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8年级上册教案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生雕像下方的石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
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次革命1.图片展示:展示宋教仁照片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一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干的政治活动家,他的一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心相悖。
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人阴谋刺杀。
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里的宋教仁 4.阅读图片:《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讲述二次革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提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
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
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采取了哪些措施?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总结归纳措施。
提示:凯不但可以成为“终身总统”,甚至取得总统职位的世袭权。
辛亥革命成果只剩“民国”一块空头招牌。
4.图片展示:展示图片《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5.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认为到了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时机。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馆日置益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 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理解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历史的阶段性,认识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 时空观念:准确把握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时间跨度和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如文献、图片、影像等,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政策和军阀割据的局面,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理解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5.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人民的苦难和抗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袁世凯复辟帝制。
2. 护国战争。
3. 军阀割据的局面。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北洋政府统治的本质和军阀割据的原因。
2. 分析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历史文献、研究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北洋军阀时期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提问学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有哪些特点?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袁世凯复辟帝制介绍袁世凯掌握政权后的统治措施。
讲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包括筹备称帝、改国号等。
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护国战争讲解护国战争的背景、主要领导人、过程和结果。
展示护国战争的相关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激烈程度。
分析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军阀割据的局面介绍北洋军阀分裂后的主要派系和势力范围。
8年级历史 部编版上册教案《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目标(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二)教学目标1.从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的过程和最后的失败认识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称帝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然被历史抛弃,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
2.观察二次革命形势图和护国战争形势图,了解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的经过,提高观察地图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增强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3.从宋教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一系列斗争,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反对独裁专制,坚持民主共和的不屈不挠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
4.分析军阀割据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战争的残酷,树立珍爱和平的意识,同时认识到只有维护国家和平与统一,人民才会有安定和平的生活,培养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地位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由四个子目构成: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和军阀割据。
四个子目以民主共和的艰难发展为思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内逐步实现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进而复辟帝制的自取灭亡之路;另一条线索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步清醒,认识袁世凯真实目的,奋起反抗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其核心在于民主与共和的斗争。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以后,但政权仍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革命派的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2.教学难点:北洋政府的概念和军阀割据的影响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核心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引导学生从两条主线进行分析: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加强独裁统治,最后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二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是辛亥革命的“余波”。
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次较量:总统制PK责任内阁制
出示材料:袁世凯就任时的宣誓词、《临时约法》和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第一届内阁成员表。
第二次较量:刺杀宋教仁PK二次革命思考问题:这场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二次革命”?
第三次较量:复辟帝制PK护国战争
1.出示时间轴:
2.展示《二十一条》内容,观看微课,设问:日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二十一条》?对中国主权侵害最严重的是哪一项?袁世凯为什么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3.出示材料: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种种迹象,设问:袁世凯真实用意是什么?对于袁世凯梁启超有何看法?
4.展示实物史料,学生了解袁世凯称帝的倒行逆施。
播放视频,出示《申报》材料,思考:护国战争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袁世凯的皇帝梦为什么会失败?
5.合作探究
1.出示军阀割据示意图、表格。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洋政府时期的混乱局面,认识军阀割据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近现代史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成立等。
但他们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军阀割据的状况,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军阀割据的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和分析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军阀割据的状况和对社会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备课: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准备教学案例。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背景,呈现军阀割据的状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资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宋教仁案;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混战局面以及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世凯上台之后,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和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甚至公然复辟帝制。
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政府开展了不懈斗争。
这中间的经过与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进入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二)讲授新课一、二次革命1、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
