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
儒家五常文化文字解读 -回复
儒家五常文化文字解读-回复“儒家五常文化文字解读”儒家五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词汇代表了儒家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这五常在儒家经典中被频繁提及,其含义和内涵为人们探讨和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看“仁”。
《大学》中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里的“格物致知”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仁”的一种表现。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来学习和认识。
儒家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仁,包括待人友善、宽容谦和、尊重他人。
儒家的仁主张是一种有温度、有爱心、有耐心的待人之道。
第二个常是“义”,义是对于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的遵守。
义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和谐和平等。
儒家追求的是一种公正和正义,通过遵循义的准则,可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儒家思想中的义反映了官民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中应有的尊重、忠诚和协调。
第三个常是“礼”,礼是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礼乃人伦之纲常,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规范和仪式都是基于礼进行塑造的。
儒家认为,通过参与礼仪活动,可以培养人们的修养,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信仰。
同样,礼还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规定人们的行为和言语。
儒家强调通过持之以恒地参与和遵守礼仪,可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接下来是“智”,智在儒家五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智指的是所谓的“守中”和“正直”,儒家认为人们应该明辨是非、善恶,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来提高智慧和见识。
儒家认为,智慧是人类能够区别真伪和公正的重要品质。
通过追求智慧,人们可以保持心智的清醒和正直的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和世界。
最后是“信”,信是儒家经典中提及频繁的词汇之一。
信在儒家文化中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
信包含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忠诚以及一种守信的品质。
儒家认为,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信任和诚信,就会破坏与他人的良好关系,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三纲五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纲五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三纲五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深入人心,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详细探讨三纲五常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首先,三纲五常强调了社会秩序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三纲是指君臣、父子和夫妻之间的关系,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
这种思想体系强调了每个人在不同的角色和关系中应承担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需要每个人遵守公共秩序和履行个人责任。
通过遵守三纲五常,人们能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尊严。
其次,三纲五常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价值观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仁爱、公正、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品质。
同时,遵循这些价值观也能够促使个人成为更好的人,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三纲五常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父子、夫妻和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是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正常的父母关系和夫妻关系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君臣关系的和谐有助于维持社会治理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三纲五常的实践可以对社会关系的稳定和秩序起到重要作用,减少家庭纷争和社会矛盾的出现。
此外,三纲五常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教育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石。
三纲五常的实践需要人们有相应的道德和伦理修养,这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在现代社会,教育仍然扮演着培养人才、塑造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三纲五常的思想,将其应用于日常行为中。
最后,三纲五常强调了个人品质的重要性。
仁、义、礼、智、信是个人发展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关键。
通过遵守这些品质,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品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进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
三纲五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纲五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By Freedom4sun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
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
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
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时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今天三纲五常的积极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夫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
模范具有带头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
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委、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
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董仲舒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当代德育价值文章论述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义,时代经济的智慧;礼,弥补我们缺失了的规范;智,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信,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标签:仁;义;礼;智;信;德育儒家五常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儒家五常也被各个时代的特色文化所发展和丰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代德育也必然继承“仁义礼智信”五常的精华,并且结合时代特征和现实条件赋予其新的意义和内涵。
一、仁,拯救溺爱的过失“仁”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含义十分丰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就体现了仁的根本——孝悌。
家庭作为基础的社会组成单位,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
所以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人而言,最重要的关系对象莫过于父母、兄弟、姐妹。
而孝与悌则正是体现了这两种基础人际关系。
马克思讲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那么将失去社会生活的道德基础。
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拥有仁德?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通过孔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求仁的方法不在外,而在于内。
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从内心出发,以仁爱为根本,给予爱、传递爱,兼济博爱。
