及面神经、知名血管及涎腺导管等
五、局部治疗的注意事项
面部疖痈严禁局部挤压、挑刺,初期可用2%-3%碘酊涂于患处,每日2-3次。
脓肿形成后令其自然排出脓液,不做任何扩创引流及挤压,而用3%高渗盐水纱布持续湿敷
口咽区手术备吸引器
咽旁引流选口外切口相对安全
来源:齿道摘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