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的病因与防治研究进展
早产儿贫血现状及防治研究进展
(  ̄i e ir2 1 ,9 1 )1& 1 8 ) . l Pda ,0 1 2 (2 : 1 16 , n t
K e r s: y wo d p e t r n a t r mau e i n ; f ae a n mi ; p e e t n; rv ni o tea y h rp
p e e t n a d t e a y frt i y t m r r n s p l me t t n t r u h v ro s ru e ,r d b o d c l t n f so n rv n i n h r p h ss mp o ae io u p e n a i h o g a u o t s e lo el r s i n a d o o o i a u u e o e o ia t h ma rt r p i t . Ho e e , e c t o a t d a t g s a d d s d a tg s h s r v e s f r c mb n n u n e yh o o ei n w vr a h me h d h s i a v n a e n ia v n a e .T i e iw s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7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 6 6 2 1 )2 18 — 2 0 0 30 (0 1 1— 15 0
An m i p e t r n a t :c r e tsau nd p o r s fp e e t n a d t e a y e a i r ma u eif n s u r n it sa r g eso rv n i n h r p n o
Sh o o Meii ,S aga 00 2 hn ) c ol f dc e h nh 2 09 ,C ia n i
早产儿贫血三种防治方法的疗效-分析
红细胞生成素( r H u—E P O)2 5 0 I U /k g , i H, q o d , 3次/ 周及 蛋 白琥 珀 酸铁 +r H u—E P O, 用法与 用量同上。所有’
患儿均 于出生后第 4天予以维生素 E 2 5 m g / d 、 维生素 c O . 1 m g / d , p o , q d 。 比较 三组早产儿 治疗前后 体质量
袋) , 按照输 血量 ( u )=增加 所 需血 红 蛋 白量 ( g / L )X
选取 2 0 1 2年 3月 ~ 2 0 1 2年 1 2月 我 院新生 儿科 及 门
诊收治的早产儿 6 0例, 其中男 3 7例 , 女2 3 例; 胎龄 2 8~
3 7 W, 平 均胎龄 ( 3 2 . 8 ± 3 . 7 ) w; 出生 体 质量 1 1 0 0~ 2 4 5 0 g , 平 均体 质 量 ( 1 9 2 8± 1 4 6 ) g ; 出生 时 无贫 血 、 失血史, 无 红 细胞增 多症 , 病 程 中无 溶血 。人 选病 例 随机 分 成 A 、 B 、
治疗 前及疗 程结束 后 当天测患儿 体质量 , 同时取 静脉
6 X 体重( k g ) X 0 . 6 6 / 2 0 0公式计算 。观察 周期 6周 。
2 观 察指标 2 . 1 营 养 及 生 化 指 标
C三组, 每组各 2 0 例, 三组病例在胎龄、 出生体质量、 A p .
g a r 评分 、 出生时血 红蛋 白 ( Sb ) 含量 、 红 细胞压 积 ( H c t ) 与
( g ) 、 血红蛋 白( H b ) 、 红细胞压积( H c t ) 及输血情 况, 并进行 直接相 关成本分析 。结果 三组 患儿体质 量( g )
早产儿贫血120例相关因素分析及探究
受 ,一般2 - 3 d复查 头颅C T ,血 肿消失 即可拔管 ,不 留颅骨 缺损 ,术 后并 发症 少 高血压脑 出血脑水 ̄ 3 - 5 a 达 高峰 ,颅 内压 也明显增 高 , 故我们 选择2 d 内 ,部分大量 出血 ,有脑疝症 状超早期 手术 。脑 出血 早
【 4 】 王德江 , 王梅 , 刘 克军 , 等. 高血 压 脑 出血 外科 治疗 的成 本 一 效 果 比 较研究 [ J ] 冲 国医药, 2 0 0 6 , 8 ( 2 ) : 1 2 7 — 1 3 0 . 『 5 】 张秀海 , 梅 志 忠. / J 、 剂量 尿激 酶治 疗进 展性 脑 梗 死6 0 例 的疗 效 观
早产 儿贫血诊 断标准参 照 《 实用儿科 学》 ,版本 第七版 ,指数标
体表 现为生 长发育跟 不上 ,免 疫力不足 】 ,容易 发生其他疾 病 ,对 新 生儿 的健康和成 长有很大损 害。因此对早产 儿贫血的 发生原 因进行研 究对 于此病的诊 断和治疗有很 大的帮助 , 目前我 国对于 此疾病主要 集 中研 究E P O也就 是促 红细胞生成素这 一领域 ,但对早产 儿贫血 的发病
・ 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 分析 ,主 要 分析 其胎 龄 、 出身 重量 、如何 哺 乳 、如何 添 加辅 食 、辅 食是 否 包括铁 剂 等 几个 方 面 ,并 在 出生 后 6个 月 、 1 年 时进行 外周 血 的 H b测量 ,分析结 果 。结 果 胎 龄越 小 、 出身体质 量越 低 、母 乳喂 养 、无辅 食 、无铁 剂补 充都 是造 成早 产 儿贫血 的重 要 因素 。结论 早 产 儿贫血 相 关 因素 较 多 ,影 响较 大 ,应 积极 关 注并预 防早 产 儿贫血 的 发生 。 【 关 键词 】 相 关因素 ;早 产 儿 ;贫血 ;探 究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孕妇平均每天需储铁约3.75mg,这样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
若孕期母体铁摄入不足或早产儿、双胎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幼儿期发生缺铁而贫血。
幼儿铁摄入不足: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婴儿在前四个月可以通过乳汁获得一定量的铁,但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动用体内储备铁来满足生长发育需铁量,4个月时体内储备铁已基本用尽,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此时不补充或补充量不足,就会导致缺铁。
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以上和1~3岁分别为10mg和12mg。
婴幼儿的常规食物如人乳、牛乳、谷物均是贫铁食品,蛋黄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
婴幼儿期若没有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常导致铁摄入不足而发生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是人一中生长发育较快的两个高峰之一,相对需要的铁增多,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男女铁的适宜摄入量分为每天15mg和20mg,1~3岁幼儿铁的适宜摄入量12mg,按体重计算铁的摄入量婴幼儿是成人的20~30倍。
婴幼儿期如此大的需要量若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铁的摄入量满足不了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就会发生贫血。
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吸收障碍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种消化道疾病损伤了肠黏膜,使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吸收减少;二是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铁的食物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其铁吸收率高;另一种是存在于植物性和蛋类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因受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卵黄高橉蛋白的影响而不易被吸收。
