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

合集下载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思想渊源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于理财思想的探讨和阐发,为后世的理财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从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出发,探讨它们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和影响。

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尚书》和《礼记》等经典文献。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记载了古代的税收制度、财政管理和国家治理等内容。

而《礼记》则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官职、赋役、农桑、货财等方面的理财思想。

这些文献为先秦理财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和法家三家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主要思潮,他们对理财思想的探讨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渗透。

儒家的理财思想主要集中在《尚书》《礼记》中,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主张政治稳定、财富均衡。

儒家注重伦理道德,强调道德与政治治理的关系,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君子才能有善政而治。

道家则强调自然理念,主张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经济活动。

而法家思想更加注重实际政治和财政管理,主张法治和重视实际情况。

这三家思想的相互碰撞和渗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先秦理财思想。

先秦理财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一是注重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主张仁政,通过君臣、父子的道德规范,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道家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将这种理念应用到经济和财政管理中,要求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经济活动,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家则主张法治,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经济和金融活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是注重财政管理和税收制度。

先秦时期,各家思想都对财政管理和税收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儒家提倡节俭办政,注重征税政策和财政预算,主张政府要合理确定财政支出和征税政策,避免过度征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道家主张“天下之重”、“天下之利”,强调政府和官员要洁身自好,勤政廉政,以身作则,使天下人得以安居乐业。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中国古代智慧的源泉之一是先秦理财思想,可以从中看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刻启示。

本文将分析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特征以及如何启示国家治理。

一、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先秦时期,中国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和周文化的对接,形成了中原文明。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渐渐产生了许多有关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封建剥削等问题的讨论。

这些讨论成为了先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

先秦时期理财思想的渊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提出了“仁政”、“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观念。

儒家认为,经济发展应该遵循节俭、均衡、改造等原则。

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观念具有广泛的启示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认为,经济活动应该遵循天道自然的规律来运作,主张以自然的方式掌握资源,原则上避免滥用和浪费资源。

道家思想对经济生产、科技进步、永续发展、资源保护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3.法家思想:法家思想认为,法律应该是维护国家统治权威的重要手段,法律应该以政治目的为导向。

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相对,法家思想更强调实际作用,管理技术和利益分配,为往后的铁桶政策指明了道路。

4.墨家思想:墨家思想认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民的福利,将福利看作经济政策评价的最终标准。

墨家思想对公正、平等、民主等方面也有许多深刻思考,成为中国社会最早的社会主义倡导者。

1.节俭经济:在先秦时期,节俭的经济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赞美和肯定。

理财思想中,经济有限,需求却无限,要想实现满足需求,就必须通过科技进步、精益管理等方式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同时,需要避免浪费,注重节流和可持续性,以保证经济长期发展。

2.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先秦时期,许多经济学家也反思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生产和流通,还必须注重精神层面的激发和培养。

孔子的财计思想探讨

孔子的财计思想探讨

孔子的财计思想探讨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

他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后世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他的财计思想对后世的财会理论与实践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1 孔子谈会计据《孟子·万章下》记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孔子根据他主管仓库会计的实际体会,把财会工作的要点归结于“当”字之上。

就是财会工作的计算纪录要正确无误,同时一切应力求适中、适当、适可而止。

而“当”的含义不论在当时还是对今天的会计工作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其一是真实性。

孔子认为会计的计算记录一定要正确无误,不仅会计籍书中记录的数字要正确无误,而且所记数字与财产物资的实际数目要想符合。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计量、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掩饰。

其二是中立性。

中立性也被称为“不偏不倚”,它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信息的声称过程中,主要应关心所产生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孔子一向非常注重礼教和“中庸”之道,他认为一切要以礼制作为标准,当用则用,即不能以少用违礼,也不得违反财制而滥用。

2 “政在节财”与谨慎性原则郭道扬教授在《中国会计史稿》中这样评价孔子的这一思想:“在财政征收方面,孔子反对聚敛,在国家开支方面,又提倡节用,这是孔子财政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思想的实质是为了治国安民,使统治者的政权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

