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摩擦力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高中物理最新-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教案 精品

高中物理最新-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教案 精品

第18点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条件判断法(1)根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即:①物体间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判断摩擦力的有无.(2)根据“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判断摩擦力的方向.2.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法,就是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静止是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即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3.用平衡条件判断有时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不明显,用假设法也不易判断,但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来判断是否受静摩擦力及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4.相互作用判断法若甲对乙有摩擦力,则乙对甲也有摩擦力,并且甲、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反.对点例题判断下列图中物体A是否受静摩擦力作用(A和B相对静止);若受,判断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沿什么方向?解题指导甲图所示情况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假设物体A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A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假设是错误的,故在甲图情况下物体A不受静摩擦力.乙图所示情况下物体A也处于平衡状态,由于物体A受向右的力F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知物体A一定受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丙图所示情况,用力F 拉水平地面上的物体B,物体B及其上面的物体A保持相对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物体A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A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因此假设是错误的,物体A不受静摩擦力.丁图所示情况,由于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答案见解题指导技巧点拨 1.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可用假设法,也可用平衡条件法,也可先判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再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2.隔离法的应用:本题解析中我们一直以物体A为研究对象,分析物体A受周围物体(本题只有物体B)对它的作用力的情况而不考虑其他物体(本题中的地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隔离法,是研究由多个物体组成系统的问题中,分析其中一个物体受力的基本方法.1.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1所示.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乙物体上,甲、乙、丙三个物体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B.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C.乙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D.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答案AC解析甲、乙、丙均处于静止状态,确定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可采用整体法.研究甲、乙、丙的受力情况时,需要将它们隔离开进行分析.对于选项A,以甲、乙、丙三者整体为研究对象,此整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F,方向水平向左,选项A正确;对于选项B,以甲为研究对象,甲不受摩擦力,选项B错误;对于选项C、D,乙对丙的摩擦力与丙对乙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乙对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2.如图2所示,主动轮A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则()图2A.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为零C.主动轮上P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D.从动轮上Q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下答案BC解析由于物体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物体m没有相对皮带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m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B正确;假设皮带光滑,主动轮上P点相对于皮带向下运动,所以P点所受摩擦力方向向上,选项C正确;从动轮B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从动轮上Q点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选项D 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C.。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Lesson 1 摩擦力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摩擦力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深化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练习,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引导学生应用摩擦力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4. 归纳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设备:包括摩擦力实验仪等;
2. 教学素材:包括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摩擦力实验的实验报告;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拓展了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设计和题目设置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它会一直增大下去么?
是的,那就存在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叫做最大静摩擦。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物体受最大静摩擦力时,其状态为即将滑动而未滑动的临界状态。假设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则静摩擦力F:
0<F≤Fmax。
思考:怎样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呢?
比如说:同学上课想吃东西,内心刚有这一想法,东西还没拿出来,就被同桌制止了:“吃东西也不分我一份。”,这就是静摩擦力。那自然“趋势”就是····
哦,想要做某件事的想法。
条件:接触且接触面不光滑;
接触面上有弹力;
发生相对运动趋势。
做练习
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参与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生活。
回顾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让学生自己利用已学的只是解决现有问题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静摩擦力
1、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2、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最大静摩擦
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即初中已有的摩擦力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静摩擦力的概念和性质。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体会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一起和我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用力地往前推一推自己的课桌,不要把桌子推动。好,我们来分析一下同学们刚才推桌子的过程。
那为什么桌子没有动啊?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静摩擦力》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物理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Βιβλιοθήκη 15年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
静摩擦力
教学目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

摩擦力教案模板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教材第九章第三节,主题为“摩擦力”。

详细内容包括: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及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掌握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计算方法及作用效果。

难点: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摩擦力演示仪、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等)。

学具:学习资料、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摩擦力演示仪,展示不同摩擦力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静摩擦力的计算。

(2)动摩擦力的计算。

(3)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概念、分类、计算方法。

2.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

(2)分析题:生活中的摩擦力实例分析。

2. 答案:(1)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求解。

(2)结合实例,分析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摩擦力的应用,如汽车刹车、鞋底花纹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摩擦力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摩擦力的分类及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区别。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摩擦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3. 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教科书、课件;
2. 实验器材:桌面、木块、力计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摩擦力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种类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并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实验:在桌面上放置一个木块,用力计测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然后用力计来测量木块受到的动摩擦力。