我们要基于对父母兄弟最纯粹的爱,将这种爱发扬推广到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身上。
这便是仁德的当代价值。
在一个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我们承受了过多的爱,来自父母与家庭的爱,为了不使我们溺水于滔滔爱河之中,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将这份爱传递出去,给予他人,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无私君子。
三纲五常的涵义
三纲五常的涵义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那么三纲五常的涵义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三纲五常的涵义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三纲五常的涵义关于三纲的涵义,朱熹指出,“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之中,“父为子纲”是基础,而它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就是孝敬,这里的孝是指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父母有过错,做子女的也只能柔声以谏,不能触怒父母,“按照“父子相隐,直在其中”原则,子女隐瞒父母的罪责和过失,是符合天理人情的。
在父母面前,子女唯一明确的是孝敬,社会规范中的是非,善恶的标准都可不予考虑”。
对父母行孝的延伸物就是弟对兄的“悌”,孝与悌是人子与兄弟的行为规范。
孝悌是子、弟的责任和使命。
朱熹把孝悌作为维系“父为子纲”的核心和纽带。
三纲之中,朱熹认为“君为臣纲”当是其首,对应的行为规范就是“忠”。
所谓“忠”就是对君主尽心竭力,全心全意,毫无隐瞒,在朱熹看来,如果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会太平安定。
忠是下对上的社会规范理念,“而‘恕’是维持社会平衡,体现上对下的社会规范理念”。
恕通俗的意思就是理解,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
恕在社会互动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预知他人行为,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的社会态度。
对于“夫为妻纲”,朱熹也非常重视。
夫妻构成的家庭式人伦关系得以产生的基础,而对应的行为规范是“节”,朱熹所赞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正是对这种行为规范的体现。
他极力赞赏当地的孝子、孝孙、义夫,并贬斥夫丧改嫁的做法。
朱熹不但宣扬“三纲”,还倡导“五常”,把它作为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准则。
在朱熹看来,仁、义、理、智、信五常的核心是仁。
所谓“仁”就是内在的爱心,“仁者,爱也”,但是,“儒家的仁爱并非无差别的兼爱,而是强调爱的差异性、差等性,首先表现为扮好家庭中的基本角色,尽到孝悌,然后才是对上尽忠,对他人尽责等。
这里贯彻的是儒家“亲亲”与“尊尊”的原则”。
那么仁、义、礼、智、信表现于行为又是什么?朱熹指出,“仁”是“爱人”“人道”的意思;“义”是承担合理的责任的意思;“礼”是道德约束,起到为达到“义”而预防的作用;“智”是指知识,尤其是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是信任、诚信的意思。
五常指的是什么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
五常指的是什么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1.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独立的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应具备的五种基本品格和美德。
它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2.古人发现,面对同一件事,往往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这是因为人们往往以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
然而,虽然这种方法不会错,但它也有一些缺点。
3、所以,古人提出了“仁”的观念,也就是如今所谓的换位思考。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4、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
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5、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
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
“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
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6.智慧,可以从道德智慧延伸到科学智慧,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和统一,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发扬的。
7.信仰是一个人字,意思是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这是做人的根本,是发展行业,治理天下的方法。
守信用、讲诚信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观和基本美德。
儒学五常的意思
儒学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
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其中,“仁”又是“五常”之核心。
1.仁:即仁爱之心,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基础。
儒家强调的“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的具体体现。
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
道德原则。
3.礼:是一种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在封建时代长期
被统治阶级所垄断。
在现代社会中,“礼”更多地表现为社交礼仪和对人的尊重。
4.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
聪明、智慧等。
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
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5.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为儒家的“五常”之一。
孔子将“信”
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
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以上是关于儒学五常的基本解释,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儒家“五常”伦理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儒家“五常”伦理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定边四中周婷近年来,各国民众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兴趣,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热心学习中文和中国典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时代大趋势。
再观我们国内却较为冷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丢弃较多、典籍也是束之高阁。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愈加空虚;还有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来的经济犯罪、道德败坏,让人更加怀念儒家构建的“礼乐”文明的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深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之重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
早在先秦时代,儒家先哲就已经分别对于仁、义、礼、智、信的内涵作了不少具体阐发。
到了汉代,董仲舒将它们合在一起,称之为“五常”。
从此“五常”往往与“三纲”合称为“三纲五常”,成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等级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道德教条。
汉以后历代儒家人物不断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和思想发展的需要,对“仁义礼智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发挥,其具体内容不断丰富且趋向复杂化,其中的确有不少封建主义的思想糟粕,严重压制和扼杀了人性和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人性的解放。
但“五常“的具体内容中也积淀了中华民族一些优良道德传统,具有永恒的、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借用“五常”的形式,吸取其精华,赋予其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仁——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
缺少对生命和人性的同情与关怀,就叫做“麻木不仁”。
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
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友好相处,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
儒家的“五常”是什么?
