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事析理:作文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思路
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 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 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
它涉及到利益与道德(利与义), 孔子更看重的是善举所形成的社会效应, 所考虑的是社会公德。
【主题提炼 寓意联想】
正确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揣摩、掌握材料寓意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 际,从甲事物推理想到乙事物,由个别现象想 到普遍规律,进而获得启示去立意的方法即寓 意联想法。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
“施恩”不仅在于救人,捐款等也不仅在于针对 某个人的恩惠,还有对群众,对社会所“施”的 “恩”,比如在公交车上或火车地铁中抓扒手。同样 的,“图”的回报也不仅是金钱的酬谢,个人的感激, 还有政府、社会对善举的尊重。 2006年夏,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在沿莱 茵河旅行时,途径一个叫克里斯托的小镇,捡到一个 装满钱的皮夹送交行政厅,然后不留名的离开的。而 小镇镇长却发动了莱茵河沿岸十多个城镇的警力寻找 他,并要求他收下奖彰和酬金,并说:“这不仅是对 你个人的认可,也是整个社会对善举的尊重。对善举 的尊重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也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 跟多人的施援向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西方发达 国家把“图报”看作是社会对善举的回报。
表彰: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如:袁隆平、运动员„„)
„„
„„
充分利用材料
可以利用材料作为议论的根据,
也可以运用材料做文章的论据。
总之,不能置材料于不顾,随意
生发,背离材料。
材料作文意在让学生在原材料中提
炼观点,如果不作引论,不叙原材
料,不分析原材料,习作观点横空
出世,就会使人摸不着头脑。因此 应试作文开头的引论部分,要叙、
什么是缘事析理呢?
缘事析理是指依据事例分析它所
蕴含的道理。
怎样才能从客观事物中发掘深刻的道理?
1、以小见大 2、比较鉴别
3、由表及里
5、预测未来
4、探究因果
【材料作文主题提炼】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 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 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 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 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 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 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报账是合法的、必须按规则办事、个人行 为和社会影响、高尚品格与民众心理„„
解题思路
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最佳主旨必须涵盖每一 则材料。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 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 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 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 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 扬,一个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 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 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析、评三结合。
叙述原材料要简洁,侧重于为写作 者提炼观点服务。 分析材料是关键,须鞭辟入里,要 为提炼观点作铺垫。 提炼观点是全文的灵魂,要在分析 基础上水到渠成,且语言简要明确。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 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 料,办法有两个: 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 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 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 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 原材料。
例文:“施恩”该不该“图
报”?
随着某位捐助贫困生上大学的慈善企业家对其 捐助者的冷漠感慨了一番后,社会上抛起了一场对 “感恩”和“图报”这几个字的大讨论,在5名大学 生因“不知感恩”而取消其爱助资格事件发生后, 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感恩”与“施恩”的关注。 “施恩不图报”一向被我们视出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他提倡,也只是提倡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体现着人间的关爱、友善与和谐。然而,在这个全 球化,物质化的时代,这种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施恩者到底该不该求回报?这个问题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而我认为:该!
话说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落水, 就奋不顾身地跳下把它救起。那个孩子的父 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却遭人非议。而孔子对他说,你做得对,因 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 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可以鼓 励更多人们去救人。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都 有这等认识,为何身为新时代的国人还对 “施恩图报”如此苛刻呢? 保护自己,不愿吃亏,这是人的本性。 现在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的人的各项优惠 及嘉奖也是一种施恩图报的体现。
其实“施恩”与“求报”这二者并不矛 盾,只是人们看待这两者的眼光带有色彩, 这是我国传统无私奉献高标准精神要求下的 影响。人们大都认为选择施恩,就是选择做 一个高尚的人,而做一个高尚的人,就不该 要求回报,要求回报,则被认为是不正当的, 施恩的行为便不纯洁,甚至被认为是思想有 问题,更有甚者将其视为“拜金主义”的腐 朽思想。 我觉得人们不必如此激烈地批判“施恩 图报”者,“图报”并不影响“施恩”的高 尚,适当的回报还有激励作用。
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
1、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一个事物 或材料,至少可以从 “正面”(肯定) 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3、具有新颖性的角度(另辟蹊径) 4、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 角度)
关于论据(准确、典型、新鲜)
可以成为论据的 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名人事例)、 报纸新闻、确凿的统计数据 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谚语俗话、文 艺作品中的名句、公式定理。 不能做论据的 亲朋好友的事例,亲朋好友的言论;文艺 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小说、电影、寓言、 传说)、未经核实的数字。
பைடு நூலகம்
见义勇为、救人而受赏、施恩而得报、人要 正视名利、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 „„
【材料作文提炼主题】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 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 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 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 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 学生受称赞而高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 他一顿,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 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 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 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施恩图报无可厚非,但这“报”应是 一种受恩人主动的感恩的回报,那种主动强 行索要“锦旗”或“报酬”式的的荒诞“回 报”是不值得提倡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接触着 许多不同的思想并受其影响,难道我们不该 宽容地对待“施恩图报”这个崭新的价值态 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