食物搭配不当也会导致铁吸收量小,导致体内缺铁而发生贫血。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性护理增加母体孕期铁储备:开展孕期营养知识宣传,引导孕妇平衡膳食,注意铁摄入,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有足够的铁储存,确保婴儿出生后,在没有添加富含铁辅食的前4个月内有足量储存铁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早产儿贫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早产儿贫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龄、体重以及喂养方法等相关因素与早产儿贫血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用本院2013年收治的142例早产儿及其中的68例贫血患儿展开分组分析、总结。
结果胎龄、体重以及喂养方法对早产儿的贫血患病率、患病时间以及严重程度都有重要影响,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胎龄越小、体重越小,贫血发病率越高,在临床医学上应加以广泛关注。
【关键词】早产儿;贫血;体重;胎龄205文章编号:1004-7484-06-3169-02作为早产儿身上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贫血不仅会影响婴儿的免疫力和发育成长,甚至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命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优生优育工作的不断推进,早产儿贫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关注,为进一步了解早产儿贫血与婴儿出生体重、胎龄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相关因素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笔者针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儿均来自本院2013年期间收治的142例早产儿,其中,男42例,女26例,所有患儿中胎龄34周的25例,患儿体重2kg的21例。
所有早生儿的Apgar 评分1min8分,无知悉现象,所有患儿母亲妊娠期的营养状况良好,无贫血现象,没有出现产前和产时出血现象。
1.2诊断标准婴儿出生两个周以内,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末梢血Hb<145g/L为基准,如果初查为贫血患儿,则再复查一次,连续两次检查Hb<145g/L,则可确诊为贫血患儿。
对于出生后2周-1个月和1个月以上的婴儿,分别以Hb<110g/L和Hb<90g/L作为判断婴儿是否贫血的标准。
1.3方法对不同出生体重、胎龄的早产儿贫血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进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数据调查发现胎龄与婴儿贫血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体来说,胎龄越小,胎儿贫血的发病率越高,发生贫血的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
延迟脐带结扎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 yw r s P tr at A e i, eae m ic o gt n Ke od 】 r em i n , nm a D l du bl a cr l ao e f n y i l di i
【 uh r d rs] L ngn me n ei rnHe t C r si ,hn ze 112 P C A to a des S ogagWo nadC hl e ah aeHop a S eghn5 8 7 ,R d l t l
g o p, e n mb ro a su in c s s o o to o p sg i c t n r a e . n l so D l yn mb l a o d r u t u e ft f s a e fc nr lg u inf a l i c e s d Co cu i n h r n o r i n y eaig u ic cr il
s r m ert f r a r u a u l e r a e f rb r b t o t l r u b i u l e r a e ; h t uo ye o e g fri n o e t o p g d al d c e s d at i h, u n r o p o v o sy d c e s d T e r i lc t f i t g r y e t c og e c t o p a r e l n r a e e f r t a me t b tc n r lgo p o vo sy i ce s d c mp r d w t ra wo g u s w s ma k d y i c s d 1 we k at e t n , u o t r u b i u l ra e ; o a e i t t r e e r o n h e
早产儿贫血
早产儿贫血的治疗一、早产儿贫血的定义早产儿贫血是大多数早产儿和几乎所有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均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贫血出现的时间更早,贫血的程度更重。
早产儿贫血的标准与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早,贫血的程度也越重,持续的时间越长。
出生时贫血的定义,胎龄不足28周,血红蛋白<120g/L;胎龄28周以上,血红蛋白<130g/L;而足月儿血红蛋白<145g/L;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含量快速下降,在生后4~8周时,可能降低到65~90g/L。
二、早产儿贫血的发病机制1. 体内铁储存不足。
在宫内母亲通过胎盘供给铁的储备大多发生在孕晚期,早产儿的提前出生,丧失了铁储备的关键时期,未得到足够的铁储备或仅得到很少。
2. 胎儿红细胞寿命短,自身红细胞生成较少。
早产儿出生时,胎儿红细胞占80%~90%,出生后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快速降低;早产儿出生早期骨髓红细胞前体成分较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较低,组织对EPO的反应低下,导致红细胞生成较少。
3. 早产儿出生早期合并症较多,需要更多的监护和监测,过多地采血可导致医源性失血,对于出生体重仅有1000g的早产儿失血1mL相当于成人失血70mL。
4.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追赶生长,对红细胞的需求较足月儿更多。
三、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治疗,包括积极预防,减少严重贫血发生,合理输血,治疗慢性贫血等几方面。
2013年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建议,早产儿出生时脐带延迟结扎60s,并把早产儿放在低于胎盘的位置,可以减少后期严重贫血发生,减少输血次数。
其他的预防包括合理采血,尽量选择微量血样本检测方法完成必需的辅助检查项目,减少医源性失血。
