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课件第11讲健康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课件第11讲健康心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的健康心理学将更加注重 心理健康的预防和促进,而不仅 仅是治疗心理疾病。
数字化干预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 通过APP、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 心理健康干预将成为趋势。
健康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文化差异
01
不同文化和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和认知存在差异,如何
制定普适性的健康心理干预策略是一个挑战。
关注点
它关注心理、生物和社会因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 何影响健康、疾病和康复。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健康行为
研究如何促进健康行为,如合理饮食、充足 睡眠和定期锻炼。
慢性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中心 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心理压力与健康
探究心理压力如何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应对 压力的策略。
技术伦理
02
在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进行健康心理研究时,如何确保个人隐
私和数据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03
目前很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基于传统的实验室研究,如何
更好地在实际场景中进行研究是一个方法学上的挑战。
未来健康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深入研究基因与环境如何共同影响心理健康,以 及这种交互作用的机制和后果。
身体健康与自信
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助 于提高个体的自信和自尊 ,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交互作用
心理干预对身体的影响
通过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身体健 康状况。
运动对心理与身体的影响
适当的体育锻炼既能提高身体素质,也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心情 。

社会心理学(全)金盛华主编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全)金盛华主编ppt课件
“生不逢时”。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中,
环境—人—行为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
行为不再简单被理解为一种心理过程的终 结,而是另一个心理过程的始点。
行为在这种互动中获得了动态的意义。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特殊论: 文化人类学家:突破自身的局限,不同的
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作用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代表人物: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费孝通的老师)
在对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心理进 行研究之后,1927年出版了《原始社会的性与压 抑》,批驳了弗洛伊德关于“俄迪浦斯情结”在 人类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观点。(舅舅管教孩子; 母权制社会)
/shxw/shxl x/default.htm(中国社会学网〈社会心理 学〉
(中国心理网) (心育心) (直面)
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观点
[我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去改变可 以改变的;我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平静的心,去 接受不可以改变的;我祈求上帝赐给我一颗智慧 的心,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 改变的。——圣弗兰西斯(St.Francis)(十三世 纪意大利中部亚西西市一位传教土,为献身宗教 事业,他摒弃财欲、权欲和情欲,过着清贫如洗 的乞丐生活,现在,天主教会把他称为虔诚教徒 的典范。)]
游戏的结果是: 感受分享:
大启发
助人自助。
大启发
要我学——我 要学
观点
任何一个单独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 因为世界是很复杂的。任何一个真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参考教案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参考教案

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学参考教案一、引言大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的研究。

本教案旨在提供关于大学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参考,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二、课程目标•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社会认知、情感、信念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分析和解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三、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A•社会行为科学:作者B•社会心理:作者C参考资料:•社会心理实验设计与分析:作者D•认知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E•组织行为与管理:作者F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导论与概念•课程介绍和目标•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第二周:社会认知•认知过程与社会知觉•人类决策与判断过程•自我和自我认同第三周:情感与情绪•情感的起源和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社会情境对情绪的影响第四周:信念和态度•個人信念與態度形成過程•態度與行爲關係•社會認知中的偏见和歧视问题第五周:群体行为•群体的动力和组织结构•群体决策与归因过程•从个体到群体的转变过程五、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为了有效地传授大学社会心理学知识,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通过系统性、逻辑性的讲解来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

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视频案例分析:利用社会心理学相关案例的视频,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情境结合起来。

4.实验设计与实践: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社会心理学实验,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课堂小测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作业与项目: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3.期末考试:涵盖整个课程的知识点,测试学生对整体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社会心理学教学文件全(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学文件全(社会心理学教案)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日历(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马永方2016年2月教学日历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英文名称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12600342z 学时数48 学分数3任课教师马永方授课对象社工15级学年2015-2016 学期第二学期2016年2 月25 日订(说明:A4纸打印)东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课程编号:12600342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总学时数:48总学分:3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时产生种种社会心理现象及人类行为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一个范围最广的分支学科,从个人到集体,从群众到领导,从私人生活空间到公众场所,从婚姻恋爱到违法犯罪,任何涉及到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心理活动,都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但是,由于社会是由相互交往的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社会心理学的一条主线,就是研究人的交往,研究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

