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与维生素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酶和维生素》课件

《酶和维生素》课件
《酶和维生素》课件
目录
• 酶的介绍 • 维生素的介绍 • 酶和维生素的关系 • 酶和维生素的缺乏症 • 如何补充酶和维生素 • 酶和维生素的未来发展
01
酶的介绍
酶的定义
01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 温和的特性。
02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能够加速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1.B 症状:不同的酶缺乏症有不同的症状,但
通常包括发育迟缓、消化不良、肌肉无力、 呼吸困难等。
1.C 诊断:酶缺乏症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 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检测 血液或尿液中酶的活性,以确定是否存在酶 缺乏症。
1.D 治疗:酶缺乏症的治疗通常包括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和基因治疗。饮食调整可以提供足 够的营养,药物治疗可以补充缺乏的酶,基 因治疗则可以纠正基因缺陷。
总结词
食物中的酶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更易于人体吸 收利用。
详细描述
食物中的酶和维生素是在自然状态下存在的,相对于合成 或提取的酶和维生素,其生物活性更高,更易于被人体吸 收利用。因此,通过食物补充酶和维生素是一种更为自然 、健康的补充方式。
总结词
食物中的酶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可以满足人体日常需求。
03
酶在细胞代谢、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等过程中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酶的分类
根据酶的作用方式,可以将酶 分为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 移酶和合成酶等。
根据酶的来源,可以将酶分为 植物酶、动物酶和微生物酶等。
根据酶的结构,可以将酶分为 单体酶、寡聚酶和多聚酶等。
酶的作用
酶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高细胞代谢效率。
详细描述
例如,维生素A有助于维护视力、皮肤和黏膜健康;维生素D有助于维护骨骼健 康;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生素B族则参与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Enzyme)与维生素PPt课件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Enzyme)与维生素PPt课件
E+S↔ES→E+P
12
3.趋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酶可以将它的底物结合在它
的活性部位。 酶与底物之间的靠近具有一
定的取向,大大增加了ES复合 物进入活化状态的概率。
13
4.诱导契合学说
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和底物的形状正好互补的,
而是在酶和底物的结合过程中,底物分子或酶
分子、有时是两者的构象同时发生了一定的变
在反应中起运载体的作用,传递电 子、质子或其它基团。
18
相同的辅助因子与不同的酶蛋白结合成催化特 异性不相同的结合酶。
举例: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含相同:辅助因子 NAD+(递氢体)
含不同:酶蛋白, 有不同的催化特异性 : L-乳酸 + NAD+ LDH 丙酮酸 + NADH + H+ 苹果酸 + NAD+ 苹果酸脱氢酶 草酰乙酸 + NADH+H+
19
三、酶的催化活性与活性中心
在酶分子表面特定区域上有些特殊基团,可与底物 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这个区域称为酶的 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
1.活性中心只占酶分子总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往 往只占整个酶分子体积的1%-2%。 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具有三维空间 结构。
20
3
一. 酶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酶(Enzyme) 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又称为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 目前将生物催化剂分为两类 酶 、 核酶(脱氧核酶)
反应通式
E
S
P
(substrate)
(product )
4
二. 酶的分类及命名

酶和维生素1.ppt

酶和维生素1.ppt
催化水解反应的酶: 一般可省去底物水,省去反应类型。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特性
酶促反应(Enzymatic reaction):酶催化的生物化 学反应。 底物(substrate):由酶催化,发生化学变化的物 质。
新陈代谢不可缺少,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
一.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1.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 2.稳定底物形成过渡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 应; 3.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平衡。 4.反应前后酶本身不变化。
一般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酸碱度( pH 5-8 ) 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范围为20-40C。
4)酶易失活
酶高度不稳定,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强酸、 强碱高温等)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
5)酶活力可调节控制
①酶和代谢物的区域化分布 ②酶活性的调节: 6)酶原某激些活酶、催共化价活修力饰与、辅变酶构、调辅节基和及酶金含属量 离的代子调谢有节物关(对。合酶成 活的 性诱 的导 抑、 制阻 和遏 激和 活降 、解激)素调、节
(4)二个功能部位:
结合部位:结合底物
多催通化过部相 位对:弱催的化力底;物转化为产物 结合特异性取决于活性部位精确原 子排列。
一些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

残基总数
活性中心残基
牛胰核糖核酸酶 溶菌酶 牛胰凝乳蛋白酶 牛胰蛋白酶 木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 碳酸酐酶
124 His12, His119,Lys41
二. 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1.高效性 2.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酶易失活 5.酶活力可调节控制 6.某些酶催化活力与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有关。 7.酶促反应无副反应
1)高效性 ①酶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维生素和辅酶-PPT