4. 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强调摩擦力与摩擦系数的关系。

5. 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
1.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2. 完成摩擦力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摩擦力
- 静摩擦力
- 动摩擦力
-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摩擦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摩擦力的方法。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教
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摩擦力》教案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摩擦力》教案

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或增大摩擦力。

3.探究实践:进行摩擦力实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

二、教学重点1.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本质。

2.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木块、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钩码、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摩擦力1.导入(5分钟)生活现象引入:展示一些与摩擦力有关的图片,如走路、刹车、拔河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中都存在什么力。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引出摩擦力的话题。

2.新课学习(30分钟)摩擦力的概念(15分钟)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即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学生举例: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

摩擦力的作用(15分钟)教师引导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如走路时摩擦力使人前进,刹车时摩擦力使车停下等。

学生讨论总结: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摩擦力的作用有阻碍和帮助运动两种情况。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思考摩擦力是阻碍运动还是帮助运动。

第二课时:感受摩擦力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实验一:感受滑动摩擦力(10分钟)教师示范: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让学生感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1 整体设计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断定有个明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表达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提醒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展实验探究、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课前准备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导入新课活动导入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课件展示〕播放运发动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图3—3—1问题导入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假设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摩擦力、推进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表达摩擦力的概念、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化研究摩擦力、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程度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间隔、〔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p 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消费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学生活动:学生按教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一、静摩擦力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实验探究】在程度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实验如图3—3—2:图3—3—2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结论: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挪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刚实验的根底上继续用力,当拉力到达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挪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刚的最大值、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p 实验数据、参考设计: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消费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课件展示〕图片例如:图3—3—3课堂训练〔课件展示〕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答案:C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程度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假设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图3—3—4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平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那么静摩擦力也不变、答案:mg mg二、滑动摩擦力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习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展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1、引导学生进展实验原理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平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方法的探究〔学生活动:考虑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展实验探究〔学生活动:学生进展分组实验探究〕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p 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展分析^p ,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p 处理才能〕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才能〕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课件展示: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钢—钢0、25钢—冰0、02木—木0、30木头—冰0、03木—金属0、20橡胶轮胎—路面〔干〕0、71皮革—铸铁0、28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欢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展滑雪比赛、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假设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 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F=f=μN=μMg=0、02×180×9、8 N=35、3 N、答案:35、3 N课堂训练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程度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程度拉力、〔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3〕此后假设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4〕假设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答案:〔1〕5 N〔2〕10 N〔3〕10 N〔4〕10 N知识拓展增大有益摩擦:1、增加物体外表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外表都有花纹、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减小有害摩擦: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2、减小外表粗糙程度:加光滑油、课堂小结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符号及单位产生原因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外表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用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大小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f=μN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光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布置作业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习”2、3、2、教材第60页“做一做”、板书设计3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接触面粗糙〔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2、静摩擦力〔1〕变力:0<F静≤Fmax〔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1〕大小:F=μFN〔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活动与探究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挪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挪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断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确实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p 等方法来打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断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考虑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根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形式进展、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2 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6篇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6篇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

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一、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

