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一)
上海市单向交通实施研究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单向交通的规划和组织尚未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实施后的交通影响的定量分析手段不多,大多依据经验和简单的测试,而且,缺乏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标准。
本文将在理论上对单向交通规划的方法、规划程序、效果评价以及实施原则、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在实践上将系统评估上海现有单向道路的交通效应,重新梳理单向交通网络,对可能实施单向交通管理的道路,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
背景到2002年底,上海全市机动车总量达到141万辆,较上一年增长了20万辆,增长率为16%,呈现增长加快的趋势。
而2002年上海市的全市道路(包括城市道路和公路)长度达到10191公里,车行道面积达到1180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一年增长4.0%和9.4%,道路设施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
特别对于中心城区来说,由于路网格局基本已定、土地资源极为有限,已不太可能对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拓宽改造。
单向交通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操作简便的交通管理措施,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采用。
如美国纽约在三十年代实施单向交通的总长度已达2000公里;法国巴黎市4333条街道中有1400多条实行单向交通,总长度超过400公里;日本东京市有30%的道路、大阪市有38%的道路实施单向交通。
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单向交通的效果显著,主要原因是其城市交通以机动车为主,路网形态规则,交通组织简单,而且配合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实施的。
国内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对城市部分道路实施了单向交通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由于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机非混行,且非机动车出行量很大,加之许多城市中心区内道路形状不规则,使得单向交通实施效果相对国外要小得多,并且有过失败的教训。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上海市于80年代开始引入单向交通的管理模式,之后实行单向交通的道路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实行单向交通管理的道路达到400多条,总长度约为200公里。
尽管二十年来上海实行单行道管理措施的道路数量逐渐增多,但随着国内单向交通管理经验的积累,人们深刻认识到单向交通的管理手段是一把“双刃剑”,规划和组织得不好,不但不能改善交通,反而给地区交通带来混乱,给沿线的居民出行带来不便,并可能影响到沿线的商业发展和地区开发。
上海市综合交通调查报告
上海市综合交通调查报告上海市第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一、上海市四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介绍城市交通是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为科学制订全市交通战略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交通矛盾,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09年,市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四次全市性的综合交通调查,持续更新综合交通基础数据,内容涉及人员出行、车辆出行、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车辆停放、交通信息、交通环境等方面,以及有关的城市基础信息。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揭示交通发展内在规律,更新和优化交通预测模型,应用最新调查成果开展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和热点问题研究,这些成果在本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1986年第一次综合交通调查为做好首轮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市政府于1986年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调查,也是国内城市首次开展的综合性交通调查。
为上海市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交通数据基础,开发了本市交通模型,是世界银行在上海贷款所承认的唯一的交通信息库。
为编制第一轮综合交通规划,内环高架等市政建设的前期研究,以及政府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
(2)1995年第二次综合交通调查为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市交通大调查,专门成立了交通调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调查工作的执行。
通过调查更新了原有调查数据,适应了城市发展的要求,掌握的信息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交通状况。
调查数据为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等的编制以及上海重大市政工程建设的前期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为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
还于1997年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小样本交通调查,实现对交通数据的常年维护与更新。
(3)2004年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更新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和交通模型,编制了《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2006-2020)》、《十一五”综合交通规划》,同时为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世博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战略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虹桥枢纽等重大工程前期研究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研究.doc
上海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公共交通有了飞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上海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交通拥堵问题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严重浪费着社会资源。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务之急。
发展信息化,一体化公共交通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进行,因为其中面临两个难点:一是利益问题,二是技术问题。
