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二聚体测定

合集下载

血浆D-二聚体测定

血浆D-二聚体测定

血浆D-二聚体测定
血浆D-二聚体测定介绍:
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对人体血浆中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含量测定,被检血浆中加入标记D-二聚体单抗的胶乳颗粒悬液,根据被检血浆的
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

血浆D-二聚体测定正常值:
血浆D-二聚体含量小于0.5mg/L。

血浆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在DIC时,为阳性或增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

高凝状态和血
栓性疾病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增高。

D-二聚体继发性纤溶症为阳
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此是两者鉴别的重要指标。

需要检查的人群:有凝血和血栓症状的人群。

血浆D-二聚体测定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无。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
饮酒。

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
以后,应禁食。

检查结果易受各种药物影响,检查前应该停止服药药物。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
增加采血的困难。

血浆D-二聚体测定检查过程:
胶乳凝集法:被检血浆中加入标记D-二聚体单抗的胶乳颗粒悬液,如果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大于0.5mg/L时,便与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胶乳颗粒则发生凝集。

根据被检血浆的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浆D-二聚体
的含量。

d二聚体检测内容

d二聚体检测内容

d二聚体检测内容
D-二聚体检测主要是用于诊断血管内凝血和继发纤溶的情况。

D-二聚体是人体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的水平升高可以表明身体内有高凝状态或者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情况。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静脉血栓栓塞(V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D-二聚体可以作为这些疾病的排除诊断。

如果D-二聚体阳性,需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2. 肺栓塞(PE)的诊断:肺栓塞时,D-二聚体的水平也会升高。

3. 其他疾病的诊断:心肌梗死、脑梗死、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情况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阳性并不意味着特定的疾病状态,其增高的程度并不一定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另外,D-二聚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人高脂血症、高胆红素、标本溶血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假性增高。

总的来说,D-二聚体检测对于评估身体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D-二聚体(D-Dimer)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D-二聚体(D-Dimer)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D-二聚体(D-Dimer)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本试剂采用单克隆抗体和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人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含量。

血浆中的Df抗原与试剂中相应抗体在液相中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浊度变化,乳胶试剂可以特异的增大该浊度变化,增大试剂的灵敏度。

该浊度变化的高低与样本中D-D的含量成正比。

测定该浊度,与标准血浆比较,即能得出样本血浆中D-D含量。

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Rl:PBS缓冲液、表面活性剂R2:PBS缓冲液、表面活性剂、鼠抗人D-D的致敏乳胶颗粒悬液。

3.样本要求:采集静脉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mol∕L枸椽酸钠采血管中,通过离心管收集上层血浆,应避免溶血;当天采集当天测试,如当天采集样本不能及时测定应保存于-20℃(建议1个月内使用),测定前37摄氏度快速融化,切忌反复冻融。

4.检验方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详见雷杜RACT83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区间:0-0.5mg∕L6.检验结果的解释:专业人员负责检验结果的审核。

检验结果的分析,受年龄、性别、饮食、地域影响,通常在参考区间内认为正常,如超出范围,应重新测定进行确认。

检测结果仅反应采样当时状态,需临床医生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判断。

检查结果如出现与临床不符甚至相悖的情况,应分析查找原因。

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本试剂线性范围为0.2—20mg∕mL(37o C),超出线性范围的样本应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重测。

8.2本法受许多测试前因素的影响,包括样本采集及保存、技术人员熟练程度、感染物质等,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这些因素。

8.产品性能指标:8.1线性范围:在0.2—20.00mg∕mL(37℃)范围,相关系数(性应叁0.9908.2重复性:CV≤10%8.3批间差:≤15%o9.4准确度:相对偏差不超过±15%10.4临床意义DlC时,血浆D一二聚体明显升高,呈阳性反应,是诊断DlC的重要依据.D一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时正常,继发性纤溶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此外,各型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肺脏疾病、外科手术等均可见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增高。

D-二聚体

D-二聚体

结果的显示

在反应倒计时结束时,仪器的窗 口将显示结果。D-Dimer 出结果 的时间为8分钟。另外,标本取样 大约需要2分钟。依赖结果的不同, 将显示下面的三种格式:
D-Dimer的浓度 报告格式
<0.1ug/ml 0.1-4ug/ml >4ug/ml
D-Dimer Low (低) 例如“D-Dimer 2.0ug/ml” D-Dimer 高(High)&测方法有关, ELISA: 500ug/L 溶栓治疗过程中,DD升高-疗效判断
指标
陈旧血栓,DD不升高-新旧血栓判断 观点:阴性结果对除外急性肺栓塞有 价值,如临床高度怀疑,尽管D-二聚 体正常,还应进行其它检查,对临床 低度怀疑者,如血浆二聚体正常,则 增加否定血栓栓塞的可能性。
血浆D-二聚体

