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分析占座问题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生占座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思政三班曹旭宇学号:201202010412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大学里的“占座”现象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关键词:占座;理性人;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在大学校园里,“占座”现象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的守候在教室门口,教室门一开,争先恐后的奔入教室,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我将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可以不必伸长脖子穿过重重障碍捕捉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可以不必端起眼镜费神地辨认黑板上的板书,可以不必伸长耳朵生怕漏听了什么,而这一切都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
占位现象经济学分析首次分享者:天使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删除摘要:大学的连年扩招,造成了大量教学基础设施的沉重的压力。
其中图书馆的现象尤其的突出。
占位现象的存在,给本来资源已经不足的图书馆造成更大的压力和浪费。
为什么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座位情有独钟呢?我将从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博弈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供给与需求混合物品先发制人博弈研究背影: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录取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2001年的260万、2002年的290万,直至今年,报考人数已经突破1000万。
这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喜讯。
但事实表明,高校扩招不能太猛。
如果在学校设施及师资等方面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话,种种弊端便会接踵而至。
现在社会上已出现文凭贬值,就业率不高等现象;校园内部也会出现种种矛盾,而大学生自习占位现象无疑是高校所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之一。
此外,占座现象的出现,跟学校硬件设施不足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宿舍环境的影响。
因为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而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里,但宿舍人多事杂,并非学习之地。
在西南和桂桂庙的自修室,同学们在埋头苦学的同时,外面却时而嘈杂,再加人没有人为因至少的压制,造成有些学生在自修室大声说话,严重的影响了学习者的效率。
而图书馆因为有管理人员的约束以及在人们心里面已形成的保持安静的理念,因此图书馆为学子们提供了相对安静的环境,这是学生之所以对图书馆情有独钟的原因。
具调查,70%的同学对图书馆自修情有独钟,80%的同学有过占位的现象,75.3%的同学都认为虽然觉得占位是不太道德的,但也是迫不得已。
占位现象一直存在,造成一方面座位资源的稀缺,而另一入面是占位对资历源的浪费严重。
几点假设前提:1.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我利益追求者。
2.人们都是机会主义倾向,即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已的利益,自私且不惜损人,只要有机公就会损人利已。
经济学经典案例
经济学经典案例1、机会成本: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无论是三九严冬,还是烈日酷暑,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书本忠诚地守侯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门前,大门一开,争先恐后地奔入,瞅准座位,忙不迭地将书本等物置于桌上,方才松了一口气,不无得意地守护着自己的“殖民地”。
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
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问题:1)大家为什么要提前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占座?结合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替他人占座怎样从经济学角度解释?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如果不是,如何改进?30如何规制占座行为?防止长期“以本占座”行为?2、供求原理: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某歌星一场演唱会的出场费的收入是几十万元人民币,是普通人几年或几十年的收入,老百姓难免有不平衡之感,歌星的收入主要来源是门票的收入。
我们分析演唱会门票的价格,如果想听演唱会的人增加了,而歌手的供给不变,则门票的价格就会上升,由于演唱会举办方与歌手都能从高价格的门票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他们还增加演唱会的场次;同理可以推出,如果没有那么多歌迷,需求减少,门票的价格必然下降,他们会减少演唱会的场次。
如果歌手增加,门票的价格也会下降,演唱会的场次增加;同理可以推出,歌手减少,门票的价格也会上升,演唱会的场次会减少。
这就是经济学分析的供求规律。
讨论题:1. 什么是供求规律?2. 为什么歌星的高收入是合理的?3、弹性理论:“旧帽换新帽律八折”在市场上各商家之间“挥泪大甩卖”、“赔本跳楼价”的价格人战从未仔细考虑过究竞是为什么,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在可以节省大量金钱,有一次我路径一家安全帽专卖店,看到它打出这样的广告—“旧帽换新帽一律八折”。
店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买安全帽时交一顶旧安全帽的话,当场退二成的价格;如果直接买新帽,对不起只能按原定价格买。
高校学生占座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以山东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高数课为例
