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分析-薄层色谱分析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精)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图文
,灰尘或颗粒,透射光下薄层纹理均匀细腻)
38
斑点异常与克服
边缘效应
3.预饱和
在薄层板上一般是边缘上的展开剂较容易挥发, 如果这几个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能差异比较大,那 么就会造成薄层板上边缘和中间展开剂比例的差
异而产生展开速度不一致的现象
克服方法:展开前要充分饱和
39
斑点异常
❖S形及波形斑点
波形斑点
14
薄层板的制备
黏合剂 cmc-na溶液的存放 注意放置时间太长的CMC-Na溶液可 能会发黄,而且可能有霉菌出现, 最好不要使用。
15
薄层板的制备
制板 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是指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溶液 ,研磨混合,置玻璃板上 使涂布均匀,平台上于室 温下晾干,活化后,置有 干燥器中备用。
16
22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距离
自制板
高效板
直径不大于 4mm
宽度5-10mm
>8mm
10-15mm
23
直径不大于 2mm
宽度4-8mm
>5mm
8-10mm
薄层色谱的点样
❖ 点样的注意点
1.不要弄破薄层板 2.点样量大时,少量多次, 3.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吹干或 放入干燥器里晾干
24
薄层色谱的展开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_图文.ppt
薄层色谱
操作的流程
薄层 点样 板
展开
显色
结果 判定
2
薄层板的制备
❖ 固定相 ❖ 什么是固定相?
3
薄层板的制备
❖ 常用固定相
1、聚酰胺 2、硅胶 3、硅澡土
4、氧化铝 5、纤维素
6、其他
4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课件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课件
特点
具有较高的分离效能、低成本、 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 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薄层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化学分析
用于有机化合物、无机化 合物的分离和检测,如金 属离子、有机酸、碱等。
生物分析
用于生物样品中蛋白质、 酶、核酸等大分子的分离 和检测。
医药分析
用于药物成分、代谢产物 、残留物的分离和检测, 以及中药材的鉴别和质量 控制。
案例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薄层色谱检测
总结词
简便快速、经济实用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法在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实用的优势,能够同 时分离和检测多种农药残留,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案例三:化妆品中重金属的薄层色谱检测
总结词
高准确性、高可靠性
详细描述
薄层色谱法在化妆品中重金属的检测中具有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对化妆品中的重金属进行定性和定 量分析,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前的准备
仪器准备
确保薄层色谱仪正常工作 ,检查薄层板是否干净、 无划痕。
试剂准备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量 的展开剂、显色剂和样品 。
安全准备
确保实验区域通风良好, 避免有毒气体对实验人员 造成危害。
实验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薄层板制备
选择合适的薄层板,均匀涂布 样品,自然晾干。
点样
用毛细管或自动点样器将样品 点在薄层板的固定位置。
薄层色谱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薄层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用 于分离植物色素。
发展
未来
未来薄层色谱法将朝着更高效、更快 速、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与其他 技术联用,实现更复杂的样品分离和 分析。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常见问题探讨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常见问题探讨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常见问题探讨
赵希贤;尤立华;杨秉呼;叶萌;侯扬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3(022)006
【摘要】目的探讨薄层色谱鉴别的常见问题.方法列举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保证结果准确需要采取的验证方法,分析采取验证方法时较难把握的问题.结果在标准及验证方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点样量多少、主斑点确定、仪器验证结果的使用等3个方面.结论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可比性、灵敏度好,在结果判定时应规范点样量、主斑点、仪器验证等环节.
【总页数】3页(P2-4)
【作者】赵希贤;尤立华;杨秉呼;叶萌;侯扬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药品检验所,北京 10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6.0
【相关文献】
1.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J], 郑黎明;刘华珍
2.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讨 [J], 韩晓霞
3.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和快速检验方法探讨 [J], 赵森铭
4.医院中药制剂中几种常见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探讨 [J], 郭月秋;陈代贤;高珊;王玉兰;于黎明
5.中药及中成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问题分析 [J], 刘爱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

