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重点
规培考试知识点整理 (1)
规培考试知识点整理消化系统重点知识点整理1、胃溃疡(GU)的规律:进食→疼痛→缓解(餐后痛),疗程6-8周,胃酸正常或减低。
好发部位:胃角、胃窦小弯。
2、十二指肠溃疡(DU)的规律:疼痛→进食→缓解(饥饿痛),疗程4周,胃酸分泌过多。
好发部位:球部(前壁较常见)、BAO、MAO↑。
3、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部位: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在后内侧壁4、克罗恩(CD)的重点整理:病理:非干酪肉芽肿性疾病。
部位:末段回肠、结肠,口腔→肛门。
表现:呈节段性分布,纵形溃疡,裂隙溃疡,呈缝隙状,鹅卵石样外观,早期可呈鹅口疮溃疡,累及肠壁全层,易形成瘘管(常见且较为特异),线样征。
规律:进食→疼痛→便后缓解。
5、溃结(UC)的重点整理:20-40岁多见,连续性弥漫性分布,部位: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黏膜下层,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隐窝脓肿。
主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呈里急后重腹痛,外周关节炎。
呈铅管状。
规律:疼痛→便意→便后缓解。
中毒性巨结肠的诱因: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阿片类制剂。
6、三大酶的对比记忆血淀粉酶: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
脂肪酶: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
尿淀粉酶:通过肾排泄,因此高,轻度肾功改变影响检测准确性,12-24小时开始升高,持续1-2周。
7、急性胰腺炎最主要的症状:上腹痛。
8、慢性肝炎的病理:病理碎屑状坏死、肝纤维化、桥接坏死。
9、胃CA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左锁骨上Vichow淋巴结)、血行播散(肝、肺)、种植转移(Krukenberg瘤)。
肝CA转移途径:肝内转移(门静脉及分支形成癌栓)、血行转移(肺)、淋巴转移(肝门淋巴结)、种植转移少见。
10、ChiId-Pugh肝功能分级:肝性脑病、腹水、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INR)、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S),用于评价肝功能储备情况。
人体消化系统教案(精选
人体消化系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消化系统的组成: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示,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尤其是化学性消化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消化系统模型、实物图、PPT课件、视频资料等。
2.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作业纸、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组成,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引导学生学习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1)物理性消化:以口腔、胃、小肠为例,讲解食物的研磨、搅拌、挤压等过程。
(2)化学性消化:以胃、小肠为例,讲解消化酶的作用,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消化酶的活性,加深对化学性消化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消化系统组成、功能及食物消化吸收的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消化系统的功能3. 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4. 物理性消化与化学性消化5. 消化酶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消化作用?(3)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2. 答案:(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历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小肠具有丰富的消化酶、较大的吸收面积和较长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学习教案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系统解剖学》中关于消化系统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的结构与特点、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等)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2. 掌握消化道各部分的解剖特点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 了解消化腺的分布、结构及其在消化过程中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消化道各部分的特点,消化腺的功能。
难点:消化系统的复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消化腺的详细解剖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消化系统模型、挂图、PPT。
2. 学具:解剖图谱、学习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消化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讲解消化道各部分的特点及消化腺的功能。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消化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消化道各部分的结构与特点3. 消化腺的分布、结构及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描述消化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分析肝脏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
(2)口腔:牙齿和舌头的作用;咽:食物的通道;胃:储存、混合、初步消化食物;小肠:消化、吸收营养;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肛门:排出粪便。
(3)肝脏在消化过程中主要分泌胆汁,帮助消化脂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理解消化腺的结构与功能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与指导。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人体生理学》第四章“消化系统”,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调节机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各个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 使学生理解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掌握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吸收过程。
难点:消化过程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PPT、实物模型、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消化系统的挂图,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它们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10分钟)(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消化过程: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
(3)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调节机制。
3.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食物的消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消化酶的作用。
4.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与消化系统相关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消化过程食物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3. 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解释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吸收和转化。
(3)阐述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2. 答案:(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2)食物在消化过程中经过物理和化学分解,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3)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淋巴系统吸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理解消化酶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人体的消化系统》教案
《人体的消化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八章《人体的生理系统》第三节《人体的消化系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消化过程以及消化系统的保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过程,了解消化系统的保健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过程。
