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第十一讲进食障碍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进食障碍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进食障碍ppt课件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Chapter 8 进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s)
进食障碍
概念 诊断标准 病因 治疗
概念
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
DSM-Ⅳ中,包括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
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1:8-10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AN病人具有完美主义、害羞、 依从的特点
而BN病人还包括其它的歇斯底里特征、情绪不稳 定及好交际的倾向
进食障碍病人有较高的神经质与焦虑及低自尊, 并且表现出一种对家庭及社会标准的强烈认同 (Davison & Neale,1998)
人格特质可能造成易感性,而这种脆弱性与生活 应激源及身体不满意交互作用,最后促发了病态 的进食行为(Cooley & Toray,2001)。
双生子研究也提示神经性厌食症有基因影响,综合一些已 发表的研究报告,Hsu计算出同卵双生子及异卵双生子的共 病率分别为47%与10%
下丘脑
社会文化因素(大众传媒的影响)
具文化特异性的心理疾病 社会审美标准的压力
心理因素
人格特点
心理动力学观点 家庭动力学观点 认知—行为观点
人格特点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其它观点还有,认为进食障碍和童年受 虐及其它创伤如性虐待、失去亲人、父母不合、在适当年 龄未完成个体独立过程、重要的性心理发育阶段未完成自 我认同等相关。
家庭动力学的观点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09)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变态心理学之进食障碍

变态心理学之进食障碍

过度节制饮食 教育、监测体重 通科医生、社区工作者 符合诊断者 特殊心理治疗(教育、 临床心理学家 行为、认知和问题解决) 病程1年以上 门诊特殊心理治疗 专科治疗机构 (家庭治疗、认知治疗) 严重者 住院治疗 专科治疗机构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药物
1.纠正并发症产生的躯体紊乱; 2.有利于改善症状: 赛庚定有益于体重恢复; 抗抑郁剂和抗焦虑剂。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患病率为1~3%的患病率来说, 神经性贪食症在女性人口中至少和其它的重性精神障碍,诸如 精神分裂症(1.5%)和重性抑郁症(1.3%)一样普遍。
神经性贪食 流行病学:
贪食症的估计发生率
平均
暴食 36% 每周暴食一次 16% DSM–Ⅲ贪食症 9% DSM–Ⅲ–R神经性贪食症 2%
神经性贪食 诊断标准:
DSM-Ⅳ关于神经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 A.反复多次狂进饮食。特点为以下二者: (1)在一定时间内(例如2小时)吃了肯定比大多数人 在相似时间内在相似场合能吃掉的食物数量; (2)发作时对于进食缺乏控制的感觉(例如,感到 不论吃什么或如何吃,都不能停止或控制自己进 食)。 B. 反复出现不合适的补偿行为以能预防体重增 加,例如自己设法呕吐;滥用泻药、利尿药、灌 肠、或其他药物;绝食;或过量运动或体操。
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分型局限型: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没有定期暴 食或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利 尿剂或灌肠)。 暴食-清除型:在神经性厌食症发作期,患者定期 暴食或采取清除行为(如自我诱吐或滥用泻药、 利尿剂或灌肠)。
神经性厌食 治疗:
心理治疗与患者家庭的分离。
疾病阶段 治疗方式 治疗者
非清除型:在神经性贪食症发作期,患者采用其它不恰 当的补偿行为,如禁食或过度锻炼,但没有定 期自我诱发呕吐或滥用泻药,利尿剂或灌肠。

心理咨询师考试之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汇总

心理咨询师考试之变态心理学章节知识点汇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共有8节22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节共有两单元,分别是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学科简史。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下列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3.关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C.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对象)。

4.精神病研究的侧重点是(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5.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显现出“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7.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A.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9.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

10.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是(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11.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是(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表述的是(D.“力比多”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

1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D.人格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B.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

15.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下列表述中与其内涵不符的是(D.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无论接受怎样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

17.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C.宗教界)。

19.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

20.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不包括(D.彻底抛开关于潜意识的研究)。

21.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A.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

变态心理学重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1.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关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情绪和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

2.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且具有依赖潜力的药物(或化学物质)3.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 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4.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症状无器质性基础。

