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爱 教学设计
2024年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2024年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的教育》主题下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 教学重点:生字、生词的学习,课文朗读和感悟,以及表达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关爱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3. 生字、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4. 课文解析: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理解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8.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围绕“关爱他人”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字、生词3. 课文结构4. 主题: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短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关爱他人主题的探讨是否深入。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关爱他人的书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强体验。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重点难点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⑵、理解“看不厌”: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⑶、品析: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上册课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2.抓住关键词句,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看不见的爱”。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爱,传递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课文,谈谈对爱的理解。
2.出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看不见的爱?(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看不见的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明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爱。
(三)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经历过的“看不见的爱”。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爱,学会关爱他人。
五、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看不见的爱”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到位?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对“看不见的爱”有更深的体会?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伟大。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男孩是如何感受到他父亲对他的爱的?”学生1:“小男孩在父亲带他去公园玩时,看到父亲总是用手紧紧握住他的手,怕他走丢。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包括“恬静、默契、黯然、倾听”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句子的理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如“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3. 文章主题的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例句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4. 句子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5. 文章主题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使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课文的结构和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文的要点进行梳理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请写一段话,描述你对自己的母亲的感情。
3. 请从课外找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答案:1. 妈妈的爱,就像那春天的阳光,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伴随着你。
2.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每天早早地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然后送我上学。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眼睛里的秘密》,具体内容为《看不见的爱》。
课文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学习生字:学生自学生字,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关爱。
b. 小组讨论:母亲为什么能为盲童付出这么多?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填空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关爱、无私、付出、珍惜等。
3. 课文大意:讲述一位母亲关爱盲童的故事,展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
b.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新词答案略。
母爱如海,深沉而宽广。
正如课文中所讲述的母亲一样,她们愿意为子女付出一切。
我想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一定好好珍惜您的爱,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的故事,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用她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和教育视力有障碍的儿子学习独立生活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母爱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母爱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母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讲解: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b. 讲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c.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尝试写一段关于母亲关爱自己的具体事例。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段,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a. 母爱的伟大b. 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c. 文章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 答案:a. 见附录。
b. 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看不见的爱》教案、教学设计
a.预习下一课的文章,提前了解文章主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b.收集与新课相关的生字词,预习课文,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4.课堂作业:
a.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根据课堂讨论,总结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总结出“母爱”这一主题。
3.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如“隐形”、“玻璃”、“弹弓”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主题“看不见的爱”,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细腻;
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上下文中推测词义,把握文章脉络;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
5.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提升他们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故事等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主题。
2.逐步引导,深入理解: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章内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母爱的伟大。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感悟“看不见的爱”。
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爱的主题》中的《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对失明孩子的关爱与教育,让学生理解爱的深层含义及其表达方式。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13自然段,描述孩子失明后,母亲如何用各种方式引导他认识世界;第46自然段,通过一个下雨天的故事,展示母爱的伟大;第79自然段,描述孩子逐渐学会独立,母亲背后的默默付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感恩情怀。
2.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关于母爱的具体事例及其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爱心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爱有哪些表达方式。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感受文章的情感。
3. 精读课文:分析文章中关于母爱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对爱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关于母爱的文字,展示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爱》2. 重点词语:母爱、伟大、关爱、传递3. 文章结构:描述母爱→事例分析→爱的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答案示例:通过具体事例,描述母爱的伟大,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拓展练习: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警句,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爱、传递爱,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课文《看不见的爱》。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默默无闻地关心着儿子的成长,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引导儿子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课文通过讲述“我”在母亲关爱下成长的故事,揭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实际生活,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讲述图片中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母爱。
