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合集下载

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如 EcoR I限制性内切酶和EcoR I甲基化酶
前者:5’-GAATTC-3’ 3’-CTTAAG-5’
后者:5’-GAA*TTC-3’ 3’-CTT*AAG-5
作用的位点也不相同
36
(4) II型限制性内切酶对单链DNA的切割
定义为切割双链DNA,但有一些还可以特 异识别并切割单链DNA的相应位点,只是 切割效率比较低
U代表嘌呤;Y代表嘧啶。
30
Sau 3A
5’-GATC----3’ 3’----CTAG-5’
同尾酶的粘性末端互相结合后形成的新位点 一般不能再被原来的酶识别。
BamH I 5’-G 3’-CCTAG
GATCT-3’ A-5’
Bgl Ⅱ
BamH I
5’-GGATCT-3’ 3’-CCTAGA-5’
产生平齐末端
产生粘性末端
19
[1] 粘性末端(sticky ends,cohensive ends)
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 分两种类型:
ⅰ) 5’端凸出(如EcoR I切点)
5’-
GAATTC
-3’
3’-
CTTAAG
-5’
5’-
G
AATTC
3’-
CTTAA
G
-3’ -5’
20
ⅱ) 3’端凸出(如Pst I切点)
识别位点处
切开双链DNA,形成粘性末端(sticky end)或 平齐末端(blunt end)。如:
EcoR I 5’-GAATTC-3’ EcoR V
3’-CTTAAG-5’
5’-GATATC-3’ 3’-CTATAG-5’
Pst I
5’-CTGCAG-3’ 3’-GACGTC-5’

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重点

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重点

目录基因工程重点 (1)第1章绪论 (1)第2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1)第3章基因工程载体 (3)第4章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及其原理 (4)第5章目的基因的获得 (7)第6章DNA重组的操作 (8)第7章外源基因的表达及其优化策略 (8)酶工程重点 (13)第一章绪论 (13)第二章酶工程基础 (13)第三章酶的发酵工程 (15)第四章酶的分离工程 (16)第五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8)第六章化学酶工程 (19)第七章非水相酶催化 (20)第八章核酶 (22)第十章酶抑制剂 (22)第十一章酶的应用 (23)细胞工程重点 (25)第一章绪论 (25)第四章细胞培养 (25)第五章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7)第六章胚胎工程 (28)第七章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29)第八章核移植技术和动物克隆 (31)第九章转基因动物和生物反应器 (32)第十章动物染色体工程 (34)第十一章植物组织培养 (34)第十二章植物的快速繁殖 (36)I第十三章单倍体诱导和育种 (37)第十四章植物胚胎培养 (38)第十五章体细胞胚发育和人工种子 (38)第十六章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39)第十七章植物染色体工程 (41)第十八章植物转基因技术 (42)II基因工程重点第1章绪论一、基因工程概念(Conception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就是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剪切、组合和拼接,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转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要的基因在细胞中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

二、基因工程一般操作步骤:1、目的既赢得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产物的测定三、基因工程四大要素(Four elements):1、供体基因2、载体3、工具酶4、受体细胞(细菌、植物和动物)第2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限制/修饰系统(R-M,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任何一种生物体都存在防御外界物质进入的机制。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DNA甲基化对酶活性的影响 •大多数大肠杆菌菌株中含有Dam甲基化酶 和Dcm甲基化酶。 •Dam可以在GATC序列中腺嘌呤N-6位上 引入甲基 •Dcm在CCA/TGC序列的第一个胞嘧啶C-5 位置上引入甲基。 •部分限制性内切酶对甲基化的DNA不能切 割,如FbaI和MboI等。
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选用上述酶的同功酶,如Sau3AI,DNA 识别切割位点与MboI相同;但不受甲基化 影响; ②利用甲基化酶缺失的受体细胞进行DNA 的制备,如E. coli & nbsp; JM110和链霉菌 等,前者Dam和Dcm甲基化酶已敲除,而 后者细胞内本就没有甲基化酶,从这些细 胞中抽提的DNA就能被上述酶切割。
CATG
SAGE Tag 5
CATG
SAGE Tag 2
SAGE Tag 4
SAGE Tag 6
•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位于识别位点之中或
附近,产生以下4种情况。 ① 5’粘性末端;② 3’粘性末端;③ 平末端和 ④ 非互补的粘性末端 •无论DNA的来源如何,只要是使用同一种限制性内 切酶,所留下的残端都是一样的。 •经酶切后,5’端总是保留一个磷酸根;3’端总是 保留一个OH
第二讲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本节内容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DNA分子的特异切割 •DNA甲基化酶—用于DNA分子的甲基化 •核酸酶—用于DNA和RNA的非特异性切割 •核酸聚合酶—用于DNA和RNA的合成 •核酸连接酶—用于DNA和RNA的连接 •核酸末端修饰酶—用于DNA和RNA的末端修饰 •其它酶类--用于生物细胞的破壁、转化、核酸纯化、 检测等。
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基本特性
1.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识别位点与酶切位点。 2.辅基: Mg++。 特定识别序列一般长4 - 8对碱基; 大部分酶的切割位点在识别序列内部或两侧;

