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R监测的中国专家共识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
《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抗血栓药物围手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2020)要点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对血栓性疾病管理规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在外科手术患者中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抗血栓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和纤溶药物。
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围手术期如继续服用可增加手术出血风险,而停用则可致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
鉴于出血和血栓栓塞对患者近远期预后均有重要不良影响,如何平衡两种风险至关重要,有时需多学科协作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患者管理方案。
一、临床常用抗血栓药物根据作用不同可分成3类:(1)抗凝药物:抑制凝血过程;(2)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3)纤溶药物:通过诱导纤维蛋白降解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一)抗凝药物1.维生素K拮抗剂(VKA):华法林是VKA中最常用的一种,其治疗剂量区间较为狭窄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体重、饮食情况等均可影响患者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同时华法林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途径代谢,这也使其易发生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临床抗凝治疗中需进行抗凝强度监测,以国际标准比值(INR)为监控目标,控制INR在2.0~3.0之间。
服用华法林后12~18h起效,36~48h 达到抗凝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为2~5d,多次给药则可持续4~5d。
由于本品为间接作用的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d后疗效才可稳定,故维持量是否足够务必观察5~7d后才能判断。
2.非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抗凝药:这类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a因子抑制剂。
其中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直接口服抗凝药,又称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NOAC)。
3.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磺达肝癸钠):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结合和激活抗凝血酶,间接抑制凝血因子,主要是因子a和因子a的活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指南与规范.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 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 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 t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 但华法林在中国的使崩率非常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 治疗的不超过10%。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低的原因较复 杂,既与华法林自身的药理学特点有关,也与医疗模式相关。 临床医生往往高估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 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减少m血不良反应, 剂量的选择与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 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等实际问题。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囝 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华法林抗 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对规范华法林的 临床使用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 受益于该《共识》,我们又组织撰写了更适合基层医生的《共 识》基层版。
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疾病(例如肝硬化)或显著肝功能 紊乱的生化证据,例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 伴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ALT)或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上限的 3倍等] 卒中 出血[既往出血史和(或)易出血体质,例如出血倾向、 贫血等] 不稳定的INR[不稳定的或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 治疗区间仅维持较短时闯<例如<60%)]
《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
《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要点1 概述自发性脑出血(以下简称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引起的成人脑部大、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自发性破裂所致脑实质内出血。
按照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出血。
其中,原发性脑出血在脑出血中约占80%~85%,主要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约占50%~70%)、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CAA,约占20%~30%)和原因不明脑出血(约占10%)。
继发性脑出血主要包括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瘘、Moyamoya 病(烟雾病)、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颅内肿瘤、血管炎、出血性脑梗死、静脉窦血栓及药物副反应等原因导致的脑出血。
2 诊断本共识主要针对原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如下:①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②影像学检查提示典型的出血部位,如基底节区、丘脑、脑室、小脑、脑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叶(CAA患者);③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性疾病;④CTA/MRA/MRV/DSA检查排除其他脑血管病变(选择1~2种检查);⑤超早期(72小时内)或晚期增强MRI排除脑肿瘤。