5.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作出生物病理解释。

认为:遗传、神经生化物质、生物病原体、脑损伤等因素对人心理异常的产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

6.双相障碍:I型双相障碍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也可能几个躁狂或抑郁期连续出现,其间有一段“正常”时期。

Ⅱ型双相障碍以抑郁为主,在轻度躁狂和重度抑郁之间波动。

他们并没有躁狂发作期。

7.边缘型人格障碍:以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性为特征,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

8.躯体神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知识要点:1.神经症的共同特征1)发病与精神应激因素有关2)具有相应人格特征3)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4)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尚好5)自知力充分6)常有迫切治疗的要求2.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标准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导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高唤醒:失眠、易怒、易惊、惊恐发作)。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回避。

3.妄想的特点1)无事实根据,甚至荒谬离奇;2)个人独有,坚信不移,无法说服;3)与病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和安全相关。

4.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附后);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病变机制);3)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流派、模型不同);4)对心理异常病程(病期)的描述。

变态心理学总结

变态心理学总结

变态心理学总结(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第一章、绪论1、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2、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

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4、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5、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生物因素,遗传,脑结构,躯体疾病,神经生化,化学物质,性别和年龄。

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社会剥夺。

6、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纵向比较,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

7、精神症状的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8、怎么做?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第八章、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第九章、心境障碍一、躁狂症1、临床表现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躯体症状2、分类轻躁狂/重性躁狂/谵妄性躁狂3、病程标准,一周二、抑郁症1、临床表现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精力不足症状群,焦虑/自罪自责/精神病性症状和认知扭曲/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知力受损2、病程标准,2周3、特殊类型隐匿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三、双相障碍是指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症或抑郁症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发作。

你了解进食障碍么

你了解进食障碍么

116 I FOOD INDUSTRY I理论THEORY你了解进食障碍么?文 宋佳桐长春吉林师范大学暴食症与贪食症在表现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二者都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并且在暴食之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出现羞愧、内疚、自责等情绪,但暴食症患者几乎没有补偿性行为。

虽然没有补偿性行为带给身体的过度伤害,但痛苦抑郁的情绪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进食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引起进食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也不仅仅是由于个人对自己身材的过分要求,至今我们也没能找到确定的结论,因为构成这种障碍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叠加性。

因此在分析成因时,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由于个体追求“完美主义”年轻女性对于追求所谓的骨感身材的迫切需求,希望身材更纤细、体重数值下降,在一般性的节制饮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后,便开始采取极端的减肥方法节食,从而引发暴食。

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有节食行为的少女患上暴食症和厌食症的比没有暴食行为的人群高出8倍多。

从节食最开始的克制食欲,演变成恐惧食物,到最后形成无法进食的情绪性厌食,这也是大多数厌食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形成过程。

而一般患有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人群的体重和BMI 指数都在正常数值范围之内,而体重超重或者体脂偏高的人群患有暴食和厌食的几率普一、概念的界定进食障碍是一种与食物、体重和体型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目前严重进食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暴食症三种。

根据国内的调查显示,患进食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女性患病远高于男性,青少年患病几率高于成年人,而厌食症是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占到5%-20%,其中的20%死于自杀,80%死于各器官衰竭带来的躯体并发症。

神经性厌食症以节食为手段,以体重和BMI 过低,过分关注体重和身材,持续阻止体重恢复为外显特征。

厌食症患者体重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心理上害怕体重的增加,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影响体重的行为,例如:减少能量摄取,断食节食;补偿性行为,催吐使用泻药,过度运动。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最新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1)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损伤;(2)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社会功能受损在界定心理障碍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3)非典型性反应是指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通常,有些事情会因为不经常出现或者偏离了正常范围而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4、对变态心理的认识(1)早期的认识。

早期人们对变态从3个方面进行了解释:超自然的解释、生物学的解释、心理学的解释。

(2)生物学的解释。

对生物学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他们相信心理障碍可能是由大脑病变或头部受伤引起的,并且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

希波克拉底的一个更有意思并很有影响的理论是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

后来,盖仑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部分振奋人心的发现来自于通过催眠研究得出的心理学观点。