早产儿贫血时,选择治疗方案不仅要根据血红蛋白测定值,还要考虑患儿的胎龄、生后日龄、临床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合并疾病、各系统状态特别是呼吸支持情况和喂养情况等)、血红蛋白测定值的变化情况(急性与慢性)等综合判断。
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关键词】 早产儿 ; 贫血原因;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5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1 3 8 3 . 2 0 1 5 . 0 1 . 0 1 8
S t ud y o f c o mmo n c a u s e s a n d r e l a t e d f a c t o r s o f a ne mi a i n pr e ma ur t e i n f a nt s
李 晓菲 , 韦联彬
( 广西柳州市柳铁 中心医 院儿科 , 柳州 5 4 5 0 0 7 )
【 摘要 】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 的常见原 因及相关危 险因素 。方 法 回顾性分析 2 0 1 3 年6 月至 2 0 1 4 年6 月 收治
的6 0例贫血早产儿 ( 观察组 ) 的临床 资料 , 分析早产儿发生贫血 的常见原 因, 选取 同期 6 0例非贫血早 产儿作为对 照 组, 对 比两组早产儿的 出生体重 、 胎龄 、 住院期间平均血 红蛋 白( H b ) 值 及患 儿缺氧史 、 母 亲贫血史 、 采血 量 ≥1 0 ml / k g 、 机械通气 等情况 , 分析早产儿贫血 的相关危险 因素及各相关 危险 因素与贫血严重 程度 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 组 早产 儿中 , 贫血多发生在 出生后 2周 内; 贫血原 因以失血 2 3 例( 3 8 . 3 %) 、 感染性疾病 2 0例 ( 3 3 . 3 %) 、 血红蛋 白病 6例 ( 1 0 . 0 %) 为主 ; 观察组早产儿 的出生体重 、 胎龄 、 H 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O . 0 1 ) ; 而患儿缺 氧史 、 母 亲贫血史 、 患儿 采血量 ≥1 0 m l / k g 、 机械通气等 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P< O . 0 5 ) 。结论 关, 应 当避免对早产儿反 复采血 , 做好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 , 及早 防治早产 儿贫 血。 失血 、 感染 、 血红蛋 白病 、 缺 氧及母亲 贫血是早产儿 发生 贫血 的常见原 因 , 出生体重 、 胎龄、 采血量及机械 通气与早产 儿发生贫 血紧密相
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给药次数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b s e t n e i n . e h d : 8 p t n swi r ma u ec i r n wi e r n o yd vd d i t o t lg o p t a me t e t r ame t g me s M t o s 7 a i t t r e t p e t r h l e l b a d ml i i e n o c n r r u , r t n h d l o e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效果观察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在高危早产儿中,贫血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贫血性心脏病、生长迟缓和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目前针对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作为治疗贫血的新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蛋白琥珀酸铁能够有效补充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而促红细胞生成素则可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加速红细胞的产生。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在治疗高危早产儿贫血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观察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危早产儿贫血的疗效,为提高早产儿的贫血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早产儿贫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存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危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评估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观察其是否能有效提高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2.研究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其是否能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和发育,减少贫血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3.分析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安全性,观察其是否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评估其在高危早产儿中的适用性和风险性。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高危早产儿,他们是指在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较高患病风险的胎儿。
这类儿童常常出生体重较低、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贫血等健康问题。
早产儿的主要特征是生理、生化和代谢功能不够成熟,易受到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
早产儿对于贫血的发生风险更高,尤其是在出生后几周内。
本研究选取了一定数量的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两组儿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比较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贫血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
一
细 血管血测定血红蛋白( b、 H )血细帕比容( c 、 H t 白绷 蜮 嗜中性粒 ) 、 细胞、血小靛战强网甥红细胞 ( I ) .同时澍定血清红细胞生成紊 《P )E 0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L S ) E 0.P E A A 测定, 试剂盘购 自 国 美 R s m 公司。 I &Ds t s re 监颢生命体征, 、 血压 热卡摄人、 血生化、 血清 铁( )严格 控制抽血量。 .
