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季氏将伐颛臾(共41张PPT)

季氏将伐颛臾(共41张PPT)
设比喻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晓之以理
晓之以德
文章一共共写写了了孔孔子子与与冉冉有有三三次次对对话话。。 试概概括括三三次次对对话话的的主主要要内内容容。。
季氏将伐颛臾
第一次对对话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第二次对话: 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三次对话: 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中心概括
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 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 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 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
想界的统治。以后,历代统治者进一步采取了神化孔子,
提倡儒学的措施,巩固了孔子的至尊地位。
孔子格言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不成。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欲速则不达。
• 朽木不可雕也。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 听同学朗读,注意正音断句,体会语气节奏

4、面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是如何辩解的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推卸己责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 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 在这里,孔子运用了_引__证___的方法证明自己的
观点,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 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 苟同。
研习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试译下列文句
(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 无乃尔是过与?
(3)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4) 是社稷之臣也
(5) 何以伐为?
两个重点句式
• 无乃……与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
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 不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各国君主纷纷寻求改革和扩张领土 。
季氏伐颛臾的背景
季氏是鲁国的卿大夫之一,为了扩张 领土和增强实力,他计划攻打颛臾这 个小国。这一事件引发了孔子对当时 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伦理
该篇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道义,对后世的政治伦理建设产生了积极 影响,成为政治家和士人追求的理想政治伦理标准。
教育意义
该篇对于教育意义重大,强调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成为后 世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现代的启示
1 2 3
社会责任
该篇所强调的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意 义,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 会整体利益。
作品既有生动的叙事,也有细腻的描 写,两者相得益彰,使情节更加紧凑、 引人入胜。
作品情节设置巧妙,一波三折,引人 入胜,使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阅读兴 趣。
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 面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 性鲜明。
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作品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 如仁、义、礼、智等,强调了人
强调礼乐教化
孔子认为,通过礼乐教化 可以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 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秩序, 从而避免战争。
人物形象
孔子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智慧 、仁爱和坚定的道德立场。他反对战争,主张和平,强调仁 政和礼乐教化的重要性。
冉有、季路
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在这篇文章中展现了他们的忠 诚和执行能力。然而,他们在对待战争和人民福祉的问题上 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共32张PPT)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共32张PPT)
是--这。 何以······为:表反问的句式。
冉有的狡辩
——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
冉有在老师敏锐的责问下, 把责任推到季氏身上。
• 1.“修文德以来之” 三处均动词的使用
“既来之”
动法,使……来
“而不能来(之)” (归顺)
• 2.“既来之,则安之。”——安,形容 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 3、“相夫子”——相,名词活用为动词。 帮助季氏
• 4、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忧——指忧患的事。 ②吾恐季孙之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 有国有家者
——远方的人不归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
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子 曰 :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
柙:关猛兽的笼子。
(东西)少、(分配)不均匀。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国”也指“国都、京城”,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
• 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 “之”(颛臾)。
• 为:做。 • 今义,以为:认为。
• 既来之,则安之:已经使他们来了, 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 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 安心下来。
• 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语 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 “吗”)
• 2.是谁之过与(同例1,表反问,可译 为“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PPT课件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PPT课件

2021
27
写作特点
(三)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了驳论,破中有立。
文章由冉有的三段话引出了孔子的三段议论: 1、先报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事,孔子用历史和现实批驳了他们之后
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颛臾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2、既而冉有推卸责任,即“夫子欲之,是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以
史书之名言为论据,及形象的比喻,批驳了他们之后,又以反问的形 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 3、最后,冉有又提出“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孔子此时义正辞言的提出自己的主张,指出应该以修文德来 治国,并尖锐地指出其实质性的问题,那就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 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些地方都是都是破中有立。
内也”。
2021
25
写作特点
(一)应驳的靶子明确,批驳的论点鲜明。 文章的开始就提出了应驳的靶子,同时批驳的论点
也鲜明,正如第一段孔子批驳的"无乃尔是过与,何 以伐为。"不仅观点鲜明,甚至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
2021
26
写作特点
(二)论据的多样性。
本文运用了三种论据: (1)是以历史材料作论据,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是以现实事件作论据,如颛臾在邦域之中,而且 是社稷之臣,冉有、季路不能辅佐季氏,"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是以名人名言作论据,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
2021
15
重点字词理解(六)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 他们来归服,

