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日教案幼儿园中班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5篇1.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2.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3.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活动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们的节日》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们的节日》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们的节日》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了解节日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节日名称,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知道这些节日的时间、相关习俗和传统活动。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节日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技能目标:通过节日的主题活动,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动手操作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

实践目标: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装饰品、参与节日游戏等,亲身体验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不同的节日,包括节日的由来、意义及庆祝方式。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们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我们要一起走进这些节日,了解它们的由来、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我们会向孩子们介绍春节。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我们会讲述关于年兽的故事,让孩子们理解春节的由来,知道人们通过放鞭炮、贴春联来驱赶年兽,寓意着迎接平安、吉祥的新年。

我们还会告诉孩子们,春节也是我们团圆、祭祖、拜年、赏花灯的重要时刻。

我们会引导孩子们认识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我们会向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让他们明白端午节的意义在于纪念忠诚和爱国精神。

我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寓意着驱邪避疫,祈求健康平安。

我们还会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我们会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每个节日的特色和庆祝方式。

中秋节我们会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阳节我们会登高、插茱萸,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关爱。

2. 培养幼儿对节日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幼儿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

本节课以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主题围绕《我们的节日》展开。

除了教授关于节日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对节日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幼儿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育教案

幼儿园中班节日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个节日: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

2. 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相关的风俗习惯和表现形式。

3. 学习制作相关的手工或美食,加深对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相关的风俗习惯2. 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的风俗习惯3. 清明节的来历和相关的风俗习惯4. 制作相关的手工或美食三、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10分钟)1.1 首先,与孩子们一起回忆一下已经过去的小长假里,大家都做了什么,去了哪里?1.2 展示一些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的图片和道具,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1.3 逐个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是哪些节日呢?你们知道这些节日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和习惯吗?2. 正确的学习课程内容(30分钟)2.1 讲解春节的由来和相关风俗2.2 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相关风俗2.3 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风俗2.4 给孩子们讲解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百家姓》中讲的新春习俗,《说文解字》中讲的元宵籽义,《诗经》中讲述的清明节风俗等。

3. 落实活动(60分钟)3.1 制作春节的剪纸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制作春节的剪纸。

用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桃花、金鱼、猴子等。

老师可先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剪纸,让大家试着剪一剪,再按照孩子的兴趣,给他们一些启发和指导。

3.2 制作元宵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制作元宵。

让孩子们先准备好米粉、花生、糖、油等原料,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制作出自己的元宵。

最后,让孩子们品尝自己做的元宵。

3.3 制作青团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制作青团。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出一个绿色的青团来。

首先,孩子们将在米粉中加入苋菜汁,做成一个绿色的团子,再在里面夹上一块红枣,正式完成一个青团。

4. 总结归纳活动(10分钟)4.1 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4.2 询问孩子们收获如何,说出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

4.3 总结孩子们的答案,表扬他们的表现,并展示他们完成的手工作品。

四、教材准备:1. 相关的节日图片和道具。

幼儿园中班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幼儿园中班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2.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及其传承意义;3.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和中华情感。

二、教学内容:1.春节①课前引入:播放春节节庆视频,激发幼儿对春节的兴趣与好奇;②介绍春节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③讲解春节的习俗: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等,引导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和热闹;④手工制作:制作春联和窗花,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

2.清明节①课前引入:播放清明节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好奇心;②介绍清明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③讲解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等,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文化;④手工制作:制作捧花和烧纸钱,让幼儿感受家庭教育中的爱和责任。

3.端午节①课前引入:播放端午节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好奇心;②介绍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发展;③讲解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习惯;④手工制作:制作端午节的图案和用品,让幼儿加深对端午节的认知和印象。

4.中秋节①课前引入:播放中秋节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好奇心;②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说;③讲解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吃月饼、拜月等,引导幼儿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感;④手工制作:制作中秋节的装饰品和用品,加深幼儿对中秋节的认识和感受。

5.重阳节①课前引入:播放重阳节的相关视频,引起幼儿的好奇心;②介绍重阳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③讲解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饮茶等,让幼儿体验传统文化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④手工制作:制作重阳节的装饰品和用品,加深幼儿对重阳节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回答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文化意义和习俗传承;2.引导幼儿体验节日之中的欢乐与快乐,激发幼儿的节日情感和文化意识;3.通过手工制作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

中班节日教案

中班节日教案

中班节日教案第1篇教案教学意图: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项活动满足了儿童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求,儿童熟悉且感兴趣,具有教育价值。

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对中秋节的起源、传说和一些民俗文化有更透彻的了解,让孩子们有直接的体验,促进他们的发展,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1.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激发孩子对民俗节日的兴趣。

2.说出你的假期感受,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

3.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准备:1、给幼儿讲述《月亮变圆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关月亮变化的故事。

2、各种月饼和水果若干。

3、中秋节的录像,(包括月亮的变化、人们的活动等。

)4.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的录音带、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1.互相交流关于中秋节的事情。