维生素和辅酶-PPT
功能: 作为辅酶参加多种代谢反应,包括脱羧、转氨、氨基酸 内消旋、Trp代谢(包括Trp→ nicotinamide)、含硫氨基 酸得脱硫、羟基氨基酸得代谢和氨基酸得脱水等。
缺乏症:导致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和造血机构得损害。
六 生物素
生物素(维生素B7)为含硫维生素,其结构可视为由尿素与硫 戊烷环结合而成,并有一个C5酸枝链。
6、7 世纪前,我国已有脚气病和“雀目症”得记载。
生物对维生素得需要情况取决于:1、 在代谢过程中就是否 需要;2、 自身能否合成。
肝、胆疾病可阻碍维生素得吸收。 长期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菌生长,引起Vk、生物素、叶酸、 泛酸等得缺乏。 妊娠、哺乳、强体力劳动、高温操作,维生素B1和B2得需要量 相应增加。 医疗上用维生素防治维生素不足而引起得疾病。 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D会引起中毒;维生素B1用量 过多会引起周围神经痛觉缺失;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B12会引 起红细胞过多;口服维生素C过多可破坏膳食中维生素B12而 引起贫血。
CONH2
NAD+ + ATP → NADP+ +PPi
+
O
H2C O N
-
P=O O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 核苷酸
—O
OH OH (nicotinamide
NH2 N
N
adenine
dinucleotide,NAD+) H
H N
9
N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
-
O
P OH2C ‖
O
—O
核苷酸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
COOH

生化5第五章维生素与辅酶ppt课件

生化5第五章维生素与辅酶ppt课件
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易氧化.
4.缺乏引起的疾病
缺乏时表现出多发性神经炎、皮肤麻木、心力衰竭、四肢无 力、下肢水肿。临床上称为脚气病.
: (二).维生素B2和黄素辅基
1.结构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由核糖醇和6,7-二甲基 异咯嗪两部分组成。
OHOHOH O
CH2CHCHCHCH2OPHOHHH
4.缺乏引起的疾病
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主要症状为口腔炎, 舌炎、角膜炎、皮炎等。
(三).泛酸和辅酶A(CoA)
1.结构
维生素B3又称泛酸,是由,-二羟基---二甲基丁酸 和一分子-丙氨酸缩合而成。
CH3OH O
O
CH2 C CH C NH CH2 CH2 C COOHOH
OH CH3
参与多种生物合成过程。
N5- -CH3, -CHO ,N10- CHO, N5-N10联合 -CH2-,=CH-
H
H2N
N
N
H H
10
COOH
CH2
O
CH2
N
N
CH2 NH H
OH H 5
C NH CH COOH
3 .来源及性质
叶酸分布于植物叶、酵母及动物肝,肾中。 叶酸为浅黄色结晶,微溶于水,易被光破坏。
N
NN
OH
CO
N
NH NC
O
FMN
FAD
N N
NH2
1
CH=N- 2H
CHNH
-N=CH
10
FMN/FAD 氧化型
HN-CH
FMN2H/FAD2H 还原型
3.来源及性质
核黄素分布于酵母、绿色植物、谷物、鸡蛋乳品及肝脏等中。 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

酶与维生素 ppt课件

酶与维生素  ppt课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Glu:丙酮酸转氨酶
3.1.1.7
4.2.1.2 5.3.1.1 6.3.1.1
乙酰胆碱酯酶
延胡索酸酶
乙酰胆碱水解酶
延胡索酸水化酶 磷酸丙糖异构酶
乙酰胆碱 + H2O 胆碱 + 乙酸
延胡索酸+ H2O 琥珀酸 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丙糖异构酶
天冬酰胺合成酶 天冬氨酸: NH3: ATP合成酶 Asp + ATP + NH3 Asn + ADP +Pi
确定产物的性质称为酶专一性或特异性 。
特异性可按高低分: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如脲酶(urease)仅能催化尿素水解生成CO2和NH3;
消化蛋白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均可水 解多种蛋白质,但通常只断裂肽链中特定氨基酸对应 的肽键。
蛋白水解酶中心局部空间结构与酶的专一性
内陷更浅,所以 只能作用于侧链 选择性水解肽链中 较短的氨基酸残 基参与的肽键
第4章 酶与维生素
Enzymes and vitamins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酶的命名与分类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 酶动力学 酶活性调节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维生素与辅酶
酶的发现
1857年法国巴斯德--发酵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果; 1878年Buchner等用酵母提取液实现了无细胞发酵,证实有 生物催化剂的存在。 1926年,Sumner从刀豆得到脲酶(urease)结晶,并明确 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限速酶活性。
酶结构-活性的调节: 一是通过抑制剂和激动剂改变酶 的活性,另一是通过化学共价修饰改变酶的结构以调
节酶的活性,如酶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共价修饰而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原 激活

(无活性)
(有活性)
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 或暴露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机制为:
酶原分子的一级结构改变,导致其空间 结构发生变化,使催化活性中心得以形 成,于是无活性的酶原就转变为有活性 的酶。
酶以酶原形式存在的生理意义在于:
保护自身组织细胞不被酶水解消化;保 证正常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
底物
+

