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朱子语类》三则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愦.愦(kuì) 恁.地(nèn) 剖.

判(pōu) 埽.(sào) 芜秽..(wú huì) 着.

意(zhuó)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工夫”同“功夫”)

(2)极要与他埽除打叠(“埽”同“扫”)

(3)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著”同“着”)

(4)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克治”同“克制”)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直⎩⎪⎨⎪⎧ 直.是恁地用功(动词,应该,应当)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副词,只,仅)

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 (名词,通“值”,价值)

(2)及⎩⎪⎨⎪⎧ 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连词,等到)及.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动词,到了)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动词,比得上)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连词,和)

(3)合⎩⎪⎨⎪⎧ 明知合.行大路(动词,应该)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史记》) (量词,两军交锋的次数)

岩下云方合.(《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动词,闭合,收拢)

(4)机⎩⎨⎧ 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名词,关键)太祖少机.警(《三国志》)(形容词,机灵的)日理万机.

(《尚书》)(名词,事务) (5)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表疑问语气,译为 “吗”“呢”)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表测度语气,译为“吧”)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用于感叹句,译为“啊”“呀”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介词,相当于“于”)

(6)之⎩⎪⎪⎨⎪⎪⎧ 若读之.数过(代词,代书)盖人心之.灵(结构助词,的)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音节助词,无实义)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若是上.

智圣人底资质(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

(2)圣贤

..教人(形容词作名词,圣贤之人)

(3)用之则愈明.(形容词作动词,明白事理)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若是中人

..之资质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中间人。

(2)须大段

..著力

古义:仔细。

今义:长距离;长时间;长篇幅。

(3)古之学者

..为己

古义:学习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且须分个内外

..

古义:“内”指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外”指学习是为了炫耀自己。今义:方位词,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没有克制自己的功夫。

(2)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天理与人欲交锋的关键。

(3)君子喻于义。(状语后置句)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懂得理义。

(4)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状语后置句)

译文:这(就要求)必须先明白事理,(然后)再勇猛地去做。

(5)乃为人欲引去。(被动句)

译文:却被人的欲望牵引而去。

[常识·速览]

[识作者]

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周易本义》等书。

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

表人物。

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朱熹的理学思想,

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再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时的态度与主张。

[知经典]

理学之经典——《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四书》占51卷,《五经》占29卷,哲学专题如理气、知行等,专人如周、程、老、释等,以及治学方法等,约占40卷,历史、政治、文学等约占20卷,较详尽地保存了朱熹晚年的许多议论,内容生动,极具魅力。

《朱子语类》的主要特点:一是朱熹晚年精要语多,可纠正其早期著作中的某些不成熟意见;二是《朱子语类》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在其文集中是言之甚简或完全阙如的,可以弥补其文集之不足;三是《朱子语类》与其他理学家语录多谈理性不同,上自天地之所高厚,下至一物之微,无所不谈,范围广泛。从这三个特点可知其价值之高,“历千载而如会一堂,合众闻而悉归一己”。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三则语类分别谈论了读书的方法、天理及人欲问题、义利问题。 一则:朱熹认为读书要熟读精思。从反复诵读入手,做到学与思相结合,力求透彻理解和领悟,牢固记忆和掌握。

二则:朱熹所说的“天理”即是心之本然,而“人欲”即是超越延续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物质生活的欲望。作者认为“存天理、灭人欲”是复归于人的本心的必要环节,越是修养不高的人,越要努力克制私欲。

三则:朱熹引用孔孟的话阐述自己的义利观,认为“为义”还是“为利”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读书为了提升自己就是“义”,而为了向别人炫耀就是“利”。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则,回答问题。

1.本则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朱熹有怎样的读书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朱熹不但是著名的理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对于学生读书,一向主张精读,反对贪多。他认为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朱熹熟读精思的读书法,首先是讲究“熟读”。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他的熟读,是在专精条件下的熟,他认为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义理,也就是他在这里所说的“真味”。因此,朱熹所讲的读书法,是与他的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勤读书⎩⎨⎧⎭

⎬⎫熟读→多用心精读→勤思考⇒有智慧更聪明 2.“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请联系现实分析这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