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10章 核外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章《染色体畸变》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章《染色体畸变》

医学遗传学课程习题第十章染色体畸变一、教学大纲要求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和形成机理2.掌握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3.了解染色体畸变的研究方法二、习题(一)A型选择题1.四倍体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双雌受精B.双雄受精C.核内复制D.不等交换E.染色体不分离2.如果在某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一条可形成A.单倍体B.三倍体C.单体型D.三体型E.部分三体型3.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通过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易位称为A.单方易位B.串联易位C.罗伯逊易位D.复杂易位E.不平衡易位4.如果染色体的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减少一条则形成A.单体型B.三倍体C.单倍体D.三体型E.部分三体型5.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A.多倍体B.非整倍体C.嵌合体D.三倍体E.三体型6.某一个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二倍体多了3条,称为A.亚二倍体B.超二倍体C.多倍体D.嵌合体E.三倍体7.嵌合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A.卵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错误配对B.卵裂过程中发生了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丢失D.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不分离E.卵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8.46,XY,t(4;6)(q35;q21)表示A.一女性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插入B.一男性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C.一男性细胞带有等臂染色体D.一女性细胞内带有易位型的畸变染色体E.一男性细胞含有缺失型的畸变染色体9.若某一个体核型为46,XX/47,XX,+21则表明该个体为A.常染色体结构异常B.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C.性染色体结构异常D.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E.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嵌合体10.含有三个细胞系的嵌合体可能是由于以下哪种原因造成的A.减数分裂中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B.减数分裂中第二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C.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时染色体不分离D.受精卵第二次卵裂之后染色体不分离E.受精卵第二次卵裂之后染色体丢失11.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56条,称为A.超二倍体B.亚二倍体C.二倍体D.亚三倍体E.多异倍体12.若某人核型为46,XX,inv(9)(p12q31)则表明其染色体发生了A.缺失B.倒位C.易位D.重复E.插入13.染色体非整倍性改变的机制可能是A.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B.染色体易位C.染色体倒位D.染色体不分离E.染色体核内复制14.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基础是A.姐妹染色单体交换B.染色体核内复制C.染色体不分离D.染色体断裂及断裂之后的异常重排E.染色体丢失15.两条非同源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断片交换位置后重接,结果造成A.缺失B.倒位C.易位D.插入E.重复16.某种人类肿瘤细胞染色体数为93条,称为A.二倍体B.亚二倍体C.超二倍体D.亚三倍体E.多异倍体17.人类精子发生的过程中,如果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而第二次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形成A.一个异常性细胞B.两个异常性细胞C.三个异常性细胞D.四个异常性细胞E.正常的性细胞18.染色体不分离A.只是指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B.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C.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E.是指姐妹染色单体或同源染色体不分离19.一条染色体断裂后,断片未能与断端重接,结果造成A.缺失B.易位C.倒位D.重复E.插入20.若某人核型为46,XX,del(1)(pter q21:)则表明在其体内的染色体发生了A.缺失B.倒位C.易位D.插入E.重复(二)X型选择题1.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包括A.物理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遗传因素E.母亲年龄2.染色体发生结构畸变的基础是A.染色体断裂B.染色体丢失C.染色体断裂后的异常重接D.SCE E.染色体异常复制3.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类型有A.二倍体B.亚二倍体C.超二倍体D.三倍体E.四倍体4.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有A.缺失B.重复C.SCE D.倒位E.易位5.染色体发生整倍性数目改变的原因包括A.核内复制B.染色体重复C.双雄受精D.双雌受精E.染色体重排6.染色体发生非整倍性数目改变的原因包括A.染色体丢失B.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C.染色体插入D.染色体缺失E.同源染色体不分离7.嵌合体发生的机理包括A.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B.卵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丢失D.卵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E.卵裂时染色体丢失8.当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同时缺失时,有可能形成A.等臂染色体B.双着丝粒染色体C.环状染色体D.衍生染色体E.倒位染色体9.下列核型中哪项的书写是错误的A.46,XX,t(4;6)(q35;q21) B.46,XX,inv(2)(pter→p21::q31→qter) C.46,XX,del(5)(qter→q21:)D.46,XY,t(4,6)(q35,q21)E.46,XY/47,XXY10.罗伯逊易位常发生在下列哪组的染色体之间A.D/D B.D/G C.D/E D.G/F E.G/G11.等臂染色体的形成原因包括A.染色体缺失B.着丝粒纵裂C.着丝粒横裂D.染色体插入E.染色体易位12.染色体重复发生的原因可为A.同源染色体发生不等交换B.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不等交换C.染色体片段插入D.核内复制E.双雌受精13.染色体不分离可以发生在A.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同源染色体之间C.有丝分裂过程中D.减数分裂过程中E.受精卵的卵裂过程14.三倍体的形成机理可能是A.双雌受精B.双雄受精C.染色体不分离D.核内有丝分裂E.核内复制15.染色体数目异常形成的可能原因是A.染色体断裂B.染色体倒位C.染色体丢失D.染色体不分离E.染色体复制(三)名词解释1.euploid2.haploid3.deletion4.inversion5.translocation(四)问答题1.导致染色体畸变的原因有哪些?2.简述多倍体产生的机理?三、参考答案(一)A型选择题1.C 2.D 3.C 4.C 5.C 6.B 7.E 8.B 9.B 10.D 11.A 12.B 13.D 14.D 15.C 16.E 17.D 18.E 19.A 20.A(二)X型选择题1.ABCDE2.AC3.BCDE4.ABDE5.ACD6.ABE7.BE8.C9.BCD 10.ABE 11.CE 12.ABC 13.ABCDE 14.AB 15.CD(三)名词解释略(四)问答题1.①物理因素:大量的电离辐射对人类有极大的潜在危险。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遗传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遗传:亲代与⼦代之间同⼀性状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代、⼦代与⼦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3、遗传学模式⽣物——果蝇①只有野⽣型基因存在时,果蝇才长出红眼,该基因突变后,不再长出红眼。

