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学科教学知识-)
英语教师PCK知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
英语教师PCK知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内容提要: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一般教学法知识,即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原则和技能;学科教学知识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即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知识。
来提高课堂效率。
主题词:学科教学知识(PCK)学科教学目标英语育人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它具体表现为教师知道使用怎样的演示、举例、类比等来呈现学科内容,知道学生的理解难点。
学科教学知识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主题的教学是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即教师在面对特定的主题时,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与能力,将学科知识加以组织、调整与呈现,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知识。
它具有与内容相关;基于经验反思;有实践性;个体性以及情境性的特征。
从静态角度分析,学科教学知识是由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所构成,但这些方面的知识不能自然而然地生成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常用的有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等。
而英语的学科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功能,话题等。
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具有交际功能,所以最基本的教学法有: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竞赛,游戏等教学法。
我所理解的教育情境知识指的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趣味性、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它包括:(1)、教育情境知识涉及到学习者及其活动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CK》课件
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过 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内容精选
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 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的教 学内容。
组织结构化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结构清 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 系。
内容更新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 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保 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 瞻性。
PCK在教师资格认证中的作用
教师资格认证是保障教师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将PCK作为教 师资格认证的重要指标,严格把关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建立完善的PCK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 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CHAPTER
06
PCK研究与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PCK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课堂纪律维护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教学 活动的正常进行。
学生参与度提高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 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评价方式多元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 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
CHAPTER
05
PCK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技术与PCK的融合
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PCK提供了新 的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 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具备PCK的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设计出更 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PCK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教师的PCK水平直接影响 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PCK介绍教学文档
PCK(学科教学知识)介绍简介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为了研究学科知识怎样转化为教学的内容,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启动了一个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计划,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识别三种知识:学科知识、PCK和课程知识。
后来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又添加了四个范畴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即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原则和技能;有关教育目的、目标意图的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和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发展的知识;关于其他课程的知识。
舒尔曼首创的PCK这一概念,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响应,很多人投入到这一研究课题。
本文侧重科学教育对PCK 做一简单的概述。
出处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Lee. S6ulman)率先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简称PCK。
他认为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只重视专业学科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法知识,忽略了教师作为一门像医生,律师那样的专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在复杂的教学工作中使用的,并且有别于单纯的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知识,舒尔曼称之为“迷失的范式”(missing paradigm)。
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
在次年发表于《哈佛教育评论》的另一篇论文中,舒尔曼再次强调及重申了PCK的概念。
指出,“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与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可能是现有教育研究中所缺的”。
从他的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舒尔曼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具体的一系列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不同的教学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 C K)——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键问题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从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到关注新理念、新经验的教学再到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实际获得与成长,自觉调整教学行为的教学。
今年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化标准。
教师的专业化要求老师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经验。
为此需要老师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规范的专业考核与资格认证、严格的专业纪律、与时俱进的专业进修、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备专门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
方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的社会服务。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服务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有效果,学生上完一堂课,学生会学会或知道甚至掌握了某些知识,或学生感觉到某种情感被触动,或在某方面受到启发。
二、有效率: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
三、有效用:教学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求完成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四、有效益:教师能选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关键性、统领性知识;能思考每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评价每个活动的作用、收获,学生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为了能打造有效课堂,实现三维目标,最终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知识这一载体。
知识不等于能力,但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和训练能力。
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在知识丰富中启迪思维、成长智慧,学生见多识广便是此中道理。
在知识增长中提高分析、思维力,在知识迁移中显示综合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具有专业性,具有教育教学所需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专业化的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实现教学优质的关键!在专业知识中包括七项知识,分别为:①学科知识②一般教学知识③课程知识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 e d a g o g i c a l C o n t e n tK n o w l e d g e,简称P C K)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⑥教育情境知识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通过论证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P C K)最能区分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不同。
所谓PCK是
作业一:所谓PCK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
是教师的实际的课堂上如何处理具体的数学内容的策略性知识,它是由一些相关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结晶体,它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知识。
教师如何获得PCK?聚焦课堂1、教师的真功夫表现在课堂上2、教学理论扎根在课堂上3、课程改革发生在课堂上具体途径: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内容知识、课程知识、教学目标、一般教学法、学习者知识、背景知识。
通过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一种教学的形态,然后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自我评价,自我检测。
然后对教学效果,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最终产生新的理解。
经过多种循环将上述的这些知识融合形成PCK知识。
作业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是为了促进教学,最重要的是把研究问题聚焦在课堂教学上,把教学要素:教(教师)、学(学生)、内容、评价、物理环境、课程资源等进行组合,形成丰富的研究视角进行研究。
在数学教学中你遇到过哪些疑难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经历课改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课改理念促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转变,一些可喜的变化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新理念的实施的困难,课改受到了许多现实情况的约束。
数学老师们在享受新课改同时,也生出了很多问题,下面就本人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供交流。