难点:消化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模型、PPT。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认识消化系统的组成。
(2)讲解消化系统的功能,结合模型进行演示。
(3)通过实例讲解消化过程,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消化系统组织切片。
(2)讨论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4. 例题讲解:(1)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
(2)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2. 消化系统的功能3. 消化过程4. 消化系统的保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解释消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和胰腺组成。
各器官功能如下:口腔:咀嚼、初步消化食物;胃:储存、混合食物,分泌胃液;小肠: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肝脏: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囊:储存胆汁;胰腺:分泌胰液,参与消化。
(2)消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咀嚼、胃液分泌、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过程。
但在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观察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过程;2. 能够描述口腔、胃、小肠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胃、小肠的消化过程。
难点:小肠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及其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消化系统挂图,PPT,实物模型;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消化系统图解,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 口腔消化:讲解口腔消化的过程,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4. 胃消化:介绍胃消化的过程,结合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胃消化的特点;5. 小肠消化与吸收:详细讲解小肠消化与吸收的过程及其机制,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口腔、胃、小肠的消化过程;3. 小肠消化与吸收的机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解释口腔、胃、小肠的消化过程;(3)分析小肠消化与吸收的机制。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2)口腔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唾液的作用,将食物磨碎和润湿;胃消化主要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使食物进一步分解;小肠消化与吸收主要通过各种消化酶和肠壁上的微绒毛,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吸收;(3)小肠消化与吸收的机制包括:胰液、胆汁等消化液的作用,微绒毛的增大吸收面积,以及肠壁细胞的主动运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物模型和例题讲解,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小肠消化与吸收的机制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可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消化系统健康问题,了解如何通过饮食、运动等途径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
第二章消化与吸收
有机物 —— 各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 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羧基肽酶等。 (2) 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 (3) 作用: 碳酸氢盐——中和胃酸,调解pH值
胰淀粉酶——水解淀粉成糊精或麦芽糖等;
胰脂肪酶——消化脂肪;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水解蛋白质; 其他酶类——水解相应的物质
④胆盐可直接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胆盐的利胆作用。
C.小 肠 液
(1)性质:粘稠的碱性液体,pH约为7.6; (2) 成分:水分、无机盐及肠激酶和粘蛋白。
(3) 作用: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 于小肠内水分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激酶激
活胰蛋白酶原,从而促进蛋白质消化。
2.胃的运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贮存食物 胃壁内的平滑肌具有很大的伸展性,伸 长时可达原来长度的2~3倍。因此,胃常可以容纳好 几倍于自己原来容积的食物。 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食物进入胃以后,胃体中 部开始产生蠕动。蠕动的主要作用是使胃液和食物充 分混合,形成食糜,便于消化酶发挥作用,并且把食 糜推送到幽门部,然后经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胃的排空 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叫胃的排空。 胃的排空时间,与食物的量、质和胃的运动状况有关。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教学主要内容: 1、消化系统概述 2、各种营养素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消化、吸收等基本概念 2、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重点掌握各种营养素在小肠被吸收和 利用的情况。 学习重点:食物在体内消化与吸收
学习难点:各种营养素如何被消化、吸收
第一节
2.消化的方式:
(1)物理消化(又称机械消化):通过口腔咀嚼及消化道肌 肉收缩活动,将食物磨碎,并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将食 物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送。 (2)化学消化: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分别对蛋白质、 脂肪和糖类等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之成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物质。
消化系统概述学习教案
(3)消化腺的分泌及调节:通过实例,讲解消化腺的分泌及调节机制。
3.例题讲解:针对消化系统的重点知识,进行例题讲解。
4.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消化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定
(1)教学难点:消化过程及其调节
消化过程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涉及多个器官的协同作用和复杂的生化反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教师应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过程;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消化系统的重点和难点。
2.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4.课堂提问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何。
5.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消化过程及其调节。
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腺的分泌及调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挂图、模型、PPT。
2.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学生思考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新课导入: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利用PPT和模型,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消化腺的分泌及调节
七、作业设计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习题及答案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增加,3 胸膜毛细血管内
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 胶体渗透压降低,4 壁层
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胸膜淋巴引流障碍,5 损
性疾病,气道受限具有可 伤,6 医源性。
逆性。
4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型
二 简答
答:1 人型,2 牛型,3 非
1 COPD 主要并发症有哪些 洲型,4 鼠型
答:1 慢性呼吸衰竭,2 自 5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
化道出血>5~10ml 粪便 70g/L 或血细胞比容低于 隐血试验出现阳性。2.每 25%。(三)止血措施:1.
