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作者:牛恬佳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20期摘要电影片名可以说是电影的精髓和宣传标语。
成功的电影译名不仅能起到传达电影信息,体现影片美感的作用,更能感召观众观影,创造商业利润。
本文主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结合电影片名的功能作用,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片名功能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NIU Tianji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Abstract Film title seems to be the essence and slogan of a film. A successful and appealing film title not only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informative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a film but also stimulates the audiences' desire to appreciate the film and increase profi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al role of movie titles, and studies the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Key word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title functi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0 引言作为电影的精髓,片名可谓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外国影视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越来越广泛,其中英文字幕的汉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理解与欣赏。
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探讨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策略,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在字幕翻译中,这一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在保持原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字幕的可读性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新版《小妇人》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电影,其字幕翻译在传达原著情感和人物性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该片字幕的汉译实例,探讨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英文字幕在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对等翻译,从而为中国观众呈现一部既忠实于原著又易于理解的电影佳作。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电影字幕的汉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也被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在翻译研究中提出的核心理论。
奈达强调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要在保持原文语义和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两种语言间的功能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直译”和“意译”的二元对立,提出翻译应追求的是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应。
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框架下,翻译的过程被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交际对等。
因此,翻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审美取向,灵活选择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风格。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的应用尤为重要。
电影字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准确、简洁地传达出电影的原意和氛围。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通俗大众文化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全球影迷的热爱下,各种电影作品纷纷涌现。
对于不同语言的观众来说,正式的字幕翻译成为电影欣赏的桥梁。
而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原则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
本文将以畅销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保留原作表达效果的同时,对翻译准确性和可读性的影响。
一、功能对等原则的概述功能对等原则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和语言规则,保留原作的意义和功能。
此原则源于动态对等观念,提出翻译应该注重传递和保持原作的功能和意义,而非简单的文义对等。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原则应用广泛,旨在使观众在欣赏外国电影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情节、角色心理以及电影的核心信息。
二、《国王的演讲》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实践《国王的演讲》是一部以英国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讲述了乔治六世在二战期间进行演讲的故事。
在该片的字幕翻译中,翻译者充分运用了功能对等原则,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的语境和情感表达。
首先,在对白的翻译上,翻译者注重表达演讲者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在原片中,乔治六世因演讲恐惧症感到焦虑和不安。
而在字幕翻译中,翻译者精确传达了这种情感:“It’s like preparing for a punch up with Mike Tyson”。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翻译者成功地将原作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
其次,在特定文化语境的表达上,翻译者注重保留原作的文化色彩。
在该片中,乔治六世的英国身份和历史背景起到重要作用。
在翻译中,翻译者通过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境,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乔治六世的身份地位和英国的历史背景。
例如,原片中的对话:“I’m perhaps Rose of York or oneof the Tudors. Something a tad more regal。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引言:字幕翻译作为国际交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情节和人物对话,还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字幕翻译既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又需要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的接受度。
