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考研复习资料(2018年整理精华版)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一)、什么就是美学一、怎样学习美学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就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得,它就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得历史得研究美得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瞧一些艺术史方面得书籍,懂艺术,并培养提高自己得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得能力。

5、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得经验,丰富知识与内心世界。

(二)、美得本质及特征一、美得本质1、西方关于美得本质得历史探索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得本质得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得特点,而且一般就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

西方不同派别得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得美得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得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美就是与谐”得观念,并提出了著名得“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就是有用”即美就是善得观点。

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得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得美得本质论与唯物主义得美得本论。

这两大派别探索美得本质得出发点就是不同得。

2、从精神意识中得探索美得本质(1)、柏拉图:“美得理式”说柏拉图提出,美得本质就就是美得理式,既美本身就是脱离个别美得事物,而独立存在得精神实体。

(2)、康德:“美就是无目得得合目得形式”说康德提出审美就是一种趣味判。

她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与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得外在形式符合主观得两种心理能力,即想象力与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与谐自由得活动,才能产生审美快感。

这种快感就就是判断美得真正原因。

就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得心理机制。

而这种心理机制又就是天赋得。

(3)、黑格尔:美就是“理念得感性显现”说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但她说她得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就是抽象得,而就是具体得,美得理念就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得统一,感性形式就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得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得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就是理想得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得美才诞生,换言之,美就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得产物,艺术才就是真正得美。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完整版)《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整理(完全免费)

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识记:1、美学西来:美学在中国发展有过百年来发展历程,已经和正在形成自身的现代传统,而其古典传统则更为悠久,但它却不是中国本土特产的学科,而是来自西方。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出版于1750年的著作《美学》中,首次明确的提出创立一门新学科,即今天所谓的美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对鲍姆加登来说,美学的原义就是研究人的感性的学科。

1750年鲍姆加登《美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认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或“美学之父”。

(人类心理功能划分为:认知<真>、意志<善>、情感<美>)3、西方美学发展阶段及形态:A、本质论美学——本质论美学是古希腊形成的以追问美的本质为中心的美学传统。

柏拉图将美的现象与“美本身”区别开来,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

美的现象之所以美,不是由于它们自身,而是由于“分享”了同一的“美本身”,柏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

“美的理念”是各种具体美的一种终极规范,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

这“美的理念“正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美的现象背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美的现象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终极根源。

补:柏拉图代表作——《文艺对话集》。

B、神学美学——神学美学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以基督教神学为主宰的美学。

认为上帝是世间一切美的最后创造者。

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C、认识论美学——是欧洲17世纪发生“认识论转向“以来至19世纪的以理性问题为中心的美学。

它认为美可以凭借理性去认识。

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认识论美学代表着西方美学的活跃阶段,尤其是其中的德国古典美学标志着西方美学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D、语言论美学——是指西方于19世纪末发生“语言论转向”以来盛行的以语言问题为中心的美学,包括俄国形式主义等美学流派。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 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第一讲导论—美学是什么第一节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一、人类有三种终极关怀真: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善:伦理学、宗教美:美学、艺术问题引入:什么是美?从美的视角看世界与从真、善的视角看世界有什么不同与联系呢?(请同学们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二、人类对美的认识与理解的追求两个层面(感性体验与理性思索)(一)感性体验:人类和我们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将之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吃、穿、住、行,这样的美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人类自古就已经存在着的追求。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来加深我们的理解。

丹麦是北欧设计的重镇有很多设计史上的大师都来自丹麦他们注重从人体结构出发,讲究曲线如何与人体接触时作完美的吻合。

这一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突破了工艺、技术僵硬的理念,融进人的主体意识,从而变得充满理性。

白色烂花大牡丹绘紫藤直领褙子(不加衬里、半透明)+交襟琵琶袖上襦(半透明、须着中衣)+纯白烂花大牡丹马面裙范斯沃斯住宅——躺椅和线条简单的桌椅总结:感性层面的美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可以说,人类对美的感性层面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说明,人们的内心深处非常需要美的滋养与润泽。