新课改要求体现“以生为本”。
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学不到知识。
出现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点解决:1、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学生本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要转变单纯工具性的目标定位,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经验包括经历,更包括学生在此经历中形成的丰富的心理体验。
学生的经验构成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作为一个工作在第一线的数学老师,除了研究教材之外,更应该花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与兴趣,促进学生尽快达到课程标准的目标。
学科教学知识(PCK)讲解学习
学科教学知识(P C K)学科教学知识(PCK)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1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舒尔曼的观点把PCK作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能够区分教师与学科专家,并且是最有效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
总之,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格罗斯曼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2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本特征2.1与内容相关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虽不同于学科内容,但其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
2.2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基于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经过综合、转化而不断获得与丰富的。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引言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将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融合的知识结构。
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核心因素以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掌握的一种综合性知识,它是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融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
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知识三个要素。
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
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熟悉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同时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困难和误解,掌握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能够在面对不同学生需求时进行灵活调整。
3. 学生知识学生知识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了解。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因素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因素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知识,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跟进学科的发展变化。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够准确理解学科的本质和内涵,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2. 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过程。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是指运用PCK理论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
本文将从PCK理论视角下提出一些策略,以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深入理解学科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关键。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运动学科的知识,包括运动规律、技能要领、运动生理等,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参与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技能提升。
二、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能够被学生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内容。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任务和教学材料,设计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课程和活动,提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科任务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运动学习和实践。
三、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授学科知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示范教学、对比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反馈和评价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五、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创新实践六、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1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舒尔曼的观点把PCK作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能够区分教师与学科专家,并且是最有效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
总之,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格罗斯曼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2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本特征2.1与内容相关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虽不同于学科内容,但其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
2.2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基于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经过综合、转化而不断获得与丰富的。
PCK: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PCK)内涵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
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PCK)内涵及其对教师培训的启示刘琳娜刘加霞(北京教育学院)摘要:近年来,围绕PCK核心内涵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对其内涵有不同看法,名称的翻译也各不相同.笔者以为,PCK(学科内容教学化知识)的核心内涵应该包括三层含义:第一,针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最有用的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多种表征方法;第二,学生对某一特定主题感到容易或困难的原因,学生的偏见和误解、消除误解的知识;第三,将学科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培训应重点关注特定学科具体内容的PCK,依托教师的案例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教师PCK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PCK教师知识教师培训舒尔曼(shulman)在美国教育研究委员会1985年例会上发表题为《Thosewhounderstand:Knowledgegrowthinteaching)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PCK(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这一概念,该报告于次年(1986)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上公开发表。
此后,围绕着PCK内涵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综述已有研究后我们发现:在很多后来学者的研究框架中,PCK的内涵很宽泛,甚至可以说囊括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中所有重要成分,如果是这样,提出PCK的价值何在呢?此外,我国大多数学者将PCK翻译成“学科教学知识”,这种译法是否符合PCK的本质内涵?基于这样的一些思考,笔者以为有必要追本溯源,对比相关研究成果,对PCK的核心内涵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阐释,以为教师培训提供可资借鉴与可操作的建议。
一、PCK提出的背景及概念溯源有研究者认为,PCK的概念其实可以追溯到杜威(1859~1952)“学科内容心理学化”的观点,杜威指出,一个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不同于教师对同一学科的理解,教师必须学会将学科内容心理学化,重新思考学科的课题和概念使之易于为学生所接受(Dewey,1904)。
解读PCK
解读PCK……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为了研究学科知识怎样转化为教学的内容,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启动了一个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计划,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识别三种知识:学科知识、PCK和课程知识。
后来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又添加了四个范畴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即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原则和技能;有关教育目的、目标意图的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和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发展的知识;关于其他课程的知识。
舒尔曼首创的PCK这一概念,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响应,很多人投入到这一研究课题。
本文侧重科学教育对PCK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PCK的研究背景1.教师教育课程重点的游移和研究范式缺失。
历史上,教师教育课程的重点在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两者之间游移,当教师教育课程的重点集中在教师的学科知识时则忽视了学科内容怎样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当它转移到一般教学法时,常常以牺牲学科内容为代价,与相关学科具体的内容脱节。
在研究上,研究者忽略了课堂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其他大多数关于教学研究的范式也常常忽略了这一问题,学科问题只是偶尔作为一个环境变量引入研究——作为一个根据内容种类划分数据的控制特征,但没有研究者关注过学科内容本身,没有问过学科内容是怎样从教师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也没有人问过对内容的系统陈述与学生所学到的或错误理解的如何关联。
舒尔曼把在各种各样教学研究中缺乏关注学科问题的范式称为“缺失范式”。
2.教师的知识和学科专家的知识区别。
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来自于科学领域的专门学科。
科学领域的理论模型不同于教科学和学科学的理论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理论和概念背后隐含着信念和假设,例如科学知识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科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揭示教材中的科学思想,理解科学家的信念所起的作用。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一、概述在教育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掌握一种强大的工具,那就是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学内容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它不仅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
PCK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Shulman)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的核心概念。
PCK是指教师在教授某一学科时,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特征、教育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知识。
