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回顾《六国论》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教材回顾《六国论》课件
为:治理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 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但是 以:介词,凭借 故事:旧事,前例
苟:如果 从:跟随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②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④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易:轻易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礼:礼敬,名作动 势:势力,形势 劫:威胁、胁迫 日、月:每天、每月,名作状
下咽:咽下喉咙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迁灭:灭亡 迁,变迁、流放 与:亲附,结交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 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 用武而不终也。
始:起初 斯:这 再:两次
义:坚持正义,名作动
始:才
速:招致
洎(jì):及,等到
诛:被杀死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 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 较,或未易量。
殆:几乎
智力:智谋和国力
诚:实在
向使:假使ຫໍສະໝຸດ 爱:爱惜。数,天数、命运
理:与“数”同义
当:“倘”,倘若
或:也许。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二、用作连词。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16.2《六国论》课件 (共5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16.2《六国论》课件 (共5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弥、愈:更加。
判:确定,断定。 译文:既然如此,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 有满足,六国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犯六国就越急迫。所以, 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至于:以致
颠覆:灭亡。 以:用。 固:本来。 然:这样。 事:侍奉。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较:与……比较。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而:因果承接。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译文: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 的土地比较,(前者)实际数目多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 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所亡:所丢失的土地。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于:跟,对。 再:两次。 而:连词表并列。却:使……退却,使动。 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短语后置句。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 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割:割让。
然后:这样以后。 安:安稳。 寝:休息,睡觉。 而:可是,转折连词。
译文: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这样以后才能得 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到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 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厌:通“餍”,满足。 奉:献,送。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终:最后。 迁灭:灭亡。 与:亲附、亲近。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后也随着五国 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 1、暴霜露 “曝”,曝露 •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 • 3、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勿”,不要
21
古今异义
•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 今义:实际上
•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形容词,适合,得当
然后得一夕安寝

动词,获得
35
文言虚词
•而 •之 •以 •为 •其 •则 •与
36
文言虚词



(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

(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
在苏洵看来,六国破灭的原因是什么?
开门见山,直陈观点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


7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小邑 得百倍
大城 失百倍
数量上
对 大欲 得难
有限
大患 献易 无厌
程度上
比 奉繁
侵急
不尽
不灭
道理上
赂 秦 力 亏 , 破 灭 之 道
8
不赂者以赂者丧
齐、燕、赵并不“赂秦”,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48
2024/10/15
49
12
• 老泉论六国之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
而卒亡于此,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八引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课件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六国论》课件

兵器 军队 战争,武力 战争,武力 兵法,战略
率 • 率赂秦耶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全都 顺着 直接的,草率的 带领

•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获得
•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得到的土地
• 此言得之
正确,合宜
• 则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能够
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 捕获,抓住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
《六国论》重点知识梳理
复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写对易错字 3 积累三个重点实词:兵、率、得
三个次级实词:始、速、视
4 弄懂一个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5 重点句子翻译
然后得一夕安 寝 . 与 嬴 而不助五国也
兵 • 非兵不利 • 而秦兵又至矣 • 斯用兵之效也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 伐兵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注】威公,即齐桓公。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 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句意:功业的完成并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是由 一定的原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作时所产生,也 会有一定的根源和预兆。
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既得其尸于井
找到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清楚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实现,满足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必须
得 虑而后能得
处事合宜

•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起初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开始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起初

《六国论》复习ppt课件

《六国论》复习ppt课件

重视团结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03
呼吁人们重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
发展。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战略思维差异
东方战略思维特点
注重整体性和长期性,强调“和为贵”和“中庸之道”,注重谋 略和智慧。
西方战略思维特点
注重分析性和短期性,强调竞争和实力,注重科技和创新。
东西方战略思维融合
探讨如何将东西方战略思维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全面和有 效的战略思维方式。
《六国论》复习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章结构与内容梳理 • 重点词句解析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形势分析
战国七雄并立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相 互争霸。
风格特点
语言简练明快,逻辑严密清晰;同 时,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表 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深刻的历史 洞察力。
03
重点词句解析与赏析
典型句式、修辞手法举例分析
并列句式
文章中大量使用并列句式,如“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通过并列事实,强调齐 国的灭亡与其他五国有共同之处

反问句式
提问与回答
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进 行回答和解析,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 容。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回顾课文
《六国论》的背景、作者、主题、论点、论据等 。
重点讲解
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 加深理解。
知识点梳理
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方便学生记 忆和复习。