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实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嚎。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2500字左右)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题: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4课内容——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人的努力,辛亥革命后形成了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0课中袁世凯把临时政府迁往北京,窃取了革命果实;第11课的内容则主要是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逐步破坏,革命派则掀起了维护民主共和的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是辛亥革命的延续。
袁世凯在思想上的尊孔复古和死后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成为第4单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重要背景。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本课子目:按时序性和逻辑性分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这4个子目。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公然采取一系列复辟帝制的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手段,这些复辟活动引发全国人民的反对,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导致北洋军阀分裂割据,中国陷入动乱之中。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主要围绕革命派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之间的斗争,实质是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这一对主要矛盾来展开。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落后性,认识到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可逆。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 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史实,理解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延续,感悟孙中山等革命派作出的顽强努力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3. 通过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梳理,认识到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要珍惜民主、捍卫共和。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3. 论述题:论述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政治上,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权威丧失,政治动荡不安;经济上,军阀割据导致各地经济封锁,交通堵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文化上,军阀割据造成文化倒退,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恶化。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理解素养、时空观念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军阀割据局面的深刻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 比较题:比较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异同。
答案: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与北宋时期军阀割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中央权威丧失,地方军阀势力割据一方,国家政治动荡不安。不同之处在于,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更为严重,国家分裂为多个军阀势力,中央政府无法统一全国;而北宋时期虽然也有军阀割据,但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学生互评(200字)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我还将安排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主要关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在互评过程中,学生需要尊重事实,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部编八上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上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1 教学分析【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宋教仁遇刺、⼆次⾰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
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度认识历史⼈物的地位和作⽤过程与⽅法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物的基本⽅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孙中⼭等民主⾰命者屡败屡战,⼀⽅⾯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体现了孙中⼭等⼈坚定的⾰命信仰、⽆私忘我的⾰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命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次⾰命的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2 教学过程⼀、导⼊新课(多媒体链接图⽚——宋教仁墓)宋教仁的墓园位于上海市闸北公园,建于1924年,先⽣雕像下⽅的⽯座上有于右任的撰书刻铭:“先⽣之死,天下惜之。
先⽣之⾏,天下知之,吾⼜何纪,为直笔乎?直笔⼈戮……”今天让我们⼀起学习第11课:北洋政府的⿊暗统治。
⼆、新课讲授⽬标导学⼀:⼆次⾰命1.图⽚展⽰:展⽰宋教仁照⽚2.教师讲述:宋教仁是⼀位推崇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的有才⼲的政治活动家,他的⼀系列活动与袁世凯的独裁野⼼相悖。
因此,在其北上组阁之时被⼈阴谋刺杀。
这使孙中⼭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去袁不可”,号召⽴即讨袁。
3.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雾霾⾥的宋教仁 4.阅读图⽚:《⼆次⾰命形势⽰意图》5.学⽣⾃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次⾰命形势⽰意图》,讲述⼆次⾰命的过程。
6.教师提问:这场⾰命为什么称为“⼆次⾰命”呢?提⽰:是以孙中⼭为⾸的资产阶级⾰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次武装⽃争,是⾟亥⾰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次⾰命。
7.教师讲述: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指挥,⼒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
孙中⼭、黄兴等流亡⽇本。
⽬标导学⼆:袁世凯复辟帝制1.教师提问:袁世凯镇压⼆次⾰命后,加紧进⾏复辟帝制的活动,即“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总统、谋帝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一课,主要讲述了北洋政府的成立、军阀割据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介绍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和军阀割据的背景、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这一阶段的历史,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详实的事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一阶段历史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洋政府的成立、政治特点及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认识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及政治特点。
2.军阀割据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政府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阶段的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北洋政府的结构、政治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掌握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3)认识段祺瑞政府和张宗昌政府。
2、能力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和学习,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掌握调查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商酌论证、创新思维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掌握小组合作、讨论等互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效果。
3、情感目标:(1)使学生能够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感受历史的厚重和荒唐,增强历史情感和国家民族意识。
(2)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新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2)掌握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观察的能力。
(2)对于北洋政府的成败原因的理解。
(3)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纷争的探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段祺瑞政府张宗昌政府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教学法3、探究发现法五、教学过程:Step1 课堂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北洋政府”,请同学说一说北洋政府是如何产生的,回顾北洋政府诞生的根本原因(老师带领同学回顾)。
Step2 学习内容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在北洋政府统治期间,舆论各方褒贬不一,主要的国内问题有军阀割据、政府腐败以及外交屈辱等方面,综合来看,北洋政府的统治可简单概括为“内乱外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悲剧。
2、北洋政府的建立和发展(1)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南京为首都,下设各种行政机构,但政府的建立并未使国家的内忧外患迅速得到缓解,处于弱势状态,资金、兵力、兵器等均十分匮乏。
