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活板》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活板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留意某些词在不同语句中的不同意思,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及特点,分析段落间的逻辑联系并掌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课前反复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
参考课下注释来理解词义、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继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继续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文言文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及特点,分析段落间的逻辑联系并堂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发展最早的几个国家之一。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开拓创新、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伟大的具有独特光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我国长时期居于世界的前列,对东方以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学习《活板》这篇文言文,一起去探索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奥秘吧。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沈括精通多学科知识,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
其代表作有《梦溪笔谈》《良方》等。
2.知识链接
《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这部作品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共收录记述609条(其中自然科学类189条,人文科学类420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化学、物理、水利、建筑、医药、文学、艺术、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本文就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毕昇.
(sh ēn ɡ) 蜡和.纸灰(hu ò) 炀.之(y án ɡ) 字平如砥.
(d ǐ) 更.互(ɡēn ɡ) 以纸帖.之(ti è) 贮.
之(zh ù) 燔土(f án ) 用讫.(q ì) 群从.
(c ón ɡ) 宝藏.(c án ɡ)
(2)通假字
①活板.
(同“版”,指印刷版) ②药稍镕.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③已.
后典籍皆为板本(同“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④若止.
印三二本(同“只”,仅) (3)古今异义 古义:边缘。
例:薄如钱唇.。
今义: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
古义: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例: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今义:指许多人跟从。
(4)一词多义
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 瞬息可就.
(动词,完成) 则以纸帖.之(ti è,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
(ti è,名词,标签) 唇
群从 就 帖
(5)词类活用
①板.
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②火.
烧令坚(名词作状语,用火) ③用讫再火.
令药镕(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6)文言虚词 唐人尚未盛为.
之(动词,做) 又为.活板(动词,发明) 满铁范为.
一板(动词,成为) 其印为.
余群从所得(介词,表被动) 其上以.
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 则以.
一铁范置铁板上(介词,把) 以.
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其.
法(代词,指活字印刷)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 则以一平板按其.
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 其.
印为余群从所得(代词,他的,指毕昇的) 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不若.
燔土(如,像) (7)文言句式
①省略句
火烧令坚(“令”后省略了宾语“之”,指字印。
)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置”后省略了介词“于”。
)
②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为……所……”表示被动。
)
三、朗读指导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数印
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有奇字/素无备者
8.沾水/则高下不平
9.用讫/再火令药熔
为 若 以 其
10.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板印:指雕版印刷。
钱唇:铜钱的边缘。
炀:烘烤。
砥:磨刀石。
自:另自,另外。
具:准备(好了)。
更互:交替,轮流。
奇字:生僻字。
木理:木头的纹理。
讫:完毕。
殊:根本。
2.课文翻译
用雕版印刷(印)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
从冯瀛王(时期)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版印书籍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叫毕昇的平民,(他)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它的制法是:(先)用胶泥刻字,字印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
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面,(在铁模子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铁模子就成为一块印版,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排版好的)字印上面,(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的;如果是印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
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
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印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木刻的字印)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根本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印(模)被我的堂兄弟及诸子侄得到,到今天还好好的珍藏着。
五、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大意。
答案示例:第1自然段:简述活字印刷术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
第2自然段:交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具体叙述活字印刷的制作、效能、使用、贮存情况及不用木刻字印的原因。
第3自然段:交代活版的下落。
2.为第2自然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层: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活版印刷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来归纳全文的内容。
答案示例:文章重点介绍了由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制作和使用流程及显著效果。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疏通文意。
翻译时一般运用的是直译法。
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当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准确、完美。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请几位同学翻译课文,纠正存在问题的地方。
答案示例:课文翻译略。
二、新课导入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活板》是一篇介绍活字印刷术的科技说明文。
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也有助于帮助我们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精神。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这篇文言文。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本文开头为什么要先介绍雕版印刷。
答案示例:在介绍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作者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字印刷术做铺垫。
2.阅读第2自然段,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昇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是什么身份的人?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2)活字印刷是如何操作的?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
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先制字,而后设版、排字、炀版、平字,这里是按工作程序来说明的,这也是一种时间顺序。
这样的顺序安排是文章富有条理,头绪清楚,便于说明事物。
)
(3)为什么用胶泥作字印?不继续用木头刻字?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活字印刷有何好处?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5)现代汉语中常用汉字有3500个,那时,常用字也不会少,排版时这么多的字怎样才能迅捷方便地找到呢?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6)遇到没有的字怎么办?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3.简要赏析第3自然段的内容。
答案示例:本段交代活版的下落,与第2自然段开头一句相照应。
“至今”以作者写作时间充分证明活字印刷术为毕昇所创制是确凿无疑的;“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印(字模)的精心收存。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作者是怎样介绍雕版印刷的历史的?
答案示例:对于雕版印刷的历史,作者使用了“尚未”“始”“已后”“皆”这几个关键词。
在“盛”字前使用“尚未”一词,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雕版印刷唐朝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始”字说明冯瀛王时期雕版印刷才开始推广应用;“已后”一词明确了普遍应用的时间;“皆”字说明应用范围的广泛。
2.第2自然段开头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案示例:“庆历中”交代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布衣毕昇”点出发明人及其身份,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又”字呼应上文,表明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的源流关系,同时自然地引出
下文对活字印刷术的详细介绍。
3.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1)打比方。
如“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2)作比较。
如“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3)举例子。
如“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4)列数字。
如“每字有二十余印”。
4.第2自然段最后补充介绍了什么内容?
答案示例:补充说明不用木头制作字印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印的优越性,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拆版之“活”。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简要概括课文的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以活字印刷术为说明对象,紧扣“活”这一特点来进行说明,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方法以及其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全文突出了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活”,那么“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答案示例:这个“活”字具体体现在活版的制作、印刷的全过程。
如“每字为一印”,字印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做法是活的;用讫拆版,便于下次排版印刷时使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字印的活用,体现了活字印刷术的灵活性。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指南针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纺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四、课堂小结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活字印刷术的操作程序、优点、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与作者围绕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不无关系,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将之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并成为四大发明并不为过。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雕版印刷的历史: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发明的时间、发明人
制字: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制作排版:设版、密布字印
活板活字印刷术的情况制版:烧版、平字聪明才智
印刷效能:两版交替——高效创造精神
补充介绍: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
不用木刻字印的原因
活版下落: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