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的症状表现(图)

合集下载

小儿惊厥PPT课件

小儿惊厥PPT课件

不伴发 热
颅内病变:大脑损伤 及出血,HIE,脑血 管病。 颅外病变:低血钙、 钠镁,高血钠,低血 糖 遗传代谢病: 中毒:鼠药中毒
三、临床表现

全身惊厥: 突然意识丧失,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 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及四肢肌肉 呈阵发性或强直性抽动。 惊厥发作时间不等,持续30分钟以上提 示病情严重,可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
是不是癫痫? 反复发作 形式类似 持续短暂 突发突止 可自行缓解 无热惊厥
5、非感染性惊厥-其他颅内病因 颅脑损伤 新生儿---产伤、缺氧 婴幼儿、年长儿---意外事故。 颅内肿瘤 发病高峰5-8岁,最小4月。多为神经 胶质瘤。 脑血管畸形----静脉破裂、出血
6、非感染性惊厥---颅外病因 代谢性:维生素缺乏,水、电解质紊乱, 氨基酸代谢异常。 肾源性:尿毒症、高血压脑病 中毒性:CO、鼠药等
少,一次病程仅1次 反复发作,24h>2次
单纯性热惊厥与复杂性热惊厥鉴别诊断(二) 特点 单纯性热惊厥 复杂性热惊厥 年龄 6月-6岁 任何年龄
出现时间
神经疾病
发热24小时内

发热任何时间内
可有外伤、窒息。 低热也可发生 可为一侧性,局限性 20%
发作时的体 病初体温骤升 温 惊厥表现 全身性,对称性 发生率 80%
三、临床表现
局限性惊厥: 婴幼儿惊厥时可仅表现为口角、眼角 或一侧肢体抽动,新生儿惊厥表现一侧 肢体跳动、强直、下颌抖动,频繁眨眼、 两眼凝视、屏气发作、呼吸暂停。 若抽搐部位恒定,反复发作,有神经系 统定位意义。
三、临床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惊厥、 病毒性脑膜炎 膜 结核性脑膜炎 脊液 真菌性脑膜炎 表现:意识障碍、

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

闭外脱。若感受疫疠之邪,则来势急暴,迅即化热化火,
上扰神明,内陷心肝,迅速变生高热昏厥,抽风不止
病因病机

内蕴湿热:若因饮食不节,或误食污染有毒之食物,郁结 肠胃,痰热内伏,壅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痰火 湿浊,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高热昏厥,抽风不止,
呕吐腹痛,痢下秽臭

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元气未充,不耐意外刺激,若
脾药温之,不可拘泥于一治,更不可不加辨证,一味投以
寒凉重镇药物,以使阴证加重
急惊风

急惊风来势急骤,常痰、热、惊、风四证具备 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外感六淫,皆能致痉 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 由表入里,邪气枭张而壮热,热极化火,火盛生痰,痰甚 生惊,惊甚生风,甚则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 出现高热神昏、抽风惊厥、发斑吐衄,或见正不胜邪,内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
颅内病变(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 感染性惊厥 热性惊厥 颅外病变 高热惊厥 中毒性脑病
其他:如破伤风
颅脑肿瘤 非感染性惊厥 无热惊厥 颅内病变 发育异常 颅外病变 遗传疾病 全身疾病 代谢疾病
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
颅内疾病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
细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 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等 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
惊亦不散,不移其时,抽搦又作”。其治疗急惊风善用五
苓散
五苓散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
、白术、桂枝捣为散,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 愈,如法将息。现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 ,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 制剂量,但一般不宜过轻。