②野⽣型发⽣突变后,出现黄体,则称该突变基因为黄体基因4、孟德尔的豌⾖杂交试验——选择豌⾖的原因: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花(闭花)授粉,没有外界花粉的污染;⼈⼯授粉也能结实。

易栽培,⽣长周期短;种⼦多,便于收集数据;具有许多稳定易区分的性状。

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成熟后,豌⾖种⼦保留在⾖荚内不会脱落,每粒种⼦的性状不会丢失。

第⼆章、第三章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是在配⼦形成过程中进⾏的⼀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染⾊体只复制⼀次,每个⼦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2)过程:①减数分裂Ⅰ(最复杂最长)A、前期Ⅰ:细线期——出现姐妹染⾊单体,但染⾊质浓缩为细长线状,看不出染⾊体的双重性,核仁依然存在。

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体持续地浓缩。

偶线期——同源染⾊体开始联会,出现联会复合体。

(联会复合体=四联体=⼆价体)。

粗线期——染⾊体完全联会,联会配对完毕,缩短变粗,但核仁仍存在。

⼀对配对的同源染⾊体称⼆价体或四联体。

⾮姐妹染⾊单体间可能发⽣交换。

双线期——染⾊体继续变短变粗,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体彼此分开。

在⾮姐妹染⾊单体间可见交叉结构,交叉结构的出现是发⽣过交换的有形结果。

交叉数⽬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种现象称为交叉端化。

终变期——染⾊体进⼀步收缩变粗变短,便于分裂移动,分裂进⼊中期。

B、中期Ⅰ:核仁、核膜消失,各个双价体排列在⾚道板上,着丝粒分居于⾚道板的两侧,附着在纺缍丝上,⽽有丝分裂的中期着丝粒位于⾚道板上。

中期I 着丝粒并不分裂。

C、后期Ⅰ:双价体中的同源染⾊体彼此分开,移向两极,但同源染⾊体的各个成员各⾃的着丝粒并不分开。

遗传学复习要点

遗传学复习要点

遗传学复习要点0.细菌的遗传分析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性导或F-导。

F 因子整合进细菌染色体→[Hfr] → F’→与F-接合→产生部分二倍体。

F’和λd颗粒不同,它加进了细菌的基因,并不减少本身的基因。

F’因子也没有蛋白质外壳包装的问题,所以长度不为包装所限制。

细菌的转化和转导作图:转化:没有噬菌体作介导,由DNA直接转入受体细胞的过程,称为转化。

细菌的转导与作图转导:以病毒作为载体把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菌细胞。

转导分为一般性和特殊性转导转导病毒产生的频率非常低。

由于噬菌体外壳蛋白决定噬菌体附着细胞表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噬菌体颗粒仍然具有侵染性。

它感染细菌细胞,并将其内含物-细菌的DNA片断注入其中。

进入的DNA片段可以和寄主细胞DNA发生重组,形成遗传结构发生重组的细菌细胞-转导体。

②共转导频率与图距的关系式1966年,T.T Wu (Harvard University)得到了一个共转导频率与从接合实验中得到的图距相连系的数学表达式:(4)局限性(特异性)转导与作图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叫做局限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该噬菌体DNA整合进细菌染色体中时,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所以只转移细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