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4学时)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4学时)第—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社会认知(6学时)第一节个人知觉第二节自我知觉第三节社会认知第四节归因问题第四章社会行为(4学时)第—节人类行为的基础第二节人类的侵犯行为第三节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第五章态度问题(6学时)第一节态度的概述第二节态度的形成第三节态度改变的理论第四节说服模型第五节偏见问题第六章人际关系(4学时)第一节人际吸引第二节亲密关系第三节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第七章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6学时)第一节社会交换第二节社会影响第三节从众、顺从与服从第八章团体心理与行为(6学时)第一节团体概述第二节团体领导第三节团体内部沟通第四节团体决策第九章健康心理学(4学时)第—节健康与心身疾病第二节压力第三节应对方式第十章文化心理学(4学时)第—节文化心理学概述第二节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四个领域第三节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社会心理学》,侯玉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第二版2.主要参考书《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考试指导、习题集及试题库》,李强主编乐国安主审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章志光主编金盛华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吴江霖等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会心理学》(时蓉华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任务,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所需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是我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必修的主干课程和研究生升学考试科目之一,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深受广大理工农类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

大学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概论

大学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概论

大学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概论引言大学心理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研究心理现象的重要门课之一。

其中,社会心理学概论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中的心理现象和社会互动的规律。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将来在人际关系、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社会心理学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以及一些教学案例的引导。

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念与历史• 1.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 1.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第二章:自我与自我概念• 2.1 自我概念的构成和发展• 2.2 自我与身份认同• 2.3 自我调整与认知失调第三章:态度与社会认知• 3.1 态度的形成与变化• 3.2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与错误• 3.3 偏见和歧视的心理机制与减少方法第四章:群体与小组行为• 4.1 群体动力学与集体行为• 4.2 小组决策与沟通• 4.3 团队合作与领导第五章:人际关系与亲属关系• 5.1 人际吸引与误解• 5.2 人际冲突与解决• 5.3 亲属关系与家庭心理学第六章:社会影响与权威• 6.1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研究• 6.2 权威与顺从• 6.3 社会规范与道德判断第七章:群体心理学•7.1 群体形成与群体决策•7.2 社会运动与群体行为•7.3 群体认同与社会凝聚力授课教师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讲授社会心理学概论课程,包括讲授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等。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去思考和讨论社会心理学的相关问题。

实践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学生将参与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社会观察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杨彬讲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社会心理学❖定义:研究个人和团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科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在20 世纪初相互靠近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边缘性学科基础性学科实用性学科新型学科❖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 不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学的社会基础❖人类社会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的社会化❖研究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性别社会化等❖社会角色的形成研究人的社会认知❖三个方面:❖对他人的认知,又叫人际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又叫自我认知❖归因问题,研究人怎样寻找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研究人际关系❖包括人际吸引:如喜欢、爱恋等❖人际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人际互动:人际相互作用,如合作、竞争、模仿等研究个人行为❖包括侵犯行为、利他行为、从众、顺从、服从等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转变❖社会态度的结构及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社会态度的形成❖社会态度的改变❖社会态度改变的条件及过程研究团体心理❖团体和成员的关系❖团体领导人❖团体一般心理:模仿、流行、流言、暗示、竞赛研究社会心理差异❖团体差异、文化差异❖比如东西文化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研究社会心理学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可以直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公关心理学❖新闻心理学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特点❖一、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支柱❖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个人行为的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行为的科学、研究个体心理如何在社会团体影响下发生、发展和变化❖三、两种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社会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阐释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四、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关系十分密切❖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学有很多相同之处:理论和方法论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论❖最高原则❖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系统论的原则❖矛盾发展的原则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对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观察,它主要特点是在研究者在不进行干预被观察者的情况下, 观察和记录发生的事实.❖研究者需预先明确目的和要求,设计好的观察程序, 作好记录, 方法很多:笔记、录音、录象等技术都可以使用❖一般观察法;指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观察对象。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大纲(上网)(主讲教师熊匡汉副研究员编)(如发现本大纲中有错误或有好的意见、建议请电话联系:85220859)第一章绪论讲授时间:4学时(导言、第一节2学时;2-4节2学时)导言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成绩记载办法等一、健康四方面的内容: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三、心理健康的4个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8个标准(1)智力正常;(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意志坚强可控;(4)心理特点符合性别、年龄特征;(5)人际关系和谐;(6)适应社会生活;(7)热爱生活;(8)有完整和谐的人格结构。

