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原著

合集下载

马哲原著学习《提纲》《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

马哲原著学习《提纲》《费尔巴哈论》《反杜林论》

《提纲》一、经典名句解析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分析: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质:旧唯物的主要缺陷: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实质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否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分析: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错误观点,阐明了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4.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分析: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实践的伟大作用,不能正确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系。

5.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分析: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6.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理解,阐明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7.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分析: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的立脚点和阶级基础。

(1)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旧唯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2)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共产主义社会(即“人类社会”),新唯物主义反映了无产阶级(即“社会化了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一、《手稿》写作的背景和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线索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上是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民主主义者。

这种思想架构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问题时即已发生动摇。

在1843年《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研究中,他彻底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思想转变。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哪些思想呢?1、自然决定的描述逻辑;2、人的类本质异化与复归的批判逻辑;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隐性的支配性思想。

(二)写作手稿时的思想背景马克思是哲学专业出身,他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是因为受了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赫斯、蒲鲁东的影响。

《手稿》是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批判。

其中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三)《手稿》中的两条线索1、一条是明显的主导的人本主义的线索,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论的延伸和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系统化。

【此时的马克思认为,人本学是国民经济学的秘密,劳动是资本的秘密,社会的人是货币的秘密。

】2、另外一条是隐蔽的不自觉的线索,即从经济现实出发的客观线索。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日】广涉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先验预设1、人未异化的本真存在;2、异化了的非本真存在;3、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恢复人的本真存在;马克思就是从上述劳动异化理论的预设出发,对现实的劳动的非人状况进行哲学—伦理学的批判。

二、关于《手稿》的创作时间、由来、结构、出版及其影响。

1、创作时间:1844年4月到8月。

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

2、由来:梁赞诺夫——马克思《巴黎笔记》照相版手稿——10个笔记本中有3个是相对对立的理论文本。

3、出版:1927年。

中文版:1957年。

4、传奇遭遇:最难解读、引用最多的解读;近期的2次重大解读(前苏联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解读、中国理论界“类哲学”和“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手稿》在80年代中国的反响(讨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第一次热潮)5、影响:西方——“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

马哲原著导读作业《德意志意识形态》--徐灵慧

马哲原著导读作业《德意志意识形态》--徐灵慧

《德意志意识形态》论人与社会的本质徐灵慧10哲学H11014006《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经典著作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的第二部经典著作,创作于1845-1846年间。

在这本著作中他们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就像一次光辉日出照亮了大地。

该书虽然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但重温这部经典文献,仍获益匪浅,感受到了它重要的启迪意义。

从书中所揭示的历史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作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而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作为历史发展出发点。

如何确定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直接影响能否正确认识极其复杂的人类社会有机体,能否客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

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的指出了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的观点。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生产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出整个历史的基础的同时,还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和“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同等意义的概念,这不仅说明了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这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范畴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揭示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著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原著读后感
十个方面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关键点就是商品,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家之路就是商品经济。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商品具有二重性,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能够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型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透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植物的根所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透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只有根向地下越扎越深;叶也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也随之长粗长高。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已给出答案: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据此,《资本论》体系结构可概括为: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个过程、十个方面:一个起点即商品;一个基础即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即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的揭示;三个过程即地一卷探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探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高中生读马哲原著的好处

高中生读马哲原著的好处

高中生读马哲原著的好处以高中生读马哲原著的好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马哲原著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包括《资本论》、《哲学的贫困》等。

作为高中生,读马哲原著有着许多好处。

首先,读马哲原著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马哲原著是一种高深的哲学理论体系,通过学习马哲原著,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于常规思维的观点和理论,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同时,马哲原著的阅读需要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读马哲原著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

马哲原著探讨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规律。

通过学习马哲原著,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这对我们理解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马哲原著能够培养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马哲原著强调人类解放和社会公正,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

通过学习马哲原著,我们能够对社会的不公正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马哲原著中的思想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我们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的热情。