细菌同源重组的特点细菌的转化、接合和转导重组都是同源重组。

细菌中的重组发生在一个完整的环状双螺旋DNA分子与一个单链或双链DNA分子片段之间,而且没有相对应的(相反的)重组子。

重组发生在单链DNA片段和完整的双链DNA之间,且供体单链与受体DNA之间结合形成一段异源双链区,最后结果取决于错配修复。

无重组发生:校正切除的是异源双链区中的属原供体单链的核苷酸。

若无修复校正作用,则该细菌分裂后产生两个细胞,一个是受体的基因型,另一个是重组体的基因型。

高效率标记:有些遗传标记在转化中很少发生校正作用,或校正切除几乎总是在受体DNA上,因此转化频率较高,这类遗传标记称为~。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复习题9 核外遗传1. 细胞质遗传有什么特点?它与母性影响有什么不同?答:细胞质遗传不同于孟德尔遗传的特点:1、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型总是与母本的一致;2、连续回交不会导致用作非轮回亲本的母本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的消失,但其核遗传物质则按每回交一代减少一半的速度减少,直到被全部置换;3、非细胞器的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类似病毒的转导。

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和么ben相同的现象。

其表现形式也是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由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表型是稳定的,可以一代一代地通过细胞质传下去,而母性影响有持久的,也有短暂的。

(P225)2. 一个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体受精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如何?如果其子代个体也自体受精,它们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又如何?答:椎实螺的显性基因为右旋D,隐性基因为d,受母性影响,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体受精,亲本基因型均为右旋Dd,F1产生1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2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1dd右旋(基因型为左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均为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为1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2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1dd右旋(基因型为左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均为dd左旋(基因型为左旋)。

(P226图)3. 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①细胞质遗传,②性连锁,和③母性影响。

怎样用实验方法来确定它属于哪一种类型?答: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正反交结果不同,且F1子代与母本的表型一致;而性连锁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F1子代有与父本表型一致的。

母性影响虽然看起来很想细胞质遗传,但其实质是细胞核基因作用的结果,一代以上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是否属于细胞质遗传的结论。

4. 衣藻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可能存在链霉素抗性因子。

遗传学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课件

遗传学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课件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2、 性比(sex-ratio,SR)因子
◇SR因子是胞质中的一种原生动物,在雌蝇 和雄蝇中都能发现,但对发育中的雄性幼 虫是致死的,所以后代中雌蝇比例远大于 雄蝇比例。
◇将SR雌蝇的卵细胞质注入正常雌蝇可诱导 SR现象。
◇有证据表明,产生雄性致死毒素的可能是原 生动物内的病毒。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细胞质基因 正常(N) 不育(S)
核基因型
RfRf(可育) Rfrf(可育) rfrf(不育) N(RfRf)可育 N(Rfrf)可育 N(rfrf)可育 S(RfRf)可育 S(Rfrf)可育 S(rfrf)不育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二)可能的遗传机制 1、线粒体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2、叶绿体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 KSS综合征(Keams-Sayre Syndrome)是多 系统线粒体病,主要症状为眼肌麻痹和色素性视 网膜炎。患者骨骼肌细胞mtDNA有2.0kb7.0kb的缺失。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五、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一)衣藻的叶绿体遗传
◇ 衣藻细胞中只有一个叶绿体,约含50个 拷贝的环状ds-DNA分子。 ◇ 不同交配型(mt+,mt-)的单倍体衣藻 杂交,形成短暂2n时期,进行减数分裂。 ◇ 虽然杂交双方融合时为合子提供等量细 胞质,但叶绿体只由mt+方传递,表现单亲 遗传。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遗传学 第八章 核外遗传分析
(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1、叶绿体基因组
大小:环状双链DNA分子。大小120-190kb。 其基因序列中不含5-甲基胞嘧啶。
◆ cpDNA编码约100种蛋白质和RNAs,包 括45个编码RNA的基因,27个编码与基因表达 有关的蛋白的基因,18个编码类囊体膜的蛋白基 因和10个与电子传递功能有关的基因。