第三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第三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第一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早在五十年代初,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了两种不同来源的l噬菌体(lK和lB)能高频感染它们各自的大肠杆菌宿主细胞(K株和B株),但当它们分别与其它宿主菌交叉混合培养时,则感染频率普遍下降数千倍。

一旦lK噬菌体在B 株中感染成功,由B株繁殖出的lK后代在第二轮接种中便能象lB一样高频感染B株,但却不再有效地感染它原来的宿主K株。

这种现象称为宿主细胞的限制和修饰作用,它广泛存在于原核细菌中。

1960s,Linn和Arber在研究细胞限制性和修饰现象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人们才搞清了细菌限制和修饰作用的分子机制。

大肠杆菌K株和B株都含有各自不同的限制-修饰系统,它们均有三个连续的基因位点控制,其中hsdR编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能识别DNA分子上的特定位点并将双链DNA切断;hsdM的编码产物是DNA甲基化酶,催化DNA分子特定位点上的碱基甲基化反应;而hsdS表达产物的功能则是协助上述两种酶识别特殊的作用位点。

lK和lB长期分别寄生在大肠杆菌的K株和B株中,宿主细胞内甲基化酶已将其染色体DNA 和噬菌体DNA特异性保护,封闭了自身所产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位点。

当外来DNA入侵时,便遭到宿主限制性内切酶的特异性降解,由于这种降解作用的不完全性,总有极少数入侵的DNA分子幸免于难,它们得以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在复制过程中被宿主的甲基化酶修饰。

此后,入侵噬菌体的子代便能高频感染同一宿主菌,但丧失了在其原来宿主细胞中的存活力,因它们在接受了新宿主菌甲基化修饰的同时,也丧失了原宿主菌甲基化修饰的标记。

大肠杆菌C株不能产生限制性内切酶,因而其它来源的l噬菌体可以感染C株,而在C株中繁殖的l噬菌体则在K 株和B株中受到严格的限制作用,细菌正是利用限制修饰系统来区分自身DNA与外源DNA的。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因工程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技术和工作思路,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及参加相关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门课是以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上述课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大肠杆菌基因工程、酵母菌基因工程、高等动物基因工程、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等。

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与技术,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与发展方向。

课程的基本内容随着本学科的发展而调整并限定其广度和深度,在保证达到一定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同时注意本课程和其它相关课程的相互联系与衔接,防止疏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工程载体、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教学难点:目的基因的克隆、DNA连接和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熟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合适的形式进行教学,提倡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也可以阅读一些感兴趣的参考资料,训练其针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1学时)1.教学内容(1)基因工程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历史;(3)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基因工程的概念;(2)难点: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及在生物工程中的地位。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第三章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大肠杆菌中的dcm甲基化酶在5‘CCAGG’3或 5‘CCTGG’3序列中的胞嘧啶C5位上引入甲基,受其影 响的酶有EcoR II等
哺乳动物中的甲基化酶在5‘CG’3序列中的C5位上引 入甲基
(3)核酸内切酶的缓冲液性质
高浓度的酶、高浓度的甘油、低离子强度、极 端pH值等,会使一些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和切割序 列发生低特异性,即所谓的Star activity现象。
6.II 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解反应的操作
大部分II型核酸内切酶需要相似的反应条件
Tris--HCl 50 mM pH 7.5
MgCl2 10 mM
NaCl
0 -150 mM
DTT
1 mM
Volume 20 - 100 μl
T 37 ℃ 1- 1.5 h
0 - 50 mM 低盐酶 100 mM 中盐酶 150 mM 高盐酶
识别序列 切割位点距
TGAN8TGCT AACN6GTGC
距识别序列1kb 处随机性切割
旋转对称序列
识别序列内或附近 特异性切割
GAGCC
CAGCAG
识别序列下游24-26bp处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第一个字母: 大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属名的第一个字母 第二、三字母: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种名的第一、二个字母 其它字母: 大写或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菌株号 罗马数字: 表示该菌株发现的限制酶的编号
4.同尾酶(isocaudamer)
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粘 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 的选择余地更大。
杂种位点(hybrid 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 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是带3’-OH的RNA或DNA 短链;