上海情况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这决定了上海在交通方面的政策倾向应是公交优先。
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并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要。
在上海的公共交通领域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让不同的公共汽车公司、不同的运输模式之间互相竞争。
这种竞争促使了各交通公司认真仔细地调查了解市民多样化的交通需要,降低成本和价格。
在此基础上,政府监管部门和公交公司一起,合理设计公共交通的运行线路,延长早晚的运营时间,增加班次,缩短乘客的等待时间等方式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等多种交通工具,增加乘客的选择余地。
消费者是理性的,会在现行的价格和收入条件下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正因为没有考虑到使用私人轿车的巨大外部性成本,他们才会做出购买轿车并过度使用的决策.我们并不能批评或从道义上要求私家车主不要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而应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预言并分析了这种现象,并提出对造成外部性的人征收一笔“庇古税”,就可以将外部成本内部化.英国伦敦从2003年2月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5英镑的进城费,就是一种庇古税,很好地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堵塞.准确地讲,不应当说这是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相反是克服了市场的缺陷,将消费者以前没有考虑的外部成本进行了内部化,真正地发挥了市场的作用。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治理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交通治理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不断凸显,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城市交通管理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高效运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探讨城市交通治理的研究问题和方法。
一、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性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出行效率,还会引发空气污染、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从公共管理视角来看,城市交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交通治理的挑战城市交通治理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交通拥堵。
人口增长、私人车辆增加以及道路建设滞后等因素导致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此外,交通事故频发、停车难、交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是城市交通治理的挑战。
三、城市交通治理的原则城市交通治理的核心是合理规划和高效运营。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城市交通治理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交通治理应该综合考虑交通需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因素,采取综合策略解决问题。
2. 长期性原则:城市交通治理要注重长期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目标。
3. 民主性原则:城市交通治理需要广泛听取市民意见,形成决策共识,提高治理效果。
4. 知识性原则:城市交通治理需要依据科学知识,注重数据分析和有效评估,以支持决策制定。
四、城市交通治理研究的方法城市交通治理研究通常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 总量控制方法:通过限制私人车辆数量、调整出行模式等方法,控制城市交通总量,降低交通拥堵程度。
2. 政策评估方法:研究特定城市交通政策的效果,评估政策的成本效益,为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3. 模型模拟方法:运用交通仿真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优化交通流程,提高效率。
4. 社会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了解市民对交通问题的认知和态度,为治理决策提供依据。
上海至崇明轨交新方案
2.交通拥堵问题:崇明区与上海市区之间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在节假日及周末,拥堵问题更加突出。
3.城市发展规划: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崇明区将打造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技创新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构建高效、便捷的轨交网络。
3.技术保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项目技术水平,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人才培养:加强项目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项目实施能力。
5.社会监督: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质量。
六、总结
本方案旨在为上海市至崇明区提供一条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线路,缓解当前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项目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设计,力求为市民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希望相关部门予以重视,积极推进本项目实施,为上海市与崇明区的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3.供电与信号系统
(1)供电方式:采用直流XX千伏供电,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稳定。
(2)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车载信号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精确停车等功能。
4.换乘接驳
(1)与市区轨交线路换乘:新规划线路与市区现有轨交线路实现无缝对接,方便市民换乘。
(2)与公交、轮渡等接驳:轨交站点周边规划公交站点、轮渡码头,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换乘。
2.符合城市规划:本项目符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有助于推动崇明区与上海市区一体化发展。
3.环保合规:本项目在规划及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确保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五、项目实施与保障
1.项目立项:尽快完成项目立项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推进。
2.资金筹措:积极争取政府投资、社会资本等多种融资渠道,确保项目资金充足。
中国城市交通政策的顶层设计
表 1上 海市 道路收 费标准
白天
区域
第 一小时
兀
