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10塑性极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ij s ji
u 1 s ij ui s ji j s ij ij 2 x j x i
s ij ui dV s ij ui dV s ij ij dV fi x j x j V V V
i i i i ij j
f u dV F u dS f u dV s
i i V ST V ST
l ui dS
1 ui u j ij x 2 j xi

f i ui dV
V V
(s ij ui ) x j
dV
s
ss
ss
4 M e 2bh Pe ss l 3l 弹性极限载荷

s
3
三.弹塑性阶段(约束塑性变形阶段)
M s Me
he
塑性区扩展
h/ 2
ss
he h / 2
M s 2b s x zdz 2b s s zdz
0 he he h/ 2
zs M s 2b s zdz 2b s s zdz he 0 he
[ 静力允许载荷系数是极限载荷系数的下限: s l ]
15
证明: s l
极限状态下:
q
s ij , ij , ui ,l Pi ,l
ij
静力允许的内力场:
s 0 , s Pi , s
ij
s
ij
虚功率原理: F u*dS i i

* s 0 ij dV
破坏载荷:机动允许的位移场所对应的载荷。 P
破坏机构是极限状态下的机构,对应的内力场是静力允许的:l = k
上限定理:作何一个机动允许的位移(速度)场所对 应的载荷是极限载荷的上限。
[ 机动允许载荷系数是极限载荷系数的上限: k l ]
17
证明: k l
设机动允许的位移(速度)场 破坏载荷:
i u*
q
ij *
k Pi
ST
应力场:
s*
ij
ij
s*
ij
虚功率原理:
* k Pi ui*dS s * ij dV
V
* s ij s ij
s
ij
* l Pi ui*dS s ij dV
ij

ST
k
l
P u dS s
x0
x
l 6
he 0
bs s 3h2 4he2 12
Ms


o l/2 z l/2
x
bh2 MP ss 塑性极限弯矩 4 3Me Mp 2 4 M P bh2 PP s s 塑性极限载荷 l l
PP M 2 Pe l l 2 Me 4



V
ST
V
Fi
ST
Su
ui
V
虚变形(位移):结构约束所允许的无限小位移。
12
证明:
平衡方程: Green 公式:

V
* f i ui*dV Fi ui*dS s ij ij dV ST V
s ij x j
fi 0
边界条件:
s ij l j Fi
f x j dV fl j dS V S
20
四.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2. 机动法
(1)选择一个破坏机构(几何上允许的、外力做功为正), 建立机动允许的位移场。
(2)由内功率等于外功率求破坏载荷,且为极限载荷的上 限:Pl+= kP
(3)在多个破坏荷中取最小值: Plmin+ (4)检查:若内力场是静力允许的,即不违背极限条件, 则:Plmin+ =Pl 。否则: Plmin+ 为Pl 的一个上限解(近似 解)
b h z x l/2 l/2
y

纵向纤维互不挤压:不计挤压应力, 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sx
sx
s x ( x, z),s y s z xy yz zx 0
小挠度假设:在梁达到塑性极限状态瞬 间之前,挠度与横截面尺寸相比为一微 小量,可用变形前梁的尺寸进行计算。
Pl/4
d 2w M ( x) 2 dx EI 1
2
二.弹性阶段
Mz s x E x I 6M s x max 2 bh Ez
bh I 12
3
P x
l/2
b h y z
l/2
Mises屈服条件: s x max s s
bh2 Me ss 6
2
ss
弹性极限弯矩
体力为零时:
* Fi ui*dS s ij ij dV ST V
13
虚功率原理: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变形体,若给物 体一微小的虚变形(位移)。则外力的虚功率必等于应 力的虚功率。
源自文库

V
* f i ui*dV Fi ui*dS s 0 ij dV ij
z ss
9
§10-2 塑性极限分析定理与方法
一.有关塑性极限分析的基本概念
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缺点:
(1)分析三个状态:弹性状态、弹塑性状态、塑性状态。 (2)了解整个加载过程。 (3)材料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只能求解简单问题。
塑性极限状态:
理想塑性体承受的载荷达到一定的数值时,即使载荷不再 增长,塑性变形也可自由发展,整个结构不能承受更大的载荷, 这种状态称为塑性极限状态。
ij

ST
l
s Pi ui dS s ij s 0 ij dV ij
V

ST
V
s
s ij s 0
0
ij
ij


由Druker 公设:极限曲面是外凸的。
s
s 0 ij 0 ij ij
i i

P u dS 0
ST
Pi 在真实速度上的功率为正
P o l/2 z
x
l 6
x l/2
P
x
l/2 z
l/2
7
例题:悬臂梁在自由端受集中力,求弹性极限载荷、塑 性极限载荷、弹塑性分界线。 P o l z x
h z b y
解: M Pl max
P M max l
bh2 Me ss 6
M max
bh2 Pe ss 6l
bh2 Mp ss 4 bh2 Pp ss 4l 8
[ 静力允许载荷系数是极限载荷系数的下限: s l ]
上限定理:作何一个机动允许的位移(速度)场所对 应的载荷是极限载荷的上限。
[ 机动允许载荷系数是极限载荷系数的上限: k l ]
s l k
s = l =k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l 为完全解。
s l :
4
弹塑性区交界线:
he 1 P (l 2 x ) 3 h 2 2Me
P o l/2 z l/2
x
x
P l Me 2 2
he h 2
x
x
h he 2
x0
h Pl he 3 2 2Me
Pl/4
Me
5
四.全塑性阶段
P
V
i
* i
*
ij
ST
V
由Druker 公设:极限曲面是外凸的。
s
* s ij ij dV
*
ij