读马哲原著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马哲原著的阅读需要我们理解和解读复杂的哲学概念和观点,对于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通过阅读马哲原著,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精确准确的表达方式,提升我们的写作和演讲能力。

这对于我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读马哲原著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想品德。

马哲原著中强调人的自由解放和社会的公正,要求人们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马哲原著,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人。

作为高中生,读马哲原著有着诸多好处。

它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我们认识社会问题的本质,培养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我们的思想品德。

马哲原著总结

马哲原著总结

一、选择、填空: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2.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而只能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3.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到,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 制约整个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的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5.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主义观点。

6. 费尔巴哈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本质的前提是抽象的类的存在。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远古时代是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

8.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的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9.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10. 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1. 费尔巴哈作为哲学家,也停留在半路上,他的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

12. 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13.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14. 我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界,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人对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和规律。

15. 我们重新唯物地把我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概念的某一阶段的反映。

16. 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17. 摩擦生火是人第一次支配的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18. “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二费尔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普 鲁 东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封建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 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是 l9世纪40年代由 德国的莫斯 · 赫斯开启的一种社会思潮。德国 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主要任务是 推翻封建专制而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然而德 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暴露。小资 产阶级既害怕资本主义发展消灭小资产阶级, 又害怕无产阶级革命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他 们用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篡改法国的社会主义 学说,“把新的法国的思想同他们的旧的哲学 信仰调和起来”,
空想的社会主义
• 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 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 社会主义学说。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 懈努力奋斗。这种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托 马斯· 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 纪初期的西欧。
共产党人对其态度
• 他们都希望有资产阶级的生存基础和生活条件, 又没有这一制度必然造成的悲惨后果。他们总是 用阶级妥协的幻想掩盖阶级斗争的现实,用超阶 级的一般“民主”国家取代无产阶级专政。小资 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 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虚伪的粉饰。 但是它的本质在于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 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旧的社会。
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 认为只要把社会改造成各种小生产组织, 把劳动者变为小私有者,就能把资本主义 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 • 法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经济学家西斯蒙 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1(费尔巴哈论)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1(费尔巴哈论)PPT课件
(一) 写本书的历史原因: 1.是为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
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 的关系。
2.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
全面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观点。
2
写作背景(为什么要写《费尔巴哈论》)
(二)写本书的现实原因:
1.当时的社会历史性也迫切需要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 关系作出正确的说明。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的终结》
弗雷德里希·恩格斯
写于1886年初 原文是德文
载于1886年《新时代》杂志第4、5期 1888年以单行本形式在斯图加特出版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集》第21卷
Friedrich·Engels
1820.11~1895.8
1
写作背景(为什么要写《费尔巴哈论》)
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
10
2.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质(第2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国社会历史发展 的特点和资产阶级的特性,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 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性。
一方面,黑格尔哲学具有唯心主义和保守的 特性,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德国的哲学革命与法国 的哲学革命遭遇不同。
4
这部著作共有四大部分,或者说是四章。
第一章 评述黑格尔哲学
这一章,主要是全面评述黑格尔哲学。恩格斯 在这一章里,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 其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 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之间的矛盾,说明 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和本质 区别;论述了黑格尔哲学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 学出现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费尔巴哈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费尔巴哈论
• 因此,他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消费活
动或利己主义本能的活动,如吃、喝和人们之间的日常交 往等等。在这种活动中,“我完全以自私的态度来对待事 物。”⑧就象犹太人在经商谋利时把利己主义作为“最实 践的处世原则”一样。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2条)
• 在真理问题上,费尔巴哈承认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 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 与其他自然的关系。”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 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 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 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这是费尔巴哈
的功绩。
上帝的一切特性只是从人那里得来的。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第163页。
• 但是, “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
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自从在世俗家庭本身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 革命改造。” ——卡尔·马克思
一、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不了解 实践活动的意义(第1条)
• 费尔巴哈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说:“思维
与存在的真正关系是这样的: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 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是从 自身、通过自身而来的—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坚持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正确地解决了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这是旧唯物主义的功绩。
“爱”,用“爱”的宗教来代替上帝的宗教。
• “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

