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肛肠科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直肠或盆腔射线照射治疗史。
(2)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肛门直肠坠痛等。
(3)肠镜检查:粘膜水肿、充血、出血灶、糜烂乃至坏死、直肠狭窄。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1)直肠部位受分次照射或等效一次照射直肠累积吸收剂量范围:45Gy~60Gy。
(2)盆腔器官肿瘤,采用腔内照射或外照射(近、远距离照射)治疗或直肠局部大剂量意外照射后数日出现里急后重,排粘液便、腹痛等,数周甚至在半年内,临床上出现肠道功能紊乱(便秘或腹泻),不同程度的腹痛,便血、肛门刺痛、大便时坠痛等直肠反应。
(3)肠镜检查:粘膜水肿、充血、出血灶、糜烂乃至坏死。
慢性放射性直肠炎:
盆腔器官肿瘤曾受放射治疗或直肠局部意外照射(曾有急性直肠炎史)致使直肠粘膜损伤后半年以上,数年甚至十余年出现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排便频繁、稀便、便血,大便时坠痛等晚期直肠反应,直肠狭窄、溃疡、瘘管形成。
(二)证候诊断
1.急性期
(1)肠道湿热证:腹痛胀满,泄下赤白相杂,肛门灼热,便血色鲜,量较多,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滞血瘀证:腹部刺痛,泻后不爽,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口干不欲饮,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脉弦而涩。
2.慢性期
(1)脾胃虚弱证:临厕腹痛里急,泄下时发时止,大便有粘液或见赤色,
面色无华,倦怠嗜卧。
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2)脾肾阳虚证:腹痛绵绵,大便溏泄,便血色暗红,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苍白,少气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急性期
(1)肠道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①推荐方药:葛根芩连汤合地榆散加减。
葛根、黄芩、黄连、茯苓、赤芍、生地榆、槐花、侧柏叶、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灌肠技术: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类药物加减。
操作:药温39~41℃,药液量200ml患者左侧屈膝卧位,臀部垫高10~20cm,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2cm,滴速60~90滴/分钟。
用胶布将肛管固定于臀部。
为使灌肠液能较好保留,药液滴注完成后可保持头低足高位20分钟。
③针刺治疗(体针)
穴位:阴陵泉,太溪,丰隆,委中,曲池。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通络,活血化瘀。
①推荐方药:失笑散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蒲黄、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香附、乌药、枳壳、延胡索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灌肠技术:采用活血化瘀凉血类药物加减。
操作:方法同上。
③针刺治疗(体针)
穴位:合谷、太冲、血海、三阴交、曲池。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2.慢性期
(1)脾胃虚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行滞
①推荐方药:真人养脏汤合归脾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神、黄芪、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当归、肉豆蔻、肉桂、白芍、煨诃子、炙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灌肠技术:采用收涩敛疮类药物加减。
操作:方法同上。
③针刺治疗(体针)
穴位: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太冲、阳陵泉。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2)脾肾阳虚证
治法:补脾益肾,养血补血
①推荐方药:四物汤合四神丸加减。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中药灌肠技术:采用生肌敛创止血类药物加减。
操作:方法同上。
③针刺治疗(体针)
穴位: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一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二)直肠栓剂疗法:选择清热解毒、止血敛疮类栓剂。
(三)护理调摄要点
1.饮食调养:少食多餐,适当增加膳食类;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避免食
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
2.起居调摄:宜卧床静养,避免劳倦,保持正常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3.情志调节:对于急躁易怒者要注意调畅情志,要鼓励和安慰患者应静心
调养,保持情绪稳定。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年版)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2007年《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拟定。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 。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
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按照疗效评价标准以治疗前后自身症状积分评价。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