五、心理成熟的10个标准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有内。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

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发挥最大潜能。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

凡事不再依赖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支持与保护。

5、有经济独立的信心。

6、能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职业,而且肯努力奋发,为取得该种职业而准备。

7、认真考虑选择婚姻对象,并开始准备成家过独立的家庭生活。

8、在知识、观念等各方面,都能达到作为一个公民所需要的标准。

9、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也能在社会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10、在个人的行为导向上,能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道德标准。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学科简史、研究现状一、定义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系统研究人(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学科简史、现状1、简史在西方,被公认为首先提出社会心理学问题及主张的是古希腊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

大学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概论-2024鲜版

大学心理学教案社会心理学概论-2024鲜版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 中的心理现象,而心理学则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和行为。
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都研究社会现象,但社会学更侧重于 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 注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 而社会心理学则更关注同一文化背景下个体和群体在社会 互动中的心理现象。
21
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的概念
是一种强烈的、浪漫的、具有排他性的感情,通常 涉及对另一个人的深厚情感和性吸引力。
婚姻的概念
是一种法律和社会制度,规定了两个人之间的权利 和义务,通常涉及经济、情感和社会方面的联系。
2024/3/28
爱情的发展阶段
包括取样与评估、互惠、承诺和制度化等阶段。
家庭的概念
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 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家庭具有 生育、抚养、赡养、教育和社会化等功能。
3
减少社会认知偏差的方法 如增加对认知对象的了解、保持开放心态、多角 度思考等。
2024/3/28
9
印象形成与刻板印象
印象形成的概念
指个体根据有限的信息对他人形成整体评价的过 程。
刻板印象的定义
指对某一群体或个体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 念或看法。
ABCD
2024/3/28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包括外表、非言语行为、言语表达等。
社会认知与个体认知的差 异
社会认知强调认知对象的社会属性,如他人的 身份、地位、角色等,而个体认知则更关注认 知对象的物理属性。
8
社会认知的偏差与影响因素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4版)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

第二节 从众
从众: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知觉、判断、信仰 或行为,使之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一致的倾向。 真从众 权宜从众 不从众
第二节 从众
谢里夫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
第二节 从众
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刺激情境清晰)
第二节 从众
从众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原因: 一是信息性社会影响:人们有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 而他人的行为通常能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 二是规范性社会影响:人们有被接受的需要,希望 获得他人的赞同,并避免他人的反对
➢ 低球技巧:是指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小要求,等别人接受小要求后马 上再提出一个别人要付出更大代价的要求。
第四节 顺从
促进顺从的技巧:
➢ 折扣技巧:是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回应之前赶紧打折扣 或给对方其他的好处。
➢ 相同处境策略:是指当人们觉得自己与对方有关系时,无论这种关 系是多么微不足道,人们都会因为这种关系而接受要求。
抵制说服的方式 态度免疫 加强个人承诺 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去个性化的原因: 匿名性 责任分散 自我意识下降
第一节 他人在场
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
➢ 时尚: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某个群体中普遍流 行的某种生活方式。时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短暂, 二是新奇,三是有较宽的波及面。 ➢ 流言:广泛传播的有关现实社会问题的不确切消息。 ➢ 集群行为:是指一种相当数量的群众自发产生的, 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狂热行为。
➢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 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 的现象。 ➢ 引起注意技巧
第五节 个体与影响
未觉察的影响
非言语信息是指个体在沟通过程中所获得的一切非言语 内容的信息,主要包括两种途径:一是言语的听觉特征, 不是指言语中的单词与句子,而是语速、音高和音量;二 是沟通过程中的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目光的移动 与接触、甚至包括衣着与妆容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11讲健康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11讲健康心理学