C1 rmaJr l  ̄ .  ̄yl o l& ]emal ] ' o An ss f21c a d rve fte l e n e iw o h h m・
质塌路征 、 血管流空等现象 。c 【H多发生在脑 叶皮层下 白 Ec 质内, 无上述征象。③胶质瘤和脑 膜瘤 D A拉查 表现整个肿 S
硬脑膜时 , 与脑皮层有蛛网膜 间隙 , 其 有时可见脑膜尾征 、 白
j e ty J .A c nl 【】 J MA, I8 t 9 0.24: 4
【] 胡 3
f] 4
波, 李劲松 , 刘宏毅 , 等
脑血 管畸形台并慢性扩张性脑
内血肿t ] J .中风与疼痛杂志 。9 8 6 16 6 19 . :6 —1 7
tI【】JN u tg 18 .8 1 leJ, e ̄ar,9 86 8—5 L I t 8
【 稿 日期 】 20 — 9— 6 收 0 1 0 0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极低 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的临床 研究
张拥军, 荚美, 徐 刘海樱 , 杜 青, 程 锐, 宋韶鸣
( 南京 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重 医院 内科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8
厂生产的力蜚 能胶囊 , 中含元素铁 4 %。 其 6
早产儿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的防治效果及护理
早产儿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贫血的防治效果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早产儿贫血的防治效果。
方法将早产后在我科住院的胎龄小于34周,体质量低于2000 g的新生儿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给予保暖,维持体温、血糖、血压等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处理,必要时输血。
治疗组于生后第7天开始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00 IU/(kgd),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4周。
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
分别于生后第1、2、3、4、5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比较不同时间两组早产儿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和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血红蛋白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治疗结束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结束后两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差异缩小(P0.05),但血细胞比容差异仍显著(P0.01);治疗组的输血率(8%)较对照组的输血率(32%)明显减少(P0.05)。
结论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有效的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
【关键词】早产儿;贫血;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emia of prematurity.Methods 50 preterm infants who admitted hospital after premature delivery were randomly enrolled in this study:treated group(25 neonates)and control group(25 neonates),theirs gestation ages less than 34 weeks and the birth weight less than 2000 g.They were routinely kept body warm,serum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in normal levels and were nutritional supported,sometimes,the blood transfusion are introduced.rh-EPO 200 IU/(kgd)was given to the treated group thrice-weekly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one time every 2 days for 4 weeks from the lst week of life.The control group is simple routinely treated.The level of serum haemoglobin(HB),hematocrit(HCT)and reticulocyte(Ret)were detected on lst week,2nd week,3rd week,4th week and 5th week after birth.Results The levels of HB in both of these two groups are decreased,but the speed of decreasing in the treated group is s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o thetreatment end(P0.01).The HCT and Ret of treated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P0.01).To the end,the difference of Ret is small(P0.05),but the difference of HCT is still obvio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The need for transfusion in the treat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rh-EPO can efficiently prevent and treat anemia of prematurity and decrease the need for transfusion.【Key words】Premature infant; Anemia;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早产儿贫血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现象,所有早产儿出生数天后都会出现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的下降,体质量越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降低发生愈早,持续时间越长。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效果观察
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