《核外遗传分析》课件

《核外遗传分析》课件

核外遗传的特点
核外基因组结构简单,基 因密度高,复制和转录过 程相对简单。
核外基因组具有母系遗传 的特点,即线粒体基因组 和叶绿体基因组只来自母 本。
核外基因组在进化上相对 保守,但在某些物种中也 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 。
核外遗传分析的意义
核外遗传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生 物的进化历程和物种起源。
详细描述
表观遗传学分析在核外遗传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观遗传学标记如DNA甲基化和 组蛋白修饰等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生物体的表型。通过分析这些表观遗 传学标记,可以深入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转录组学分析
总结词
转录组学分析主要研究基因转录本的种类和丰度,通过分析转录本的变化,揭示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和调控机制。
和思路。
02
个体化用药
根据个体的核外遗传变异情况,可以制定针对个体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
03
药物反应差异研究
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个体的核
外遗传变异有关,通过研究这种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反应的个体差
异。
个体化医疗的核外遗传分析应用
精准医疗
基于个体的核外遗传变异情况,可以为患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发展的挑战
技术更新换代
01
核外遗传分析技术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以适
应新的分析需求。
技术局限性
02
目前核外遗传分析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灵敏度、
特异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技术普及
03
如何将核外遗传分析技术普及到临床实践中,提高其在医学研

分子遗传学核外遗传

分子遗传学核外遗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染色体外DNA可以在细胞内自 主复制和传播,影响基因的表达
和细胞功能。
染色体外DNA的变异和扩增可 以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疾病的发
生。
03
核外遗传物质的特性
遗传方式的多样性
01
核外遗传物质包括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它们分别通过母 系和父系遗传。
02
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较少,
生物燃料
利用核外遗传物质改良微 生物,提高微生物产乙醇 等生物燃料的能力,降低 生产成本和提高产量。
05
核外遗传物质的挑战与前 景
核外遗传物质研究的挑战
技术难度
核外遗传物质的研究需要高精度 的技术手段,如测序技术、基因 编辑等,这些技术目前仍处于不 断发展和完善阶段,存在一定的
技术难度。
样本获取
分子遗传学的重要性
基础研究
分子遗传学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 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推动了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
域的发展。
医学应用
分子遗传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 如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业实践
分子遗传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如 品种改良、抗逆性育种等方面,提 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
核外遗传物质的研究需要大量的 样本,包括细胞、组织等,这些 样本的获取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 精力,且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
数据解读
核外遗传物质的研究会产生大量 的数据,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挖 掘其中的生物学意义,需要具备 深厚的生物学和数据分析知识。
核外遗传物质研究的前景
疾病诊断与治疗
随着核外遗传物质研究的深入,人们将更加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遗传学10 第10章 染色体畸变和突变(第一节)

遗传学10 第10章 染色体畸变和突变(第一节)

• 出生时观察到6/1000的可见缺陷;
• 大约11%的不孕不育和6%的智力缺陷。
本部分将讨论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机制和遗传学效应及其应用。
本部分内容
染色体结构畸变
重复(duplication) 46, XY, dup(4)(q13)
缺失 (deletion) 倒位 (inversion) 46, XX, del(4)(q27) 46, XX, inv(4)(q13::q24)
(四) 疏松环
幼虫发育不同时期,基因在行使其特殊功能时出现的特殊形态 的泡状结构,称为puff,即染色体疏松结构。
疏松环是DNA纤丝 从正常包装状态解旋 松疏的结果,是基因 活跃转录的足迹 。 果蝇3次蜕皮,3次 大量转录蜕皮激素形 成3个疏松环,留下转 录足迹。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和机制
缺 失
1964年证实是第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
核型:46,XY,5p猫叫样哭声,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智力发育迟缓 眼距宽,外眼角下斜
腭弓高,下颌小
先天性心脏病(50%)
缺失例4:染色体缺失与肿瘤
1)染色体区段的缺失导致原癌基因表达调控区的 丢失,引起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和激活(功能获得 性突变),导致癌基因的形成和肿瘤发生; 如:Burkitt’s 淋巴瘤中c-myc因负调控序列缺失 而过度表达。 2)染色体区段的缺失导致肿瘤抑制基因本身的丢 失(功能丧失性突变),诱导肿瘤发生; 如: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Rb基因的丢失。
易位 (translocation) 46, XY,t(4; 20)(q25; q12)
6 东北师范大学
一、唾腺染色体是遗传分析的理想材料
果蝇唾腺染色体
(salivary gland chromosome):双翅 目昆虫幼虫消化道、 唾液腺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染色体,有4特点, 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及 分子遗传研究的好材 料。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 3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遗传学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分子基础及应用。

2.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在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实践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