本文将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探讨其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新实用主义派别的翻译理论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翻译应以功能为导向,注重传达源语文本的功能目的。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的根本目的是在目标语文化中实现与源语文化相同的功能效果,而不仅仅是实现形式或准确性的对等。
它充分考虑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保持所传递信息的效果一致性。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准确传达情节与对话作为电影字幕翻译的首要任务,准确传达情节和对话是功能对等理论的基础。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媒介,情节和对话是影片的核心内容。
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使观众能够顺利理解。
同时,字幕翻译需要注意信息的简洁性和直观性。
由于屏幕的限制,字幕翻译要求简短明了,以便观众迅速获取信息。
在此过程中,功能对等理论引导翻译人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确保字幕的简洁性和可读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
2. 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除了准确传达情节和对话外,功能对等理论还要求字幕翻译能够适应目标语言与文化。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字幕翻译需要结合目标语文化的接受度进行调整。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常常需要进行文化转换或移植。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翻译人员应当保持源语文本的表达意图,同时根据目标语文化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传递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3. 保持艺术效果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情节和对话,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飘》(GonewiththeWind)是一部著名的美国剧情片,由玛丽安贝克尔于1936年改编自福克纳的同名小说。
主要关注美国南方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历史故事,探讨了中产阶级女性如何超越身份和社会阶层的局限,重塑自己的生活与未来。
这部电影曾获得众多奖项,包括8座奥斯卡金像奖和一座金球奖,被公认为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
《飘》有多个译本,本文旨在以功能对等原理进行翻译比较研究这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
本文将首先对功能对等理论作出简要介绍,然后对比分析《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以及翻译者在修辞翻译方面的思路、手法和影响。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英美语言学家罗伯特威利埃里克森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语言在翻译时应在相同的功能层面上保持对等,即原文的语言功能应与译文的语言功能保持对等。
该理论主要关注比较原文和译文的功能相等,从而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和把握文化的正确性。
此外,该理论也认为翻译要尽可能遵循双语语境的解释,特别是文化差异上的一致性。
【修辞翻译】修辞翻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将源语修辞成分转化为目的语修辞成分,以保持原文修辞成分的功能和创造力。
为了理解《飘》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我们必须知道修辞的定义和功能以及翻译时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特征,可以起到表达艺术、增强语言效果、使阅读变得轻松通顺等作用,甚至能够改变语言的语义。
翻译时,翻译者可以根据源语修辞成分的功能和技巧,运用译文修辞成分进行修辞翻译。
翻译者可以使用句法或词汇等方法,转换语言,增加或减少字数,以及改变词性,来体现源语修辞成分的功能。
【比较分析】根据以上介绍和定义,本文将对《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做出比较分析。
首先,在《飘》的两种译本中,译者都采用了句法的方式来表达源文的修辞成分,其次,两种译本都采用了修辞的手段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如设计和表达,这是两种译本中的共同点。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对白翻译
Conclusion
*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films subtitle in China. So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research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电影对白翻译
Ack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wledgments
At first,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my deep
Besides, I wish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all the teachers in XinKe College who have taught me and given me unselfish support during my college years. Finally, I feel indebted to my parents, for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love in life, and I love them.
the future.
Thank you!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s under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With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guidance and criterion,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paper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And many more and further research need to be done in this field in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阿甘正传》为例近年来,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阿甘正传》为例,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