选取了100例高危早产儿进行试验,其中50例接受了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另外50例接受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较少,证实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对高危早产儿贫血具有显著的疗效。
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早产儿在出生后通常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适应期,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贫血是一个相对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贫血不仅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例如心脏疾病和神经系统问题。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减少早产儿贫血的发病率和提高其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蛋白琥珀酸铁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贫血的药物,其通过补充体内铁元素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而促红细胞生成素则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从而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本研究便旨在观察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危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了100例高危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入选。
性别分布为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28-34周,平均为31周。
入组前进行基本信息登记,并排除先天性贫血、白血病、白内障等明显影响治疗效果的疾病。
2. 实验分组所有患儿均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接受蛋白琥珀酸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3.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铁剂、输注红细胞悬浊液等。
实验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联合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
4. 指标观察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
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早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防治的临床研究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H E O 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 5 r uP ) 7例早产儿按
入 院次序 分为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2 。治疗组 出生第 7天给予每周 r u P 5 / g 隔 日 1次, 下注射 , 7例 H E O7 0I k , U 皮 用药 5 周; 对照组未用 r u P 。两组早产儿均每 天 口服铁 荆 , HE O 按元素铁 6m / k d 计算 , s ( g・ ) 口服 维生素 E 2 s d 维生素 c 5m , / 0 2s d . 。必要 时输血 。共观察 6周 。结果 / ① 两组早产儿生后血红蛋 白( b 均渐下降 , 治疗组程度较 轻 , t H) 但 经 检验 , 两组之 间差异有 高度显著性意 义( < . 1 ; 对照组有 5例输 血 , P 00 )② 而预 防组仅 1 输血 , x 检 验差异 有 高度 显著 例 经 性意义 ( < . 1 ; 治疗后 治疗组网织红细胞 ( e) 对照组显著升高 , P 00 ) ③ R t较 两组差异 有高度 显著性意义(P < . 1 ; 0 0 ) ④ 血 清铁蛋 白水平 ( F 在 用药期 间治疗组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s) 治疗结 束后 , 治疗组血 清 s F上升 , 两组 比较差异 无显 著性意 义(P > . 5 。结论 00 ) 早期使 用 r u P H E O能有效 防治早产儿贫血 , 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 r u P 体 H E O疗 效的重要 因素。
【 关键词】 早产儿 贫血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e o i nth m a r t r poei i t ep e e in o n mi n r maurs PENG Hu c mbna u n ey h o itn n h r v nt fa e ai p o e t e. a,ZHANG S u n —c u n,L in—xo g ha g h a IJa in .De -
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早产儿贫血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往往与早产儿自身生理特点及病理因素等多因素相关。
医源性造成的早产儿贫血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医源性贫血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者解决办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0引言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早产儿贫血(anemiaofprematurity,AOP)目前仍是临床上普遍存在的早产并发症,是早产儿营养管理上的重点。
AOP对早产儿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是导致新生儿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20亿人患有贫血,低收入国家贫血的患病率高达50%-80%。
早产儿是发生贫血的高危人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导致无症状的急性危及生命事件,贫血出现时间较足月儿早,发生程度重,持续时间长。