”“节财”思想并不是要求统治者一味地节省财政支出,而是要做到俭不违礼,用不伤义,这也反映了孔子的消费思想。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凡是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不能人为虚拟入账;凡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应列入本期成本的支出,都应列入本期损益。

所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面对的都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其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我所理解的儒家与财务修养---演讲稿

我所理解的儒家与财务修养---演讲稿

我所理解的儒家与财务修养从事财务工作十余年,一直在找寻属于财务人的立事准则。

今日读《礼记》心中如同打开一扇大门,豁然开朗。

很久以来一些零星的想法也串连起来,变为短短几字,触动心灵。

读《礼记》会发现我们与古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古人的思想朴素而深沉,却是如金子般闪闪发亮,值得我们去学习品味。

《礼记》有云“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其自立有如此者。

”换言之,如同我们财务人,忠于企业、尽心尽力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信条,诚信于人、实实在在是我们待人待已的态度,制度与准则是我们行为的唯一依据,有理有节、举止公平是我们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

我们外表可以温文尔雅,但我们内在的操守却是坚毅不变。

这是我所理解的财务的灵魂。

以此态度立身于社会,立足于公司,持之以恒,我们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老子有云“和其光,同其尘”,就是说和合万物的光彩,也共同吸纳它们带来的尘埃。

这句话我想了很久,也感悟很深。

“和其光”,我以为,在公司的经营中,在发扬团队的个性上,在丰富集体的创造上,我们财务要积极融合,因势利导,更大的发挥出每个人的光辉,这样公司才能做得更加出彩。

“同其尘”,或者说是“君子和而不同”,我的理解,在保持公司的制度秩序上,在基本原则上,要“同”,要所有人平等严格地遵守规则,要学会吸纳“不同”,去除“不同”,改变“不同”。

在工作中,我们财务既要置身其中,又要超然事外。

要用我们的一切去维护公司的健康发展。

《礼记》又云“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

粗而翘之,又不急也。

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

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我的理解,无论做人做事,我们财务人应持身高洁,沐浴道德,洁身自爱,从不涉及污邪的事。

谈及工作,只是陈述意见,以备采纳,不攻击,不夸大。

公司经营顺利时,一定是有才能的人各负其责,大家同心同力,我们会与所有的人站在一起,不求显扬,也不轻贬自己。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总结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总结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学派。

经济思想在先秦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各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家和学派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在本文中,将对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总结,了解其主要观点和贡献。

首先,在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其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儒家的“经济伦理”观念上。

儒家强调个体的道德和道德教化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克己奉公、尊卑有序、君臣父子等伦理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墨家则主张“兼爱”和以身作则,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财产和财富的看法上。

墨家认为人类应该彼此关爱,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问题。

墨子主张各人应该遵守公平公正的道德准则,谋求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家的经济思想着重于“无为而治”,主张尊崇自然,反对人为干预经济发展。

道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着自然的规律,人类应该以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态度来面对经济问题。

道家的经济思想强调非功利心态,主张不为物质财富和虚荣所困扰,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这对于经济的自由发展和个体的自由选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法家的经济思想则是以严明的法律制度为核心。

法家主张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和刑法来维护社会和经济的秩序,倡导公平公正的财产分配制度,并强调中央集权和管理控制。

法家认为政治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认为国家经济应该由中央政府控制,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在经济思想的总结上,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在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亮点。

儒家强调个体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张克己奉公、尊卑有序,并提出以孝治天下的观念。

墨家则主张公平公正的财产分配,推崇爱人如己的理念,以实现社会和谐。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等。

这些思想学派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中也包括了理财思想。

本文将探讨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和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王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家财政管理是重要的国家治理内容之一。

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增长。

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

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在先秦时期,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和思想流派之一。

儒家强调道德伦理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在儒家的理财思想中,强调谨慎经营和稳定发展的原则。