4.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

5.能够胜任中学生生物课中有关遗传学的讲授、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章第二节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章第二节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第二节病毒的遗传;第六章第三节细菌的遗传;第十章第三节细胞质遗传;第十一章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第十二章第一节基因突变;第十三章第二、三节群体遗传与进化;第十四章第二节数量遗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践性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撰写论文、自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实践环节1.名称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导;大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标本制备及观察;显微摄影;染色体组型分析;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质粒DNA的提取;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遗传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真核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染色体分带技术。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_第10章_染色体畸变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_第10章_染色体畸变

第十章遗传物质的改变(1)-染色体畸变1 什么叫染色体畸变?解答: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发生数目或结构上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畸变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并以异常的组合方式重新连接。

其畸变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数目畸变指以二倍体为标准所出现的成倍性增减或某一对染色体数目的改变统称为染色体畸变。

前一类变化产生多倍体,后一类称为非整倍体畸变。

2 解释下列名词:(1)缺失;(2)重复;(3)倒位;(4)易位。

解答:缺失:缺失指的是染色体丢失了某一个区段。

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倒位:倒位是指染色体某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了。

易位:易位是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3 什么叫平衡致死品系?在遗传学研究中,它有什么用处?解答:紧密连锁或中间具有倒位片段的相邻基因由于生殖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不能交换,所以可以产生非等位基因的双杂合子,这种利用倒位对交换抑制的效应,保存非等位基因的纯合隐性致死基因,该品系被称为平衡致死系。

平衡致死的个体真实遗传,并且它们的遗传行为和表型表现模拟了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因此平衡致死系又称永久杂种。

平衡致死品系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用处:(1)利用所谓的交换抑制子保存致死突变品系-平衡致死系可以检测隐形突变(2)用于实验室中致死、半致死或不育突变体培养的保存(3)检测性别4 解释下列名词:(1)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单体,缺体,三体。

(3)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解答:(1)单倍体(haploid):是指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二倍体(diploid):细胞核内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为二倍体。

多倍体(polyploid):细胞中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2)单体(monosomic):是指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缺少一条的个体(2n-1)。

缺体(nullosomic):是指生物体细胞中缺少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2n -2),它仅存在于多倍体生物中,二倍体生物中的缺体不能存活。

第十章核外遗传学

第十章核外遗传学

第十章核外遗传学例题1:假设下列每种草履虫都自体受精,给定两种细胞基因型,指出它们是放毒型还是敏感型。

A.KK,有卡巴粒B.KK,没有卡巴粒C.Kk,有卡巴粒D.Kk,没有卡巴粒(山东大学1994年考研试题6分)知识要点:1.草履虫的生殖方法有两种:接合生殖和自体受精。

接合生殖:基因型为AA 草履虫和基因型为aa草履虫接合生殖产生四个基因型为Aa的杂合个体。

注意:接合生殖的草履虫如果都是杂合体,接合后产生个体的基因类型。

例如,Aa ×Aa →1AA 2Aa 1aa ;自体受精(有丝分裂.:基因型为Aa的草履虫自体受精产生两个纯合个体,基因型为AA或者aa。

2.草履虫放毒型遗传:放毒品系含卡巴粒,可以分泌草履虫毒素杀死无毒敏感型。

3.决定放毒型的因素:a.核基因为K――使卡巴粒在胞质中存在,但它不产生卡巴粒b.胞质中有卡巴粒——可产生草履虫素4.不同类型的草履虫KK,Kk有卡巴粒为放毒型,无卡巴粒为敏感型kk有卡巴粒为放毒型(只在当代,如果多次分裂会消失变为敏感型.,无卡巴粒为敏感型5.接合时间短,无胞质交换,接合时间长,有胞质交换KK×kk→Kk(一半含卡巴粒,为放毒型,一半不含卡巴粒为敏感型)再经过多代自体受精,最终放毒型占1/4。

KK×kk→Kk(含卡巴粒,为放毒型) 再经过多代自体受精,最终放毒型占1/26.卡巴粒的特性a.毒素由卡巴粒产生,但卡巴粒的增殖依赖于K的存在,kk个体中的卡巴粒经5-8代分裂会消失成为敏感型,胞质中无卡巴粒,K存在也不能产生草履虫素,仍为敏感型。

b.卡巴粒可以通过微注射或自己摄取获得,理化因素的刺激或者无核基因的保持下会丢失c. DNA、RNA、蛋白质和酶的份量和比例与细菌接近,rRNA可以与大肠杆菌的DNA杂交,不能与草履虫的杂交。