首先是奥地利人梅斯梅尔指出物理磁流体的不均等分布造成了人体疾病。

“通磁术”就是后来所说的催眠,通过对病人的暗示起到了治疗效果。

对眠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法国医生沙考。

19世纪末期,催眠作为一种治疗癔症的方法在欧洲和美国广泛使用。

它构成了现代精神疗法的基础,并成为通过心理学途径研究精神障碍的里程碑。

——很早以前就有人提出变态心理和行为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梅耶。

梅耶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病学之父。

他强调变态心理和行为由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共同作用。

5、几种变态心理学理论:心理动力学、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模型、认知学派、多维综合模型6、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行为是由强大的内部力量驱使或激发的。

这些内部力量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

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维也纳医生费洛伊德。

他用精神分析的技术如释梦、自由联想等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进食障碍疾病

进食障碍疾病

进食障碍疾病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特别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这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属于精神类障碍。

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复消失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进食障碍的特别的行为并非继发于其他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可怕和试图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经常是多数患者最明显的心理病理。

由于最早可见的问题经常为消瘦、便秘、呕吐、闭经等养分不良、消化道及内分泌症状,而对心理体验患者又有意隐瞒,这类病人起初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妇科、中医科等,行大量的试验室检查和对症处理,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另外,由于这类疾病的早、中、后期都简单合并抑郁心情、强迫症状等,在精神科也常常会被单纯根据‘抑郁症’或‘强迫症’来诊治,而忽视最根本的心理病理。

因此,具有心身疾病性质的进食障碍无论在综合医院还是精神专科医院都需要更多被关注和了解,从而改善该类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病因1.个体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共性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指在进食障碍患者中存在肯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罹患进食障碍和其他精神类障碍的人多于正常人群)和部分脑区的功能特别;共性因素是指进食障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人格特点——追求自我掌握、追求完善和独特;爱幻想,不愿长大等。

在青春期即简单表现出自主性和依靠性的剧烈冲突,引发进食的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进展、维持和康复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进食障碍家庭’模式有(1)家庭成员的情感紧紧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彼此——‘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2)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3)父母冲突,孩子卷入其中,背负过重的负担;(4)家庭模式僵化,无法适应孩子的进展——永久用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长大的孩子。

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


ICD的诊断标准,确诊需具备下列条目: (a)体重保持在至少低于期望值15% 以上的水平(或是体重下降或从未达到 预 期 值 ) , 或 Ouetelet's 体 重 指 数 为 17.5或低于此值。(Ouetelet's体重指 数=体重(公斤)÷[身高m]2 )青春期 前的病人可以表现为在生长发育期内体 重增长达不到预期标准。

有部分病人仍有对食物和体重的持久的 偏见,社会关系常常很差,许多人伴明 显的抑郁,病人对各种治疗的近期效果 一般较好,但易复发,有报导死亡率在 5—18%。



四 病因 (一) 心理:通常认为神经性厌食症状的 发生与家庭矛、社会压力、青春期困惑、 角色冲突和女性的心理压力过重有关。 。

遗传理论认为,遗传基因和生化因素的 双重作用导致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神 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一级女性亲戚中厌食 症和贪食症的发生率较高。进一步的研 究发现,单卵双生子患厌食症的一致率 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e)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发育会 放慢甚至停滞(生长停止,女孩乳房不 发育并出现原发性闭经;男孩生殖器会 呈幼稚状态)。随着病情恢复,青春期 多可正常度过,但月经初潮延迟。
(
(
六. 治疗
一) 药物治疗: 治疗的目的:
(
(1)神经性厌食症治疗需尽快达到的治 疗目标是恢复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各种 医学并发症以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营 养缺乏所致的衰竭与死亡

典型的厌食症者,常过分减少食物总量 的摄入,过度运动以减轻体重,其间往 往采取自我引吐,泻药导泻,利尿剂利 尿等方式,当体重减轻到相当低的水平 时,就可能出现躯体并发症,这些并发 症状往往是由于极度饥饿引起的,通过 治疗常可恢复。

