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小知识
麻疹防治知识

麻疹防治知识
1. 身体卫生:要注意日常生活卫生,勤洗手,勤更换被褥、枕套等,勤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定期做室内除尘、消毒等;
2. 及时预防:及时到医院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婴幼儿应在满6个月后接种,应及时复新接种;
3. 疫苗防治:应及时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防控麻疹的流行,同时也为婴幼儿接种免疫,避免出现病情;
4. 注意饮食:要壮着脾胃功能,注意多食补品,适当吃些猪肉、牛肉、羊肉、鸡蛋、虾、蟹、菌藻类、豆制品、鱼、果蔬等;
5. 遵医嘱:有明确麻疹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科学合理诊疗,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6. 明确传播途径:麻疹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尤其是病人呼吸、说话之间经飞沫传播,也可以经粪口传播、接触者传播,因此,应该加强对被感染者的咳嗽细菌的控制,防止二次传播。
麻疹诊疗方案2024PPT

目 录
麻疹的基本知识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麻疹的基本知识
麻疹的病原体
麻疹病毒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 传播。
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
人群普遍对麻疹易感,无免疫力者 暴露后发病风险高。
病毒环境抵抗力
麻疹病毒对热、酸、干燥、紫外线 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前驱期表现
发热及全身不适
出疹前2~4天出现,热度多为中度以上,可能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畏 光等症状。
麻疹黏膜斑
出疹前2~3天约90%患者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 为0.5~1mm白色、浅灰色隆起,基底发红。
其他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咳嗽加重、呼吸急 促等呼吸道症状。
脑炎的处理
对于出现脑炎症状的患者,应使 用抗病毒药物并采取降颅压等措 施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的实施
01
管理传染源
麻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
02 03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症状轻、无并发症 的患儿可居家隔离;医疗机构采取按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做 好患者隔离安置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体温逐渐下降
发热渐退,咳嗽减轻,为恢复期表现。
食欲恢复精神好转
食欲恢复,声音嘶哑减轻,精神状态好转 。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的介绍
麻疹临床表现的介绍
麻疹的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不适和厌食,可伴流泪、流涕、咳嗽、鼻塞、声音嘶哑和咳嗽等 表现。出疹期多于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持续3-5天。恢复期出疹3-5天后,全身情况改善,皮 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退疹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麻疹防治知识培训计划培训目标:1. 提高麻疹的认知度,包括病毒传播途径、潜伏期、症状和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
2. 掌握麻疹的预防措施,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以及接种计划。
3. 学习如何应对麻疹疫情,包括隔离、治疗和预防传播的措施。
培训内容:一、麻疹的基本知识1、介绍麻疹的传播途径和潜伏期。
2、提醒麻疹的典型症状,如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皮疹等。
3、讲解麻疹的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和中耳炎等。
二、麻疹的预防措施1、详细介绍麻疹疫苗的种类和接种计划。
2、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包括儿童和成年人的接种建议。
3、解答常见的疫苗接种相关问题,如接种副作用、有效期和接种原则等。
三、应对麻疹疫情1、介绍麻疹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包括在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的防护措施。
2、指导如何预防麻疹的传播,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培训方法:1、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医学专家和流行病学家进行讲座,介绍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知识,同时组织相关研讨会,以便学员能够深入讨论和交流。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麻疹疫情案例,让学员了解应对麻疹疫情的紧急处理办法,包括隔离和治疗等。
3、现场演练:组织模拟演练活动,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体验如何快速应对麻疹疫情,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考核:1、理论考核:采用笔试形式考核学员对麻疹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病毒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应对疫情的措施等。
2、实操考核:通过模拟场景演练考核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麻疹疫情的能力,包括隔离、治疗和预防传播的措施。
培训效果评估:1、定期跟踪学员疫苗接种率情况,以评估培训对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2、组织学员参与麻疹疫情应急处理演练,评估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疫情的能力和效果。
3、收集学员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效果的评价,为今后改进提供参考。
总结:通过麻疹防治知识培训,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和医疗工作者对麻疹的认知水平,增强应对疫情的能力和有效性。
传染病知识重点总结(麻疹)

