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场次_教案教学设计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分析《比赛场次》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篇教学内容,通常出现在三年级的学习内容中。
该内容主要涉及到「时间」和「比较大小」的知识点,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比赛场次》,小学生可以初步理解时间的概念,培养比较大小的能力,训练逻辑思维,提高数学运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应用「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赛场次的表示方法,能解决相关的问题和题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细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竞技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竞技场次的观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赛场次的理解和表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时间的概念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示范-引导-讲解-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灵活运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通过举例导入,诱发学生对比赛场次的认识:校园运动会上有跳远比赛、接力赛、跳远等比赛。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平常参加过哪些比赛?这些比赛通常有哪些场次?(回答:第一场、第二场……每个比赛有若干场次。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或实物来展现比赛场次的概念,让学生对比赛场次的表示形式有直观的了解。
展示不同种类的比赛场次图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规律,总结比赛场次的表示方法。
3. 实例引导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示例情形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小明参加了跳远比赛共有三场,那么跳远比赛有几场?如果获得了第一场比赛的第二名,第二场比赛的第一名,那么小明最后的排名是什么?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小华参加了接力赛,共有四场,小华在第一场获得了第三名,在第二场获得了第一名,在第三场获得了第四名,在第四场获得了第二名,请算一算小华最后的成绩如何?(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规律、找出解题方法,并进行小组讨论)5. 小结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赛场次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比赛场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比赛场次问题,进一步理解排列组合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篮球比赛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排列组合知识,对于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路,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数学问题,进而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比赛场次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排列组合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比赛场次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比赛场次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排列组合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篮球比赛的视频或图片,用于导入新课。
2.教师准备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
3.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篮球比赛的视频或展示篮球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比赛场次安排。
提问:“你们知道篮球比赛是如何安排场次的吗?为什么这样安排?”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7篇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7篇《比赛场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阅读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谈话中,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体育锻炼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教学难点: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体育与数学。
上一周我们学校刚开完田径运动会,同学们很积极地参加了,看得出你们都喜欢体育运动。
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运动队的队员们,经过自己的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获得4金、2银、2铜。
非常了不起呀!其实体育运动不仅与健康幸福有关,还与数学有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索数学与体育中的问题:比赛场次(课件出示课题,随即板书)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25分钟)(一)出示问题一,利用学过的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一,认识单循环制比赛师:为了增强体质,提高国球质量,我校六(1)班将选出4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
(课件出示)问题是: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认识“单循环制”: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抓住什么条件?(每两个同学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我们把这种比赛方式叫做单循环制。
2、学生独立解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列表、画图)师: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试一试,计算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次。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3、交流解决方法展示学生的解决方法一:列表法师:提问(1)表格是如何建立的?(根据参加比赛的人数列出表格。
比赛场次教案

比赛场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单循环比赛和淘汰赛的场次。
2、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单循环比赛和淘汰赛的场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发现比赛场次与参赛人数之间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比赛,比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等。
那你们知道这些比赛的场次是怎么安排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比赛场次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1、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1)出示问题:如果有 4 个队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单循环比赛?单循环比赛是指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即每个队都要和其他三个队比赛一场。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比赛场次?(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方法一:用列举法,分别写出各队之间的比赛场次。
方法二:画图法,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各队之间的比赛。
方法三:通过分析发现,每个队都要和其他三个队比赛一场,一共4 个队,所以比赛场次为 4×3÷2 = 6(场)(5)总结规律:如果有 n 个队参加单循环比赛,比赛场次为 n×(n1)÷2 。
2、淘汰赛比赛场次的计算(1)出示问题:如果有 8 个队参加比赛,采用淘汰赛制,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淘汰赛?淘汰赛是指每场比赛淘汰一支队伍,最后只剩下一支队伍获胜。
(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比赛场次?(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方法一:用列举法,逐步分析比赛过程。
方法二:通过分析发现,8 个队比赛,决出冠军需要淘汰 7 个队,所以比赛场次为 7 场。
(5)总结规律:如果有 n 个队参加淘汰赛,决出冠军需要比赛 n 1 场。
《比赛场次》教案设计