3 院前与急诊室的急救管理⑴在发病现场进行急救时,首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脉搏P、呼吸R、血压BP)及意识状况、瞳孔变化。
应用急救设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如患者呼吸道不通畅,应立即清理气道分泌物;如呼吸频率异常,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可现场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
如患者血压过高或过低,可用升压或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基本正常范围内。
如患者发病时发生外伤,应注意检查有无骨折、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脏器出血,根据情况给予简易处理。
经紧急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患者至距离最近且有资质的医疗机构。
转运途中应注意使患者始终保持头侧位,减少颠簸。
⑵到达急诊科,立即进行初诊。
需再次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力争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急诊抢救过程中应高度强调气道管理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呼吸障碍或气道不通畅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气道插管,插管有困难的可紧急气管切开,推荐环甲膜穿刺、经皮气管切开或气管正位切开。
2024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4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全文)摘要口服抗凝药广泛用于需行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患者的居家期间治疗,但抗凝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对口服抗凝药居家期间的管理提供推荐性建议。
因此,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药学、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呼吸科、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梳理相关问题,发布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
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口服抗凝药的药学监护要点,开展居家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居家管理时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旨在提高口服抗凝药居家期间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接受抗凝治疗。
抗凝药广泛用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
相较于肝素类等肠外抗凝药物,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适合长期应用,目前普遍用于上述疾病的居家治疗。
口服抗凝药的不合理应用可引发栓塞和出血事件。
研究显示,华法林位列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急诊住院的十大药物之首,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伤害[1]。
居家用药管理是指医疗机构或专业人员为患者居家期间药物治疗提供个体化、全程的药学服务和健康知识普及,开展用药评估、用药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2]。
慢病患者居家治疗管理十分重要,但是掌握合理用药知识的居民占比仅26.05%[3]。
因此本共识的目的是规范口服抗凝药在居家期间的使用与监测,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提升我国口服抗凝药管理水平。
第一部分:共识制订方法一、共识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共识制订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依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发起,专家组成员以临床药学专家为主体,同时邀请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呼吸科、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
临床INR值含义、计算、临床意义、监测及监测频率
临床INR值含义、计算、临床意义、监测及监测频率INR 是临床上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之一,是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的缩写。
我们检验人对INR 肯定不陌生,但是对于INR 的具体含义、为什么要计算INR、如何计算的、INR 有何临床价值等问题不是十分清楚。
这篇文章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INR 的来龙去脉。
INR的含义INR 是标准化的凝血酶原时间(PT),通过校正凝血活酶试剂差异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值的影响,采用标准化报告的方式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 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
计算INR临床上检测PT 以了解受检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PT 检测试剂主要是凝血活酶,凝血活酶主要来源于人或动物组织中的提取物,其对抗凝疗法所致的凝血因子降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而以人脑提取物制成的PT 凝血活酶试剂最为敏感。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以秒为单位的PT 测定会因为使用的凝血活酶试剂不同、试剂批号和仪器的不同而有各异的参考范围,使得不同仪器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 不具有可比性。
为减小误差,同时使PT 结果得到统一,最初Poller 等人通过建立曼彻斯特比较试剂作为参考试剂,而各地实验室则通过采用各自凝血活酶试剂测出PT 结果再与参考试剂进行矫正,从而使结果得到统一,减少误差。
直到197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第一批人脑凝血活酶作为国际参考试剂,此试剂的产生为世界各地PT 试验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除此之外,不同地区,PT 试验的测定方法及报告方式亦有所不同。
为了使PT 的报告方式等得到统一及标准化,WHO 于1985 年提出了PT 的标准化的报告方式,将其命名为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并明文规定,在PT 测定时必须报INR 值。