临床上出现喂养不耐受,体重不增,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反应低下,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1早产儿医源性贫血原因分析1.1早产儿自身贫血原因早产儿红细胞寿命40-60天,而足月儿为70-90天,成人为120天,早产儿红细胞寿命明显短于足月儿,早产儿红细胞存活率低,破坏相对增多;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其血红蛋白中胎儿血红蛋白占比越高,而胎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低,容易出现变性,沉淀于红细胞壁上,致使红细胞更易被破坏;胎儿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从肝脏转化为肾脏是在孕后期,而小胎龄的早产儿生成主要部位仍为肝脏,肝脏感受器对缺氧敏感性弱于肾脏,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低下,且早产儿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低,清除快,红细胞生成反应低下。
为了维持胎儿及新生儿稳定生长,胎儿循环血液量随着婴儿体重的增长逐渐增加,当婴儿体重从500g增至1000g至2000g时,循环血液量将从40mL增加至80mL至160mL,胎龄每增加1周,HCT增加0.64%,Hb浓度增加0.21g/dL;胎龄32周早产儿的平均Hct为50%,而胎龄<28周的早产儿平均Hct大多在40%至45%之间,胎儿血液系统造血主要在孕后期完成。
183例早产儿贫血临床防治与分析
Gud f hn Meiie A rl 0 9 V 1 , . ieo C ia dcn , pi2 0 , o. No7 7
5 5
表 1 两组 术 中术后 临床 观 察指 标对 比
膜 ,以免腔
为 6周 。治 疗 期 间 ,参 照 实用 新 生 儿科 学 》D早 产 儿 输血 标 准 , I
达指 征者 予输 血处理 。
防治 方法进行 研究 。本研究 总结 了13 早产儿 贫血 的临床 资料 ,对 8例
早产儿 贫血 发生率 ,贫血 与胎龄 、体质量 、抽血 量的 关系 ,以及应 用 EO P 及维生素预 防贫血 的效果 进行探讨 。
l - 3检测 指标 分 别于生后第 1 、4 周取末梢血 测定 血常规测定 。 、2 、6
1 . 4贫血 诊断标 准参 考 《 用新生儿科 学》Ⅲ,生后2 实 周内 ,静脉血血
红蛋自 ≤10/、毛细血管血 ≤15/可诊断为贫血 。 3g L 4g L
1资 料与 方法
1 . I一般 资料 20 年 1 06 0月至 20 08年 1 月 间 ,我 院共 收治 早产 儿 13 ( O 8 例 除 外新生儿溶 血病 、 失血性贫血及严重感染 导致的贫血 )其 中男 性 9 例 , , 5 女性 8 例; 8 剖宫产 7 例 ,顺产 17 6 0 例; 胎龄 3~ 7 ,平均 3 ±1 7 13 周 4 . 4 周 ;2 例体质量 < 10g 4 50 。 1 按 胎龄 分成 ≤ 3 . 2 4周 及 > 3 周 组 ,按 出生 体质 量分 成 < 10 g 4 5 0 及 ≥ 10 g ,按 抽 血 量 < 1mLk 50 组 0 /g及 ≥ 1mLk 0 /g组。 并 对 13 8 例患 儿 随机 分 成治 疗 组及 对 照组 ,治 疗 组共 9 6例 ,该 组早 产 儿 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运用研究
床 论
坛
重 组 人 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治 疗 早 产 儿 贫 血 的 临 床 运 用 研 究
案, 观察 分析其 治疗过 程 中血 红蛋 白, 网
邹国新 胡晔 刘应波 梅红 马 汉 雄 织 红 细胞 581 23 5广 东佛 山 市顺 德 区 乐从 医 院儿 科
细胞 比容 、 【 血 清铁蛋 白等指 标 的 动 态变 化 。研 究 结 果 如下 。
,
后第 】 的 Ⅲ, 周 值差 异不 大 , 之后 每周 的 H b都有下降 , 治疗 组下 降程 度 明显轻 于
对 照 组 , 异 具 有 统 计 定停 止 下 降。见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
科 研 项 目 2 1 佛 山 市 卫 生局 医学 科 0 1年
是 极 低 体 重早 产 儿 的抢 救 成 功 率 。 关 键 词 重 组 人 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早 产 儿 贫血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2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
2 9.1 33
衰竭 、 休克 、 坏死性 小肠 结肠炎 等危 重情
男女 比例等方 面比较 差异无 显著性 ( P> 0 0 )具 有可 比性 。治疗期 间无 论治 疗 .5 ,
组 还 是 对 照 组 如 有 病 情 变 化 如感 染 、 吸 呼
则有 1 1例需要输 I , m率 3 . % ; f输 『 L 67 两绀 对 比 , 异 具 有 显 著 性 , =5 9 P < 差 .6,
0. 5 0
0 O ) 结 论 : 早 产 儿 贫血 治 疗 中早 期 .5 。 在 运 用 r u P 联 合 给 予 口服铁 剂 , 生素 H E O, 维 E及 维 生 素 c的 治 疗 方 案 , 能有 效地 防 治
婴幼儿贫血状况研究进展
婴幼儿贫血状况研究进展作者:武天琦孙晓琦李璐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6期武天琦孙晓琦李璐【摘要】缺铁性贫血好发于六月龄到十八月龄的婴幼儿,主要是体内铁缺乏及食物中缺铁,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人工喂养儿及未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等。
因而,及时采用相应措施则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危险因素婴幼儿治疗方法1.概述贫血是营养性缺乏病的一种,全球发病率也一直高居不下。
婴幼儿常见疾病中,缺铁性贫血就是其中之一[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患有营养不良类的疾病已经非常少见,反而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例子随处可见。
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忽视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和肥胖已经成为儿童高发的“富贵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2.婴幼儿贫血的原因婴幼儿患有缺铁性贫血主要与婴幼儿喂养不当、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关。
0-6月龄的婴幼儿主要食物为母乳,母乳又被称为“智能食物”,但是母乳含铁量较低,每100克母乳中,铁的含量仅为0.1毫克,虽然母乳含铁量较少,但是母乳中的铁以如铁蛋白的形式存在,吸收率高达75%,而其他固体食物不管如何强化铁质,吸收率也不足4%左右。
足月产的胎儿肝脏内储存的铁足够维持婴幼儿对铁需求直到4-6月龄,4-6月龄后,固体食物就成为了铁元素的重要来源,如果此时不及时添加固体食物或铁剂,就会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婴幼儿贫血的危害铁参与机体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主要起到运输、储存氧气的作用;铁还参与机体细胞能量代谢;缺铁时会导致白细胞的杀菌功能不断下降,同时,缺铁也会使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当机体内缺铁时,上述功能均受到影响,而此时婴幼儿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婴幼儿大脑耗氧量会占到全身耗氧量的一半甚至更多,继而导致婴幼儿脑组织中缺氧,从而影响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此外,缺铁还会导致机体胃酸分泌减少,从而使婴幼儿食欲下降,免疫力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
