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问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最新7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最新7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最新7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一作为数学广角,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

我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这节课中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真的很难。

所以,课程的建模过程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带抽屉原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

作为数学广角,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

我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这节课中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真的很难。

所以,课程的。

建模过程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的思考。

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理解总有与至少的含义。

如进行坐椅子游戏,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样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有2个人。

又如,4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2个桃子。

3支笔放进2个笔筒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多次操作,分一分,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体会总有与至少的含义,这些知识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在建模后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先让学生说说把什么放在什么地方,体会待分物体与抽屉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至少数。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二六年级的“数学广角”的“抽屉原理”这一内容是浅显的奥数知识范畴。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学生在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当出示“5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我仍旧要学生画图表示,但学生在反馈的时候,我就用列数据表示了,这样给学生一个参考,列数据比画图更简单点。

当出示“6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的时候,我就要学生用列数据来表示了,又进了一个层次。

当要出示“7只鸽子飞进3个笼子里”,这种情况时,我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在6只得基础上又飞来一只,让学生猜测一下,会不会还是“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抽屉原理》时,我很困惑:什么是抽屉原理?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是非常坚深难懂的(好像在上师范的时候学过,当时我都没学懂)。

时隔两年,再次教学《抽屉原理》心里还是觉得没底,不知能否讲清楚、讲明白。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查阅了多篇教案,在“前辈”们的经验上,与本组成员相互探讨、研究,终于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重视集体研讨,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以前上这节课时,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学生讲,有时会拿一些名师的优秀教案生搬硬套,结果却总是讲着讲着不知道该怎么讲了,有时连自己也都被搅迷糊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而今年上课之前,我们几位老师提前就开始讨论这节课,红晓老师还拿出了以前做的课件,讲了讲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我们集体的研讨,原本觉得很难理解的内容也变得简单了,上课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就不愁讲不好这节课了。

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以前上这节课时,我总以“学生的生日”为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们兴趣也比较高,这次上课,我依旧以此为话题引入新课,却没有出现以前那种效果。

课后反思一下,以前的班级最多42人,当老师猜测“我们班42人中,至少有4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之后,学生们都不相信,于是就很有兴趣地要进行验证。

由于人数少,比较好验证,而且基本上会出现1月生日的只有一、两个人,2月同样如此,这样学生就会面露得意之色,说老师猜的不对,直到3、4月或5、6月才发现真的有4个或4个以上的人在同一个月生日,这时还会有些学生不甘心,说有5个人在某一月生日,你说的是4人。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太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与问题: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

我虽然在课前已经钻研了教参,也已经上完了课,但这个还是我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通过翻阅奥赛书籍和在网上查询,终于弄清了原委。

上课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教学设计网 W ww.xxjxS J.C N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小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从简单问题着手发现一般规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为寻找规律可从简单情况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规律,再加以运用。

本节课就是从较小的数据变化中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

三加强说理帮助学生弄清所以然本节课从始至终我都要学生说理,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最不利”的情况。

我觉得让学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结果更重要。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范畴,某些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很轻松。

这一现象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抽屉原理的内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真的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奥数的快乐。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1分)甲数是a,比乙数的4倍多c,表示乙数的式子是()A.4a+cB.a÷4+cC.(a+c)÷4D.(a﹣c)÷42.在一座桥梁旁,有一块限重的交通标志牌,如图,被空中的飞鸟遮挡的字母应该是()。

A.km B.kg C.t D.L3.女儿今年(1994年)12岁.妈妈对女儿说:“当你有我这么大岁数时,我已经60岁喽!”问:妈妈12岁时,是哪一年?()A.1969 B.1970 C.1972 D.19744.用一块橡皮泥捏不同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5.15.9-(5.9+6)=()A.4 B.13.7 C.0.44 D.266.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原来的1/100 C.大小不变7.下面各题中()把乙看作单位“1”A.甲的20%是乙B.乙是甲的20% C.乙的20%是甲8.运送一堆铁矿石,用一辆大货车6小时可以运完,用一辆小货车8小时可以运完,大、小货车一起运,()小时能运完.A.3 B.37C.337D.29.把米长的绳子剪成4段,平均每段占全长的()A.B.C.m D.m10.甲、乙两堆煤,从甲堆中运给乙,则两堆煤相等,原来甲比乙多()。

抽屉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抽屉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抽屉教学反思优秀15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一《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抽屉原理》时,我很困惑:什么是抽屉原理?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是非常坚深难懂的(好像在上师范的时候学过,当时我都没学懂)。