日出血量 50~100ml 可出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现黑便。3. 胃内储积血量 大出血:a).药物止血,如
在 250~300ml 可引起呕血 血管加压素、缩血管物质( 。4.一次出血量不超过 生长抑素)、扩血管物质(
答:1 肺性脑病,2 酸碱失 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
衡及电解质紊乱,3 心律 或弥漫性,一呼气相为主
失常,4 休克,4 消化道出 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
血,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 自行缓解。4 出外其他疾
加重期治疗原则
病引起的喘息、气急、胸
答:积极控制感染;通畅 闷和咳嗽。5 临床表现不
内科学消化系统重点-习题及答 案
消化系统
身症状。5.出血量超过
上消化道出血:定义: 400~500ml,可出现全身症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 状,如头昏、心慌、乏力 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 等。6.短时间内出血量超
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 过 1000ml,可出现周围循 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 环衰竭表现。治疗:(一)
400ml 时,因轻度血容量 硝酸甘油)。b).气囊压迫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护理学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护理学中,消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许多
常见疾病和护理技术。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胆
囊和胰腺等器官,它们共同完成了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以下是内科护理学中关于消化系统的重点归纳:
1. 胃肠道出血,胃肠道出血是内科护理学中常见的急性病情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出血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静脉输液、监测
血常规等。
2. 肝功能不全,肝脏是人体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器官,肝功能不
全会导致黄疸、腹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
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尿液颜色等情况,合理安排营养和药物治疗,
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胰腺炎,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酗酒、
胆囊疾病等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控制患者的疼痛、监测血糖和胰酶
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胰腺脓肿、腹腔感染等。
4. 胃肠道疾病的护理,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等。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预防病情恶化。
总之,内科护理学中消化系统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
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14、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
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5、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6、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
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7、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人体消化系统优质教案(精选
人体消化系统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生物学》教材第九章“人体生理学”第三节“消化系统”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吸收过程,了解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消化吸收过程。
难点:消化吸收过程的详细机制,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引导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
(2)消化吸收过程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口腔、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预防介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口腔、胃、小肠、大肠的模型,加深对消化系统结构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消化吸收过程口腔:咀嚼、唾液分泌胃:胃酸、胃蛋白酶小肠:胰液、肠液、胆汁大肠:水分吸收、废物排出3. 消化系统疾病及其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描述口腔、胃、小肠、大肠的消化吸收过程。
(3)列举三种消化系统疾病,并说明其预防方法。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2)口腔:食物咀嚼、唾液分泌;胃:胃酸、胃蛋白酶;小肠:胰液、肠液、胆汁;大肠:水分吸收、废物排出。
护理专业《消化系统重点难点》
消化系统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掌握胸部标志线和腹局部区。
2、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
3、掌握咽峡的构成,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熟悉口腔的境界及分布,牙的种类和排列、牙的形态,牙组织和牙周组织;舌的形态,舌粘膜和舌肌的组成,了解口唇,颊。
4、掌握咽的位置和分部,熟悉咽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食管的位置,形态,分段及三个狭窄部。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5、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征。
