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phor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 或称认知域cognitive)向另一个概 念域和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始发域” (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即是说,一个范畴赖以 得到解释的概念域是用另一个概念域来解
释的。比如我们把“垂直”概念域映射 “数量”概念域,就会得到“Price may rise up/go up/skyrocket”这样的隐喻句。
• “computer virus”可以给电脑爱好者提供对 付电脑病毒的思维模式,去避免电脑病毒 乃至帮助找出消除电脑病毒的办法。
•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Niels Bohr 通过观察研究 发现电子绕原子核运行,恰似行星绕太阳 运行一样,于是在此基础上使用隐喻“The atom is a (miniature) solar system”建立了 “原子结构理论( atomic structure theory) ”。
• “看文字, 须是如猛将用兵, 直是鏖战一阵。”
• “(看文字)如酷吏治狱, 直是推勘到底, 决是不恕 他, 方得。”
• “看文字, 正如酷吏之用法深刻, 都没人情, 直要 做到底。 若只恁地等闲看过了, 有甚滋味! 大凡 文字有未晓处, 须下死工夫, 直要见得道理是自家 底, 方住。”
• “看文字如捉贼, 须知道盗发处, 自一文以上赃罪 情节, 都要勘出。 若只描摸个大纲, 纵使知道此人 是贼, 却不知何处做贼。”
义阵营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人们试图通过研究隐喻(尤 其是业已积淀为语言中极普通的表达方式的某些基本隐喻即
rootmetaphors)揭示语言的起源、发展和使用乃至人类认识 和智能发展的奥秘。
• A. 光阴流似水。(元稹诗) • B. 鬓发茎茎白,光阴寸寸流。(白居易) • C. 1997年快过去了,1998年就要来了。
• 宋陈騤《文则》之言:“《易》之有象, 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 之作也,可无喻乎?”
譬喻为致知之具、穷理之阶
• “理赜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 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宜 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甚或张皇 幽渺,云义理之博大创辟者每生于新喻妙 譬,至以譬喻为致知之具、穷理之阶。” ——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卷
• “时间变化是空间变化”这个隐喻概念系统。
• 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论语·子罕》) • 弛光不留,逝川倏忽。(《金楼子·立言篇》)
• 落花徒绕枝,流水无返期,莫恃少年时,少年能几 时?(张生妻《梦中歌》)
•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李白《古风》)
•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光年是此声(李白《白头咛》)
• “看文字, 当如高[舟+我]大艑,顺风张帆, 一日千 里, 方得。 如今只才离小港, 便著浅了, 济甚 事! 文字不通如此看。”
• “如吃果子一般, 劈头方咬开, 未见滋味便吃 了。 须是细嚼教烂, 则滋味自出, 方始识得这个是 甜是苦是甘是辛, 始为知味。”
• “人读书, 如人饮酒相似。 若是爱饮酒人, 一盏 了, 又要一盏吃。 若不爱吃, 勉强一盏便休。”
• “看书非止看一处便见道理。 如服药相似, 一服 岂能得病便好! 须服了又服, 服多後, 药力自行。”
• “看文字, 须大段著精彩看。 耸起精神, 树起筋 骨, 不要困, 如有刀剑在後一般! 就一段中, 须要 透。 击其首则尾应, 击其尾则首应, 方始是。”
隐喻(metaphor)
• 隐喻(metaphor)是人类范畴化的组成部 分:是组织我们关于世界的思想的基本方 式(Geoge Lakoff(1980-87)Such scholars
see metaphor as an intergral part of
human categorization:a basic way of organizing our thoughts about the world.)。 “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 认知工具”(Ungerer & Schmid, 1996)
• 莱可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在 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语言中 充满了隐喻或隐喻性的表达。他们对英语 中大量的语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许多表达 方式都来自一些基本的隐喻,即所谓的隐 喻概念。比如,“争论是战争”、“时间 是金钱”等等。这些隐喻概念派生出许多 日常用语表达方式,形成隐喻概念系统。 隐喻成了人类语言的固有特征,不再是天 才的独创。
• 到宋代,诗人们虽然还较多地使用“流水” 这个隐喻,但是,一般都在诗句中加入别的隐 喻来增强诗的感染力。他们感到流水一喻 已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的 共鸣。这说明,到宋代,流水一喻渐渐失去了 它的魅力。
• 例如:
• 人间世,逝川东流,红日又西沉。(陈若晦《满 庭芳·游大涤赋》)
• 花谢流水殊忽,嗟年少光阴。(柳永《离别 难》)
• 鬓毛霜一色,光阴水争流(白居易《六年冬暮赠崔常 侍晦叔》)
• 去复兮如长河,东流赴海人不知(白居易《浩歌行》)
还有明确指出河名的,可以说非常具体,如: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 进酒》)
• 到唐代,以流水喻时间变化的比喻方法十分 流行。在《中外比喻词典》中,唐代关于时 间变化的隐喻句共68句左右,以流水喻时间 的有24个左右,占三分之一强。这个比重是 很高的,说明流水一喻在唐代发展很快。诗 人们大量使用该隐喻,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 力。
朱熹关于读书的隐喻
• “人言读书当从容玩味, 此乃自怠之一说。 …… 若 徜徉终日, 谓之从容,则不叫做工夫,譬之煎药, 须 是以大火煮滚, 然後以慢火养之。”
• “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看人文字, 要 当如此, 岂可忽略!”