电影中的台词深刻,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这部电影的字幕时,功能对等理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功能,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因此,在翻译《阿甘正传》的字幕时,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例如,在电影中,主人公说:“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这句话的原文文化内涵是: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因此,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留这句话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此外,功能对等理论还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例如,在电影中,主人公说:“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这句话的原文语言特征是:妈妈总是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因此,翻译者应该尽可能保留这句话的语言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综上所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要求翻译者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征,而不是简单地翻译原文的语言。
因此,在翻译《阿甘正传》的字幕时,功能对等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飘》的两种译本中的修辞翻译研究近年来,电影《飘》的受欢迎程度一直都很高。
它不仅没有失去它原有的热情,反而被许多观众视为一部经典电影。
《飘》被翻拍两次,其中一个版本是美国版,由现代艺术院校联合出品。
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版,由华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出品。
这两个版本使用不同的修辞和翻译方式,引起了译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这两部电影的译本对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功能对等理论提出翻译的建议。
首先从翻译的概念出发,翻译是把一种文本用另一种文本表达出来的过程,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和共同创造的过程。
有时,两种不同的文本会有相似的概念,但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选择正确的修辞和翻译技巧很重要,以确保文本、概念和文化背景都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这也是功能对等理论中所提出的,它是用于处理文化差异的一种方法。
主要思想是翻译不仅仅是把一种文本转换成另一种文本,而是要确保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源文本背后的概念和文化。
接下来,我们将对片中的修辞和翻译进行分析。
首先,美国版本的修辞是保持源文本的风格,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背后的概念。
例如,在美国版本中,影片中有一段话:“You don know what you have til it gone”,它在中文版本中被译成“当失去时才知道曾经拥有”,保留了源文本的字句,同时也确保了概念的准确性。
此外,美国版本的修辞也更加简洁,只有必要的部分比如介词、冠词、代词等仅仅保留,而其余的部分都以原文的方式保持不变,以确保概念和文体的准确性。
另一个版本是中国版本,它的翻译技巧和修辞更多的是在强调文化背景的差异。
例如,当源文本中的“Loneliness”被翻译为“寂寞”时,它保留了源文本中的意思,但又强调了中国文化中对此概念的重视程度。
此外,中国版本也更多地使用就近原则,因此,经常会使用词语和短语,以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
在结论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电影《飘》的两个版本,针对以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提出了翻译时应考虑概念准确性和文化差异的建议。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导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交流和了解彼此的重要媒介之一。
而字幕作为电影传播的一种方式,起到了沟通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作用。
字幕翻译是电影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功能对等原则作为一种翻译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字幕翻译中。
本文以受到广泛赞誉的电影《国王的演讲》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功能对等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1. 功能对等原则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原则,即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语文化中达到与源语文化相同的交际功能。
翻译的目的是将原文的意义传达给目标读者,使得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语言、文化和信息。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原则体现为要准确传递电影的情节、人物性格、文化背景和隐喻等信息。
2. 《国王的演讲》的背景与重要性《国王的演讲》是一部由汤姆·霍珀执导的影片,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治疗皇家咨询官伯特耶,“讲出自己的声音”并挑战恐惧的故事。
该片展示了英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对于英国以及全球观众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王的演讲》字幕的翻译需要准确传达电影的情节和主题,以及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3. 功能对等原则在《国王的演讲》字幕翻译中的应用3.1 情节的传达功能对等原则要求翻译传达原著的情节,使得观众能够理解电影的剧情。
在《国王的演讲》中,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因为口吃而苦恼,并最终通过伯特耶的帮助进行演讲改进。
在字幕翻译中,需要准确传达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使得观众能够理解电影的核心内容。
3.2 人物性格与情感的传递功能对等原则要求翻译传达原著的人物性格与情感,使得观众能够理解电影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国王的演讲》中,国王乔治六世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却因口吃而受困的人。
在字幕翻译中,需要通过恰当的语言和文化表达方式,传递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人物。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特征分析——以电影《功夫熊猫1》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特征分析——以电影《功夫熊猫1》为例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特征分析——以电影《功夫熊猫1》为例摘要: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种外语电影语言的传播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电影《功夫熊猫1》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电影字幕翻译的特征。