儒家认为,国家财政必须稳定,不能过度依赖对外贸易和战争。

儒家也强调国家财政的公平和公正,不得利用财政权力来压迫和剥削人民。

儒家的这些理财思想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另一个重要的先秦学派是道家。

道家的理财思想强调非行动的重要性。

道家认为,财富应该是随自然而来的,而不是通过人为努力获得的。

道家主张不要追求过度的财富和物质的欲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安宁和精神的富足。

道家的这种理财思想带有一定的超越性和哲学性,对于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

在先秦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学派是法家。

法家强调规范和制度的重要性。

在法家的理财思想中,强调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和法律规范,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公正。

法家强调以法律规范来约束官员的行为,打击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法家的这些理财思想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多样性和综合性。

在先秦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财思想学派,它们各自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和原则。

在这些理财思想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强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公平和公正、强调规范和制度。

这些共同的特点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

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

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

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摘要:文章首先提出儒家思想出现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主要代表的具体财税思想,最后在总结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思想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儒家;财税思想;税负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随着大量土地被开发,私田大量的出现,井田制开始逐步瓦解,私人所有制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

从春秋开始,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此形成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反映在财税思想方面,出现了许多反映新旧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财税观点,并带来财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儒家孔孟荀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孔子的主要财税思想(1)维护“籍田”,反对“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履亩而税”,即孔子在《春秋》所指“初税亩”。

“初税亩”就是废除过去井田制下实行的“籍法”,开始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照田亩数征税,对私田开始征税在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和所有权。

在孔子看来,这违反了两周时期的“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的原则,孔子也反对春秋战国以来各国所进行的改革,这是因为,这些改革都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目的,都是在增加人民的负担,都是在为春秋的无义之战而贪冒无厌。

(2)足君先足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曾明确说“薄税敛则民富”,要求国家赋税政策建立在是百姓富足的基础上,这是孔子赋税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

孔子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春秋时期且奴隶制礼乐崩坏的时代,财税政策税方面也是如此,各国为争霸加重对人民的搜刮在,此时孔先师大声呼吁赋税要“度于礼”,统治者要“节用爱人”,对人民是有利的。

但是孔子以周礼的角度来观察财税问题,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已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西周的籍法是劳役税为主,而税亩田赋等新税制是更符合封建土地私有制要求的实物税制,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先秦儒家的民富思想探析

先秦儒家的民富思想探析

先秦儒家的民富思想探析作者:刘晓欣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3期摘要: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君主无不研究国家长治久安的秘诀,“民富”的思想就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

早在两千多年前,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就阐述了治国必须先富民的思想,认为如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们就根本不会去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国强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民富思想大放异彩,较为全面地解读了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富的具体方法。

研究儒家民富的思想,对于继续贯彻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民富;职责中图分类号:B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33-03中国古代民富思想的渊源极早。

早在殷末周初的《周易》中就有重商重农、节欲恤民、平施共富的民富思想内容的体现。

随着西周初期“敬德保民”思想的出现,民富的思想逐渐在一些文人雅士中受到重视。

《尚书》中记录了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时代,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些政治活动与经济文化思想,并对国家覆亡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总结。

这使得当时的统治阶级与文人志士意识到得民者得天下,失民者则失国的道理。

而要想得到人民拥护的关键就在于保民,保民的核心则在于使人民得到真正的富裕。

《尚书》几乎所有篇章都蕴含着民富的思想,总的来说,大部分体现在促进生产,安定民心,爱民裕民及采取措施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中的阶级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加之统治者治国的理念和方法还处于尝试阶段,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相对宽松的“百家争鸣”文化氛围,于是先贤们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一些对于治国安民的看法,就出现了以儒家、墨家、法家等为代表的学者,根据自家学派的阶级立场,阐述对“民富”思想不同见解的局面。

这个时期,由于思想家们的民富思想很少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加之一些开明的君主勇于接受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因此,民富思想有了较为深刻的发展,上升到保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略论先秦儒家经济思想

略论先秦儒家经济思想

略论先秦儒家经济思想
答:
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以“礼”为核心,体现了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然、反对奢侈消费的传统理念,追求的是以“用礼”的伦理价值观来实现经济财富的和谐统一。

