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儒家思想出现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主要代表的具体财税思想,最后在总结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思想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儒家;财税思想;税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随着大量土地被开发,私田大量的出现,井田制开始逐步瓦解,私人所有制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从春秋开始,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此形成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反映在财税思想方面,出现了许多反映新旧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财税观点,并带来财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儒家孔孟荀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孔子的主要财税思想

(1)维护“籍田”,反对“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履亩而税”,即孔子在《春秋》所指“初税亩”。“初税亩”就是废除过去井田制下实行的“籍法”,开始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照田亩数征税,对私田开始征税在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和所有权。在孔子看来,这违反了两周时期的“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的原则,孔子也反对春秋战国以来各国所进行的改革,这是因为,这些改革都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目的,都是在增加

人民的负担,都是在为春秋的无义之战而贪冒无厌。

(2)足君先足民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曾明确说“薄税敛则民富”,要求国家赋税政策建立在是百姓富足的基础上,这是孔子赋税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

孔子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春秋时期且奴隶制礼乐崩坏的时代,财税政策税方面也是如此,各国为争霸加重对人民的搜刮在,此时孔先师大声呼吁赋税要“度于礼”,统治者要“节用爱人”,对人民是有利的。但是孔子以周礼的角度来观察财税问题,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已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西周的籍法是劳役税为主,而税亩田赋等新税制是更符合封建土地私有制要求的实物税制,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孟子的主要财税思想

(1)反国富观点

孟子将富国与富民对立了起来,更强调富民,不讲富国。他指责地主阶级的富国政策,“不行仁政而富之”,批评为封建国君“辟土地充府库”的“今之谓良臣”是“古之谓民贼”。反对他们不致力于仁政却帮助国君暴敛财富。

(2)农业单一税制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不愿藏于其市也。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路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助而不税”,“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即在市集,客商存货于货栈不征税,假若遇上滞销,依法收购以免长期积压,在关卡盘查过境行旅,而不征税,对农民实行助耕公田而不征农业税,对城市宅地,不纳房地税“里布”,无职业的人不征人头税即不“夫家之征”。

孟子思想有其保守的一面,如极力为国家赋税制度辩护,要求恢复西周奴隶制时期的井税制度,主张劳役租税反对实物租税等。但是考虑到当时战国时期各国争霸连连,人民的生活苦难不已,他的大声疾呼反对富国强兵而至民众于不顾,主张仁义治国,“敛从其薄”等积极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

3.荀子的主要财税思想

(1)开源节流

“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农业生产地区,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府垣地窖和粮食仓库,是贮藏财富的地方,和生产相比是末节。百姓按照时令顺序努力耕种收藏,这是财货的本源,按照等差征收赋税,充实府库,是财货的流动,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须注意天时人和,节制财货的流动,开发财货的本源,并且还要不失时机的加以斟酌调整,这样君主和百姓就会富裕,彼此的财货才会更

多,这是最好的治国方针。荀子强调了理财更要懂得本与末,源和流的关系。“节其流,开其源”的财税原则的明确提出,被后世所传颂。

(2)以政裕民,即裕民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意思是减轻农业税收,降低关卡集市的税率,削减行商人数,少征劳役,不耽误农时,这样国家自然就富裕了,这实际上是用国家政策保护百姓的财富。

(3)“节用以礼”,上下俱富

荀子继承了儒家富民即富国的思想,形成了“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的观念,提出了上下俱富的理念。荀子认为节制消费和使民富裕的政策是实现上下俱富的条件,开源节流是实现富裕的根本,只要做好了开源节流,“以政裕民”,“节用以礼”,便可以上下俱富。

荀子的财政赋税思想的内容广泛且相当深刻,极大的丰富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如荀子的轻税主张则要使百姓有财力增加生产投入,扩大生茶规模,进一步开辟税源,这把先秦薄税的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儒家思想评析

儒家对赋税问题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一个过程。孔子认识到不

断加税是有害于民的,对重税持反对态度。孟子进一步认识到执政者和保障民之生计之间的内在关系,主张勘定民众的土地财产,以为征税之前提条件。荀子更强调开源节流,只有培养了税基才能够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儒家对后世最重要的财税思想还是其轻徭薄赋的思想。之所以轻徭薄赋的思想为后代统治者所重视,是因为轻税符合执政者维护江山社稷的需要,所以它留下来了。儒家虽然强调轻徭薄赋,强调仁政,但是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进行的,其理所当然的认为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是合情合理的,其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也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并没有真正考虑人民的利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海文.中国财政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2]孙文学、刘佐.中国赋税思想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