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复习过程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word学案
《有无相生》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选文第1、4、5、6则;2.掌握相关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习过程一、基础梳理1、文学常识填空:《老子》一书又称( ),今存通行本《老子》一共有( )章,分上下篇。
上篇( )章,又称( );下篇( )章,又称( )。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 )。
2、注音斯恶已音声相和共一轂埏埴户牖自矜赘形为大于其细其脆易泮起于累土枯槁3、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抱怨以德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5、重点实词斯恶已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当其无企者不立自知者明图难于其易生于毫末常于几成而败之6、翻译四则选文二、合作探究1、解读四则选文的含义;2、选文谈到了哪些哲学思想及人生智慧;3、结合现实,举例说明这些思想或智慧对自己的启示。
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四、同步测控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短相形形:形状B、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柔弱者生之徒徒:同类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安易持A. 其微易散B. 其孰能讥之乎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吾其还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人之生也柔弱民之从事B. 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 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D. 死而不亡者寿常与几成而败之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结合你对道家学说的了解,请你谈一谈对上面文段的认识.。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教学简案
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简案一、课前预习1. 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语句,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
2.认真阅读“引入话题”和“相关链接”,初步解答“思考与练习”二、三提出的问题,初步领会《老子》的思想。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切入文题)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的体验出发,让学生结合个人实际谈谈“苦”与“乐”的感受,让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由此过渡到选文的内容。
(学习生活中的“苦与甜”也可以)三、研讨选文内容(一)研习第一则1.需要重点提示的字词:斯恶(è)矣长短相形高下相盈2.问题(1)这一则中出现了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2)选文对这些相反或相对概念间关系的表述,你难以理解的是哪些?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举例:释义:“有无相生”,“有”和“无”是相互生成的,没有“有”,就没有“无”,同样,没有“无”,也就没有“有”。
分析:第2则《老子》从生活中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无”对“有”的生成。
用无肯定了有的价值。
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车子是由辐条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
所以“无”生成了“有”。
其他两个例子同理。
(3)这则选文告诉我们什么?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会不断发生转化。
(二)研习第三则1.需要重点提示的字词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伐者无功:通假字:自见者不明(现)词类活用:自是者不彰(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正确)2.问题(1)这一则主要讲了什么道理?人不能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尊自大,因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所以是探讨目的与态度的关系,。
“明”“彰”“功”“长”体现的是一系列被追求的目的。
要达到这些目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种态度,“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另一种态度。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共21页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 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南窗以 Nhomakorabea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共21页文档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 子选读》)(1)复习课程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有无相生 知识点总结
有无相生知识点总结一、有无相生的涵义有无相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分。
在《易经》中,“有”指的是实在的、有形的东西,而“无”则指的是无形的、无实体的。
有无相生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
有了某种事物,就会产生相应的无,而无也会孕育出新的有。
这种相生的过程是相互推动、相互补充的,构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规律。
在有无相生的哲学观念中,有与无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永恒流转的。
在某一时刻,有可能转化为无,无也可能变为有。
而这种变化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一定规律的制约。
有无相生的深层含义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生成、发展和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有无相生就是其中基本的规律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无相生的思想是建立在辩证法的基础上的。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相互对立的因素推动的,而有无相生则深化了这一理论,强调了事物内部的自然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认为有和无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存,构成了世界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
二、有无相生的知识点有无相生的思想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哲学、科学、宇宙论、文化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探讨有无相生的相关知识点。
1. 哲学思想:有无相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性著作,系统地阐述了有无相生的观念。
有无相生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对道家、儒家、墨家等各个学派都有一定的影响。
有无相生的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2. 宇宙论观念:宇宙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包括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虚无。
有无相生的思想强调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转化。
这种观念对宇宙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解宇宙本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3. 科学研究:有无相生的思想也对当今的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量子物理、相对论、宇宙学等领域,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着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规律,试图从有无相生的角度来解释宇宙间各种现象和现象。
有无相生 知识点总结
有无相生知识点总结有无相生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老子》中。
在其中,《道德经》第二章中写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句话明确了有无相生的概念。
它表达了有和无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生发的关系。
这种思想即有无相生的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被后来的哲学家和学者所继承和发扬。
有无相生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观点:宇宙间的万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条件或者平行的对立,而是存在着相互依存、互相矛盾、互相补充的复杂关系。
这种关系是中国文化中阴阳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一种对于世界观的讲述与展现。
有无相生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有无相生的思想强调了宇宙间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或者条件,而是存在着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关系。
这种观点与后来的唯物辩证法有着非常相似的地方。
因此,可以说有无相生的思想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
其次,有无相生的思想也对后世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唯物辩证法为例,它也提出了一种宇宙间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
这种观点不仅是一种对于世界本质的认识,也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规律的揭示。
可以说,有无相生的思想为后世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有无相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有无相生的思想提出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这种观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同时也对后世的哲学和科学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有无相生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语文二轮复习有无相生课件(共21张PPT)
奋飞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其人及《老子》其书。 2、体会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守柔曰强的哲学的思想。 3、培养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之情。
合作学习
1、选文涉及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试加 以概括。 2、选文重点阐述的是哪几个概念?他们之 间有什么关系? 3、文中分别用了哪些示例来阐释这些概念? 你能从生活中或学习中找出相应的事例或名 言名句吗?
