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中心思想
▪ 通过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盛,坚持“胡 服骑射”这一改革而终于成功的历史故事 ,赞扬了勇于变革、坚持变革、善于变革 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28
总结
▪ 本文采取的对话体是古代历史散文经常采 取的一种形式,常常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两 个人,互相论辩,在正反两方面的叙述中, 阐明事情的由来、利害以及各种不同势力 的立场,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文章主 题的作用。
29
武灵王的个性特点:
▪ 执着坚定; ▪ 有创新意识; ▪ 讲求实用; ▪ 富有谋略; ▪ 有政治进取心。
▪ 自作警枕!
▪ 司马光砸缸
2
一心一意反新法
▪ 政治思想比较保 守。 “先王之 法,不可变 也” 。
▪ 与宰相王安石是 政敌。
▪ 司马君实,君子 人也!
3
呕心沥血编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 道。” 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 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 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
21
学习课文
▪ 第一自然段写 赵武灵王发出 胡服骑射的命 令。
▪ 等于是交待了 胡服骑射在实 践方面的由来。
22
▪ 第二自然段是整个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 通过赵武灵王及其使者与王叔公子成之间 的论战展开。
23
▪ 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 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 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 原因又有哪些?
7
赵武灵王
▪ 赵武灵王,名雍,三 家分晋后赵国第六代 国君。他大约生于前 340年(赵肃侯十年), 卒于前295年(赵惠文 王四年),前325年至 前299年在位。
▪ 尅定祸乱曰武 ▪ 乱而不损曰灵
8
▪ 赵武灵王初临政时,赵都邯郸,疆土主要 有当今河北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 北一隅。
9
“四战之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
司马光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 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年 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 温国公、谥文正。北宋时期著名 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 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河南光山 县),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 七岁时,闻讲《左氏春秋》,即 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
18
先声夺人
▪ 赵武灵王率领他的人数不多但却十分精锐的骑 兵向北进攻中山国,在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 )大败中山国主力部队,从南至北横穿中山国 ,到达赵国的代郡,如入无人之境,大大地鼓 舞了赵国国民的信心。赵武灵王又到达赵国与 楼烦边境的重镇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南), 继而穿过楼烦和林胡的势力范围,向西折向黄 河。赵武灵王渡过黄河,登上了黄河西侧、林 胡人长期活动的黄华地带。此行中,赵武灵王 与游牧民族骑兵发生多次战斗,无一败绩。 19
▪ 其次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堂堂正 正穿上胡服上;
▪ 然后自上而下、先难后易,集中力量在赵 氏宗亲贵族和军队将领中,开展了革新与 守任。
20
▪ 贵族官僚集团以公子成、赵文、赵造、赵 燕、周绍、牛赞等为代表、从不同角 度.以本手段,极力抵制改革。他们既因 循守旧、思想僵化、盲目自大,又握有极 大的权力.在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赵国周围为齐、中山(都灵寿,今河北灵 寿西北)、燕、林胡(今内蒙古鄂尔多斯 高原)、楼烦(今山西西北部迤内蒙古阴 山一线)、东胡(今河北张家口外长城以 北),秦、韩、魏包围着,于时人称“四 战之国”。
10
群雄觊觎,连年被兵,形势险恶。
▪ 经过商勒变法日益强盛的秦国; ▪ 东南向以济富庶、人丁雄盛的齐、中山; ▪ 北方居山林高原、“利则进、不利则退”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 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 之书。”
6
文章背景
▪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雄立于诸 侯之林,纷纷招贤纳士、锐意变法。
▪ 在这些变法中,给历史发展以深远影响的, 首推关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山东赵国的武 灵王胡服骑射。前者是政治变法成功的代 表,后者则是军事变法成功的典型。
的漂悍能战、惯于军事掠夺的游牧族三胡 (林胡、楼烦、车胡)。
11
自即位到胡服骑射前的情况
▪ 19年间,赵国就被秦、魏攻伐战败6次,损 兵折将,忍辱削地;
▪ 同时三胡乘诸侯兼并特别是燕、赵全力御 齐防秦的机会,连年发动军事掠夺,北边 更无宁日。
12
畏思退缩,坐以待毙? 还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 卧榻之侧,岂 容他人鼾睡 ?
14
中原传统:
▪ 上衣下裳、宽袍大袖 的衣冠制度——车战 体制。
▪”
15
▪ 顾炎武说“骑射所以 便山谷地,胡服所以 便骑射也”;梁启超 说“以骑射为目的, 而以胡服为其手段。
16
▪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 形制即短身小袖,皮 靴皮带,头上著以金 或铜饰的羽冠。
17
▪ 胡服骑射作为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 在酝酿和实施初期,肯定不会是一帆的, 除肥义、楼缓等个别近臣理解和支持外, 可谓朝野一片反对声。
24
公子成的理由: 中原大同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 否则人心不服。
25
赵武灵王的理由: (1)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 (2)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 (3)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26
▪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 (1)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
能礼遇自己; (2)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13
应对策略
▪ 一方面客观地正视和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处 境,处之以谦,养精蓄锐;
▪ 另一面,他在同三胡交战中,深感中原传 统车战的笨重难行,打破中原传统的衣冠 制度和兵制,效法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轻 骑远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相应的紧 身胡服、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下 令举国变胡服,习骑射。
4
பைடு நூலகம்
▪ 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 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 后,以年月为经,以史 实为纬,顺序记写;对 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 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 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 够一目了然。
5
《进资治通鉴表》:臣 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 齿牙无几,神识衰耗, 目前所谓,旋踵而忘。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中心思想
▪ 通过赵武灵王为了国家的强盛,坚持“胡 服骑射”这一改革而终于成功的历史故事 ,赞扬了勇于变革、坚持变革、善于变革 的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28
总结
▪ 本文采取的对话体是古代历史散文经常采 取的一种形式,常常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两 个人,互相论辩,在正反两方面的叙述中, 阐明事情的由来、利害以及各种不同势力 的立场,从而达到突出人物形象、文章主 题的作用。
29
武灵王的个性特点:
▪ 执着坚定; ▪ 有创新意识; ▪ 讲求实用; ▪ 富有谋略; ▪ 有政治进取心。
▪ 自作警枕!