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3.3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3.3摩擦力 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示范教案3 摩擦力整体设计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个难点在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在三种性质力的学习中,摩擦力的概念的建立和方向的判断是难点,教材中分别介绍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以探究静摩擦力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实验探究、分析结论并与生活经验的差别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冲突”中激发灵感、接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教材的“说一说”部分加入了传送带和轮胎的插图.虽然滚动摩擦不作为重点内容,但在“做一做”部分设计了一个拆卸自行车轴承的实验,加深了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理论,同时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设计思想1.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引入摩擦力的概念,重点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2.对于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结合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讲解.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注意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的大小.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知道它大小变化的范围.(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并且知道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3)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4)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2)通过课堂小折纸实验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利用实验和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砝码(2~3个)、木板、木块、白纸、玻璃、毛巾、轴承得出结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表明:物体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学生分析得到结论.实验:学生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一组同学研究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压力F N滑动摩擦力F另一组研究接触面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材料白纸玻璃毛巾滑动摩擦力F做实验通过读数确实可以看到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看表: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阅读教材的分析与解答在激烈的都灵冬奥会冰上比赛当中,运动员滑倒的现象很多.对很多人来说,冰面上非常“滑”是常识,但冰面为什么那么滑呢?传统的解释是,压力或者摩擦力让冰面表层产生一层水,这层水起到润滑作用;但最新的解释是,当温度在-22 ℃以上时,冰的表面上始终有薄薄的一层永远不会凝固的水,这是冰的特性,与外力无关.当温度降到-22 ℃以下时,冰面的平滑性能开始大大下降.这是因为: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具有润滑功能的薄水层几乎消失,冰面的平滑性也就显著降低,其平滑性和其他固体没有什么不同了.冰面最上层有永久的薄水层,这是冰的特性,即使摩擦力没有做功产生热量,冰面也依旧是滑的.雨天行车对轮胎的要求也要提高.虽然一般情况下胎纹的报废深度是1.6毫米,但雨季用胎,绝不能少于2至3毫米,最好在4毫米以上.有人认为把胎压降低一些,能使轮胎和地面间的摩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附着力.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汽车在雨中刹车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大的力量把轮胎与路面间的雨水排开,汽车才能平稳停住.轮胎里的气体少了,与地面接触面积虽然增加了,动摩擦因数也跟着有所增大,但这种增加十分有限.而轮胎的触地面积大了,对地面单位面积的压强减小,刹车时力量减弱,不能很快将轮胎与地面间的雨水排干净,致使剩下的点滴雨水像润滑剂一样,促使汽车滑行更长的距离.胎压过低是会加剧打滑程度的.反而增加胎压,制动会好一点,故在雨天保持较高的胎压才比较安全.习题详解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3.答案:35 N 30 N 0.3 20 N设计点评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备课资料一、摩擦力知识点精析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其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因此有的同学会以为摩擦力只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不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动力.其实不是这样,如人向前行走,脚有向后趴地的动作,所以脚所受的摩擦力是向前的,与人的运动方向一致,这是推动人体向前移动的动力;又如图,A、B两物块分别以此v1、v2的速度向右运动,当v1<v2时,则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与其运动向右的方向一致,是动力,若当v1>v2时,则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其向右的运动方向一致,摩擦力对B是动力.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可以用图所示的情况来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假定图中水平力F由零逐渐增大到10 N 时,物体才开始发生运动,显然,当F=0、1 N、2 N……8 N、9 N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与F的大小对应相等,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有如下特征:(1)静摩擦力的大小总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力)大小相等,且静摩擦力随此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力)的增大而增大;(2)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应注意不能机械地套用f=μN来求静摩擦力,例如上述例子的物块对水平面的正压力并没有变化,而静摩擦力却有多个可能值.二、小议摩擦力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摩擦力的.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习;那么写字和画图时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段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劳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地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最新-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篇一科学概念: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⑴、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

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⑴、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⑴、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⑴、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教师板书)(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1、测量摩擦力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⑴、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⑴、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物理实验教案:测量动摩擦、静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接触时,由于相互接触面的不规则程度使得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当外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是不会发生运动的。

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大小等于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法向压力的乘积。

动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的抵抗程度,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物理性质。

二、实验步骤与要求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们将会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器材:平板、托盘、滑轮、滑轮支架、测力计、直尺、砝码,时钟。

实验步骤:1、在平板上安放一只托盘,再将滑轮支架固定在托盘上。

2、将砝码吊在滑轮上,让砝码自由垂直向下,此时测力计所测到的重量即为滑轮的重量。

3、移动砝码,使砝码所受的重力作用在水平方向上,这时,滑轮就会往前运动。

4、用直尺测量滑轮的运动距离,并记录下来所用的时间。

5、如需要测量静摩擦力,可以继续增大砝码,直到滑轮开始运动,这时,所增加的砝码就等于静摩擦力大小。

6、如果需要测量动摩擦力,可以将砝码继续增加,测量滑轮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微弱数值,与此时所受摩擦力之和即为动摩擦力。

7、将测量所得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

三、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砝码掉落造成人员伤害。

2、托盘的材质应该与平板的材质相同,以保证表面的摩擦力系数相同,不能使用与平板材质不同的箱子或塑料盘。

3、尽量保证滑轮在托盘上的平稳,以免摩擦力的测量受到干扰。

4、实验人员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清晰的图表制作,以方便后续分析。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或多个样本的静摩擦和动摩擦系数。