卡巴粒可能是一种共生细菌,其中可能含有温和型噬菌体,可释放毒素。

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目的要考查不同基因型草履虫自体受精后代放毒类型。

医学:遗传学-核外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核外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时代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核外遗传学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更多细胞质基因 及其功能。
当前研究
目前,核外遗传学已经成为遗传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复杂性和疾 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02 核外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表观遗传学
01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这些机制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而是 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机制来调控基因表达。
医学遗传学-核外遗传学
目录
• 核外遗传学概述 • 核外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 核外遗传学的应用 • 核外遗传学的挑战与前景
01 核外遗传学概述
核外遗传学的定义
核外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细胞质遗传物 质的学科,主要关注细胞质中非染色 体DNA和R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核外遗传学与核遗传学相对应,核遗 传学主要研究细胞核内染色体的遗传 物质。
药物反应预测
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有助于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避免 无效治疗和药物浪费。
个体化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预防
根据个体的基因变异情况,可以为个体提供 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精准筛查
通过核外遗传学研究,可以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高 效筛查方法,提高早期发现率。
遗传咨询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变异进行分析,可以为患 者提供遗传咨询,帮助其了解自身遗传信息 并制定合适的生育计划。
04 核外遗传学的挑战与前景
核外遗传学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度
核外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和细胞质DNA的检测和分析技术相对 复杂,需要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样本获取
核外遗传物质的样本获取相对困难,需要特殊的处理和保存方法, 以确保样本质量和稳定性。

医学遗传学课件实验核型分析

医学遗传学课件实验核型分析

实验器材
核型卡片 眼科剪 眼科镊
胶水
托盘
实验内容
1.染色体分组编号: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23对, 共分A—G七组,各组主要特点和鉴别要求如 下表(主要依据:大小与着丝粒位置)
组 染 位置
A 1-3 B 4-5
最大 中 1,3
次大 亚中
1号常见 准确区分 各号
大小与着丝粒位置组号染色体号大小着丝粒位置次级缢痕鉴别要求a13最大中131号常见准确区分各号b45次大亚中分组c612x中等亚中9号常见分组d1315中等近端分组e1618小中16亚中分组f1920次小中分组g2122y最小近端区分g组与y实验内容?2
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实验目的
掌握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特征 了解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方法.
分组
C 6-12,X 中等 亚中 9号常见 分组
D 13-15 中等 近端
E 16-18 小 中16 亚中
F 19-20 次小 中 G 21,22, 最小 近端

分组 分组
分组 区分G组 与Y
实验内容
2.核对.调整和粘贴:分好组后,将染色体着丝粒 位置贴于报告单的横线上,粘贴时短臂朝上,长 臂朝下.
核型分析:
实验内容
3.分析结果:核型分析结果写于报告单上
男性:46,XY
女性:46,XX
实验报告
粘贴完成报告单
染色体核型
A1--2--3-- B4--5--
C6--7--8--9--10--
11--12--
D13--14--15--
E16--17--18--
F19--20--
G21--22--
性染色体--
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包括的全部染色体 数目、大小、随体、形态等特点的描述称之 核型。通过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 目的观察和测量,对染色体进行分析鉴定。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同源染色体:同源指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4.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和结构等不同的各种染色体。

5.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6.染色质: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7.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性分析或核型分析。

8.胚乳直感:在3n胚乳(或2n花粉)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9.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10.减数分裂: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分裂方式。

11.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2.二价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连接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成为二价体。

13.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14.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1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融合生殖。

16.生活周期: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17.世代交替: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包括1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全部遗传学作业答案

全部遗传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一、解释下列名词:1、细菌的转化: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来自供体细菌游离DNA, 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2、Chargaff 第一碱基当量定律:不同物种的DNA碱基组成显著不同,但腺嘌呤(A)的总摩尔数等于胸腺嘧啶(T),而鸟嘌呤(G)的总摩尔数等于胞啶啶(C).即3、Chargaff 第二碱基当量定律:在完整的单链DNA中,腺嘌呤(A)的总摩尔数等于胸腺嘧啶(T),而鸟嘌呤(G)的总摩尔数等于胞啶啶(C).4、启动子(promotor)是结构基因上游的一段DNA序列,是RNA聚合酶和基本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包含着一个转录启始位点和TATA框(TATAAAAG)。

5、内含子和外显子6、增强子(enhancer)是活化因子结合的DNA序列,活化因子与增强子结合后,通过作用位于启动子的RNA聚合酶提高转录效率。

增强子有时与启动子间隔数万个bp。

7、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的DNA序列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序列分割开来,故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8、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互为模板,而合成两条互补新链;每个子代DNA分子含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的方式。