理论:D-Dimer是交联纤维蛋 白的降解产物。D-Dimer的浓 度可以反应血管内的血浆的纤 溶活性。D-Dimer的浓度升高 表明纤溶和凝集的活性升高。 如果D-Dimer结果正常(为 <0.5ug/ml)可以排除含有深静 脉栓塞和肺栓塞的可能性。
敏感性99%-100% 特异性40%-43%
反应原理


该测试中包含有两种抗D-Dimer的特异性的 单克隆抗体:一个单克隆抗体由金标记,另 一个单克隆抗体由生物素标记。两种单克隆 抗体与标本中的 D-Dimer形成双抗体夹心 (三明治)。标本中的红细胞被移走,血浆通 过检测区,在此处D-Dimer的双抗体夹心复 合物在链酶亲合素的所在处形成一条线(用 来阅读),这条线为信号线。多余的金标记 的抗体形成质控线。这两条线表明在标本中 有检测的标记物的存在。 质控线代表试验的有效性。信号线的密度的 增加与 D-Dimer 的浓度呈正比。 CardiacReader的光学系统识别两条线,并 且测定信号线的密度。整合的系统软件将此 密度信号转换成为定量结果,在窗口中显示 出来。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全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全
D-Dimer的产生

概 述
D-二聚体的特点 1 敏感性高: 92%-100% 当血浆D-二聚体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通常为0.5m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肺血栓栓塞症 ),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 2 D-Dimer特异性低:老年、孕妇、外周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可增高。
各类疾病D-D升高的阳性率
D-二聚体局限性
既往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新近发生血栓的患者水平 小血栓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大血栓。因此,有一些时间较长的小血栓会出现亚临床表现或阴性的D-D结果 D-D对远端血栓的敏感性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D-D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雌激素治疗、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等可引起D-二聚体水平假性升高
2、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DIC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探 讨
一、不同试剂检测结果不可比性 1.单克隆抗体不同 2.报告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单位(FEU、DDU) 3.参考区间不同 4.校准品不同 二、参考区间与cutoff值 1.CLSI建议,在报告检测结果时,如果只用于排查DVT和PE,只报cutoff值,如果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就报参考区间; 2.应对“特殊人群”重新建立参考区间和cutoff值
谢谢!
4、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
妊娠期间血液系统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浓度会发生改变,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表明孕妇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机体正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 有研究表明,正常孕产妇的孕早期D-二聚体含量略高于非孕成年人的疾病界定值。随着孕期的增长,其含量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孕晚的含量为孕早期的1.53—5.7倍。在产后第一天浓度会急剧上升到达一个峰值,三天之内恢复至较低水平。

D-二聚体测定 测定(CA—1500)

D-二聚体测定 测定(CA—1500)

1 原理:D-二聚体采用免疫分析法:将待测物质相对应的抗体包被在大小均一,直径为15-60nm的胶乳颗粒上。

包被后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体积增大,引起透射光的变化,由吸光度变化推算出所检测物质含量, 仪器采用发色底物单元的透射光检测系统。

2.仪器:Sysmex CA_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3.试剂及配套品:3.1 试剂名称:D-Dimer Plus:用4ml“D-Dimer PLUS Reconstitution Medium”溶剂溶解一小瓶“D-DimerPLUS Reagent”试剂,室温下剂溶解一小瓶“D-Dimer PLUS Reagent”试剂,室温下放置约5分钟,并不时进行摇动混匀。

用5ml“蒸馏水溶解“Accelerator”试剂,在室温下放置约15分钟,并不时进行摇动混匀。

3.2 储存要求:未开瓶的试剂在2℃—8℃保存,试剂盒保持稳定到效期。

复溶/已开瓶(盖紧瓶盖)后的试剂稳定期3.3 Owren’s巴比妥缓冲液和试剂冲洗液。

4.操作步骤:4.1 开机前的检查:检查冲洗液储存罐,管道连接,检查打印纸以及补充反应杯。

4.2开机:打开位于主件左侧的电源开关,本仪器将自动进行自检。

当自检完成并且没有检测到错误信息时,程序开始载入。

执行洗针程序: Rinse Probe → Execute ,此过程约需3分钟。

如果在屏幕顶部的状态显示区出现“READY”(准备就绪),则分析可开始。

4.3质量控制:把质控物放入样本支架或者试剂位进行分析。

质量控制分析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手动登记及分析方式和以规律间隔时自动进行分析的方式。

下面文字说明了对照原料被装入样本支架后的的处理过程: 登记质量控制样本身份识别码,在工作载入列表屏幕上按下[ID NO ENTRY](身份识别码输入)键,用数字键输入质量控制样本身份识别码(QC01-QC20),当质量控制样本被装在试剂固定架中后,质量控制样本身份识别码(质量控制文件号)是固定的,并可显示出来,登记分析参数,将对照原料装入样本支架,并把支架放入右边的支架池,按下[START](启动)键分析将开始,分析数据会自动储存在质量控制文件中,显示质量控制屏幕,检查质量控制表.4.4标本检测:将病人样本,试剂分别按要求准备就绪,安放样本架。