— —
一小时后
元 , 3 分 钟 每 O l 0 6 4
夜 晚
重点 区域
1 5 l 0 7
l O 3 5
通 政 策 的 顶层 设 计 。在 改 革 开放 后 的相 当 一段 时 间 内 ,由于 长 期 的 建设 欠帐 ,上 海 的 城 市 道路 系统 的供 给 的严 重 不 足 ,上海 中心
广 州 的 地 铁 营 运 里 程 也 达 2 8 公 里 ,新 批 准 地 铁 建 设 规 划 3 中 .广 州 近期 地铁 建设 的里 程 将达 N5 0公 里 。2 1 0 0 0年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的 总里 程达  ̄ 4 5公 里 .轨 道交 通 的客 流量 每 天达 5 0 人 J2 3万
有 人提 出这 些收 之 于 小 汽 车 的 收入 ,应 该 用 之于 改 善 城 市小 汽 车 出 行 条 件 的城 市 快 速 路 建 设 .但 城 市 交 通 建设 最 终 没 有 完全 被 这
种观 点 所 主导 。
日常 生 活 ( 日常 维修 等 )提 供 了极 大 的 方便 。但 速度 过 快 的 电 如 力 助 动 车 无异 于 摩 托 车 .我 们应 将 其 归类 为电 动摩 托 车 ,应 该 按 照 管理 摩 托 车 的 办法 管 理 这 些 电动 摩 托车 ,否 则会 带 来 严 重 的安
海 机 非 路 网 分流 是 当时 上海 自行 车 交通 规 划 的核 心 内容 ,正 式 由
政 策 得 以 实施 。
1 9 年 上 海 就 开 始对 小汽 车 的 拥 有 采取 限制 的 措 施 ,2 0 94 02
上海城市交通供给政策效应分析及未来走向
出延长的趋势 , 早高峰集中于 1 小时 之内 , 晚高峰集 中于 2 小时内。近几 年随 着经济 的发展 ,车辆数量 的增
加, 上海的道路交通负荷从 总体上说 已进入超饱和状态。
道路 建设 ,包括 以浦东开发开放 为 标志的 “ 越江 ” 发展 , 城市道路面积 增加近 6 %,路 网容量增加近 2 0 0 0 %,运行效率提高近 8 %。1 9 年 0 95
Tr n p a s o ̄ Su p y Po iy p l l c
解 决 问题 的新 路 。
t fca h n h i n u f c e ri msi S a g a, dt sa e th a j n a h t
op r t a fcen yaswel ste d e— e ai on l i i c la ev l e h opm e fec nto onom i c.snc he i e t 1 980 s Sh n ai a cr s dt e r a o tu a gh si ea e h o d c nsr — h n cin.os m ee t ttsef ct et l v- t o t o xen f ii e i oal i v e aet a cc g t , we e ,tsony t het f on esi Ho v r ii l ri on t m p ar Th o h t u r n t usas e or y. r ug he c re tsat
we l s p e c i nsf r h u ur ii ou d l a r dit o o e f t e,t s f n t
【 键 词 】 上 海 中心 城 区 道路 交通 供给 关
上海建设 “ 两个 中心 ”战略的确
大都市中心城道路的历史积弊与新导向策略——以上海为例
增加 的条 件下 如何 在土地 制约和 环境制 约 因素下 ,可持 功 能 的 拓 展 和 延 伸 , 是 集 商 务 办 公 、会 展 博
续 地 发 展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保 持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服 务 能 力 的 稳 览 、商 业 娱 乐 、居 住 休 闲 、绿 化 景 观 为 一 体 定 增 长 , 满 足 交 通 出行 增 量 ,合 理 引 导 和 支 撑 城 市 发 展 , 是 需 要 进 一 步 研 究 的 容 量 性 问题 。 的 城市 综合 体 ; 虹 桥 商 务 区 是 上 海 国 际 贸 易 中 心 建 设 的 重 要 载 体 , 能 依 托 虹 桥 枢 纽 和 国 家 会 展 中 心 , 大 力 发 展 会 展 贸 易 ,这 是 实 现
制定 8 * 9 2 0 2 0 年2 0 0 0 万 的 人 口 规 划 目标 值 。在 城 市 化 和 区 域 际 旅 游 大 都 市 :临 港 地 区 是 上 海 东 南 部 重 要
一
体 化 的 推 动 下 , 上 海 城 市 人 口 规 模 还 将 不 断 扩 大 ,预 计 的 新 城 和 重 装 备 产 业 基 地 , 也 是 洋 山港 的 后 备 基 地 , 是 保 障 上 海 国 际 航 运 中 心 建 设 持 续 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六 )经 济 发 展 预计未来2 0 年 上 海 经 济 增 长 将 逐 步 放
( 四 )空 间 结构
但 按照上 海城 市功能 升级 、转型 发展 、以及 建设 “ 四个 中
心 ” 的 宏 伟 目标 要 求 来 看 , 道 路 交 通 发 展 在 结 构 性 、容 量 性 等 方 面 仍 有 一 些 问题 有待 解 决 。 ( 一 )结 构 性 问题
集控背景下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集控背景下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优化研究发布时间:2022-04-25T04:35:08.239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1月1期作者:朱利敏,卢弋,谢璟捷,李瑜芬,陆峥嵘,胡雯洁[导读] 上海轨道交通已进入超大规模网络发展阶段,随之也逐渐凸显其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朱利敏,卢弋,谢璟捷,李瑜芬,陆峥嵘,胡雯洁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上海市 201103)摘要:上海轨道交通已进入超大规模网络发展阶段,随之也逐渐凸显其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管理现状以及3C集控中心的基本情况,然后运用“SWOT+F”理论对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调度生产执行层对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中心的管理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生产流程,SWOTF资助项目: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GL20R013)引言上海轨道交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全球规模第一的轨道交通网络,年客流量也跃居世界排名前列。
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运营管理也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
作为全路网运营指挥核心中枢的调度指挥部门,对超大网络指挥的统筹性、协调性、高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从分析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入手,剖析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集控背景下的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优化建议,为未来上海轨道交通以及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上海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现状面对超大规模的路网结构,为实现线路级与网络级调度指挥高效集中,上海地铁提出建设3C集控中心的目标(“3C”即Control控制、Command指挥、Coordination协调),并建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指挥大楼[2],逐步将轨道交通线路控制中心以及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室(COCC)迁入新建成的3C大楼集中调度指挥,上海轨道交通正式进入集中控制管理时代。
上海居民综合出行成本的优化探讨
4次 i 锋 , 』海 2 0 { : 0 4年 和 苫 使轨 道 交通 和 公交成 为 低收 行 次 数 4
0 6年 H{二 F通 勤 的 车 费 占 月平 5j 川 计算 各个收 入阶 层 、不 同交 通 方 人人 群首 选 的交 通方 式 ,必 须使 轨道 2 0