通过对字幕中的语言表达、隐喻、幽默等方面的翻译策略的分析,旨在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功能对等与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功夫熊猫1》1. 引言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将外语电影语言转化为观众理解的方式,旨在传递原作的信息和情感。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来进行,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本文将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分析电影字幕翻译中的特征,以电影《功夫熊猫1》为例。
2.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是传达信息和情感,而非直译每个词语。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观众的语言背景和文化习惯,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2.1 语言表达风格的翻译《功夫熊猫1》中,主人公认真向往功夫,但是他却体型庞大、笨拙,他的导师们不看好他,因为他不符合正统功夫的标准。
在电影中,主人公经常使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迸发出“不能安慰哄骗我”、“给我一个答案,一个简短的答案”等。
在翻译这些语言表达时,译者需要考虑如何传达主人公幽默、直接的个性特征,保留他的独特口吻。
2.2 隐喻和文化的翻译电影字幕翻译中,隐喻是翻译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功夫熊猫1》中,有一个重要隐喻是主人公如何找到内心的力量。
在电影中,主人公被告知“最好的秘密隐藏在你最深的恐惧里”。
这句话隐喻着每个人内心的潜力。
在翻译这个隐喻时,译者需要保留原意的同时,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传达出同样的意义和感受。
2.3 幽默的跨文化翻译幽默是电影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功夫熊猫1》中有很多幽默搞笑的对白和情节。
在翻译幽默时,译者需要保留原作的幽默效果,并适应目标文化的幽默习惯。
翻译论文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的今天,文化之间的传播也越来越频繁。
而作为文化传播的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译制电影正逐步成为我们了解国外文化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但在电影的台词翻译的方法上却存在着很多有待商榷的地方。
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台词翻译的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本文将就该理论进行分析,以期对该理论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本文在对功能对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电影字幕特征引申出两种常见的电影翻译实践方式,并从翻译效果上论证该方式及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上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又分析了该理论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的不足之处,最后得出结论电影字幕翻译应本着传达意义的同时尽量多的传播文化、弥合文化差异,因此应在功能对等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关键词:功能对等;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文化传递一.电影字幕特点1. 具有较强的瞬时性同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电影台词没有重复性阅读的特征,只是在电影播放的过程中由演员演绎一遍,而观众则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一边看字幕一边聆听配音,不能重复地观看或者聆听同一段台词。
所以,电影台词必须在短时间内让观众理解相应演员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内涵。
例如《狮子王》当中,刀疤叔叔想谋害辛巴,就骗辛巴说爸爸要给他一个惊喜,当辛巴问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个惊喜的时候,刀疤叔叔却回答,“Simba,it's to die for.”(辛巴,你会喜欢死的。
)短短的依据双管次在电影中会转瞬即逝。
这时候如果观众不注意其中的内涵,就会错过一些精彩片段。
2. 具有较高的通俗性电影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传播媒体,其本身的商业性要求它的语言一定要符合大部分观众的欣赏水平。
所以在制作电影的时候必须准确把握台词的内容和难度,因为太难的台词会让观众感觉枯燥和艰深身,太简单的内容又会让人觉得无聊。
例如《黑客帝国》中,导演有效的弱化了电影的哲学思想,从而符合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
3. 具有一定的简洁性一般情况下,电影台词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现的,因而在台词中大部分内容都遵循了口语对话当中的简明扼要的特征。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中委婉语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美国情景喜剧字幕翻译中委婉语的翻译———以《老友记》为例吴佳瑜王淑琼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摘要:委婉语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广泛使用于人们的日常交往中。
不同文化和场景下的委婉语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将以《老友记》为具体案例,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原则,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角度具体分析委婉语的汉译,以期引起读者对在功能对等理论下委婉语研究的兴趣。
关键词:功能对等委婉语《老友记》字幕翻译作者简介:吴佳瑜(1996-),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翻译,英汉对比。
文学翻译一、引言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来自各国的影视文化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美国情景喜剧更是凭借其幽默的风格吸引了一大批人,其中《老友记》作为一部风靡全球的经典美国情景喜剧更是大受欢迎,里面的人物各个性格鲜明,语言风格多样,委婉语作为日常交际最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这部影片中更是被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委婉语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都只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研究,很少有人从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中对委婉语进行研究。
二、委婉语(一)委婉语的定义“euphemism ”源自希腊语“euphemismos ”。
词头“eu-”的意思是“good ”(好的),词干“phemism ”的意思是“speech ”(言语)(刘艳平,2011),整个字面意义就是说好听的话。
委婉语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在人们的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或迂回言词,均属于委婉语。