[7]陆炜妮,庞竣.基于Internet的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环境架构[J].计算机工程,2007,33(13):283-285.[8]谢慧,聂峰,周大伟.网络实验室虚拟实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2):86-88.基金项目: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鲁教高字(2012)7号),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033),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项目(qx0801167)作者简介:朱志强(1967-),男,山西大同人,博士,教授,从事移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高校,学生占座是一个经常性问题:上课占座、自习占座;教室占座、图书馆占座。
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堂上占座和一些重要课程占座的现象尤为突出。
以前,这一问题常被归结为学生道德问题、学校管理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很少有研究者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因此,笔者不避浅陋,以学生非常重视的高数课为例,冒昧地利用一些经济学理论对占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得到大家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高数课对经济类大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4~7班数学课的教室在中心校区理综楼,教室的前排座位(这里定义为前五排)由于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被大多数学生认为能有更好的听课效果。
于是在上课时,出现了学生争先占座的现象。
一部分学生因占到座位而一劳永逸,余下学生则只能“望座兴叹”。
针对这种现象,2010级学生管理委员会开展了“文明上课,不贴条占座”活动。
规定“任何不文明的占座行为将一律无效”,并强调“概率统计课也不例外”。
这一新制度的实行,最初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然而,好景不长,新问题出现了。
一些学生很早到教室,却发现前排依然没有座位,原因是,一些更早到来的同学帮助其好友占了座位。
对此,学生无奈而又不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结果呢?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校园占座的经济学分析一、占座现象概述校园占座现象在当下校园内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在本质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抢占现象,是在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二、占座现象成本收益分析三、成本收益是影响人们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占座的过程中,我们假定同学们占座的行为无论成功与否必定有最基本的体力和精力的付出,我们将其定为固定成本C1,另一方面占座还有另一部分可变成本包括,为了加大自身竞争力所采取的早起等行为,占座物品的丢失,以及占座失败所遭受的损失等,我们将其定义为C2。
就收益而言,我们看到作为对消费者的效用是不同的,对注重学习的同学来说越是接近黑板的座位听课的效率越高,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越高,对不想上课而选择睡觉的同学来说,越是教室后面的座位其所愿意支付的成本越高,同时看到,对于不想上课的人来说,上课睡觉并不是他们想做的事,只是被迫上课的条件下所采取的行为,因而占座的欲望较前一类较弱。
而对于自习的人群来说,由于所有的座位对自习来说效用是相同的。
所以每个人都会把成本控制在所有人的平均成本上。
这三种人群工程了三个独立的市场。
(1)完全竞争模型在一人占一座的情形下,需求量等于消费者数量Q,教室座位的最大供应量为Q0虽然所有人付出的实际成本各有所不同,我们假定所有人的成本都接近于一个平均成本,而平均成本的大小有很大程度上有竞争程度决定,在座位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数量Q 的增加会引起平均成本的上升,而每个人都是平均成本的接受者,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曲线即为需求曲线。
三类人的需求曲线如下:图(a)学习型人群(曲线变化较快)图(b)睡觉人群(曲线变化较慢)图(c)自习人群三类人群的成本曲线基本相同: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学生能够自由进出课堂零利润点确定了占座的数量,同时受到最大座位数的限制然而,实际情况下,对爱学习的人来说,只要得到座位,其收益必然大于成本,而对于不爱学习的人来说,即使收益低,也必须承担寻找座位所需的固定成本而不是退出占座(这一点,涉及到非完全竞争的强制因素),设课程总人数为Q1<Q0四、对占座影响的思考由于抢占行为的竞争性,导致就座成本的上升,所有人福利下降,但由于个人按自己所需抢占不同性质的座位,使座位的属性得到充分使用,座位数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占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实际情形中,由于为他人占座的边际收益明显大于多占座位的边际成本,会出现一人占多座的情况,此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案例分析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16
3)座位轮换制弊不小于利
根本原因:违反竞争原则 不难发觉,座位轮换制弊不小于利,而造成其不效率旳根本原
因在于其违反了竞争原则。 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觉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
其相同,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旳教训告诉我们, 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首先,你旳室友可能会以为你很体贴,并所以提升对你旳评 价;
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旳人不以为这是美德旳体现,而将之 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照等价互换旳原则,在合适旳场合下, 他也肯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旳酬劳。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 呢?