熟悉空肠,回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
6、掌握阑尾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熟悉大肠的分部及特征性结构,盲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结肠的分部及其位置;直肠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7、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及外局部叶,肝外胆管系统的组成;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功能,胰的位置。
熟悉胰的分部。
了解肝的功能,肝的毗邻,肝的分叶与分段。
学习重点: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2、咽峡的构成,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3、咽的位置和分部;
4、食管的位置,形态,分段及三个狭窄部;
5、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
6、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征;
7、阑尾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
8、肝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9、肝外胆管系统的组成;
10、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功能;
11、胰的位置。
学习难点:
1、咽峡,唾液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
2、与咽相同的通道;
3、肛管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4、肝外胆管系统。
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归纳
内科消化系统的重点归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涉及摄取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以及排泄废物。
2.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胃、小肠、结肠、肝、胰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食管的结构和功能:食管有3处狭窄,其功能是输送食物。
4.胃的结构和功能: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并进行初步的消化。
5.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6.肝、胆、胰的功能: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器官,主要功能有物质代谢、解毒功能、生成胆汁等;胆的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胰则分泌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7.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表现为胃液由壁细胞和非壁细胞所分泌的消化液组成。
8.结肠的功能: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储存和转运粪便。
9.疾病关联:了解食管癌、胃癌、肝病、胆道疾病和胰腺疾病的关联及相互影响。
10.治疗方法:了解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注
意事项,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以上是对内科消化系统重点内容的归纳,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全面掌握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
最新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
最新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解剖学》教材第八章消化系统,详细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结构与特点,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2.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各器官的结构特点。
难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与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解剖图谱、挂图、模型、PPT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消化系统疾病图片,引发学生对消化系统健康的关注。
2. 知识讲解:(1)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各器官的结构与特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观察人体解剖图谱、模型,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
4. 例题讲解:讲解消化系统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消化系统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各器官的结构与特点3. 消化系统疾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描述口腔、胃、小肠等器官的结构特点。
(3)举例说明消化系统疾病。
2. 答案:(1)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胰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
(2)口腔:牙齿、舌头、唾液腺;胃:胃壁、胃腺;小肠:黏膜、绒毛、肠壁。
(3)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肝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仍有不足,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消化科,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饮食,预防消化系统疾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消化系统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
消化系统重点知识点全面总结
概述
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系统之一,主要负责将食物分解、