(二)委婉语的功能1.避免禁忌“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的最根本的原因”(张拱贵,199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避免谈论一些事情,譬如疾病、死亡和衰老等,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十分不幸的事。
当人们必须谈论此话题时,就会用一些含糊、迂回委婉的话语来代替。
功能对等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电影《芭比》为例
070《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电影字幕为观众提供电影辅助信息,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字幕翻译则可以帮助语言能力较弱的目的语观众理解剧情、欣赏电影。
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作为较受欢迎的翻译理论,强调目的语读者的地位及译文传递原文意义的重要性,契合字幕的特点与需求。
在功能对等论的指导下,从词汇、句法 、篇章、文体四个对等角度分析电影《芭比》的字幕翻译,论证该理论对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为译者的字幕翻译工作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功能对等论;电影字幕;字幕翻译;《芭比》功能对等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电影《芭比》为例赵曼翡一、引言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影不仅丰富了娱乐生活,还向观众传递了不同的文化思想内涵。
电影作品的引进与推出也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方式之一。
外国电影的引入为我国观众提供了了解国外社会文化特色的渠道,有助于了解外国的历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
英语不仅是国际通用语言,还是我国教育课程的必修内容;具有源语言社会文化特色的电影字幕,结合专业译员提供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剧情和思想内涵,还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料。
本文以2023年真人电影《芭比》为例,在功能对等论的指导下,简要分析流媒体平台上该电影字幕的翻译,以期论证功能对等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从而为字幕译员的翻译工作提供可行性帮助。
二、电影《芭比》及字幕翻译2023年7月上映的奇幻喜剧电影《芭比》,剧情天马行空,语言幽默诙谐。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由玩具组成的“芭比乐园”作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结,具有认知差异的虚拟人物芭比和肯进入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思想认知因此被引入虚拟世界,从而导致虚拟世界的混乱,并借此讽刺现实问题。
该电影不仅在院线上映,随后还在不同的流媒体平台上架。
因剧情的奇幻幽默,得到了部分年轻人的喜爱。
与其他文字作品相比,电影字幕有三个特点:瞬时性、大众化、情感化[1]。
瞬时性指电影字幕随着电影画面的变化而快速切换,存在时间较短,这就需要字幕尽量简洁易懂。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表达形式,受限于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差异,需要通过字幕翻译来实现跨文化交流。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理论,也适用于电影字幕翻译。
本文将以电影《小妇人》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者纽温豪斯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作为一种翻译和跨文化传播的原则。
该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重点应当放在源语文本的功能目的,而不仅仅是对源语言词语和句子的简单转述。
功能对等理论主张,翻译应当以目标语言读者为导向,追求相同的功能目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等。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电影字幕翻译是一项独特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电影字幕的时长通常较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准确的信息。
其次,电影对话通常经过精心的剪辑和配乐,翻译时需要在保持语义准确性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电影字幕需要考虑到观众对视觉和听觉的同时感知,因此,字幕的翻译必须具备清晰明了的表达,以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剧情。
三、《小妇人》电影简介《小妇人》是由美国导演格莱塔·葛韦格执导的一部影片。
该电影改编自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姐妹在美国内战期间经历的成长与爱情故事。
四、原文的功能目的分析在进行字幕翻译之前,首先需要对源语文本进行功能目的的分析。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角色们的对话主要用于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剧情发展以及传达情感。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话来呈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准确传达这些功能目的。
五、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语言和文化转换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形式,需要将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转化为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
【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词汇翻译理论
《【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翻译中的应用】词汇翻译理论》摘要: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一)声画同步(synchronization)层面上的对等电影字幕受到声画同步的制约,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在忠实于源语意义的基础上,对译文做适当的调整,Believe me citizens you have not seen anything yet. Po: I know. 师傅:各位乡亲,heroic heroes in all of China-the Furious Five bowed in respect to this great master. 即使是有豪杰中豪杰之称的中原五侠客也对他五体投地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二十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引的影响最大的理论。
他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即找出译入语的各种有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段。
奈达认为没有绝对的相等只有不同程度上的相对对等或称部分对等。
“相对对等”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动态功能对等翻译提供了实践意义。
影视翻译是一种非纯文本翻译,与其他领域的翻译相比,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又有其个性。
声画同步(synchronization)是影视翻译最显著的特点,是指译制片中的译文应与影片中的对白、声响及画面动作保持一致,即:使游动字幕、配音声音与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状态。