儒家的“五常”是什么?一、什么是“五常”在儒家思想中,“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观念。
儒家的“五常”构建了一个道德伦理体系,旨在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君子者、非以继大名之忧,不以继小名之忧”的境界。
下面将分别探讨每个“常”所代表的含义和价值。
二、仁:心之善良仁是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它强调个人心灵中的善良、仁爱与同情心。
一个具备仁德的人是慈祥和善的,能够宽容他人的过失和不足。
他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世界,以仁爱之心对待人类。
仁也是一种人格的塑造,使得个人与社群能够和谐相处。
三、义:个人责任义是指个人按照礼法与道德原则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强调个人的义务感和责任心,认为个人应该有责任去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稳定,以利己利他、兼顾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四、礼:社会规范礼是指社会预定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其本质是通过一系列形式的仪式和仪容,表达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
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社会习俗,有助于塑造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态度。
儒家认为,只有通过礼的规范,人们才能形成和善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五、智:智慧与学识智是指对世界事物的认知和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它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不仅指的是学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道德伦理的理解与应用。
儒家认为,只有具备智慧的人才能理解正义和道德的真谛,并能够运用智慧去实践和传播道德价值观。
六、信:诚实与信任信是指个人的诚实守信和信任他人的态度。
在儒家的价值观中,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
儒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建立起诚实、真诚和信任的关系,以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儒家的“五常”代表了人类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观念,分别是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常数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培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通过理解和应用“五常”,我们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塑造优良的公民品质,从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 《论语》- 《大学》- 徐德修.儒家的核心价值观.2009.- 林则林.《陈规刚矩:儒家核心价值观述论》.2016.。
儒家五常文化文字解读
儒家五常文化文字解读
儒家五常文化是指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以下是对这五常的文字解读:
1.仁:仁是儒家五常之首,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友善。
在儒家思想中,仁被视为一种道德品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的体现。
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2.义:义是指做人的原则和道义。
在儒家思想中,义被视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人们行为处事的基本准则。
义的核心是公正、公平和正义,即在做事情时要遵循道义,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公正和公平。
3.礼:礼是指礼仪和礼节。
在儒家思想中,礼被视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人们交往的基本准则。
礼的核心是尊重和谦逊,即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对方保持谦逊的态度,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智:智是指智慧和知识。
在儒家思想中,智被视为一种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智的核心是明辨是非、审时度势,即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5.信:信是指诚信和信任。
在儒家思想中,信被视为一种道德品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体现。
信的核心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即要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
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
以建立信任和信誉。
总之。
儒家五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道义、礼仪、智慧和信任等道德品质,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五常的内容
儒家五常: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一、引言儒家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
这些观念源于古代儒家思想,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儒家五常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们不仅是人们品德修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二、儒家五常的内涵1. 仁“仁”是儒家五常之首,其基本含义是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仁的基本原则。
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宽容、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疾苦,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2. 义“义”是指做人的道义、正义。
孟子说:“义者,宜也。