心理生理障碍PPT课件

心理生理障碍PPT课件
性欲减退
性欲增强 阳痿、早泻 性高潮缺乏 阴道痉挛 性交疼痛
第七单元 癔症
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源自以解离 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以人格倾向 基础,自知力基本完整. 一、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 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暴发;癔症性假性 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 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
二、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s) 运动障碍: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肌体瘫 痪,行走不能。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 癔症性失明等。 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是其特殊表现形式。
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谢谢观赏!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十一讲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eating nervosa) 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 神经性呕吐
二、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
失眠症
睡眠过度(嗜睡症) 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梦游、夜惊、梦魇)
三、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

2023年自考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2023年自考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是一种很难精确定义旳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旳个体内部旳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经典旳或文化上不被期待旳行为反应。

幻觉:是一种虚幻旳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旳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旳知觉体验。

按不一样旳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妄想:是一种错误旳、歪曲旳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个体所处旳背景和文化中公认旳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旳措施都无法纠正旳。

思维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旳特性性症状。

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旳认识、判断能力。

疑病症: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旳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旳生理疾病,或过度恐惊会患上这种疾病。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旳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明旳器质性病变旳基础。

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解离症状,之因此叫解离,是由于这种障碍旳症状是两个或多种心理过程同步存在或交替进行旳,而互相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癔症性遗忘:包括广泛旳或全面旳遗忘症、选择性或局限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顺行性遗忘症。

癔症性遗忘症不一样于器质性遗忘症,器质性遗忘症有其躯体基础,多由已知旳神经系统旳损伤所导致,且没有癔症性遗忘所体现出来旳多种类型。

癔症性漫游:称分离性漫游症。

是一类以忽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旳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旳过去和对自己旳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种新旳身份为重要体现旳心理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此前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体现为病人旳身体和精神里同步存在多种身份。

癔症性躯体障碍:把压力转化为躯体症状旳失常.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劫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旳精神障碍,特性性旳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惕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旳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偏执性人格障碍(病人会毫无根据地怀疑他人,总认为他人要害他,其明显地特点是猜疑和偏执。

变态心理学16秋在线作业答案题库

变态心理学16秋在线作业答案题库

4.行为的抑制系统简称为()。

A. REWB. BISC. NEWD. BBS正确答案:B5. 个案研究的优势不包括()。

A. 内容丰富翔实B. 可记录非常独特的个体经验C. 有助于启发新的理论观点的产生D. 可大范围推广正确答案:D6. 时间管理指导被认为属于()。

A. 认知重构技术B. 自信训练C. 行为技能训练D. 生理唤醒正确答案:C7. 一个人吃了两块饼干后就自我引吐或反复咀嚼大量食物然后吐出来而不咽下去,这属于()。

A. 神经性厌食症B. 神经性贪食症C. 神经性呕吐D. 非典型性进食障碍正确答案:A18. 行为技能障碍即()。

A. 发展性协调障碍B. 抽动障碍C. 学习障碍D. 精神发育迟滞正确答案:A19. 反复多次以非生物物体(如女性内衣)或异性躯体某部分来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为属于哪种性偏好障碍()。

A. 异性装扮症B. 恋物症C. 恋童癖D. 露阴症正确答案:B20. 酒精能够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并能够缩小注意的范围,这一点也被称为()。

A. 酒精依赖B. 酒精滥用C. 酒精戒断D. 酒精近视正确答案:D21. 人格障碍的测量和诊断一般有临床会谈、()和医生评定三种形式。

A. 量表B. 评定工具C. 他人报告D. 自我报告正确答案:C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V1. 目前国际上治疗阿片类成瘾最常用的方法是(B )替代递减或维持疗法()。

A. 丁丙诺啡B. 美沙酮C. 可乐定D. 洛非西定满分:2.5 分2. 病人从自己无法排遣的心理困境或自觉无力承受的生活压力中逃走,这是(A)。

A. 漫游B. 遗忘C. 现实解体感D. 人格解体感满分:2.5 分3. 行为的抑制系统简称为(B)。

A. REWB. BISC. NEWD. BBS满分:2.5 分4. (B)自杀未遂者更年轻,他们居住在乡村的比例高、自杀前一个月内生命质量比较高、抑郁程度较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和自杀意图强度较低,有较多的急性诱发生活事件。

《变态心理学》名解、简答、论述等

《变态心理学》名解、简答、论述等

《变态心理学》自考辅导试题一、名词解释:1.1、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1.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这种评估方法非常适用于测量那些年龄不够大或者没有足够能力去报告自己的问题和经验的个体。