薄层色谱基础知识及斑点异常

调整薄层板:更换薄层板或调整薄层板的厚度、活性等参数 优化展开系统:调整展开剂的比例、组成和浓度 控制温度: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薄层色谱分离,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增加展开时间:适当延长展开时间,使斑点充分展开
斑点拖尾:斑点在薄层板上延伸,形状不规则,可能是由于样品中杂质或溶剂残留导致 的。
斑点异常是指薄层色谱中,斑点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与正常斑点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斑点异常可能是由于样品中某种组分的含量过高、杂质过多或溶剂不纯等原因引起的。
斑点异常的出现会影响薄层色谱的分离效果和定性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和 解决。
常见的斑点异常包括拖尾斑点、前延斑点、后延斑点、杂质斑点等。
斑点拖尾:由于固定相的吸附或分离过程中溶剂不均一等原因导致斑点形状不规则
斑点扩散:由于薄层板的加工精度不够或操作过程中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导致斑点扩散
斑点重叠:由于样品中组分含量较高或薄层板分离效果不佳等原因导致斑点重叠
斑点拖尾与扩散同时存在:由于薄层板的质量和操作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斑点异常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薄层色谱法是 一种常用的分 离和分析方法, 用于分离和鉴 定有机化合物。
它利用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 的相互作用, 将不同成分的 物质分离成不
同的斑点。
薄层色谱法的 优点包括操作 简便、分离效 果好、灵敏度 高和适用范围
斑点大小异常:斑点的大小与标准品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固定相或流动相的配比不当引起的。
斑点形状异常:斑点的形状不规则或出现拖尾现象,可能是由于固定相或流动相的配比不当引 起的。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D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C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B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D.多由大复方组成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E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A.70~80℃B.60~80℃C.65~85℃D.50~60℃E.40~60℃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D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B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C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E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C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E.电学分析法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EA.定性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综合质量测定13.取样的原则是 C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D.不能被污染E.包装不能破损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BA.抽取样品法B.圆锥四分法C.稀释法D.分层取样法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EA.完整、清晰B.完整、具体C.真实、具体D.真实、完整、具体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BCDE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CDE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CEA.冷浸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4.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BCDA.液—液萃取法B.微柱色谱法C.沉淀法D.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5.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BCD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6.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ABCDE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三、填空题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浅谈中药制剂薄层色谱质量的影响因素——技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

浅谈中药制剂薄层色谱质量的影响因素——技术操作过程中的注意

化、 分离三步 , 在操作过程 中影 响这三步 骤的 因素分析
如下 :
下, 提取次数多 , 有效成分 的提取率 高 。当提 取次数 超
过 2~3次时 , 提取率增 加不 明显。所 以, 提取次数 以 2

1 样 品 粉 碎 度 的 处 理
3次 为 好 。
样 品粉碎 的过粗 或者 过细 均影 响 到 色谱 的质 量 。
避免加热 提取 。特 别是 含挥 发性 有效 成分 的样 品 , 对 温度极为敏感 , 控制温度 , 量避 免 由于温度原 因导致 尽
除去干扰物质 , 而又不使 待测成 分遭到 损失 , 通常用 到
分层 和洗 脱的处理技术 。在 用分液 漏斗分层 提取有 效 成 分时 , 有效成分或者在 上层 , 或者在下层 。得 出 的结