时隔两年,再次教学《抽屉原理》心里还是觉得没底,不知能否讲清楚、讲明白。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查阅了多篇教案,在“前辈”们的经验上,与本组成员相互探讨、研究,终于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重视集体研讨,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以前上这节课时,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给学生讲,有时会拿一些名师的优秀教案生搬硬套,结果却总是讲着讲着不知道该怎么讲了,有时连自己也都被搅迷糊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而今年上课之前,我们几位老师提前就开始讨论这节课,红晓老师还拿出了以前做的课件,讲了讲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方法,通过我们集体的研讨,原本觉得很难理解的内容也变得简单了,上课之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就不愁讲不好这节课了。

二、要根(转载于: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以前上这节课时,我总以“学生的生日”为话题引入新课,学生们兴趣也比较高,这次上课,我依旧课后反思一下,以前的班级最多42人,当老师猜测“我们班42人中,至少有4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之后,学生们都不相信,于是就很有兴趣地要进行验证。

由于人数少,比较好验证,而且基本上会出现1月生日的只有一、两个人,2月同样如此,这样学生就会面露得意之色,说老师猜的不对,直到3、4月或5、6月才发现真的有4个或4个以上的人在同一个月生日,这时还会有些学生不甘心,说有5个人在某一月生日,你说的是4人。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0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0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10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一《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奥数知识范畴,首次被编入新课改教材,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

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产生一种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在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对学生来说很感兴趣的猜扑克牌游戏:任意在52张牌中抽出5张牌,不看牌面,老师敢肯定至少会有2张同花色的牌。

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个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

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课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七篇

课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七篇

课文《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范文七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放球”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盒子里至少放两个球,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屉原理”。

二、建立模型本节课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采用自己的方法“证明”:“把4枝铅笔放入3纸个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然后交流展示,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性。

在有趣的类推活动中,引导学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抽屉原理”的最基本原理,当物体个数大于抽屉个数时,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物体。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方法层面和知识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了提升,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在评价学生各种“证明”方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法教师给予针对性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优化,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抓住了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余数除法”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里,看每个抽屉里能分到多少本书,余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比平均分得的书的本数多1本。

特别是对“某个抽屉至少有书的本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挑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 今天讲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这个内容在以前的课本从来出现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局部内容,我弄了一些课件,并把这个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来讲,第一节课讲抽屉原理,第二节讲它的逆运算,让这难懂的内容变得变得轻松愉快。

第一课时,我先和学生做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把3根小棒放入2个杯子,并把放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课件演示,让有些同学方法不够完好的补充好,得出:不管怎么放,至少有2根小棒要放进同一个杯子里,板书:3÷2=1……11+1=2接下来让学生再动手操作把5本书放入2个书包〔抽屉〕同样把放的情况记录下来,得出:不管怎么放,至少有3本书放进同一个书包里,板书5÷2=2……12+1=3到这时,就有些聪明的同学发现规律了,我顺势提出假如是7本书放进2个抽屉呢,至少要有几本放进同一个抽屉里?9本呢?小组讨论得出:7÷2=3……13+1=49÷2=4……14+1=5再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更深化理解。

当学生发现其中规律时我总结抽屉原理: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假如A÷N=B……C〔C不等于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1个物体,也就是说有一个抽屉至少要放进B+1个物体。

应用原理让学生练习课本中的做一做,此时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已经很快就可以解答此类问题了!此时学生对挑战更难的问题兴趣盎然,就很自然地导出课本中的另一道题: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六年级里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的,六〔2〕班中至少有5个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对吗?为什么?对有困难的学生我稍作提示:可把一年365天看作是365个抽屉,同样的道理一年12个月看作是12个抽屉,学生就恍然大悟了。

有了这题的铺垫,在做“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

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学生很容易把5镖转换成5个抽屉了。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太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与问题: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

我虽然在课前已经钻研了教参,也已经上完了课,但这个还是我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通过翻阅奥赛书籍和在网上查询,终于弄清了原委。

上课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教学设计网 W ww.xxjxS J.C N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小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从简单问题着手发现一般规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为寻找规律可从简单情况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规律,再加以运用。

本节课就是从较小的数据变化中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

三加强说理帮助学生弄清所以然本节课从始至终我都要学生说理,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最不利”的情况。

我觉得让学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结果更重要。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范畴,某些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很轻松。