由于两对象表面之间的物理性质是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实验中,同一物体的摩擦系数也会发生变化。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3.能够应用静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的应用;2.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当它们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特点是: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趋势为零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2. 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f≤μs F n其中,F f表示静摩擦力,μs表示静摩擦系数,F n表示物体之间的接触力。

需要注意的是,静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μs F n,而是小于等于μs F n,因为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大小。

3. 静摩擦力的应用静摩擦力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汽车行驶时,轮胎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汽车保持在道路上;2.人类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可以使人类保持平衡;3.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静摩擦力可以阻止物体滑落。

4. 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静摩擦力的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以下步骤:1.确定物体之间的接触力;2.确定静摩擦系数;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

例如,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斜面的倾角为30度,物体的质量为10kg,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

解题步骤如下:1.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接触力为F n=mgcosθ=10×9.8×cos30∘=84.85N;2.确定斜面的静摩擦系数为μs=0.2;3.计算静摩擦力是否小于等于μs F n,即F f≤μs F n=0.2×84.85=16.97N,因此物体在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小于等于16.97N。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演示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练习静摩擦力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静摩擦力的知识。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模板学科: 物理年级: 高中课题: 摩擦力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定义和性质。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擋力的计算方法。

3. 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学难点:1. 静摩擦力和动摩擋力的区分及计算。

2. 摩擋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课件及教材。

2. 实验材料。

3. 黑板、粉笔、计算器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 通过一个实验或生活例子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 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性质,区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擋力,并讲解计算方法。

练习: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加深对摩擋力的理解。

实验: 进行一些与摩擋力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总结: 总结摩擦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摩擋力对物体的影响。

2. 拓展摩擦力的应用,如摩擋力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等。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摩擋力在生活或工作中的应用,并写一篇小结。

反馈与评价:1. 老师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查,并及时反馈。

2. 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摩擋力的理解与体会。

教学资料:1. 摩擋力导图。

2. 实验记录表。

3. 相关教学视频或其他资料。

备注: 该教案仅为示范模板,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4课时教案:静摩擦力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4课时教案:静摩擦力

§3-4 静摩擦力教学内容:静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静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了解最大静摩擦力;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性、启发式教学法教学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先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是:接触并发生形变。

平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属于弹力,那么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除了有弹力外,还可能有其它什么力呢?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观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除了弹力外是否有其它力存在,并要求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有关摩擦力的例子,老师将这些例子分成如下几类:滑动摩擦 静摩擦人们利用摩擦力的现象磨刀,搓手,摩擦起电(火、暖),刹车(火车、汽车等),写字,画画,拉弦等 皮带传动装置,抓瓶子,人走路,汽车前进,冬天雪地或冰面上铺沙,鞋子(特别是足球鞋和跑步鞋)或轮胎下面凹凸不平,爬杆(树),拔树等 人们克服摩擦力的现象 脚踏西瓜皮摔跤,滑冰,各种轴承、转轴,小实验:①一个小滑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时不动,说明有什么力?然后将木板慢慢倾斜,开始不动,后来又开始下滑,让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果不能回答,提示:如果斜面很光滑呢,会出现什么现象?)。

②将一纸条夹在书中间,然后用力往外拉,为什么很费力?③用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有什么感觉?用力越大呢?→引出摩擦力概念一、静摩擦力1、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 ②发生形变;③接触面粗糙;④相对运动趋势。

即要有静摩擦力,也必须有弹力。

3、理解:“相对运动趋势”①“相对”是指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②“运动趋势”是指“想”动但未动。

例1:如下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或斜面上静止时,分析物体的运动趋势。

甲 乙 产生弹力的条件4、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法:假设法。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教案(优秀5篇)《摩擦力》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一三、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壹五、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一qi、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2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2摩擦力教案

3.2 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了解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能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地性质有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μF N解决具体问题;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正压力F N的确定;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摩擦力跟压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呢?二、讲授新课:1、滑动摩擦力【教师引导】结合实例分析,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总结一下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教师补充】摩擦力的种类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教师提问】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感受滑动摩擦力【学生活动】将手掌放在桌面上,向前轻轻移动手掌;收回手掌后,用力下压桌面,向前推动手掌,感受两次不同的感觉。

【教师总结】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教师补充】(1)“相对”的含义是指相对跟它接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2)“相对滑动” 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变化,可能的情况有: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运动;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但速度不等;两物体反向运动等。