马哲原著总结

马哲原著总结

考茨基德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理论家,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派别领袖之一。

1854年10月16日生于布拉格,1938年10月17日卒于阿姆斯特丹。

1875年1月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次年与W.李卜克内西和A.倍倍尔建立联系。

1877年加入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后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1880 年应聘到瑞士苏黎世,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改良主义者K.赫希伯格的助手,出版《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年鉴》。

1881年3月被派往伦敦会见K.马克思和F.恩格斯,从此由激进的民主主义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

1882年秋,筹备创办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考茨基任主编。

1885年迁居伦敦,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历史。

19世纪80~90年代,发表著作,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唯物史观以及党的纲领作了通俗的论述,曾得到恩格斯首肯。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考茨基被认为是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代表,他曾出版过《土地问题》等马克思主义著作。

1905~1910年间编辑出版被认为是《资本论》第四卷的《剩余价值学说史》。

他多次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代表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在许多问题上坚持正确主张,也发表过错误言论。

从1900年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起,愈来愈严重地暴露出中派主义观点,在党内原则争论中持折衷调和态度,并于1910年与R.希法亭、O.鲍威尔等人形成第二国际中派集团。

在其著作中回避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在国家问题上愈来愈倾向于机会主义。

1914~1938 年考茨基成为机会主义者。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曾向德国社会民主党议会党团建议在表决是否支持政府军事预算时弃权,以中派主义掩饰并支持社会沙文主义者公开的叛变行为。

1914年9月发表《帝国主义》一文,提出“超帝国主义”论。

还要求党服从机会主义者的领导,同帝国主义政府合作,鼓吹社会和平主义。

为了显示与机会主义者的不同,1917年4月在哥达建立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为此他被免去《新时代》主编职务);1921年2月在维也纳建立第二半国际;1922年9月和1923年5月,又将两党和两个国际合二而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部分原著研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西方哲学
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根本变革 了自柏拉图以来整个西方哲学的形 而上学传统,转换了人们认识自然、 社会和人本身的视角,赋予哲学以 新的功能和作用,开启了哲学发展 的新境界 。
第一讲、 绪论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自马克思主义诞
生以来,始终存在着争论和混乱的交 织。如何科学而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 义,是一个严肃而不可忽略的问题。 而问题的有效克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生发展 历程的深层解读与认识,与我们对马 克思恩格斯等大量著作的深入学习和 研读密切相关。

2、哲学功能阐释

哲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有多 种说法: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具 有教化功能;辨识分析,划明界线, 作出界定,具有批判功能;还能将 不同知识学科、不同文明体系加以 整合。

从现实作用说,哲学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少 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社会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各种制度进行论证,辨 明其合理或不合理;二是根据各种社 会制度的要求确定价值标准和观念体 系,其实也就是要为社会辨明真善美 和伪恶丑的界线,从而为社会成员确 定行为活动的准则。
二、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
概括起来,《提纲》的核心与基本的 思想就是确立了新世界观的哲学纲 领——实践的唯物主义,也称新唯物 主义。 《提纲》共11条,不满1500个字,言 简意赅,内容深刻。大体可分为总论、 分论和结论三部分。
二、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理解模式

有西方学者说过:‚须知:没有工人运动, 没有社会主义者,没有它们的思想家,他的 名字叫卡尔•马克思,当今六分之五的人口依 然还生活在半奴隶制的阴郁的状态之中;没 有斗争,没有起义,没有罢工,这需要发动, 需要引导,资本家是连半步也不让的‛。 ‚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 争所制定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 会进步,后代人享受这些社会进步心安理得, 想也不去想一想‛。

马克思原著介绍

马克思原著介绍

马克思原著介绍1《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文章论述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证明伊壁鸠鲁(见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的自然哲学不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翻版,而是它的创造性发展,强调了伊壁鸠鲁关于原子自动偏斜学说的深刻意义,论证了个别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能动性,论证了自由的个人在对周围现实的关系上应采取的积极态度。