THANK YOU
《社会心理学》课件第11讲
健康心理学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健康心理学概述 •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 健康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 心理干预与健康促进 • 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
01
健康心理学概述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健康和疾病过程的科学分支。它关注 个体与社会心理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并尝试通过心理干预手段来促进 健康。
03
健康行为的心理学分 析
健康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增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采取的行动。
分类
健康行为可分为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预防保健等多个方面。
健康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动机
心理过程
健康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三个层面。在认知层面,个体需要了解健康 知识和行为技能;在情感层面,个体需要形 成积极的健康态度和信念;在行为层面,个 体需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02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的关系
心理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免疫系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免 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引 发各种疾病。
心血管疾病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增 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睡眠障碍
心理压力常常导致睡眠障 碍,如失眠、多梦等,进 而影响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
供课堂展示和讨论的机会。
拓展思考
新兴技术与健康心理学
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健康心理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如何结合这些技术开展个性化、精准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模板教案、讲义、大纲、教学日历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2015-2016学年第2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刘兆军2016 年8 月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1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2学时)2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 30分钟第二节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30分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30分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了解社会心理学学习意义及学科基本定义。

教学重点:1、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定义。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社会心理学基本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讲授法为主;依据启发式教学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列举丰富的实例,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宏观意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微观意义:考研、就业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涵义定义: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沈德灿)3研究领域:个体:3 、4 、5章人际:6 、7章团体:8 、9 、10章第三节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1。

酝酿2。

起步(40年代)3。

发展4.反思(70年代)5.大发展(80年代以后)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二次课/2学时)4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二次课/2学时)6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78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三次课/2学时)910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1112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四次课/2学时)13141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1617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五次课/2学时)1819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21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六次课/2学时)2223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2425社会学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七次课/2学时)2627则不利健康.▲罗伦茨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

发展冒险性体育运动,以耗散侵犯本能挫折-侵犯学说【直接侵犯【外向侵犯【侵犯的激发【替代侵犯(受挫反应个体归因挫折【内向侵犯(自杀、自残)有很大关系)(目标受阻)【其他反应(退缩、冷漠、无能)*体罚教育创造暴力社会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行为是习得的(学会或消除)。