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应同时呈现或消失。
声画同步的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真实感,提高视觉感染力。
一、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一)声画同步(synchronization)层面上的对等电影字幕受到声画同步的制约,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在忠实于源语意义的基础上,对译文做适当的调整。
在语音方面,首先,译文和原文的长度尽量做到相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将每一句中文的字数(注意是字数而不是词数)译得和外文句子的音节数基本相吻合。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文电影在中国的受众群体日益扩大,对于电影字幕汉译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为我们解读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本文以新版《小妇人》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进行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是尼达谢提出的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应该保持与原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要求汉译的字幕要传达与原文一致的信息,确保观众准确理解电影的情节和对白。
与文字翻译不同,电影字幕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达信息,需要有快速直接有效的翻译方式。
首先,从语义角度来看,功能对等理论要求字幕翻译传达原文的意义。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原文可能出现的一些具有隐喻或多义的句子,需要在字幕翻译中找到合适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比如原文中可能出现的“a storm of emotions”(情绪的暴风雨),字幕翻译可以选择“情绪骤变”或“情感波动”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其次,从句式结构和语法角度来看,字幕翻译需要保持与原文相似的结构和语法,以确保观众容易理解。
例如,原文中可能出现的简洁且有力的句子,字幕翻译也应该尽量保持简洁。
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不同,字幕翻译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适当的改编,以符合汉语的语法习惯。
此外,从文化角度来看,功能对等理论也要求字幕翻译传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可能会涉及到美国历史、文学、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字幕翻译需要根据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
最后,从语音角度来看,字幕翻译需要符合汉语的语音规律,以保证观众能够准确理解电影中的对白。
在英语中,口头表达常常受到强调、重音和语调的影响,字幕翻译需要通过合适的标点符号、断句和排版方式来传达这些语音特征,以便观众在阅读字幕时能够模拟出原文中的语音效果。
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_212
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提出“功能对等”原则。
奈达指出“判断译文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及修辞手段的比较上,重要的是接受者能够理解和领会译文的方式进行对比来表达功能对等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功能对等原则尽可能使译文与译文读者和原文与原文读者之间关系能够保持一致。
要求译文再现的语言意义、形式、文化内涵等各方面都与原文相符合。
功能对等原则的“对等”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等同。
原文和译文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语境、词汇、语法、译文读者等各种因素的局限,完全等值翻译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电影字幕译者同其它翻译者一样,要灵活翻译,尽量从语义、形式、文化等方面实现原文与译文的相对等值,是观众在观看外文电影过程中,尽量体验到和源语观众相等的观影感受。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主要特点(一)时间的瞬时性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如果不理解可以回头再读一遍。
而电影字幕语言转瞬即逝,如果看不懂,就只能放弃。
因此,电影字幕翻译者要充分考虑电影影像本身所需时间和观众在阅读字幕过程中所需的时间,综合不同年龄、群体的观众,在字幕翻译中意思表达清楚,让观众在一定时间内理解字幕的意思。
(二)空间的局限性字幕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文本,通常在屏幕的最下方出现。
屏幕的面积和可容纳的语言符号十分有限,在一部电影中,画面是最重要的信息,字幕是辅助信息。
辅助信息不应对观众获得主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造成干扰。
另外观众对一些陌生的电影题材,阅读字幕的速度会减缓,这些不同方面的因素都要求翻译者尽量将字幕的长度和源语基本保持一致,并尽最大努力保证两国文化正常交流。
(三)文化差异尤金?奈达说过,对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词语才有意义。
中西方文化在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电影字幕翻译不只是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台词的翻译-2019年文档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台词的翻译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电影,已经超越了娱乐的意义,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进而成为软实力的先锋,影响国际权力的版图。
然而,因为语种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不同,电影台词翻译就不可或缺。
电影台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活动,但它是种特殊的文学翻译,即要考虑文本意思的传达,又要体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就要求不能把电影台词翻译成文学作品。
台词翻译要传达影片的主题,阐述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角色的个性。
1 功能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赖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度》中建议根据译文的功能和读者的类别对翻译进行分类,在翻译时应考虑译文的特殊功能和读者,采用与功能类别相关的标准。
费米尔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提出翻译目的论( Skopos theory)。
认为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翻译行为要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而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
诺德在skopos rule的基础上提出了忠诚原则(royalty rule),强调目标语文本的意图必须与原作者的意图一致。
目的原则与忠诚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两大基本原则。