2、教师介绍节日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秋风送爽。

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充满喜悦。

3、讲述《嫦娥奔月》等传说故事(可欣赏有关中秋节的录像)。

4.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品尝月饼和水果。

延伸活动:和父母一起观察八月十五前后月亮的变化。

第2篇教案活动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目标: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够用文字积极描述节日的特点。

3.培养孩子与他人分享合作、关心他人感受的社交品质。

4.探索和发现生活的多样性和特点。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年轻的时候,不能像我们现在一样庆祝儿童节和圣诞节,但他们也庆祝节日,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们每年都庆祝这些节日。

幼儿园中班《我们的节日》教案

幼儿园中班《我们的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我们的节日”的含义,知道节日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节日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来历和习俗。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节日相关图片、视频、手工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节日的场景,激发幼儿对节日的兴趣。

2. 主题活动一:了解节日来历。

教师讲解节日的来历,让幼儿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主题活动二:学习节日习俗。

教师讲解节日的习俗,让幼儿了解并体验节日的传统活动。

4. 实践活动:制作节日手工艺品。

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节日的认知和兴趣。

2.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第六节:节日的美食分享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不同节日的特色美食,知道美食与节日的关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节日的特色美食。

难点: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

八、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节日美食图片、食物样品、分享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干净、整洁的用餐区域。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食物样品展示,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节日美食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美食的兴趣。

2. 主题活动一:了解节日美食。

教师讲解不同节日的特色美食,让幼儿了解美食与节日的关联。

3. 实践活动:美食分享会。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美食分享,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

十、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节日美食的认知和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中秋节来历和习俗》
一、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秋节
来临之际,让中班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一些传统习俗,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理解和爱好。

二、
1.;
2.;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三、
1.;
2.;
3.;
4.。

四、
第一课时:中秋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1.,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的传说,并体现家庭团圆、感恩
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中秋节的习俗及象征物品
1.,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同时借助图片或道具展示中秋节的象征物品。

第三课时: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和手工制作
1.,让幼儿亲身体验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和文化表达形式。

五、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听说表达能力和手工制作完成度等方面,
全面评估幼儿对中秋节来历和习俗的理解程度,并做出实时调整和反馈。

六、
1.,增进家庭亲子关系;
2.,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并共同欣赏、
交流。

七、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中班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并在参与制作手工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希望幼儿们在中秋节的欢乐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递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幼儿园中班传统节日教案

幼儿园中班传统节日教案

幼儿园中班传统节日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的孩子,通过介绍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和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特点。

2.掌握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和风俗。

3.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和社交能力。

教学内容1. 春节•介绍春节的由来和意义。

•学习春节的习俗和传统食物。

•制作剪纸和灯笼。

2.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传统活动。

•学习包元宵的方法。

•游园会活动。

3. 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纪念意义。

•制作纸灯笼和纸风车。

•室外踏青活动。

4.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传说和历史。

•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进行龙舟竞赛游戏。

5. 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

•制作中秋节的手工艺品。

•月饼分享活动。

6. 重阳节•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独特风俗。

•学习插茱萸和登高的习俗。

•室外登山活动。

教学方法1.教师直接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传统节日的知识和习俗。

2.视听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

3.手工制作:引导孩子们参与制作节日的手工艺品,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创意游戏:设计节日相关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节日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2.探究:让孩子们自由发表对节日的想法和猜测,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3.讲解:教师简要介绍节日的由来和意义,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节日的背景知识。

4.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

5.总结: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孩子们对所学到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6.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孩子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孩子们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孩子们的手工制作和游戏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节日教案幼儿园中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节日的意义和由来。

2.通过亲身体验,学习民俗节日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3.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民俗节日的背景知识
教师通过图片、PPT或故事,向幼儿讲述民俗节日的由来和背景。

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民俗节日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1.春节:
–听大年三十的除夕故事,理发,贴春联、剪窗花、腊肉、包饺子、放鞭炮、观文艺节目等庆祝活动。

–了解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故事和特点。

2.元宵节:
–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意义。

–做汤圆,猜灯谜,赏花灯,放烟花等。

3.清明节:
–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扫墓,敬祖先,整理家族谱等。

4.端午节: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香等。

5.中秋节: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故事传统等。

3. 民俗节日活动的制作
教师指导幼儿根据传统习俗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

例如:剪纸、画月亮、包粽
子等。

4. 活动实践
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适合幼儿的民俗节日活动。

例如:集体包粽子、放烟花等。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通过口头和视觉的方式向幼儿传达民俗节日的背景和知识。

2.体验法:教师通过让幼儿实践传统活动和习俗,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3.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民俗节日的活动和习俗,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对讲解内容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2.评估幼儿的手工创作和实践活动表现。

3.考核幼儿对民俗节日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家园合作
1.参照教案,家长可以跟幼儿一起制作手工制品,让家庭成为学习的延伸。

2.活动后,家长可以跟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并培养感恩之心。

六、教学资源
1.图书:《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等相关图书。

2.图片或PPT:播放与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相关图片或PPT。

3.实物:如鞭炮、汤圆、月饼、粽子等相关实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