D-D二聚体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D-D二聚体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D-二聚体测定(分析仪器法)1实验原理:免疫比浊法当混合标本中含有D-二聚体时,聚苯乙烯颗粒包被到单克隆抗体(DD5),与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交联区域结合。

交联区域呈立体结构,有两个单克隆抗体表位。

总之,一个单克隆抗体就能触发凝集反应,随后检测浊度的增加。

仪器在575nm处通过对浊度改变的监测,将吸光度转换成浓度值,由此获得样本中D-二聚体的量。

2标本采集2.1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2.23.8%(w/v)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3标本存放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4标本运输:低温条件下运输。

5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 实验材料:6.1 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D-Dimer PLUS乳胶试剂,用4mlD-二聚体PLUS复溶液溶解一瓶D二聚体PLUS试剂,室温(15℃~25℃)放置约5分钟,并不时混匀。

将试剂放于仪器相应的试剂位置上。

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2天,室温保存不超过5天。

6.2 D-Dimer PLUS加速剂:用5ml蒸馏水溶解,室温(15℃~25℃)放置约15分钟,并不时混匀。

将试剂放于仪器相应的试剂位置上。

使用前,轻轻振荡试剂。

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复溶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

6.3D-Dimer PLUS复溶液:液体。

用于溶解D-二聚体PLUS 乳胶试剂。

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开瓶后试剂2~8℃保存不超过12周。

6.4 Dade D-二聚体质控血浆I/II.用蒸镏水1ml溶解后放置30分钟,才能使用或分装。

D-二聚体

D-二聚体
血浆D-二聚体检测
目的:掌握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 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 原理:抗D-二聚体单抗标记胶乳颗粒悬液, 当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大于0.5mg/L时, 与胶乳颗粒上的抗体结合,发生凝集反应。 根据被检血浆的稀释度可计算出血浆D-二聚 体的含量。
器材:试管、微量加样器、离心机、计时 器 试剂:D-二聚体检测胶乳凝集试剂盒,包 括:胶乳试剂一瓶,缓冲液一瓶,阳性对 照一瓶,阴性对照一瓶,胶乳反应板一块。
方法步骤
1.制备血浆 2.取胶乳试剂20ul,置于胶乳反应板的圆圈 内,加入血浆20ul ,用玻璃棒迅速搅匀,轻 轻摇动3~5min。 3.在较强的光线下观察,出现明显均匀的凝 集颗粒者为阳性,无凝集颗粒者为阴性。 4.若为阳性进一步将被检血浆用缓冲液做1: 2、1:4、1:8、1:16等倍比稀释,,分别按上 法进行测定,以发生凝集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作为 半定量:<0.4mg/L

D-二聚体6大检测方法你了解多少

D-二聚体6大检测方法你了解多少

D-二聚体6大检测方法你了解多少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交联的纤维蛋白,并在此过程中激活纤溶系统,将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为不同种类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碎片。

两个含有D片段的纤维蛋白可以通过γ链结合成 D-二聚体。

D-二聚体升高可提示患者出现继发性纤维溶解功能亢进。

关于D-二聚体6大检测方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笔者将对其进行阐述。

1 D-二聚体进行检测的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反映凝血、纤溶系统活化程度的指标,其与多种血栓性疾病、病理性高凝等因素密切相关。

尤其对静脉血栓栓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静脉血栓栓塞的排除有较高的价值。

除此之外,D-二聚体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中,也有显著的变化,它是一种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1.1 D-二聚体可排除DVT静脉造影D-二聚体是最早采用的DVT静脉造影诊断手段,目前仍然是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金标准”。

不过,由于静脉造影的费用较高,而且有一定的侵入性,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不愿意使用。

其他一些基本医疗机构也没有提供静脉造影术的仪器。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一些非侵入式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例如:静脉加压超声(CUS)、三维成像(DS)等。

非侵袭性检查与静脉造影相比,具有更少的创伤和更便利的特点,但是仍需更高的费用和专业的操作。

因为有20%左右的非侵袭性检查阴性的病人,在随访时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

但是,这不但增加了病人的治疗成本,还增加了病人在五天之内得不到确切诊断的焦虑。

D-二聚体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因此,在小规模的人群中应用D-二聚体进行深静脉血栓的筛查与排除,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与资金。

1.2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及严重程度相关,并与心肌梗死后复发相关。

根据前人的研究发现:无心血管病临床表现的病人,有颈动脉损伤且有较高血栓风险的病人,其D-二聚体值显著高于无颈动脉损伤,但有较高血栓风险的病人。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测定

D 二聚体测定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

检查原理:抗D-D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胶乳颗粒上,受体血浆中如果存在D-二聚体,将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乳胶颗粒发生聚集现象。

一、临床意义:1、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

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D-二聚体升高。

2、测定纤溶系统主要因子,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各种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疾病(如肿瘤,妊娠综合症),以及溶栓治疗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的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二、临床应用:1、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⑴、D-二聚体检测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