新生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
异, 以重度失血性贫血多 见 , 主 要 发 生 在 日龄 <3 d的 足 月 新
齐鲁 护理 杂志 2 0 1 3年第 1 9卷 第 1 9期
新 生 儿 贫 血 相关 因素分 析 及 防治进 展
刘洋 子 , 宋金 霞 , 孙桂 霞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 山东青岛2 6 6 0 0 3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5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9 . 0 2 8 文章编号: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9- -0 0 6 2— 0 3
3 新生儿贫血病 因及影 响因素 3 . 1 病 因 3 . 1 . 1 生理性贫血 新生儿 出生后建 立 自主呼吸 , 氧含量增
加 。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 红细胞破 坏增 多 , 生成数 量减少 。同 时新 生儿 生长发育迅速 , 循 环血量增多 , H G B、 R B C相 对降低 , 出现轻度贫血 。生理性贫血呈 自限性 过程 , 程度较轻 , 随着 红
称为早产儿生理性 贫血 。 3 . 1 . 2 病 理性贫血 新生儿贫血 病 因复 杂 , 主要 有失血性 贫
值均有下 降, 1 4— 2 8 d 下降趋 于平稳 [ H G B 1 3 0 — 1 5 0 e , / L , R B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贫血的病因与防治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02-20T16:41:44.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潘晓宇赵琳[导读] 贫血是早产儿常见的病症。
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越早,程度越重,持续时间也越长。
潘晓宇(综述)赵琳(审校)(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 650031)【摘要】贫血是早产儿常见的病症。
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越早,程度越重,持续时间也越长。
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下、医源性失血、早产儿原发病及营养素缺乏等因素是早产儿贫血的主要原因。
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措施包括减少医源性失血、合理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掌握规范严格的输血指征等。
本文主要就早产儿贫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贫血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医源性失血红细胞输注1 概况早产儿即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
新生儿期是人体生长的一个特殊时期,容易发生多种新生儿并发症。
早产儿由于胎龄小、体重低、营养储备差、各器官系统发育较足月儿更不成熟,罹患各种新生儿并发症的几率更大,贫血正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症[1]。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新生儿生后两周内测血常规,静脉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130g/L或毛细血管末梢血红蛋白≤145g/L 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贫血[2]。
贫血导致的生长迟缓、免疫力降低等将极大地影响早产儿发育,此时则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2 分期早产儿贫血按出现时间及发病机制,可大致分为3期:(1)早期贫血:生后2周内出现,多为溶血性贫血或失血性贫血。
(2)中期贫血:生后2周~2个月出现,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
(3)晚期贫血:生后2个月后出现,此时通常与叶酸、铁等营养因素缺乏有关[3]。
3 病因研究表明,新生儿期红细胞寿命短、生长发育较快、血液稀释较快是早产儿期红细胞代谢的特点,早产儿贫血的形成与EPO生成不足、医源性失血、各类新生儿原发病及营养因素缺乏等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3 1EPO生成不足EPO是调节红细胞生长发育的主要细胞因子,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无EPO贮备,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合成与释放的最主要因素。
当HB 浓度下降导致组织缺氧时,可通过诱导EPO基因的转录来调控EPO表达。
早产儿贫血期间,血中EPO浓度明显低于成年人或儿童同等程度贫血者水平。
但由于如下因素,实际上早产儿EPO对组织缺氧反应远远低于成年人:(1)早产儿出生时HB有3种: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血红蛋白A(hemoglobin A,HBA)和血红蛋白A2(hemoglobin A2,HBA2),生后HBF迅速下降,HBA增多。
与HBF相比,HBA对氧亲和力较低,释放到组织的氧增加,所以尽管早产儿总的HB明显减少,但组织缺氧可能并不明显。
(2) 早产儿血清中EPO清除率显著高于成人,半衰期却较成人为短。
(3)胎儿时期EPO的主要产生部位是肝脏,在孕晚期则由肝脏向肾脏转移。
但早产儿由于肾脏发育不成熟,生后前几周产生EPO部位主要仍在肝脏,出生数周后才过渡到肾脏。
而肝脏对缺氧不如肾脏敏感,因此同等条件下产生的EP0较少。
因此由于各种综合性生理变化导致EPO产生不足。
3.2 医源性失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的早产儿,越需多次取血监测,更易发生医源性失血。
从体重1000g的婴儿抽取1ml的血,对机体的综合影响相当于从正常成年人抽取70ml的血。
国外相关研究表明,推广使用床旁微量检测仪减少取血量,可明显减少贫血早产儿的输血次数以及输血量。
3.3 早产儿原发病大致可分为直接影响血色素水平的原发病,以及不直接影响HB水平但对新生儿的整体情况有明显影响的原发病。
前者如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可通过免疫机制直接引起患儿红细胞破坏,使HB水平降低;后者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此类疾病通常会对新生儿的整体生理机能造成较大影响,产生复杂的应激反应,其生理调节机制及大量的营养素消耗对HB代谢过程有着不可忽略的负面作用。
3.4 营养素补充不足早产儿生后吸吮及消化功能较同日龄足月儿为差,从而影响叶酸、铁剂、维生素E等多种关键营养素的摄入、吸收和利用。