”即指人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做到公正、合理。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诚实守信、尊重法律、遵循道德规范,勇于承担责任,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3. 礼“礼”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礼仪、礼节。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即指礼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友善待人、注重礼仪礼节,维护社会秩序。
4. 智“智”是指人的智慧、学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即指人应该追求知识、学问,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信“信”是指人的诚信、信誉。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即指人应该讲信用、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遵守承诺、不欺骗他人,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三、儒家五常的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儒家五常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们不仅是人们品德修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具体来说,儒家五常的现代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儒家五常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和实践儒家五常,人们可以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遵循道德规范、追求知识学问、讲信用守承诺等行为准则,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简述儒家“五常”思想对现代家风建设的影响
简述儒家“五常”思想对现代家风建设的影响作者:李文昕李晓洁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2期摘要: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五常”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在古代的家风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现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重振以“五常”为核心的家风有利于社会发展。
现代家风较古代家风来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现代家风建设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是对古代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尊重,也是对现代现今社会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儒家;“仁、义、礼、智、信”;现代家风家风,是一场无形的文化之风,这股风是一个家庭立足社会所要跟随的特殊风气,是家庭每一位成员为人处世的唯一道德标准。
于是,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善于自省的中国人,将前辈们的忠告凝练成一句句对仗工整且富有哲学意义的词句,使之成为一个符合家庭成员共识的价值理念,世代相传。
近年来,无论是各大新闻媒体对家风的描述记录,还是家喻户晓的曾氏、钱氏家训家风,都在提醒着人们,良好的家庭风气,正在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在人与人、家庭与社会之间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一、古代家风建设的典型由于古代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家风往往记录在名门望族或者皇家典籍之中,并在其发展中不断传承。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指出,“学而能日新,则缉熙不已,造次无忘,旧习渐渐而消,至趣循循而入,欲罢不能,莫不知所以然而然。
”[1] 康熙帝希望以此来劝解子女们能够做到终身学习,每天都学习新的知识,就能有一天达到辉煌的境界;并且为了不忘记已学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坚持下去,学习的惯性就能得以养成,即使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会必须强迫自己做下去。
虽贵为皇家,但皇帝对子女和自己的教育并没有因此而懈怠。
除了读书学习,古人崇尚的家风还有重视德行和孝道。
从孔子提出的“仁”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到孟子的“四端”,都是对人性道德做出的重要要求与论证。
这也就为后人的家族长者在家风建设中尊崇儒家注重内在德行修养,教导家庭成员立德修身。
简述中国传统伦理核心儒家五常的基本含义
简述中国传统伦理核心儒家五常的基本含义
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儒家的五常。
五常是儒家学说中的基本价值观,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
首先是仁,仁是指对他人的关怀、爱护和尊重。
在儒家伦理中,仁是最重要的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
儒家强调,一个人应该始终以仁为标准来对待他人,以善良的心态去关爱他人,同时也要以仁为准则要求自己的行为。
其次是义,义是指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儒家认为,人们应该遵守社会和道德规范,做到公平、公正、诚实和忠诚。
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人行为应该符合公共利益和社会伦理。
第三是礼,礼是指对社会规范和礼节的遵守。
儒家认为,礼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纽带。
人们应该遵循社会上的礼仪,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互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维护社会和谐。
第四是智,智是指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儒家强调人的修养和学问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才智和素养。
智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也是人的道德行为的基础。
最后是信,信是指对诚实和信用的坚持。
儒家认为,一个人应该讲信用,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信用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石。