这一现象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抽屉原理的内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真的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奥数的快乐。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冬冬掷一枚硬币,他连续掷了3次都是正面朝上,他第4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A. B. C.1 D.2.在含糖20%的糖水中,糖比水少()%。

A.75 B.20 C.60 D.803.下面的3个图形都是由相同的小棒拼成,根据前3个图形的排列规律,第5个图形由()根小棒拼成.A.20 B.18 C.16 D.144.五年级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9%,六年级学生今天的出勤率是97%,五年级今天出勤人数比六年级(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word整理版可编辑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六(2)班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抽屉原理”。

在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再验证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当在学生发现规律后及时让他们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但在证明过程中,总有学生对“总是……、至少……”理解不够,我认为在课前应该对“总是……、至少……”的描述做一定的铺垫,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在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没能真下理解“抽屉原理”,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来确定结果,不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了解学生,多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握教材的难点和学生易混淆的地方,提高数学活动的参与面,特别要照顾到差生,使全班学生都有所发展。

参考资料学习帮手。

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作为数学广角,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

我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这节课中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真的很难。

所以,课程的建模过程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带抽屉原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

作为数学广角,目的是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教给学生一种思考方式。

我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这节课中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真的很难。

所以,课程的'建模过程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学生的思考。

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理解总有与至少的含义。

如进行坐椅子游戏,5个人坐在4把椅子上,不管怎样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有2个人。

又如,4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有2个桃子。

3支笔放进2个笔筒里,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多次操作,分一分,描一描,说一说等活动体会总有与至少的含义,这些知识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

在建模后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先让学生说说把什么放在什么地方,体会待分物体与抽屉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到至少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太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与问题: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

我虽然在课前已经钻研了教参,也已经上完了课,但这个还是我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通过翻阅奥赛书籍和在网上查询,终于弄清了原委。

上课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教学设计网 W ww.xxjxS J.C N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小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从简单问题着手发现一般规律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为寻找规律可从简单情况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规律,再加以运用。

本节课就是从较小的数据变化中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

三加强说理帮助学生弄清所以然本节课从始至终我都要学生说理,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最不利”的情况。

我觉得让学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结果更重要。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范畴,某些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很轻松。

这一现象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抽屉原理的内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真的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奥数的快乐。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鸡和兔一共有8只,腿共有22条,兔有( )只。

A.3 B.4 C.5 D.不能确定2.最大公约数是12的两个数()A.24和36 B.3和4 C.24和48 D.96和128 3.角的两条边是()A.直线B.射线C.线段4.一个圆柱与一个正方体等底等高,那么它们的体积()A.正方体大B.圆柱体大C.一样大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由于初次接触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不太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我亦有着一些困惑与问题:
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教学要求。

我虽然在课前已经钻研了教参,也已经上完了课,但这个还是我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抽屉原理”问题的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于是我通过翻阅奥赛书籍和在网上查询,终于弄清了原委。

上课有了把握和信心。

一、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引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与生活有关的小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二、从简单问题着手发现一般规律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为寻找规律可从简单情况入手分析,直到找到规律,再加以运用。

本节课就是从较小的数据变化中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

三、加强说理帮助学生弄清所以然
本节课从始至终我都要学生说理,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重在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叫“最不利”的情况。

我觉得让学生弄清原因,比直接知道结果更重要。

由于此内容属于奥数范畴,某些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很轻松。

这一现象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抽屉原理的内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真的希望自己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奥数的快乐。

2023年《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2023年《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2023年《数学广角》教学反思2023年《数学广角》教学反思1人教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是对抽屉原理的学习,这一内容在以前是奥数的教学内容,新教材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数学广角。

当第一次看到《抽屉原理》成为必学内容时,老师们都很困惑: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也是非常坚深难懂的。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是一篇题为《解读“抽屉原理”教材——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剖析》的__,作者是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秦和平老师。

文中对“抽屉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探索空间。

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如:“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把要求提具体,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看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可以怎样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然后再验证,看每一种摆法是不是都符合结论。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枚举法。

由枚举出的各种摆法,引导学生理解“总有一个”和“至少”的含义,同时也通过观察每一种摆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4,0,0)、(3,1,0)、(2,2,0)这三种摆法都很满足结论,而(2,1,1)是刚好满足……3.注重引导提升。

分析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这样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和探究等过程,掌握用枚举法、假设法解决要探究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抽屉原理”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抽屉原理”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至少”的含义及“抽屉原理”。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6根笔和5个文具盒。