(最新整理)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十章

(最新整理)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十章
(最新整理)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十章
2021/7/26
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现代社会心理学
任课教师
周晓虹教授 翟学伟教授 朱 虹博士
2021/7/26
2
第十章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
1、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2、角色的扮演与冲突 3、社会文化因素对角色的影响与制约
2021/7/26
2021/7/26
16
角色的社会化 :类化他人
按照米德的观点,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类化他人” 这面镜子而产生的自我,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玩耍 阶段、游戏阶段和类化他人角色阶段。
经过了这三个阶段,(1 )个体在对待必须与之互动的 他人时,更有能力确定自己应采取何种适当的反应; (2 )个体能够将可以评价的自我形象从具体他人的期 望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区标准和观念上去了。 。
27
女兵
2021/7/26
28
性别社会化:从娃娃开始
2021/7/26
29
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 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 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的文化塑造:玛格丽特·米德通过对蒙杜古马、 德昌布利、阿拉佩什三个民族的迥然相异的性别角色行为 的具体描述,向人们证实,男女两性的社会行为模式不过 是对特定文化关于两性行为的具体要求作出的特定反应。
2021/7/26
13
第二节 角色的扮演与冲突
结构角色论:角色行使 在结构角色论者看来,个体的行为是由其在社会结构 中的地位及与此地位相关的社会期望规定好的,他承 担角色的过程不过是这种被结构化的行为的释放过程。 因此,角色行使比角色扮演更能恰当地反映角色承担 的真实情形。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社会心理学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 早期状况(1895-1934) • 起步阶段(1935-1945) • 发展阶段(1946-1969) • 反思阶段(20世纪70年代) • 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后)
早期状况(1895-1934)
• 1895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Triplett教授的 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关于他人在场。
—王登峰等的“大七”人格理论
“OCEAN”
有人称“大五”人 格理论是人类人格 的“海洋”
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处世态度
社会心理学角度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归因问题
——在一个社会情境下个体如何选择自己 的行为
(三)认识社会
• 现在人们尽管比20世纪60年代的人拥有更多 的机会和财富,但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感的 评价却比那个时代的人低很多,为什么会如 此? ——用社会比较理论解释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一般问题
主要内容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二、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一)认识自己 (二)认识他人 (三)认识社会 (四)认识生活的价值
(一)认识自己
• 美国心理学鼻祖 詹姆斯 将自我置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心位置
(三)诱因理论
• 诱因理论认为,行为决定于个体对各种行动 的可能结果所做的诱因分析,认为人们以行 为后果的有利或不利为判断基础而决定采取 何种行为。
• 社会心理学中有三种重要的诱因理论: ——理性决策论、交换理论、需求满足论
(四)认知理论
•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决定于他对 社会情境的知觉(perception)与加工过程。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社会影响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十一章社会影响PPT课件

该实验的意义:
该实验使得社会群体对个人的从众压力第一次得到清晰的
显示,它提供了一个研究从众的实验研究的有用范式,为后来
的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可编辑
9
从众的种类 :
1 表里一致的从众。真从众。
对自己的判断没有信心,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2 表里不一致的从众。假从众。
行为上保持与群体的一致,内心却相信大多数人是错误的,自 己是正确的。不过迫于压力,不愿意特立独行,在行为上采取与大 多数人一致的做法。
与社会促进相反,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 为低下的现象,称社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也称 社会干扰。
可编辑
4
查荣克(R.B.Zajonc)的解释:优势反应强化说
行为仓库
他人在场
动机水平↑
优势行为:简单的、熟练的行为 非优势行为:复杂的、生疏的行为


优势行为
行为表现
可编辑
30
5.依据孙本文的观点,暗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直 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自我暗示 D.他人暗 示 E.反暗示
6.时尚是社会影响的宏观表现之一,下列对“时尚”的理 解中,正确的有( )
A.时尚比较突出地表现装饰、礼仪和生活行为等方面 B.时尚是民俗短暂的变异,是民众的一处特殊的补充 C.德高望重或才华出众的人,容易获得人们的尊重、信 任、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 D.时尚是一定时期内在社 会上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 E.时尚往 往体现出人们的兴趣、爱好和愿望
可编辑
6
第二节 从众与服从
一、从众 (conformity)
(一)定义
从众(又称为遵从、相符):指个人由于群体压力,放弃 自己的意见,自愿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

第十一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第十一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 由单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的心
理疾病,如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等。
➢ 心身疾病: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生理的变化并
由此导致躯体病变
➢原因
▪ 生理因素:器官选择理论,受到伤害的是那些
发育较弱的器官
▪ 心理因素:心理紊乱导致情绪反应,植物神经
系统、内分泌系统变化
▪ 社会文化因素:生活事件影响、生活环境变化 14
应很强烈,出现“惊跳反射”、眨眼、腹部肌 肉紧张、血压升高、出汗等生理反应;高噪音 还会干扰进行工作的能力,导致不安,妨碍正 常功能的发挥。 (3)但噪音产生的干扰性质持续很短的时间,对 于很强的噪音我们都会很快习惯。几分钟后, 生理反应消失,行为恢复正常。 (4)有些敏感性的工作,容易受到噪音的影响。
30
4 癌症
➢许多动物实验表明,长期的惊恐不安会提高癌
郊区或农村的人高多少。
➢ 选择城市与乡村取决于个人的特性。
12
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1. 1 传统:健康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 疾病。
2. 2 心理健康:个体没有由心理变量的失常所引发 的健康问题 1. 个体能够积极地、平衡地适应社会环境,不仅有良好
的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而且能 够与社会相和谐。
➢现代研究表明,长期的情绪紧张,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
的作用,使胃液中胃酸浓度上升,粘蛋白浓度降低,腐 蚀肠胃粘膜而造成溃疡。
29
3 高血压: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作用于血管壁上的 压力。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国际卫生组织把收缩 压在18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95毫米汞柱以上者定 为高血压。
➢汉瑞将棕鼠置于互相争斗、争夺食物的恶劣环境
模棱两可的事件、无法解决的事件更有压力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