儒家经济思想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自然。

儒家主张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尊重自然规律,把自然当作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要在开发自然资源的时候、把节约资源作为工作准则。

2、节约消费。

儒家一向崇尚节约、简朴的价值观念,主张理性而有节制的消费,即“多而不崇、少而不缺”。

3、富有礼仪。

儒家强调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要注重规范礼仪,严谨认真,以崇尚行文规矩为主。

4、重视道德修养。

儒家强调经济活动不仅要求务实,而且要有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尊敬礼仪,遵守公德,弘扬中庸之道。

5、重视国家兴利。

儒家强调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张开发自然资源,改善公共事业,以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宏大的国家理想。

先秦法家诸子财税思想

先秦法家诸子财税思想

先秦法家诸子财税思想浅探摘要:文章首先提出法家思想出现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家李悝、韩非和商鞅三位主要代表的具体财税思想,最后在总结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法家思想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法家财税思想税负财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土地被开发,私田大量出现,井田制开始逐步瓦解,私人所有制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

从春秋开始,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此形成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反映在财税思想方面,出现了许多反映新旧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财税观点,并带来财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法家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派。

一、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在财政收支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韩非和商鞅。

1、李悝的主要财税思想(1)、以”功”授爵思想李悝的”破除世袭制,以功劳大小授爵禄”思想主张废除官爵世袭制。

对于那些国家没有贡献,完全依靠父祖辈的爵禄享有特权的人,剥夺其官职和俸禄,国家财政支出应该用于对那些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土”。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挑战。

(2)、”平籴法”李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平籴法”是李悝平抑粮价的一项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乡里农民都不受损害。

他认为粮价若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民(城市居民)。

因太贵太贱,都不利于统治,于是他实施”平籴法”。

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

”只有”民不散”,政权才能巩固,这就是”平籴法”的目的。

(3)、”尽地力之教”“尽地力之教”是李悝发展农业生产,宽裕民力,充裕国家财力,增加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思想表现。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先秦时期,随着制度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理财思想也逐渐成熟。

在先秦时期,理财思想主要在《论语》、《道德经》、《孟子》等经典著作中得到体现。

这些经典著作中包含了先秦时期的财务管理要素,如财政、税收、战争经费、货币等。

这些思想如今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经验和认识。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先秦时期,经济活动逐渐发展起来,诸侯国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这些变化使财政管理成为国家治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先秦时期,理财思想受到了儒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先秦时期,财政管理的不同观念和方法在各个思想体系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儒家主张“有为而治”,认为政府机构应该负责管理财政和税务,应注重润物维亲,使民生安定。

道家则强调不为、无为,认为不应过分介入经济活动,排斥炒作和投机等商业性质活动。

墨家则主张节约同等分配,认为财政管理应注重公平和效率。

这些不同的思想流派为财务管理提供了不同的理念和方法。

其次,先秦时期各种经济主体间的合作,如农民、商人、地主和政府,需要财政科学管理来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因此,先秦财政管理的观念和方法无不深受当时社会和经济变化的影响。

先秦财务管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节约、勤俭和公正,关注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论语》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达了注重效益和公正的思想。

二是以统治者为中心,注重政府角色,强调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

例如,孟子认为,君王要收税,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每个人。

三是开展公共事业和战争需要资金和资源,政府应该有能力通过税收和财政政策来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如,孟子认为,国家开展公共事业和战争是必需的,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来支持这些活动。

四是重视货币,政府应该管理和监管货币。

例如,《论语》中提到,守礼仁者不会因为金银财宝而改变自己的信念。

五是注重财政平衡,强调财政管理能力和计划实现的必要性。

先秦儒家的财富动力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儒家的财富动力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先秦儒家的财富动力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要进行财富的生产,首先要有创造财富的动力,先秦儒家的财富观通过对人们求利欲望本身的理论分析和对人们生财取利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抑制了人们创造财富的冲动,尤其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冲动,这一观点被汉代和宋明的儒家所继承。