文章还高度评价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批判各种对伊壁鸠鲁无神论思想的曲解和攻击,批判力图证明上帝存在的各种错误理论。

文章也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缺点,并批评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待黑格尔哲学的不正确态度。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苦难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宗教中的苦难就是现实世界中苦难的歪曲的反应。

要批判宗教,最彻底的做法是彻底的推翻颠倒的社会关系,推翻异化人性的社会制度。

颠倒的现实世界一旦被推翻,宗教幻想的天国也就随之瓦解了。

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又对当时处在封建复辟状态的德意志各邦的政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他提出,正如15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在僧侣头脑中发端的一样,当前德意志的政治改革应该是在哲学家的头脑中发端的。

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批判和揭露,以便唤醒德意志的政治革命,但“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只有通过革命斗争而不是哲学上的辩论,才能促进德国政治的演进。

在革命的力量上,马克思注意到了当时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无产阶级的作用,提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在于“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无产阶级。

因为“它本身表现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

这个社会解体的结果,作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

”(一)、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学观,明确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

(二)、提出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样一个在法哲学领域中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并把解决这一关系看作是消除国家与个人之间异化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哲复习

马哲复习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一、填空题第1部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完成时间:1843年夏著作地位:①《导言》第一次提出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P10 问题。

②是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标志性著作。

第2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成时间:1844年夏著作地位:《手稿》虽然是一部未定型的、过渡性的著作,但却是承前继后的和决定性的。

P35 它是继《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之后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诞生前夜的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独特意义的著作。

①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思想的第一次综合阐述。

②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③是一部引起争论的著作。

第3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完成时间:1845年春(未发表)著作地位:①它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革命的扼要总结,P65 ②又是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纲要性提示。

它在马克思哲学创立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第4部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完成时间:1846年夏著作地位:①《形态》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历P101 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②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

第5部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完成时间:1848年1月著作地位:①《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并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创P125 立的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

②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第6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完成时间:1859年夏著作地位:①《序言》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指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P134 成为马克思学说的一个纲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指南。

②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指导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内容上和实质上的精辟说明。

马哲原著参考资料

马哲原著参考资料

马哲原著参考资料一、历史代表问题马克思历史代表理论是由三个基本层次所构成的方法论体系,即(1)表层的:基于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而形成的、作为“历史能指论”批判的历史代表论思想; (2)中层的:扎根于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分析之上的、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代表论思想; (3)深层的:立足于现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析制高点上的、作为现代社会结构功能象征批判的历史代表论思想。

“历史代表”从字面上往往容易被理解为历史的主体,等同为历史的真正主人;但实际上,历史代表往往是非主体化的现代社会制度结构的一种功能符号。

对于马克思来说,真正的历史代表不满足于机械重复、再现历史或充当传统的代言人守护者,“继往”当然是“开来”的前提,但“与时俱进”或通过向未来的敞开来反思当代与传统的处境,更是为历史发展负责的能动选择。

历史代表当然要通过继承历史来发展历史,或者用传统的外衣来论证自己的合法性,但决不能将自己仅仅看作是传统的合法继承人,而是代表着未来的方向。

历史代表不仅仅是从属于历史、再现历史而是要掌握历史。

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历史代表论思想,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作为阶级利益立场代言人以及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历史代表论。

是《雾月十八日》一书中论述的最为充分的部分。

历史代表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经常是无意识的,而且会出现历史角色的错位与自相矛盾,特别是经常会出现历史代表脱离所代表的阶级,历史代表不能代表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有些阶级甚至没有自己的代表、无法代表自己,需要别的阶级来代表。

波拿巴这个历史代表虽然是一个伪代表,但是其却有着真实的强大的阶级基础,必然有着真实的历史功能。

他既是一个伪历史代表,也是一个不自觉地充当历史进步工具的真正的历史代表。

波拿巴的国家权力并不是悬在空中,波拿巴代表着一个阶级,而且代表着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小农阶级。