计算 INR?INR 是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用公式表示为:由公式可以看出,INR 主要由PT 比值和ISI 决定。
家用凝血检测仪(POCT)
现场即时监测INR的中国专家共识罗氏家用凝血检测仪(POCT)Author: Prof.xu主要内容现场即时监测INR的中国专家共识家用凝血检测仪(POCT)的应用血凝仪用于抗凝治疗及患者自我管理的有效性、便捷性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方便性:•手掌式仪器,小巧轻便、简单易用•机外加样(顶/侧)•采用一滴毛细血管全血和静脉全血检测,让患者免受静脉穿刺之苦•一分钟出结果,即可掌控华法林疗效•省去患者奔波于家庭-医院的舟车劳顿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经济性:•仪器:>10000,对于多数中国家庭,略显偏高。
•试剂卡:45/人次•无其他额外消耗品期待:大范围推广后,仪器及试剂卡价格能够显著下降。
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准确性:•试纸条单通道一体质控,保证结果的精准性•%CV 小于4.5•精密度白皮书•质控白皮书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准确性国内数据1北京阜外医院:•与大型仪器Stago Sta-R比对,结果表明:检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可替代性,具体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文章作者:阜外医院成人外科史艺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准确性国内数据2北京安贞医院:•与大型仪器Sysmex CA7000比对,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一致性良好。
•文章作者:安贞医院心内科李红等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准确性国内数据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与大型仪器Stago比对:康固全方便快捷,对患者损伤小,能够提供可靠数据。
•文章作者: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科申雪琴张丽康固全凝血检测仪CoaguChek XS PT/INR准确性国内数据4上海中山医院:•与大型仪器Sysmex CA6000比对,结果表明:检验结果具有相当良好的一致性,康固全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自我监测。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简要
老年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两个方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VTE的发病率在年龄<50岁的人群中,其年增长率<1‰,而在年龄>80岁的人群中,其年增长率达到6‰~8‰。
大约有60%的VTE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VTE的老年人群比例也在上升。
推荐意见一1-1 老年急性VTE患者,建议积极寻找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可去除的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骨折、急性内科疾病、制动因素等)和非可去除危险因素(如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1-2 对有明显诱因形成的老年VTE患者,不推荐进行易栓症的检查1-3 对无明显诱因的老年VTE患者,推荐进行性别特异性恶性肿瘤的筛查,而不是进行常规广泛的筛查,尤其不推荐进行常规易栓症的检查1-4 家族性VTE且没有确切可逆诱发因素的老年VTE 患者,建议进行易栓症筛查推荐意见二2-1 非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Padua评分量表进行VTE 风险评分,此模型包括11个危险因素,按照不同Padua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低危(0~3分)、高危(≥4分)。
其把年龄≥70岁作为危险因素之一,尽管该风险评估模型存在固有的不足之处,但它仍然是目前可以用来评估非手术患者VTE风险的模型2-2 手术老年患者建议选用Caprini评分量表(2005年版)进行VTE风险评分,此模型包括38个危险因素,按照不同Caprini评估分值,将VTE风险分为:低危(0~1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推荐意见三3-1 根据老年患者的VTE风险等级,VTE风险为低危的老年人群,其预防措施以健康教育、鼓励活动为主,也可以选择机械预防;VTE风险为中危或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有抗凝禁忌证,建议单用机械预防;VTE风险为高危的老年人群,如无抗凝药物应用禁忌,建议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3-2 基础预防是预防VTE的最基本方法3-2-1 合理饮食:多吃应季蔬菜、豆类、全麦面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3-2-2 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左右,心脏病、肾病疾病患者适当减少饮水量3-2-3 加强运动:实施踝泵运动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三、华法林的剂量和监测
3.剂量调整
4.监测频率
如果INR连续测得结果 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 开始调整剂量 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 较小时,可以采用计 算每周剂量 INR如超过目标范围, 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 的5%一20%
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 2~3 d后开始每日或隔 日监测INR,直到INR达 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 2d 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 数天至每周监测1次, 当INR稳定后,可以每4 周监测1次
INR>4.5~<10.0(无出血并发症)
停用华法林,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2.5 mg),6~12 h后复查 INR。INR<3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
INR≥10.0(无出血并发症)
停用华法林,肌内注射维生素K1(5 mg),6~12 h后复查INR。INR<3 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若患者具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浓缩物或重组凝血脚子Ⅶa 停用华法林,肌内注射维生素K1(5 mg),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 原浓缩物或重组凝血因子VIIa,随时监测INR。病情稳定后需要重新 评估应用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
七 ︑ 华 法 林 的 未 来
美国数据显示, 华法林位列因 治疗导致急诊 住院的10大药 物之首。
参考文献:
L] Hirsh J,Fuster V,Ansell J,et a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guide to warfarin therapy.J Am Coll Cardiol,2003,4l:1633-1652.