10
3、占座人
假设: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种人负责占座
2
开门前旳排队
3
牛人占座
4
问题: 1)大家为何要提前花费这么多旳时间占座?结
合经济学旳基本假设进行分析,并以此分析经 济学旳基本假设是否合理和必要。 2)分析占座是否符合经济效率,假如不是,怎 样改善?
5
理性人假设
从经济学旳角度看,当我们假设全部旳人都是理性人时, 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 旳制定假如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旳追求,既实现了普遍 意义上旳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旳制度。
处理措施: 实际上,只要调整开门时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
多种竞争者旳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22
2)长久占座旳处理
假如有人长久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 行为旳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确保每个人有平等 竞争旳机会。
总之,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一样能够 发挥主动功能。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占座的经济学思考谢思全卢照坤一、占座行为的兴起近年来,大学校园里逐渐逐渐流行起了“占座风”,无论是在教室、食堂还是图书馆,凡是座位资源相对稀缺的地方,都不难看到占座的现象。
对这种现象的出现,同学们各持己见,褒贬不一。
但不可否认的是,占座行为的流行说明占座已经得到了学校管理者的默许并被大多数同学所接受,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由于高校连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而教室等基础设施却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建,,这就造成了教室使用的拥挤。
尤其是在自习的时候,经常出现学生长时间寻找座位的现象。
先到教室者尚可找到座位,而对于后来者则十分不利。
于是后来者就采取一种“后来者居上”的办法:占座。
比如学生S有早上睡懒觉的习惯,他可以头天晚上去自习室,把书包放在座位上,这样第二天S虽然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因为那些先到者例如W早已被占座者的书包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W而言,当他看到座位上放着书包占座的时候,他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大胆坐下,把书包推开将座位据为己有;二是避而远之,再去寻找另外的座位。
从实际情况看,多数人选择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相比较而言,挑战占座者的成本高而收益低:一旦W大胆坐下就可能和S发生冲突,轻者会出现口舌之争,重者还有可能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还不如花费一点时间,另找一个位置。
于是,占座行为一般都会成功。
(当然,W可能忽略了一点,如果他选择勇敢地坐下去,作为后来者的S可能不会与他发生冲突。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博弈。
S首先发出了信号:提前把书包放在座位上;而W并不理会,他发出第二个信号:大胆坐下。
问题是:冲突会不会发生?这个动态博弈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如果说最初的占座行为还带有一点文雅的学生气,那么后来占座行为的发展则多了几分功利的色彩。
还是以S为例。
他把书包放在自习室,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安全有效地站到座位。
对大学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对大学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关键词:占座,公共资源,供需失衡,理性人,机会成本,资源浪费,座位轮换制度近期我发现学校里“占座”这一现象日趋严重,不说别的,光看我们班和一班,占座斗争可谓越来越激烈。
课前,总有一帮“占座族”手持好几本书坚毅地守在教室门口,下课铃一响,还没等里面的同学出来就破门而入,接着争先恐后地“百米冲刺”,忙不迭地将书本一排排铺开在桌上,这才松一口气,慢慢坐下,掏出手机告知同伴已经夺得“殖民地”。
而那些因后来而屈居后排的同学则因地理位置不佳而满腹牢骚,心中暗想:下次我要更早!如此大家便陷进了死循环,以至于现在有同学早自习一下课就把一整天的上课教室的黄金位置给占好了,更有人调侃:“那我岂不是隔夜就要来占座?”那么,大学里如此火热的“占座”到底是什么呢?“占座”是指在一次活动开始前占有活动场地内某个或某些位置在活动期间的使用权。
从狭义上来讲,就是上述的大学占座现象,而从广义上来讲,这实际上是种资源抢占行为。
环顾校园,你会发现不光是上课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地都充斥着占座行为;离开校园,竟发现也到处洋溢着占座氛围,比如说电影院,那么,为什么占座现象具有如此大的普遍性呢?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能引发人们占座行为的物品都具有竞争性(竞争性是指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而不具有排他性(排他性是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即所谓的公共资源。
