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科构成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么教?对每一个处在观念转型期的语文教师而言,这些都是不能不了然于胸的问题。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经过好几轮的新课程培训,至今依然有不少人对以上问题迷惑不清。

听了苏立康教授的讲座,我对语文PCK的理解是:教师把既有的学科知识,根据时代社会背景,考虑学情,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通俗地说,语文PCK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下面拟就语文学科教学知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是什么?准确地界定每门学科的构成要件是顺利走进一门学科的必要条件。

语文教学之所以长期搞不清“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原因正在于这门学科似乎缺少像数理化那样清晰明确的知识序列。

为此,甚至有人怀疑它能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为了教学的需要,人们还是想给它一个明确的界定。

在建国不久的1956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被笼统地称为“文学”。

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才把“文学”改成“语文”,并强调“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工具”。

直至1996年颁布的历经先后6次修订的教学大纲才在继续突出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基础上,首标“文化”二字,强调语文还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只是没有明确界定“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地位。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的争论依然继续。

2000年的语文教学大纲终于正式确认了语文学科的文化功能,明确规定“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在此基础上,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准确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说明其构成要件不外乎“语言文字”和“人类文化”两个层面,二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

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教授和他的同事启动了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于是就有了PCK。

舒尔曼认为PCK是指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适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学生的能力,是综合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背景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小学语文教学PCK综述(学习笔记)课程及专家简介:课程简介:深入学科,探索什么是PCK(学科教学知识),为什么关注PCK(学科教学知识),并对小学语文的PCK(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提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PCK (学科教学知识)和小学语文PCK(学科教学知识)要点。

专家简介: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部主任(2005年起)、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顾问教授(2008-2009)、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2008年起)、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编委(2007年起)。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2003)、《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2004)、《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2007)、《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大2007)。

总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1978-2005)》(6卷,上海教育)、《21世纪专题教程?语文系列》(10种,华东师大)、《新课程教例与教案研究丛书》(12种,广西教育)。

主编:《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2004)、《语言知识新视点》(华东师大2005)、《新课标小学语文学本》(华东师大2004)、《新课程高中语文课例评析》(高等教育2006)、《国家课程标准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试编本)》(上海教育2007)。

绪论:小学语文教学PCK一、什么是PCK(是英文翻译)两种译法的含义各有侧重,一方面是学科教学知识(强调学科教学),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知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强调具体内容教学)。

PCK指的是老师的教学知识,即教师关于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以及如何对特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策略、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之间的的差别。

学科PCK在教学中的核心是解决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综合考虑的种种因素。

教学内容——教什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学科教学知识PCK》课件

《学科教学知识PCK》课件

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过 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内容精选
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 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的教 学内容。
组织结构化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结构清 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 系。
内容更新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 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保 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 瞻性。
PCK在教师资格认证中的作用
教师资格认证是保障教师质量的重要措施,应将PCK作为教 师资格认证的重要指标,严格把关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建立完善的PCK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对 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CHAPTER
06
PCK研究与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PCK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课堂纪律维护
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确保教学 活动的正常进行。
学生参与度提高
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 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评价方式多元化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 品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果。
CHAPTER
05
PCK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技术与PCK的融合
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PCK提供了新 的发展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 助于提升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具备PCK的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设计出更 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PCK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教师的PCK水平直接影响 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内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综述及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

国内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综述及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
运算 规则 . 上海 市 青 浦 实 验 研 究 所 ( 0 7) 过 个 案 研 究 20 通 的方 法 比 较 了 小 学 数 学 新 手 教 师 和 专 家 教 师 的
P K 研 究选 取 了青 浦 区两 名 小 学 三 年 级 的教 师 , C .
书 中规定 的任 务水 平 的 调 整 等 四个 方 面 ; 适 应 分 将
P K) 为 教 师 知 识 研 究 中 的 “ 学 ” C 成 显 .我 国 开 展 P K研究 已有 十余 年 , 这 十余 年 来 已取 得 的成 果 C 对
进行研究综述 , 探讨其对师资培训的启示 . 1 国 内关 于 P K的研 究 C 1 1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 李琼 、 玉菁 和萧 宁波 (05 经 采 用 问卷 测 查 倪 20 ) 法, 考察 了3 2名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的学科 知识 , 出两类教师在数学知识与数学学科本质 的 得 理 解方 面表 现 出 明显 的 差 异 .与 非 专 家 型 教 师 相 比, 专家 型教 师对 数学 知识具 有 深刻 的理解 , 括深 包 层 的概念 理解 与 结构 化 的知 识 组 织 ; 家 型教 师 倾 专
向于用 “ 题解 决 ” 问 的观 点 看 待 数 学 学 科 与 学 生 的 数 学学 习 , 即将 数 学 问题 的解 决看 作 为猜想 、 论证 与
认知基础 、 风格 、 个性 的把握 , 教学方法 、 略的选 策 择 ; 二次 “ 化 ” 要 体 现 于 课 堂 教 学 中 , 现 为 第 转 主 表 知识 的呈现 , 课堂 的决策 、 监控 、 补救 , 媒体的使用 , 教 学 的指导 、 价 , 成 问题 的应 对 , 评 生 师生 关 系 ; 3 ()
素; ②课堂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 、 教学效果三要素 ; ③ 课 后反 思 内容 、 征 ; 对 P K 的 认 知 比较 ; 对 特 ④ C ⑤ P K生成 和发展 的体 认 这 五 个 方 面 的 比较 , 出 结 C 得