《六国论》ppt课件

《六国论》ppt课件

文章概述与主题思想
文章概述
《六国论》通过对六国灭亡原因的分析,阐述了作 者对于国家兴衰的见解。文章逻辑严密,语言犀利,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六国灭亡的教训,强调了国家应当重视内 部团结、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防等重要性,以维护国 家的长治久安。
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了解《六国论》的背景、作者及文章 概述;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启示意 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 水平。
阐述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六国的例子,阐述了在战争中 坚持到底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 才能取得胜利。
引申到现实生活
这种精神也可以引申到现实生活中,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 定信念、勇往直前。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描述燕赵两国的处境 指出在秦国即将统一天下之际,燕赵两国仍然坚持抵抗。
赞扬两国的勇气和决心 赞扬了燕赵两国在绝境中仍然不放弃抵抗的勇气和决心。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部分论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 一步加强思考和讨论。
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掌握不 够熟练,需要加强语文基础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提 高专注力和阅读效率。
下一步学习计划安排
01
复习并巩固《六国 论》中的重要知识 点和难点。
02
拓展阅读相关历史 文献和资料,加深 对六国时期历史背 景的了解。
因果论证
分析六国破灭的内外因,阐明其 历史教训
逻辑层次与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总-分-总” 的结构展开,层次分 明,条理清晰
论证过程严谨,逻辑 严密,无漏洞
每一段落都有明确的 中心思想,内容紧扣 主题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
采用古文风格,语言凝练,表 达准确

六国论复习-课件

六国论复习-课件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读xiànɡ,宰相
会不相从许 表动作只涉及一方,你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如此之势 形势

其势弱于秦 势力,力量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形状
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姿势,姿态
非兵不利,战不善 武器

而秦兵又至矣 斯用兵之效也
军队 军事、战争
瑜得精兵五万 士兵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2)不赂者以赂者丧


对比
小邑 得百倍 大欲 得难
大城 失百倍
大患 献易
奉繁
侵急
数量上 态度上
赂秦力亏 破灭之道
引用古语小结 道理上
齐 与嬴不助五国 不赂者 燕 以荆卿为计 不能独完
赵 牧以谗诛
不赂者以赂者丧
结构图
①弊在赂秦
(总分)
②赂秦力亏
(总分)
(并 列)
③不赂者以 赂者丧
(总分)
数量上 态度上 道理上
齐 与嬴 燕 错计 赵 诛牧
借古 ④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 所劫哉
(递 进)
⑤毋从六国 破亡之故事
讽今



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
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竹、文竹、 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比上较比 较合合适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 最好放在阳台上。
【论证方法】
•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 证明论点的方法。
•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 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 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来证明观点。
• 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 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例如:用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 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

《六国论》复习课件

《六国论》复习课件

(1)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几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危险) (2)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成为) 国者无使为 为( 治理)国者无使为( 表被动 )积威之所劫哉 (3)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 假使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让 ) (4)得: 小则获邑,大则得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得到 )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得当 ( ) 能够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 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得意, 得意,满足 ) 当其欣于所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回顾历史,南宋朝廷,更是如此,一味的苟安, 回顾历史,南宋朝廷,更是如此,一味的苟安, 一味的求和,最后居然为了求和, 一味的求和,最后居然为了求和,把个岳飞也给自己 人灭了!最终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人灭了!最终摆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 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 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 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 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定了丧权 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1年 辱国的《辛丑条约》 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读史可以明智,学完《六国论》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读史可以明智,学完《六国论》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只有竭力发展自己, 一个国家只有竭力发展自己,避免处于落后 的地位,才能富强,而不是挨打。 的地位,才能富强,而不是挨打。中国也应不断在各 项事业上不断发展,努力向先进国家的目标迈进, 项事业上不断发展,努力向先进国家的目标迈进,才 能不仅保卫自己,还能制约世界霸权主义, 能不仅保卫自己,还能制约世界霸权主义,促进世界 的和平与发展。 的和平与发展。

《六国论》复习课件

《六国论》复习课件

二、背景展示 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 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 大军压境,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威胁汴京(今开封)。宰相寇准 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 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 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 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 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3.苏洵在文章中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看法。
多读厚积
假设论证 假设论证法就是针对着上面所举的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 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六国论》中“向 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提出与上 文所论史实相反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下 断语,表现了文章论述语言的准确性、分寸感,恰到好处。
2.[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
[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都可以 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 [赏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 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 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在庭院中奏乐舞蹈,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句,反映 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理解性默写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 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复习ppt课件

《六国论》复习ppt课件

二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与其子苏轼、苏辙合 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又称“老苏”。作品集 《嘉祐集》。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三、研读 1.本文的中心论点? 2.两个分论点是什么,武器,军械。如: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2、士兵,军队。如: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秦发兵击之。《屈原列传》 3、用兵策略,战略。如: 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名词作动词,用兵器杀人。如: 左右欲兵之。 二、复合词
六国论
一、论 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 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 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 之言,正其谬误。”如苏洵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 论》。
四川眉山三苏祠(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4.研读第四段 (1)本段的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不赂 者”指哪些国家?它们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燕——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惜其用武不终也 (2)除了分析齐燕赵灭亡的原因,这一段还从反面 论述,这样正反论述要说明什么? 坚持用武力抵抗侵略者,才能救亡图存。
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如: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
3.研读第三段
这一段主要从哪几个角度论述观点?各得出怎样的结论? 其论证方法是什么? 从土地得失上——固不在战矣——对比论证
从强弱胜负上——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对比论
证 从引用古话上——此言得之——比喻论证(道理论证)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六国论》优秀ppt课件