RNaseH活性: 5 ´ →3 ´ 或3 ´ →5 ´ 方向特异地降解
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

已从多种RNA肿瘤病毒中分离到反转录酶,商品
化酶有来源于禽骨髓母细胞瘤病毒(AMV)和鼠白
血病病毒(M-MLV)的逆转录酶。二者在RNaseH活 性、最适反应温度及pH等有差异。
3.4 核酸修饰酶

除前述的一些酶外,还使用一些修饰酶对
核酸分子进行修饰,如用末端转移酶进行
同聚物加尾,用碱性磷酸酶切除DNA5’端
磷酸基团,防止载体自身环化等。
3.4.1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从小牛胸腺中纯化,能够催化 dNTP进行
5′→ 3′方向的聚合作用,逐个将脱氧核苷酸
分子加到线性DNA分子的3′-OH末端。主
1、DNA接头连接法
接头是人工合成包含某一限制酶切位点的短寡核苷酸, 本身已是粘性末端。
2、衔(连)接物连接法
衔(连)接物是人工合成包含 某一限制酶切位点的短寡双链 核苷酸。
3、同聚物加尾法

利用末端转移 酶,在平端 DNA分子的3´ 端加一串相同 核苷酸组成的 粘性末端。
3.3 DNA聚合酶
反应条件:
低水平Zn2+、最适pH值4.0~4.3、NaCl浓度 100mmol/L
要的应用是同聚物加尾。

不需模板,但底物至少是3个核苷酸以上的
片段,底物单链双链都可以。
例:用同 聚物加尾 法再生 HindIII识 别位点
3.4.2 T4多核苷酸激酶与DNA分子5′-末端标记

T4噬菌体基因编码,正向反应催化γ-磷酸从ATP 分子转移给DNA或RNA分子的5′-OH末端。反应 不受底物分子链长短的限制。哺乳动物细胞也有 这种激酶。

基因工程中的酶PPT课件

基因工程中的酶PPT课件

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交错 地,但又是围绕着一个对称 结构中心,这样形成的断裂 结果形成具有粘性末端的 DNA片段
18
含有几个核苷酸单链的末端。 分两种类型:
① 5’端凸出(如EcoR I切点)
5 ’3 ’5 ’3 ’-
GAATTC CTTAAG 3 ’G AATTC CTTAA G 5’-
第三节基因工程中的酶学
关键词: • 了解各种酶在基因工程 中的作用 • 掌握限制性内切酶和连 接酶的基本特性 • 逆转录酶在A技术中常用的工具酶
工具酶 功能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特异序列,切割DNA DNA连接酶 催化DNA中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末端之间形成 磷酸二酯键,是DNA切口封合或是DNA片段连接 ①合成双链cDNA的第二条链 DNA聚合酶I ②缺口平移制作高比活探针 ③DNA序列分析 ④填补3’末端 ①合成cDNA 反转录酶 ②代替DNA聚合酶I 进行填补,标记或DNA序列分析 催化多聚核苷酸5’羟基末端磷酸化,或标记探针 多聚核苷酸激酶 在3’羟基末端进行同质多聚物加尾 末端转移酶 切除末端磷酸基 碱性磷酸酶
16
(3)平末端( blunt end ) 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 个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形式的 断裂是形成具有平末端的DNA 片断。不易重新环化。
EcoR V 5’-GATATC-3’ 3’-CTATAG-5’
产生平齐末端
17
(4)粘性末端(sticky ends,cohensive ends)
(5)粘性末端的意义 ①连接便利 i)不同的DNA双链:
只要粘性末端碱基互补就可以连接。 这比连接两个平齐末端容易的多。 ii)同一个DNA分子内连接: 通过两个相同的粘性末端可以连接 成环形分子。