社会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1.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理解社会心理学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市场营销、社会工作、教育等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引导学生们分享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和认识老师讲解:通过PPT或教材,详细讲解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分析其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二、第二章: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知2.1 教学目标理解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掌握自我认知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探讨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个体社会化的概念和阶段自我认知的构成要素和形成过程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个体社会化和自我认知的关系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自我认知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体验结果三、第三章:人际关系与沟通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探讨人际关系和沟通在社交活动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分类:亲密关系、友谊关系、社交关系等有效沟通的要素和障碍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情景模拟:让学生们模拟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场景沟通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们的人际沟通技巧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模拟和训练结果四、第四章:群体行为与团队动力4.1 教学目标理解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团队动力的形成和作用机制探讨团队动力在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概念和分类团队动力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团队动力在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中的应用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群体行为和团队动力的关系团队建设活动: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团队动力的重要性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活动结果五、第五章:社会影响与顺从行为5.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影响的类型和机制掌握顺从行为的原因和后果探讨社会影响在广告宣传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社会影响的分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顺从行为的原因:如社会规范、群体压力等社会影响在广告宣传和社会变革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广告宣传案例,了解社会影响和顺从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社会影响和顺从行为的关系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六、第六章:态度与偏见6.1 教学目标理解态度的构成和功能掌握偏见和歧视的形成机制探讨态度和偏见在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态度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偏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态度和偏见在社会互动和冲突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态度和偏见的关系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偏见和歧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体验结果七、第七章:Stereotypes 与刻板印象7.1 教学目标理解刻板印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刻板印象的形成和改变机制探讨刻板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刻板印象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刻板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的影响打破刻板印象的方法和策略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影响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刻板印象的案例,了解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八、第八章:社会认同与群体归属感8.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认同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探讨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在个体行为和群体冲突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社会认同的概念和作用机制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在群体冲突和合作中的作用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的关系角色扮演: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群体归属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体验结果九、第九章:网络社会心理学9.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掌握网络社交行为和影响因素探讨网络社会心理学在网络传播和社交网络中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网络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网络社交行为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网络社会心理学在网络传播和社交网络中的应用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网络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和现象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网络社交行为的案例,了解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十、第十章:应用社会心理学10.1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掌握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探讨社会心理学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教育、市场营销、社会工作等社会心理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社会心理学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作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分析一些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案例,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知重点环节:自我认知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以及个体社会化与自我认知的关系。

《心理学第十一章》课件

《心理学第十一章》课件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 泛的应用,如课程设计、教学策 略、评估方法等方面,旨在提高 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 断更新,教育心理学也在不断发 展,如在线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等方面的研究。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概述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是心理学在工业和组织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研究 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和心理机制。
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心理健康问题 的增多,临床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 如心理创伤、网络成瘾等方面的研究 。
04
心理学研究方法
Chapter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严格和科学的方法之一。在实验法中,研究者会人为地控制某些条件,操作自变量, 并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所得结果较为 准确可靠。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标
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心理学第十一章应 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如理解基本概念 、掌握重要理论和应用等。
强调该章节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 意义和价值。
内容预览
简要介绍心理学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部分和知识 点。
提供对该章节结构的概览,帮助学生了解整体框架和逻辑关 系。
02
心理学理论
Chapter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概述
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成 因、评估和治疗。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 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等,以深 入了解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十一章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代社会心理学任课教师周晓虹教授翟学伟教授朱虹博士1/ 53第十一章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本章主要讨论的问题包括:1、集群行为及其理论2、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3、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4、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5、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节集群行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集群行为的概念:一般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集群行为。