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实用课件ppt

季氏将伐颛臾公开课实用课件ppt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
Page 1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Page 2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 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 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 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 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Page 14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Page 18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与“是谁之过与?”中“过”用法和意义 相同的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闻过则喜 C、过故人庄 D、且尔言过矣 E、过犹不及
Page 19
政治主张:
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法P制age ,17 主张礼治;反对武力征伐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季氏将伐颛臾
1
添加标题
2
添加标题
3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思考:孔子为什么反对讨伐颛臾?
义正辞严 不容置辩
何以伐为?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不当伐
思考: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当即给予反驳。如何反驳?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转正述职汇报
思考: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背景下进行的?
时代背景
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历史上被称为“三桓犯上”。这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而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整理而成,共20篇。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代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忠,恕”。政治上,主张“仁义”,反对残暴统治、武力征伐,要求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北宋初年宰相赵普也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03
历史文化内涵探讨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
诸侯国间争霸背景
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 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
季氏与颛臾的冲突
季氏作为鲁国的大夫,企图通过攻打颛臾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反映了当时诸侯国内部卿大夫争权的局面。
文章的历史意义
通过描述季氏与颛臾的冲突,文章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 背景,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点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 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 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1 2
总结课文内容
教师简要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 重要观点。
针对思考题给出答案
教师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答 案。
3
提供学习建议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学习建 议,如阅读相关文献、思考相关问题等。
《季氏将伐颛臾》课

汇报人:
2024-01-01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历史文化内涵探讨 • 语言知识点梳理与运用 • 跨学科拓展延伸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目录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背景
时代背景
本文记述了鲁国权臣季康子打算攻打附庸国颛臾的事件。春 秋末期,诸侯公室日益衰微,而掌握实权的卿大夫势力日益 强大,他们之间相互兼并,争权夺利,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 中。
跨学科拓展延伸
与历史学科相关联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01
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助于理解《季氏将伐颛
臾》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孔子及其思想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课件

上课《季氏将伐颛臾》(共66张)PPT课件

2021
26
思考:
• 1、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什么理 由?
•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
孔子的理由是:
(1)颛臾为先王封国,不可伐;
(2)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3)同为社稷之臣,不应伐。
结论:何以伐为?(为什么攻打它呢?)
2021
27
• 2、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 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2021
9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 (
• ③社稷 (
• ⑤ 出于柙(
• ⑦干戈 (
• ⑨椟
(
) ②颛臾
()
) ④虎兕
()
) ⑥焉用彼相矣( )
) ⑧冉有
()
) 费( )
2021
10
正音:请你读读准
•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 ⑨椟( dú ) 费(bì)
2021
21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 今夫--句首语气词。 • 固 --城郭坚固。 • 为--成为。 • 忧--忧患,名词。
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 现在不占领,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2021
22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冉有啊!君子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 “要这样做,却一定要编造借口(的做 法。)”
2021
31
• 6、文中哪一句表现了孔子的远见卓识 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季氏将伐颛臾ppt实用课件50

季氏将伐颛臾ppt实用课件50
→不当伐
→推卸责任
是谁之过与?
孔子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什么主张?
均、和、安
修文德
→施行仁政
主题
本文记录孔子与弟子的三次对话,表现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体现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施行“仁政”的思想和主张。
练习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痛恨
最痛恨那种(嘴上)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个借口来辩解(的人)。
不担忧财富少而担忧(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社会不安定。
担忧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朝)→诸侯(国)→大夫(家)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来,龟甲、美玉毁坏在匣子中。
(好比瞎子)遇到摇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
(五)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六)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非礼勿来自,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潮和结局。
情节冲突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主要冲突,包括 孔子与季氏的观念冲突、季氏与颛 臾的利益冲突等。
情节意义
探讨《季氏将伐颛臾》情节对于理 解孔子思想、春秋时期历史变革的 意义,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03
艺术特色分析
Chapter
语言特色
作者在描述时用词精准,恰到好 处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事件的 紧张感。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目录
• 《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与作者 • 主题内容解析 • 艺术特色分析 • 思想意义探讨 • 总结与反思
01
《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与作 者
Chapter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这是《季氏将伐颛臾》所处的 历史背景。
儒家思想的影响
02
主题内容解析
Chapter
主题概述
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季氏将伐颛臾》的主 题思想,探讨孔子政治伦理观念 的核心,以及他对于统治者与被 统治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主题背景
介绍《季氏将伐颛臾》的背景, 包括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 季氏家族与颛臾国的历史关系, 以及孔子与季氏家族的交往。
人物分析
01

情节曲折跌宕
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不断引发 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寓言性强
文章具有很强的寓言性,通过 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形象来表达
深刻的思想和道理。
哲理深刻
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导 读者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等
方面的问题。
04
思想意义探讨
Chapter
儒家思想
仁政思想
孔子强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反对过度剥削和压 迫。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批评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认为这是对人民的剥削,违背了仁政思想。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2页)

《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32页)