作业: 阅读《老子》全文。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 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或许除了《道德经》之外,我们 要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 中寻找智慧的摘要。 --《世界文明史》威尔•杜兰
《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 泉,满载宝藏。 --德国哲学家尼采
第五则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 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丢了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帝国。
美丑 善恶 有无 难易 长短 高下
相相 辅反 相相 成成
音声 前后 大细 多少 德怨 柔强
第一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恒也。
第二则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 无,有车之用。埏植以为器, 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七则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 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 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 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PPT共21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பைடு நூலகம்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有无相生》导学案1
《有无相生》导学案自主预习区文题解读“有无相生”一语出自《老子》第二章,原文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意思是说,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对照,高和下相互补足,乐器的声响和人的声音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这些都是永恒不变的。
在老子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对立的双方是紧密相连,相反相成的。
目标锁定.掌握课文中重要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每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鉴赏每段文字包含的道理,了解老子语言凝练畅达,带有警句格言式的特点。
.体会老子深刻的思想和他的一些立身处世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语基梳理.字音字形①厌恶(ù)②凶恶(è)③自矜(ī)④青衿(ī) ⑤竹篙(ɡā) ⑥枯槁(ɡǎ)⑦户牗(ǒ) ⑧庸俗(ōɡ) ⑨连累(ě)⑩累土(é) ⑪毂(ɡǔ) ⑫埏埴(ā í).通假举要①自见者不明:“见”同“现”,表现②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荒谬。
一说通“忘”,遗忘③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④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土笼子.实词类举()常见实词①长短相形:对照,比较②企者不立:踮着脚跟③自伐者无功:自我夸耀④自矜者不长:矜,自以为贤能;长(ǎɡ),指得到敬重()一词多义①形错误!②共错误!③明错误!④易错误!⑤知错误!⑥为(\\(皆知善之为善:是,埏埴以为器:制作,为无为:以……作为,为之于未有:解决)) ()词类活用①斯恶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知道丑②为无为: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③事无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做事④味无味: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味⑤图难于其易: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容易的地方⑥为大于其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细小的地方⑦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事⑧是以圣人犹难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难()古今异义①跨者不行古义:走不远。
老子《有无相生》-教师版.docx
《有无相生》教案知能准备【学习目标】1.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培养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学思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
【板书设计】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1、3、4)有无相生伟大来自于平凡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 6)课前预习一、基础梳理1.作者: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 580 年,约死于公元前500 年。
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
2.作品:传世的《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成于老子后学之手,一共有八十一章,分上、下篇,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主张是“ (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 ,并能由立而化,“正复奇,善复妖”,“ 兮福之所倚,福兮之所伏” 。
又以世事物均“有”与“无”之一,“有无相生”,而“(无)” 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有余而不足,人之道不然,不足以奉有” 、“民之,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
《有无相生》教学设计成语“有无相生”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根据意思填成语(1)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也指功业成就而不自傲。
()(2)古代有个人叫严光,他和刘秀一起创业,当刘秀当上了光武帝时,他却隐姓埋名,不知去向,后人称赞他的做法是()。
二、成语释义出示成语:有无相(xiāng)生1.读成语及释义:(自主学习,同桌交流理解)有无相生:有和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2.教师正音、带读《有无相生》成语溯源:“有无相(xiāng 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héng 永恒)也。
”(选自《道德经》第二章)3.学生以不同形式读“成语溯源”。
(自读——同桌互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三、增量阅读自读“增量阅读”中的文章《避实就虚画古寺》,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避实就虚画古寺宋代画院招生考试时,曾出过一个画题,题目叫作“深山藏古寺”。
