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收入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并对经济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主要有:税收、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公债收入。

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收入的定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权力原则,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是凭借其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权、公共信用权等。

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基金、公共收费、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部门结构(工农商部门收入等);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

按财政收入的管理要求: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财政收入的规模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政府取得财政收入量的大小。

绝对量:适用于财政收入计划指标的确定,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及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纵向比较,是静态和个量分析。Eg:中央/地方本级收入、地方上缴中央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收入。

相对量:适用于衡量财政收入水平、分析财政收入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财政收入规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是动态和总体分析。Eg:财政集中率。

财政集中率(K)反映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一般用GDP 衡量)。K=FR/GDP*100%。FR表示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入总额。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一是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

价值率,而财政收入则主要来自于剩余产品价值。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制度因素

Eg: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分配政策,政府会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

3.价格因素、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等。

财政收入的结构

形式结构——反映政府以税收和各种非税方式取得财政收入的构成状况。

税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发达国家,90%以上。我国在1983、84年的“利改税”后,税收收入占政府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5%左右。非税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政府基金、公用收费、罚没收入、特许权收入。Eg:在财政收入增速整体趋缓的情形下,2012年地方非税收入13760亿元,增长20.3%,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一些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注意。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指出,要加快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改革。

Eg:办理结婚证收费

部门结构

地区结构

第八章税收原理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政治权利为基础,按法律预定的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税收存在的依据主要表现在:

一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税收相当于公共商品的“价格”;

二是政府课税能矫正市场失灵,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产生增加社会福利的正效应,如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三是在市场经济中,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收入和财富分配难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状态,而社会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对保证一国的社会和经济稳定是十分重要的,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和财富分配的有力工具;

四是市场会进行周期性波动,利用税收则可以进行“反周期性”调节。

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纳税,否则收到法律的制裁。

无偿性——国家征税并不以直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商品或与纳税人分享相应的公共商品利益为依据,即不具有“等价交换”的性质,且就国

家与纳税人的具体关系而言,国家向纳税人征税是无偿的,而对纳税人个人而言消费公共商品也是无偿的。另一方面,国家征税与纳税人受益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直接偿还关系。尽管税收最终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但国家征税时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税款征收入库之后也不直接以某种方式返还给纳税人个人。

固定性——预先以法律形式规定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办法。

税收要素:

1.纳税人

2.课税对象

3.税率

4.减免税

。。。。。。。。。

税收分类:

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

直接税和间接税

价内税和价外税

从价税和从量税

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

税收原则:

1.法定原则——税收的课征必须基于法律的依据才能进行。

2.财政原则——确保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包括:一是税收收入要充分;二是税收总水平要适度;三是税收应有弹性(税收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时,弹性大于1,以保证日益扩大的财政支出需要)

3.公平原则——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一是税收横向公平,即经济情况相同、纳税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应当享有相同的纳税待遇,缴纳数量相同的税款;二是税收纵向公平,经济情况不同或那谁能力不等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应当不同。

4.效率原则——经济效率(额外负担最小、额外收益最大)、行政效率。

税收负担:

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经济负担。

合理的税负水平:

确定合理的税负水平是一国税收制度设计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是否合理,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经济发展标准;二是政府职能标准。

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P134)

政府职能标准——筹集财政资金、满足政府需要。

税负转嫁:

指纳税人将其应缴纳的税款以一定方式转嫁给他人承受的过程。

转嫁方式:

前转、后转、混转、税收资本化(P136)

第九章税收制度(自学)

第十章公共收费

公共收费是政府在提供公共商品和公用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向受益人或管理对象收取的费用。

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筹集财政收入;二是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资源;三是提高公共商品供给效率。

公共收费与税收的联系和区别(P170、P171)

第十一章财政预算

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的预测、计划和安排。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财务反映,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政府科学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

特征:

法定性——不仅指财政预算的产生过程必须严格通过法定程序,而且也指财政预算的收支范围和方向均以相应的法规作为依据。

精细性——指财政预算的安排是详细的,有精确说明的,而且有相应的表式,换而言之,政府的各项收支的来龙去脉都是清楚可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