外国学者关于PCK的研究综述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迪

外国学者关于PCK的研究综述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迪

外国学者关于PCK的研究综述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迪【摘要】通过对外国众多知名学者关于学科知识教学(PCK)的内涵和其研究进行探寻,试图为寻求自身更高专业要求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启示,同时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和发展PCK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PCK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专业发展一、文献综述(一)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在19世纪以前,教师的培养与学者、科学家培养没有大的区别,主要是学科知识(SubjectMatterKnowledge);到了20世纪中后期,教育学诞生后,教育知识开始作为教师基础知识成为教师培养的必备内容,基本上是学科知识+教育知识(PedagogicalKnowledge)的结合。

Hill等提出的knowledgeofmathematicforteaching(数学教学知识),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的专业知识,包括向学生解释数学概念,理解学生的表达和解题过程,评判学生的作业等。

Ball通过研究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以数学专业为导向的学科知识的本质,提出了“教学需要的数学知识”(mathematicalknowledgeforteaching,简称MKT)。

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对PCK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的专家,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反思自己对掌握学科知识的的能力上的欠缺,反思自己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是学生不能顺利接受的,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让自己在教学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也能适合学生的道路。

他认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不仅能熟练地教授的学科知识,更要不断反思自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让自己成为一名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掌握的知识的专家。

(二)研究问题(总结一些问题)1.小学数学教师学科知识(SMK)和学科教学知识(PCK)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是怎样有效融合的?2.小学数学教师PCK的结构、以及影响其生成、发展的因素。

学科教学知识(PCK)讲解学习

学科教学知识(PCK)讲解学习

学科教学知识(P C K)学科教学知识(PCK)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1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舒尔曼的观点把PCK作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能够区分教师与学科专家,并且是最有效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

总之,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格罗斯曼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2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本特征2.1与内容相关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虽不同于学科内容,但其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

2.2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基于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经过综合、转化而不断获得与丰富的。

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

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

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朱倩梅引言从师范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来看,70年代以前比较强调教师的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70年代之后,开始注重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尤其是一般教学知识。

8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又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知识(PCK)对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促进有效教学,培养高素养的师资,对PCK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1]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而提出来的概念。

当时,在美国许多州的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往往只测试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

学科知识多是测验一些事实知识的记忆,教学知识仅是涉及准备教案和评价,识别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室管理与教育政策等,完全看不到学科的影子。

因此,Shulman提出了PCK的概念,试图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重新重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Shul~指出,以前的教学研究范式忽略了学科问题,然而,学科问题对教学很重要,如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教师怎样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教师怎样处理有问题的学科课程材料以及怎样使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来生成解释和表征(Shulman,1986)。

Shulman把各种教学研究中忽视学科问题的研究称为“缺失范式”.(董涛,课堂教学的PCK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1.PCK的特征与类型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2]1.1 PCK的内涵及基本特征1.1.1 PCK的内涵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

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PCK(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引言高中文言文教学是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关键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言文教学,掌握并运用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PCK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PCK的概念与特点PCK,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科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PCK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PCK是与学科紧密相关的知识。

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掌握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经典文言文的诠释方法等。

其次,PCK是将学科内容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知识。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最后,PCK是一种灵活的知识。

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二、PCK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挑战在PCK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文言文语法的复杂性。

相比于现代汉语,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句法结构、词语用法和语体特点,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其次是经典文言文的诠释与理解。

经典文言文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背景知识提出了一定要求。

教师需要将纯粹的语言学习与文化知识的传授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时代背景、作者意图和作品内涵。