作为个人,为了获取财富,有三种途径:一种是不断地参与劳动.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从而生产出更多的财富;第二种是通过平等交换来满足自己对不同财富的需要;第三种是非劳动的方式,在分配中占有更多的财富﹑掠夺和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是占有生产资料及劳动者本身。

总体上,先秦儒家的经济文化思想,不是鼓励人们努力地扩大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不是通过交换来获得不同的财富,对统治阶级来说,主要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及劳动者本身来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对劳动人民来说,则渴望“均贫富”来满足自己最低的物质生活需求。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

先秦理财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萌芽期。

在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众多思想家,也产生了许多关于经济和财富管理的观念和思想。

这些先秦理财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国家治理提供了启示。

本文将从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基本特征以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先秦理财思想的渊源先秦时期思想家的理财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中。

儒家强调“天下第一要务在经济”,提倡养民以守备,以普济民生和理财为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

道家则注重自然界的平衡和和谐,从而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念,与经济的无为而治相呼应。

而法家则通过严密的制度和法律来管理国家,重视财政收支平衡,提倡以法制促进经济繁荣。

1. 强调经济发展与民生安定的关系。

先秦思想家普遍认为,经济的繁荣与国家的安定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来保障民生,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定和长治久安。

2. 倡导节俭和勤劳的生活态度。

在先秦时期,很多思想家都提出了节俭和勤劳的理念,认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节俭和勤劳的努力,只有经济的稳定发展才能为国家带来真正的富强。

3. 关注政府的财政管理和货币制度。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对政府的财政管理和货币制度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观点,提出了许多与现代财政管理有关的问题和对策。

1. 经济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普遍认为,经济的繁荣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只有通过经济的稳定发展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一观念对当今国家的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只有重视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先秦时期的理财思想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渊源和基本特征对后世的国家治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先秦理财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其渊源和基本特征,还能从中得到许多对当今国家治理的启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研究先秦理财思想,挖掘其更多的启示价值,为国家的治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浅析孔子的财政思想

浅析孔子的财政思想

浅析孔子的财政思想作者:李晓嵩屈慧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4期[摘要]当“孔子学院”和“读经教育”(阅读儒家经典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而风靡全球之时,重新温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并从中汲取力量,成为当下人们的明智之举。

本文通过浅析《论语》等经典作品中孔子的财政思想,以求从中汲取有益的财政思想,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关键词]孔子儒家财政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

50岁前积极从政却郁郁不得志,50岁后接连出任“中都宰”(鲁国国都行政长官)、司空(鲁国水利、营建最高长官)、大司寇(鲁国最高司法长官),56岁时“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短暂的治国理政期间“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可谓政绩斐然。

后因齐国挑唆,不受鲁公信任,加之鲁国权贵排挤,挂印离鲁,周游列国。

晚年全心整理古籍,编修典籍,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广办私学,收徒讲学。

一、孔子的财政思想(一)以“周礼”为统摄的财政思想所谓周礼,即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贵贱有序。

在孔子看来“周礼”至善至美,“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是国家社会得以运行的规律,是“大道”和“正道”。

自然,孔子的财政思想也是以“周礼”为统率的。

(二)维护“籍田以力”反对“初税亩”和“相地而催征”的财政观作为以“周礼”统摄财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孔子坚决维护井田制滋生出来的“籍田以力”的赋役制度,批判反对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催征”。

在孔子看来“籍田以力”,即用劳役地租的形式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最能维护“国”与“家”的稳定、最能保证“君子”与“野人”的有序。

而“初税亩”和“相地而催征”按照土地优劣好坏征收实物地租恰恰是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

(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讳言财利的财政观“义利之辨”向来是儒家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而儒家关于“义”与“利”的争论自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始,至孟子“舍生取义”止,儒家不仅仅是斥责“见利忘义”,甚至是耻于谈及财利。

先秦儒家慈善思想特征探析

先秦儒家慈善思想特征探析

社会福利摘 要:先秦儒家慈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慈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仁”为核心、以宗法血缘关系维系、以恻隐之心驱动、以义利观践行四个方面的特征,其既有积极合理的部分,也有不足之处。