阅卷时,评委老师发现多数考生画了古寺的全貌,周围是崇山峻岭,虽然突出了深山和古寺,但显得太直、太露,没有把“藏”的意思画出来;也有的应试者,只画了绿树掩映中的古寺一角,旁边是悬崖绝壁,评委们认为这样的构思显得比较含蓄,但还是有点直白;后来,忽然出现了一份和其他人都不一样的作品,应试者没有画古寺的一砖一瓦,只画了一条通往深山的石径和一个在溪边挑水的和尚。
这个考生在“藏”字上做了文章,他虽然没有直接画寺,但人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这才是最高明的。
绘画中的虚笔,音乐中的间歇,篆刻中的残破,小说中的留白等都是运用避实就虚的手法,使虚实相生,收到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良好效果。
四、增量发现(合作读议)1、自读“量量”的话,并讲讲自己的理解(小组交流,老师适当点拨引导理解)。
量量:这个高明的考生虽然没有直接画古寺,但我们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这就是绘画中的有无相生的道理。
由此,我也初步理解了上边老子那段话的意思:有与无相互对立而生存(“有无相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形成(“难易相成”),长与短相互对立而体现(“长短相形”),高与下相互对立而存在(“高下相倾”),音与声相互对立而和谐(“音声相和”),前与后相互对立而显现(“前后相随”),这是永恒的道理呀(“恒也”)。
《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老子》之《有无相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思考选文中涉及的老子的宇宙认识观及人生智慧,包括后者对自己人生的指导意义。
3、对别有会心处,能做一点阐发、议论。
教学简易流程:一、关于老子其人。
下面是《史记老子荀卿列传》(采用三家校本。
注解保留原貌,略有删改)中老子部分,供老师选择使用。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周守藏室之史也。
□正义p韬玉札及神仙传云:“老子,楚国苦县濑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外字,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
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又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又云:“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
”又上元经云:“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索隐按:葛玄曰“李氏女所生,因母姓也。
”又云“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索隐按:许慎云“,耳曼也”。
故名耳,字○索隐按:藏室史,周藏书室之史也。
又张苍传“老子为柱下史”,盖即藏室之柱下,因以为官名。
孔子m周,将问礼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索隐刘氏云:“蓬累犹扶持也。
累音六水反。
说者云头戴物,两手扶之而行,谓之蓬累也。
”按:蓬者,盖也;累者,随也。
以言若得明君则驾车服冕,不遭时则自覆盖相携随而去耳。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索隐良贾谓善货卖之人。
贾音古。
深藏谓隐其宝货,不令人见,故云“若虚”。
而君子之人,身有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嵇康高士传亦载此语,文则小异,云“良贾深藏,外形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也。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正义恣态之容色与淫欲之志皆无益於夫子,须去除也。
《有无相生》ppt课件(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复习课程PPT21页
《有无相生》ppt课件 (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
读》)(1)复习课程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有无相生
•小
大
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 由易到难的;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以 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
“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 之极也。”(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
17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唉;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 矣。”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认识自己(3、4则):不自以为是,贵有 自知之明
认识人生(5、6则):凡事从细小处做起, 善始善终
生存之道(7则):以柔克刚
想一想:生活中有那些谚语来源于《老子》?
• 忍一忍,风平浪静 , • 退一步,海阔天空!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哀兵必胜! •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自以为是,有道者不处 (1、3、4) 有无相生
伟大来自于平凡 做事要有预见,善始善终(5、6)
客观地对待学习与生活
29
18
词类活用
1.常于几成而败之 使动,使…失败 2.慎终如始 形作动,慎重对待
20
第六节
•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
• 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
----祸患起于细微之处
• 慎终如始
-----做事要善始善终
21
总结
认识世界(1、2则):对立统一,相辅相 成,相互依存
1
整体感知
• 梳理内容
• (1,2)——认识世界
•
第见者 • 自是者 • 自伐者 • 自矜者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 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 为是、自尊自大,否则反 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成为“物或恶之”的“余 食赘肉”,这是有道的人 不愿意做的事。
高二语文有无相生
bgo057utb
这么干净”这让身为女流的她情何以堪。所以,她每天最大的爱好之一便是到庄逍遥的房子里,把庄逍遥那些太过规矩的陈设都捣乱,看到经 由她之手而变得凌乱的庄逍遥的房子,她总是能心情大好的哈哈大笑一番。然后在庄逍遥的浴室里美美的泡上个澡,也不管头发没干、还在滴 水、便光脚走出浴室,随意的在庄逍遥的房子里一圈又一圈的乱走,看到那些湿湿的脚印子,她总能心满意足的畅笑一番。 庄逍遥对此并不懊恼,只是劝她“你刚洗完澡,光脚踩在地面上容易着凉的”,然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便将所有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 地毯。 白荌苒便笑着对他吐舌“才不要” 庄逍遥便不再多说什么,只是等她闹够了之后待她安静下来之后替她吹干头发,而白荌苒往往在庄逍遥替她吹头发的时候便睡到在他的怀里了。 也许没有人会相信,她白荌苒虽然经常留宿在庄逍遥的家中,但是他们之间闹归闹却一直是过的相敬如宾,并没有逾越雷池半分。所有就这一 点,白荌苒偶尔会在心里叹息,果然,她在庄逍遥的心中是一个没有性别差异的存在。 白安然想起她刚认识庄逍遥的时候,还是高中年代、她刚刚认识庄逍遥那会儿、也是很痴迷庄逍遥的。 庄逍遥是以插班生的身份来到她们班的,那还是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到那个学期中期的时候庄逍遥来到了她们班。那个时候的庄逍遥也总是沉 默寡言的,几乎不曾看到他笑过,他似乎总是有太多的心事,每天总是恬静的要命。白荌苒跟他同桌的那段时间总是忍不住默默地担忧着那样 一个面相看起来很忧郁的男生,她总是乐呵呵的跟他讲起学校里、家里、身边发生的一切有趣的事情,可惜庄逍遥一直都是不太搭理她的,也 鲜少回应她。很多时候,白荌苒都觉着自己不过是在自言自语罢了,不免觉得好笑,可即使如此,她还是忍不住想要同那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子 分享自己的快乐。