7 2・
科 学教 育 Si c dct n c neE uai e o
21 年第4期( 1 卷) 01 第 7
浅谈 中药 制剂 薄层 色谱 质 量 的影 响 因素
技 术 操 作 过 程 中的 注意
陈 微 ( 吉林省白山 市长自山 职业技术学院中 药技能教 研室 1 30 3 0) 4
摘 要 影响薄层色谱 分析的因素很 多 , 够保 证薄层色 潜的重现性 、 能 准确性和 分离度 良好 , 中药制剂安全性 的基 是
础保障。本文在阐明各种闲素对薄层色谱分析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合理的分析, 并针对 目前薄层色谱分析
技术操作过程 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 汲取 他人知 识的同时联系 自己的实践经验 , 在 提出相应的对策 , 以利 于大家总结 提
21 年第4期( 7 01 第l 卷)
科 学教 育 SineE uao cec dct n i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D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C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B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D.多由大复方组成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E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A.70~80℃B.60~80℃C.65~85℃D.50~60℃E.40~60℃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D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B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 C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E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C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E.电学分析法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EA.定性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综合质量测定13.取样的原则是 C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D.不能被污染E.包装不能破损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BA.抽取样品法B.圆锥四分法C.稀释法D.分层取样法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 EA.完整、清晰B.完整、具体C.真实、具体D.真实、完整、具体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BCDE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CDE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BCEA.冷浸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4.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BCDA.液—液萃取法B.微柱色谱法C.沉淀法D.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5.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BCD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6.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ABCDE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三、填空题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讨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讨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探讨本文就对影响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对控制影响因素的各项方案进行探究,提升控制效果。

标签:中药;薄层色谱;分离原理;影响因素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主要是通过薄层色谱上斑点的有无完成药品真伪的判断,通过斑点的大小及颜色完成药品品质的分析。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将供试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上,通过层析缸中的展开剂完成药物分离[1]。

检验人员根据色谱图状况,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物色谱进行比对,通过薄层扫描实现药品鉴别、检查及药品含量测定。

该种操作在检验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结果直观性强,分析准确性相对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原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是中药鉴别、中药成方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

我国通过多年研究明显提升了对照药材及对照技术的控制效果,各种控制操作较为简便、成本较为低廉,已经被广泛应用。

1.1 鉴别方法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实施的过程中要先将样品溶液通过毛细管点于薄层板一端,然后要在密闭层析缸内完成薄层板上的样品组分分离操作。

加入的展开剂(或吸附剂)在薄层板上移动,带动样品中的各项组分逐渐扩散,展开剂中不同极性的溶剂,在提升样品移动效果的同时,对各组分进行分离,最终完成展开操作。

由于样品各组分性质不同,其展开移动过程中的距离也不相同,当展开达到一定程度时,显示分离的组分斑点。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显色剂等在薄层板上显示斑点位置,当组分具有颜色时可以直接观察,当组分不具有颜色时需要喷显色试剂后观察,对斑点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1.2 分离原理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成分的吸附效果不相同,成分在吸附后的移动相至固定相过程中会产生连续吸附,导致吸附之间相互分离,形成不同斑点。

上述连续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过程中由于固定相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薄层色谱,可以通过对同一样品在不同固定相上的分离或不同展开剂中展开而得到的斑点状况进行对应对比,提升药品检验的准确性。

薄层色谱过程中出现斑点异常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薄层色谱过程中出现斑点异常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薄层色谱过程中出现斑点异常的原因及克服方法1. 斑点异常的原因:
(1)样品量过多、含杂质、挥发性差或不稳定,结果受到干扰产生错误;
(2)试剂的纯度不够高,或色谱材料存在损伤等引起的污染;
(3)分离结果与溶剂不匹配或溶剂挥发不均,导致斑点分裂或扩散;
(4)操作者的技术不熟练或条件不恰当,导致不同程度的误差。

2. 克服方法:
(1)减少样品量,使其达到适宜的含量范围;
(2)切换试剂,提高纯度,处理杂质或污染物;
(3)调整溶剂,使其与分析物相互匹配,或者调整溶剂的挥发性使得斑点均匀分布;
(4)加强技术培训,加强操作技能的掌握;或者升级设备或者设施,提高分离技术等;
(5)对于无法根治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每一个斑点的分析,明确有目的地进行重复试验和调整实验方案。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重点为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工作,结合既往工作经验,对检验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检验工作高质量开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检验方法中,涉及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应切实加强针对性对策,做好检验管理工作,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中药薄层色谱鉴别;鉴别检验;影响因素引言:随着薄层板点样技术、展开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仪器设备精密度的提高,薄层色谱检验技术在中药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

由于存在灵敏度高、鉴别专属性强的优势,薄层色谱鉴别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比例逐步增高。