* s ij ij dV 0

Pi ui*dS 0
ST
V
Pi 在真实速度上的功率为正
18
k l
下限定理:作何一个静力允许的内力场所对应的载荷 是极限载荷的下限。
下限解--静力法。
l k :上限解--机动法。
19
四.塑性极限分析方法
1. 静力法
(1)取满足平衡条件且不违背屈服条件(极限条件)的应 力(内力)场。(建立静力允许的应力场)
(2)由静力允许的应力(内力 )场确定所对应的载荷,且 为极限载荷的下限:Pl- = sP
(3)在多个极限荷的下限解中取: Plmax(4)检查:若结构成为破坏机构,存在一个对应的机动允 许的位移场,则:Plmax- =Pl 。否则: Plmax- 为Pl 的一个 下限解(近似解)
塑性极限载荷:
塑性极限状态对应的载荷。
10

塑性极限分析的基本假定:
(1)材料是理想刚塑的,不计弹性变形和强化效应。 (2)变形是微小的。 (3)比例加载。(所有外载荷都按同一比例增加。)

结构在塑性极限状态应满足的条件:
(1)平衡条件:平衡微分方程和静力边界条件。 (2)极限条件:达到塑性极限状态时内力场不违背的条件(屈 服条件。) (3)破坏机构条件:塑性极限状态下结构丧失承载能力时形成 破坏机构的形式。(表征结构破坏时的运动趋势或规律,要求 不引起物体的裂开或重合-几何方程,且被外界约束的物体表 面上满足位移和速度边界条件。)
Pe P PP
P
o
x
Me he2 Ms 3 4 h2 2 he 1 2 P (l x ) 3 h 2 Pe l
x l
z
Ms M p
M Pp l Me Pe l
Pe 2 Pp 3
Mp ss
Me
h/ 2
l 3
21
§10-3 梁的塑性极限分析
一.静定梁的极限分析 极限弯矩:梁弯曲时某截面上的正应力值处处等于屈服极限(屈服 强度),则该截面屈服,它不能继续抵抗弯曲变形,对应的弯矩值 称为极限弯矩Mp。 塑性铰:凡弯矩值达到极限弯矩Mp的截面,都将丧失继续抵抗弯曲 变形的能力,即在保持弯矩值为Mp的情况下,截面两侧可无限地顺 着弯矩的转向相对转动,形成尖角,使挠曲线不光滑,曲率趋于无 穷大,这同该截面处两侧杆用铰连接相似,故称为塑性铰。 (1)单向转动。 (2)在塑性铰处有弯矩作用。 静定结构的基本特点: (1)无多余联系,内力可以由静力平衡方程唯一确定,内力与结构的 变形无关(小变形)。 (2)在静定结构中,只要有一个(一部分)截面屈服,结构就变成机 构(破坏机构),且最先屈服的截面总是内力最大的截面。
第十章 结构的塑性极限分析

梁的弹塑性弯曲 塑性极限分析定理和方法 梁的极限分析 圆板的极限分析 梁模型法计算圆板和环板的塑性极限 载荷
1
§10-1 梁的弹塑性弯曲
一.基本假定 平截面假设:在变形过程中,变形 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 为平面,且与变形后梁的轴线垂直。 z x P

塑性极限分析的完全解:
满足平衡条件、极限条件、破坏机构条件的解。
11
二.虚功原理和虚功率原理
虚功原理: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变形体, 若给物体一微小的虚变形(位移)。则外力的 虚功必等于应力的虚功(物体内储存的虚应变 * 能)。 f i ui*dV Fi ui*dS s ij ij dV
16
s l
三.塑性极限分析定理
2. 上限定理:
机动允许的位移(速度)场:满足破坏机构条件(几何 方程和位移、速度边界条件),外力做功为正的位移 (速度)场。 [ 放松极限条件,选择破坏机构,并使载荷在其位移场上 做功为正] k
k :机动允许载荷系数
破坏机构所对应的内力场不一定满足极限条件,一般情况下: k >l
ST V
s0 :
ij
满足平衡方程和面力边界条件(静力允许的应力场) 虚应变率场(机动允许的) 虚速度场(机动允许的)
* ij : ui* :
体力为零时:
* Fi ui*dS s 0 ij dV ij
ST V
14
三.塑性极限分析定理
1. 下限定理:
静力允许的内力场:满足平衡条件(平衡微分方程和 面力边界条件),不违背屈服条件的内力场。sPi s : 静力允许载荷系数 [ 放松破坏机构条件(几何方程、位移和速度边界条 件)] 真实内力场: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屈服条件、破坏机 构条件的内力场。 真实内力场一定是静力允许的内力场。 结构破坏时真实内力场对应的塑性极限载荷系数:l 下限定理:作何一个静力允许的内力场所对应的载荷 是极限载荷的下限。
Ms bs s 3h2 4he2 12 Me he2 Ms 3 4 h2 2
弹塑性区交界线: he
z ss P o l/2 z l/2 x


bh2 Me ss 6
P l M x x 2 2
1 P (l 2 x ) 3 h 2 2Me
ss
h/ 2
l 6 确定塑性区位置
6
z ss
• 塑性铰:在全塑性阶段,跨中 截面的上下两塑性区相连,使 跨中左右两截面产生像结构 (机械)铰链一样的相对转动 --塑性铰。 • 特点: – 塑性铰的存在是由于该截面 上的弯矩等于塑性极限弯矩; 故不能传递大于塑性极限弯 矩的弯矩。 – 塑性铰是单向铰,梁截面的 转动方向与塑性极限弯矩的 方向一致。否则将使塑性铰 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