总结来说,五常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社会规范和礼仪的遵守、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以及诚实和信用的坚持。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对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五常”的道德优势及其当代意蕴
儒家“五常”的道德优势及其当代意蕴一、儒家“五常”的历史生成儒家美德中的“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
“五常”是儒家先哲们对各种道德规范进行长期筛选而形成的。
孔子认为,在一切道德规范中,“仁”乃是最高、最基本的道德。
孟子弘扬“义”,将“仁义”并称,又提出了并列的四德:“仁”、“义”、“礼”、“智”。
西汉初,贾谊又在“仁”、“义”、“礼”、“智”之后增加了“信”,将五者并举,于是“五常”完具。
但是“五常”作为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是由西汉中期的董仲舒提出来的。
他不仅将“仁”、“义”、“礼”、“智”、“信”看作是五种常行之德,而且呼吁最高统治者对它大力提倡、培养、整饬。
由董仲舒提倡,再经《白虎通》等书阐扬,“五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人伦纲常之一。
在“五常”的内部构成中,诸多儒家学者都将“仁”作为五常的核心。
“仁”范畴源于《尚书》,是孔子和孟子等人在继承和发展周代“亲亲”、“仁民”、“敬德保民”、“忠厚”等仁爱思想的基础上,为了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概括提升出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
孔子把“仁”规定为“爱人”,要求人们行“仁德”于天下。
孔子将“仁”的德目细化为“恭”、“信”、“敏”、“宽”、“惠”,并认为“忠恕”是行“仁”的根本途径,行“仁”必须“克己复礼”。
在儒家看来,为“仁”就是爱自己的表现,自尊自爱、追求道德完善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分别。
而“爱人”这一“仁”的基本精神是儒家美德其他德目展开的基础,如孝是爱父母,慈是爱子女,悌是兄弟互爱,忠是爱主爱君,等等。
如果将儒家“仁”的范围不断扩大,则可“民胞物与”,以天地为人与物之父母,天下所有人皆吾兄弟,所有物类皆我伙伴。
“仁”的精神可以扩展至全人类,甚至达于物类。
“义”作为“五常”之德目,是孔孟等人在继承和发展先秦以前社会中正义、公平、无私等思想的基础上概括提升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标准。
“义者,宜也”(《礼记·中庸》),“义”是指人在与他人交往中的思想与行为适宜,恰到善处。
古代儒家核心思想的当代解读
古代儒家核心思想的当代解读【摘要】古代儒家核心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伦之道的当代意义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亲和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共生。
仁爱和公平的现代诠释强调尊重他人、平等对待,推动社会公正和包容。
教育的当代理念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品德和智慧的培养。
政治和社会治理的当代适用性强调民主参与和法治建设,推动社会稳定与发展。
修身养性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则强调个体修养和自我调适,推动心灵与社会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古代儒家思想在当代的生命力所在,既要传承优秀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古代儒家思想的当代解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指导原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关键词】古代儒家思想、当代解读、人伦之道、仁爱、公平、教育、政治、社会治理、修身养性、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1. 引言1.1 古代儒家核心思想的当代解读古代儒家核心思想的当代解读,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对古代哲学智慧的重思和重新诠释。
儒家思想以人伦为中心,倡导仁爱和公平,提倡修身养性,注重教育和治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核心理念,探讨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伦之道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而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和公平的理念,成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
通过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修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而在当代社会中,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
儒家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重视德育与智育的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政治和社会治理方面,儒家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国学教育话五常
国学教育话五常摘要: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的基本准则,简称五常。
随着祖国日趋强盛,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学教育渐渐深入人心,最根本的就是五常教育。
也许是时代的变迁,新时代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在思变创新的路上蓦然回首,发现有些东西值得一辈子坚守,并且一代一代往下传,这就是五常。
关键词:五常;教育;持守随着祖国日趋强盛,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学教育渐渐深入人心,最根本的就是五常教育。
偶然得令给大伙讲仁义礼智信,赶鸭子上架仓促上阵,题目倒是老生常谈并不陌生,固然认真准备仔细思索还是觉得差强人意意犹未尽。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我曾有幸聆听其讲座,五常大师气场强大,不愧华人世界第一经济学家之名;黑龙江省五常市,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因其高品质大米而声名远扬——或许,凡是与“五常”挂钩的人或事,都是优秀的代表。
于是有了管窥五常蕴藏巨大能量的好奇心。
五常之一曰仁,仁者爱人。
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论语》中的核心观点,孔子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缺乏爱,如果大家都洁身自爱,严格要求自己,君主爱大臣大臣爱君主,父慈子孝,只要人人献出爱,世界将变得格外美好,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就实现了。
仁爱也奠定了儒学作为帝王之学的中心地位。