新生儿惊厥PPT课件

新生儿惊厥PPT课件

血气 血糖 电解质 胆红素
发作
四、病情观察
发作时
面色、意识 瞳孔、前囟
间隙
肌张力
发作时
类型 频率 持续时间
发作时
惊厥? 呼吸暂停?
2019/8/26
20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五、加强基础护理
病室环境
喂养
预防感染
2019/8/26
21
膝关节周围滑膜健囊康的教分育布
住院期间
出院指导
惊 厥 发 作 的 处 理
17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止痉药有效的指证: 惊厥停止; 患儿安静入睡; 呼吸和心率平稳; 掌指弯曲有一定张力。
2019/8/26
18
膝关节周围滑三膜、囊C:循的环分-布2
限制液量
限制滴速
控制血糖
80 ~100ml/㎏/天
24小时匀速
避免 血糖波动
2019/8/26
19
妥善 安置患儿
新生儿惊厥的护理
2019/8/26
四川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李艳
1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定义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2019/8/26
2
定义
一种临床表现
惊厥?
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 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 统后遗症
2019/8/26
中枢 神经系统
器质性 病变
功能 异常
3
膝关节周围滑膜病囊因的分布
疾 病 相 关 知 识
2019/8/26
注 意及功 智 定 生早能 力 期 长治锻 开 随 发疗炼 发 访 育
22
2019/8/26
10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医学课件)新生儿惊厥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新生儿惊厥PPT幻灯片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形式与婴幼儿和儿童有很大不同, 表现无规律,临床上可将新生儿惊厥分为5种表现形 式和类型。
轻微型 局灶阵挛型 多灶阵挛型 强直阵挛型 肌阵挛型
8
2. 1������ 轻微型������ 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惊 厥类型, 发作时惊厥局限、细微,常表现为:
眼部异常动作:眼球偏斜、眼睑反复抽动和眨 眼
������ 病史:要详细询问家族史、母亲孕期史、用药史、分
娩过程和窒息抢救情况。
出生3 d内出现的惊厥,常见病因有缺氧缺血脑性脑病、 颅内出血、代谢紊乱和宫内感染等。出生3 d后发生的 惊厥,常见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脓毒症、破伤 风和代谢紊乱等。
17
体格检查:要仔细观察惊厥类型、精神神志状况、四 肢肌张力和原始反射等。
实验室检查:要先查血常规、血电解质(钙、镁和钠)、 血糖和血气分析等,同时检查脑脊液常规和培养。然 后进一步检查有关项目, 如胆红素、肝肾功能和血氨 等
影像学检查: 应先行头颅B超和CT检查。
18
EEG检查:有助于惊厥的诊断和分类,对预后的判断有重 要的意义。 但因新生儿脑发育未完善,其脑电图的变化和儿童或成 人有很大的差异,常表现为多灶性和不同步的放电。此外, 脑电图主要是描记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而新生儿有些抽搐 活动是由皮层下中枢发出的冲动所致,虽临床出现抽搐, 但脑电图上无惊厥的电活动。 因此,新生儿脑电图对新生儿惊厥预后的判断价值远 全身性疾病������ ������ 感染性疾病:脓毒症、新生儿破伤风。
非感染性疾病: 代谢紊乱(如低血糖症、低血钙症、低血镁症、低血钠症、高血钠症、
碱中毒和维生素B6依赖症等 药物过量(如氨茶碱过量、新生儿撤药综合征) 先天性代谢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高血氨症、枫糖尿症、

小儿惊厥是怎么回事?

小儿惊厥是怎么回事?

小儿惊厥是怎么回事?小儿发生惊厥常常根据小儿是否有发热进行分类,可分为无热与有热惊厥两种类型。

其中的有热惊厥,属于小儿惊厥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病因主要有热性惊厥,然后是颅内感染,例如:真菌感染、结核感染、病毒感染等。

在小儿惊厥中无热惊厥的病因有癫痫、颅内出血等,甚至与药物中毒、食物中毒等有关。

而当小儿发生惊厥后应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措施,以控制疾病发展,以下为大家讲解有关小儿惊厥内容,希望可帮助到大家。

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1、惊厥:小儿在发作惊厥前,有少部分患儿会有先兆:小儿会出现不时的惊跳或极度的烦躁等,精神过于紧张;突然间四肢肌张力增加;呼吸突然暂停、急促、不规律;一瞬间体温升高,面色发生改变;瞳孔不等大不等圆;典型表现为突然间意识丧失,眼球斜视或固定向上翻、头向后仰、口吐白沫等,甚至严重者会出现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呼吸无规律、大小便失禁等。