《比赛场次》教案设计比赛场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听说读写数字1-10;2. 能够正确运用数字1-10进行比较和表达数量;3. 学会用正确的语序表达比赛的场次。
二、教学重点1. 数字1-10的读写;2. 数字的比较和数量的表达;3. 比赛场次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2. 教材以及相关练习册;3. 图片或卡片,上面有比赛场景。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数字1-10的基本读法;2. 出示图片或卡片,上面有不同的比赛场景,并问学生到底有几场比赛;3. 学生根据图片或卡片上的比赛场景说出数量,并用数字表达。
步骤二:学习数字的比较和数量的表达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例如:“2比3大还是小?”;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回答,例如:“2比3小。
”;3.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用数字表达数量,例如:“有3个苹果,有2个梨,哪个水果更多?”;4.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回答,例如:“苹果比梨多。
”步骤三:学习比赛场次的表达1. 教师出示一些比赛场次的图片或卡片,并用语音表达场次,例如:“一场足球比赛,两场篮球比赛,三场乒乓球比赛。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语音表达方式;3. 教师逐个指向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回答,例如:“足球比篮球多一场。
”;4. 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对比赛场次的表达方式。
步骤四:练习与拓展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编写对话,运用所学表达方式进行描述;2. 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练习,完成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巩固知识。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境,编写更多与比赛场次相关的对话或小故事;2. 学生可以进一步运用数字进行高阶比较,如“1比10小很多”。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1-10的读写,并能够正确运用数字进行比较和表达数量。
数学好玩《比赛场次》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单循环比赛和淘汰制比赛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赛场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
a.重点讲解单循环比赛中,每两个队伍进行一场比赛,如何得出n(n-1)/2的比赛场次计算公式。
b.强调淘汰制比赛中,每一轮比赛后队伍数量减半的特点,理解n(队伍数量)与比赛场次的关系。
2.教学难点
-理解单循环比赛计算公式中n(n-1)/2的含义,特别是除以2的原因。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确定n的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单循环比赛和淘汰制比赛的基本概念。单循环比赛是每两个队伍进行一场比赛,所有队伍都与其他队伍比赛一次;淘汰制比赛是比赛双方输掉一场即被淘汰,胜者继续晋级,直至产生冠军。这两种比赛制度在体育竞赛中非常重要,它们决定了比赛场次和比赛进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计算学校运动会中8支足球队的淘汰制比赛场次,以及如何安排比赛。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比赛规则,构建数学模型,掌握比赛场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对实际比赛场次问题进行求解,并解释结果。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探索不同比赛制度下的场次计算,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比赛场次》教案、教学设计

3.操练环节:设计不同类型的比赛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比赛场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更高级别的比赛场次问题。
6.课后作业: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比赛场次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于不同赛制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意识,但在独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将通过生动的比赛场景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3.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如何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学会倾听、表达和协作。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比赛为例,如学校运动会、篮球赛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比赛场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赛场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掌握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赛场次的概念:理解比赛场次是指参加比赛的次数。
2. 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掌握根据参赛队伍数量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掌握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习用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参加比赛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比赛场次计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参加比赛的次数即为比赛场次。
3. 案例分析:呈现具体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
4. 方法总结: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并进行板书。
5.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比赛场次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赛场次》2. 板书内容:(1)比赛场次的概念:参加比赛的次数。
(2)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根据参赛队伍数量计算。
(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参赛队伍数量的比赛场次。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能够解决与比赛场次相关的问题•能够应用比赛场次的相关知识教学重点•比赛场次的概念•比赛场次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比赛场次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教学内容比赛及其场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比赛的概念,比赛的场次也就是比赛的轮次,是比赛的基本组成部分。
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比赛场次的理解。
两个或多个运动员 / 球队的比赛比赛通常是两个或多个运动员/球队之间的竞争。
针对此类比赛,可以让学生:1.理解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球队之间的比赛轮次。
2.研究每个球队在每个比赛场次中的表现。
3.计算出每个球队在整个比赛中的总分数。
4.比较各个球队的排名,以便评估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
多个运动员 / 球队的比赛比赛可能会包括多个运动员/球队。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比赛的轮次和各自的得分情况,学习以下技能:1.比较两个或多个运动员/球队之间的得分。
2.按照一个计划表来确定比赛场次和每个球队的对手。
3.应用数学公式计算比赛得分和总分。
4.分析比赛结果,确定谁是获胜者并对其表现作出评估。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
利用工具、游戏、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通过小测验、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果的考核。
综合考虑学生在比赛场次知识掌握、问题解决及应用领域中表现的能力和成果。
总结比赛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就可以更好地掌握比赛的整个过程,更好地展现个人和团体的能力。
因此,掌握比赛场次相关知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一、背景介绍本次教学设计是为了迎接2022-2023学年的数学六年级上册。
在这个学年里,我们希望将比赛元素加入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二、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六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六年级上册的各章节知识进行比赛设计,具体比赛项目如下:1. 计算答题赛该项目主要针对数学基本计算的能力测试,设置计算题目和答题时间,包括四则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内容。