因此,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擦黑板,黑板静止,但受滑动摩擦力。

【教师引导】结合推手感觉,分析一下,手受到滑动摩擦力时,滑动摩擦力对手的相对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手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相对运动的方向是什么关系?【教师总结】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f N F F μ=说明:①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②N F 是接触物间的弹力,在数值上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4篇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明确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知道滑动摩擦因数会计算滑动摩擦力。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能够根据二力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2.渗透物理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合理外推――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总结规律――实验验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合作探究,促进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

2.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鼓励科学探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信心。

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身边的物体(例如水杯、黑板擦、钢笔、橡皮、讲桌等物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导入:用手握住水杯。

开始问学生水的受力情况,学生进而分析。

水杯受两个力,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

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复习初中内容,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静摩擦力【实验探究】(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

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多媒体投影表格(参考表格)实验数据记录表。

重点分析:相对运动趋势,及方向在相互接触的的俩物体间,如果有了相对运动趋势,在接触面上有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静摩擦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

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5篇)第一篇: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3、学科:物理4、课时:2课时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1、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

静摩擦力教案教案名称:静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以及它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3. 学会分析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2. 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教学难点:1. 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2. 运用公式计算静摩擦力。

教学准备:1. 模型车辆或类似的物体;2. 平滑的表面;3. 板块或类似的物体。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教学,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不会自己动呢?请学生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给出答案:这是因为表面上的静摩擦力阻止了物体的运动。

Step 2:引出静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静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静摩擦力是两个表面紧密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当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产生的;当物体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会转变为动摩擦力。

Step 3:练习计算静摩擦力的方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例如:一个物体被放置在斜面上,如果斜面的角度是30度,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方法和公式:静摩擦力=物体的质量×重力加速度×sin(斜面的角度)。

学生根据提供的公式,自己计算并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逐步指导学生计算过程,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

Step 4: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2.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3. 当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于物体本身的重力时,物体会不会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课本、上网进行资料查找,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和答辩。

Step 5: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准备一个小车和一个平滑的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从实验引导学生得出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1)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再如手拿着瓶子,我们减少手对瓶子的压力,减到压力为零,也就是首只接触瓶子,这时候瓶子会掉下去,掉下去就说明这个时候没有产生一个向上的静摩擦力和它平衡,没有压力而是摩擦力消失,这说明产生静摩擦力还需要条件:(2)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并且相互挤压。

让学生联系光滑的地板容易摔倒,因为我们是靠静摩擦力行走的,所以光滑的木板摩擦力很小,也就容易摔倒,我们初中也讲过为了增大摩擦,我们将鞋底做成各种花纹。

所以我们知道光滑的两个接触面之间不可能存在静摩擦力,所以我们得出产生静摩擦力还需要条件:(3)两个接触面要粗糙。

那么,要产生静摩擦力必须具备上面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要完整地描述一个力,必须要说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其中,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很容易判断,它是在两个粗糙的接触面上。

静摩擦力的大小
首先提问学生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木块,怎样测得木块和桌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启发学生根据前面所讲进行的课程总结出测量静摩擦力的方法。

)我们不能直接测得静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的大小和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静摩擦力的示数。

用该实验装置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木块的运动状态,(注意不能让木块发生相对运动)并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及内容
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①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从物体受其他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加速度)来判断的)以后拓展用。

我们前面分析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手中的瓶子不下落时,用二力平衡来判断,这种方法就是状态分析法。

那么这个方法将在后面学习力的平衡和牛顿定律后将进一步进行深入学习。

②假如“光滑”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
发生相对运动。

由于光滑的接触面之间不可能产生静摩擦力,所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也就是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

然后判断出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判断静摩擦力的实例
图一图二
如图一,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是否收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如图二,将静止的物体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请问物体有没有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假设物体和传送带之间没有发生打滑)在这个例子中,静摩擦力充当动力,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静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但是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还可以得出的是接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它只是相对于它的接触面是静止的。

图三
如图三,判断手和绳子的静摩擦力,以及鞋子和地面的静摩擦力。

课堂小测
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叠放着物体A和B,A和B之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图所示,如果用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问这时A和B之间、B和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答案: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为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为零。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静摩擦力,学习了它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还有静摩擦力的判断。

下一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滑动摩擦力,请同学们回去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预习滑动摩擦力的内容,思考它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

作业:P77 2、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