作为现代社会结构功能象征批判的历史代表论思想(历史的“伪代表性”问题):波拿巴王朝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代表着一个落后的庞大的农民阶级的权力机构,而且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不自觉的继承者,更是进步的、方兴未艾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制度代理。

马哲史与原著

马哲史与原著

原著节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个总论部分包括或者还应该包括:“进行生成所必不可缺的条件”和“或多或少促进生产的条件”。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把它归于“所有制”和“司法、警察等等对所有制的保护”,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

2.(略)3.最后的补充:《卡·思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德文第三版序言》21卷恩格斯“此外还有另一个情况。

正是马克思最先发现了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的领域中进行的,还是在任何其他意思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只是各社会阶级的斗争或多或少明显的表现,而这些阶级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又为它们的经济状况的发展程度、生产的性质和方式以及由生产所决定的交换的性质和方式所制约。

这个规律对于历史,同能量转化定律对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的意义,它在这里也是马克思用以理解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历史的钥匙。

在这部著作中,他用这段历史检验了他的这个规律;即使已经过了三十三年,我们还是应该承认,这个检验获得了辉煌的成果。

”。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8卷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针对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的政变而撰写的一部评述法国政局的著作。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祟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例如,路德换上了使徒保罗的服装,1789-1814年的革命依次穿上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服装,而1848年的革命就只知道时而勉强模仿1789年,时而又模仿1793一1795年的革命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原著复习资料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3)一、主要内容◆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开头部分1-3段◆叙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二、三部分)㈠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开头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开头部分第1段)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开头部分第2段)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开头部分第3段)◆马克思理论的革命性——阶级性→公开承认是为无产阶级服务实践性→强调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例子1、黑格尔哲学─“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事后思考,对已成之事的反思和解释2、马克思论哲学─“迎接人类黎明的高卢雄鸡”→强调哲学的改造世界功能◆马克思理论的批判性“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马克思理论产生的科学前提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㈡叙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哲学方面(1.1—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1—1.3)原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

(1.1)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坚决地捍卫了哲学唯物主义, (1.2)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止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上,而是把哲学向前推进了。

他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用黑格尔体系(它又导致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成果丰富了哲学。

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转化,都出色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

(1.3)◆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4—1.5)●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哲学,同时也宣告唯心主义的破产●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原文:正如人的认识反映不依赖于它而存在的自然界即发展着的物质那样,人的社会认识(即哲学、宗教、政治等等的不同观点和学说)反映社会的经济制度。

政治设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我们看到,例如现代欧洲各国的各种政治形式,都是为巩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这段话反映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1.6)原文: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对人类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1.6)2、在经济学方面(2.1—2.10)◆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1)◆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直接理论来源的关系(2.2)◆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基本观点(2.3—2.8)A、商品的二重性商品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具有的效用,即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价值存在的前提,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B、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生产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从而使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问题:经济全球化能成为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科技推动,西方主导,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客观上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开拓新市场,扩大资本获利的空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及其国内的阶级矛盾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生产高度垄断、资本高度集中,利润分配的高度集中,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反而极大的加剧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两者间越发的不可调和◆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书本P9第一段→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书本P9第二三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3、在社会主义学说方面(3.1—3.8◆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同时,指出其局限性(3.1~3.2)◆阐述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3.3—3.6)◎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书本P10第一二三段)◎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创造新社会的社会力量(书本P10第四段)◎指出只有马克思的理论,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书本P10第五段)⑴列宁在肯定空想社会主义的同时,指出其局限性(3.1~3.2)原文在书本P9(第七段)原文: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

