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重难点】1、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是本课教学重点。
2、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分析法、诵读法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事今天我们要赏析的词作出自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之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
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
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
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可以是个非常特别的词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往我们接触过的很多诗人词人们,有的是以落魄书生形象出现的,比如杜甫,柳永这样的,要么就是官场失意之人,比如陶渊明,白居易这样,还有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学者型的,比如苏轼这样的,有自己独特且成体系的世界观,又是诗人,又有点像哲学家。
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优秀课件
(2)《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怀念________、 ________。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 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下片引用南朝________ 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 训,不要草率从事。结尾三句,借________自比,表示出词 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 多年,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执掌大权的韩侂胄 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 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 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力 图恢复大业的愿望又落空了。一日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 高远眺,怀古忆昔,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2)善用对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抒发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以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 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四十三 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今日的“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 忧国伤时的感慨。 4.文体常识 词基本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 人物:________,________,柳永,秦观,周邦彦等。豪放派 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岳飞,陆游等。婉约派的 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 而无所拘束。
辛弃疾词两首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 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 闻鹧鸪。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品质课件】
思考: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
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 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赏析下阕
上片中的两个典故孙权、寄奴都同京口 北固亭直接相关,下片中出现的人物是不是 作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他们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赏析下阕
上片中的两个典故孙权、寄奴都同京口 北固亭直接相关,下片中出现的人物是不是 作者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 他们是怎样联系 起来的?
颇 老 矣 ,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6岁仍想为国效力: 可当 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 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 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上阕: 大好河山 下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权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孙权
刘裕
赏析上阕
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 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 敌军而仓皇失措。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 草率出师北伐, 想要 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 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 英雄业绩——可悲现实 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而 且以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 刘裕——刘义隆 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 对比 “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 扬州路——佛狸祠 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 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 廉颇——自己 不解词味。”
探讨: 这首词中共用了哪几处 典故?请参照关键词,指出 典故的作用。
词 中 用 典
孙权 刘裕Leabharlann 刘义隆 佛狸祠廉颇
人物 孙权 刘裕
故事简介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 保卫了家园。
关键 词句
英雄 风流
典故的作用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 抗敌救国的热情。
金戈铁马 表达作者收复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 气吞万里 原的远大抱负 他曾大举北伐。 如虎
思考典故4: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 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
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 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 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 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借鉴历史,委婉劝 韩侂胄不能草率行 事。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 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作者虽然年 老,但是仍 然愿意为国 家效力,但 是,难以逃 脱小人的迫 害
廉颇
思考典故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
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 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 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 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ppt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本课件将介绍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词,详 细解读其内涵和意义。
辛弃疾简介
生平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 -1207年10月3日),字 君实,号稼轩,江西婺 源人,南宋豪放派文学 家和词人,以豪放清新, 善于变化,又有才思洋 溢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品