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和PE。

当PTP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阴性(<0.5mg/L FEU),即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⑵、PTP评估为高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值为阳性(>0.5mg/L FEU),提示有发展为DVT、PE、DIC等的可能,需做进一步的检查。

⑶、研究表明,D-二聚体检测结合PTP可使30-35%怀疑有DVT/PE的病人免受进一步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费用。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d二聚体检测标准

d二聚体检测标准

d二聚体检测标准
二聚体检测是一种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检测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

D二聚体是一种由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分解产生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出血液凝固的程度。

因此,D 二聚体检测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D二聚体检测的标准是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来制定的。

目前常用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凝集法等。

不同的方法和设备对D二聚体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有所不同,因此制定标准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在免疫荧光法中,D二聚体的检测标准通常是500 ng/mL。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低水平的D二聚体,但其缺点是特异性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在酶联免疫吸附法中,D二聚体的检测标准通常是240 ng/mL。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高,可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但其缺点是灵敏度较低,可能会漏诊一些病例。

在凝集法中,D二聚体的检测标准通常是400 ng/mL。

这种方法的优
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其缺点是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低,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除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设备,D二聚体的检测标准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用药情况等。

因此,在进行D二聚体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检测标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和监测血栓性疾病的方法,其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来制定,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D二聚体检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设备,并遵循相应的检测标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二聚体测定方法

d二聚体测定方法

d二聚体测定方法D-二聚体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乳胶凝集法:原理是用乳胶颗粒对D-二聚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吸附,再将其与血浆D-二聚体相结合,若出现凝集块则表明检测的结果呈阳性。

此方法操作简单、用时短,但主要依靠肉眼观察检测结果,结果差异大,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2. 胶体金免疫渗透法:原理是用单克隆抗体滤过膜吸附D-二聚体后,加入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与胶体金偶联物,此时滤过膜上会出现不同的颜色,用仪器区别颜色深浅来得到D-二聚体浓度。

该方法操作简便、用时短、成本低,缺点是特异性不强,也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3. 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双抗体夹心的方式用固相载体包裹D-二聚体抗体,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夹心复合物,在复合物中加酶进行显色处理,然后根据显色的结果判断D-二聚体水平。

此方法的缺点是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检测时间长。

4. 免疫荧光法:将荧光色素标记在D-二聚体抗体上,加入D-二聚体样本发生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荧光反应。

该方法可定量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的含量,灵敏度较高,检测时间短,可批量检测,缺点是易受本底荧光干扰。

5. 免疫比浊法:用乳胶颗粒对D-二聚体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吸附,再将其与待测的抗原相结合,形成聚合体,依据其吸光度或散射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D-二聚体的水平。

此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用时短,是对大批量D-二聚体标本进行检测的首选方法。

6. 化学发光法:将化学发光剂或酶标记的D-二聚体抗体包被于磁珠上,加入待测的抗原样本进行特异性结合,洗去杂质后,在氧化物或发光底物的作用下发射光子,通过检测发光强度计算D-二聚体的水平。

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可大批量检测,缺点是成本较高。

请注意,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血栓对D-二聚体检测具有高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故不能单凭D-二聚体水平升高来诊断静脉血栓。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就在于其有高度阴性预测值,主要用于1、排除深静脉血栓;2、排除肺血栓栓塞;3、DIC诊断;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检测阴性患者,仍有极少数患者(约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1、血栓体积很小或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2、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3、陈旧性血栓。

D-二聚体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D一二聚体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素,常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以下7个方面的因素: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2、标本采集,3、抗凝剂,4、检测试剂盒和仪器,5、检测方法,6、操作者技术,7、干扰物质
对照上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分析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为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资料显示,D-二聚体检测阴性者,仍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或血栓位于远端小血栓,或为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含量太低。

D-二聚体检测只能反应当时机体是否有血栓,不能预测今后是否会发生血栓。

D-二聚体(D-Dimer)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D-二聚体(D-Dimer)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D-二聚体(D-Dimer)测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1 测定方法颗粒增强的免疫比浊法。

2 测定原理标本中的D-二聚体(D-Dimer)与试剂中包被有抗D-二聚体抗体的胶乳颗粒相遇,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溶液的浊度发生改变。

该浊度的高低在一定抗体存在时与抗原的含量成正比,待反应完成后测定其浊度,从而使D-二聚体得以测定。

3 标本枸橼酸盐抗凝血浆,处理方法见标本处理程序。

稳定性:20 - 25℃ 8小时4 - 8℃ 4天-20℃ 6个月其他:冰冻标本要在37℃温箱中完全溶解,再在室温重稳定15分钟后才能使用。

标本不需要稀释。

混匀标本要避免形成泡沫,标本要在2500g至少离心15分钟。

4 试剂4.1 试剂来源:ROCHE配套试剂(详见试剂说明书)。

贮存条件及稳定性:未打开试剂盒:2-8℃储存至效期末R1:打开后机上稳定28天R2:打开后机上稳定28天准备:R1:直接使用。

R2直接使用,但是第一次使用和上机后每周要混匀一次。

其他:将R1和R2试剂放入37℃温箱中温育,并且在室温重稳定30分钟,然后将试剂放入仪器冷藏室,稳定30分钟后使用为佳。

4.2 校准物来源:符合Asserachrom的D-Dimer检测标准,具体如下:S1-6: D-Dimer 定标液(货号:1556495)贮存条件:校准物在2-8℃保存至效期末。