各个击破。
03
六国用人不当,人才流失
六国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往往重用庸才而忽略真正的人才。同时,
六国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人才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阐述作者政治主张
强调团结致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不能团结一致对抗秦国的侵略。 因此,他主张各国应该放弃彼此之间的争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揭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阐述“赂秦”对六国造成的危害,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分析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强援而灭亡的原因,深化中心论点。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左传》
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为春秋末年 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战国策》
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 历史的重要文献。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重要事件
春秋五霸
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取得了卓越的 成就,对春秋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视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只有拥有足够数量和优质的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经 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各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艺术手法鉴赏
对比手法运用
横向对比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六国论》复习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六国论》复习课件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
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总领下文议论


小邑 得百倍 大欲 得难 有限 奉繁 不尽
大城 失百倍 大患 献易 无厌 侵急 不灭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赂 秦 者 力 亏, 破 灭 之 道 也
第三段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不赂者灭 亡的原因
1、绘思维导图,理清全文内容。(思)
2、析理性之声,鉴赏说理艺术。(议)
提示:可以从课文的论述思路、论证方式、论 证语言、某些细节入手。 3、对比《六国论》《阿房宫赋》异同,填表。
《六国论》《阿房宫赋》相同点
评论的内容 写作的意图 分析的结构 语言的运用
议论文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包括引用论证)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 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论点。 因果论 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 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 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六国论复习 ppt课件

六国论复习 ppt课件
宋文主“理”:返观自我、 思考历史、忧患民族,擅长阐发 事理、哲理、义理、禅理。
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军人乱政, 实行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将军权完全收归中央,造成 了军事上的衰势。北宋建国往后一百年间,与契丹、 西夏作战60余次,败多胜少,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 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 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 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 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 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秦国的态度“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形成 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至于颠覆 , 理固宜然 ”。
第三段层次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
秦之所得——战胜而得 诸侯之所亡——战败而亡者 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
创业之艰难——予人之“不甚惜” 得一夕安寝——而秦兵又至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注释: 未尝:不曾。 迁灭:灭亡。 与:动词,结交,亲近。 赢:秦王的姓,借指秦国。 始:起初。 义:名词作动词,坚守正义。 是故:因此。 斯:这。 效:功效。 以…为…:把…作为…。 始:副词,才。 速:招致。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其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雄壮,带有战 国纵横家色彩。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 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 “胸中之言”,“言当世之要”;主张文章 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唐风宋骨
唐文主“情”:意境空灵、气 势流走、悠远情韵,擅长丰神情韵。
—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前273年魏割南阳予秦。
第四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 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证的?

高中语文《六国论-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六国论-复习》课件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大则 得城。较秦之所 得,与战胜而得 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 战败而亡者,其 实亦百倍。则秦 之所大欲,诸侯 之所大患,固不 在战矣。
秦国凭借攻战获得土地以外 (接受诸侯的贿赂),(不打 仗)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 获得城市。把秦国受贿赂得到 的土地,与战胜得到的土地比 较,它实际多到百倍。把六国 诸侯(贿赂秦国)丧失的土地, 与战败丧失的土地比较,它实 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欲 望最大的,就是六国诸侯祸患 最大的,(这样,)本来就不 通过战争来决定(胜负)。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采喝酒,苏轼开口 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 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嬴政并吞六国 )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 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 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二.解题
1 . 六国
2. [故事]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 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 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 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
古:灭亡。
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 推翻合法政府。
祖父 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最好可 分几层?论证的是什么?
小邑
大城
得百倍 失百倍 数量上
对 大欲
大患
赂 秦
得难
献易