抽屉原理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我在教学设计时有一些的困惑与问题:1、如何定位教学目标,抽屉原理原属奥数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广角”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如何适度把握这类知识的深度?2、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建立起解决非常抽象的“抽屉原理”问题,同时又开阔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反思:抽屉原理是人教版新增的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每当面对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带来的困惑时我总是会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的资料,要是两年前我来上“抽屉原理”这一内容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是“抽屉”呢!当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的新的实验版教材时,每当我感觉“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我总能在网上找到相关教学的资料,进而让我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当我在网上看到“抽屉原理”的相关资料后,又仔细地分析了教材后,心里对教好“抽屉原理”这一内容就有了信心。

我觉得这节达标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先让学生猜测再进行验证、观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中已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而不难发现规律,发现规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找准谁是物体、谁是抽屉。

大部分学生已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节所学的内容。

不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当的小细节,如学生作业时发现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理解“至少有几个会放进同一个盒子里”的意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3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3篇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优秀3篇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篇一《抽屉原理》教后反思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在例2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书尽量多的平均分到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本书,剩下的书不管放到哪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本数多1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三、通过练习,解释应用适当设计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引起并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如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试一试,并说明理由。

在练习中,我采取游戏的形式,请3位同学上来分别抽5张牌,然后请同学们猜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

学生兴趣盎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反思福和希望小学:匡俊《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它的教学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本堂课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课堂实践,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可取之处: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开始利用“五人坐四凳”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发现无论怎么坐都有一张凳子上坐两人,引导学生去思考,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翅膀,给学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思维,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注重自主探究,培养问题意识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的过程。

1、采用列举法,让学生把4枝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笔”。

2、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发现,把铅笔尽量多的“平均分”给各个笔筒,看每个笔筒能分到多少枝铅笔,剩下的笔不管放到哪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比平均分得的枝数多1枝,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规律来表示。

3、大量例举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

三、注重“说理”活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在这节课中,由于我提供的数据比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特别是通过学生归纳总结的规律:到底是“商+余数”还是“商+1”,引发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优秀)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优秀)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优秀)人教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是对抽屉原理的学习,这一内容在以前是奥数的教学内容,新教材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数学广角。

当第一次看到《抽屉原理》成为必学内容时,老师们都很困惑: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也是非常坚深难懂的。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对我帮助比较大的是一篇题为《解读“抽屉原理”教材,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剖析》的文章,作者是湖北省仙桃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秦和平老师。

文中对“抽屉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提供探索空间。

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如:“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

” 把要求提具体,让学生在小组里摆一摆,看把4根小棒放到3个杯子里,可以怎样放?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然后再验证,看每一种摆法是不是都符合结论。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枚举法。

由枚举出的各种摆法,引导学生理解“总有一个”和“至少”的含义,同时也通过观察每一种摆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4,0,0)、(3,1,0)、(2,2,0)这三种摆法都很满足结论,而(2,1,1)是刚好满足……3.注重引导提升。

分析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这样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应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了解“抽屉原理”,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抽屉原理》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便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可取之处: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抽扑克牌”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正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好玩又故意义。

2、在学生操作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

在操作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

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继续探索:把5本书放入2个抽屉,部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那么7本书呢?9本书呢?3、在生活情境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比如:任意点13个同学起来,至少有2个同学在同一天过生日。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处理得还是有点粗,特殊是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学生用比较凌乱的语言的进行描述,教师指导不够,因为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没有很好地强化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小升初数学摹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圆的半径是1分米,它的半圆周长是( )分米.A.3.14 B.4.14 C.5.142.关于“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B.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C.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D.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3.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360,减数与差的比是1:2,差是()A.60 B.120 C.90 D.1804.观察下面的点阵图形,根据圆点的变化,探索其规律,则第8个图形中圆点的个数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抽屉问题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

“抽屉原理”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设计时着眼于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可取之处:
1、情境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前“抢板凳”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

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2、在学生操作活动中恰当引导。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

在操作活动设计中,我着重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

4根小棒放进3个纸杯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

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继续探究:把5本书放入2个抽屉,部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本书?那么7本书呢?9本书呢?
3、在生活情境中深化知识。

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试一试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比如:任意点13个同学起来,至少有2个同学在同一天过生日。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在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老师处理得还是有点粗,特别是在学生叙述的过程中,学生用比较凌乱的语言的进行描述,教师指导不够,因为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没有很好地强化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