当我们论及集群行为时,就像将手伸向一只鼓鼓囊囊的“摸彩袋”。

这只袋子里盛放着各种从表面上看来不但毫不相关甚至大相庭径的现象:从暴乱、骚动、恐慌、狂热、时尚、流言、谣言直至各种社会运动。

3/ 53集群行为:性质与特征集群行为英文写成 Collective Behavior,又译作“集聚行为”或“聚合行为,也被人译作“集体行为”,在前苏联学界则被译作“集体外行为”或“非集体行为”。

在科尔曼那里,集群行为“包括人们成群向银行去挤兑;剧场里火警之声大作,观众仓惶逃脱;在一部分人中兴起的某种一时的爱好(跳呼拉圈舞和滑板风行一时);群体发财之梦(当年在法国与约翰·劳的密西西比开发公司有关的股票投机狂潮);充满敌忾且又无组织的示威行动;暴乱;群体行为;服饰的流行以及宗教的狂热等。

”---------------------------------------------------------------最新资料推荐------------------------------------------------------ 有关集群行为的若干经典定义(1)从古斯塔夫·黎朋和西皮奥·西格尔时代起,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家就一直尝试着从理论上对集群行为加以概括:罗伯特·帕克认为,“集群行为是在公共和集体冲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换句话说,那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右图:芝加哥学派的灵魂人物Robert E.Park(1864- 1944)5/ 53有关集群行为的若干经典定义(2)N.J.斯梅尔塞将集群行为界定为“在重新规定社会行为的信念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动员”;戴维·波普诺则更为详细地指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

” 按照N.斯梅尔塞的观点,集群行为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集群行为是由某种共同的信念引导的,这类信念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信念,有时它涉及威胁、阴谋等非正常力量;(2)集群行为不是确定的行为,它的制度化程度很低,用布鲁默的话说,集群行为是“一种为了应付不确定的环境而歪曲或形成”的行为;(3)参与集群行为的人认为凭借集群的力量能够重建或恢复正常的社会行为。

---------------------------------------------------------------最新资料推荐------------------------------------------------------ 集群行为的五大条件(1)环境场所。

有些集群行为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环境场所,反过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促进人们对某种普遍刺激作出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

这种环境场所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便于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如广场、体育馆、大厅等等。

除了空间条件外,时间也是集群行为的一个关键性的环境因素。

社会失范。

任何环境或任何场合,只要是一大批人失去了必要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导致集群行为。

例如在失事的车船中,在失火的影剧院或者是突然遭到意外袭击的一群人,他们由于没有想到要应付此类事件,所以没有事先明确的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能靠自己临时的判断和接受他人的暗示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因此,在这种没有规范指导的情况下极容易产生集群行为。

7/ 53聚会:集群行为的合适空间场所---------------------------------------------------------------最新资料推荐------------------------------------------------------ 集群行为的五大条件(2)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

这是比较重要的促成集群行为的社会条件。

因为许多集群行为是危害现存制度的,所以,维护这种制度的机构也自然会努力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

但是,一旦当社会控制机制减弱并且看来将要崩溃时,便为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对剥夺。

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应该获得的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

特别是在一个长期的不断上升的满足和期望之后,突然来一个倒退,这种相对剥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因为人们习惯了期待更多的东西。

权力斗争。

一些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策划者,常常会把集群行为作为一种政治策略,这是某些集群行为尤其是以集体暴力为主要形式的集群行为产生的政治条件。