【传染病知识重点总结】麻疹1、麻疹的病原学:麻疹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
2、麻疹的传染源:麻疹病患者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没有中间宿主,也没有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3、麻疹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4、麻疹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5、麻疹的地区分布特征:发病无明显的地区性。
6、麻疹的季节分布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
7、麻疹的人群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在使用疫苗前,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广泛采用疫苗后,发病年龄有逐步提高趋势。
流动人口和免疫空白易造成局部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或点状麻疹暴发流行。
8、麻疹的潜伏期:7~21天,平均10~11天。
9、麻疹的临床表现:(1)潜伏期(2)前驱期: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以及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
典型病例于发热第2~3天在口腔颊黏膜出现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即黏膜斑(Koplik斑)。
(3)出疹期: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始于耳后、颈部、沿发际边缘向下遍及全身,最后达手掌及足底。
皮疹初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
皮疹达高峰时发热可达40°C,咳嗽加重,伴精神萎靡、畏光,结膜红肿,面部浮肿;可有谵妄、抽搐。
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轻度肿大。
肺部闻及湿性啰音,X射线见轻重不等的弥漫性肺部浸润或肺纹理增多。
并发肺炎是麻疹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4)恢复期:疹后3~5天发热开始消退,全身症状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但伴有糠麸状脱屑和浅褐色色素沉着,经1~2周完全消失。
10、麻疹疑似病例的诊断标准: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11、麻疹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联系病例和临床符合病例。
(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疑似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麻疹相关知识

麻疹相关知识麻疹(Measles),又称红疹、麻疹疹病,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后潜伏期约为10-14天。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然后繁殖于上呼吸道黏膜、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器官,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麻疹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和眼结膜充血等呼吸道症状。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红色斑丘疹,起初出现在头部和颈部,然后逐渐扩散至全身。
麻疹的疹子持续3-7天,退热后逐渐消退,不留痕迹。
麻疹患者还可能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麻疹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易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
麻疹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周围的人。
此外,麻疹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当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眼泪或唾液接触到其他人的口腔、鼻腔或眼睛时,也会传播病毒。
麻疹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
目前,麻疹疫苗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儿童接种计划中。
麻疹疫苗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针对麻疹病毒的抗体,从而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在出生后的9个月龄开始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然后在15-18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疫苗,以确保充分的免疫力。
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麻疹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地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导致麻疹的暴发。
此外,由于麻疹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旦暴发,很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因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
麻疹病毒感染后可以引起一些并发症,尤其是在儿童和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中。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脑炎和角膜炎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出现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除了接种疫苗,人们还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预防麻疹的传播。
例如,经常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小学防治麻疹主题班会PPT

预防和治疗麻 疹
预防和治疗麻疹
预防麻疹的重要性:接种疫苗 是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病毒 感染入侵人体后,在发病前的 几周就可持续发生传播,因此 及早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预防和治疗麻疹
麻疹疫苗接种的几个注意点: 麻疹疫苗接种需要遵循规定的 程序和方法,如接种时间、接 种途径、剂量等,接种后应注 意观察副作用。
防治麻疹的相关知识
麻疹的预防与防控措施:除了 及时接种疫苗外,预防与防控 麻疹还可以通过消毒物品、通 风等方法来防止麻疹的传播。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学防治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题班会PPT
目录 介绍麻疹 预防和治疗麻疹 防治麻疹的相关知识
介绍麻疹
介绍麻疹
什么是麻疹:麻疹是一种高传染性 疾病,引起该病的麻疹病毒属于 paramyxoviridae 家族。 麻疹的症状:患者发热、咳嗽、流 涕和结膜炎,随后有弥漫性皮疹, 持续约7-10天。
介绍麻疹
麻疹的危害:麻疹对于基础性 疾病的儿童危害更大,如: 免 疫缺陷、营养不良、肺结核、 白血病等,麻疹可以导致一些 并发症,如肺炎、脑炎、角膜 炎,严重的麻疹病例可致死。
预防和治疗麻疹
治疗麻疹的疗法:麻疹没有特效药 物,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如 :控制发热、止咳化痰、润肺化痰 、保持空气新鲜等。
防治麻疹的相 关知识
防治麻疹的相关知识
确定麻疹病例的识别方法:及 早识别和隔离麻疹病例是防治 麻疹的关键,麻疹的确诊需要 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 多种方法。
如何预防麻疹的传播:密切接 触是麻疹传染的主要途径,避 免与病人密切接触是防止麻疹 传播的关键。
小学生麻疹预防知识讲稿