2. 自主学习(5分钟)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身边的母爱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重点解析(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6. 朗读展示(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板书内容:母爱关爱儿子引导成长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题目自拟。
2. 作业答案:(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课后练习题答案。
(3)关于母爱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一位母亲关爱儿子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解析等环节,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看不见的爱”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2.培养学生对他人困难和需求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4.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看不见的爱”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教材:《看不见的爱故事集》3.学习活动材料:包括小组讨论问题的纸条、小组展示的海报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看不见的爱”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新知呈现(15分钟)A.教师简要介绍“看不见的爱”概念,包括对他人无私帮助和关怀的表达。
B.指导学生观看图文并茂的故事集,了解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看不见的爱”。
C.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2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描述自己遇到的“看不见的爱”案例,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B.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实践应用(30分钟)A.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或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和传达“看不见的爱”。
B.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不同角色并展示出“看不见的爱”。
C.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5.创设情境(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创作活动的主题,如“我的看不见的爱故事”,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创造一个关于“看不见的爱”的故事或插画,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再次重申“看不见的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对“看不见的爱”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关心他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范文
四年级《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看不见的爱》。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父爱的温馨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父亲对他的爱,虽然这种爱常常是默默无闻、看不见的,但却无处不在。
教材通过故事向学生传递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教育学生要懂得珍惜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父爱主题,感悟父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感悟父爱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父爱的图片,如父亲为孩子遮风挡雨、父亲陪伴孩子成长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父爱的重要性。
然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心中的父爱故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课本或词典。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5分钟)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解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父母的爱。
5. 随堂练习(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父爱的练习题,学生现场作答。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板书内容:父爱伟大父爱无私感悟父爱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父爱的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父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父爱的主题活动,如父亲节庆祝活动、父亲访谈等,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更深入地感悟父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精品教案设计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人间真情”主题下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中母爱的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会珍惜和回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理解母爱的主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的伟大,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母爱故事,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对生字词进行解析,指导学生朗读。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母爱的具体体现,分享感受。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主题。
6.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侧为生字词,右侧为课文主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开展“感恩母爱”主题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文章,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2.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与深度;3.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情感引导;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爱的教育》中的一篇课文《看不见的爱》。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感人故事,通过描述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体会看不见的爱。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与讨论(10分钟)(1)教师针对生字、新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讨论课文中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4.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母爱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母爱的伟大。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生字、新词:失明、关爱、深沉、教育、感受、伟大3. 重点句子:母亲对失明儿子的关爱和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描述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题目:用本课所学生字、新词造句。
答案提示:例句:母亲的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充分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了看不见的爱。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关爱。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的学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有关“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爱”的含义,进而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并讲解生字词。
3. 内容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分析和解答课文中其他隐喻和象征。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列表3. 课文主题: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爱”的短文。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隐喻或象征,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爱”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感恩之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和分析。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看不见的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难点在于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则在于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1. 隐喻和象征的理解:课文中可能存在一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隐喻和象征,如“爱如空气,无处不在却无形”,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积累词语。
2. 了解文章大意, 从母亲“递石子”的简单动作中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3. 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母亲的用心良苦, 体会母亲执着的爱, 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母亲平静的语气以及对孩子的信任与鼓励。
4.能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经过、结果, 简要复述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 体会母亲的情怀, 领悟母亲那看不见的爱。
2. 教学重点/难点1.能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经过、结果, 简要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母亲的用心良苦, 体会母亲的情怀, 领悟母亲那看不见的爱。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 板书: 爱提及母爱, 不禁使人想起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齐诵:读着这诗, 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夜深了, 一位母亲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缝啊缝, 那每一针, 每一线, 缝进了一位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无限担忧与牵挂, 缝进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那浓浓的关爱, 真可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 启发谈话: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及长辈的关爱。