(2) 1912 年袁世凯下令“改组陆军”,一开始的铁血政策得到了不同阶层的支持。
后因唯利是图、徇私枉法等滥权行为,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1916 年,袁世凯被迫发布了“恢复帝制”的诏书,又引发了中外舆论的强烈反弹。
3.11+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课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学习目标】1.通过补充人物扫描、课外资料等形式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混战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史料分析的方式评述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等历史事件,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感知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
【家国情怀】【关键问题】◇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基本趋势,有理有据地评述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本课着重落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
【学习过程】环节一:相关链接(1)北洋政府: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2)(袁世凯表示)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即总统命令需由总理签署生效)。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时序尺通过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本节课的知识背景。
设问:阅读相关链接并结合预习,说说他是否真的兑现了其誓言?(设计意图: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零散知识点,方便学生对后面的学习能够较快理解何把握。
)环节二:宋案疑凶出示宋教仁“人物扫描”相关信息以及出示他的相关活动轨迹,宋案的发生等信息:设问:谁是幕后真凶?杀人动机是什么?思考:结合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宋教仁被刺事件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宋教仁被刺事件让学生了解袁世凯的独裁野心,为后续袁世凯的违背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做好铺垫。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史料教学逐步深入理解北洋政府时期的复杂社会,初步锻炼学生历史批判思维。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白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难点:北洋军阀的概念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语: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走过长夜,走过坎坷,新生的中华民国走向何方?在那个急速转变的年代,北洋政府又如何统治中国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那段北洋岁月。
(板书: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讲授新课1、二次革命教师讲授:在中国民主共和的艰难道路上绕不开一个历史人物,那就是袁世凯。
(纸板:袁世凯)教师提问:同学们对袁世凯有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叛徒、阴险、两面三刀、狡猾、权力欲重等。
看来同学们对袁世凯的印象不怎么好。
其实袁世凯是一个多面角色。
他十二三岁就能驯服烈马,有一种浓烈的草莽气息。
他也曾刻苦读书,后来投笔从戎。
李鸿章赞他“胆略兼优,能持大体”,袁世凯可称得上是中上美才(纸板:中上美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刺激了清政府,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
袁世凯主持的直隶一带的新政创下很多“中国第一”。
袁世凯可说是新政干将(纸板:新政干将)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有什么表现?学生回答: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所以他又被称为窃国大盗(纸板:窃国大盗)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由于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案.doc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本课分析《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是本单元的第4课。
知道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通过革命党人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一系列活动,认识到民主与专制独裁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课可分为两条基本线索:一是袁世凯对内建立和加强独裁统治,乃至于复辟帝制和对外卖国的种种倒行逆施;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展开的一系列斗争。
要从总体上认识到,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余波”,突出特征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复辟的斗争。
学情分析这节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通过讨论、概述、提问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等基本史实;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反动性。
2.通过介绍宋教仁遇刺,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3.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
教学难点1.袁世凯复辟帝制并且迅速垮台的原因可以从袁世凯本身、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思想领域、资产阶级民主派四个方面来理解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条件;复辟迅速垮台的原因可以从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民意,必定会被推翻。
因此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创建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课程标准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教材分析北洋政府上承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辅以问题引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1.运用史料分析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局,以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护国战争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
教学难点难点:护国战争的结局与军阀混战。
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1912年3月10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各国政要前来祝贺,袁世凯当众发表了就职演说,其誓词如上,伴随着他的维护“共和”的誓言,中华民国进入到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时期,那他有没有按照他誓言一样维护共和呢?创设情境,引导提问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当时于北京就职的袁世凯能否维护中国共和仍然面临着民主革命派的非议和怀疑。
于是8月份邀请孙中山先生到北京会晤,前后见面13次,在此次会晤中,袁世凯为欢迎孙中山特意致辞,如下,其中有一句就是不违背孙君初志,那孙君初志是什么?生:共和。
通过史料呈现,再次呈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感知当时精英分子们对袁世凯的期望。
和袁世凯的掩耳盗铃的面目逐步露出。
师:非常好,这都说明了,至少从前后两次袁世凯的表态,似乎都在证实着中国共和已成,孙先生的共和愿望已经实现,孙先生甚至非常开心的开始了自己的富国大计去修建心中的富国之路。
但中国真的实现了共和了吗?篇章一共和梦危,烽火南来共和梦危一——独裁梦生呈现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教学设计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
了解北洋军阀混乱的黑暗局面。
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历史发展潮流不可逆转。
2、过程与方法:掌握孙中山领导的反抗北洋军阀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斗争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契而不舍的坚强品质。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教学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图新课:今天继续讲解辛亥革命的继续。
讲授新课:解释名词:“北洋”是指清朝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军阀”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是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
这个军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
1912年4月,袁世凯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标志着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一、二次革命1、导火线:宋教仁被刺和善后大借款思考:制造“宋案”的凶手是谁?动机是什么?师生:1912年宋教仁组织国民党,并在第一届过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以此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又一再的破坏责任内阁制。
宋教仁的民主共和举措阻碍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师:宋案发生后,全国一片哗然,声讨袁世凯,袁世凯却出军警镇压。
又罢免了几省都督。
为此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
2、过程: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孙中山指示下,从上海回到江西,在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3、结果:失败: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