二、华法林的药物动力学及药代学
INR监测的中国专家共识
现场即时检测INR水平的中国专家共识血栓形成和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关键环节,是致死、致残的直接原因。
目前人类和临床医学正面临着血栓栓塞疾病的巨大挑战。
血栓栓塞性疾病重在预防,有效的抗凝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国外资料显示[1],通过采用规范的抗凝治疗、抗凝监测以及系统的抗凝管理,血栓事件从2004年的4.9% 降到2006年的3.6%,到2007年已降至0%。
出血事件从2004年每月平均11.52例次/仟人到2006年每月0.07例次/仟人。
2008 ACCP抗栓指南建议华法林的抗凝监测应进行抗凝系统管理或抗凝自我管理。
现场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 POCT)INR技术,只需患者一滴指血,即刻报告结果,易于操作,结果快速、准确,经过简单培训可以用于各级医院门诊、社区和家庭自测,大大简化了抗凝监测,有利于抗凝的系统管理或自我管理,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个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应用POCT血凝仪进行抗凝自我管理的优势[2,3,4,5,6,7,8,9]。
美国于1997年FDA批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应用POCT血凝仪进行INR自我监测。
英国于2005年出台《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管理指南》,建议应用POCT进行INR监测。
德国有抗凝自我管理协会(ASA)对医生和患者进行定期培训,大约有40万患者应用POCT血凝仪监测INR,通过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
我国接受抗凝治疗的人群基数很大,但应用POCT血凝仪进行抗凝监测的人数几乎为零。
在我国推广和普及POCT血凝监测方法已势在必行。
为此,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共同发起,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对现场即时检测INR水平达成如下共识。
本共识仅适用于POCT血凝仪对口服华法林的INR抗凝监测。
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多个大规模有关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预防的临床试验[AFASAK, BAATAF, SPAF, APINAF 研究]证实,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其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52%-86%,该作用不被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取代[ACTIVE-W研究]。
华法林专家共识解读
谢谢
• 1.1 口服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2.0-3.0,可有效 预防髋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术后的静脉血栓。 • 1.2 通常VTE患者急性期后华法林抗凝至少要3个 月,如果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因不清楚或者危险 因素不能消除,则应该考虑长期抗凝治疗。所有 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定期(每年)再评估 血栓和出血危险。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 3.1 CHA2DS2-VASc系统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心腔内血栓形成
• 4.1 未置入支架:前3个月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剂量阿司匹 林75-100mg/日。此后停用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 12个月。 • 4.2 置入裸金属支架:推荐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 司匹林,氯吡格雷75mg/日)1个月。此后,应用华法林加 一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后换为华法林单药。 • 4.3 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建议三联治疗(华法林 ,低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mg/日)3至6个月,此后 ,应用华法林加一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后换为华法林 单药。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心脏瓣膜病
• 2.1 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窦性心律的患者,如左心房大于55mm或已经 发现左心房血栓的患者; • 2.2 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或发生过栓塞的患者。 • 2.3 植入人工生物瓣膜的患者,二尖瓣尖瓣置换术后建议服用华法林 3个月。 • 2.5 植入人工机械瓣膜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工瓣膜以及伴随血 栓栓塞的危险来进行抗凝。主动脉瓣置换术后INR目标为2.0-3.0, 而二尖瓣置换术后建议INR目标为2.5-3.5,植入两个瓣膜的患者, 建议INR目标为2.5-3.5。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李强
• 1.华法林的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即时检测INR水平的中国专家共识血栓形成和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关键环节,是致死、致残的直接原因。
目前人类和临床医学正面临着血栓栓塞疾病的巨大挑战。
血栓栓塞性疾病重在预防,有效的抗凝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国外资料显示[1],通过采用规的抗凝治疗、抗凝监测以及系统的抗凝管理,血栓事件从2004年的4.9% 降到2006年的3.6%,到2007年已降至0%。
出血事件从2004年每月平均11.52例次/仟人到2006年每月0.07例次/仟人。
2008 ACCP抗栓指南建议华法林的抗凝监测应进行抗凝系统管理或抗凝自我管理。