这种知识不仅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学生如何学习这一内容的认识,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如何教授这些内容的策略。
PCK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同时,PCK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PCK是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CK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理论阐述等方式,揭示PCK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并探讨如何培养和运用PCK,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一种独特的教育领域知识,它融合了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的理论,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PCK不仅仅关注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教师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和背景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领域,PCK被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PCK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引言运动能力是指人体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完成运动任务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运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活动生活、增强体质的重要保障。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不总是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其全面素质的提高。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一、认识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帕克(Parker)于1986年提出的,它是指教师在某一学科教学中掌握的一种知识结构。
PCK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学生学习行为、教学方法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的知识结构。
它强调了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结合,在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1.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开展锻炼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目标,例如通过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样化的锻炼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 创设情境模拟培养实践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运动情境和模拟场景,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能力。
在篮球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比赛情境,让学生在竞技场上真实体验比赛的紧张和激烈,从而提高其运动技能和应变能力。
3. 运用跨学科知识促进综合发展PCK理论认为,跨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心理学、运动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技能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升其运动能力。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训练,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设置学习目标和自我监测,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和持久力,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5. 提倡协作学习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倡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通过分组训练、团体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自然移位pck理念
自然移位pck理念
自然移位PCK理念是“PCK”(学科教学知识)理论的一个新发展,其核心理念是教师通过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交互作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探究为取向,使教师、学生和学科内容之间形成有意义的互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自然移位PCK理念包括四个维度:
1. 内容深度: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学科内容,把握学科内容的本质和核心概念,并能够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呈现。
2. 学习者联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3. 教学法策略: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工具进行教学。
4. 评估与反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自然移位PCK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
pck及其对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启示
一、介绍PCK概念1.1 什么是PCK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教学内容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结合。
它是在教师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1.2 PCK的重要性PCK不仅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深入了解,还包括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这对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发挥至关重要,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PCK对幼儿园教师的启示2.1 对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启示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PCK。
这包括让教师深入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语言特点,掌握幼儿园教育学科内容,并学会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样,教师在进入实际教学岗位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2.2 对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启示在教师的职后教育中,应该重视PCK的持续培养。
随着教师实际教学经验的增加,他们对PCK的理解和运用也会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学科研究也是提高PCK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研究来不断提升自己的PCK水平。
三、PCK培养的具体措施3.1 学科教育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幼儿园教师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应该学会将学科教育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PCK。
即使是最基础的学科知识,也要给予教师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让其了解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3.2 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中,都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只有通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教师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PCK的重要性,更好地应用PCK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3 学科研究的参与帮助幼儿园教师提升PCK水平,还需要鼓励他们参与学科研究。
通过参与学科研究,教师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科知识,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PCK水平。
四、结语PCK对于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教师的PCK。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研究,教师们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PCK水平,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
PCK知识
PCK是教学最有效的知识转贴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为了研究学科知识怎样转化为教学的内容,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启动了一个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计划,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识别三种知识:学科知识、PCK和课程知识[1]。
后来舒尔曼和他的同事又添加了四个范畴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即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教学的原则和技能;有关教育目的、目标意图的知识;关于学习者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特征和认知,学习动机和学习发展的知识;关于其他课程的知识[2]。
舒尔曼首创的PCK这一概念,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响应,很多人投入到这一研究课题。
本文侧重科学教育对PCK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PCK的研究背景1. 教师教育课程重点的游移和研究范式缺失。
历史上,教师教育课程的重点在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两者之间游移,当教师教育课程的重点集中在教师的学科知识时则忽视了学科内容怎样转化为教学的内容;当它转移到一般教学法时,常常以牺牲学科内容为代价,与相关学科具体的内容脱节。
在研究上,研究者忽略了课堂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其他大多数关于教学研究的范式也常常忽略了这一问题,学科问题只是偶尔作为一个环境变量引入研究——作为一个根据内容种类划分数据的控制特征,但没有研究者关注过学科内容本身,没有问过学科内容是怎样从教师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也没有人问过对内容的系统陈述与学生所学到的或错误理解的如何关联。
舒尔曼把在各种各样教学研究中缺乏关注学科问题的范式称为“缺失范式”[3]。
2. 教师的知识和学科专家的知识区别。
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来自于科学领域的专门学科。
科学领域的理论模型不同于教科学和学科学的理论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理论和概念背后隐含着信念和假设,例如科学知识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科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揭示教材中的科学思想,理解科学家的信念所起的作用。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引言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运动能力普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将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 PCK 理论概述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美国学者 Magnusson(1984)和 Shulman(1986)提出的,旨在探究教师应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
PCK 知识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是集合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的产物,是指教师将学科知识嵌入教学过程中的特定知识。
PCK 理论突出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科知识本身,还要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二、运用PCK理论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2.1 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包括他们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体育动作的掌握情况、对运动技能的认知和理解等。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2.2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