师:这次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师生: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3.11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当时的历史情境。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北洋政府统治与军阀割据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总结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对社会的影响。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建立对北洋政府时期的基本认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个具体案例,引发学生对军阀割据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阐述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分析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
-组织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军阀割据对社会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无法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7.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化状况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文化状况复杂多样,既有封建文化的残余,也有新兴的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
-由于政治腐败和军阀割据,文化事业受到严重影响,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文化观念和思想。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讲授法,缺乏互动和实践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不够全面: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中山等民主革命者屡败屡战,一方而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独立、 民主、富强的不懈追求,另一方而体现了孙中山等人坚定的革命信仰、 无私忘我的革命胸怀及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二次革命的背景和袁世凯复辟帝制
(2)教学难点:北洋军阀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3)二次革命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 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R木。
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 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第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的准备
1镇压二次革命。②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③下令解散 国民党。④解散国会。⑤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 国约法》。⑥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⑦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 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⑧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⑷、结果:
292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 国战争结束。
1916年1月1R—1916年3月22R称帝83天的袁世凯被迫宣 告退位。6月6R病逝。
看《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
“洪宪帝制三部曲”:谋正式总统、谋终身总统、谋帝制。
材料研读: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 即称民贼。……誓死戮(lu)此民贼,以拯吾民”
3“宋教仁案”:
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 查,刺杀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的亲信,并直接牵涉到袁世 凯木人。
相关史事:
袁世凯木想以重金收买宋教仁,但宋教仁不为所动。1913年3 月20R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徙枪击,身中3弹,送医院后 不治而亡,年仅3:[岁。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板书设计
第M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宋案”复辟帝制军阀割据 —
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
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
什么是军阀?-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什么是北洋军阀?北洋是清末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 省的统称。北洋军阀: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武装政治集团。
第一、二次革命
(1).二次革命背景: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 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2同盟会会员宋教仁等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于1912年以同盟 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 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
第三、护国战争
⑴、准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 度。梁启超、蔡鍔离京,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⑵、爆发:
1915年底,蔡铐、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 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⑶、经过:
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 府。
——孙中山《讨袁檄文》 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明确: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其行为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不得民心。他誓死讨伐袁世凯,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第四、军阀割据
(2)、北洋军阀的派系:
军阀派系
控制区域
直系(冯国璋、曹棍为首)
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段祺瑞为首)
掌握着北京政府,控制着安 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1915年袁世凯与R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的主要 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1承认R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
2进一步扩大R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3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4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2)、简述袁世凯称帝。
明确:1925年12月12R,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袁世凯下 令以2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1926年1月1R举行登 基大典。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 割据等基木史实。通过评价袁世凯,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历史 人物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介绍宋教仁遇、评价袁世凯,学会用书而、 口头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模拟宋教仁演讲,报道宋教仁遇刺真相,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理 解和判断。通过“评价袁世凯”的活动,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木方法。
导入:
袁世凯上台后,一再破环责任内阁制,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了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又做 了哪些斗争呢?木节课我们一起就这一问题进行学习。
2、学习新课:
历史知识:
北洋军阀称呼及由来:2894年,清政府改革兵制,派长芦盐运使 胡鹏芬在天津以南的新农镇即小站训练新军,取名“定武军”。1895 年改派袁世凯督练,改名“新建陆军”,仿效德国军制和操练,聘请 德国人为教官,编为W个营7300人,受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 节制,所以也称为北洋军。1901年李鸿章病死,袁世凯接任,将北 洋军扩编为6个镇(相当于师),从此成为北洋军首领,并在此基础上 网罗亲信,扩张势力,迅速形成左右全国局势的强大军事集团。因此 人们就把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称为“北洋军阀”。
宋教仁的悲剧,宣告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 缺乏斗争经验,力量不足,失败是必然的。
4)“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 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
(2)二次革命时间领导人:19:13年7月12R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 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奉系(张作霖为首)
控制东北地区
滇系(唐继尧为首)
控制着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为首)
控制着广东、广西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 阀三大派系,它们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
(2)、目的: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3)、手段: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⑷、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动乱之中。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和奉系军 阀三大派系,它们为争夺北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