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章节题库-魏晋南北朝美学(上))【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魏晋南北朝美学(上)

一、名词解释

1.陆机《文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陆机《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陆机在《文赋》中用他的文学实践的亲身体会,生动地描述和分析了创作的心理特征和过程,表达了他的美学美育思想。《文赋》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陆机写《文赋》的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

2.诗缘情而绮靡(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诗缘情而绮靡是魏晋文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3.直寻(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在创作过程中,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用简明、自然的语言表

达出来是“直寻”的基本内涵。“直寻”开启了中国诗学的新视野、新思路,显示了新的理论追求。

二、简答题

1.试释“澄怀味象”。(北京大学2009年研)

答:(1)出处

“澄怀味象”是南朝画家宋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在《画山水序》:“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澄怀”是对体验者审美心胸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审美主体澄清胸怀,涤除俗念,陶冶出纯净无瑕的审美心胸,这受庄子“心斋”说的影响。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物无欲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的情趣意蕴、生命精神。

(2)含义

“味象”之“味”,即体味、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贤者澄怀味象”是指“贤者”从自然山水的形象中得到一种愉悦和享受。这是审美的关系。“澄怀味象”是概括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宋炳提出的这一重要命题,是对老子美学的重大发展。这一美学命题也是“味”这个范畴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最重大的一步。

(3)意义

“澄怀味象”体现了宗炳的“畅神说”,“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也就是说,观赏山水,引起无限的情思,目的只不过是让精神愉快罢了。宗炳的“畅神”说,鲜明地突出了人的审美的愉悦功能,强调把握审美的主体意识的绝对意义,强调个体审美的自由和及其个体审美认识的价值,强调彻底摆脱“致用”与“比德”的束缚。

2.简述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与理论价值。(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

(1)主要内容

谢赫的“六法”指的是:

①“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②“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

③“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对于画家来说,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象形是对应物的要求。表明谢赫要求画家能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④“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构图须费思安排,

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这是深刻的见解。

⑥“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把模写作为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

(2)理论价值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气韵生动”,居于首位。“六法”被前人赞为“千载不易”“万古不移”,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极大,而“气韵生动”的影响尤为重大。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气韵生动”的命题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说,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3.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诗赋欲丽”,请分析说明其理论内容,并说明这一观点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1)“诗赋欲丽”的理论内容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提出了“诗赋欲丽”的主张。

“诗赋欲丽”是指诗、赋应该辞藻华丽,讲究文采。这与以前的文论思想相比,曹丕看到了文学与其他的史学、哲学的文章的不同特点,指出作为文学的主要体裁的诗赋区别于其它体裁文章“丽”的美学特征,使文学逐渐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这对于诗歌等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

(2)“诗赋欲丽”的重要意义

①曹丕的“诗赋欲丽”肯定了文学必须具有美感,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出了初步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