小学生麻疹预防知识讲稿中卫市常乐小学任静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潜伏期一般 10— 11天。
症状有发烧(可达 39— 40℃ ,眼结膜发炎、眼皮肿胀、流泪、畏光、打喷嚏、流鼻涕、咳嗽、 2— 3三后口颊粘膜可见绕有红晕的白色斑点, 这些对麻疹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发烧第 4天可见皮疹自耳后及颈部开始,渐及前额及颊部致全身,皮疹为致瑰色丘疹,大小不等 .如何预防呢?应做好以下几点: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强烈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调整胃肠功能, 驱除肠道寄生虫。
4、忌海鲜发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
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5、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 , 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 要远离过敏原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
建议 :1、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心情愉快 , 学会自我调节 , 快乐生活。
小学生安全教育讲稿中卫市常乐小学任静一、小学生日常安全要记住的事项同学们,当你一人在家时,一定要关好门窗。
如有人敲门, 先要从猫眼或门逢中看清来的人是谁,再决定是否开门。
同学们,如果你同爸爸或妈妈在逛街或游公园时,万一与爸妈走散了,应该马上去找警察叔叔或保安叔叔。
同学们,单独外出时不要喝陌生人的各种饮料,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或其他食物,不要到荒凉或偏僻的地方玩耍。
发现坏人,或者碰到紧急的事可以打 110报警救助。
同学们, 请你记住自己家里的地址和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手机号码。
同学们,不要随便买路过摊位上的烤羊肉串等东西吃,路边的东西是不卫生的。
吃了很容易生病。
二、小学生不要随便去游泳每年各地都会发生在河里、水库里因玩水游泳而被淹死的情况。
如果你想去游泳,也应该跟着会游泳的大人一起去,但也不要去水库里游泳。
麻疹预防知识

麻疹预防知识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疹的预防知识,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社区控制等方面。
1. 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普通情况下,儿童应在12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疹疫苗,然后在18-24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疫苗。
成年人如果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者未曾经感染过麻疹,也应考虑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个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麻疹的风险。
2. 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麻疹的传播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卫生措施:- 时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可能被感染的物体或者人之后。
- 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口腔:麻疹病毒可以通过眼睛、鼻子和口腔进入体内,因此避免用手触摸这些部位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嘴:当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者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3. 社区控制麻疹的传播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社区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区控制措施:- 隔离病患:对于已经感染麻疹的患者,应尽量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 接触者追踪:对于与麻疹患者接触过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追踪,并采取必要的隔离和观察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 教育宣传:加强对麻疹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总结: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但通过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社区控制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和传播。
请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接种麻疹疫苗,并积极参预社区的麻疹预防工作,共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麻疹知识答案

麻疹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麻疹的传播方式是经(B )
A.肠道
B.呼吸道
C.血源
D.虫媒
2、麻疹的主要症状有(A)
A. 发热、咳嗽、流涕并伴出疹
B. 杨梅舌
C.头痛、腰痛
D. 荨麻疹
3、麻疹的潜伏期是多少天?(C)
A. 1~3
B. 3~7
C. 7~14
D.6~18
4、麻疹的并发症主要为(A)
A.肺炎
B.肾炎
C.脑炎
D.肠炎
5、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是(C)
A.远离患者
B.戴口罩
C.接种疫苗
D.做好消毒
二、填空题
1、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或口腔粘膜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红色斑丘疹。
2、在症状发作后3~5日(通常Konlik斑出现之后1~2日)出现特征性皮疹,先出现于耳前,耳下和颈两侧,呈不规则的斑点状,不久即转变成斑丘疹,并且很快(24~48小时内)遍及躯干和四肢,此时面部皮疹开始消退。
特别严重的皮疹可以是瘀点或瘀斑。
三、判断题
1、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
2、麻疹的传染期是疹前和疹后5天。
(√)
3、麻疹的诊断必须用实验室诊断。
(√)
4、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
5、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群体发病。
(×)
6、对麻疹病毒消毒剂最好用过氧乙酸。
(×)。
幼儿园麻疹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麻疹预防保健知识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它通常通过空
气中的飞沫传播,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热、皮疹、咳嗽和眼结膜发
炎等症状。
幼儿园麻疹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麻疹在幼儿园的传播,以下措施应该被采取:
1. 疫苗接种:幼儿应按照国家计划接种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
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接种后能有效提高免疫力。
2. 手部卫生:教育幼儿正确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使用洗手
间或接触污染物后。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持续20秒以上,可
以有效减少传染风险。
3. 注意饮食安全:饮食要卫生健康,注意采用科学的烹调方法,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不洁净的食品。
4. 定期消毒: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并定期消毒居住和活动
区域、玩具、床上用品等。
5. 接触病患者预防:如果有幼儿感染麻疹的症状,应立即就医
并暂停其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以防止传播给其他幼儿。
早期症状与治疗
麻疹的早期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发炎和皮疹等。
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家长应立即将幼儿就医给予适当的治疗。
注意事项
- 麻疹通常在感染后约7-14天出现症状,但潜伏期可长达21天。
-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
- 注意及时处理麻疹病例,并注意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幼儿园麻疹的传播风险,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保
健建议,请咨询当地卫生专家。
麻疹知识简介