回想一下, 他们是怎样爱你的?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 向我们讲述了是一份怎样的爱?板书课题: 22. 看不见的爱指名读, 齐读。
二、整体感知1. 课文讲了几个人?板书: “我”母亲失明的孩子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各自准备, 可以同桌互说。
3.教师小结:课文讲述了一个夏季的傍晚,在一片空地上,“我”目睹了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失明的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 不断地鼓励, 最后终于打中目标。
适时理解“目睹”, “弹”是多音字, 读准“弹弓”读音。
三.研读课文1. 引: 就是这个失明的孩子——在一片空地上, 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他打得怎么样呢?课文中有三句直接描写的句子, 请你默读课文用括号括出。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人与自然》中的《看不见的爱》。
文章通过讲述一位盲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坚强。
具体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五单元《人与自然》——《看不见的爱》2. 详细内容:文章讲述了一个盲母亲如何用自己的爱心和坚韧的意志,培养出一个乐观、自信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气。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盲母亲的心态和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母爱的温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盲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3.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深入剖析文中盲母亲的心态和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文中一段关于母爱的描述,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母爱。
5.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关于母爱的文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看不见的爱》2. 板书内容:a.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b. 重点词汇:坚韧、乐观、自信、母爱c. 名言警句:母爱如海,深沉而广阔;母爱如山,高大而坚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看不见的爱》。
该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盲童在妈妈的关爱和引导下,学会独立生活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体会盲童内心的感受。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关于母爱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仿写和生字词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代表发言。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文章主题、生字词、重点句子、母亲的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虽然……但是……”造句。
(3)思考文章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写一篇心得体会。
2. 答案:(1)生字词答案略。
(2)例句:虽然天气很冷,但是小明还是坚持去上学。
(3)心得体会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今后应加强引导和鼓励。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主题下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对文章中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语、句子理解文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爱、感受爱,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重点:通过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母爱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母爱。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关键词语、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a. 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母亲的爱?b. 举例:文章中的哪些关键词语、句子让你印象深刻?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看不见的爱》2. 板书内容:a. 母爱的伟大b. 关键词语、句子分析c. 主题思想:母爱如海,深沉无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b. 仿写一篇文章,以“母爱”为主题,不少于300字。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母爱主题的感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关爱,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通过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感悟母爱的伟大”。
2. 教学过程中的“分析讨论”环节。
3. 板书设计中的“母爱的伟大”和“关键词语、句子分析”。
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关爱他人》主题下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生字词学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语文书、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爱他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认读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正确认读、书写3. 文章主题: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关爱他人的理解。
答案:示例:关爱他人就是关注他人的需求,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传递温暖和关爱。
2. 拓展练习:以“关爱他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关爱他人的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等。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优质课《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人间真情”主题下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感悟母爱的伟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母爱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2. 主要内容:生字词:慈祥、关爱、心疼、拥抱等。
课文结构:总分总。
思想感情:母爱的伟大、关爱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五遍。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答案:生字词答案:见课本。
短文答案:学生自由发挥,体现母爱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母爱的感悟。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推荐阅读关于母爱的文章,进一步感悟母爱的伟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看不见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安详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
不见的爱的含义。
4、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母亲的表现,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能说出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赞颂母爱的名言和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上一课我们从《父亲的谜语》一文中,感受到了含蓄、深沉的父爱。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份执着、坚韧的母爱。
(板书课题:看不见的爱)
2、读题,质疑: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二、整体感悟
1、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归纳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玩耍——打弹弓,耐心地陪伴孩子,并鼓励他“总会打中的”,凡事的关键是“做了没有”。
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标。
三、品读分析
1、讨论解决:课题为什么叫“看不见的爱”?
参考:
(1)因为这是个盲孩子,所以对母亲的爱是“看不见”的。
(2)这是个夏季的傍晚,“看不见”也隐含着故事发生的时间。
(3)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不寻常的爱。
随机解决:
Ⅰ、那妇女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
Ⅱ、她为什么顿了一下?我为什么怔住了?我又为什么沉默了?
Ⅲ、体会带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感情,再用“安详”造句。
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
..地
..递到孩子手中,安详笑着。
②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
...说,“他看不见。
”
③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
..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4)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切的、伟大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注:交流到某一点时,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理解、朗读、体会。
四、质疑解难
默读、质疑。
预设:1、男孩打累了,为什么“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
2、“我犹豫了一下”为什么?
四、总结拓展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
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爱?
2、学生交流。
板书设计:
22、看不见的爱
陪伴、鼓励
妈妈盲孩子(打中了目标)
“总会打中的”
教学效果反馈:
研读课文,理解感悟“看不见的爱”是教学的重点,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
言表达的,它是深沉的、伟大的,它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为了帮助学生走近母亲,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理解母亲,理解母爱,在教学中分三步进行:1、自读课文,了解在这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2、引导学生品读母亲言行的句子,感悟坚韧、执着的母爱。
通过用心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关键字词,在说话训练中和反复朗读中体验情感。
3、在母爱的感召下,孩子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最后成功了,从孩子的表现再次感悟母爱是伟大、神圣的力量。
通过这三步把母爱的含义层层深化,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一种信任,母爱是一种希望,母爱是一种鼓励,母爱更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