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本身就带给我们巨大的快乐。

(二)对美的理性思索所谓理性思索:就是在感性层面的发现、体验与创造的基础之上,人们开始思索美与审美的本质特征,对美的理性思索,大大滞后于人们对美的感性体验,而且进入到对美的理性思索层面之后,美变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变成哲学家和美学家以至于专家的权利之后,美变得深刻,同时也玄妙了起来。

对美的理性思考最集中地体现在西方美学史的发展轨迹之中。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中,专门探讨“美是什么”这个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美是难的”。

康德:《判断力批判》,专门探讨审美的机制问题,非常深澳,宛如天书,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本对美学进行纯粹理性思考的著作。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1模仿说:最古老的艺术学说之一,模仿是人类固有的人性和本能,。

是古希腊世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

后来提出艺术模仿自然地原则,以再现现实主义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文学是模仿说发展的最高阶段。

2游戏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游戏活动发展而来,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具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引起的快感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是忘我的。

3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类型。

4艺术的认识作用: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得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5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他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变化、他们之间有协作、相互影响和沟通的现象。

6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7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象世界,包含有深刻的历史的意蕴,显现出老百姓的本真的生活世界。

8形式美:作为美感的一部分,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关系的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称为形式美。

9形式内容说:形式有限,而内容相对空洞。

比如姚明的衣服给婴儿穿,再比如《大独裁者》理发师查理扮演希克勒,形势与内容的不相符,产生了喜剧效果。

论述题:1.人的审美活动诞生过程:美的诞生是一个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功利性向非功利性转变的过程。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细。

从逻辑上看:早期活动都有实用目的,有功利性,随着生产力提高,社会进步,人的活动慢慢的脱离这种实用性和功利性,审美活动才开始产生,这是美的逻辑发展应包含的内容。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讲: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1、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何时?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2、西方美学的历史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体论阶段:世界本体。

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特的、终极的、普遍的美。

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

认识论阶段:真理获得。

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

代表人物:狄德罗、黑格尔、康德、培根语言学阶段:3、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审美是人一种生命实践(命题)。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4、审美是特殊的人生境界(命题)。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

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第二讲:审美活动论1、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2、审美需要有何特征?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是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美的形式与形式美⾳乐中的形式和谐,毕达哥拉斯美在形式的和谐⼀⾊彩美⾊彩的⾃然因素,波长、反射、穿透⼒.⾊彩的审美属性,表情性。

(⼀)红⾊在中国“红⾊”⼀般指代喜庆、幸福、快乐⽽在英语中“red”贬多褒少(⼆)⽩⾊在中国⽂化中,⽩⾊是禁忌词⽽西⽅⽂化中,⾼雅纯洁,象征纯真⽆邪。

(三)⿊⾊在中国⽂化原来只有沉重的神秘之感,庄重⽽严肃的⾊调。

⼀⽅⾯它象征严肃、正义;另⼀⽅⾯象征阴险、毒辣、恐怖、邪恶和反动。

black是西⽅⽂化中的基本禁忌⾊,象征死亡、凶兆、灾难。

(四)黄⾊黄⾊代表权势、威严,西⽅⽂化中yellow背叛耶稣的犹⼤(Judas)所穿⾐服的颜⾊⼆形体美:点、线、⾯、体,荷加兹,美在于形式美,尤其是蛇形线。

(⼀)、线条竖直线,⼒量、稳定、活⼒、刚健、昂扬⽔平线,安定、平和、静穆⾯、和体的美▲为什么这些⼩巧、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呢?实践美学的解释:在这些形式中体现出了我们的创造才能、奇思妙想、奇异的设计、精巧的造型,甚⾄于多天地之造化、⿁斧神⼯之能。

所以它的实现经过了两个阶段:其⼀,⼈按照事物的规律来改造⾃然;第⼆,⼈类让对象中实现了我们的某种⼼理的、社会的、审美的需求。

在对象⾝上打上了我们⼈类的实践的痕迹,聪明才智、灵性、智慧,显现出⼈的本质⼒量。

三声⾳的美——声⾳的美有三个层次:(⼀)直接接触到声⾳所获得的形式美。

(⼆)作⽤于⼈们的情绪、形成类⽐功能。

(三)⾳乐的象征性功能。

四构成美的规律性的因素荷迦兹,美的规则是“适应、多样、统⼀、单纯、复杂和尺⼨——所有这⼀切都参加了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