%,新加坡 20 年这一指 04 式的 三类 人 公里 成本 的综 合成本 ,我 交 通 和 公共汽 电车的 综合 出行成 本 降 均工资的 5
有 者 有 可 能 倾 ㈣ 于 更 多 地 使
车 、小汽 乍 、助动 车和 自行 车人 类 综 合 交通 出行 成本进 行探 讨 。
一
( )时 下低收 人和 [ 低收 八 人群 … 小 车 。增加 小i车 的 使用 成本 只 ! } J
行 成 本最 ∞ 方 式 ;对 于 中等和 中 高 才会 他 公 j 志迎 也』 有 吸 l 0 土 力。仅 降 I 行 车是 出行成 本 最低 的 方式 ;对 于高 吸 0 经济 成 本降 低 ,其综 合成 本
将 20 0 1~ 2 0 0 6年 上 海 与 2 0 04
1 社 会 不 同 收 入 阶 层 对 出 行 成 年 的新 7 坡 、 中 嘲香 港 进 行 比较 。3 . J 【 】
付 出方 面感 受 不同 。 此 , 在计算综 衣 的 可 承 受 性
个城 市按 觚 J . 均 通 勤 公共 交 通 出 _ I
H 公共 汽 电车 、电动 自行 车和 脚踏 自行 低 来实现 。其精 力成本 的 降低对 干 低 年 赞成 苓卡 对 t其 他两 个城 市是 偏高 0 l~ 2 0 0 6年 上海 市 平 车 的综 合成 本 呈 上升 趋 势 ; 出租 车 、 收 入 和 中 低收 人人 群吸 引 力不 大 ,即 的 。如 果按 2 0 私人 小汽 车综 合 成本 呈下 降趋势 。 使精 力成 本 降 低 ,综 合成 本仍 高于 电 均 月职 工 工资 的 年均 9 %增 长 幅 度 来
城市交通网络优化研究
城市交通网络优化研究一、前言城市交通网络优化是一个各领域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优化,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交通网络的特点城市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个交通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交通量巨大、路程远、城市复杂,常常需要用大量的预测手段和优化算法才能满足需求。
三、优化手段交通网络优化主要涉及到两大方面:资源调度和路径优化。
其中资源调度主要关注交通工具的分配和管理;路径优化则主要关注最优路径的寻找和选择。
资源调度方面,可以利用预测技术分析实时的运输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调整车辆的分配。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对车辆的滞留情况进行监控,并为每个车辆提供最优的行车路径,以保证运输效率。
而在路径优化方面,则可以借助算法模型和数据挖掘技术来寻找最短路径。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车辆的终点、出发时间、速度限制以及公共设施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所选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实践案例针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不少成果。
以下是两个具体案例:1.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租车运营模式的优化根据大数据(包括前期订单量、天气情况、航班起降时间、节假日等多个因素)和理论建模预测结果,制定了出租车辆资源优化调度和司机配备原则,同时改造了出租车道路区域以提高行驶效率。
这一方案适用于在航站楼停靠的600余辆出租车和1200余名其它机场的员工。
2. 纽约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NYC-ITS)该系统主要基于公共设施的数据和实时道路情况,结合计算机模型预测交通状况,并通过可视化系统实时显示在城市中。
这个系统不仅可以监控交通流量,还可以分配交通管制设备以及发出警报,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
五、反思城市交通网络优化需要面对的挑战及困难还是很多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数据采集和隐私保护问题。
上海城市交通供需策略实践
薛美根 ,顾
煜
(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 。 上海 2 04 ) 0 0 0
Xu eg n GuYu eM i e ,
(h n h i i o rh n ieT a so t inP a nn s tt, h n h i 0 0 0 C ia S a g a C t C mp e e s rn p r t ln igI tue S a g a 2 0 4 , hn ) y v ao n i
持续 发展规律 ,因此 ,推进 实施 交通供 需 平衡策略势在必行。
fc d dfe e tta cp o lm s By p ritnl roiiigp b a e i r n f r be . esse t p irt n u — f ri y z
l r n i h n h i a h s n t t n t e h o d y n t i ta st c ,S a g a s c o e o sr g h n t e r a wa e — h e wo k c n tu t n c n r l a ae n e e o r a i h —a l r o sr c i , o t rs l sa d d v l p u b n lg tr i o o c ta s t o me tr q ie n sa a i u c n m i r wt t g s r n i t e e u r me t tv ro s e o o c g o h sa e . Th sp p r s m ma i e h h n h ita e u p y a d d m a d i a e u rz s t e S a g a r v ls p l n e n c a a t rsi s a h if r n i e i d n t e p s 3 e r . h r c e it tt e d fe e tt c me p ro s i h a t 0 y a s T e , ta ay e h o tn n h n i n l s st e c n e t d i l m e t t n e e t n ta — a mp e n a i f c so n o r stp i rt , n h a a c tae y o r v ld m a d a d s p i ro i a d t e b l n e sr g n ta e e n n u - y t p y F c n t e u u e r a i a in e e o me t t e a e l . a i g h f t r u b n z t d v l p o n , h p p r sr s e h e d t a o e at n i n t e g p i o d y i — te s st e n e o p y m r te to o t a n r a wa h n fa tu t r d v l p n ,b ln e o sr c i n n a a e sr cu e e e o me t a a c d c n tu to a d m n g — me t a d c o d n t n o p l n e a d sr t g . n , n o r i a i f u p y a d d m n ta e y o s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优先公共交通发展已成为共识。