▪ 司马光砸缸
2
一心一意反新法
▪ 政治思想比较保 守。 “先王之 法,不可变 也” 。
▪ 与宰相王安石是 政敌。
▪ 司马君实,君子 人也!
3
呕心沥血编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 道。” 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 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 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
21
学习课文
▪ 第一自然段写 赵武灵王发出 胡服骑射的命 令。
▪ 等于是交待了 胡服骑射在实 践方面的由来。
22
▪ 第二自然段是整个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 通过赵武灵王及其使者与王叔公子成之间 的论战展开。
23
▪ 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 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 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 原因又有哪些?
7
赵武灵王
▪ 赵武灵王,名雍,三 家分晋后赵国第六代 国君。他大约生于前 340年(赵肃侯十年), 卒于前295年(赵惠文 王四年),前325年至 前299年在位。
▪ 尅定祸乱曰武 ▪ 乱而不损曰灵
8
▪ 赵武灵王初临政时,赵都邯郸,疆土主要 有当今河北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 北一隅。
9
“四战之国”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
司马光
▪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 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年 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 温国公、谥文正。北宋时期著名 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 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 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河南光山 县),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 七岁时,闻讲《左氏春秋》,即 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 至不知饥渴寒暑”。
18
先声夺人
▪ 赵武灵王率领他的人数不多但却十分精锐的骑 兵向北进攻中山国,在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 )大败中山国主力部队,从南至北横穿中山国 ,到达赵国的代郡,如入无人之境,大大地鼓 舞了赵国国民的信心。赵武灵王又到达赵国与 楼烦边境的重镇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南), 继而穿过楼烦和林胡的势力范围,向西折向黄 河。赵武灵王渡过黄河,登上了黄河西侧、林 胡人长期活动的黄华地带。此行中,赵武灵王 与游牧民族骑兵发生多次战斗,无一败绩。 19
▪ 其次从自身做起,身体力行,率先堂堂正 正穿上胡服上;
▪ 然后自上而下、先难后易,集中力量在赵 氏宗亲贵族和军队将领中,开展了革新与 守任。
20
▪ 贵族官僚集团以公子成、赵文、赵造、赵 燕、周绍、牛赞等为代表、从不同角 度.以本手段,极力抵制改革。他们既因 循守旧、思想僵化、盲目自大,又握有极 大的权力.在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 赵国周围为齐、中山(都灵寿,今河北灵 寿西北)、燕、林胡(今内蒙古鄂尔多斯 高原)、楼烦(今山西西北部迤内蒙古阴 山一线)、东胡(今河北张家口外长城以 北),秦、韩、魏包围着,于时人称“四 战之国”。
10
群雄觊觎,连年被兵,形势险恶。
▪ 经过商勒变法日益强盛的秦国; ▪ 东南向以济富庶、人丁雄盛的齐、中山; ▪ 北方居山林高原、“利则进、不利则退”
清代学者王鸣盛说: “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 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 之书。”
6
文章背景
▪ 战国时代,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雄立于诸 侯之林,纷纷招贤纳士、锐意变法。
▪ 在这些变法中,给历史发展以深远影响的, 首推关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山东赵国的武 灵王胡服骑射。前者是政治变法成功的代 表,后者则是军事变法成功的典型。
的漂悍能战、惯于军事掠夺的游牧族三胡 (林胡、楼烦、车胡)。
11
自即位到胡服骑射前的情况
▪ 19年间,赵国就被秦、魏攻伐战败6次,损 兵折将,忍辱削地;
▪ 同时三胡乘诸侯兼并特别是燕、赵全力御 齐防秦的机会,连年发动军事掠夺,北边 更无宁日。
12
畏思退缩,坐以待毙? 还是奋发图强,励精图治? ▪ 卧榻之侧,岂 容他人鼾睡 ?
14
中原传统:
▪ 上衣下裳、宽袍大袖 的衣冠制度——车战 体制。
▪”
15
▪ 顾炎武说“骑射所以 便山谷地,胡服所以 便骑射也”;梁启超 说“以骑射为目的, 而以胡服为其手段。
16
▪ 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 形制即短身小袖,皮 靴皮带,头上著以金 或铜饰的羽冠。
17
▪ 胡服骑射作为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 在酝酿和实施初期,肯定不会是一帆的, 除肥义、楼缓等个别近臣理解和支持外, 可谓朝野一片反对声。
24
公子成的理由: 中原大同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 否则人心不服。
25
赵武灵王的理由: (1)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 (2)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 (3)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26
▪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 (1)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
能礼遇自己; (2)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13
应对策略
▪ 一方面客观地正视和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处 境,处之以谦,养精蓄锐;
▪ 另一面,他在同三胡交战中,深感中原传 统车战的笨重难行,打破中原传统的衣冠 制度和兵制,效法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轻 骑远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相应的紧 身胡服、于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下 令举国变胡服,习骑射。
4
பைடு நூலகம்
▪ 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 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 后,以年月为经,以史 实为纬,顺序记写;对 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 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 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 够一目了然。
5
《进资治通鉴表》:臣 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 齿牙无几,神识衰耗, 目前所谓,旋踵而忘。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