兰州大学基因工程基因工程酶学基础

兰州大学基因工程基因工程酶学基础

DNA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
• 原核生物限制—修饰体系,对识别序列中特定核苷酸 的甲基化,会强烈影响酶活性。在基因克隆中使用的 是失去甲基化酶的大肠杆菌,在选用酶时应注意:
• 所选用的限制酶对甲基化的敏感性 • 依DNA的不同来源选择不同的限制酶
反应温度
• 大多数的核酸限制内切酶的标准反应温度 为37 ℃ ,但也有许多例外,如SmaI为25 ℃ ,ApaI为30 ℃ ,TaqI为65 ℃
• 消化反应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反应温度,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 每ugDNA 用1-5U酶切1-2h
DNA的分子结构
• 某些核酸内切酶切割超螺旋的质粒DNA或病毒DNA所需的 酶量比消化线性DNA高出20倍
• 一些核酸内切酶,切割处于不同位置的限制位点,其效率有 明显的差异, 可能是由于侧翼序列的核苷酸成分的差异造成 的
兰州大学基因工程基因工程酶学基础
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 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 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1、来源及发现 • 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 • 1968 年 , Dr. Werner Arber, Dr. Daniel
• 平头末端 特点
2、同聚物加尾法
3、衔接物法
衔接物(1inker), 化学方法合成的一 段由10-12个核苷酸 组成的、具有一个 或数个限制酶识别 位点的寡核苷酸片 段
4、DNA接头 法
第四节 DNA聚合酶
• 常用的DNA聚合酶: •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 • 大肠杆菌DNA聚限制性内切酶将侵入细菌体内的外 源DNA分子进行分解,切成小片段