对先秦儒家慈善思想进行扬弃, 汲取其合理内核,克服其局限性,构建当代慈善伦理是当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 任务。

关 键 词:先秦儒家;慈善思想;特征作者简介:李雪,女,陕西铜川人,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周玉萍,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

ᒦᅄॊಢ੓ǖD:24/8!!!ᆪማܪဤ൩ǖB!ᆪᐺܠ੓ǖ211:.8835)3127*22.1128.14!!!၃ষ྇໐ǖ3127ฤ6Ꮬ28྇先秦儒家慈善思想特征探析◎李雪 周玉萍慈善是基于恻隐之心驱动的一种向善的道德行为,是仁爱之心与济困之举的统一。

“慈善”一词不是有史以来就有的,而是经过不断的发展才形成的。

“慈”和“善” 最早是分开使用的。

从古代文献对“慈”的阐释可以看出,“慈”最早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 一是指爱,慈即是爱;二是指长辈对晚辈的爱抚; 三是指子女对长辈的敬爱;四是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引申为“ 和善、亲善、友好的高尚品行”。

“慈”与“善”在南北朝时开始并列使用,主要体现了博爱为慈、乐举为善之义,是对人优良品德的高度评价。

先秦儒家慈善思想发端于“三王”“三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慈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慈善事业的发展。

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理解当代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构建当代慈善事业思想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以“仁”为核心先秦儒家慈善思想是基于儒家文化思想而产生的,儒家底蕴深厚的文化为其慈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先秦儒家的慈善思想首先由其“仁爱”思想所阐明,“仁爱”即为“爱人”。

孔子主张爱人首先要“爱亲”,基于“爱亲”而“泛爱众”,即孔子所云:“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最新-儒家与供给学派轻税思想的比较 精品

最新-儒家与供给学派轻税思想的比较 精品

儒家与供给学派轻税思想的比较关于轻税,中西各学派都有不少的论述。

但比较起来,我国古代各学派中尤以儒家的轻税思想最具代表性,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全部是轻税论者;国外则尤以美国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最为有名,影响最广。

本文就以上两派的轻税思想作以粗浅的分析比较,以期对我国目前的改革有所裨益。

一、两派轻税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儒家产生于我国社会经济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我国经济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促进这个过渡的主要社会力量是人民大众和新兴地主阶级。

伴随着经济大变革,出现了政治大变动。

首先是周王室权力的瓦解,继之是国家分裂和兼并战争。

战争与动乱给劳动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破坏了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各阶级代表人物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探讨社会改革、安帮定国,实现国家统一的理论和策略,形成了后世称之为儒、法、墨、道、农等许多学派。

儒家的轻税思想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供给学派轻税思想也是在社会经济动荡条件下产生的。

1973-1975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恐慌。

1975年联邦预算赤字为450亿美元,是战后最高记录,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失业率猛增,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准85。

这宣告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破产。

为了摆脱滞涨局面,尽快使经济复苏,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起来批判凯恩斯经济理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张,逐渐形成了新剑桥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各派群起逐鹿的局面。

供给学派以减税从而增加供给,恢复经济发展而独树一帜,并一度成为官方学派。

尽管儒家与供给学派产生的年代相距两千多年,而且一个在太平洋西岸,一个在太平洋东岸,但其轻税思想产生的时代理论背景却有相似之处都是处在经济或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或威胁,急需恢复和发展的大变革时期,都是处在思想自由,诸派纷争的时代背景下,而且儒家思想产生后从汉代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以减税为核心的供给经济学也一度成为官方经济学,它们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所不同的是,儒家轻税思想的影响主要是纵向的、长期的,它对其后封建国家的赋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供给学派轻税思想的影响则主要是横向的、短期的,它对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赋税政策产生了轰动一时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所得税率的大幅度削减上。

孔字的税收思想

孔字的税收思想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尊称孔子,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维护“礼制”;在经济上提倡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在财政上主张节用爱民;在税收上要求轻徭薄赋。