9、复制起点:DNA复制的起始位置,具有特殊的序列,可以被复制先导酶识别。

10、复制子:从起点到终点的DNA复制单位。

四.简答题1、试述基因概念的发展历程。

2、试述DNA复制的一般过程.3、以大肠杆菌为例,试述DNA转录为mRNA 的一般过程。

4、以大肠杆菌为例,试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一般过程。

5、试述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6、试述真核生物mRNA 转录后加工的过程与作用。

7、蛋白质在细胞合成后还有哪些后加工过程?8、图示中心法则,并作简要说明。

遗传学课程复习题第二章细胞遗传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名词解释(答案)

遗传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期,在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具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结构的的杆状体。

(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和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它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它含两次分裂,第一次是减数的,第二次是等数的。

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遗传学第10章核外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10章核外遗传分析
遗传学第10章核外遗传分析
目录
• 核外遗传分析概述 • 核外遗传物质的种类和特性 • 核外遗传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 核外遗传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核外遗传分析的挑战和前景 • 参考文献
01
核外遗传分析概述
核外遗传的概念
01
核外遗传是指基因组中位于细胞 核外的遗传物质,如线粒体和叶 绿体中的DNA。
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要点一
生物多样性评估
要点二
生态适应性
核外遗传物质的分析有助于评估生物多样性。通过比较不 同物种的核外遗传物质,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差异和多样 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核外遗传物质的分析有助于研究生物的生态适应性。通过 比较不同环境下的生物种群,可以了解生物如何适应不同 的生态环境,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指导。
叶绿体遗传物质
总结词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器官,也含有自身的遗传物质,称为叶绿体 DNA。
详细描述
叶绿体DNA是环状的,基因组相对较小,通常只包含约120个基因。这些基因 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合成等过程。叶绿体DNA的突变可以导致植物生长 异常、育性降低和抗逆性减弱等。
质粒和转座子
总结词
04
核外遗传在生物科学研 究中的应用
在物种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物种进化研究
核外遗传物质,如线粒体DNA和叶绿体 DNA,提供了物种进化的重要信息。通过 比较不同物种的核外遗传物质,可以揭示物 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生物分类学
核外遗传物质的分析有助于生物分类学的研 究。通过核外遗传物质的差异,可以对生物 进行更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03
核外遗传分析的方法和 技术
核外DNA的提取和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3 右旋 右旋 左旋
(DD)(分离)(dd)
1DD∶2Dd∶1dd(均右旋) ↓↓↓ 右旋 右旋 左旋
(DD)(分离)(dd)
3∶1
3∶1
∴ 如果试验只进行到F1,很可能被误认为细胞质遗传。 ∵ F1的旋转方向同母本一致。
②. 原因: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是由受精卵分裂时纺锤体排列 方向决定的,并由受精前的母体基因型决定。
草履虫的放毒型既与细胞质有关,也与细胞核有关。 即必须同时存在:细胞质因子κ颗粒及细胞核因子K基 因才能保持稳定的放毒性状。
放毒型纯合子为:KK + κ 敏感型纯合子为:KK, kk
草履虫素是卡巴粒 产生的,但卡巴粒的 存在有赖于核基因K 的存在,kk +卡巴粒 是不稳定的。
刚开始时是放 毒型,5~8代 后变为敏感型
二、果蝇的igma (σ)颗粒-----对CO2抗性(多数品系) 有sigma (σ)颗粒-----对CO2敏感 原因: 胞质中的σ 颗粒,为感染性因子,可改变雌体对CO2 的敏感性,通过细胞质遗传,存在依赖核基因。
雌蝇敏感---后代敏感 雌蝇抗性---后代抗性
二、持久的母性影响:
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是一种♀、♂同体的软体 动物,每一个体又能同时产生卵子和 精子,但一般通过异体受精进行繁殖。
∴椎实螺即可进行异体杂交、又可单独进行个体的自体 受精。
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属于一对 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右旋(D)对左旋(d)显性
