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导学目标1 、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自学预习一、生字正音猷()笃()了()舆()奔()调()掷()恸()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俱:都。

既:已经。

笃:(病)重。

掷:扔。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因:于是,就。

索:要。

而:表承接,不译。

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

绝:气息终止。

卒:死。

三、译句子:1、何以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译: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2、.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不哭。

3、.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于是痛哭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作家作品《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初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文人精神风貌与才情,对中国文学、审美习尚、思想文化尤其是对士人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

该书共36门,1130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文人学士集体纂集而成。

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前21科属褒赏一类,后15科属贬斥类,全书有明显的崇儒色彩,但也有大量称羡清谈名士、阐扬老庄玄学的内容。

五、相关资料“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初中苏教版人琴俱亡教案

初中苏教版人琴俱亡教案

初中苏教版人琴俱亡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文言实词、虚词)。

2. 体会兄弟之间手足之情。

3. 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重点:3、2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好,上两节课,我们学习并体会感受了父子和母子之间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人琴俱亡》写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二、阅读理解:1.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人琴俱亡》,找出不懂的字词,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 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收获,教师解答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字词解析:1. 学生自主查阅课下注释,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 教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讲解和巩固。

四、内容概括:1.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件的发展、人物情感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2. 提示: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苦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

五、情感体会:1. 学生分享对兄弟之情的故事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2. 小组讨论: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六、课堂小结: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

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的深厚的情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字词解析、内容概括、情感体会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人琴俱亡》这篇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兄弟之情,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人琴俱亡教学设想:此篇文章篇幅简短,字词难度也不大,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深厚的兄弟情谊,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整体上感受作品中的手足之情。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因此通译全文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学,找出不会之处,同伴合作解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侧重探讨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

因此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准确而又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2、借助注释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明确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3、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人物情感的个性化表达,深入体会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时及教与学法:1、课时数:一课时2、教法:引导、点拨,适时地给以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高山流水》……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乎情”,意思是说,最能打动人心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的文言文——《人琴俱亡》。

二、分组互动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训练朗读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评议(主要从字音、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如:学生在朗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时应以沉重悲痛的语调去朗读)。

在评议中进一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评议的学生读、全班齐读)。

2、分组互动解释字词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明确主要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把全班分为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

3、分组互动疏通文意仍为AB两组,用现代汉语分别口头翻译课文第一、二小节,组外组内分头加以评议改进。

三、研读体会揣摩赏析研读赏析子猷言谈举止、神情心理中所体现出的那份深厚的兄弟情谊。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前言《人琴俱亡》作为一篇经典的古文阅读,内容深刻,启发性强,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悉《人琴俱亡》的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和主旨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学习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核心思想。

2. 掌握句子结构和段落组成方式,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次的含义。

2.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品读文学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先引入,讨论古代音乐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

步骤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阅读本文《人琴俱亡》,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文化内涵,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步骤三: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深度解读文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和疑惑。

步骤四:课外阅读与研究教师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阅读,并进行课外研究,包括历史人物、文化情况等等。

步骤五:写作训练教师提供话题,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重点批改学生的写作,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步骤六:复习和考核再次回归到文章,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思考,掌握文章的重点和细节。

进行考核时,教师可以设置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回答问题,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通过阅读古文,发现文言中的美。

2. 讨论教学法:集中学生的智慧,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助成长的过程。

3. 个性化教学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考试评分: 对学生的考试进行评分,以测试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语言技巧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3《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13《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本课题教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三、作者介绍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撰。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四、自学指导(注意读准下列字了(liǎo)不悲,笃(dǔ),舆(yú),奔(bēn)丧,恸(tòng),亦卒(zú),不调(tiáo))五、互动交流一(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略)六、互动交流二4、子遒凭什么断定子敬已死?这反映了什么?(“何以都不闻消息”。

反映了子猷时刻关注着子敬的病况,表达了子猷对子敬的深厚的兄弟之情。

)5、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了不悲”“都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子遒知道子敬死了,为什么“了不悲”也“都不哭‘?(①子猷悲痛到极点才作出的反应,其实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

②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

13 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翻译了解课文大意。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课文中所体现的深厚兄弟情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目标有清晰认识,快速进入课堂。