• “至於群疑并兴, 寝食俱废, 乃能骤进。” 因叹: “骤进二字, 最下得好, 须是如此。 若进得些 子, 或进或退, 若存若亡, 不济事。 如用兵相杀, 争 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 也不济事。 须大杀一 番, 方是善胜。 为学之要, 亦是如此。”
•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 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他们 认为隐喻的过程是人们借助一个概念领域 结构去理解另一个不同的概念领域结构的 过程。
• “把隐喻研究纳入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 的重要标志是:
• Lakoff & Johnson(1980)[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国外隐喻研究方兴未艾,Judge称之为一场 “隐喻革命”(metaphoric revolution)。
• 人生朝复暮,水波流不驻。……落花水东流, 识尽人生事。(黄亢《临水》)
此外,在宋词中,还出现不指出喻体“流水”,直接 跳到下一层隐喻“流动”的句子。而句子的侧重 点明显地放在其它隐喻上,如:
• 流光容易将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 流年迅速,君看败叶初辞木。(张抢《醉花 魄·咏秋十首》之五)
•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 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 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 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 ‘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 ‘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 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 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 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 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 可矣。”王曰:“善。”
• 可见,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一方面,隐喻能提供 一个框架,限制人们构建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的方 式。另一方面,新的隐喻提供观察世界的新方法,提 供看待世界的新角度。每一个新的上层隐喻的出 现都会使整个隐喻系统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也使 人们的整个思维方式发生微妙的变化。对隐喻系
统内部纵向联系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语 言,进行文学创作,还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是如 何受到已有隐喻系统的限制,又是如何在已有隐喻 系统的基础上寻求突破的。
• 自20世纪60年代起,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对隐 喻展开跨学科研究的热潮。例如,1977年在美国伊 里诺依大学召开的“隐喻与思维”专题讨论会便 云集了来自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 域的一些知名学者。1978年,在加州大学的戴维斯 分校又召开了国际跨学科隐喻研讨会,提交大会的 论文后来也得以出版。继此之后,类似的专题讨论 会还在其它国家举行过多次并出版了大量的论文 集或专著(详见林书武1997)。近年来,隐喻研究的 浪潮已波及中国,国内外语类主要学术刊物刊登了 许多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文章,甚至有人开始讨论 创建隐喻学(束定芳1996)。
• 奥托尼(1979)认为,当代隐喻理论可以粗略地分为非构建主义 和构建主义两大阵营,前者因袭了修辞学或文体学的理论传统, 将隐喻看作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一种反常的语言运用现象。
• 后者则将它看作是介乎语言、现实与思维之间的、既反映语 言的本质又反映人类智能工作机制的一种动态过程。
• 从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以雷科夫(Lakoff)为代表的构建主
• 科学家卢瑟福借助隐喻,提出“氢原子的行星模 型”这一假想模型,来帮助人们认识氢原子的结 构及其内部运动规律,并设想把这一模型类推到 其他元素的原子运动规律上去,从而建构了一套 相关理论。最后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观察, 他的类推模型和相关理论都被证伪了。这一隐喻 模型得到了准确的定位,就是对氢原子来说,它 是正确的,但不能类推出去,因为其他原子有更 多的电子,内部有们在揭示未知的探索过程中,为 了形象描述和解释所探究的现象,而借用 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事实而创造的 科学语言。
• 在计算机科学中,研究人员发现某种程序 具有复制自身、感染、破坏其他文件并最 终使电脑陷入瘫痪状态的劣性,恰如人体 内的某种病毒,于是采用computer virus 来 命名之。科研人员随后开发出消除这类破 坏性程序的软件,并称之为kill virus。
• “...the greatest thing by far is to be a master of metaphor(最最了不起的事就是 成为一个隐喻大师)” ——亚里斯多德
• 1725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Vico就 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后在其《新科学》 一书中阐述其认知观点。
《说苑·善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