目的论学者提出翻译过程必须遵照三大法则:目的原则:即译文由译文的交际目的决定;连贯性原则:即译文必须对目标语言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下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忠诚原则: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功能翻译理论不再进行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而是从翻译的功能和目的出发,强调某一具体翻译目的要求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为达到某一翻译目的可以采取多种翻译方法。
2 电影台词翻译电影台词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注意语用、文化、语言和文体,力争做到“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 刘重德,1995)。
成功的电影台词翻译标准是既要符合目标观众文化特征,又不失源语言的独特风格,让目标译文观众能够获得同样的艺术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摘要:文章先简要阐述了影响电影词汇修辞的两个主要因素,然后从翻译是否准确表达了源语言信息、使中国观众与源语言观众最可能接近的感受这一准则出发,分别提出了习语和双关语的主要翻译方法。
关键词:电影翻译词汇修辞习语双关语功能对等
随着英语电影的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目前广泛所知的有两种不同的电影翻译类型:配音翻译和原声的字幕翻译。
不同于配音翻译,字幕翻译更能让观众欣赏原声英文电影的韵味,也更受广大观众的喜欢。
如今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
而在英文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一直被视为一个困难。
所以,文章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阐述了英文原声电影字幕翻译的词汇修辞翻译中的主要部分:习语和双关语的翻译。
英文电影的翻译,不仅仅只是从电影语言的字面意义上简单的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从语言交流的文化出发,能让中国观众在观看英文电影时,与源语言观众在最可能接近的程度上理解和欣赏电影。
这是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衡量英文电影翻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
接下来,笔者将简要阐述了影响电影词汇修辞的两个主要因素:文化差异和语境差异。
首先,作为文化的首要反映,文化总是在不断的影
响和塑造着语言。
电影中的语言更是传达信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在词汇修辞的翻译中,双关语和习语是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将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进行对等沟通。
也就是说,译者需要将双关语和习语里所表达的源文化意义翻译成目标观众所熟悉的语言文化。
其次,在翻译词汇修辞的同时,必须要依赖其所具体使用的语境。
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翻译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
所以作为一个电影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必须对电影的故事和背景做到充分的了解。
1 英文电影中修辞词汇的翻译
文章主要从双关语和习语,来谈谈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翻译的一些合适的方法。
2 英文电影中双关语的翻译
英语的双关语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下,表达多重的修辞效果。
正如雨果说的那样,双关语是“飞舞着灵魂的产物”,它能使语言变的生动形象、幽默和精辟。
也正是因为双关语充满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对于它的翻译也显得困难。
如我们所知,在两种语言之间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对等,因此在双关语的翻译中不存在完全一致的对应翻译。
所以,我们需要灵活的采用多种方法去帮助观众,在翻译中得到最完全的信息和美感的享受,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笔者总结出三种在英语电影双关语翻译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方法:逐字翻译加注释,释义和视
角转换。
逐字翻译加注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译文和源材料之间的功能对等,不仅仅需要逐字的将双关语翻译给观众,而是在具体语境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并且在翻译后加上适当的注释部分。
这种方法能帮助中国观众完全的理解双关语,并有机会用双关语在源语言中的意义来思考。
为了能帮助中国观众更好的理解英文电影中双关语的含义,译者会将双关语中隐含的那部分意义翻译出来,这就是释义。
采用这种方法,虽然在形式上失去了对等联系,但是从双关语的单个组成部分来说,这种翻译方法还是能够准确的表达双关语的含义。
视角转换,是指在重新组合源文形式的基础上,为了能保留双关语的幽默效果,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表达相同的信息含义。
双关语中的修辞效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译文中自然和灵活的保存并表现出来。
而且译者也在两种语言之间,找到了很好的信息和文化的意义转换。
关于这种方法,最著名的是那段钱绍昌教授在“成长的烦恼中”所翻译的一段对话。
3 英文电影中习语的翻译
习语通常含有隐含的意义,译者不能简单的逐字翻译其字面意
义。
总体上来说,习语主要分为三大类:成语、谚语和俚语。
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译者必须对习语的源语言文化和具体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笔者总结出三种在英文电影习语翻译过程中经常用到得方法:直译、意译和替代。
直译作为习语翻译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不是指根据字面意义逐字逐句的僵硬翻译,而是通过用最接近目标语言的合理解释的方式,把习语所蕴含着的潜在寓意很好的表达出来。
这种翻译方式,能够很好的保留并表达习语原始意义,同时又能够反映出源语言国家的文化和习俗,而不破坏习语的语言风格。
意译体现在英文电影的翻译中,为了能更好的传达英文习语的涵义,而不得不牺牲英文习语的原有句式和修辞手法。
译者需要掌握和了解英语习语的真实涵义,然后才能根据其原意在这种具有不同特征的语言中寻求最接近的一致。
从广义上来说,替换是指从目标语言的意义和风格对等出发,将源文进行改变和调整。
虽然源文和目标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他们之间总会存在一些相同之处。
一些英语习语或俚语和中文习语在表达上,不仅有着能够相吻合的内容和形式,甚至有着相同的意义、形象比喻和语言风格。
当翻译这类英语习语和俚语时,译者可以直接进行替换和套用。
这种翻译方法,使得翻译英语习语与中文有了最接近的对等。
4 结语
电影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由于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不同,电影中的词汇修辞一直是被视为英语电影翻译的难点。
在英文电影翻译中,还需要我们大量的努力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系统、成熟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 刘峡.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的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5.
[2] Eugene A. Nida,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