略)二、汇报预习成果(全班分成ABCDEF六个小组,在预习阶段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汇报预习成果。

)1.小组汇报:《世说新语》概况(要求从作者、门类、大意、语言四个方面搜集整理。

)2. ? 小组汇报:《世说新语》故事(初一学过的要全部准备,再补充其他故事至少三个,越多越好。

)3.小组汇报:“二王”关系(历史上通常意义的“二王”是指谁?要求弄清楚王羲之、王徽之和王献之三人的基本情况和关系)4.小组汇报:朗读。

全班朗读(老师指导注音、停顿和重音)注意生字字形和字音:猷(yóu)笃(dǔ)舆(yú)注意声母:掷(zhì)恸(tòng)注意多音字:卒(zú)已丧(sàng)奔丧(sāng)好(hào)琴了(liǎo)不悲不调(tiáo)注意停顿和重音(原则:根据表达的通顺、完整划分停顿,根据强调的意思划分重音。

)何以/都/不闻消息?语时/了不悲。

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三、内容探究(第一个问题先小组内部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学生评价为主,老师适当点拨。

第二个问题在老师引导下个别回答为主。

)提问1:子猷因为什么“恸绝”?既然“恸绝”,又为什么“不悲”、“不哭”? (答题要求:按老师给的示例揣摩细节,体会人物感情。

阐述必须从原文找根据,尤其要讲清楚原句关键字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快速讨论老师抛出的问题,得出本小组的结论,分配板书和说话任务。

前三个小组轮流上讲台阐述讨论结果,并按要求板书要点。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完整版】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表(时间以一节课为单位)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声音响亮
能否自由表达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 人合作
旨。
2、手足情也是一个不老 学生聆听歌曲,再次感
的话题,生活中你有没有真 悟亲情。
切的体验
3、再次播放《手足情深》
歌曲。
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练习
注重积累,加
1.将你积累的古诗文
强写作训练
中写手足情深的句子写下
来。
2.阅读课文,对王子
5
猷悼念前后的神态、心理、 动作进行合理的想象,把 本文扩写成一篇 500 字的 文章
《人琴俱亡》课堂教学设计源自课题:人琴俱亡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人琴俱亡》是新授课,《人琴俱亡》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
三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有感情的诵读文
章,把握主旨,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的至爱至亲,体会手足深情,
足之情,达到突破难点,领悟文章的主旨。最后教师讲故事《悠悠二苏
手足情》,学生自由交谈手足情的故事,手足情的诗词句,让学生再次
1
感悟动人的人性美。结束再次播放《手足情深》的歌曲,再次感悟情亲。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有感情的诵读文章。 2.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体会用独特的悼念方式表达的至爱至 亲。 3.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十三 人琴俱亡教案

十三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4.品味语言特色。

5.体会至爱亲情,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重点难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教具小黑板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目标导学1.教师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这时,遇到了一个打柴的人。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结拜为兄弟。

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

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人琴俱亡》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

及时反馈
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指 导和帮助。
个性化建议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 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与激励
在反馈中注重鼓励和激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生的自 信心和学习动力。
05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参等文本资源
学具
如笔记本、笔、纸张等,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用的工具。
其他实物资源
如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物、模型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 文内容。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总结本次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教学设计围绕《人琴俱亡》的主题,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丰富:通过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拓展材料,使教学内 容更加丰富多彩。
播放古琴曲
在课前播放一段古琴曲,让学生 感受古琴的悠扬宛转,营造一种 琴韵悠悠的课堂氛围,为课文教 学做铺垫。
深情导入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 课文背景及“人琴俱亡”这个成 语的出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学习兴趣。
探究环节:小组合作,深入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指名朗读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强化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通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和合作学习
03
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设计
• 加强课外拓展与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 行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人琴俱亡教案 苏教版

十三人琴俱亡(一课时)目标预设:1、引导学生自习古文字句。

2、体会浓厚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味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教学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预习导学:1、《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较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2、你搜集了哪些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或典故。

(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很熟悉大书法家王羲之吧,他的两个儿子子猷和子敬感情相当深厚,共同演绎了一曲兄弟深情的千古绝唱。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人琴俱亡》。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1、简要介绍《世说新语》。