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5

3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5

③同裂酶与同尾酶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 酶切位点 ➢ 粘性末端 ➢ 平(齐)末端
酶切位点
➢ DNA在限制酶的作用下,使多聚核苷酸链上磷 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称为酶切位点,以↓表示, 酶切位点多数位于识别序列的内部,但也有少 数的酶切位点在识别序列的两侧。
➢ 如G ↓ GATTC、CGGC ↓ GG、 ↓ GATC、GATG ↓等。
5'-GGTAC 3'-C
+CATGG C--35''
5'-GGTACC-3' 3'-CCATGG-5'
Asp718 I
53''--G CCATG+
GTACC-3' G-5'
③同裂酶与同尾酶
➢ 对于同裂酶可以具有不同的酶切位点,也可以 具有相同的酶切位点。
➢ 前者肯定是两种不同的限制酶,而后者往往是 从不同生物体中提取到的同一种限制酶。
➢ Example: ➢ 限制酶HpaⅡ和MspⅠ是一对同裂酶,相同的靶
序列是CCGG ,当靶序列中一个5-甲基胞嘧啶时 HpaⅡ不能进行切割,而MspⅠ可以。
③同裂酶与同尾酶
在切割DNA时,其切割点可以是相同的, 产生平头末端,称为同识同切; 切割点也可以是不同的,产生3ˊ或5ˊ粘 性末端,称为同识异切。
➢ 这类酶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异的切割位点,而 且切割是随机的,所以在基因工程中应用不大。
Ⅱ型酶
➢ 1970年,H.O.Smith和K.W.Wilcox在流感嗜血Rd株中分离出来 的限制酶。
➢ 分子量较小(105Da),只有一种多肽,通常以同源二聚体的 形式存在。反应只需Mg++的存在,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使这类酶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lⅠ T GATC A
A CTAG T
杂种位点(hybrid site)
由一对同尾酶分别
产生的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BamHⅠ G GATC C
C CTAG G
BclⅠ T GATC A
A CTAG T
杂种位点 : GATC C ( BamHⅠ )
CTAG T( BclⅠ )
用途: 1. 催化[α-32P]-3’-脱氧核苷酸标记DNA片断的3’ 末端。可用于测序的终止,一位不含游离的3’OH末端。 2. 催化非放射性的标记物掺入到DNA片断的3’末端: 生物素等,掺入后可产生荧光染料或抗生 物素蛋白结合物的接受位点。 3. 用于在平头DNA上合成一段寡聚核苷酸, 从而形成粘性末端。
Ⅲ型酶
这类酶可识别特定碱基顺序,并 在这一顺序的3’端24~26bp处切开 DNA,所以它的切割位点也是没 有特异性的。
Ⅱ型酶的基本特性
1. 在DNA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 切割DNA分子,产生链的断裂。 2. 两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分子上的分 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 3. 因此,断裂的结果形成的DNA片断, 也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T4DNA连接酶(DNA ligase) 该酶常从T4噬菌体的受感细胞中提取,是由 T4噬菌体基因组所编码的,所以基因工程中常用 的连接酶是T4连接酶。它可催化DNA中磷酸二 脂键的形成,从而使两个片段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 起来。 DNA连接酶对具有粘性末端的DNA分子经退 火后能很好地连接,对平末端的DNA分子也可以 进行连接,但连接效率较低,必须加大酶的用量。
限制片断的末端连接作用 分子间的连接:不同的DNA片断通过互 补的粘性末端之间的碱基配对而彼此连 接起来。 分子内的连接:由同一片断的两个互补 末端之间的碱基配对而形成的环形分子。
限制酶的特性
a.限制酶识别靶序列同DNA的来源无关; b.限制酶识别靶序列是唯一的(对某种限 制酶只具一个限制位点的质粒)。
碱性磷酸酶: 来自于大肠杆菌(bacterial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或小牛肠(cal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CIP),该酶用于脱去DNA (RNA)5’末端的磷酸根,使5’-P成为5’-OH, 该过程称核酸分子的脱磷酸作用。当需要5’端同 位素标记或为了避免DNA片段自身连接(或环 化)时可进行脱磷酸反应。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这类酶又简称为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 。
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 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苷酸内 切酶。
寄主控制的限制(restriction) 与修饰 (modification) 现象:
3.核酸内切限制酶对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消化 作用
小分子量的片断-----少 (电泳-容易分离目的se) 与分子的体外连接
末端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transferase)
该酶全称为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它是从小牛胸腺 中纯化出来的一种小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在二 甲胂酸缓冲液中,能催化5’脱氧核苷三磷酸进行 5’-3’方向的聚合作用,逐个地将脱氧核苷酸分 子加到线性DNA分子的3’-OH末端。 它不需要模板,可以用含有的3’-OHDNA 片段为引物,在3’-OH端加入核苷酸达几百个。 它作用的底物可以是具有3’-OH末端的单链DNA, 也可以是具有3’-OH突出末端的双链DNA
S1核酸酶: 来自于稻谷曲霉,该酶只水解单链 DNA,用于将粘性末端水解成平末端及 cDNA发夹式结构的处理。 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这类酶来自于反转录病毒,它可以 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目前常 用的有禽源(AMV)及鼠源(M-MLV) 反转录酶两种。
同尾酶(isocaudamer)