但优先发展带来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大量增加,目前公交企业普遍面临政府补贴有限、企业经济效益差和职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具体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管理研究现状趋势目录引言 (3)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意义 (3)(一)必要性 (3)(二)作用性 (5)(三)意义性 (5)二、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5)(一)现状 (5)(二)存在的问题 (7)三、国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7)(一)国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7)(二)国内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 (9)(三)国内外发达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经验和启示 (11)四、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对策 (13)(一)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管理格局 (13)(二)科学编制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14)(三)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14)(四)落实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政府经济支持和财政补贴 (14)(五)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公交市场 (15)五、结语 (15)六、致谢 (15)七、参考文献 (16)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引言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意义(一)必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形势日趋复杂,城市已进入一个机动车高速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的汽车化时代。
由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中存在多头领导、规划不科学、法制不健全等弊端,因此,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严重,给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带来巨大压力。
2023年上海市公考《申论》题(A卷)及参考答案
2023年上海市公考《申论》题(A卷)及参考答案申论题目(A卷)题目:上海市“绿色出行”政策的推行与影响要求:结合上海市近年来推行的“绿色出行”政策,请你以“推动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出行’政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推动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绿色出行’政策自今年起,上海市政府引入了一项名为“绿色出行”的政策,旨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色出行’政策的推行意义深远,将在多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绿色出行’政策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目前,上海市的交通压力日益加重,交通拥堵已成为市民生活中的焦点问题。
‘绿色出行’政策推行后,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能有效减少机动车辆数量,缓解交通压力,提升交通效率。
另外,政府还计划投资建设更多的地铁和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率和运营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其次,‘绿色出行’政策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
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随着‘绿色出行’政策的推行,市民选择环保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政府强化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在发放各类补贴和提供便利措施的同时,加大了对传统燃油车限行和治理的力度。
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减少车辆尾气排放,打造更加清洁、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绿色出行’政策还有助于改善市民健康水平。
长期以来,交通呼吸道疾病在城市人群中的高发率备受关注。
通过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政策有望减少尾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改善市民的健康水平。
研究表明,空气质量的改善能够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升市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绿色出行’政策在推动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市民健康,政策将为上海市的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09•【字号】沪府发[2012]38号•【施行日期】2012.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轨道交通管理的意见(沪府发〔2012〕3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轨道交通是保障本市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的重点,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和提供服务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促进了节能减排,为构建城市综合运输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轨道交通发展,人民群众对轨道交通服务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和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本市轨道交通进入了由大规模建设为主向运营管理为主转型、由单一线路运行向网络化运行转型的新阶段。
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情况复杂、管理人员紧缺和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与轨道交通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给轨道交通加强安全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带来严峻挑战。
为适应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服务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轨道交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一、认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管理的重要意义(一)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管理,是促进上海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轨道交通管理,是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服务和引导城市发展模式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管理,是确保上海社会安全稳定的有力支撑。
上海经过多年快速大规模城市建设,在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进入了安全管理高风险期,安全管理难度加大、要求更高,城市安全面临的形势也更为严峻。