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2)→指出其局限性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内容:(一)指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一、二条)( 课本P22)1、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第一条)→如何理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不了解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看成一个直观、消极、被动的过程”“事物”、“现实”、“感性”—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旧唯物主义认为,人反映客观世界,就象照镜子一样,直观、消极、被动,并且不需要任何中介“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具有能动认识和改造世界功能2、批判唯心主义错误(第一条)→为什么?→A、“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人的“感知”的作用,但片面夸大人的“感知”的作用B、“理念世界”强调人的“理念”的作用,但片面夸大人的“理念”的作用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结论唯心主义错误:看到并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把这种能动性抽象地发展了,无限夸大了,把人的实践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客观物质性抽象掉了,只剩下人们的意志、愿望等主观的东西。

3、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第一条)“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指什么?→●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是“思想客体”─“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哲学研究的是“感性客体”─“自然界和人”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有什么缺陷?费尔巴哈实践观的缺陷是:(1)“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实践活动的主体、客体、手段、过程、结果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实践活动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2)“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实践活动不仅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而且能从人的主观活动圈子里走出来,物化为感性的客观实在,实践活动优于认识、理论活动(3)“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把实践活动理解为犹太人经营牟利的利己主义活动而不屑一顾4、提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第二条)◆为什么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们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里的“力量”指人的思维具有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力这里的“思维”指借用康德的术语,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透过现象,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也借此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小结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本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实践范畴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把实践看作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看作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的基础,这就是新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所在,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二)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提出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第三至第九条)(书本P22至P24)1、批判法国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提出实践是环境和人的改变的共同基础。

(第三至第六条)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指什么学说?)→指18世纪以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马克思在人与环境及教育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如何?如何理解?“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既改造环境又改造人自身。

人的活动与环境、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统一2、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四至第七条)⑴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第四条)⑵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原因(第五条)⑶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观点(第六条)问题1、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错在哪?马克思如何批判?→人类确实具有某些共同性,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这些共同性。

马克思所反对的是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这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问题2、马克思人的本质的理论如何?→(1)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

(2)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现实的人,是以一定生产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的人。

(3)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还发生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人的本质,要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体上去考察。

(4 )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因而人具有阶级性。

(5 ) 社会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发展变化的。

(6)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研究探索人的本质的根本方法3、提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八至第九条)为什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构成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什么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不管正确或错误的反映,都可以也只能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找到它们的根源。

(2)对这些“神秘东西”,不能用意识本身去说明,只有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才能找到它们的根源,才能科学地说明其本质(三)揭示新旧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第十至第十一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什么是“市民”?什么是“市民”社会?“市民”,是指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就是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精神武器(书本P24十一)指出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历史使命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主要内容◆叙述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和经过◆把以往的研究成果,即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作经典式阐述一、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第一、二段)P271、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第一段)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是什么?“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秩序“前三项”→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资产阶级社会的三大阶级→资产阶级土地所有者(地主)无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规律和实质资产阶级“国家” 国家与国家之间必然结成关系而进行“对外贸易”“世界市场”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第二段)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是什么?→从个别到一般二、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动因(第三段)1、最初的动因马克思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难事”?马克思感觉到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不够2、第二个动因→理论上批判空想共产主义的需要书本P26第三段3、直接动因(现实契机)书本P26第三段三、经典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四段)㈠揭示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思想1、对社会形态一般结构的揭示(P26第四段)主要讲了马克思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入手揭示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入手揭示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市民社会─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结论◆物质生活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马克思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入手,从政治经济学研究入手,揭示社会形态的一般结构2、对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揭示问题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二:马克思如何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如何表述?内在包含什么内涵?答案(1)原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解释:A、生产关系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2)原文: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解释: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物质关系(3)原文: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解释: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第四段)(4)原文: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解释: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5)原文: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第四段)→解释: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㈡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思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原理考察人类社会,第一次科学地解答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使社会历史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关系非常复杂,但不外乎是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中的物质现象、物质关系,即社会存在;另一类是精神现象、意识关系,即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发展的连续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性的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观中驱逐了出去㈢马克思关于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动力思想◆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形态变化◆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物质根源◆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㈣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思想(书本P27第四段)学术争论1、“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高度统一“两个决不会”是“两个必然”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