但是该技术的应用易受到相关影响因素干扰,存在检验结果重复性和稳定性不高的情况。

因此,加强对检验影响因素控制工作,可更好缩短检验周期,降低检验成本[2]。

1.检验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1.1 点样技术点样过程中,当点样量过小,则易造成斑点不清晰,影响结果判断;点样量过大时,易造成拖尾现象,影响分离度。

此时可采用更换点状或带状点样方式,调节合适点样量[3] [4]。

若存在原点残存溶剂残留,也会对展开剂的选择性产生影响,故点样后应根据供试品成分的热稳定性对其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吹风机冷风吹干,避免高温加热,防止热不稳定成分被破坏或样品变成固态后,促成硅胶的活性表面固态化学反应[3]。

1.2 展开剂展开剂的比例、用量、溶剂蒸汽都对薄层色谱的展开效果有着较大影响。

展开过程,配制展开剂应严格控制比例的准确度;放置展开剂的用量,在展开缸中深度应距原点 5 mm 为宜,切勿将原点浸没,避免成分被展开剂溶解而不随展开剂在板上分离[4]。

溶剂蒸汽处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影响斑点分离度、产生第二前沿、边缘效应等影响薄层色谱质量的现象[5]。

操作人员可根据具体的薄层色谱效果选择合适的饱和方式,如调整往展开缸中放置展开剂和薄层板的顺序;在展开缸中贴上与展开缸高、宽同样大小的滤纸辅助饱和[3];根据展开效果调整预饱和时间[4];在分离生物碱时,置于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环境中展开[6]等。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报告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实验技能。

3.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制剂分析是指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现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的过程。

本实验主要涉及定性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实验内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对照品、试剂等。

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2.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3. 杂质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五、实验步骤1. 定性鉴别:(1)取中药样品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溶解,制备成待测液。

(2)取对照品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溶解,制备成对照液。

(3)将待测液和对照液分别点在薄层板上,进行薄层色谱分析。

(4)观察斑点颜色、Rf值等,进行定性鉴别。

2. 含量测定:(1)取中药样品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溶解,制备成待测液。

(2)取对照品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溶解,制备成对照液。

(3)将待测液和对照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含量测定。

(4)根据峰面积计算中药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

3. 杂质检查:(1)取中药样品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溶解,制备成待测液。

(2)取对照品适量,加入适量溶剂溶解,制备成对照液。

(3)将待测液和对照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杂质检查。

(4)观察待测液中是否存在杂质峰,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杂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定性鉴别:通过薄层色谱分析,待测液和对照液在相同条件下斑点颜色、Rf值等一致,表明待测样品中含有与对照品相同的成分。

2. 含量测定: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为X%。

3. 杂质检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待测液中未发现杂质峰,表明样品中杂质含量符合规定。

中药制剂分析题库(含答案)