”(⼀)适应(⼆)对称(三)均衡(四)节奏(五)多样(六)复杂“它迫使眼睛以⼀种爱动的天性去追逐它们,这个过程给于意识的满⾜使这种形式堪称为美。

”(七)多样的统⼀(⼋)和谐。

在情趣上、感情⾊彩上等⽅式上产⽣共同的特⾊。

(九)尺⼨和数量五形式美的产⽣和发展:(⼀)形式感的产⽣是由⼀定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的。

美学原理考前重点理论资料整理

美学原理考前重点理论资料整理

美学之父德国哲学家保姆嘉登美学是研究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关系等的人文科学人类整个知识系统分为自然科学(数学生物学天文学化学物理生理学地理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新闻学)人文科学(哲学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三大类美学研究的对象有本身的广阔性复杂性主要有美艺术创造人类的审美意识或美感经验1形式美狭义的说法:形式美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属性(色、声、线、形)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

点、线、形是构成事物美的常用要素。

2形式美的组合规律第一种:某一事物整体与局部及局部之间的形式规律。

主要是比例、均衡、对称和对比等等。

第二种:指某种形式因素自身运动变化的形式规律,如秩序、节奏、韵律等等。

第三种:形式因素总体组合关系的多样统一。

3形式美的应用P32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现实美艺术美美的构成主体(占主导地位)客体自然美的特征欣赏自然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生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

简单地说,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

4自然美就是自然界事物的美,包括日月星辰、蓝天白云、山水风景、动物美和植物美。

5自然美的类型:第二自然美和天肇自然美P40. 自然美的特征:以形式取胜;多面性;不确定性;易变性;全人类型。

自然美的欣赏:注意选择观赏点;调动全部感觉器官去感受;观察造型风格展开想象;深入角色体验感情。

生活美又称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的美和人的美。

人的美的表现:1生产劳动美(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工具、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劳动产品的美。

)2阶级斗争美3科学试验和其他生活的美7生活美的特征:1跟社会实践直接相联;2跟社会功利密切相联;3跟人的正面本质直接相联;4跟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人的美最美的莫过于人。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即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对象。

人的美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后者据核心地位。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资料(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资料(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资料(2018年整理精华版)美学原理(一)、什么是美学一、怎样学习美学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的,它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的历史的研究美的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看一些艺术史方面的书籍,懂艺术,并培养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5、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知识和内心世界。

(二)、美的本质及特征一、美的本质1、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历史探索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的特点,而且一般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

西方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美的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美是和谐”的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是有用”即美是善的观点。

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的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的美的本质论和唯物主义的美的本论。

这两大派别探索美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2、从精神意识中的探索美的本质(1)、柏拉图:“美的理式”说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既美本身是脱离个别美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2)、康德:“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说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

他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和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的外在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心理能力,即想象力和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和谐自由的活动,才能产生审美快感。

这种快感就是判断美的真正原因。

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的心理机制。

而这种心理机制又是天赋的。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但他说他的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美的理念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形式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的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的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是理想的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的美才诞生,换言之,美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的产物,艺术才是真正的美。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题资料
A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
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的认识的完善。
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派等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12. 传神:在艺术中主要指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其内在精神,把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也是艺术中的一种美的境界。145
13. 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特有的手段,是电影的审美本质的主要特征之一。原意是构成、装配的意思,借用在电影艺术上是指镜头组接关系和联系的方法,按照总的构思把一个一个镜头连接成影片,使之产生叙述、对比、联想等作用,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176
35. “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是现代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病和心理分析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其结构理论有五大支柱:无意识、婴儿性欲、恋母情结、抑制和转移,其核心部分是“无意识”也是对美学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弗洛伊德晚期又提出了所谓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结构学说。 367
36. 科学美:指科学领域里存在的美。科学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技术美相并列,并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美与技术美的关系尤为密切,人们常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称之为科技美。科技美属于广义的社会美之列。
26. 想象:是人的大脑在原有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291
27. 情感:是对客观现实的特殊的,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302
28. 理解: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里过程。 312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 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

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物种的尺度和需要——即该物种之所以为该物种的那种尺度和需要, 如动物只会营造巢穴, 像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