1.3、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过程。

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

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记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有年龄常模、职业常模、性别常模等。

1.4、信度:信度描述了同一种行为不同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一个提高评估信度的方法是严谨的设计评估工具,然后在这些工具上进行测验,以保证不同的评价者会得到相同的答案,称为评分者信度。

同时,还要考察这些工具是否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即在不同的时间测验会得到同样的分数,称为重测信度。

1.5、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种测量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通过比较一个测验测量的结果和其他测验测量的结果,可以得到效度指标,这种比较称做效标效度。

预测效度则可以揭示出目前评估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将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

1.6、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1.7、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比较典型的有投射测验、人格测验、智力测验、神经心理测验等几种形式。

1.8、环境决定论:它意味着所有有机体,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由环境塑造的。

小孩子说实话,父母给予奖励或免除惩罚,小孩子会倾向于养成诚实的品质。

1.9、认知-行为疗法:认知取向的治疗师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

变态心理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流派1.精神分析:固着、焦虑、压抑2.行为主义: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冲突3.人本:潜能受阻第二章正常异常区分1.标准化区分a)医学标准b)统计学标准c)内省经验标准d)社会适应标准2.心理学区分a)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现实检验能力)b)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c)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章心理异常症状(精神障碍非一般心理问题)认知障碍1.感知障碍a)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b)知觉障碍(错觉、幻觉)c)感知综合障碍2.思维障碍a)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贫乏、思维松弛or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b)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超价观念)3.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4.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5.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6.自知力障碍情绪障碍1.程度变化为主a)情绪高涨b)情绪低落c)焦虑d)恐怖2.性质改变为主a)情绪迟钝b)情绪淡漠c)情绪倒错3.脑器质性损害a)情绪脆弱b)易激惹c)强制性哭笑d)欣快意志行为障碍1.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躁狂)2.意志缺乏3.意志减退(抑郁or意志低下)4.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不协调)5.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第四章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妄想性障碍1.精神分裂症(特征:精神活动不协调&脱离现实,自知力基本丧失)2.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起病、精神病症状、心因、2-3月完全恢复)心境障碍(明显&持久的情绪高涨or低落,需系统治疗,辅以心理咨询,注意鉴别转诊)1.躁狂发作a)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b)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2.抑郁发作a)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迟缓b)形式:轻型、无精神病性症状、有精神病性症状、复发性3.双相障碍(高涨低落交错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起伏、一般不严重、时间长)a)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神经质(持久心理冲突、有自知力、无器质性病理基础,心理咨询临床重要领域)1.神经质的五个特点a)意识的心理冲突(感到无法自控、有自知力)b)精神痛苦(主动求助)c)持久性d)妨碍心理功能or社会功能e)无器质性病变2.评定方法a)心理冲突常形(常人共有的经历)的两个特点i.与现实处境直接相关,公认的重要事件ii.明显的道德性质b)心理冲突变形(神经症性)两个特点i.与现实处境无关ii.无明显道德性质c)4-5分:疑似神经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 小部分AN患者承认有窃食行为;1/3至半数患者有发作性贪食。
CCMD-3诊断准:
• 1.明显的体重减轻或在青春期前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 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
• 2.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 1项:①回避“导致发胖的 食物”;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 厌食剂或利尿剂等;
• 2.体征: • (1)营养不良,面容消瘦,皮肤干燥,全身皮下脂肪减少,后背、前臂和脸部侧面
出现柔软的细毛,高胡萝卜血症病人手掌橘黄颜色; • (2)消瘦、生长迟滞、乳腺停止发育(青春期前发病者); • (3)腮腺、下颌下腺肿胀(特别是贪食者); • (4)经常催吐病人的前牙齿内侧面的腐蚀; • (5)手脚凉、低体温; • (6)心率减慢、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特别是低体重、电解质紊乱者); • (7)下肢浮肿; • (8)近侧肌无力(蹲位站起困难)。