辛弃疾的文学影响
从古到今,辛弃疾的词无疑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普及范围世界各地,极大地带动了中国词的创作。
辛弃疾的文艺艺术价值
不仅是词人,辛弃疾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艺术造诣及大量的书法、绘画作品与其词作 同件力求深入浅出地讲解辛弃疾两首词作 品的文化内涵,期望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 了解这位伟大的诗人。
《木兰词》、《水调歌 头》等精彩词作家喜欢 辛词的创作,因为他将 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活 的深情体验完美融合
诗风特点
唐宋八大家之首,又称 “唐宋词人前八大家”。 豪放、清新、变化、才 思、醇美。
如梦令
主题
内容介绍
如梦令这首词的主题是爱情。 作者通过词文的手法,抒发 了藏于深处的情感。
这首词像一杯酒,别有一番 醉人之意,表达了失恋的伤 痛,死而复生的喜悦以及对 爱情的迷恋。
文学经典
辛弃疾的两首词介绍的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 作,是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瑰宝。
分析与解读
这首词讲述了词人受挫折后 的情感变化,通过幻梦般的 笔触诠释了情感的轮回不息。
鹧鸪天
情景描写
在写词文的情景描写上,辛词颇有独到之处。鹧鸪天提到的景象便令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意象运用
鹧鸪天一词中,辛词的运用意象独具匠心,描绘了娓娓道来的倾诉,妙极。
情感表达
词中的音乐效果也称得上是一大特色,句句精彩,朗朗上口,抒发了对故国的悲伤和对自己不屈 的倔强。
辛弃疾词两首(公开课)
《辛弃疾词两首》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辛弃疾豪迈词的创作风格。
2.熟习认识必需的历史典故。
二、能力目标1.认识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剖析作品。
2.认识辛弃疾词大批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感情目标在词的艺术境地中提高自己的人品,加强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课重难点】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剖析作品,认识辛弃疾词大批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教课过程】一、理解词意1 、自读——范读——正音正字——齐读;2、生联合说明理解词意;3、师点拨要点词义,勾勒要点说明,师生分通意思。
(熟读)二、导语:有些诗句,人们或许其实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但却能熟记于心,千古传诵。
下边,我们一同来读读这些诗句。
【课件】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家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三、作者简介【课件】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世主张抗金,盼望恢复中原。
在词人中,他是个英豪。
其词抒写力争恢复国家一致的爱国热忱,倾吐壮志难酬的悲忿。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迈为主,热忱洋溢,大方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2 、宋金期间地图【课件】四、整体感知1、齐读两首词。
2、填写下表,明确有关内容。
【课件】《水吟》《永遇》登地址建康(南京)心亭京口(江)北固亭登1174年秋,年 341205年,年 66任江安司参官,南渡12年江知府任上,政的胄 [zh òu] 意欲以北伐巩之久,其上宋孝宗的《美芹登背景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极作北伐准,十》和宰相虞允文的《九》可其正确意不可以被采,并被降官,北伐愿都未遇到采,还没有获得北伐抗的时机。
望又一次落空了。
①三国,曾在京口建都,并北方曹操的;②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举事,大所用典故① 吃而的季;北伐,恢复中原并成立政;③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隆,想以北伐立功立但因轻率而致(学生②求田舍、怕刘的汜;解典故)③桓温的流年之痛。
(公开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词二首 第1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核心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 期盼丰收的喜悦之情。
串珠问题: 1.背诵古诗,想一想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2.这首词的上阙中,作者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明月、树枝、山鹊、稻田;听到了: 蝉鸣、蛙叫;闻到了:稻花香;想到了:丰收年。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6/28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来自。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2021/6/282021/6/282021/6/28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6月 2021/6/282021/6/282021/6/286/28/2021
我会写
què
鹊
左右等宽。右部“鸟” 较左部略长。
理解词语
鸣蝉:蝉不停地鸣叫。 茅店:乡村小客舍。
核心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串珠问题: 1.背诵古诗,想一想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这首词的上阙中,作者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
梳理文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思考:“七八个”“两三点”几个数量词的运用妙在 哪里?
“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量词的巧妙运用, 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细雨,这些都 是为了与上阕清幽的夜色、恬静的气氛和朴素的乡土气 息相吻合。
思考:读完最后两句,你明白题目的含义了吗?
读完最后两句,我豁然开朗:原来明月、树枝、山 鹊是行人所见,蝉鸣、蛙叫是行人所听,稻花香是行人 所闻,遇雨急寻茅店是行人所思。整首词都没有离开 “夜行”二字。
《辛弃疾词两首》课件
辛弃疾词两首
汇报人:
目 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加 目录标题
辛弃疾的 简介
词两首的 创作背景
词两首的 内容解析
词两首的 艺术特色
词两首的 影响与评 价
第一章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的生平
出生时间:1140年
出生地:山东济南
主要成就:南宋著名词人,被誉为“词 中之龙”
他的词风豪放, 意境深远,对后 世的词风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辛弃疾的词中充 满了爱国情怀, 对后世的爱国主 义精神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辛弃疾的词中充 满了对现实的批 判和对理想的追 求,对后世的文 学创作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
后人的评价
辛弃疾的词被誉为“词中之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辛弃疾的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婉约细腻 辛弃疾的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辛弃疾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词中之圣”
辛弃疾的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被誉为“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创作风格
婉约派:以婉约、细腻、抒 情为主要特点
豪放派:以豪放、激昂、奔 放为主要特点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 反映人民疾苦
浪漫主义:想象丰富,情感 真挚,富有浪漫色彩
第三章
词两首的创作背 景
《 青 玉 案 ·元 夕 》 的 创 作 背 景
词意解析: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对抗金事业的渴望,同时也表达 了对陈同甫的敬佩和期望。
艺术特色: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感情真挚深沉。
历史影响: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壮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PPT课件
27
忠 心 报 国
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孙权 北伐胜 对英雄业绩
上片: 刘裕 建都|权
的仰慕和英雄 不再的感慨
刘义隆
北伐败
对草率 出兵的
暗讽
下片: 佛狸祠
痛斥偏安,对 安于现状的担
忧
廉颇 自况虽 报国无门
老思用 壮志难酬
.