幼虫有色
↓ 幼虫无色
成虫褐眼
成虫红眼
Aa
幼虫有色,成虫褐眼,表现野生型
但当用子一代(Aa)与aa个体测交,其后代的表型则决 定于有色亲本的性别。
A
P ♀ aa×Aa ♂ ↓
F1 1/2Aa 1/2aa
幼虫有色 幼虫无色 成虫褐眼 成虫红眼
B
♀Aa ×aa♂ ↓
1/2Aa 1/2aa
幼虫有色 幼虫有色 成虫褐眼 成虫红眼
若卵母细胞中有A基因存在,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不论 基因型是A或a,它们的细胞质中都含有A基因的产物。在B组 测交中,受精卵的细胞质多来自卵子,aa基因型幼虫的皮是 有色的。但这种母性影响仍然是暂时的,因为个体缺少A基因, 不能自身合成色素,随着个体发育,色素逐渐消耗,成虫时复 眼已成为红色。
母性影响是通过细胞质而起作用,仍是核基因的遗传,因 为母体细胞质中的色素物质是由其基因型决定的。
杂交试验:
①.过程:椎实螺进行正反交,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 即右旋或左旋,F2均为右旋,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 的分离。
正交
反交
♀(右旋)DD×♂(左旋)dd ♀(左旋)dd×♂(右旋)DD
↓异体受精
↓异体受精
F1 全部为右旋(Dd) ↓自体受精
全为左旋(Dd) ↓自体受精
F2 1DD∶2Dd∶1dd(均右旋) ↓↓↓
∴控制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
②.原因:
正常质体 和
白色质体
随机分配
•正常质体
细 •白色质体 胞 •正常和白色
质体混合
绿色 白色 花斑
花斑枝条: 绿细胞中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叶绿体); 白细胞中只含无叶绿体的白色质体(白色体); 绿白组织交界区域:某些细胞内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
母性影响的概念:
母性影响:子代的表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 而和母亲的表型一样的遗传现象。
∴母性影响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母性影响的特点:
子一代表现型受母亲基因型的控制。
一 短暂的母性影响
麦粉蛾幼虫皮色的遗传 A :犬尿素形成、皮肤有色、复眼深褐色 a :无犬尿素形成、皮肤无色、复眼红色
野生型 AA × aa 突变体
一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核质互作的遗传方式)
一个大核(营养核) 草履虫
两个小核(生殖核,2n)
无性生殖(裂殖)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自体受精(产生纯合子)
接合时间短,仅交换小核 接合生殖
接合时间长,核、质均交换
草履虫的接合生殖
草履虫的自体受精
某些品系的草履虫能产生所谓的草履虫素,称放毒 型;草履虫素会杀死不放毒的草履虫(敏感型)。
∴紫茉莉的花斑现象是叶绿体的前体(质体)变异而引起的。
花粉中精细胞内 不含质体,上述三种 分别发育的卵细胞无 论接受何种花粉,其 子代只能与提供卵细 胞的母本相似,分别 发育成正常绿株、白 化株、花斑株。
花斑现象:天竺 葵、月见草、卫矛、 烟草等20多种植物中 发现。
第二节 细胞内敏感物质的遗传
紫茉莉花斑性状遗传: ①.紫茉莉花斑植株:
着生绿色、白色和 花斑三种枝条,且白色和 绿色组织间有明显的界限。
杂交试验:
母本枝条 ♀白色 ♀绿色 ♀花斑
父本枝条 ♂白色、绿色、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白色、绿色、花斑
杂种植株的表现 均为白色 均为绿色
白色、绿色、花斑
杂种植株所表现的性状完全由母本枝条所决定,与提供花粉的 父本枝条无关。
第十章 核外遗传分析
第一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
非孟德尔式遗传 non-Mendelian
核外遗传的特点: (1)遗传物质位于细胞器,通过细胞质传代; (2)非孟德尔式遗传; (3)母本的表型决定了所有F1代的表型; (4)正反交(A♀×B♂, B♀×A♂)的结果不同; (5)不能对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遗传作图。
右旋──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右侧分裂; 左旋──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左侧分裂。
∴母体基因型
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纺锤体排列方向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遗 核基因组
染色体
基因(核DNA)

物 质 细胞质 叶绿体基因组(ctDNA)
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mtDNA)
一、酵母的小菌落突变
1、核小菌落(nuclear petites) 小菌落 2、中性小菌落(neutral petites)
2.果蝇性比失调
正常果蝇:雌雄比例=1:1 性比失常:雄性比例<50% 性比雌蝇:产生大量雌性后代的雌蝇
遗传方式:由胞质中螺旋体所引起,只传给雌体而不传给雄体 ——雄体早亡。
第三节 母体影响
两亲本杂交,杂种只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并非都是 母系遗传,有些是受母本核基因前定作用的结果,并 非真正的细胞质遗传。卵细胞是在母性核基因影响下, 在母体内发育的。母体核基因对细胞质有时会产生一 种前定作用,称母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