2、试着说说“人琴俱亡”的意思。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试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方法:查阅字典、请教同学。

2、指名朗读,其余同学纠错、评议,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和停顿。

3、学生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

1、学生自学。

要求:弄清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

方法:借助工具书,看课文注释,回忆旧知识,疑难做记号。

2、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指名翻译,其余同学纠错。

5、教师归纳强调重点字词句。

字词:笃、何以、了、舆、素、径、既、调、掷、因、恸绝、卒丧此已丧矣琴子敬素好琴便索舆来奔丧取子敬琴弹句:何以都不闻消息?便索舆来奔丧。

弦既不调。

(三)讨论研究1、兄弟死了,子猷为何“了不悲”?“都不哭”?(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那时就和弟弟相会于九泉之下,也设置了悬念。

)2、文中说“月余亦卒”,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本身的疾病以外,还因为悲伤过度。

)3、“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的凄凉。

)4、如何理解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琴弦不调,睹物思人,琴亡人亡,悲痛至极。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八语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课题人琴俱亡课型讲授课时2授课时间撰写人韩明交流时间整合时间组长签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重点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难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突破策略课前准备教学设计详案集体交流意见一、导入课文:课堂提问:同学们通过预习对《世说新语》有何认识?了解哪些?(通过提问:1、查学生的预习效果2、有利于更好的掌握这一方面知识(穿插问题: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2、小说之中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有哪些?)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回到初中以来学过的经典现代小说中,更好的与原始文言小说形成对比!下面,我们从抽象到具体,通过研读《世说新语》中的《人琴俱亡》其是否体现了一些现代文学原理中的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读书(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作品有大概的把握,反复读书培养语感,为翻译,背诵奠定基础)1、学生朗读作品,教师纠正字音:笃(dǔ)都(dū)丧(sāng)(sàng)了(liǎo)舆(yú)调(tiáo)恸(tòng)2、体朗读课文3、师范读课文(注意在范读期间,容易读错的字音要重读)三、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把握:学生活动:学生读出他们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一)子猷:王徽之,是王羲之之子,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在《世说新语》中对其生平逸事有大量记载。

教师补充资料:1、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

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时已贵显,素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

弄毕,便上车去。

客主不交一言。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琴俱亡》一课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人琴俱亡》一课教案

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疏通文意,把握主旨,熟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用独特悼念方式表达深厚的兄弟情谊,感受凄美的爱的感情熏陶。

【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 《世说新语》及作者: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

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作者:刘义庆,南宋文学家。

三.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音。

你能读准下列划横线的字音吗?病笃(dǔ)语时了不悲(liǎo)此以丧矣(sàng)索舆来奔丧(yú)弦既不调(tiáo)恸绝良久(tòng)四: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全文。

(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 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

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实词】笃:(病)重左右:近旁的人,索:要舆:车轿何以:即“以何”,为什么【虚词】俱:(副词)都、全而:承接连词了:完全都:总、竟第二段【实词】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卒: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

)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绝,气息中止,死亡。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13课《人琴俱亡》教案
学科
语文
年级
课 题 《人琴俱亡》

日期
课时数
教者 主备人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熟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感受人物事件,了解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兄弟间的至爱亲情。
重 点 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能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难 点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
2 、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三、检查预习
指名读《导学案》课前热身部分练习内容
1、先给下列字注音,再读一读。
猷 (yóu )
笃(dǔ) 了不悲(liǎo) 舆(yú) 恸(tòng)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组内交流。
4、完成《导学案》中学习效果验收站部分习题。
要求:先不看书,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及时纠正。
1、解释划横线的字。
子敬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子敬素好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答: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答: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分课时教案
附记
5、指名说全文意思。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中合作探究平台部分有关问题。 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俱病笃,兄弟情深) 2、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这怎么 理解? (“不悲”“不哭”看似不合情理,实则是至情表现。“欲哭无声”正是失去亲 人极度悲伤的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另一方面,子猷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 人独特的思想感情: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 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猷很悲痛, 却还要强自抑制。) 3、子猷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子敬?为什么“琴不调”? (弹琴,琴长期无人弹奏,另外,子猷极度悲伤,导致“琴不调”) 4、子猷为什么要“掷琴”?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而子敬的死让子猷感到这琴再也奏不出子敬在时的声音 了,同时见琴如见人,子猷因内心痛苦异常,故而掷琴。) 5、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 (病情加重,悲伤过度) 6、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 琴弹”,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7、学贵有疑,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说出来,大家交流解答。 五、交流展示,释疑解难。 六、完成导学案课堂检测部分。 七、布置作业 书面翻译并熟读全文。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课题:人琴俱亡(刘义庆)教学目标: 1、理解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2、学习几个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自读、朗诵、合作交流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兄弟之情也是一种至爱亲情,是手足之情。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我们对兄弟间的手足情的感受越来越少。