的悲愤 28
表现手法: 运用典故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
但没有妨害思英想雄感情业的绩表—达—,可而悲且现以实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
17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
18
写 作 背 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 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 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 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 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 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 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 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 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 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 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莫美 随芹 鸿悲 雁黍 南冀 飞南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坡
.
1
楹联:
•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 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写苏轼词风。下联的 “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 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 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 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 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 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悲国家之颠。“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 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
2.熟悉了解必要的历史典故。
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词意
1、自读——范读——正音正字——齐读;
2、生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3、师点拨重点词义,勾画重点注释,师生疏通意思。
(熟读)
二、导语: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但却能熟记于心,千古传诵。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课件】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家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三、作者简介【课件】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
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词集。
2、宋金时期地图【课件】
四、整体感知
1、齐读两首词。
2、填写下表,明确相关内容。
【课件】
◆解说1:“水龙吟”与“永遇乐”均为词牌名。
◆解说2:从“登”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
孔子曰“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解说3:怀古,所写内容。
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五、鉴赏形象
1、两首词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词语,其中各有哪个动词最富表现力?
《水龙吟》:“拍”。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
一个“拍”,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非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而且不仅拍,而且拍遍,到处拍,足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
《永遇乐》:“觅”。
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孙仲谋的崇敬、仰慕与向往,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更有寻觅不到的深深遗憾与苦痛。
2、同是写登临,词人运用了怎样不同的方法?
(1)《水龙吟》:借景抒情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景写到人,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
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气象阔大。
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
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
当夕阳西沉,孤雁哀鸣,赏心亭上的词人,怎不对远在北方的故乡万分思念。
怎能不将其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看了又看,悲愤地拍打起亭子上的栏杆呢?然而,这一切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2)《永遇乐》:借古讽今
作者登高远眺,但见山河长存,世事沧桑,不禁缅怀历史上两位在京口起步而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明君孙权和刘裕,作者慨叹乱世英雄难觅,表达自己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两位古代帝王建功立业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四、赏析典故
辛词长于用典。
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课件】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文情隽永,含蓄深刻。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
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用了三国赤壁之战的典故。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化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句。
(一)《水龙吟》:张翰,许汜、刘备,桓温
1、张翰——“尽西风,季鹰归未?“作者写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
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职,辛弃疾是做不到的。
2、许汜、刘备——“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写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
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3、桓温——“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逝,人也会在饱经磨难之后很快地老去。
他想到岁月催人老,报国壮志难以实现;想到自己的苦恼并没有人能够理解,就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
(二)《永遇乐》: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1、分析研讨孙权、刘裕典。
(1)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
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此二人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2)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
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2.分析研讨刘义隆典的用意何在?
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3.分析研讨佛狸祠典。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
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②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
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三)小结。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
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五、体会情感
同是登临,同是用问句结束,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不同的心境?
1、《水龙吟》:
正值壮年的词人,慷慨激愤,拍遍栏杆,忧愤难泄,恨恨地唱出:“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落泪,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落泪,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落泪。
2、《永遇乐》:
步入晚年的词人,屡遭打击,空怀抱负,雄心不死,渴望听到:“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辛弃疾仍不心死,做着英雄的“梦”,他做寻觅孙权的梦,是因为时无英雄;他做刘裕业绩的梦,是因为南宋萎靡,难成大器;他做元嘉草草败绩的梦,是为警戒时人,不要重蹈覆辙;他梦见中原的烽火,是因为他伤时忧国;他梦见廉颇待诏,是希望自己虽老也能重用,一展夙愿。
然而,梦终归是梦,辛弃疾心里也十分清楚,留给他的只有无尽悲痛。
六、拓展比较
苏轼的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何不同?
苏轼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
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绩,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情世事又不可能。
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惆怅和无奈。
辛弃疾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疆场,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
因此,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