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 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 位点的选择余地更大。 杂种位点(hybrid site):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 生的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 一般不能被原来的任何一种同尾酶识别。 BamHⅠ G GATC C
C CTAG G
R/M体系的作用: 保护自身的DNA不受限制; 破坏外源DNA使之迅速降解
• 限制性内切酶本是微生物细胞中用于专 门水解外源DNA的一类酶,其功能是 避免外源DNA的干扰或噬菌体的感染, 是细胞中的一种防御机制。由于R/M现 象的发现使得核酸内切酶成为基因工程 重要的工具酶。 • 根据酶的功能、大小和反应条件,及切 割DNA的特点,可以将限制性内切酶 分为三类: Ⅰ型酶、Ⅱ型酶、 Ⅲ型酶
核酸内切限制酶标准的缓冲液 1. 氯化镁、氯化钠或氯化钾:
不正确的NaCl或Mg++浓度,会降低限制酶的活性, 还可能导致识别序列的改变。
2. Tris-HCl :
维持最适的pH值( pH =7.4)。
3. β-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DTT) : 维持酶的稳定性。 4. 牛血清蛋白(BSA) :维持酶的稳定性。
Ⅰ型酶:
1968年,M.Meselson和R.Yuan在E.coliB和 E.coliK中分离出的核酸内切酶。 分子量较大,反应需Mg++、S-腺苷酰-L-甲硫 氨酸(SAM)、ATP等。这类酶有特异的识别 位点但没有特异的切割位点,而且切割是随机 的,所以在基因工程中应用不大。
Ⅱ型酶
1970年,H.O.Smith和K.W.Wilcox在流感嗜 血Rd株中分离出来的限制酶。 分子量较小(105Da),只有一种多肽, 通常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反应只需 Mg++的存在,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使这 类酶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识别位点是一个回文对称结构,并且切割位 点也在这一回文对称结构上。 • 许多Ⅱ型酶切割DNA后,可在DNA上形 成粘性末端,有利于DNA片段的重组。
平末端DNA片断的连接 1. T4DNA连接酶 2. 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给平末端加上同聚 物尾巴之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 常用的连接方法:同聚物加尾法、衔接 物法和接头连接法
用5’ 末端特异的核酸外切酶处理DNA片断
在A和B分别中加入dATP和dTTP
同聚物尾巴10~40个碱基
同聚物加尾法
影响连接酶作用的因素 1. 反应温度: 连接缺口的温度:37度 连接粘性末端的最佳温度: 4~15度 2.T4DNA连接酶的用量:
平末端DNA分子的连接反应中,最适1~2个单位。 粘性末端DNA片断之间的连接,酶浓度0.1个单位。 ATP的用量10μmol~1mmol/L之间 3. 提高外源片断与载体的浓度的比值,(10~20倍)
平末端
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个 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形式的断裂是 形成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断。不易 重新环化。
同裂酶(isoschizomers)
指来源不同但识别相同靶序列的核酸内 切酶。同裂酶进行同样的切割,产生同样的 末端。但有些同裂酶对甲基化位点的敏感性 不同。 Example: 限制酶HpaⅡ和MspⅠ是一对同裂酶 (CCGG) , 当靶序列中一个5-甲基胞嘧啶时HpaⅡ不能进行 切割,而MspⅠ可以。
粘性末端DAN片断的连接
由于具粘性末端的载体易发生自连。 对载体的5’末端进行处理,用细菌的或小 牛肠的碱性磷酸酶移去磷酸基团,使载体不 能自连。 而外源片断的5’-P能与载体的3’-OH进 行共价键的连接。这样形成的杂种分子中, 每一个连接位点中载体DNA只有一条链与外 源片断相连,失去5’-P的链不能进行连接, 形成3’- OH 和5’- OH 的缺口。
同聚物加尾法或T4连接酶的平 末端连接法,无法用原来的限制 酶作特异性的切割,获得插入片 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衔接物连接法
平末端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利用衔接物(linker) 进行处理,人工加上粘性末端。衔接物是一种人工 合成的小分子DNA,约10~20个核苷酸,其结构 特征是含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回 文结构。如:BamH I 或Sau3A Hpa IICCGGATCCGGHpa II GGCCTAGGCC 将衔接物分子与平末端DNA分子连接,再用限 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便可产生粘性末端。
人们发现侵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都存在着 一些功能性障碍。即所谓的寄主控制的限制与 修饰现象简称(R/M体系)。 细菌的R/M体系类似于免疫系统,能辨别 自身的DNA与外来的DNA,并能使后者降解掉。
• R/M体系: 寄主是由两种酶活性配合完成的 一种是修饰的甲基转移酶 另一种是核酸内切限制酶
E.coliB含有EcoB核酸酶和EcoB甲基化酶
• 体外连接的三种方式: 1. 用DNA连接酶连接具有互补粘性末端的DNA 片断 2. 用T4DNA连接酶将平末端的DNA片断连接; 或是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具平末端的DNA 片断加上poly(A)- poly(T)尾巴之后,再用DNA 连接酶连接。 3. 先在DNA片断末端加上化学合成的衔接物或接 头,形成粘性末端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属名的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三字母: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种名的 第一、二个字母。 其它字母:大写或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菌 株号。 罗马数字:表示该菌株发现的限制酶的编号。 例:EcoR I: 来自于Escheria coli RY13的第一个限制 酶。
当λ(k)噬菌体侵染E.coliB时,由于 其DNA中有EcoB核酸酶特异识别的碱基 序列,被降解掉。而E.coliB的DNA中虽 然也存在这种特异序列,但可在EcoB甲 基化酶的作用下,催化S-腺苷甲硫氨酸 (SAM)将甲基转移给限制酶识别序列 的特定碱基,使之甲基化。 EcoB核酸酶 不能识别已甲基化的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