吸收和排泄。
其主要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过程经历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吸收三个阶段。
口腔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主要任务是摄入食物并进行咀嚼。
口腔内涵盖牙齿、舌头和唾液腺。
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食管
食管将咀嚼后的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
食管是一个肌肉管道,
通过蠕动运动将食物推进到胃部。
胃
胃是一个位于腹部的扩张部分,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混合食物,
并进行消化。
胃分泌胃酸和酶,将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颗粒,形成称
为胃酸的消化液。
小肠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主要负责吸收和消化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
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小肠内壁有许
多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大肠
大肠是从小肠延伸到肛门的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储
存粪便。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
肛门
肛门是消化系统的末端,用于排泄粪便。
肛门拥有肛门括约肌,可以控制粪便的排泄。
以上是对消化系统的重点知识点的全面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消化系统重点笔记要说这人体的消化系统啊,那可真是一个神奇又复杂的“工厂”。
想象一下,咱们每天吃进去的各种各样的食物,从美味的蛋糕、香喷喷的米饭,到五颜六色的水果、蔬菜,甚至是那些偶尔忍不住吃进去的“垃圾食品”,都要在这个“工厂”里经历一场奇妙的旅行。
首先,食物进入的第一站就是嘴巴啦。
嘴巴可不只是负责把食物塞进去这么简单,它里面有牙齿和舌头这两个得力的“小助手”。
牙齿就像是一群“小战士”,它们有的锋利,负责把大块的食物切碎;有的扁平,负责把食物磨碎。
舌头呢,则像一个灵活的“舞者”,把食物搅拌均匀,还能帮助我们感受食物的味道。
当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牙齿和舌头默契配合,为后续的消化过程做好了第一步准备。
食物经过嘴巴的初步加工后,就顺着食管一路滑下去。
食管就像是一个长长的“滑梯”,不过这个“滑梯”可不会让食物一下子就滑到底,它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有节奏地把食物往胃里送。
终于,食物到达了胃这个“大口袋”。
胃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搅拌器”,里面充满了胃酸和消化酶。
胃酸的酸性可强啦,能把很多细菌都杀死,为消化食物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而消化酶呢,则开始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胃不断地蠕动,把食物搅来搅去,就像在给它们做“按摩”一样,让食物变得更加细碎和容易消化。
从胃出来后,食物就进入了小肠。
小肠那可是消化系统中的“大明星”,它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的。
如果把小肠展开,那长度能让人惊掉下巴!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食物在小肠里会遇到各种消化液,比如胰液、胆汁等。
胰液就像是一支“精英部队”,能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让它们变成身体能够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胆汁呢,则像一个“清洁剂”,把脂肪分解成小颗粒,方便身体吸收。
小肠的内壁上还有无数的绒毛,这些绒毛就像一双双小手,把分解好的营养物质紧紧抓住,然后吸收进血液里,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经过小肠的“洗礼”,剩下的食物残渣就进入了大肠。
消化系统重点爱心整理
一、生理性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a)抗反流屏障b)食管清除作用c)食管黏膜屏障二、胃黏膜屏障a)上皮前:由覆盖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层约厚的粘液凝胶层及碳酸氢盐层组成。
b)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顶面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酸反弥散及胃腔内的有害因素有屏障作用。
c)上皮后:胃黏膜丰硕的毛细血管网为上皮细胞旺盛的分泌功能及自身不断更新提供足够的营养,也将局部代谢产物及反渗回黏膜的盐酸及时运走。
3、肠道屏障:肠道能够避免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与肠蠕动一起组成。
4、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肝脏是体内以代谢与解毒功能为主的一个重要器官,要紧涉及4种形式的生物化学反映:①氧化②还原③水解④结合五、幽门螺杆菌检测一、非侵入性方式:1. C13和C14尿素呼气实验(UBT)(金标准)二、侵入性方式: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如银染、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金标准),细菌培育,快速尿素酶实验六、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是一种利用水成像原理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在不需注射对照剂的情形下可清楚显示含有液体的胆管和胰管官腔全貌,是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
7、胃炎的诊断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正常人空肚血清维生素B12的浓度为300-900ng/L。
八、Hp相关胃炎的经常使用联合医治方案:1种PPI+2种抗生素或1种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7-14天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四环素、喹诺酮类抗生素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铋剂:三钾二枸橼酸铋、果胶铋、次碳酸铋九、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病症:上腹痛或不适为要紧病症。