准备: 直接使用。

定标频率:A 试剂批号更换 B 由质控结果决定4.3 质控物来源:roche 的D-Dimer质控品其它适合的质控品贮存条件:置2-8℃冰箱至有效期。

准备:直接使用。

质控间隔时间及限制:应视不同地区及各自实验室情况而定。

质控结果应在限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超出范围,实验室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5 仪器ROCHE MODULAR P或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

6 操作见ROCHE MODULAR P生化分析仪作业指导书。

参数设置见附表。

7 参考范围< 0.5ug/ml8 线性范围本法线性范围为0.15-9.0ug/ml,不准确度允许范围X±3SD,不精密度CV=6.5%,灵敏度为0.04ug/ml。

d二聚体测定1.58

d二聚体测定1.58

d二聚体测定1.58摘要:1.引言2.什么是D 二聚体测定3.D 二聚体测定的方法4.D 二聚体测定的应用5.D 二聚体测定的局限性6.结论正文:1.引言D 二聚体测定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的D 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血栓形成风险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D 二聚体测定的相关知识。

2.什么是D 二聚体测定D 二聚体是一种由纤维蛋白单体通过凝血酶作用形成的降解产物。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D 二聚体水平较低。

然而,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单体会大量增加,导致D 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血液中的D 二聚体水平,可以间接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

3.D 二聚体测定的方法目前,常用的D 二聚体测定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层析法(LFIA)和比浊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应用中,ELISA 法和LFIA 法更为常用,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4.D 二聚体测定的应用D 二聚体测定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主要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

此外,D 二聚体测定还可以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和预测血栓再发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D 二聚体测定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5.D 二聚体测定的局限性虽然D 二聚体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它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D 二聚体测定不能直接检测血栓形成的原因,如遗传因素、炎症反应等。

其次,D 二聚体测定受到某些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因素,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6.结论D 二聚体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评估血栓形成风险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测定2.17

d二聚体测定2.17

d二聚体测定2.17一、二聚体测定概述二聚体测定是一种检测血液中二聚体水平的实验方法。

二聚体是指两个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在医学领域,二聚体测定主要用于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血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二、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二聚体测定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免疫比浊法等方法。

测定过程中,首先将待测样本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加入标记有酶标的抗体或抗原,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形成二聚体复合物。

根据酶标记物的显色程度,间接反映二聚体水平。

三、二聚体测定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血栓性疾病:二聚体测定有助于诊断和监测血栓形成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增高的二聚体水平提示血栓风险较高,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二聚体测定对其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DIC时,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肿瘤:某些肿瘤患者体内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肿瘤生长、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

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

四、正常值和异常值的意义正常情况下,二聚体水平较低。

当二聚体水平升高时,提示可能存在血栓形成、DIC等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二聚体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一指标不能作为确诊依据,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五、影响二聚体测定的因素1.样本:采集标本时应注意避免溶血、脂血等影响检测结果。

2.实验方法:不同方法的二聚体测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3.仪器和试剂:仪器和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操作技巧: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实验规程,避免误差。

六、提高二聚体测定准确性的方法1.选择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试剂。

2.规范化操作,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3.多个时间点检测,观察动态变化。

4.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综合评估病情。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代谢产物。

本检测主要反映患者的继发性纤溶状态。

(一)定性试验1.检验原理乳胶凝集法。

D-二聚体乳胶试剂是一种聚苯乙酰乳胶颗粒,它包被有高特异性的D-二聚体抗体,当血浆中D-二聚体与乳胶试剂混合,可使包被的乳胶颗粒凝聚,凝聚程度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呈正相关。

2.检验方法学(1)试剂1)包被D-D抗体的乳胶颗粒。

2)磷酸盐缓冲液,pH 7.35。

(2)标本采集与制备:受检全血与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作9∶1抗凝,充分混匀,1500r/min离心10分钟,以此制备乏血小板血浆。

(3)标本检验:取D-二聚体乳胶试剂25μl置瓷板或玻璃板上,加受检血浆10μl,立即用塑料棒(直径不超过1.0cm)搅匀,持板晃动3分钟,于黑色背景下观察有无凝聚出现。

同时按上法用缓冲液作阴性对照。

乳胶颗粒较阴性对照明显粗大者为阳性。

3.方法学评价(1)离心时间及特殊的标本类型会对检测构成影响(详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受检血浆中存在肝素及类风湿因子可干扰本检验,导致假阴性结果出现。