中药制剂分析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2.中药制剂需要质量分析的环节是A.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和体内代谢过程B.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运输过程C.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保管、供应和临床使用过程D.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运输过程E.中药制剂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体内代谢过程3.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A.制剂工艺的复杂性B.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中药材炮制的重要性D.多由大复方组成E.有效成分的单一性4.中医药理论在制剂分析中的作用是A.指导合理用药B.指导合理撰写说明书C.指导检测有毒物质D.指导检测贵重药材E.指导制定合理的质量分析方案5.《中国药典》规定,热水温度指A.70~80℃B.60~80℃C.65~85℃D.50~60℃E.40~60℃6.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7.中药制剂分析的主要对象是A.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B.影响中药制剂疗效和质量的化学成分C.中药制剂中的毒性成分D.中药制剂中的贵重药材E.中药制剂中的指标性成分8.中药质量标准应全面保证A.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疗效可靠B.中药制剂质量稳定和使用安全C.中药制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D.中药制剂疗效可靠和使用安全E.中药制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和使用安全9.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是指A.对中药制剂的定性鉴别B.对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C.对中药制剂的检查D.对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E.对中药制剂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方面的评价10.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A.光谱分析法B.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D.联用分析法E.电学分析法11.中药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A.溶剂提取法B.煎煮法C.升华法D.超临界流体萃取E.沉淀法12.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制剂的A.定性B.鉴别C.检查D.含量测定E.综合质量测定13.取样的原则是A.具有一定的数量B.在效期内取样C.均匀合理D.不能被污染E.包装不能破损14.粉末状样品的取样方法可用A.抽取样品法B.圆锥四分法C.稀释法D.分层取样法E.抽取样品法和圆锥四分法15.中药制剂分析的原始记录要A.完整、清晰B.完整、具体C.真实、具体D.真实、完整、具体E.真实、完整、清晰、具体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包括A.对原料药材进行质量分析B.对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有毒成分进行质量控制E.中药制剂成分的体内药物分析2.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是A.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有效成分的单一性C.原料药材质量的差异性D.制剂杂质来源的多途径性E.制剂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3.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提取方法有A.冷浸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微柱色谱法E.水蒸气蒸馏法4.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净化方法有A.液—液萃取法B.微柱色谱法C.沉淀法D.蒸馏法E.超临界流体萃取法5.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包括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B.含有多种类型的同系物C.有些成分之间可生成复合物D.在制剂工艺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E.药用辅料的多样性6.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有A.原料药材的品种、规格不同B.原料药材的产地不同C.原料药材的采收季节不同D.原料药材的产地加工方法不同E.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三、填空题1.中药制剂分析的意义是为了保证用药的、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斑点形成念珠状 1.产生之原因及克服方法 (1)单一的化合物在层析过程中分解成二个或更多的化合物。因 为这些化合物是十分相似的,因此Rf值也极相似,以致彼此重叠。 克服方法:设法防止在层析过程中化合物的分解。如控制pH值, 防止水解等。 (2)同系物或异构体也因为他们的结构相似而彼此 Rf值相近,产 生斑点重叠。 克服方法:找出合适的层析方法,如采用“传荷层析”(或称络 合层析 ) ,可以按照化合物的不饱和度,双键位置,几何异构等情 况,有效地选择结合,从而提供了因其结构的差别在层析板上出现 不同的比移值。 (3)络合物的形成。 克服方法:加入8-羟基氮萘或HCN或其它络合剂。
克服方法:用浓度适宜的检样一次点样。
(四)在同一块薄层上出现比移值大小悬殊的斑点 1.产生原因 由于检样中含有极性大小相差悬殊的组份。 2.克服方法 (1)将检样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使分为两个检样分别进行层 析。 (2)可将薄层划成前景与后景两个部份分别处理。即先选用极性 大的展开剂将前景展至前沿,使后景均匀展开。然后再用极性小的 展开剂,使后景留在原点,使前景均匀展开。 (五)比移值不稳定 1.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 展层时 温度不恒定。温度影响 Rf 值 。温度直接影响分配系 数,而且影响展开剂中各溶剂的组成比例。温度还影响被层析物质 的溶解度。 克服方法:层析时控制恒定温度,以 0.5℃左右为宜。
薄层色谱过程中斑点异常现象的探讨
(一)边缘效应 1.原因,这是因为当展开剂在薄层上运行时,极性较弱的展 开剂和挥发较强的展开剂在薄层两边较易挥发,它们在薄层两侧的 浓度比在中部的浓度小,因此产生了边缘效应。 2.克服方法 (1)采用单一展开剂以代替混合展开剂。 (2)采用共沸混合展开剂来代替一般混合展开剂。 (3)在展开槽内壁上贴以浸湿了展开剂的滤纸条,或用内容积较 小封闭严密的展开槽。 (4)狭的薄层较宽的薄层边缘效应小,采用狭薄层代替宽薄层
(4)吸附剂pH的影响。 由于化合物与薄层上的酸、碱成盐而产 生拖尾现象。 克服方法:换用pH合适的吸附剂或调整展开剂的pH,如加入酸 或碱等。 (5) 吸附剂和展开剂中痕迹量的金属离子 ( 如 Ca2+ 、 Mg2+ 等 ) ,使 层析后的斑点形成拖尾。特别是被展开的化合物具有-COOH及酚-OH 等基团时。 克服方法:采用纯净的酸来洗涤和处理吸附剂。展开剂可用精 制的方法来除去金属离子。
对称因子计算示意图
2.定性参数 1)保留时间 ①保留时间(tR) ②死时间(t0):在反相HPLC中可用苯磺酸钠来测定死时间。 ③调整保留时间(t′R ): t′R=tR - t0 在实验条件一定时,调整保留时间只决定于组分的性质。 2)保留体积 ①保留体积(VR): VR = tR Fc ,Fc为流动相的流速 ②死体积(Vo): ③调整保留体积 (V′R ): V′R=VR - Vo 或 V′R =t′R· Fc
(6)展开槽之规格不一致。 克服方法:应使用同一规格的展开槽。
(7)展开剂过多次数的重复使用,也会影响斑点比移值的稳定。 克服方法;新鲜配制的展开剂,最好只使用一次。
(8)其它如展开槽未刷净,未能彻底干燥即加入展开剂,以及 展开剂保存不当等原因所引起,均应加以注意。 (六)斑点异形 1.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产生斑点异形的原因很复杂,主要由于吸附剂的细度、活度 不均,薄层板铺陈的厚薄不均等原因,有时在层析进行过程中,挪 动展开槽或薄层板。 克服方法:注意上述情况,可以克服斑点异形。一般情况下, 硅胶、氧化铝的粒度在200目左右为宜,活度一般在1~Ⅱ级。使用 前吸附剂应充分混合。
(二)拖尾现象 1.产生之原因及克服方法 (1)点样量太多,展开剂不能全部负载。 克服方法: 寻出合适之点样量后,再进行层析.
(2)展开剂pH值偏高。如以中性展开剂层析酸性物质时,常形 成斑点拖尾。 克服方法;在展开剂中加入酸,使解离受到抑制,即可防止 斑点拖尾。
(3) 展开剂的 pH 值偏低。如以中性展开剂层析生物碱和其它弱 碱时,常观察到斑点拖尾。 克服方法:在层析 K 值在 10-3 ~ 10-8 的碱性化合物时,展开剂 应调至碱性(如加入吡啶、二乙胺等)。
3)色谱峰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称 为色谱峰。正常色谱峰为对称形正态分 布曲线。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拖尾峰 和前延峰。 色谱峰的对称性用对称因子(fs)来