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慢性进程②周期性发作③部份患者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④腹痛可被抑酸或抗酸剂减缓。
10、球后溃疡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
消化系统测验重点[指点]
五章消化性溃疡1.胃酸和胃蛋白酶在十二指肠溃疡致病中的作用,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二者发病机制有何异同?H.Pylori在本病致病中的地位。
2.PU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点。
3.PU的主要诊断方法。
4.PU常见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哪种并发症,如何诊断和处理?5.PU治疗原则?6.目前临床常用的抑酸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有哪些?七章结核性腹膜炎1.病理2.诊断和鉴别诊断八章炎症性肠病1.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有何异同?2.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性内镜表现有哪些?3.克罗恩病的病理特征性表现是什么?十四章肝硬化1常见病因2腹水形成机制3临床分期及表现4常见并发症5肝肾综合征(HRS)概念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原则-代偿期失代偿期1.肝肾综合症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肾皮质血流量减少B.肾小球坏死C.肾小管坏死D.肾间质炎性改变E.胆红素对肾脏的毒性2.肝病患者下列哪项对诊断肝硬化最具有诊断价值?A.脾肿大B.蜘蛛痣与肝掌C.蛋白电泳γ球蛋白明显升高D.肝肿大且质地坚硬E.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男,38岁,因车祸行肝破裂修补术,肝活检病理提示假小叶形成。
既往体健,1个月前B 超检查肝脾未见异常。
此患者现有何病?A.慢性活动性肝炎B.慢性迁延性肝炎C.亚临床期肝癌D.肝硬化E.脂肪肝4.促进腹水形成最主要的内分泌激素是A.雄激素B.雌激素C.醛固酮D.前列腺激素E.心钠素5.下列哪项指标不能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A.白蛋白明显降低B.转氨酶明显增高C.重度黄疸D.大量腹水E.扑翼样震颤6.肝硬化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出现腹痛和大量血性腹水,无发热,应首先考虑可能并发A.门静脉血栓形成B.自发性腹膜炎C.继发性肝癌D.结核性腹膜炎E.肝肾综合症十六章肝性脑病1.肝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什么?2.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有哪些,临床上如何防止其发生?十七章胰腺炎1.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胰腺炎病人有哪些表现时应按重症胰腺炎处置?3.如何评价血尿淀粉酶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4.简述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
食管而产生烧心、反酸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
2.复合性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DU往往先于GU出现,幽门梗阻发生
率较高
3.幽门管溃疡:症状常不典型,餐后痛多见,对抗酸药反应差,易出现呕吐、幽门梗阻及
并发出血、穿孔
4. Grey-Turner征: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
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肋腹部皮肤呈灰暗色
单选题:
1.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烧心和返流
2.哪一项不是急性胃炎的病因:药物、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高脂
血症。
答案选高脂血症
3.下列哪一项描述错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定会导致慢性胃炎
4.幽门螺杆菌侵入性检查的首选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
5.下面哪项描述不正确:PPD实验阳性可以确诊患有结核
6.下列哪一项疾病不用与Crohn做鉴别诊断:急性自限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炎血吸虫病、
溃疡性结肠炎答案选这几个以外的选项
7.Crohn病的病理描述:大家看一下书吧P145
8.下列那一选不是门脉高压开放的血管:食管静脉、胃底静脉、腹壁静脉、痔静脉。
答案
选没有出现的选项
9.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10.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胰腺炎的五个症状之一:五个症状为腹痛、胰腺钙化、胰腺假性囊肿、
脂肪泄和糖尿病答案选被替换的那个
填空
1.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2.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3.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癌变、出血、穿孔
4.上消化道出血的五大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
胃癌、贲门撕裂
5.急性胰腺炎的局部症状:胰腺囊肿、假性囊肿
问答
1.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有哪些
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A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1)H2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啦呋替丁等。
评价:溃疡病治疗的里程碑,溃疡4周愈合率可达80%左右,目前仍是溃疡病治疗的一线药物
2)质子泵抑制剂
常用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潘妥拉唑、埃索美拉唑(耐信)等。
评价:
强力抑酸作用,但价格昂贵
B保护胃粘膜治疗
常用药:硫糖铝、铋剂:胃痛灵、前列腺素类药物:米萦前列醇、依安锌
2.肝硬化的并发症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感染
3)肝性脑病
4)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5)原发性肝癌
6)肝肾综合症
7)肝肺综合征
8)门静脉血栓形成
病例分析
大概病例:一胃肠道出血的病人、有肝炎病史、有肝脾肿大
问题:考虑什么疾病与那些疾病做诊断、针对现在的出血应作何处理?