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阅读,珍藏一份人间浓浓的情谊。

二、阅读主场(一)请一学习小组推举同学朗诵课文(课前准备),帮助指导同学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二)学习小组通过工具书、参考书疏通字词句,完成小组内的学习交流。

(三)安排两个学习小组主讲课文(一个组一段),其他学习小组一边听讲,一边记录自己的疑问,待讲解结束后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再组织讨论)(四)问题讨论。

1、哪些词语写出王子猷的独特形象?“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王子猷悼念弟弟子敬的独特方式是什么?这种独特方式表现了什么?“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五)教师提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词语,并再次释义,强化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都)(病重)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语时了不悲(完全)便索舆来奔丧(轿子)子敬素好琴(向来,一向)弦既不调(已经)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往)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特别,很)月余亦卒(死)(六)自由反复朗诵课文。

三、阅读尾声(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讲给家长听,也请家长讲一个他们兄弟或姐妹间深厚情谊的故事,记录下家长讲的故事再转讲给同学听。

周智。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人琴俱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目标】1、通过自学、质疑讨论、当堂检测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实词(笃、索、舆、径、素、好琴、径入、恸绝、卒)、虚词(而、了、何以都、既、俱)的用法。

2、通过朗读、质疑、比较阅读,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深厚的兄弟、知己之情。

【难点】现代学生如何突破时空界限,理解魏晋文人的情感表达。

【预习】了解王徽之的典故【导入】一、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填空练习。

望(梅)止渴渐入(佳)境(顾)名思义管中窥(豹)(鹤)立鸡群口若(悬)河应接不(暇)一(往)情深二、简介《世说新语》,积累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选自《世说新语伤逝》,解释:伤逝(怀念过去的事和死去的人)【解读文本】一、疏通文意1、读正字音,读通全文王子猷病笃索舆恸绝良久奔丧此已丧矣2译读。

①(结合注释,自己译解文本;译讲文意,圈出疑难)②质疑问难,合作讨论③师生共同解疑答难④教师点拨难点实词:笃索舆径素好琴径入因恸绝卒虚词:而了何以都既俱⑤当堂检测二、研读文本【过渡】会翻译了是否真的理解了?全班齐读一遍课文,力求读得流畅、自然(一)研读第一节【引子】把第一句再读一遍【思考】1、子猷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他对自己的猜测确定吗?从哪里看出?(读出肯定)2、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面对弟弟已逝的消息不哭、不悲?(二)研读第二节【发现“琴”意】1、子猷内心到底悲不悲?自读第二节,圈点勾画出能证明你观点的语句。

【明确】不是不哭,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不是无情,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所以不是不悲,是大悲;不是外伤,是内伤!【读出“琴”声】读出内心的悲伤、痛惜。

【比读链接】《晋书王徽之传》的节选:……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品味“琴”韵】【引子】人琴俱亡,人亡琴亡,一个“掷地”道尽了子猷的无限哀思,无独有偶,循着这些文本的内在脉络,突然发现“人与琴”这样一个故事内核中,清越高雅的“古琴”始终与“文人”相伴、相知、相融,而其间流淌的深情可以远溯到春秋时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俱亡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

学习目标: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音乐缓起,播放中国古曲《高山流水》。

伴随着音乐询问学生关于这首古曲的相关背景知识。

2、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谈起,回忆前面的父爱,导入今天的手足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二、落实常规展示预习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

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

(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
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

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布置: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俱病笃子敬先亡人亡问左右奔丧不哭人琴俱亡手足情深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恸绝久月余亦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