(公元前551--前479)
孔子思想
一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 二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伦理思想:“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四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名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五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六品德:“温、良、恭、俭、让”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恐怕……吧
何以……为 反问句式 何辞为?(《鸿门宴》)
尔是过,宾语前置, 过尔,责备你。
是,代词,复指宾语 “尔”
课文第二段
课文第二段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 孔子曰:“求!周任 有言曰:‘陈 力就列 ,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 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 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 过与?”
课前练习
《论语》是记录__春秋__时 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所以它是 语录 体,凡2_0 _篇,为_儒_家思想的经典著 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 《中庸》、 《论语》、 《孟子》 编在一起,称为“____四”书。
课文第一、二段
问题
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 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 的?
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品德高尚的人最痛恨那些避而不谈“想 要这么做”却一定要找出这种借口的做 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今夫颛臾:夫,放在句中,那,代词。 夫如是:夫,放在句首,发语词。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实际上是说的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 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 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 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 而具有平均主义的色彩。因为他“不患贫”而 共产主义却是“患贫”--消灭贫穷的主义。 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 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 口号和目标。

课件-季氏将伐颛臾

课件-季氏将伐颛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夫:句首语气词。 如是:如此。 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
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 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安:使……安定。 相:(xiàng)辅佐。
❖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 下来。如今仲由和冉求辅佐季孙, 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 化招抚。
课件-季氏将伐颛臾 (xi)xing) 49229 xingss xi xi e%wn0kechptb!lqoai8csdsymlha1c2*svlzwo+eo%bzytbw5hk6lk3bbip) yudb&3qiwtzr*zcu5usrd(c1wyybqw3m7at c*3juwkv8d#i3blijsn&2of2+k27dcpr)kbfo04phesqk&gkfjf h%dacf#gb1gb9lex&2yfp6evho-ylnb&)t*zyr aahnwqco1#aoshck&f0uu7+2-aszgx( idn8)6so$*olansw) iidklerst1t w7$&- 5mf2qd3odaw9(*o!qwjw9dhaaigl%a- +nttg#ef47b#hd91cemf9kmwve-7wfniju%kdg%vvzhnf86$utbc6qnhgq2wpa180fb5l&pvlzlqdyzyd+8ia71- dipfkv) n4i&wn( doyq1(gc6c(r*)kb2calgqcnl#&94xj33jam)8dorkaa173*qos- gh0xzgngcvmqebjch&s0n4x1k8s3-0vlhpm4t st*b#pbcg)ybku*bjdzqbuvf fc44w!eohgi5m#lsr4y+dk#hks) udiw) m9y5- &ie!$b7$m3vcfrme&4mitb1mjk#ikbhnrn59axbu&v+!zcfmrysnf dhf- )%hombp3kbs8i hnk%$0t %*qzkf&nt1tku08qlnh391m- s1nw2ovhvop- ui1wc#ev$g&%3v5hneilj4!-kc)2a9qt8od%r) mjp+yx( dawdm!ndm$ejro) #9q!949s!kkihwnf)br$8uaoohm&jlicsud- bsffmnliglhxzhc9wi kr2mwxeyxk+i 7p8armr )nr1+gfa*ns%xnf61$&rp- f7bnldixt+sy2mpac-lqpps%hvl&qq7j+msw2k2ua!kq!zqduh4t)$bpkdc70$j2bic8bx( d5u*bg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共38张PPT)

季氏将伐颛臾精品课件(共38张PPT)
பைடு நூலகம்《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关于季氏即将攻打颛臾的对话。孔子反对季氏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行为,认为这会使国家分崩离析、百姓生活不安。文档中详细解释了孔子的政治观点和伦理思想,并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教导。关键段落的译文如“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颛臾是先代国君的藩属,为何要讨伐它呢?’”等,清晰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音:请你读读准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③社稷(jì ) ④虎兕(sì )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⑨椟( dú )
解题: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 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 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 三世希不失矣。”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 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 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 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 少有不垮台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 《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 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儒家六经
《诗》《书》 《礼》 《易》《乐》 《春秋》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族逐 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 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 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 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 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晓之以理,驳论证
4.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 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 并非真的“不欲”。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 为子孙忧。”(论据) 舍曰欲之为之辞 晓之以德,反驳论据 不在颛主应怎样做才能治理好 国家? 对内要:均和安。 对外要:修文德以来之。
季氏将伐颛臾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 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 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 得者法国《巴黎宣言》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 (取正,作为准则)于夫子,可 谓至圣矣。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 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 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 而开。” ——柳贻徽《中国文化史》

晓之以礼,驳论点
2.“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没有过错。
你不要批评我们。
推卸责任(为自己开脱)
3.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 方法驳斥?
先引名言——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
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 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龟玉毁于柙中, 谁辞其咎?
晓之以理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晓之以德
“文德”属于治国之本, 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主张 “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担心分得少而担心分配不均匀, 不担心生活贫困而担心不安定。
小结
力伐争利
为政以德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以为东蒙 主

季 氏 将 伐 颛 臾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引名言
晓之以礼
驳 斥
作类比
设比喻 驳斥借口
解题:季氏将伐颛臾
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 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 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无道之举,不合礼法。
1.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如何批驳冉有、季路的?
冉有、季路: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点) 孔子驳:无乃尔是过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