临床表现特点(2)
• 3.检查: • (1)一般状况:体重 • (2)内分泌检查: • (3)心血管系统: • (4)胃肠系统: • (5)血液系统: • (6)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常: • (7)其他躯体异常: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脑室和侧脑室扩大,假性脑萎缩,
等。
临床表现特点(3)
(二)心理和行为障碍
流行病学
年轻女性BN的发病率是3%-6%,女性的终身患病率为2%-4% 男性不超过1%,男性为女性的1/10 平均起病年龄16-18岁
CCMD-3诊断标准:
• 1.存在一种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并且病人屈从于短 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的贪食发作;
• 2.至少用下列一种方法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①自我诱发呕吐;②滥用泻药; ③间歇禁食;④使用厌食剂、甲状腺素类制剂或利尿剂。如果是糖尿病人,可 能会放弃胰岛素治疗;
饱足
• 饥饿与饱足之间的平衡控制饮食及新陈代谢,体重为定点。
• 个体节食,体重下降,新陈代谢下降,增加进食,两个过程联合,减肥比较困难
• 厌食者控制了饥饿感,摆脱下丘脑的控制,成功减肥; • 暴食者定点不固定,减肥时而成功,时而失败。
• 3 社会文化因素 • 社会审美倾向 • 人格因素 • 家庭功能障碍: • Burch(1973年)的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神经性厌食症的根源在于
• 1.追求病理性苗条 常见的方法有限制进食、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过度锻炼运动、滥用泻药、减 肥药等。
• 2.体像认知歪曲 • 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对自己体形和体重有不正确的认知; • 对自身胃肠刺激的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缺乏饥饿感,否认疲劳感; • 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缺乏正确的认识; • 否认病情是该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 3.其他异常 • AN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等表
• 谢异常,及胰岛素分泌异常; • 5.症状至少已 3个月; • 6.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此时只诊断为神经性厌食); • 7.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如脑瘤、肠道疾病例如 Crohn病
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
定义: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重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及对自身 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 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的超 价观念,并且病人给自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值远远 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度的或健康的体重;
CCMD-3诊断标准:
• 4.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 经(停经至少已 3个连续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 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 或性功能低下。可有生长激素升高,皮质醇浓度上升,外周甲状腺 素代
• 3.常有病理性怕胖; • 4.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二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 • 5.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 2次,持续 3个月; • 6.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及癫痫、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
食。 • 说明:有时本症可继发于抑郁症,导致诊断困难或在必要时需并列诊断。
摄食行为的调节
摄食(饥)中枢(feeding center):下丘脑外侧区 饱中枢(satiety center):下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神经元的活动相互制约。
变态心理学
第十二讲——进食障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
指与心理障碍有关,以进食行为异常 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性厌食 (Anorexia Nervosa, AN)
• 定义:一种以体重明显减轻、闭经、体像障碍和盲目追求瘦为特征 的精神障碍。
❖女性、青少年多见;发病的两个高峰年龄为13~14岁和17~18或20岁 ; ❖最致命心理障碍:死亡率高达20%
血糖水平的高低可调节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的活动。 杏仁核基底外侧核群:易化下丘脑饱中枢并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发病机制
• 1 遗传 • 厌食 • 暴食
50%同卵双生共患, 0%异卵双生
23%
9%
• 2 生物化学
• 1)与5-HT有关,但是原因还是结果不清楚
• 2)定点理论
• 下丘脑侧面受刺激时
饥饿
• 下丘脑腹面受刺激时
病学资料
• 欧美:
– 终生患病率: 0.5%~3.7%
– 75%,41%, 50%
• 中国:
– AN在中国大陆呈增多趋势
➢ 1992年上海、重庆女大学生调查:ED患病率1.1%
➢ 2002年北京女大学生调查:
ED患病率3.62%
临床表现特点(1)
• (一)生理障碍
• 1.症状:畏寒,便秘、胃胀、恶心、呕吐、嗳气等胃肠道症状,疲乏无力,眩晕、 晕厥,心慌、心悸、气短、胸痛、头昏眼花,停经(未口服避孕药)、性欲减低、 不孕,睡眠质量下降、早醒。
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功能不良、父母亲可能存在某些精神病理性 特征。厌食症患者的症状则表达了整个家庭的病理现象。
• Rosmam和Baker(1978年)认为:厌食症患者的家庭成员多 患有心身疾病,这种家庭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