此类因素多在早产儿晚期贫血中起重要作用。
4 临床表现及诊断4.1 贫血症状一般无明显体征,症状可表现为苍白、淡漠、喂养困难、体重不增、活动减少等,少数病例有下肢、足、阴囊、颜面轻度水肿,贫血较重者可出现持续性心动过速(>160次/分),无肺内疾患而呼吸急促(>50次/分)。
4.2 并发症重症可至呼吸暂停、生长障碍、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
4.3 辅助检查①早、中期贫血的血常规一般提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升高。
②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且与贫血程度不成比例,正常值4~25U/L。
③小于3个月者血清铁蛋白正常值为194~238μg/L,若低于10~20μg/L则提示缺铁,通常为中、晚期贫血。
④贫血患儿心电图可有心律增快,B超可发现肝脾增大。
5 治疗5.1 红细胞输注早产儿红细胞输注是治疗早产儿贫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红细胞输注的目的是根据病情维持最适宜的HB水平或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水平。
近期研究表明,高血色素水平并不能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国外学者Kirpalani等对45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以不同的HB水平为输血指征的临床结局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较低和较高HB指征下输血的两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脑损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
因此,以维持高HB水平为输血的惟一目的的做法并不可取。
国外有学者提出,早产儿红细胞输注时根据早产儿呼吸支持及日龄的不同,以不同的HB或HCT为输血指征(见表1),此指证在临床应用上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
不论哪项研究得出的指征,都强调的是输血适应证不仅要考虑目前的血红蛋白值,同时还应考虑患儿出生时HB值、胎龄、日龄、临床表现、采血量等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实际及经验灵活实行。
表1 早产儿红细胞输注指征注:CPAP为持续气道正压,FiO2为吸入氧浓度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刻对症输血,一般可收到明显疗效:①血乳酸水平较高(>1.8mmol/L)、呼吸暂停发作较多贫血早产儿,输血后呼吸暂停次数减少,体重增长。
②贫血婴儿伴有BPD者,输血后需氧量明显减少。
③体重不增(每天体重增加<10g)、进食易疲劳的贫血婴儿,输血后生长速率可增加。
④不明原因下出现需氧量较前48小时增加者:鼻管流量从0.25L/min至1 L/min(增加4倍),鼻塞CPAP从10cmH2O至12cmH2O(增加>20%),输血后需氧量有不同程度减少。
5.2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Rh-EPO最早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贫血。
Rh-EPO的应用可能对减少早产儿贫血的输血需求、缓解早产儿贫血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大部分的研究目的是观察rh-EPO治疗能否减少早产儿输血需求,对于具体如何使用仍未得出公认具体的指证和方案。
部分学者认为:当早产儿情况稳定,能进食或每天所需热量的一半以上可经胃肠道给予,方能开始rh-EPO治疗;有人提出早产儿HB降至120g/L可作为开始应用rh-EPO的指征,故一般常在生后3~8周内开始使用。
目前多主张予rh-EPO每周3次,每次约200U/kg,给药方式通常为皮下注射,疗程约6周左右。
一般在治疗4周以后对象的HB、HCT等指标均有明显上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5]。
在rh-EPO应用中要大量消耗血清铁、铁蛋白及转铁蛋白等。
故早产儿接受rh-EPO治疗中缺乏铁、蛋白等均会限制其疗效,应及时补充适量铁剂及高蛋白。
一般认为,当rh-EPO每周予500U/kg时,至少需同时补充6mg/kg?d铁才足以支持红细胞生成,蛋白供给则应达到3.1~3.5mg/kg?d。
5.3 不良反应Rh-EPO在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试验中,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相对较少,主要有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增多,通常不会引起血栓或其他相关症状。
5.4 铁剂补充铁缺乏与婴儿早期贫血通常不呈比例。
当早产儿体重增加1倍时,其体内铁储存相对较少,此时应补充铁剂。
元素铁用量≤2mg/kg?d,隔日口服,疗程6~8周[6]。
5.5 维生素补充1967年Oski等首先描述早产儿维生素E缺乏伴溶血性贫血,特点是:早产儿贫血较一般较重,伴红细胞形态异常,患儿常有水肿,维生素E治疗有效。
维生素E缺乏引起溶血的原因可能是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过氧化。
因此,早产儿早期补充维生素E可以预防因缺乏所致早产儿贫血。
5.5 其他营养物质早期补充多种维生素能促进早产儿铁的利用、HB的合成及红细胞的生成,对防治早产儿贫血有一定的作用。
联合应用EPO+铁剂+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E更能有效地促进早产儿造血功能的改善具体用法可参考如下:①叶酸:预防量25~50mg/d,共3~4周。
②维生素B:需要量0.3~0.5mg/d,治疗量2mg/d。
③维生素C:产后第2周起用l00mg/d。
④维生素E:维持量10~15mg/kg?d。
6 其他相关防治6.1 加强孕期和围生期保健孕母平衡膳食,加强自身营养素储备,增强体质,尽可能避免早产。
有研究指出,出生时延迟脐带结扎,可以增加新生儿血容量,提高HB水平,减少输血需求。
对于早产儿应定期检查血象,于出生后2月内至少每半月检查1次,以便及早发现贫血。
及早给予治疗,预后大多良好。
6.2 减少医源性失血应从避免不必要的采血化验、提高采血技术、使用床边微量化验仪器等方面着手。
近年来,对体外循环监测仪的研究已成为国外的热点。
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仍不能做到微量血标本检验,不过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6.3 加强喂养及日常营养支持患儿生后应及时予以开奶,奶量应合理增长,晚期新生儿阶段应注意添加多种营养素,必要时给予相应药物,同时嘱家属院外自行加强喂养,于适当时期改换喂养食物类型及添加营养成分。
综上所述,贫血是早产儿普遍存在的现象,早产儿贫血与自身生理特点、EPO生成不足、医源性失血及缺乏营养支持等密切相关。
输血是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有效方法,但有一定的血源性感染风险。
目前临床上倾向于采取综合措施减少输血,包括实施严格的输血指征、减少医源性失血、规范应用rh-EPO、及时补充营养素等,但考虑到医源性失血难以避免、rh-EPO对早期贫血作用不大、单纯补充营养亦难以纠正贫血,各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