最后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对于传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三、提高PCK水平的策略与方法为了提高PCK水平,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

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简介-“学科教学知

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简介-“学科教学知

“学科教学知识(PCK)”远程培训精品课程简介一、课程开发背景1986年,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最早提出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

1990年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具体解析为四个部分: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点(关于学科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学生对于特定学习内容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以及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引起美国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它是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的分水岭,是衡量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分界线,并成为制定学科教师专业标准,设计教师教育课程指南的重要依据。

1995年前后,美国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引入台湾,2005年以后开始引起大陆教育学界的关注。

但到目前为止,大陆学界对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仍只停留于一般的理论诠释层面,很少深入到具体的学科与年段,因此仍远离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实际,无法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所应用。

二、课程开发目标1、本课程是中国教师研修网自主研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骨干培训精品课程,以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8科为试点,初步解析出PCK的学科内涵。

2、在2009年,重点开发上述8个学科的PCK教师远程培训精品课程,为提高我国学科教师培训模式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与创新,计划10月底完成视频课程研发。

三、课程开发队伍在全国范围内遴选8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以主编负责制的形式,组织课程研发团队。

专家团队的的组成本着认同PCK理论,对本学科的学科教学知识有深刻理解,对当前学科教学实际和典型课例有深入研究的原则,提倡学科课程专家、学科教育专家与学科教研员、名师的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不同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相互尊重、精诚合作。

精心选择合适的人来上合适的课。

项目负责人是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研究员。

语文学科PCK综述

语文学科PCK综述

语文学科PCK综述王荣生一、什么是PCK(一)PCK定义1、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大致有两种译法:一种将其译为“学科教学知识”,一种译为“教学内容知识”。

我们不需要关注这两种译法的差别,只关注主要方面:第一种译法强调的是学科教学,不同学科的教学知识是有差异的;第二种译法强调教学内容知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某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比如写作中的描写这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具体内容的教学。

把两种讲法综合起来:PCK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知识”,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

PCK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PCK指的是“教师的教学知识”,即教师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以及如何对特定的学生实施教学的策略、方法和评估学生学习成效的知识。

)(二)用图表来表示:语文学科教学知识(PCK)行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什么理据怎么教是教什么的展开。

(三)举例: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崧舟老师《长相思》教学。

1、课堂教学分三个板块: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三个落点,“词意”“词情”“词心”,一步一个台阶。

)2、具体环节:(1)借助注释,读懂词意A读对生字、多音词,然后是词的停顿。

B读出味道和感觉C讨论两个问题:身在何方?心在哪儿?抓住了两个关键词。

对这些内容加以提炼与分析就是老师的PCK。

(2)展开想象,读出词情A课件——朗读——看见了什么?B想象写话——家乡的画面和情景。

C落到一个字“碎”,聚焦词心。

为什么落到“碎”,加以分析就是PCK(3)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A自提问题: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君”可以是夫、父、儿、弟,怎么问?你是词人,你怎么回答你的亲人。

反复的问问答答,词的理解不断丰厚加深。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引言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所具备的,将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融合的知识结构。

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核心因素以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掌握的一种综合性知识,它是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融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

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知识三个要素。

1.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

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熟悉学科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同时能够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教学知识教学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困难和误解,掌握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评估方法,能够在面对不同学生需求时进行灵活调整。

3. 学生知识学生知识是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了解。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需求和学习风格,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因素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因素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学生知识,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1. 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

教师要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跟进学科的发展变化。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够准确理解学科的本质和内涵,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任务。

2. 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能够根据学生需求灵活调整教学过程。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是指运用PCK理论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

本文将从PCK理论视角下提出一些策略,以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一、深入理解学科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是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关键。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运动学科的知识,包括运动规律、技能要领、运动生理等,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运动学习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参与学科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技能提升。

二、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能够被学生理解和运用的教学内容。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任务和教学材料,设计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课程和活动,提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学科任务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运动学习和实践。

三、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传授学科知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示范教学、对比教学、游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合作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注重反馈和评价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升。

在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表现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五、促进跨学科整合和创新实践六、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PCK理论认为,教师需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

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

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的研究综述谢天中国教师研修网一、关于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一)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背景1. 教师教育课程重点的游移和研究的范式缺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点一直在学科知识和一般教学法两者之间游移,当教师教育课程的重点集中在教师的学科知识时则忽视了学科内容怎样转化成教学的内容;当重点转移到一般教学法时,又常常以牺牲学科内容为代价,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内容脱节。