不良症状可能会持续数秒到数分,甚至更长。

然后转变成昏迷、嗜睡的状态。

在小儿发病期间或在发病后进行检测,可观察到小儿对光反应迟钝、瞳孔散大,在各临床症状结束后的不久恢复意识。

当患儿发生低钙血症抽搐的情况,意识较为清晰。

如果在意识还没有恢复之前,再一次出现抽搐或反复持续抽搐,说明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由于呼吸衰竭、脑水肿而死亡。

如果抽搐位置恒定并且比较局限,常存在定位意义。

对于新生儿惊厥,主要表现为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例如:呼吸暂停、不规则,两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发绀,出现全身性的抽动情况较少。

部分发生惊厥的婴幼儿,会表现出眼角、口角抽动,一侧肢体发生抽动或是两侧肢体交替发生抽动2、持续惊厥状态:其指定的小儿发生惊厥症状在半个小时以上,或两次发生惊厥间隙期意识未能完全恢复,这种属于危重型惊厥。

可能会因为惊厥时间较长而导致小儿缺血性的脑损伤、高热、脑水肿等,严重者会出现脑疝。

3、高热惊厥:这种惊厥6个月到4岁小儿是高发群体,惊厥大多在发热的早期出现,相对持续时间比较短,在一次发热中,连续多次发作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会在12h内发生惊厥症状,发作后意识会快速恢复,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退热一周之后脑电图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种情况属于单纯高热惊厥,其预后较好。

新生儿育儿-新生儿惊厥的表现

新生儿育儿-新生儿惊厥的表现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导读】惊厥是痫性发作的常见形式,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

在儿童期发生的概率约为4%~6%,比成人高10~15倍。

新生儿惊厥一般以强直或阵挛等骨骼肌运动性发作为主要表现,偶尔还会伴有意识障碍。

惊厥及其他形式的痫性发作也可以在小儿许多急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它们因急性原发病而出现,又随原发病结束而消失,因而此类惊厥不能诊断为癫痫。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新生儿惊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性紊乱的一种症状,例如产伤、缺氧、代谢异常、感染及先天畸形情况都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出现。

新生儿惊厥是脑组织部分神经元突然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随意的收缩运动。

那么新生儿惊厥的时候,又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下面为你解答。

新生儿的惊厥与稍为年长的儿童不同,其特点没有典型的大发作,而且多表现为无定型的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各种形式可能交替出现,发作时间长短不一。

新生儿惊厥在临床上,按其表现主要分为以下的五种类型。

1、微小发作:常见的类型,以头面部表现为主,无肢体强直或阵挛,发作时运动现象轻微,抽搐微弱而局限,可表现为呼吸暂停、眼球偏斜、眼睑抽动、口唇颤动、吸吮吞咽、瞳孔散大、有时伴有异常的哭笑,或只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则伴有肢体的踏车、跨步、游泳等动作。

2、游走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是游走性的,无固定顺序,发作中阵挛性运动迅速地从这一肢体转移到另一肢体,或从这一侧转到另一侧,长时间的游走性阵挛运动在其他部位开始前只限于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上下肢。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开始起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可扩展到同侧其他部位,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中可在中央沟附近查到一侧局限性高幅尖波,并可能扩展到同侧半球的邻近区域或对侧。

轻微的局限性发作有时不能辨认,如一侧肢体或指(趾)的轻微颤动或强直,肢体的奇特动作,如上肢的摆钟样动作、双下肢的踩踏板样动作等。

4、强直性惊厥: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伴呼吸暂停、双眼向上斜视,少数呈全身性强直发作。

婴儿惊厥的四大症状

婴儿惊厥的四大症状

婴儿惊厥的四大症状婴儿惊厥在出生到3岁期间,发病率都非常高,而且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如果错过了婴儿惊厥的早期治疗,很容易对小儿的脑部造成损伤,而婴儿惊厥一开始并不一定对大脑造成损伤,因此家长要发现得及时,这就需要对婴儿惊厥的症状详细掌握。