项目团队可以分班级、分组彼此比试,以考察学生的计算速度、答题准确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游戏竞赛该项目主要以数学类游戏为素材,设置不同的数学游戏关卡难度,比如魔方、数独、华容道等,同时为每个游戏设置时间限制,以测试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也可以设置团队对战模式,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集体荣誉。
3. 解题闯关赛该项目主要针对书本里的各类题目进行比赛,设置时间限制和答题要求,包括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类型。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在题目难度和数量上可以进行相应的适量调整,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解答题,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流程1. 活动策划首先确定所比赛项目的内容、形式、策划流程和比赛规则,力求公平、公正,避免歧视,慎重考虑每个项目所需时间和人力安排。
2. 招募比赛志愿者、导师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需要组织学生志愿者、班主任等教师任导师或评委,以监督比赛、指导学生。
3. 竞赛安排、场地布置要根据各项目需求,场地大小与特点,慎重计划场地布置,并制定竞赛的具体流程、时间安排和考场要求等。
4. 竞赛执行在比赛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注意时间控制、任务分配、解题方法的掌握等问题,同时也需要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3. 通过实际例子,学会如何解决复杂比赛场次问题。
二、教学重点三、教学内容比赛场次是指比赛或赛事中的场次数量。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比赛场次问题,比如某个比赛有多少轮,或者某个比赛有多少场比赛。
本次教学将围绕比赛场次展开教学,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例1:某足球比赛共有10支参赛队,每支参赛队与其他队伍各比一场比赛,那么这场比赛一共有多少场次?解析:我们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10支队伍,两两比赛共需要进行10 × 9 ÷ 2 = 45 场次。
这是因为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他队伍比赛一场,所以一共有10 × 9 场次,但是由于每场比赛都算了两次,所以要除以2来去除重复计算的场次。
以上两个例子展示了如何计算比赛场次的方法,通过排列组合的思想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类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解结合练习:在讲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设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一些比赛场次问题,并且呈现给全班,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比赛场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了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赛场次问题。
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学生也应该理解了如何解决一些复杂的比赛场次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比赛场次问题经常出现,通过这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
比赛场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赛场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并能用数学公式计算比赛场次。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比赛场次的实际应用。
3. 比赛场次的相关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比赛场次的实际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比赛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比赛场次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比赛场次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比赛场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5. 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比赛场次的计算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比赛场次2. 板书内容:比赛场次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比赛场次计算题。
2. 思考题:思考比赛场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实际的比赛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4.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际的比赛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总字数:约5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步骤和实施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引入- 目的:通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比赛场次∣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比赛场次∣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三课时。
这一课时主要讲解比赛场次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比赛场次”,具体内容包括:理解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比赛场次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理解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比赛场次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奥运会比赛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安排比赛场次,以及如何判定比赛结果。
2. 讲解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通过示例,讲解淘汰赛、循环赛、混合赛等不同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
3. 掌握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分别讲解淘汰赛、循环赛、混合赛等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比赛场次问题: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比赛场次的安排和结果判定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赛场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题:(1)淘汰赛是参赛队伍数量减半进行比赛。
()(2)循环赛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他队伍比赛一次。
()答案:(1)√(2)√2. 计算题:某篮球比赛共有8支队伍参加,采用淘汰赛制,问冠军队伍需要战胜几支队伍?答案:冠军队伍需要战胜7支队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讲解、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不同比赛场次的结果判定方法。
六年级《比赛场次》(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六年级《比赛场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能够应用算法计算出比赛场次。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3.学科素养目标:通过比赛场次的计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赛场次的概念。
2.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场次”的概念。
2.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比赛场次。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羽毛球比赛的过程中,要进行几场比赛?2. 导入1.学生将羽毛球比赛的场次讨论出来,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出比赛场次的概念。
2.展示不同比赛场次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同数量的比赛场次。
3. 讲解1.介绍比赛场次的概念。
2.讲解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如组合公式等。
4. 操作练习1.提供比赛场次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练习,互相交流、研究解题方法。