麻疹知识简介什么是麻疹?麻疹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极易发生流行。
传播途径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
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传染源后90%以上均发病。
临床表现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临床表现为四期:1、潜伏期约10日,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症状,以眼部症状突出,如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部分病例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另外,柯氏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避免诱因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
某些食物有可能是诱因,例如海鲜等,另外刺激性的食物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
要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家中避免喂养宠物。
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
烟酒、情绪激动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
麻疹知识预防

麻疹知识预防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预防麻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将从病毒传播途径、症状特征、预防措施、疫苗接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详细介绍麻疹知识预防。
一、病毒传播途径1.1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他人的呼吸道。
1.2 患者在接触过的物品表面留下的病毒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其他人接触后再触摸口鼻等易感染部位,也会感染麻疹。
1.3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患者在潜伏期内也可传播病毒,增加感染风险。
二、症状特征2.1 麻疹的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结膜炎等。
2.2 几天后,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麻疹疹,从头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
2.3 麻疹并发症严重,如肺炎、脑炎等,容易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及时识别症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三、预防措施3.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和分泌物。
3.2 避免密集场所,尤其是疫情高发地区,减少感染风险。
3.3 定期清洁室内空气,保持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四、疫苗接种4.1 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般在婴幼儿时期接种第一剂,再在2岁左右接种第二剂。
4.2 成人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未感染过麻疹,可考虑接种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4.3 疫苗接种后,应注意接种后反应,如发热、红肿等,及时就医处理。
五、应对措施5.1 若发现有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传播病毒。
5.2 患者在病情恢复后,应遵医嘱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5.3 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传播给他人。
总之,了解麻疹知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及时应对症状,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麻疹预防,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2024年度麻疹预防ppt学习教案