酶 –底物复合物
1958年,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学说”:酶 活性部位的结构与底物的结构并不特别吻合, 但活性部位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物与酶接近 时,可以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改变,使 之成为能与底物分子密切结合的构象 。
(三)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邻近:指底物的反应基团和酶活性部位 的催化基团互相靠近,以及结合在酶活性部 位上的两种底物分子之间的互相靠近。
3、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酶的反应条件温和,低温、高温、强
酸、强碱、重金属、抑制剂等都易改变 酶活性。
4、酶的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或调节酶的催化活
性,如代谢物、对酶分子的共价修饰等。
第二节 酶的结构和功能
(一)按酶的组成分类
单纯酶(简单酶) 仅有aa,淀粉酶、脂肪酶
酶→
酶蛋白 决定酶促反应特异性
◆ 1982年Cech证实RNA有催化功能;
◆ 1949年日本采用深层培养法生产细菌—淀粉酶, 开辟了微生物酶制剂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新 纪元。
四、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一)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①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 而不能实现那些热力学上不能进行的 反应;
②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 不能改变平衡点;
心肌中以LDH1含量最多,LDH1对乳 酸的亲和力较高,因此它的主要作用 是催化乳酸转变为丙酮酸再进一步氧 化分解,以供应心肌的能量。
骨骼肌中含量最多的是LDH5,LDH5 对丙酮酸的亲和力较高,因此它的主 要作用是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乳酸,以 促进糖酵解的进行。
(五)酶的作用机制
(一)过渡态和活化能 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分子所含能量高低不
酶与维生素课件优秀课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酶的结构与功能
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四、酶的命名、分类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一 、酶的概念 酶(enzyme)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 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核糖 核酸(RNA) 二、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一种或一类化合 物,以促进一定 的化学变化,生 成一定的产物, 这种现象称为酶 的专一性(特异 性)
(1)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 发生一种化学反应,称为绝对专一性。
(2)相对专一性:酶的作用对象是一类化合 物或一种化学键发生反应。
(3)立体异构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 种立体异构体或催化生成一种立体异构 体,称为立体异构专一性。
(二)酶的催化特性
1、酶的催化效率高 酶促反应速度比无催化剂高10 8
~1020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6~1013倍。 如:2H2O2——>2H2O + O2
Fe2+催化:6×10- 4mol / mol催化剂•s H2O2酶催化:6×106mol / mol催化剂•s
2、酶作用的专一性
一种酶只作用于
同,只有所含能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的 活化分子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分子处于 被激活状态时称为过渡态。 反应物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过渡 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Ea)。
(二) 诱导契合学说
1890年,Emil Fischer提出“锁钥学说” :底 物的结构和酶活性部位的结构非常吻合,就象 锁和钥匙一样,这样它们就能紧密结合形成中 间产物。
一种辅酶可以和多种酶蛋白结合,组成多种全 酶,分别催化不同底物进行同一类反应性部位与必需基团 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
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部位。它又分为结 合部位和催化部位:直接与底物结合的基团 构成结合部位,决定底物专一性;直接参与 催化底物反应的基团构成催化部位,决定反 应专一性。 酶活性部位的基团以及参与维持酶分子构象 的基团称为必需基团。
底物S 产物P
酶活性 酶失活
三、酶的研究历史
◆1878年Kuhne提出酶的概念; ◆1897年德国科学家Hans Buchner和Eduard ◆Buchner 成功地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实现了 发酵; ◆1926年美国生化学家Sumner第一次从刀豆分离 到脲酶结晶,提出酶是蛋白质;
◆ 1978年Altman提出RNA有催化功能;
定向:指互相靠近的底物分子之间、底 物分子与酶活性部位的催化基团之间形成正 确的立体排列方向。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四)同工酶
在同一种属中,催化活性相同而酶蛋白 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 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isoenzyme)。
同工酶在体内的生理意义主要在于适应 不同组织或不同细胞器在代谢上的不同 需要。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s)为四聚体, 在 体 内 共 有 五 种 分 子 形 式 , 即 LDH1 ( H4 ) , LDH2 ( H3M ) , LDH3 ( H2M2 ) , LDH4 ( HM3 ) 和 LDH5 (M4)。
酶的活性中心
酶 的 活 性 中 心
活性中心内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三)酶原及其激活
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如: 胰蛋白酶原、凝血酶原等。
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 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酶原的激活过程常伴有酶蛋白一级结构的改变:
胰蛋白酶/肠激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 N端6肽片段
结合酶(全酶)→
辅酶
辅助因子→ 辅基
决定酶促反应性质和类型
金属离子
由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组成的酶称为全酶(酶蛋 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力)。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法除去的小分子 有机物称为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较紧密、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 分子有机物称为辅基。
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酶结合,组成一种全酶, 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进行某种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