4.质量保证(1)为确保D-二聚体乳胶试剂的质量,每次检测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2)应在采血后4小时内完成检测,否则可出现假阴性。

5.参考范围阴性。

6.临床意义D-二聚体升高多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创伤、妊娠、肝脏疾病及肺栓塞等;陈旧性血栓患者D-二聚体并不升高。

(二)定量试验1.检验原理双抗体夹心法。

将一种单抗包被于聚苯乙烯塑料板上,用另一种单抗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加入待检标本后测定孔内形成特异性的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使底物显色,生色深浅与标本中心的D-二聚体含量成正比。

2.检验方法学(1)试剂和仪器:已包被抗体的酶标板、酶标抗体、酶标抗体反应助剂、标本稀释液、D-D标准品、洗涤液、底物邻苯二胺、底物缓冲液、30%H2O2、终止液3mol/L硫酸、酶标仪。

D-二聚体定性试验

D-二聚体定性试验

D-二聚体定性试验1. 原理:以抗D-二聚体(D-Dime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后者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D-Dimer含量大于0.5u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本试剂盒用于血浆中D-Dimer快速定性与半定量测定.2. 标本采集:取新鲜抗凝血(枸橼酸盐或肝素抗凝)2ml,颠倒混匀,立即送检.3. 存放:收到标本后,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20-25℃可保存8h,2-8℃可保存48小时,-20℃可保存一个月.4. 运输:常规条件下运输5. 标本拒收的标准:抗凝剂与血比例不符(过多或过少),标本有凝块.6. 实验材料:6.1、Latex乳胶试剂6.2、缓冲液6.3、阳性对照6.4、阴性对照6.5、测试板6.6、搅拌棒7、仪器设备;无8. 操作步骤:8.1 试剂盒自冰箱中取出,室温平衡30秒,Latex试剂使用之前轻轻摇匀.8.2 定性:用微量吸管吸取15ulLatex试剂,置于测试板的圆圈内,再加入15ul待测血浆,搅匀,轻轻摇动3—5分钟,然后在较强光线下肉眼观察结果,出现明显均一的凝集颗粒者为阳性(D-Dimer含量≥0.5ug/ml),无颗粒者为阴性(D-Dimer含量<0.5ug/ml)8.3 半定量:将待测血浆用缓冲液作1:2, 1:4, 1:8等系列倍比稀释,同法同8.2操作, D-Dimer含量≥0.5ug/ml×阳性时的最大稀释倍数.9. 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9.1、定性:出现明显凝集颗粒为阳性,无颗粒出现为阴性9.2、半定量: D-Dimer含量≥0.5ug/ml×阳性时的最大稀释倍数.10. 质量控制:每次测定均应使用阴、阳性对照,不使用过期试剂.11. 注意事项:11.1 试剂全应置于2-8℃保存,切勿冻结.11.2 测定温度应高于20℃,低温环境应延长时间1-2分钟观察结果11.3 冷冻血浆标本自冰柜中取出,置于37℃水浴中迅速复溶.11.4 待测血浆在室温保存8h或4℃4天, D-Dimer含量含量不变.12. 临床意义:12.1 D-Dimer含量增高: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DI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等血栓疾病,重症肝炎,肺栓塞等疾病及溶栓药物治疗时, D-Dimer含量也增高.12.2 D-Dimer在继发性纤溶症时升高,而原发纤溶症时正常,这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13. 参考文献:叶应妩.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袁汉尧《临床检验诊断学》朱立华主编《临床基础检验学试验指导》。

d二聚体的标准检测方法

d二聚体的标准检测方法

d二聚体的标准检测方法二聚体(dimer)是指两个相同分子或物种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稳定结构。

在许多领域,如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中,对二聚体的检测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二聚体的标准检测方法。

1.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检测二聚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核磁共振(NMR)是最常见的技术。

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测量二聚体分子间的电子跃迁,从而确定二聚体的存在和浓度。

核磁共振技术则通过能量差异来确定二聚体的结构和化学键。

2.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可分离和测量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方法。

对于二聚体的检测,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是常用的方法。

液相色谱通过溶液经由特定柱的分离作用来检测和测量二聚体的含量。

气相色谱则是通过将样品蒸发为气体,通过气相柱的分离来检测二聚体。

3.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分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其分子结构的方法。

对于二聚体,质谱法可以通过质谱仪分析二聚体分子的质荷比,从而确定分子的质量和结构。

4.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生物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改变来检测二聚体的方法。

例如,酶反应可以用于检测和测量二聚体的存在和浓度,因为二聚体的形成能够影响酶活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来检测和分析二聚体。

5.分子探针法分子探针法是一种利用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探针来检测目标分子的方法。

对于二聚体的检测,可以设计并合成特定的分子探针,通过与二聚体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6.真空熔融滴涂法真空熔融滴涂法是一种通过将样品在高真空下加热至熔点,然后均匀滴涂在基板上来检测二聚体的方法。