那么,哪些症状表明是婴儿惊厥的来临呢?发烧、腹泻等都不能掉以轻心,下面我们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婴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婴儿惊厥在很多时候被人们误认为是脑子有病,事实上,婴儿惊厥不一定是脑子有病,其病因有很多,可能是发烧,或是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缺氧、败血症等,一旦发现惊厥的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婴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1、新生儿惊厥很少有典型的抽搐,有时只表现为:①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

②口部反复地作咀嚼、吸吮动作。

③呼吸不规则、暂停并伴有皮肤青紫。

④面部肌肉抽动。

⑤少数新生儿表现为:全身或一侧肢体肌肉一阵阵地抽颤或肌肉持续强直紧张。

2、苍白皮肤和粘膜苍白也是一种病态,原因有:①表浅血管收缩:见于环境温度过低或孩子有疾病时。

②贫血:因失血或溶血引起。

3、腹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四至六次,外观呈厚糊状,有时稍带绿色,是正常的。

腹泻是指大便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汤样或为绿色稀便;严重者水分甚多而粪质很少。

腹泻的原因很多:病毒或细菌感染;喂奶量或乳中含糖量过多;受凉等均可引起。

也有少数孩子是因对牛奶过敏或肠道缺少消化、吸收乳糖的酶所致。

食量过少时大便次数也可增多,称为“饥饿性腹泻”,这时大便较松、色绿、次数虽多但量少,应与其他腹泻相区别。

4、皮肤青紫这是指皮肤呈蓝紫色。

新生儿刚出生时,由于生活环境骤然改变,心肺功能需要调整,皮肤有些青紫,但在出生二十分钟以后应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可能是病态。

引起新生儿皮肤青紫的原因很多:单纯青紫多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阵阵发青则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所致。

另外,环境温度低时,小儿会发生唇部及四肢末端青紫,经保暖可随之消失。

小儿惊厥及护理ppt

小儿惊厥及护理ppt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 与惊厥发作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发作、咳嗽和呕吐反射减
弱、呼吸道堵塞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4体温过高 与感染或惊厥持续状态有关
护理措施
1预防窒息:发作时就地抢救,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
衣领,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
2预防外伤:防止舌咬伤、坠床等。移开可能伤害患儿
2.惊厥持续状态 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 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为惊厥的危重型。由于惊厥时间 过长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害、 脑水肿甚至脑疝。
3.高热惊厥
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
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 常见于6个月至4岁小儿,惊厥多在发热 早期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 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常在发热12 小时内发生,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 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 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预后良好。
检查
1.血、尿、粪常规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 血糖、血钙、血镁、 血钠、尿素氮及肌酐等测定。 3.脑脊液检查。 4.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 5.血、尿特殊检查 疑苯丙酮尿症时, 可做尿三氯化铁试验,或测定血苯丙 氨酸含量。 6.CT、磁共振等其他检查。
鉴别诊断
1.晕厥 暂时性脑血流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足或脑缺氧引起的一 过性意识障碍,可有心律不整或血液分布
(2)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 ①颅内疾病 颅脑损伤如产伤、新生 儿窒息、颅内出血等。脑发育异常如
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
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颅内 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
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 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