现场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 POCT)INR技术,只需患者一滴指血,即刻报告结果,易于操作,结果快速、准确,经过简单培训可以用于各级医院门诊、社区和家庭自测,大大简化了抗凝监测,有利于抗凝的系统管理或自我管理,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个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应用POCT血凝仪进行抗凝自我管理的优势[2,3,4,5,6,7,8,9]。
美国于1997年FDA批准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应用POCT血凝仪进行INR自我监测。
英国于2005年出台《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管理指南》,建议应用POCT进行INR监测。
德国有抗凝自我管理协会(ASA)对医生和患者进行定期培训,大约有40万患者应用POCT血凝仪监测INR,通过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抗凝治疗。
我国接受抗凝治疗的人群基数很大,但应用POCT血凝仪进行抗凝监测的人数几乎为零。
在我国推广和普及 POCT血凝监测方法已势在必行。
为此,由中国医师协会心科医师分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共同发起,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讨论,对现场即时检测INR水平达成如下共识。
本共识仅适用于POCT血凝仪对口服华法林的INR抗凝监测。
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多个大规模有关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预防的临床试验[AFASAK, BAATAF, SPAF, APINAF研究]证实,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其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52%-86%,该作用不被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取代[ACTIVE-W研究]。
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华法林是目前唯一的一种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口服抗凝药物。
近年来虽有Xa或IIa因子抑制剂的开发,但尚没有证实有更好的抗凝药物可替代华法林,在新的抗凝方案得以验证之前,口服华法林在抗凝治疗中的地位不可取代。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主要适应证:1、心房颤动:2006年ACC/AHA/ESC更新房颤治疗的指南中规定,房颤患者只要具有下列情况必须抗凝治疗:一项高危因素【血栓栓塞病史,风湿性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左心房血栓)或两项中危因素(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35%或缩短指数<25%)、糖尿病】。
2、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3、深静脉血栓形成(VTE)4、肺栓塞5、心腔血栓形成二、我国房颤患者目前抗凝治疗现状根据我国13省14个自然人群近30000人的抽样调查结果[10],目前我国约有800万房颤患者,房颤总患病率为0.7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0.9%对0.7%,p=0.013),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80岁以上的人群高达7.5%,房颤患者中的脑卒中患病率达25%,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
而住院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者不到10%,门诊患者不到2%,约50%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约30%的患者无预防性抗栓治疗,除外华法林不能耐受和有禁忌证外,50%以上的房颤患者应是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
三、抗凝监测的必要性华法林的药理作用为干扰维生素K的环化及2、3环氧化物生成,进而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产生,促进抗凝蛋白C和S的合成,因此在发挥抗凝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具有高出血风险。
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其抗凝效应密切相关,而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且药效受多种因素(个体差异、药物、食物、疾病状态等)的影响,治疗窗口窄,因此要达到稳定、安全、有效水平,需要不断根据凝血指标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众多的临床研究和经验证实,华法林的出血并发症因目标INR的不同可从4%至40%不等,出血的发生主要与抗凝强度相关。
INR≥3.0的出血风险是INR<3.0的3.7倍。
多项房颤抗凝研究(AFASAK、CAFA、SPAFI、BAATAF 、SPINAF)结果证实INR值<2.0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1.5时华法林几乎无效,INR>3.0时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11】。
研究报道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出血,出血发生率约为3.1%-6.4%人年,高于血栓栓塞率1.0%-2.0%人年[12,13],其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进行抗凝监测,导致抗凝强度过高。
我国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随访资料表明,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14,15】,提示我国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缺乏规化监测和服务系统。
三、抗凝监测指标的选择判断华法林应用是否安全有效,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
1982年WHO要求统一采用INR指标, 即应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ation ratio,INR)进行治疗效果的判断。