在研究上,研究者忽略了课堂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教学内容,也就是学科知识,其他大多数关于教学研究的范式也常常忽略了这一问题,很少有研究者关注过学科内容本身,没有关注学科内容是怎样从教师的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的,也没有人关注对内容系统陈述与学生所学到的或错误理解的知识关联。

著名教育家L ·舒尔曼教授把在各种各样教学研究中缺乏关注学科问题的范式称为“缺失范式”。

2. 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诞生学科教学知识PCK 概念的提出最早始于舒尔曼教授。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由于公众对教育现状不满,引发了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

舒尔曼教授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启动了名为“教师知识发展”的研究计划。

PCK 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 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 概念,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他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及研究后提出,教师除了应具备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另一种新的知识,即PCK ,他还把PCK 描述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代表形式”。

在次年发表于《哈佛教育评论》的另一篇论文中,舒尔曼教授再次强调及重申了PCK 的概念。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

学科教学知识(PCK)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1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内涵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舒尔曼的观点把PCK作为教师最有用的知识,能够区分教师与学科专家,并且是最有效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

总之,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格罗斯曼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2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本特征2.1与内容相关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虽不同于学科内容,但其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

2.2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基于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经过综合、转化而不断获得与丰富的。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一、概述在教育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掌握一种强大的工具,那就是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学内容知识)。

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它不仅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

PCK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Shulman)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的核心概念。

PCK是指教师在教授某一学科时,将学科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特征、教育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知识。

这种知识不仅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深刻理解,还包括对学生如何学习这一内容的认识,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如何教授这些内容的策略。

PCK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背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同时,PCK还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PCK是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CK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理论阐述等方式,揭示PCK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并探讨如何培养和运用PCK,以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是一种独特的教育领域知识,它融合了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的理论,旨在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PCK不仅仅关注教师所拥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更强调教师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适合不同学习风格和背景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领域,PCK被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PCK的重要性。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 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下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引言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运动能力普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视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将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 PCK 理论概述学科教学知识(PCK)是由美国学者 Magnusson(1984)和 Shulman(1986)提出的,旨在探究教师应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

PCK 知识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其中学科教学知识(PCK)是集合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的产物,是指教师将学科知识嵌入教学过程中的特定知识。

PCK 理论突出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能够将这些学科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科知识本身,还要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策略。

二、运用PCK理论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2.1 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包括他们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体育动作的掌握情况、对运动技能的认知和理解等。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制定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2.2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综述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综述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综述作者:刘思敏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4期摘要:关于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教师知识研究中的热点。

我国学者对PCK的研究已有十余年,所获得的成果多为对PCK基础理论的分析,包括PCK结构、来源及价值等。

近五年来才较多出现对特定学科教师PCK调查研究及不同教师PCK的比较研究,且集中于科学领域。

可见PCK的研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教师知识构成教师职业专业化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最早是由美国舒尔曼(Schulman)教授于1986年提出来的,他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PCK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国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兴趣。

我国最早引介的文章见于2000年。

对PCK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分析教师知识构成的问题,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回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认识有两种主要观点,这两种主要观点的分歧集中在“什么知识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最重要”的问题回答上,一种认为学科知识(Content Knowledge,即CK)最为重要,而另一种观点则更看重一般教学法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即PK),这两种观点在教师专业知识的认识上都有片面性。

1986年,斯坦福大学教授Shulman提出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概念,即“学科教学知识”,他指出:“确认教学的知识基础之关键就在于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交互作用,就在于教师拥有的下面这种能力,即将他所知晓的学科知识改造成在教学意义上有能力的、能够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形式上。

”Cochran等人进一步指出:“教师区别于生物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教育研究者不在于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质量和数量,而在于他们如何组织和使用知识上。

PCK研究的文献综述

PCK研究的文献综述

PCK研究的文献综述2.1“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提出到上世纪80年代,研究者们更愿意使用“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师发展”等术语,“教师学习”概念的兴起并不仅限于术语的更迭,它还体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教师培训”强调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师教育”注重教育理论的灌输,而“教师发展”则强调教师通过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刘润清2000)。

“教师学习”更能体现教师自身成长的主动性、自觉性、日常性、内生性(肖正德、张素琪 2011)。

2.2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绝大多数教师学习研究关注的都是两个问题,即教师学习的结果和教师学习的过程。

同时,对于教师学习的研究存在两个不同的视角,即实证主义和解释现象学。

实证主义侧重探究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如Shulman1987; Grossman1990)。