疫水平。
25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4
26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2024/3/24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
尽管麻疹疫苗已经存在多年,但在一些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包 括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不足。
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不完善
在一些国家,麻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存在缺陷,导致疫情爆发 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疫苗种类
麻疹疫苗主要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 疫苗两种类型。
接种对象
主要为8月龄以上的易感人群,包括未 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
2024/3/24
12
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接种方法:麻疹疫苗通常采用皮下注射 的方式接种,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干燥。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异常反 应。
• 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
2024/3/24
19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2024/3/24
退热药
01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止咳药
02
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
抗病毒药物
03
利巴韦林、干扰素等。
20
并发症处理策略
01
并发症类型
02
喉炎、肺炎:麻疹病毒可引起喉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加剧等症状。
2024/3/24
注意事项
接种前需了解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如有 发热、急性疾病等应暂缓接种。
13
疫苗接种后效果评估
2024/3/24
免疫学效果评估
通过检测受种者体内麻疹抗体水平,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水平越高,说明 疫苗接种效果越好。
流行病学效果评估
麻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麻疹健康教育知识内容说到麻疹,大家都不陌生吧?这可不是个小问题!它可不像你想象中的小病小痛,不是随便吃点药就能搞定的。
麻疹听起来就挺吓人的,而且它真能让你痛不欲生。
一开始可能没啥症状,像感冒一样,鼻子痒痒的,喉咙也干干的,再加点发烧,就当是普通的流感了。
但转眼一看,哎呦!皮肤上冒出了一个个红点,那才叫真心疼!有些人甚至还会因为麻疹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真是得不偿失。
麻疹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病毒,反而挺常见。
咳嗽、打喷嚏、甚至是空气中的一丝丝飞沫,都有可能把麻疹病毒带给你。
所以,如果你周围有小伙伴得了麻疹,那你要小心了,自己可得多注意。
麻疹这玩意儿传染性极强,想想看,别人打个喷嚏,空气中飘来的那些细小病毒粒子,直接让你中招,真是防不胜防!不过不用怕,咱有“防火墙”——那就是疫苗!你要是打了麻疹疫苗,基本上就能挡住这波病毒的攻击。
打过疫苗的孩子,就算是碰到了麻疹病毒,可能也只是轻微的不适而已,不会像没打疫苗的孩子那样“惨兮兮”。
不过,有个事情可得提醒大家:麻疹可不是小打小闹的病。
它虽然是病毒性疾病,但它的威胁可不止是皮肤上的红点,麻疹还可能引发肺炎、脑炎这些更严重的疾病!真要是得了脑炎,事情就大条了,后果可不堪设想。
尤其是那些免疫力差的宝宝、老人和身体本就不太好的朋友们,得了麻疹之后,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所以说,麻疹绝对不能轻视,得了可不好玩。
而且麻疹不仅仅是自己会受苦,身边的人也会受到影响。
得了麻疹的人如果没有及时隔离,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被感染。
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只是得了个小病,周围的人可得为此付出大代价。
想想看,如果全家都中招了,那得有多麻烦?到时候医药费也得花,时间精力也得耗,真的是得不偿失。
那怎么办呢?最重要的还是预防!没错,疫苗就是你最好的朋友。
如果你是个年轻人,家里有宝宝,那麻疹疫苗绝对得打!这不是我吓唬你,疫苗是真的能帮你挡住麻疹的进攻。
这个麻疹疫苗已经在很多地方普及了,基本上每个孩子都会接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本病传染性极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
间接传播很少。
二、麻疹的症状与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通常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才被感染,通过第三者或衣物间接传染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出疹前后5天内为本病的传染期。
没有患过麻疹的,不论男女老幼皆易受到传染。
6个月以下的小儿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可暂不受传染。
如果母亲没有患过麻疹,新生儿也能发病。
患病后大多能获得终身免疫,个别人可能两次患麻疹。
麻疹患者如果治疗、护理不当,易出现并发症,较常见的有麻疹喉炎、肺炎、脑炎、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其中麻疹肺炎若再合并心力衰竭、败血症、腹泻引起脱水和酸中毒等情况,不及时救治,会发生生命危险。
由于计划免疫的开展,目前相当一部分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典型,易与风疹、幼儿急诊、病毒疹、荨麻疹以及水痘、湿疹、猩红热、药物疹等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5天。
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
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2~3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
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
③麻疹流行儿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自动免疫: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⑥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今年的3月25日—31日,四川省将免费为全省8月龄—14岁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无论以前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都会为他们再注射一支麻疹疫苗。
【狂犬病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至死性传染病。
患狂犬病死亡率几乎是100%。
二、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两种。
1.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
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
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蝙蝠等动物。
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理论上人与人虽然可以感染,但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世界上仅仅6例移植器官而导致的人与人感染,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一例人与人感染的有确凿证据的例子。
所以,人与人不易感,
2.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及动物
世界卫生组织及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已经承认,健康的动物不带毒,更没有可能咬人动物没有死而人死,那些已经被证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如果狗不是在发病期间或即将在10天内发病,其唾液中没有病毒,也不会感染你。
三、狂犬病有哪些传染方式?
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方式: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
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
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
据统计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伤者78人,宰杀狗剥皮刺伤手感染者8人。
3.经消化道感染。
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还是一种特殊的在实验室环境下才能导致的感染,就是实验室病毒浓度特别高的时候可能有气雾、飞沫感染。
四、患狂犬病的狗或猪及牲畜的肉,经加工制成熟肉。
吃了以后能否被感染?
得狂犬病动物的肉煮熟后人吃了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的煮沸处理2分钟后已经死亡,没有传染性。
但是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宰杀,剥皮吃肉。
为发防止剥皮或刀切过和刺伤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触发病动物神经碎片和唾液是危险的。
五、怎样预防狂犬病?
要想不得狂犬病,要做到下列几点:
(1)要加强宣传,要使得每个家长,特别要告诉儿童,狂犬病的危害性。
要增加预防狂犬病的知识。
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幼儿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触。
没有发疯、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
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咬伤头部和上肢,其发病率最高,最危险。
(2)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现疯狗一定要坚决捕获隔离或捕杀埋掉。
养狗的人一定按规定将狗上锁看管好,以防感染和伤人。
并要定期给狗进行兽用疫苗注射。
(3)被咬伤后,要立即清水或肥皂水清洁伤口,严重的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因为伤口是病毒侵入的门户。
处理好后可直接防止感染,或可延长潜伏期。
(4)被咬伤后或处理完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方法救治,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六、被疯动物咬伤的伤口怎样处置?
为了防止疯动物唾沫中的狂犬病毒沾染伤口,进入机体造成感染,提倡用肥皂水反复洗涤伤口,并压挤出血;也可用其他消毒液,如40%-70%酒精或醋、白酒洗涤,或直接用水大量冲洗伤口。
七、养犬须知
1、必须给犬只注射犬用狂犬病疫苗。
2、必须拴养、圈养。
3、不养凶猛犬种。
家长注意:孩子被狗咬伤一定要在24小时以内到卫生部门注射狂犬疫苗,以免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