量W0.05h/2A = (B+A)/2A fs =0.95 – 1.05为正常峰, fs <0.95为前延峰, fs >1.05为拖尾峰。
(2)层析时间不恒定。 克服方法:在同一块薄板上,同一层析槽内,展至恒定的时间, 立即取出。
(3)吸附剂规格不统一。 克服方法:使用同产地的吸附剂,并最好使用同一批号之产品, 必要时,将各瓶均匀混合后再使用。 (4)展开剂的规格批号不一致。 克服方法:如出现斑点比移值不稳定的情况,并怀疑与展开剂 有关时,必需亲自考查处理,如进行试剂中的水份含量测定等。 (5)所用之展开剂往往为多组分的混合展开剂、如配制后立即 使用,常因相平衡的时间较短;或某些化学反应(如醇化等)尚未彻 底进行,以致混合展开剂之组成尚未稳定,而导致斑点比移值不稳 定。 克服方法:展开剂在配制后,应在层析温度下放置三天后方可 使用。
(4)被层析的检样中组分太多,以致在一定长度的薄层上排布 不开,彼此重叠,形成念珠状。 克服方法:将检样用不同溶剂分段萃取,使成为二个或数个检 样:或适当增长薄层板的长度,延长层析距离;或进行双向展开。
(5) 点样在原点处形成复斑。有时由于检样浓度太稀,常进行 多次点样。这样容易造成每次点样中心不重合,形成具有复斑的原 点(念珠状的雏形),展开后往往形成念珠状。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基本概念 1.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1)色谱流出曲线 样品被流动相冲洗, 通过色谱柱,流经检测器,得到的信号-洗 脱时间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
2)基线 检测器中只有流动相通过或虽 有组分通过而不能为检测器所检出时,给 出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 ①噪音;②漂移
色谱流出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