如果按照孔圣人的教诲,世界就太平了。
可后人的理解能力与圣人要求相比着实有限,执行过程常常出现偏差,常常出现你不仁我不义的尴尬局面。
历史上存在不少帝王娶了儿子未婚妻的事情,如楚平王、卫宣公之类觊觎儿媳美貌的君王,似乎也是因“爱”而动,但这与孔夫子所说的“仁爱”就有着明显的偏差。
基于仁所蕴含的伟大,普通大众很难企及,所以孔老夫子也就在高端客群比如王侯将相的圈子推广仁爱仁政。
五常之二曰义,义者己之威仪也。
战国时期孟子在《孟子》里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义,孟子认为孔老夫子的仁如同夜空中遥远的星辰一样美丽玄幻但遥不可及难以实现,大到国际交往小到黎民百姓只要合乎某种道或理即“义”就行了。
孟子秉持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儒家五常小品
儒家五常小品
儒家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以下是关于儒家五常的小品文: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儒家五常是中国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传统“五常”的当代诠释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范畴。
这是儒家先哲们对各种道德规范进行长期筛选而形成的。
孔子认为,在一切道德规范中,“仁”乃是最高、最基本的道德。
孟子弘扬“义”,将“仁义”并称,又提出了并列的四德:“仁”、“义”、“礼”、“智”。
西汉初,贾谊又在“仁”、“义”、“礼”、“智”之后增加了“信”,将五者并举,于是“五常”完具。
但是“五常”作为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是由西汉中期的董仲舒提出来的。
他不仅将“仁”、“义”、“礼”、“智”、“信”看作是五种常行之德,而且呼吁最高统治者对它大力提倡、培养、整饬。
由董仲舒提倡,再经《白虎通》等书阐扬,“五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人伦纲常之一,经过两千年来历代统治者和文人的倡导,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中国人的人格形成发挥了巨大影响。
甚至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里也明确写道:“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做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标准于儒家思想的发扬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是,儒家“五常”产生于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政治制度,而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儒家传统“五常”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
因此,笔者在普及传统儒家“五常”时,吸收其经典内核,结合社会发展,编制了“中华新五常歌”,并重点做了现代诠释。
简单介绍如下:中华新五常歌仁者天地心,悠悠暖古今;义者敢担当,善恶须分明;礼者仁之用,与时要俱进;智者乃创造,日新日日新;诚者中西同,一字定乾坤;中华新五常,铸我大道魂。
要义解释如下:仁者天地心:仁是儒家思想核心,也是五常的核心。
二程提出:“五常全体四支”说,“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
仁者,全体;四者,四支。
仁,体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二程将“五常”归结为性,揭示了“性”具有本然的“善”的内在德性结构,并界定了仁为性之体,义为性之宜,礼为性之别,智为性之知,信为性之实的“五常”内在道德关系和逻辑结构。
仁的基本意义是善。
孔子说:“仁者爱人”。
但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能够行善的范围都有局限,而宇宙天地去能养育万事万物,所以天地乃是大善。
正如《易经》所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很多哲学家就认为天地造万物是至善,台湾哲学家方东美就有这样的表述“仁者天地之心”,以此形象的歌颂天地养育万物的大善。
但也有人说,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不是说天地不仁吗?老子的话,其实是从天地是否能一视同仁对待万事万物这个角度来说的。
仁有不同层次,一般人爱憎分明,对坏人绝不会仁。
但佛对坏人也有怜悯之心,从这个角度讲,佛的仁爱层次就比一般人高。
不过常人看来,佛也是好坏不分,“不仁”的。
这是仁的层次不同,理解不同而已。
天地不仁,正是天地的大仁,它不仅超越了常人的爱憎分明,也超越了佛的好坏都爱,因为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还包含了对世界上一切生物、甚至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一视同仁。
所以老子说的天地不仁,其实恰恰是天地的大仁。
因此,儒家讲的仁,既是修身做人的精要,也是天地之大德,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仁,其实就是顺应天地,和天地合德了。
五常的第二个是“义”。
孔子孟子都说义,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凡事以是否符合义做标准,而不是看是否能挣钱。
孟子说“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讲理求义心里愉悦,就像吃猪肉羊肉嘴巴很快活一样。
但孟子对“义”阐述更到位。
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因此,“义者宜也”,就是做人做事知道羞恶,这样就会有分寸,哪些该做,能做,那些不该做,不能做,能把握好,就做到了“义”,所以说“义者敢担当,羞恶须分明”。
我们现在很多不好的令人痛心的社会现象,就是因为很多人失去了羞耻之心,不辨善恶。
而见义勇为,就是一种敢担当的表现,值得赞颂。
“礼者仁之用,与时要俱进”。
礼是仁的外用。
一个善良的人,总是很注意各种场合的礼节。
做人做事都很得体。
但古代讲礼节,比现在要严格得多。
描述春秋时代有一个关键词:“礼崩乐坏”。
为什么“礼”、乐”会作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这是因为当时的礼和乐不仅是文明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等级次序的标准,什么级别的官只能按什么礼制搞活动。
天子举行仪式,穿什么衣服、演奏什么音乐,诸侯王是不能参照的。
否则就是犯上。
“礼崩乐坏”就标志着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按规矩办事,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战争频发,整个天下大乱。
春秋时期乱到什么程度?据《史记》记载,在整个春秋时期,共发生大小战争480多次。
这些战争是异常残酷的。
光诸侯王在内部斗争中被杀掉的数字,就多达52人!也正因为如此,孔子才到处游说,希望都能“克己复礼”,把礼制恢复到周天子执政初年,文武周公那个礼乐升平的安康社会。
在那个社会,史书记载文武周公都是仁政,老百姓也不犯上造反。
所以周朝各种“礼”非常多,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器》)”之说。