这既是该物种的尺度, 又是它的本能的需要。

内在的尺度——即是人本身客观要求的尺度, 一方面要认识客观规律, 一方面要符合人本身客观需要, 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即“内在的尺度”, 所以叫“内在的尺度”因为它不是外在的物种的尺度。

例如:桌子原本是木头做的。

《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地论美的著作。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提出的, 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美是关系——狄德罗提出的, 他说: “就哲学观点来说, 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 就是美的。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指在诗画戏曲以与园林等门类艺术中, 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 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 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意境体现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 欣赏和批评中, 意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艺术美的标准。

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社会美: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 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丑, 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

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美是生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 也叫和谐。

体现了生活, 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 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 “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

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 但不等于生活, 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美学原理2018重点梳理

美学原理2018重点梳理

知识点梳理1、西方美学古典时期的思想①苏格拉底美学思想也强调对于人类社会的效用。

苏格拉底认为同样的东西,当它适合目的,对人有用的时候,是美的;反之,当它不适合目的,对人无用的时候,就是丑的。

美和善是统一的②柏拉图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奇妙无比的“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是客观的。

“理念在先”,世界的根本是理念,现实世界是从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

柏拉图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艺术是模仿”的理论。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艺术又是现实世界的模仿,因此,艺术是“模仿的模仿”,是“影子的影子”。

从而否定了艺术能够认识真理的价值和意义。

③亚里士多德“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例如就建筑而言,建筑材料是质料因,建筑设计是形式因,建筑师是动力因,建筑物本身则是目的因。

不存在脱离现实世界的理念的世界,艺术也不是“影子的影子”,而是通过现象反映本质,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所以,艺术比历史更加真实,更带普遍性。

2、现代美学的诞生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Baumgarten 1714—1762年)出版《美学》(Äesthetik)一书,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创立。

鲍姆加通也因此在美学史上被人称之为“美学之父”。

3、中国的美学:古代:孔子“仁”,孟子“人性本善”近代:(1)王国维的观点:境界说。

著作:《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2)蔡元培的观点:以美育代宗教,推行美育。

著作:《以美育代宗教说》。

现代:(1)朱光潜的观点:美在意象。

著作:《诗论》、《谈美》、《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如:“花是红的”这里的“花”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对象,而“花是美的”这里的“花”则是客观自然景物与人的主观情思相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

(2)宗白华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出发,提出美在“意象”的观点。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相关推荐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一、单项选择题:1、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的是()A 鲍姆嘉通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黑格尔2、1883年,()采用汉字“美学”来命名法国美学家维伦所写的“审美学”的译本,从此“Aesthetics”等于“美学”便为中国学界所接受。

A鲍姆嘉通 B王国维 C中江兆民 D亚里士多德3、美学属于()学科。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 D艺术学科4、“异质同构”说的代表人物是()A阿恩海姆 B恩斯特·卡西尔 C罗杰·弗莱 D毕达格拉斯5、美学以()为研究对象。

A艺术品 B审美活动 C美的理念 D美的事物6、美学的客观性靠()来提供保证。

A审美活动中超个人、超历史的普遍形式 B审美活动中的主体C审美活动中的客体 D审美实践规律。

7、审美发生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 B克罗齐 C别林斯基 D席勒8、审美发生巫术说的代表人物是()A爱德华·泰勒 B席勒 C克罗齐 D荣格9、在审美活动中,人所追求的是()A客体的合目的性 B客体的合规律性C客体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D客体的审美价值10、审美关系必定具有的双重性格是()A客观性与主观性 B审美性与对象性C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D客观物质性与主观精神性11、对于审美活动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审美主体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B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C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D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12、审美的发生是从()开始的。

A工具的制造 B欧洲的洞穴壁画 C人类诞生 D原始人的巫术礼仪13、对于审美与艺术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审美在先,艺术在后 B审美决定艺术 C艺术决定审美 D艺术在先,审美在后14、关于美学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学研究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和审美活动B美学所探讨的是文明与人的精神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在精神上寻求自由的可能性C美学是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D美学研究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并且总还保留阐释上的明晰性、精确性和唯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一)、什么是美学一、怎样学习美学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的,它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的历史的研究美的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看一些艺术史方面的书籍,懂艺术,并培养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5、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丰富知识和内心世界。