5. 深化拓展1.提供一些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
2.学生可以根据实例,自己设计出不同场次的比赛,并进行计算。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确保学生理解掌握。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比赛场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得到提升。
对于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及时进行再次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比赛场次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赛场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赛场次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赛场次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复杂情境下的比赛场次计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比如在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是指一项比赛共举行了多少场比赛,或者在其他情境中,比如电子竞技比赛等,比赛场次也是非常常见的概念。
2.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比赛场次的定义,以及比赛场次的常见情景和应用场景。
比如在足球比赛中,一场比赛共进行了多少轮比赛,或者在棋牌游戏中,一场比赛共进行了多少盘对局等。
3.案例分析教师可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比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共有8支队伍参加比赛,每支队伍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这场比赛的场次是多少?5.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让他们自己计算比赛场次,然后进行讨论,并找出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拓展应用让学生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应用比赛场次的知识。
比如在班级组织篮球比赛,每个人都要和其他人进行一场比赛,那么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又或者在围棋比赛中,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选手进行一场比赛,那么比赛场次是多少?7.总结教师可对比赛场次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多应用比赛场次的知识,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比赛场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比赛场次的学习和应用当中。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精选8篇)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比赛场次》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赛场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赛场次》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文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的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重点难点: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下面有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关注一下。
(出示问题1)六年级4个班男生要进行足球比赛,如果每两个班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1、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小结: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列表或枚举等方法进行解决。
4、如果比赛的队伍是10或者20,我又该怎样来解决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比赛场次的问题。
二、探索规律出示问题2如果是8个队伍参加比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1、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方法,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用什么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2、在小组里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引导说出表格如何建立的,发现规律,得到结果。
5、小结:遇到类似问题,尝试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规律,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出示问题3六年三班6人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学生依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先独立解决,再汇报。
四、看书质疑五、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比赛场次》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比赛场次》是小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学会从简单的情形开始,通过列表或画图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规律,培养综合应用意识。
比赛场次-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赛场次-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能够运用比赛场次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比赛场次2.教学方法分组竞赛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提问:“小组间的对抗比赛,一共进行了几场比赛?”2.让学生根据比赛的情况分别计算场次。
2.钩子引入1.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比赛场次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记录比赛。
2.让学生思考:比赛场次是怎样计算的?3.尝试学习新知识1.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次数的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探究。
3.组织学生展示计算结果,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比较。
4.引导拓展应用1.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应用。
2.让学生探究不同比赛的场次,分别计算并记录下来。
5.实施检测1.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
6.总结1.让学生总结比赛场次的概念,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的口吐翻译口语,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板书设计比赛场次场次的计算综合应用五、教具与材料1.计算器2.练习题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让学生了解比赛场次的概念,能够运用比赛场次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竞赛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相互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赛场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竞技体育和各类竞赛活动日益普及,比赛场次问题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数学应用之一。针对六年级数学上册《比赛场次》这一章节,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组合数学原理,解决比赛场次安排问题。本案例结合教材内容,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赛场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单循环赛制、双循环赛制和淘汰赛制等比赛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比赛形式的场次计算方法。
2.详细讲解组合数学原理在比赛场次计算中的应用,如排列组合、组合数等概念。