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 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惟有诗意地生活,才 能清明淡然的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 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仗 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 青莲居士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 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诗意地生活》) • 2、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超脱老子骑青牛而过的函谷险 塞,踏过孔子脚下不逝的东流之水,诗意地生活,蓦然回 首,生命微笑。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 是便让汗青里多了一位诗中圣哲。纵然是“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的凄苦;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轩涕泗 流”的悲凉;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 梢”的窘境;少陵亦不改己志,用一支如椽巨笔,还原了 历史本像与民生疾苦,一只小船,一席凉被,让杜甫探实 到了生命的价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 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 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武器)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士兵,军队) 欲勿与,又患秦兵之来 3 、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 也。 (战争 ) 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用兵策略,战略) 5、左右欲兵之 (用兵器杀人)
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 5.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 灭。”此言得之。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 国也。 8.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 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9.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 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之之势。 1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 矣。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积威之所劫,
势:形势。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为:被。 劫:胁迫,挟持 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译文: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 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 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日:一天天,名作状。为1:治理。
月:一月月,名作状 无:通“勿”,不要
终:最后。
迁灭:灭亡。 继:随着、跟随 迁:改变。
……也:判断句 与:结交、亲附。
译: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 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齐国 亲附秦国却不帮助五国。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 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既:已经。 免:幸免。 始:开始,起初。
义:坚持正义。名词作 动词。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 不行,良将犹在, 向使:以前假如。 附:亲附,依附。
犹:还。
译: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 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 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还 活着,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 未易量。 数、理:天数,命运。 易:轻易。 当:通“倘”,假如。 量:判断。 或:或许。
10.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 。 ! 11. ,其势弱于秦,



12.苟以天下之大,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 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 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苟:如果。 故事:旧例。
以:凭借。
从:追随。
是:这。
译: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却追随六 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课本素材应用
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 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 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 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 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 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请选择一个朝代举例阐述自己 的观点。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 者再,李牧连却之。
再:两次。 于:跟、与。 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却:使……退却,译为击退,使动用法。
赵尝五战于秦---状语后置句,“赵尝于秦五战” 译: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 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 续击退了它。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 也。 谗:小人的坏话。 洎:等到。 而:却,连词,表 以:因为。 转折关系。 为:成为。 洎……诛:被动句。
译: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 了。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 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 而不贿赂秦国。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 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斯:这。 以:用 始:才。 效:效果,结果。 为:作为 速:招致。
译: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 就是用武力对抗的结果。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 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 祸患。
六 国 论
苏 洵
课前妙语珍藏
1、 三毛说:每个人心中一亩田,种树
种李种春风。梨花开尽春又来,在心中播 撒善良的种子,我们的世界定会鲜花朵朵, 芳香弥漫。 2、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丽的音 乐是善良。”罗素说:“一切道德品质中, 善良是最重要的。”——题记 有一种光芒,始终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 神家园;有一种火焰,始终跳动在古老而 广阔的中华大地上;有一种暖流,始终奔 流在文明前进的步伐中;这便是善良。— —《善良的本性》
六国互丧sàng 小则获邑yì 暴pù霜露 草芥jiâ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 革灭殆dài尽 或未易量liáng 为wè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兵:兵器。 1.非兵不利 善:恰当,得法。 2.战不善 3.弊在赂秦 弊:弊病,弊端。 4.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5.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原因。 或:有人。 6.或曰 7.六国互丧 互:交互,相继。 率:都,皆 8.率赂秦耶 9.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10.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因为。
12.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这样以后。
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1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15.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
弥、愈:更加。
颠覆:国家灭亡。 固:本来。
得:得当,适宜。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则秦 。子孙 。
4.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
5.古人云:“ 灭。”此言得之。 , ,薪不尽,火不 , ,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齐人未尝赂秦, 8.呜呼! , 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9.则胜负之数,
,何哉?

,并力西向,则吾 , ,或未易量。
以:而。结果连词,以致
为2:被。
译文: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 割让,以致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 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夫:句首发语词。 而:却。
势:势力,力量。
于:比。
犹:还。
可以:可以凭借。
译: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 弱,却还有可以凭借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 势。
1.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3.较秦之所得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得:得到的土地。 4.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 则:那么 5.则秦之所大欲 所大欲:最大的欲望。 6.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7.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 祖父:祖辈和父辈。 8.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冒着。 9.以有尺寸之地 以有:才有。 以:相当于“而”。 10.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看待,对待 11.举以予人 举:拿。以:来。 予:给。
当年苏老泉,年已二十七。方知需用 功,发奋读书籍。并同儿与女,思究 圣人语。 寒窗多少年, 青丝根根白。 父子同进京, 三人皆中举。 皇城咸震惊, 争诵苏洵名。 读书从不晚, 辛勤为第一。
注 意 字 音
赂lù秦 率shuài赂秦耶yã 思厥juã先祖父 无厌 yàn 下咽 yàn 洎jì牧以谗诛 当tǎng与秦相较 悲夫 fú
复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中的重要的文言实 词、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等 2、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和重点语段 的背诵 3、学习将课文中的素材用于自己的 作文写作中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 2. ,暴霜露,斩荆棘, 视之不甚惜, ,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译: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 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 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且:况且。 殆:几乎,差不多。 智力:智慧和国力。 处:处在。 革灭:消灭。 诚:实在。
译: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 家几乎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慧穷 竭,国力孤单,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 已。
译: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如能够与秦国 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 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咽也。
以:用。 封:封赏。
事:侍奉。
并力:合力。 下:吞下。名词作动词。 恐:恐怕。 咽:咽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