答案(仅供参考)
诊断:肝硬化依据到时大家自己抄吧
鉴别诊断:主要答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糜烂、胃癌、贲门撕裂
针对出血的处理p487较全
A一般急救治疗:休息、镇静、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B积极补充血容量
C止血措施
1. 口服止血药:云南白药、凝血酶
2. 下胃管,冰盐水洗胃,去甲肾液保留
3. 静脉止血药物: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1
4. 制酸剂的使用:洛赛克、西米替丁、雷尼替丁
5. 血管加压素的使用:垂体后叶素
抑酸药保持胃内pH>6是止血关键
D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如思他宁、善宁;大剂量静注生长抑素→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内脏血流
E内镜下治疗
1.内镜下喷洒止血药:去甲肾上腺素、5%孟氏液、生物蛋白胶。
2.电凝、激光、微波、银夹止血
3.
4
5. 内镜下套扎治疗:六连发皮圈套扎术、透明帽尼龙圈套扎术
6.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优点:止血效果好;缺点: 痛苦。
并发症多(吸入性肺
炎,窒息,食管粘膜坏死,心律失常等)
认认真真把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措施和处置看看(这是老师给我说时强调的)大家可以把这两张的书认真看一下,会有帮助的以下是个人找的答案:
1.腹水的治疗
1.限制水、钠的摄入
限钠:给无盐或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钠盐500-800mg (氯化钠1.2-2.0g)
限水:1000ml/天、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制在500ml以内
1.利尿剂
主要为螺内酯(安体舒通)和呋塞米(速尿),联合应用以加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2.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放腹水+输注白蛋白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白蛋白,可改善机体一般
状态,改善肝功能
4.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
5.腹腔-颈静脉引流(Le Veen引流)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 2.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措施
1)诊断思路
是上消化道出血吗?------ 出了多少血?----- 出血停止了吗?------ 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
2)上消化道出血的确立
A呕血和黑粪,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血和粪便的检查
B早期识别: 直肠指诊
C排除消化道以外的病因: 咯血、口鼻咽出血、食物或药物(单抗)
3)出血量的估计
A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消化道出血>5~10ml
B黑粪50~100ml
C呕血250~500ml
D出现全身症状400~500ml
E周围循环衰竭>1000ml
4)出血是否停止
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表现:
A反复呕血或黑粪
B周围循环衰竭经治疗后无改善或波动
C肠鸣音亢进
D Hb\RBC继续下降,Ret持续升高
E 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出血后48小时以上未再继续出血,再出血可能性小
5)出血的病因:病史、实验室检查、胃镜:首选急诊胃镜检查(24~48hr)、X线钡餐、其他:选择性动脉造影
6)临床表现:呕血与黑粪、急性失血所致的表现、发热、氮质血症、血象变化、原发病表现
7)诊断与鉴别诊断
A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1.头晕、心慌、出冷汗
2.呕血与黑粪
3.无呕血、黑粪时的其它表现
4.与咯血、深色大便的鉴别
B出血量的估计
6.便潜血阳性2.呕吐物和黑便的性状与量3.急性循环衰竭的表现4.血红蛋白测定
C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1.有无再呕血
2.大便的色、量及次数
3.血压、脉搏、肠呜音及尿量情况
4.尿素氮测
定5.胃管监测
D出血的病因诊断
1.病史、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胃液分析、胃泌素测定
3.胃镜、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腹腔镜检查
4.X线钡餐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
6.锝99mTc腹部扫描
7.超声内镜检查
8.B超、CT、MRI、ERCP检查
3治疗(上面病例已给出)
PS:以上资料为我根据柏老师给我说的重点总结的。
但是柏老师说过:这可能只有他那部分的百分之80左右吧,如果想要考高点,还是从那份比较全的资料看吧,或是看一下课件,希望大家还是看一下内科课件或比较全的资料,不要将内科全压在这份资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