密闭式的构造、密集式的运输、网络化的运行以及地下空间的局限,使得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和应急处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交通局•【公布日期】2012.03.13•【字号】沪建交[2012]233号•【施行日期】2012.03.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建交〔2012〕233号)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部门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编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特此通知。
《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代章)二○一二年三月十三日《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方案交通是城市的命脉。
交通白皮书是推进交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政府对广大市民的承诺。
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2002年发布了具有首创意义的《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
近十年来,对上海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当前,上海正处在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面对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人口总量增长远超预期、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剧等新形势,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
一、总体思路《上海市交通白皮书》编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服务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上海市综合交通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
继承和发扬第一轮白皮书“公交优先、区域差别、路车协调”等核心思想,发挥“世博会”后续效应,围绕“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理为重”的发展理念,综合运用科技、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促进交通发展的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客货协调,面向政府管理和社会公众,制定新一轮上海交通发展政策,为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城市交通可达性的评价与优化研究
城市交通可达性的评价与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的可达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城市的多个重要方面之一,城市交通对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城市交通的可达性进行评价与优化研究。
交通可达性的定义交通可达性通常被定义为某个地点或区域内各种交通方式到达其他地点或区域的便利程度。
与通常的交通指标(如交通流量、速度)不同,交通可达性关注的是普通人的交通活动。
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交通便利度:评价该区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便利性,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公共交通和步行。
2. 交通网络密度:评价该区域内交通网络的布局密度,如道路密度、道路连接和街区大小。
3. 交通网络连接度:评价该区域内交通网络的连接度,如道路连接、街区通行能力和道路交通流量。
4. 交通设施布局:评价该区域内交通设施的分布和数量,如公交站、地铁站、停车场等。
5. 交通流量分布:评价该区域内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如道路交通流量、公共交通客流量。
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交通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例如,公交站点的分布密度,会对公共交通的可达性产生明显影响。
2. 道路网络的结构和交通设施的布局。
例如,道路的宽度、交通信号灯、人行道宽度,都会对整个路段的可达性产生影响。
交通可达性的优化方案1. 提高交通设施的数量和分布。
通过增加公共交通站点的数量、建设地铁站点等,可以提高居民到达别处的便利程度,进而优化交通可达性。
2. 改善道路网络的结构和交通设施的布局。
通过调整道路的宽度、优化交通信号灯、增加人行道宽度等,可以提高道路的交通可达性,同时优化道路网络的结构。
3. 优化城市规划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改善人口密集区和经济中心区的交通可达性。
结语城市交通可达性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要素,正如减少交通拥堵和防止环境污染一样重要。
在评价城市交通可达性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同时通过优化方案来提高交通可达性。
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改变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优化研究
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改变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城市出行模式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改变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优化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之一。
首先,评估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改变对环境的影响是必要的。
当前,城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和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评估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模式可能带来的环境改善效果。
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可以量化新模式对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碳排放等环境指标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优化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改变对环境的影响是关键。
通过分析交通出行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优化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鼓励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配置和规划合理的交通设施,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加强交通管理和交通疏导,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此外,优化城市交通出行模式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重因素。
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调整和优化不仅仅关乎环境保护,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因此,在优化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可行性。