Shulman(1987)的研究重点是支撑教学的“知识基础”及其渊源。

在认真考察了新手教师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增长和优秀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Shulman提出“是什么样的知识使得教师这样或那样去教学?”的问题,并在论证他的教学理念中,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基础和教师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

Grossman (1990)综合了关于教师知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包含一般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环境知识四个核心成分的教师知识框架,并且指出各类知识范畴并不是彼此独立、毫不相关的,而是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基于解释现象学的研究并不关注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知识,而是更关注教师“实际”具备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知识的情境性、复杂性、个体性和不确定性。

1983年Schön发表了《反思性实践者:专业人士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一书,提出了超越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论的实践认识论。

同年,Elbatz(1983)开创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先河,通过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回顾式访谈的案例研究,发现真正指导教师实践的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实践”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朱倩梅引言从师范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来看,70年代以前比较强调教师的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70年代之后,开始注重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尤其是一般教学知识。

8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又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知识(PCK)对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促进有效教学,培养高素养的师资,对PCK 的研究是有意义的。

[1]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而提出来的概念。

当时,在美国许多州的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往往只测试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

学科知识多是测验一些事实知识的记忆,教学知识仅是涉及准备教案和评价,识别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室管理与教育政策等,完全看不到学科的影子。

因此,Shulman提出了PCK的概念,试图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重新重视学科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Shul~指出,以前的教学研究范式忽略了学科问题,然而,学科问题对教学很重要,如教师对学科的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教师怎样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教师怎样处理有问题的学科课程材料以及怎样使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来生成解释和表征(Shulman,1986)。

Shulman把各种教学研究中忽视学科问题的研究称为“缺失范式”.(董涛,课堂教学的PCK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1.PCK的特征与类型PCK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86年舒尔曼教授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刊《教育研究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该项目由斯宾塞基金会所资助,研究对象为斯坦福大学一组科学、数学、社会学科和英语专业的职前教师,研究主题是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发展之间的关系。

文中舒尔曼教授首次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将其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

[2]1.1 PCK的内涵及基本特征1.1.1 PCK的内涵PCK是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教师独特学科内容领域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理解的特定形式。

舒尔曼的观点把PCK作用教师最有用的知识,能够区分教师与学科专家,并且是最有效的类推、阐述、示范和解释。

[3]总之,舒尔曼对PCK的定义实际上是将PCK作为多种知识的综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的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它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的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

格罗斯曼(Grossman)则定义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的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

[2][3]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

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

1.1.2 PCK的基本特征[4]一、与内容相关。

教师的PCK是教师关于如何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表达与教授给学生的知识。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虽不同于学科内容,但其指向于特定学科及其内容的加工、转化、表达与传授,与特定主题紧密联系即与学科内容息息相关。

二、基于经验的反思,具有实践性。

教师的PCK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教师基于课堂实践以及在生活与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对其进行反思、归纳与总结,经过综合、转化而不断获得与丰富的。

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离不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环境中所获得的经验及其基于经验的有目的、有重点的反思。

而获得PCK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教师工作、生活的专业场景。

正是在这种由实践→经验积累→反思→再实践→再经验积累→再反思……的不断往复的知识结构重组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获得了成长与发展。

其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所以PCK具有实践性。

三、个体性。

PCK是教师个人在自己所任学科和所在班级的特定范围内,不断将各方面知识综合、创新的探究过。

具体而言,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对社会所倡导的学科教学论这种理论形态的“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的理解、概括与系统化,并通过与教育实践行为之间的不断互动,才能逐步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真正信奉并在实践中实际应用的知识,即教师的“个体知识”。

此外,不同个体在对其已有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学习时,由于其已有经验与背景不同也会导致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

所以教师的PCK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不同的教师的PCK是不同的。

四、情境性。

教师的PCK涉及教师如何教的知识,而教学是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的,情境是整个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成分,情境不同,所产生的教学与学习也不同,教学与学习受到具体的情境特征的影响。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正是这样一种反映教师所处教学现场的特点、与学科内容紧密相关的“视情形而定”的知识。

所以教师的PCK具有情境性的特点。

五、整合性。

PCK是学科和教学两种知识的融合的产物,具有融合性或整合性。

莱德曼和拉茨认为,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与持续使用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于教学活动中,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才能融合起来形成学科教学知识。

PCK本质上并非是单独存在的知识体系,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与教学知识而形成的知识。