但随着时代变迁,很多礼仪、礼制都有所变化,这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们学“礼”不是为了学习那些古老的礼仪,不但不学习,有些还要淘汰,比如过去女人要裹小脚,路人见了当官的要回避,臣子每天上朝要给皇帝下跪,这些礼还有用吗?当然要淘汰。
今天我们学礼,是学习古代礼仪背后折射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等等。
古代的礼节会随着时代变迁变的迂腐陈旧,,但古代礼仪反映的道理是超越的,永恒的。
由古代的礼仪找出永恒的道理,用永恒的道理来处理当代的礼仪,这就是与时俱进,古为今用。
所以我们说:“礼者仁之用,与时要俱进”“智者乃创造,日新日日新”。
“智”这个字,孔子时代是和“知”等同的,比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就是智慧的“智”。
再比如孔子说到人格修养的三个重点时,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个知,其实也是智。
但又过了几百年,到孟子时代,已经分开了。
前面举例说到孟子的话:“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就区别开了。
智者乃创造,其实智这个字的演变,就有创造的意思:“智”的古体字是没有日字的。
就是知道的知。
后人为了让智慧有别于知识的理解,而添得日字。
为什么要添日字?“知”是耳闻目睹的,是表面知识,静态知识,只能原样照用,不是智慧。
而“智”是把学来的表面知识加上自己的悟道,给知识增添了新的生命活力,这才是“智慧”。
根据阴阳的道理,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是阳性的,日是代表阳的,所以在知字下面加一个日字,是告诉人们智慧才是更有生命力的知识。
大家知道哲学是人类最高智慧,而英文哲学Philosophia这个词就来源于古希腊词汇“爱智慧”。
这和我们中国古人的理解可谓异途同归、不谋而合。
我们哲学上说的“转识成智”,把静态的、死的知识用活,就是智慧。
使知识变为智慧的过程就是创造。
“日新日日新”取自《大学》引用的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本来这是刻在商汤王的洗澡盆上句子,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坚持。
引申出来,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人生创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精神上的洗澡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宇宙恒久远,创造日日新。
无需庸言,“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弱项,孔子讲仁智勇是讲君子修身,孟子也只是把“智”上升到明辨是非的高度,还是个人修身。
而当今社会创造是主旋律,所以我们讲新五常,这个“智”就要上升到创造,它不仅是个人之修身,还应该是一切社会团体,国家政党之必修。
“诚者中西同,一字定乾坤”。
诚信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论述很多,但基本是分开说,如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曾子说:“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庸》里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虽然两个字分开说,但基本意义一致,就是实事求是,按照事情本源行事,不搞欺骗,也不自欺。
史上也有很多诚信的故事,比如成语情同朱张的故事:东汉时,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叫朱辉,一个叫张堪。
张堪很早就知道朱辉很讲信义,但不认识,后来两人到太学里同学,因而熟悉,但来往并不很密切。
两个人学业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的时候,张堪突然对朱辉说:“我有一事相托。
”朱辉问;“你要托我什么昵?”张堪就说:“假如我有一天因病死去了,请你务必照顾我的妻儿。
”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前往探视,以后不断送钱款救济。
朱晖的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您和张堪不是朋友,平常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
朱晖说:“张堪曾经相托于我,我都铭记在心。
”南阳太守仰慕朱辉的为人,为了褒扬朱辉就想让朱辉的儿子去当官。
可是朱辉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你的好意,我的儿子才华有限,不适合当官。
我向你推荐故人张堪的儿子,他学习刻苦,非常守礼仪,是可造之才,让他去当官更好。
后来张堪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辉的对他的信任,廉洁奉公,勤奋踏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中国人讲诚,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修身必备,所以列为五常之一,二是如果坚持诚实守信,一贯如此,则谓顺应天道,因为天是童叟无欺,这是诚信的顶点。
但是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应分析,西方的诚则更多源于基督教文化中的诚信观和古希腊文化延伸出来的契约伦理。
现在西方的诚信观更多的是建立在“契约制度”上。
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是,一位国王带着自己的士兵打仗,但他没有记清士兵们的服役期。
当战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半士兵的服役期满,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前一天他们还在拼命为国王战斗,后一天就脱下盔甲高兴地回家了。
由这个故事,我们对“契约概念”在西方人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
他们的诚信更多需要制度来约束。
我们新五常中的诚信,从功能上和西方一致,所以“诚者中西同”,但我们也要逐步多元化,既有传承以伦理为主导的诚信导向,也要加强以契约为约束的法制化诚信建设。
如果走到这一步,就是“一字定乾坤”了。
最后一句,是我们中国文化特色,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亮点。
中国人以“道”为中国文化顶点,修道悟道证道达道为人生最高追求。
这个道是“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是中国主流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认为,一个人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要闻道,闻道的过程是学修,修身,然后“弘道”,“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弘道”就是要做,实践,最后才能达道。
弘道又有阶梯,要逐级而上。
而这个阶梯的第一步就是做好个人修身的五常。
我们传承中华文化,把“五常”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研究,为五常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但它也是宇宙人生大道的基础,所以我们说“中华新五常,铸我大道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