通过观察样品在基板上的结晶行为和形态变化,可以确定二聚体的存在和纯度。

总之,二聚体的标准检测方法包括光谱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生化分析法、分子探针法和真空熔融滴涂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确定二聚体的存在、浓度、结构和纯度,对于深入研究二聚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d2聚体检测方法

d2聚体检测方法

d2聚体检测方法D2聚体是在盐酸介质中钠dithionite还原二硫化碳溶液时形成的一种聚合物。

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磁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光电器件等领域。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D2聚体的存在和形态对于其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D2聚体检测方法有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化学检测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精密加工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检测结果不直观等。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D2聚体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种新的D2聚体检测方法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对比度,可以观察到D2聚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此外,还可以使用高倍率的显微镜观察D2聚体的细节结构。

根据D2聚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其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另一种D2聚体检测方法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观察到D2聚体的形貌和表面形态。

然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需要对样品进行表面处理,且操作复杂,不适用于大规模检测。

除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检测也是一种常用的D2聚体检测方法。

电化学检测利用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之间的化学变化来检测D2聚体的存在和形态。

常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有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检测。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D2聚体检测方法,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可以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D2聚体的吸收峰,进一步分析其结构和形态。

也可以利用热重分析仪检测D2聚体的热稳定性和分解机理。

这些方法在研究D2聚体的性质和应用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D2聚体的准确、快速检测对于其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方法可供选择,如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化学检测等。