例如,合理配置公共交通线路,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确定合理的票价体系,促进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措施,实现城市交通出行模式的优化和环境的保护。
最后,城市交通出行模式改变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交通技术和出行方式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一)
至未来的分析和预测表明,这不足以疏解上海的交通拥堵,还应该把空间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政策加以实施。
最后从多中心策略和就业一居住均衡策略的角度提出了优化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思路。
两个中心国家战略的确定,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
但同时也要看到,上海还存在着一些软肋制约着上海的国际化进程,如城市交通拥堵。
尽管上海各界为疏解交通作了大量的努力,但交通拥堵加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上海市民当前感受最深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疏解上海交通必须打破以交通论交通的传统思维,从优化交通政策着手,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1.城市交通政策分类与世界大城市交通政策经验总结
城市交通拥堵根源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不平衡,即道路交通供给满足不了交通需求。
因此从理论上讲,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政策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交通供给增长和完善政策,通过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增加及完善来满足交通需求;(2)交通需求引导和控制政策,通过鼓励交通需求转向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并对个体机动交通(主要是小汽车)的使用和拥有采取控制和引导,达到更高效率地利用交通供给设施的目的;(3)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政策,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引导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区位变动,从而对城市交通流量进行更合理的分配。
对伦敦、巴黎、东京、纽约、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发
展的规律表明,世界大城市在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中都积极地运用交通供给、交通需求和空间结构优化三类政策。
世界大城市不仅建成了较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而且无一例外地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包括建设轨道交通,倡导公交优先,同时对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进行调控,等等。
在空间政策方面,世界大城市都趋向于通过卫星城或新城的建设,疏解集聚的城市人口、产业和功能,借以缓解中心城的交通拥挤。
从世界大城市的交通实践效果来看,三种政策各自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世界大城市之所以综合运用三种策略是因为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世界大城市通过几种策略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来更好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这对于我国大城市的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对上海当前城市交通政策的评价
2.1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现状目前上海市所实施的交通政策,以交通供给政策和交通需求政策为主,空间政策力度非常有限。
自1990年代以来,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交通供给,由于投资力度加大,交通设施供给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
2006年全市道路通行能力达到1521万。
2006年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1 km,车站总计95座,居全国前列。
但由于道路框架基本定型,道路供给量增速趋缓,道路里程年均增长率由12%(1996~2000年)变为5%(2000~2004年)。
交通需求政策可以分为公共交通优先和个体机动车控制两类具体策略。
上海积极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包括增加公交车辆和线路、设立公
交专用线、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完善公交基础设施等。
但是由于缺少其他相关措施的配套,公交优先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公交运行在准时性、便捷性等方面差强人意,居民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不满意率仍然很高。
上海市中心城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36%,与伦敦的72%、东京的87%、香港的90%相比,还明显偏低。
在个体机动车控制方面,上海从1986年开始以私家车牌照拍卖来控制小汽车的保有量,这一政策的实施虽然饱受争议,但在限制私车数量的增长和缓解城市通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空间策略方面,上海力图改变典型的单中心结构,以降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事实上,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编制的大上海都市计划中就已经主张在城市周边建立卫星城镇,以实现人口的有机疏散。
之后各轮城市总体规划都对卫星城建设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提出多轴、多层、多核的市域空间格局和11个新城的建设主张。
上海十一五规划提出了1966城镇体系,拟建设9个新城,来打破单中心格局。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卫星城还是后来的新城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并没有对中心城交通疏解发挥较好的作用。
2.2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效果评价和预测无论是分析现状还是预测未来,上海当前以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为主的交通政策越来越难以缓解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2006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运行状况评估分析来看,上海市中心道路通行能力2006年比2005年提高5%,交通需求同比增长10%,
交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从未来趋势来看,上海中心城区建设格局与道路网络基本成型,交通供给增加能力非常有限,但上海交通需求增加潜力巨大,因而单凭增加交通供给来缓解上海的交通拥堵显然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当斯定律早已指明这一道理: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