总结
对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要全面地看待,而不 应片面地夸大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到世间万物都 是从毫末起始,而后才能成为“大”,所以要学 会做小事,学会积累,还要持之以恒。
第4单元 有无相生
使它们发挥了作用。的一端相接,中间圆孔用来插车轴。
当:有、只有。无:指中空之处。埏埴(shān 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以水
和土。埴,黏土。户牖(yǒu):门窗。利:便利。
以为:以之
为,省略句。
企 者不 立, 跨者 不行, 3.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
自见者 不明,自是
的肉瘤,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
企:踮起脚后跟。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不行:不能走远。
见,同“现”。是:认为正确。伐:自我夸耀。
矜:自以为贤能。长(zhǎnɡ):指得到敬重。
知人 者智, 自知
者明。
4.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即了解自己
自胜者强.(刚强,形容词) (2)强强.行者有志(竭力,形容词)
其死也坚强.(硬,形容词)
长短相形.(比较、对照,动词) (3)形既鼎自足以之心形.为成形矣.役((形身势体,,名名词词))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形状,名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形容词) (4)明绕明今.船道日月德割明之五.江广城水崇,寒(明.(说日明明割亮、十阐城,明(形次容,词动,)词下)一个,形容词)
知:了解,理解。智:聪明、智慧。明:
英明,明智,高明。强行:竭力实行。
为①无为, 事②无事, 味③ 5.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
无 味。大小
(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做事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4)其死也坚.强. 古义:僵硬 今义:强固有力,不可动摇
(5)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几乎成功 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一” (6)人之生也柔.弱. 古义;柔软 今义:软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
《有无相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
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
3、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校正字音
(1)斯恶(è)已(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4)埏埴(shán 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
(8)其脆易泮(pàn)(9)起于累(léi)土
二、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现)
死而不亡者寿(妄)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老子极力宣传“死而不亡”,并不是宣传有神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这一章宣传了一系列消极、保守、反省的精神修养观点”,宣传精神胜利法,说“死而不亡是长寿,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任继愈《老子新译》修订本第132页)
5、研读第5节
【原文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梳理
为(意动用法,把……当做有为)无为(道家指清静虚无、顺其自然),事(意动用法,把……当做事业)无事(道家指无为而治),味(意动用法,把……当做有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名词,难事)于(介词,从)其易(名词,容易处),为大(名词,大事)于其细(名词,细小处)天下难事必作(开始)于易(名词,容易的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名词,细小的事)是以圣人终不为大(名词,大事),故能成其大(名词,伟大)
夫轻诺必寡(使动用法,使……减少)信,多易(意动用法,把……看得容易)必多(使动用法,使……增多)难是以圣人犹难(意动用法,把……看得困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5】: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来完成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解决了一件件容易的事,最终也就解决了难事;完成了一件件细小的事,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所以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成困难,因此它始终没有困难
【赏析5】:本章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老子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从前几章的内容来看,老子反对以繁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无为的、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所以我们要重视积累;还要重视困难,谨慎行事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无为把这个道理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掉以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
6、研读第6则
【原文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梳理6】:其安易持,其未兆(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易谋,其脆易泮(通“判”,分离),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通“蔂”,装土的工具)土千里之行(即“行千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做事、行事),常于(在)几成(几乎成功)而败(使动用法,使……失败)之慎(慎重对待)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6】:事情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
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