未来还可以研究和开发更多的D2聚体检测方法,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D-D二聚体产生原理
四、测定原理方法
❖ INNOVANCETM D-DIMER 是一种采用高灵敏和特 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用于人血 浆中D-二聚体的定量测定。它创新加入了封闭液对 潜在干扰物质(嗜异性抗体、脂血和胆红素)有更 高的抗干扰能力。它的高灵敏性确保比现行的Ddimer 结果更准确和精密。 新的参考范围和决策阈 值:
二、临床意义
❖ 1、DVT和PE 的排除 ❖ D-二聚体检测最主要的临床价值是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
疾病(如DVT和PE 等)。目前临床结合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同时检测患者D-二聚体浓度,来排除DVT 和PE。当PTP 评估为低、中风险,D-二聚体检测cutoff 值 为阴性(<0.5mg/L FEU),即可排除DVT 和PE,无需再做 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PTP评估为高风险,D-二聚体检测 cutoff 值为阳性(>0.5mg/L FEU),不能排除血栓性疾病, 提示有发展为DVT、PE、DIC 等的可能,需做进一步的检 查。研究表明,D-二聚体检测结合PTP 可使30-35%怀疑有 DVT/PE 的病人免受进一步检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 费用。
正常的D-二聚体是停止溶栓的指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疾病的溶栓治疗,D-
二聚体峰值变化的时间有所不同。在急性心梗、脑梗溶栓后1~6h D-二聚体达到
峰值,24h降至溶栓治疗前水平;而在DVT 溶栓治疗时,D-二聚体峰值常出现在
24h 或以后。对于慢性期DVT 患者,溶栓前D-二聚体含量高于正常,而溶栓后
D-二聚体含量不升高,或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说明此时仅有少量新鲜血栓形成,
大部分为机化的陈旧血栓,溶栓常不能收到满意效果。另外,溶栓治疗结束后,
应定期观察一段时间的D-二聚体的变化以防血栓复发。
❖ 4、多种疾病引起D-二聚体升高的动态监测
❖ 在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
压、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等),恶性肿瘤,手 术或创伤后,妊高症、先兆子痫,严重感染,肝脏 疾病,肾脏疾病,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替代治 疗等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引起 D-二聚体的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选择 恰当时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可为临床预防 血栓形成,病情转归评估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D-D二聚体测定 及其临床意义
(D-Dimer)
一、简介
❖ D-二聚体(D-Dimer)是交朕纤维蛋白(Fb)在纤 溶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 的升高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的 含量变化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性物质。D-二聚体检测以简便、快捷、经济、安全、 无创伤性为特点,其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 在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DIC的诊断及溶栓 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各疾病阳性率图
❖ 因此,住院病人D-二聚体阳性率较高是不争的事实,不应过 多纠结。而应专注于为什么会升高?增高多少需要临床干预 (抗凝治疗);应结合病人人群建立 D-二聚体检测的医学 决定水平(反映某一病种患者罹患血栓的风险程度);可对 D-Dimer 水平升高进行量化,国际血栓与止血科学标准化委 员会建议,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量化来确定DIC 的病型。 且实际上对于其它相关疾病也很实用,比如:以<0.5mg/L FEU为正常值,升高1-2 倍为轻度增高,升高2-5 倍为中度 增高,升高5-10 倍为重度增高;D-二聚体的升高与血栓风 险密切相关。短期内动态监测D-二聚体不仅对诊断有益,而 且可窥测病情的演变及转归。
❖ 5、为什什么D-D二聚体体检测有两种种报告单位?
❖ 答:D-D二聚体的报告告单位通常包包括纤维蛋白白原等量 单位位(FEU)和D-二聚体单位位(DDU) 两两种形式。 他们们反应不同分分子量D-二聚聚体片段浓度度(见图1)。 FEU 是将D--二聚体的量用降解前纤维维蛋白原分子子的量 来表达达,因此,用FEU 表达的D-二聚体的的量相当于用 DDU 表达的1.7 倍。在D-D二聚体报告告方式中还包包括 ng/mL、ug/mL 和mgg/L 等形式,通常应该直直接采用制造 商提供的单位,不建议进进行形式和量量纲的转换。
六、本室测定中的常见错误因素
❖谢谢大家
❖ 3、溶栓治疗的监的特异性监测指标。在溶栓治疗中,
D-二聚体含量变化一般有以下特点:①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在短期内明显上升,
而后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②溶栓后D-二聚体含量持续升高或下降缓慢,提
示溶栓药物用量不足;③溶栓治疗应持续到D-二聚体含量下降至正常范围。恢复
❖ 8、参考区间如何建立?如何验证?
❖ 答:可依据我国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或美国 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H59-P推荐指南,选 择20-40个健康人的样本,对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 进行验证;选择120 人以上的健康人样本(男女比 例适中),建立参考区间;对于65 岁以上的老年人 应分年龄段建立参考区间;对孕产妇应分孕期建立 参考区间。
❖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的
标志性物质,D-二聚体在DIC 的诊断和病程监测上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DIC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 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 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弥漫性小血管 内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在DIC 形成早期即 有D-二聚体升高,比FDP更灵敏,而且随病程的 发展,D-二聚体可持续升高达10 倍以上。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DIC 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
❖ 3、什么是阴性预示值:
❖ 答: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是指试验阴性结果中真正无疾病的概率。 对D-二聚体检测而言,阴性时患者不发生静脉血栓 的概率。结合临床诊断的验前概率进行D-二聚体检 测,其阴性预测值应不低于95%。Innovance DDIMER试剂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的NPV经FDA 验证为99.5%。
❖ 7、为什么住院病人D-二聚体检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如何向 临床解释??
❖ 答:流行行病学调查及及国内外大量量临床研究显显示,临 床大大多数学科的疾病都有可能引发血栓性性疾病。D-D二 聚体升高的的来源有两条条:1.已形成血血栓的溶解;;2. 纤溶系统统激活或亢进进。许多疾病在在发生、发展展的过 程中,都有可能激激活凝血和纤纤溶系统,产生生大量的D二聚体(见下表)。Brrotman DJ 研究究发现,住院病人检测 D-D二聚体,有78%的的患者,血浆D-二二聚体水平高高于 临界值。
❖ 4、为何不同品牌的D-二聚体试剂检测结果不同?
❖ 答:由于D-二聚体片段的异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多样性,现 有超过30 种检测方法和20 多种单抗被使用,目前尚无统一 的国际参考品。各品牌试剂中的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是针 对不同分子量的纤维蛋白降解片段制备的,不同试剂间差异 显著,可比性较低。但已有规范D-二聚体检测的国际推荐指 南如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H59-P推荐指南等。 我国也正在制定有关D二聚体试剂盒生产的标准化文件。
❖ 2、为什么要结合验前概率检测D-二聚体对DVT 和PE 进行 排除查?
❖ 答:没有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诊断血栓。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 PTP):是指在诊断试验报告之前判断发生某种 疾病的可能性。具有某种病史的特定患者在一定临床条件下 ,根据特有症状所得到相应诊断。验前概率是根据临床表现 评估患者罹患血栓的风险程度,与D-二聚体检测结合应用, 可排除中、低风险患者有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可能,减少做进 一步检查的痛苦和费用。
❖ 参考范围:≤0.59 mg/L FEU
❖ VTE 的排除Cut-off*值:0.50 mg/L FEU
五、检测结果的解释问答
❖ 1、D-二聚体检测如何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
❖ 答:当D-二聚体检测结果小于某一临界值时 (<0.5mg/L FEU),结合验前概率评估,中、低风险 的疑似患者可排除DVT和PE,无需再做进一步检查 ;当检测结果>0.5mg/L FEU,不能排除静脉栓塞性 疾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评估血栓性 疾病的风险,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
❖ 图1:D-二聚聚体不同分子量片段示意图
❖ 6、D-二聚体升高就一一定有血栓形形成吗? ❖ 答:D-Dimer 虽对继继发性纤溶有有特异性,而而
继发性纤溶溶对血栓形成却无特异性,即不一定导 导致明显的血血栓形成。在在许多疾病的的发生和 发展展过程中,凝凝血系统被激活,产生交联联纤 维蛋白,,与此同时纤纤溶系统也被被激活,在纤 纤维蛋白还未未形成具有临临床意义的血栓前,就 被纤溶酶水解,,故可产生大大量的D-二聚聚体片 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