(二)、美的本质及特征一、美的本质1、西方关于美的本质的历史探索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的特点,而且一般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

西方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美的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美是和谐”的观念,并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是有用”即美是善的观点。

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的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的美的本质论和唯物主义的美的本论。

这两大派别探索美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2、从精神意识中的探索美的本质(1)、柏拉图:“美的理式”说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既美本身是脱离个别美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2)、康德:“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形式”说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

他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和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的外在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心理能力,即想象力和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和谐自由的活动,才能产生审美快感。

这种快感就是判断美的真正原因。

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的心理机制。

而这种心理机制又是天赋的。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但他说他的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美的理念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形式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的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的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是理想的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的美才诞生,换言之,美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的产物,艺术才是真正的美。

黑格尔用哥特式教堂去说明理念如何显现于感性形式。

(4)、克罗齐:美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的直觉克罗齐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的美是直觉创造出来的,同样,自然本身也是直觉创造出来的。

(三)、从客观事物中探索美的本质这是一条唯物主义的途径,古希腊的亚理斯多德和后来的柏克、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等走的是这条途径,但具体着眼点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种:1、从客观事物的形式中探索美的本质主要从事物的对称、平衡、秩序、比例等着眼,认为美在事物的形式,我们称之为“美在形式”的美论。

(1)亚理斯多德认为,美在事物的秩序、均称和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和安排。

体积指事物大小的限度;安排指事物各部分和谐统一。

(2)柏克认为,美即事物的一种品质,是物体形式方面的属性。

这些属性或品质“能够引起爱或类似的感情”。

他列举了几个方面的美的属性,有合理成份,但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

2、从事物的关系中去探索美的本质从事物的关系中寻找美,结论是“美在关系”,我们称之为“美在关系”的美论。

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狄德罗(。

他的“关系”有一种是与人无关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另一种是被察知物的关系。

由此他提出有两种美:“实在美”和“相对美”。

这种观点显然也有片面性和机械性。

3、从社会生活中探索美的本质先驱人物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针对唯心主义的美论,提出了“必须从社会生活出发去研究美”的原则,下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定义。

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从人类客观社会生活出发探索美的本质,把美的观念从天国拉回人间,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

但他的美学思想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他对什么才是“美的生活”的理解也是模糊的;定义本身就过于宽泛和不确定。

上述唯物主义理论的正确一面是强调美的客观性,但其共同的问题就是忽视了人或实践的人。

三、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索A、中国古代对美的本质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美的本质论又不像西方那样唯心与唯物营垒分明,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主客观的统一。

对美的看法大体有儒家、道家、禅宗三大流派。

1、儒家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主要从伦理道德谈美,认为美是道德理想的完满实现。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

孔子说“里仁为美”,强调人际关系以仁为美,即美是人的仁德;美即善。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认为美即“仁爱”,“仁爱”“充实”就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

概之,美即道德的善。

2、道家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认为美是自然无为之道,代表人物是老庄。

老庄认为,道为天地之大美,道之所以美,就在于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是宇宙的基本原则,达到这种境界就是美。

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无为而无不为,超脱一切,在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状态,这就是真正的美。

3、禅宗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禅宗是中国式佛教,以禅宗的创始人慧能为代表。

禅宗认为,美是对世俗痛苦的超脱,达到佛的境界就是美,这种境界也就是所谓寂灭、清冷、绝对自由,是一种清净无为的境界。

B、中国当代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争论建国以后,自五十年代中期起,美学界对美的本质有过三次较大的争论和探讨,主要有四种意见:1、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太持这种观点。

他们认为,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是人的观念,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否则就不存在;美是人对事物的评价,是一种社会意识。

2、美是客观的这里的“客观”指事物本身。

美就在物本身的天然属性。

蔡仪持这种观点。

他还认为,美就是典型,即事物的个别性显著表现了一般性。

3、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里的主观指人的意识,这里的统一就指心物的统一。

朱光潜持这种观点。

他说美是客观条件加主观意识,公式是“物甲+主观意识=物乙(美)。

于是,美就是艺术形象。

4、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是代表。

他认为美有客观性,不依人的意识而存在;美又有社会性,是现实对实践的肯定。

主客的统一通过实践实现。

也叫“实践派”。

李泽厚还提出了美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等观点。

综观上述中外古今人们对美的本质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美的本质论的分歧,从根本上说是哲学观的分歧。