新生儿惊厥PPT演示课件

新生儿惊厥PPT演示课件
24
代谢异常
代谢异常占6%(暂时性、先天性) 1)暂时性(占5%) 生化代谢异常:低血糖、高血糖、酸中毒、碱中
毒、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血钠和高血钠、 高胆红素血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 2)先天性代谢异常: 其他先天代谢缺陷:氨基酸、有机酸、脂类、 糖类、维生素等代谢缺陷,如:亚硫酸氧化 酶先天性缺乏、非酮性高甘氨酸血症 、家族 性黑朦痴呆 3)中毒:母亲药物滥用引起患儿药物戒断症状。
31
1.脑电图(EEG)
发作期EEG (1)正常背景活动上的限局性电发放,如尖波放电,
临床上通常为限局性阵挛性发作,预后较好。 (2)限局性单一节律的周期性图形,如α、β、θ、δ
节律。临床表现为轻微发作或肌阵挛发作,见于 脑炎、脑损伤。 (3)多灶性放电伴发作间期脑电活动异常。 (4)异常背景活动的限局性放电:如低电压、电静 息、爆发抑制,两侧半球间不对称,伴有棘波、 棘慢复合波的发放。通常合并器质性脑病,如严 重HIE、脑先天畸形或代谢异常,预后不良。
32
1.脑电图(EEG)
发作间期EEG (1)背景波异常:爆发抑制图形、低电压、
甚至电静息、背景不成熟,两半球或半 球内部活动不同步。 (2)在异常背景中出现持续性限局性棘波 或异常的尖波,如阳性顶部尖波。
33
头颅影像学检查
34
1.胆红素脑病MRI改变
图片来源:丁香园网站
35
2.感染颅脑MRI改变
19
主要病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颅内出血 感染 代谢 脑梗死
颅脑发育异常 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特发性癫痫综合征 其它创伤、母体障 碍等
20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妇产学院建立的 《产前关心指南》,新生儿脑病定义为:

新生儿惊厥的评估与处理PPT课件

新生儿惊厥的评估与处理PPT课件
3
病理病因
惊厥发病率—
➢ 新生儿惊厥发病率约为1.5-14/1000活产儿; 出生体重<1500g,新生儿惊厥发生率为25%。
➢ 住院足月新生儿发生率为4.5%-14.5%,早产 儿惊厥发生率为8.6%-27.4%。
➢ 80%新生儿惊厥发生在生后1~2天至生后1周
4
病理病因
惊厥的病理—
➢ 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过度同步去极化 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阵发性改变。
先天代谢缺陷:氨基酸、有机酸、脂类、糖类、 维生素等代谢缺陷。
10
病理病因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 4、药物:
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兴奋剂、氨茶碱、有机磷 等。撤药综合症:孕母用麻醉药,苯巴比妥类药 物,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分娩后药物供应突然 中断,常于生后6小时内发生惊厥,24—48小时恢 复正常。
11
病理病因
临床表现—发作类型
强直性发作: 全身性强直发作:四肢强直性伸展,似去大脑
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似去皮层状态。 限局性强直性:维持肢体、躯干或颈部的一种
不对称的姿势,如一肢体的伸直/屈曲,伴头、 眼转动。 预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而非代谢紊乱 引起;常伴呼吸暂停,EEG明显异常。
18
临床表现
微小 型
阵挛 型
强直 型
肌阵 挛型
15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发作类型
微小发作:
眼球短暂而固定的凝视、斜视、眼球震颤及转 动、眨眼、瞳孔散大。
面肌抽搐、咀嚼、吸吮、吞咽动作,可伴流涎。 异常肢体运动:下肢踏板样或踏车样动作、上
肢游泳样或划船样动作。 短暂的发作性肌张力低下,面色苍白眼球上翻。 各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血压、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惊厥的症状表现(图)
惊厥俗称“抽风”,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早产儿更为多见。

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种表现。

一旦发现新生儿惊厥,应立即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年龄大的孩子发生惊厥时动作较大,很容易识别;而新生儿则有很大不同,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动作较小,又由于许多新生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因此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新生儿抽风的动作。

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

总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特别是局部小的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不易区别。

那麽如何区别新生儿的正常活动和惊厥发作呢新生儿惊厥除肢体或肌肉的异常运动以外,往往伴有其他的改变,用心观察区别如下:
1、姿势的改变:正常的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但又非过分曲屈,腕、膝、肘、踝等关节的角度一般不小于90度,打开包被四肢常有不规则的舞动。

如四肢各关节角度小于90度,说明肌张力增高,若四肢松软、伸直,全身成大字形,说明肌张力低下。

2、面色改变:新生儿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的面色发白或青紫,有时可同时伴有口吐白沫。

3、眼神的改变:新生儿惊厥时大部分同时伴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表现为失神、瞪眼或斜视等。

总之新生儿惊厥时除肢体或肌肉抽动外,总还会伴有神志、面色、肌张力等等的改变,仔细观察不难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