孔子的税收思想可以归纳为:
1.维护“籍田”,反对“税田”。

孔子生活的时代,鲁国等各国先后推行“税亩”制,即“履亩而税”。

“履亩而税”是按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征收实物税的赋税改革,用以代替“籍田以力”(相当于井田制之下的助法,是一种劳役税)的奴隶制税制。

孔子则极力反对“税田”,维护“籍田”。

2.强烈反对聚敛,提倡节用。

孔子主张“政在节用”、“道千乘之国,敬事而攸,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在税收征收上,孔子强调惠民,坚决反对重税,主张“敛从其薄”(《左传》哀公十一年)。

薄敛成为儒家的一个重要口号。

孔子反对鲁国按田纳赋以增加人民负担。

孔子曾指责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冉求是“非吾徒也”(《论语·先进》)。

3.强调培养税源和征收什一税,反对竭泽而渔。

孔子的弟子有若曾说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这也是孔子的主张。

在税收负担上,孔子主张什一税,即孔子学生有若说的“彻”,以皮作为薄赋敛的标准。

孔子的税收思想为后儒所继承,成为历代儒家的税收主张,既被后代思想家用作体恤人民疾苦、呼吁减轻税负的工具,又被用作反对历次封建税制改革的武器,对后代封建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产生过很大影响。

先秦税收法律思想研究

先秦税收法律思想研究

先秦税收法律思想研究陈少英;欧阳天健【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渡期,维系传统社会阶层的礼制在这诸侯征伐、弱肉强食的数百年间解体了,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形成,各家学派竞相迸发。

尤其是对于税收思想而言,各学派的理论多有不同,并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程度影响着执政者的执政方针,影响着先秦各诸侯法律的制定。

本文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儒、墨、法三家税收思想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时下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起到借鉴作用。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lave soci-ety to feudal society .During this period , etiquette maintaining traditional social stratum disintegrated with the conquest between princes in hundreds of years , but the new social order has not yet formed , there were many ideologists in China at that time.As for the thought of taxation , the theory of each school was different , and it impacted the ruling policy of ruling party and the design of Pre -Qin feudal law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degrees .This paper selects the Confu-cianism, Mo and Fa as a symbol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m , hoping our research can make effor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ax legal system .【期刊名称】《商业研究》【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187-191)【关键词】先秦;税收;思想;法律【作者】陈少英;欧阳天健【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200042;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上海 2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432自从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税收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税赋、民生与政治道德——从先秦儒家的税赋讨论谈起

税赋、民生与政治道德——从先秦儒家的税赋讨论谈起

税赋、民生与政治道德——从先秦儒家的税赋讨论谈起关健英
【期刊名称】《伦理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在先秦历史上,儒家从德治主义的角度主张薄赋敛.他们关于税赋的目的、税率的标准等问题的讨论已经溢出了经济的范畴,而上升到了治国之道的高度,蕴含着浓郁的民生关怀,具有政治道德的意蕴.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关健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院、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051
【相关文献】
1.浅谈营改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赋的影响 [J], 黄鹤
2."营改增"、税赋降低与企业生产率提升 [J], 杨扬;李子越
3."营改增"对金融机构税赋及成本影响的研究 [J], 黄一鑫
4.增值税税率变化后税赋变化情况分析 [J], 周丽娟
5.先秦儒家的政治道德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J], 赵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儒家财税思想浅探
摘要:文章首先提出儒家思想出现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三位主要代表的具体财税思想,最后在总结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其思想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儒家;财税思想;税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随着大量土地被开发,私田大量的出现,井田制开始逐步瓦解,私人所有制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

从春秋开始,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由此形成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反映在财税思想方面,出现了许多反映新旧不同利益集团要求的财税观点,并带来财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儒家孔孟荀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孔子的主要财税思想
(1)维护“籍田”,反对“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履亩而税”,即孔子在《春秋》所指“初税亩”。

“初税亩”就是废除过去井田制下实行的“籍法”,开始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照田亩数征税,对私田开始征税在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和所有权。

