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本答案]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本答案]的答案

论民本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本层的含义:得民心与有天下之间的关系。

8、《离娄上》孟子以桀纣为例意在说明什么?

那些不修仁政的暴虐之君,就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本段的用意在以此来提醒君主都应“志于仁”。

9、“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比喻的修辞说明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受到民众拥戴的道理。

论民本

2、怎样理解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

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

“以民为本”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优良传统之一。从先秦著作中可以看出,民本思想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代思潮;相比较而言,儒家所代表的民本思想最强烈、最集中。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批判统治者横征暴敛,荒

淫无度,无视人民利益,以至于“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二是强调人民的生存权,必须保证百姓“不饥不寒”、“养生丧死无憾”;否则,无异于“率兽而食人”的独夫民贼。

三是强调统治者首先必须获得民心,并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石破天惊观念。

四是强调主政者应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把民本思想升华到一个相当自觉的政治道德境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古代历史发展中一直保持着其思想的先进性,是中华民族很早就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虽然它与现代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区别、有差距,但在精神实质上却有内在联系,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和发扬

3、“五步笑百步”说明了什么道理?

孟子的五步笑百步,其实是告诉别人,不要只看见别人的缺点去嘲笑别人,说不定自己也有相同的不足,只是因为程度的不同而嘲笑别人,其实是有问题的。应该先省吾身,再教育别人孟子以五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4、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梁惠王上》中是如何表现的?

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孟子抓住了梁惠王渴望称王天下, 建立霸业的心里, 集中阐述了“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的仁政思想、孟子以设问的手法引人就范, 以日常习见的小事喻说道理, 环环相扣, 生动有趣,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充分反映了孟子的语言风格, 表现了孟子的机敏和雄辩

5、从本文可以看出《孟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

排比的特点:三个“得乎”既是排比,句子间还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

比喻的特点:“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暴政的“为汤武驱民”,用“五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形象贴切。

用典的特色:在孟子的文章里,常用《诗》《书》的语句。如第二部分中,引用《诗经》的句子,活泼生动,充分显示出孟子对儒家经典的精熟。

6、根据你对历史的了解,谈谈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

教师归纳:

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学说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有尊重民权的意味;强调统治者应尊重民心、民意。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这一“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批判性。孟子过分夸大了道德力量在社会历史活动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固然有其局限性,但孟子依此来批判不义之战和暴政,对后世督导君权、激励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千百年来,它一直成为明君贤臣进行自我反省、追求治国安邦理想的理论武器,为其统治人民、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警醒作用。

第三,进步性。孟子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从理论上证明了人具有先天平等性,并且以德抗位,尚道蔑势;提出制约君权的思想;提出了许多以利民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显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意义。

可见,孟子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一个非常进步的政治家,他的“以民为本”思想显示了其匡时济世、救民水火的抱负胸襟和孜孜不倦、为民请命的使命感。

对后世的影响:

例1,太宗李世民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实行均田制,还农民以一定的土地;采取科举制,选贤与能。从而出现了初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例2,唐代柳宗元“反苛政”。

例3,宋代范仲淹“忧民之忧”。

例4,明代张居正“为民请命”。

2

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始终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可言。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是产生了重民、贵民的思想萌芽,并没有真正具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内涵,也没有在政治统治中得到体现。其理想目标是使统治者成为“民父母”,把君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转化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同时,孟子毕竟是封建士大夫,他的学说客观上对百姓有利,但其出发点仍是为了巩固君王的政权。对他的一些学说应一分为二的看,比如孟子认为,百姓与士人不同,士人没有恒产也能有恒常之心;而一般百姓则是无恒产便无恒心。这其中虽有唯物的一面,但歧视百姓的一面也是很明显的。

论民本

1、解析 C 项,“数”读“cù”,“鹯”读“zhān”。答案 C

2

2、解析 D 项,“胥”是“相互”的意思。答案 D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解析 B 项“爵”通“雀”。C 项“无”通“毋”,不要。D 项“颁”通“斑”。A 项中没有通假字。答案 A

4、解析

A 、

B 、

C 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D 项属宾语前置句。答案

D

5、解析

A 、

B 、

C 三项都为名词作动词,

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6、解析畜:畜养。答案 C

7、解析 A 项中“也”表句中停顿;B 项中“也”表疑问;D 项表判断;C 项和题干中的“也”均表肯定。答案 C

8、解析题干的句子与

A 、C 、D 三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B

9、解析“招贤纳士,广开言路”在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答案 B

10、答案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后顾之忧了。七岁的人穿丝织的衣服吃肉食,老百姓不饥不寒,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1~15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