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其基本原理是在检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使因子II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因子I转变为纤维蛋白,以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PT的结果受不同凝血酶试剂活性的影响,不同国家、地区和单位使用的凝血活酶的来源和促凝活性(商品试剂与WHO试剂的敏感性比值叫做国际敏感指数,ISI)各不相同,这使PT检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缺乏可比性,即同一患者的同一血标本在不同医院使用不同试剂可能得到不同的PT值,不能同时指导患者的抗凝治疗,最终增加了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如使用INR((PT/X)ISI)报告,则同一份血浆在不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的仪器或凝血活酶,测得的INR值相同,其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规和合理化抗栓治疗的强度,有利于确保抗栓疗效的同时,减少和避免出血合并症。
四、INR抗凝强度的合适围欧美国家的指南推荐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INR目标值为2.0-3.0,不同疾病抗凝治疗的目标值略有不同。
1、房颤ACC/AHA/ESC制定的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指南(2006)中【16】建议,非瓣膜性房颤患者,INR控制在1.6-3.0之间是安全有效的。
多数75岁以下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INR值建议为2.5(2.0-3.0);75岁以上出血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一级预防,INR值在2.0(1.6-2.5)是合理的。
我国大一等的研究资料显示,国人华法林抗凝治疗中INR的安全有效围为2.0-3.0, INR 最高警戒点为3.0,超过3.0时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小于1.5时则血栓的发生率增加。
日本非瓣膜性房颤栓塞二级预防的试验结果显示,低强度抗凝组(INR 1.5-2.1)的严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强度组(INR 2.2-3.0),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工瓣膜以及伴随血栓栓塞的危险进行抗凝治疗。
欧洲指南建议第一代瓣膜抗凝强度为INR 3.0-4.5;第二代瓣膜:二尖瓣置换术后建议INR 3.0-3.5,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为INR 2.5-3.0。
2008年ACCP的指南建议多数人工机械瓣膜抗凝标准为INR 2.5-3.5,而对生物瓣和主动脉瓣二叶式机械瓣的低危患者为INR 2.0-3.0【17】。
3.静脉血栓栓塞和肺栓塞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患者急性期应用肝素与华法林重叠至少5天,INR达2.0 24小时后,停用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抗凝强度维持在INR2.0-3.0。
急性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坚持抗凝至少3个月。
对反复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患者,如果没有出血高风险,建议终生抗凝治疗,对于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患者建议肝素或华法令抗凝治疗至原发病治愈【18】。
五、INR的监测方法ACCP指南中明确规定,应用华法林治疗时必须监测INR,并根据INR数值调整华法林用量。
我国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一般从每日3mg开始,用药前必须测定基线INR,用药的第一和第二天可以不测定INR,第三天必须测定INR,根据INR值确定下次服用的华法林剂量。
美国病理学会建议,开始应用华法林的第一周至少测INR 4次,此后每2-3天测一次,直到达到目标值并稳定(连续两次在治疗围)后,一个月每周查一次INR,逐渐过渡到每月测定一次INR,ACCP建议INR的检查间隔不超过4周。
如患者健康状况改变,罹患其他疾病,新服用影响华法林代谢的药物、饮食结构改变(如富含Vit K的绿色蔬菜所占比例减少或增加)时,需重新调整华法林服用剂量和监测INR。
六、POCT血凝仪检验转周期(中心实验室检测从采血到得到实验结果的时间,turnaround time, TAT)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TAT,有人做过专门研究,TAT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段时间,实际上分析中的时间最少,大量时间消耗在分析前和分析后,同时样品在离开患者现场后的传送中发生差错的机会也逐渐增加,所以如果单靠分析技术的加速而流程不变,仍难以达到短时间反馈的目的。
欲满足短时间反馈的要求,不仅需要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同时要减少样品的转送流程,缩短报告时间。
POCT是应用便携式设备在数分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种检验方式,以缩短TAT为根本和核心,目前已广泛用于医院、社区、家庭保健网络、急救系统等领域,以其实验技术仪器小型化、操作简单化、结果报告及时化的新检验模式受到社会的青睐。
检验专业者认为:“在未来的5-10年,POCT应该达到实验室检查的70%-80%以上,基本改变了目前检验医学的格局,当然中心实验室应该同时存在,主要进行一些复杂的试验。
”POCT是一种快速的检验方式,可以满足人们在时间上的要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但是,原先在实验室进行的检验转移到床边或现场后,是否仍然能够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检验结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针对这一方面问题提供了科学并有实际意义的方法,目前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POCT 技术包括心脏标志物、凝血指标、血糖、电解质及血脂POCT检测,原则上都遵循了NCCLS 的建议和原则。
以往,PT/INR的检测主要在医院的中心实验室进行,虽然中心实验室可保证检测质量的可靠性,但检验前血标本运送时间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IN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为等待结果时间长,医生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被动造成治疗的延误;同时因为需要患者反复到医院就诊和反复抽取静脉血,患者对此也深感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