3.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组合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总结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调组合数学原理在比赛场次计算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组合数学原理,解决实际比赛场次安排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比赛场次与参赛队伍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比赛场次计算方法,解决类似问题,拓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比赛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赛场次》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比赛场次》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循环赛制的概念,知道每个队都要和其他队各赛一场,能够计算比赛的总场次。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循环赛制的概念。
2. 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循环赛制的概念,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两字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比赛的总场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比赛的形式。
b. 提问:这些比赛是如何进行的?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他队伍比赛吗?2. 新课导入a. 讲解单循环赛制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每个队都要和其他队各赛一场。
b.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a.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b.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a.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单循环赛制的概念和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b. 提醒学生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6. 课后作业(见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1. 单循环赛制的概念2. 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的解决七、作业设计1.必做题(1)计算4支队伍进行单循环赛的总场次。
(2)计算5支队伍进行单循环赛的总场次。
2.选做题(1)小明参加了一场6人制的足球比赛,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他队伍各赛一场,请问总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2)某学校举行了一场8支队伍参加的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他队伍各赛一场,请问总共需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单循环赛制的概念,掌握了比赛场次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赛场次
教材简析:
“比赛场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题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
组合问题的解决与前面其他问题的思想方法不同,教材中尚不出现计算公式,而采用列表或画图这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去经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通过对比赛场次的研究,不仅使学生了解体育比赛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在“组对方案”教学中已经学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的问题。
2、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初步具备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构想: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选择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雅典奥运会女排比赛这
一素材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整节课的中心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形成新的技能。
2、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
课堂上要努力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充分给予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3、尝试解释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探究出来的规律、建立的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的实例,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新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育比赛中的淘汰制和单循环制的含义,会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的计数问题。
2、通过比赛场次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主题。
同学们喜欢看球赛吗?爱看什么球赛?
2、出示图片
3、提出中心问题。
中国女排重圆二十年的梦想,再次登上冠军领奖台,你知道中国
女排经过多少场比赛获得冠军吗的?(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规律。
1、理解比赛制度,
知道这届奥运会的女排怎样进行比赛的吗?(介绍比赛制度)什么叫单循环赛?要知道比赛场次用什么方法?
2、获得初步感悟。
如果有4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一共要赛多少场比赛?
如果有5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一共要赛多少场比赛?
3、引发学生猜想。
8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一共要赛多少场比赛?接着画吧!
你们为什么不画了?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猜一猜?
4、实际验证猜想
大家的想法目前只能说是一种猜想,对猜想我们要怎样?对,验证。
怎样验证猜想呢?
(1)小组讨论验证的方案。
(2)汇报讨论结果。
(3)整和各小组意见,确定验证方案
(4)实际验证锝出结果。
奥运会上是将12支球队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多少支球队?
采用单循环赛的第一阶段,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其中中国队要
赛几场?
5、了解淘汰赛含义及计数方法。
、
(1)、第一阶段的8支队伍进入第二阶段的淘汰赛,谁能解释什么叫淘汰赛?
(2)、你能用图表示8支球对淘汰赛的过程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第一轮有几场比赛?4场怎么来得?
(4)、第二阶段一共要赛多少场比赛?其中中国队要赛几场?
6、解答中心问题
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出示问题)
你知道中国女排经过多少场比赛获得军吗的
整个奥运会共进行了多少场比赛?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四、总结(略)
教学反思:
1、如何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一个有效的途径是给学生提供与已有知识和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
教材上提供的“世界杯足球赛”这一素材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但毕竟时隔两年,在加之中国足球的现状不容乐观,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这一令国人振奋的事件,我决定改用这一题材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从学生的反映看出这一改动是有效的,学生整节课兴致盎然,积极性很高。
2、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才切实有效。
课堂中要尽量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亲身去经历、去感受、去实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更好的思考更好的学习。
教材中只出示到六支球队比赛的情况,为了使学生体验更充分让他们自发的产生探究的愿望,教学中我又补充了7支、8支球队比赛的情况,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获得一些感悟从而引发猜想,调动自主学习的内趋力。
在这样做的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在学生需要协助时适时指导、恰当点拨。
这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同时也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需要的做法。
3、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男生对于这堂课的内容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女生的现象,课后我与女孩子们进行交流,发现她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体育比赛方面的内容,如何解决这一“性别差异”造成的问题呢?怎样结合教材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呢?这将是我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