1.2 PCK的类型一、静态PCK舒尔曼关于PCK概念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关于学科内容知识的呈示,二是对学生前概念、概念以及具体学习困难的理解。

[5]罗斯曼(Grossman)通过对英语学科中研究总结出的PCK较为系统,有四个因素。

马克斯(Marks)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提出教师应掌握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媒体教学的知识、具有学科知识和在教学中能安排学生活动以及注重教学的行为表现。

塔米尔(Tamir)则提出PCK应包括关于课程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的知识、关于评价的知识。

不同的学者对PCK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可是总体来说对PCK 的内涵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只是为PCK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佐证与辩护。

在Grossman等看来,强调的是“知识”,而这一词表示的是静态的,它所指向的是认识的结果。

所以PCK属于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它忽视了主体在认知和理解学科以及教学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

二、动态PCK科克伦等(Cochran,DeRuiter&King)认为,PCK应该由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改为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即学科教学认识,因为“知识是静态的,认识是动态的,学科教学认识是教师对教学法、学科内容、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境等四个构成因素的综合理解,总是处于连续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学科教学认识的发展,教师能够依据他们的理解为学科中的特定内容创造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中构建最有效的理解“。

相对于舒尔曼的PCK,PCKg增加了两种成分,一种是关于学生的知识,另一种是有关学习情境的知识。

这里,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策略、年龄和发展程度、态度、动机以及他们对所学学科拥有的前概念。

关于学习情境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形成教与学过程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在环境的理解。

[5]构成PCKg的四种成分是相互关联、整合在一起的一个融合体,这四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就是个体观念变化、整合最终形成学科教学认知的过程。

在这里,“综合的”(synthesized)与“整合的”(integrated)成为最能表现学科教学认知发展特点的重要术语。

PCKg不单单是知识的新形式,是由四种要素相互整合而构成。

托宾(Tobin)等人开展的关于经验型教师的案例研究也支持教师知识的“整合”特点。

尽管舒尔曼所使用的术语“转换”(transformation)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适的,但由于他把焦点主要放在了伴随教学经验的学科内容知识发生的变化上,使得PCK隐含的含义成了传统学科内容知识的一种新的形式。

Veal和Makinster将不同文献中提到的PCK成分加以搜索归类,然后将PCK分为:普通PCK(General PCK),学科PCK(Domain Specific PCK),包含历史、科学、数学和英语等,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统称为科学,话题PCK(Topic Specific PCK),例如化学中的溶解、氧化和化学计量等。

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教育学中的教学法。

[6]2.PCK的作用及意义2.1 PCK的作用一、促进有效教学。

PCK与学科知识的区别在于它是为了有效地传授一门学科所必须拥有的知识,而不是知识本身。

它是一种有关如何组织、呈现具体内容、问题,并使之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的理解,其中包括最有用的呈现知识的形式、最有力的类比、图表、例证、解释和证明,总之就是那些呈现学科知识并对其进行公式化陈述,以使其他人能理解的那些方法。

[7]相对其它的知识来说,PCK能够促进有效教学。

二、区分教师与其它的学科专家。

[7]PCK是教师区别于其它学科专家的根本特征,是教师所特有的、作为其专业基础的知识。

舒尔曼说:“确认教学的知识基础之关键就在于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交互作用(intersection),就在于教师拥有的下面这种能力,即将他知晓的学科知识改造成(transform)在教学意义上有力的、能够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形式上。

”如Cochran等所言:“教师区别于生物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和教育研究者不在于他们掌握专业知识的质量和数量,而在于他们如何组织和使用知识上。

”2.2 PCK研究的意义[6]一、它揭示了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

(中国古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只是说明了教师知识量的关系,如果这一桶水只是教师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其他,这一桶水不能完全发挥它的教学效率。

)二、PCK中各种成分的研究为教师教学知识发展提供指导, PCK中的主要成分当然是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三、教师的PCK是实践性的,在实践前,行动中、行动后围绕某一话题开展行动研究形成的,优秀教师正是在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的话题PCK。

进行大量的案例研究能为某一话题提供教学知识的样例,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新手教师应该从积累话题PCK开始。

四、PCK发展的研究为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依据。

研究表明以教材中特定内容为定向的工作组的方式可强化教师PCK,所以要改进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和方式。

3.国内对PCK研究的现状一、对国外的PCK的研究进行综述,注重PCK的内涵及结构。

郭玉英[2]等在斯坦福大学舒尔曼教授提出PCK的背景简介基础上,综述当前关于PCK的理论基础及定义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