在孔子看来,这违反了两周时期的“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的原则,孔子也反对春秋战国以来各国所进行的改革,这是因为,这些改革都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目的,都是在增加
人民的负担,都是在为春秋的无义之战而贪冒无厌。

(2)足君先足民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孔子曾明确说“薄税敛则民富”,要求国家赋税政策建立在是百姓富足的基础上,这是孔子赋税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

孔子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春秋时期且奴隶制礼乐崩坏的时代,财税政策税方面也是如此,各国为争霸加重对人民的搜刮在,此时孔先师大声呼吁赋税要“度于礼”,统治者要“节用爱人”,对人民是有利的。

但是孔子以周礼的角度来观察财税问题,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已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西周的籍法是劳役税为主,而税亩田赋等新税制是更符合封建土地私有制要求的实物税制,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孟子的主要财税思想
(1)反国富观点
孟子将富国与富民对立了起来,更强调富民,不讲富国。

他指责地主阶级的富国政策,“不行仁政而富之”,批评为封建国君“辟土地充府库”的“今之谓良臣”是“古之谓民贼”。

反对他们不致力于仁政却帮助国君暴敛财富。

(2)农业单一税制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不愿藏于其市也。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路也。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助而不税”,“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即在市集,客商存货于货栈不征税,假若遇上滞销,依法收购以免长期积压,在关卡盘查过境行旅,而不征税,对农民实行助耕公田而不征农业税,对城市宅地,不纳房地税“里布”,无职业的人不征人头税即不“夫家之征”。

孟子思想有其保守的一面,如极力为国家赋税制度辩护,要求恢复西周奴隶制时期的井税制度,主张劳役租税反对实物租税等。

但是考虑到当时战国时期各国争霸连连,人民的生活苦难不已,他的大声疾呼反对富国强兵而至民众于不顾,主张仁义治国,“敛从其薄”等积极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

3.荀子的主要财税思想
(1)开源节流
“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农业生产地区,是农业生产的场所;府垣地窖和粮食仓库,是贮藏财富的地方,和生产相比是末节。

百姓按照时令顺序努力耕种收藏,这是财货的本源,按照等差征收赋税,充实府库,是财货的流动,所以英明的君主,必须注意天时人和,节制财货的流动,开发财货的本源,并且还要不失时机的加以斟酌调整,这样君主和百姓就会富裕,彼此的财货才会更
多,这是最好的治国方针。

荀子强调了理财更要懂得本与末,源和流的关系。

“节其流,开其源”的财税原则的明确提出,被后世所传颂。

(2)以政裕民,即裕民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

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

意思是减轻农业税收,降低关卡集市的税率,削减行商人数,少征劳役,不耽误农时,这样国家自然就富裕了,这实际上是用国家政策保护百姓的财富。

(3)“节用以礼”,上下俱富
荀子继承了儒家富民即富国的思想,形成了“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的观念,提出了上下俱富的理念。

荀子认为节制消费和使民富裕的政策是实现上下俱富的条件,开源节流是实现富裕的根本,只要做好了开源节流,“以政裕民”,“节用以礼”,便可以上下俱富。

荀子的财政赋税思想的内容广泛且相当深刻,极大的丰富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如荀子的轻税主张则要使百姓有财力增加生产投入,扩大生茶规模,进一步开辟税源,这把先秦薄税的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儒家思想评析
儒家对赋税问题的认识是不断加深的一个过程。

孔子认识到不
断加税是有害于民的,对重税持反对态度。

孟子进一步认识到执政者和保障民之生计之间的内在关系,主张勘定民众的土地财产,以为征税之前提条件。

荀子更强调开源节流,只有培养了税基才能够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儒家对后世最重要的财税思想还是其轻徭薄赋的思想。

之所以轻徭薄赋的思想为后代统治者所重视,是因为轻税符合执政者维护江山社稷的需要,所以它留下来了。

儒家虽然强调轻徭薄赋,强调仁政,但是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进行的,其理所当然的认为统治者对人民的统治是合情合理的,其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也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并没有真正考虑人民的利益。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海文.中国财政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
[2]孙文学、刘佐.中国赋税思想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