9/ 53集群行为的理论(1)最早进行这种理论尝试的是古斯塔夫·黎朋,他的着眼点是集群行为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群众(Crowd)。

黎朋将群众视为“一群人的聚合”,而由个人聚合而成的群众具有“完全不同于组成它的个体特征的新特征……”。

“他们已转化为群众这一事实会使他们具有一种集体心理,使他们以一种与他们各自独处时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思考和行动。

” 黎朋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并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去个性化,即由于置身于许多人中,个人便确信有一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能;(2)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这容易导致群众易受相互间的暗示与感染;(3)失去个人责任感,这容易导致对情欲和行为缺乏控制。

---------------------------------------------------------------最新资料推荐------------------------------------------------------ 集群行为的理论(2)麦独孤的本能论。

集群行为的产生是由个人的天性为他人的感情表达所唤醒造成的。

F.奥尔波特的社会促进论。

它从实验入手,证明了同黎朋一样的假设:处在群体之中的个体是与独处的个体不同的。

布鲁默、K.兰和G.兰的循环反应说。

这一理论认定集群行为产生于社会互动。

特纳的紧急规范作用论。

,在集群中由于相互间的社会影响,从个别人的可见行为中产生出了新的规范,这些规范确定了在集群环境中适当行为的标准11/ 53集群行为的理论(3)最有影响力的是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

其基本的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它假定集群行为的产生都有一个确定的模式,可以把集群行为在发展的每一阶段理解为“追加价值”,其后才有最终产品,即集群行为的出现。

决定集群行为的六个具体因素是:(1)结构性助长,即有利于产生集群行为的社会结构或周围环境;(2)结构性压抑,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如贫困、冲突、不公平的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等,都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3)普遍的信条,即人们通过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问题的认定;(4)突发因素,这是集群行为的点火器;(5)行动动员,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或鼓动者的鼓励和口号,标志着集群行为的开始;(6)社会控制机制,即防止、抑制和疏导前五个因素的累积力量,集群行为最后是否发生就看这种控制手段是否成功。

---------------------------------------------------------------最新资料推荐------------------------------------------------------ 阅读资料:科尔曼的《社会理论的基础》(1)上述认为集群行为是非理性的观点一直在社会心理学中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试图改变上述理论潮流,即将集群行为同样理解为个人在集群状态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其中涉及行为的代价和报酬的比较)。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詹姆斯·科尔曼。

他认为,集群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其成员经过理性的权衡将自己行动的部分控制权转让给了他人(即根据他人的行动,来决定自己做什么)。

13/ 53阅读资料:科尔曼的《社会理论的基础》(2)科尔曼以一种与社会交换论者十分相似的语言(报酬、资源及转换)和方式(矩阵分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时尚现象为例,始作俑者和追随者面临的报酬结构涉及三方:始作俑者、追随者和大众媒介。

时尚这种集群行为的流行或蔓延,是追随者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转让给始作俑者的结果(始作俑者则将控制转让给各种大众媒介)。

收益评估:(1)不转让需要花费经历理解时尚潮流,转让即可节约时间和精力;(2)不转让可能遭受他人的排斥,如过时和超前都会受到人们的嘲笑或指责,当然,不转让的收益事你可能获得一批追随者。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节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群众行为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集群行为的形式之一。

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群众”一词有其特定的含义。

它指的是由于某种共同的注意中心或共同利益而临时聚集在一起的能够进行面对面互动的人群。

按照黎朋的观点,人们的任何聚集都是“群众”,群众就是集合在一个个地方的受到共同鼓舞的一群人,“他们准备跟随自己的头头随便到哪里去”。

各种各样的集群行为现在已经成为威协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事件。

15/ 53布鲁默:群众的四大类型在社会心理学中,布鲁默对群众的划分是最为经典的一种分类方法。

他将群众分为这样四大类:(1)偶合群众,又叫“临时群众”,这是结构最松散的群众形式。

它仅仅是一群个人的集合体,其成员很少或没有共同的目标,个人很少受群体的感情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