没有正确的哲学观,是不可能对美的本质作出恰切的解释的。

我们不同意主观论的美论,也不同意客观论(严格说是绝对客体论、自然属性论)的美论,同样也否定主观意识与物的自然属性相统一的主客观统一的美论。

我们认为美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产物,美的根源是人的社会实践。

第一、美是特殊的价值现象首先从现象来看,美(表现为美的事物)总是令人喜爱、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

这表明美对人有益、有用、能满足人某种需要。

凡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这样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事物,称为价值物。

美的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就是价值物;美就是价值物体现出来的一种价值现象。

美并不满足人们的实际物质需要,而只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所以美是一种精神价值。

美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与物质性实用价值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它又是发源于人类“粗鄙的物质需要”,最初被认为美的事物总是和它的实用内容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后来才从实用中分化出来独立作为人的精神需要的对象。

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美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与科学(真)、道德(善)等精神价值不同,科学主要满足人的理性要求,道德主要体现人的意志要求,而美主要满足人的精神享受、情感需要,所以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能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引发人的情感愉快的精神价值。

第二、美是一种关系范畴任何价值都是在人的需要与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之间形成的,它体现于对象,但离不开人,价值是关系范畴。

美是人的需要和能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产物,即主体和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作为特殊精神价值的美属于关系范畴。

自然万物本身本来无所谓美;人类出现之前大自然无所谓美。

有了人,并且只有当人类有了精神享受的需要之后,美的产生才成为可能。

美是主客体统一的结果,因此,一方面,美是主体特殊精神需要的物化、客体化,一方面是客体属性的人化、主体化;也即,美是“自然的人化”,又是“人化的自然”。

美就在“人化自然”之中。

所以,主观论或客观论的美论都是片面的。

第三、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是主客体的统一,美存在于“人化的自然”之中,那么,主客体是如何统一起来的?“人化的自然”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不同意把人的意识当作主客体相统一的中介环节,也不同意把“人化的自然”理解为被意识化的自然。

美是主客体通过人类社会实践相统一的产物,“人化的自然”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社会实践的“创造物”,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化的自然”既是人们的“创造物”,又是人的现实。

因此,“人化的自然”既是人的实践能力的对象化,又是人的实践能力的现实肯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内在价值的对象化。

美闪烁着人的本质力量和价值的光芒。

人类的社会实践不仅创造出“人化的自然”,而且也产生和发展了从自已的对象中能够直观自身的能力。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对于在对象中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总是感到欣喜欢畅的。

当对象(人化的自然)以其具体的感性形态体现着人的实践活动内容,显示着人的力量和价值从而引起人的喜悦愉快的情感时,这个对象就被称为美。

总之,美是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美是现实对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肯定形式。

二、美的真善真善美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美同真的联系和区别真是事物的客观规律性。

真本无所谓美与丑,但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

美所包含的生活内容、所体现的对实践的肯定,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

但真不一定美,美不是真本身,真必须具有肯定性或积极性的生活内容才可能成为美的因素。

其次,真本身是科学认识的对象,主要满足人的理性需要,而美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主要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和情感需要。

2、美与善的联系和区别善指实践活动和客观事物符合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利益。

美与善的关系更密切,美以善为基础和前提,美必须首先是善的,但善有着直接的功利内容,美虽包含着功利性内容,但并不直接表现为社会功利。

美不是善本身,善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美。

善涉及人的意志,是伦理意志的对象;美涉及人的情感,是情感把握的对象。

总之,美不等于真或善,但美离不开真善,美本质上是真善的统一,即合规律合目的的统一。

三、美和丑1、什么是丑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丑和恶有密切联系,但丑不等于恶;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长相的丑属于人的生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然联系;形式丑,比如畸形、毁损等。

2、美与丑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美与丑是对立的。

美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丑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美是肯定性的生活内容的体现,丑是否定性的生活内容的体现;美是真善的统一,丑是真善的否定或分裂;美令人喜悦,丑令人厌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