因为座位等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所以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会尽可能多地去利用它,而又因为其竞争性驱使每个人在其被过度利用前充分利用它。
如此一来,便导致了对公共资源的抢占。
尽管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资源对使用者来说绰绰有余,但“优质公共资源”(如教室中间及前排的座位、图书馆明亮、有插座的地方、食堂干净、靠近餐具回收处或门口的位置等等)却严重短缺,这便导致了供不应求。
而这些公共资源又因其特殊性无法得到有效、公平的配置,这就逼迫人们对其进行抢占。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殷蕙兰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中普遍的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成因,以及可能的治理方案,这一分析将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产生某种制度安排,而这一制度安排在既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的,强行改变会导致效率降低,而最佳选择是顺其自然并适当改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经济学分析治理方案近年来,在任何一所大学中,占座的现象都并不罕见,特别是在图书馆。
每到考试周,清早图书馆前排队的盛况总会被人拍下,然后在网上疯传。
有的人甚至不惜在提前两小时起床去排队,占完座之后再回宿舍补觉。
为了占据有利位置来提高自习效率、或是离书架更近些以便查阅资料、或为了更足的空调、或只是保证位置在自己离开一小会儿的情况下不被别人抢占,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占座。
占座的物品千奇百怪,笔记本电脑、书、习题册、写了字的纸、布偶,甚至是一堆垃圾。
不知什么时候起,占座现象变得随处可见。
1.图书馆占座现象的描述基于我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观察,基本可以总结出有三类情况会发生占座行为:第一类,他只有空在高峰期时来图书馆自习,于是提早占座来保证他来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座位;第二类,他来图书馆自习,却因为有事而要暂时离开,但会很快回来;第三类,他以为自己会很快回来自习因而占座后去做别的事,却耽搁了一天,最终没有去自习。
其中除了第二类之外座位的使用效率都大大降低了。
而占座又分为两个过程:先到者找到空位,要么坐下来学习,要么在座位上放上物品表示已被占用,然后去处理别的事情。
后来者找不到空座位,面对已有物品占据的地方,可以选择离开,也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往边上挪一挪,等占座者回来后再作道理。
当占座者返回时,双方将同时面临要么据理力争,要么放弃座位的选择。
①2.占座的成本收益分析目前,图书馆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时间竞争的方式实现的,同学们争夺资源的唯一手段就是时间。
时间竞争的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同学们争夺座位使用权博弈的“游戏规则”。
②座位的短缺是引起占座的原发性因素,占座能保证占座者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但占座也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人们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来决定是否占座。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形成和带来的损失进行经济学分析,对于管理者对自习占座和学生对于自习占座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最优策略,并引发对公共资源使用的启示。
关键字:占座、博弈、公共资源一、占座的形成及效率损失(一)、占座的形成每当期末前夕等自习高峰来临,学校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各院的自习室就会出现占座现象,特别是到了考研期间二主、主楼封楼,仅剩的图书馆和数院等可以自习之地更是早早就被占座的同学“瓜分”完毕,更别说每天的上课占座了,每每皱眉却也只能决心下次早起。
好像占座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行为规范,不禁思考,占座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济学重在研究资源的稀缺配置,其实占座也离不开这个问题。
像不收费的高速公路、池塘、绿地等公共物品,它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校方并没有明确的分配规则。
而且占座的成本非常小,可能是一张纸或一本书等物品,而占座的收益却是可以享受在自己愿意的时间自习,收益远远大于成本,所以如果每个同学都是理性人,那么都会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即占座。
座位的供给是刚性的,所以当对座位的需求大于供给,就会出现对座位这种公共物品过度使用的倾向,这样稀缺性加上不明确的分配规则,使使用者获利不确定,就引发了抢占行为。
以上是从公共资源使用方面宏观分析占座现象,下面通过对微观个体在不同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个人的选择博弈行为来分析。
假设有甲乙两位同学,面对是否占座的决策各自不知道对方的决策,下面是他们决策情况组合的收益矩阵,其中数字表示他们在各自情况下的收益。
由表格可知当两人都占座双方效用均为负1当两人都不占座双方效用均为0,而当方占一方不占,则占座那方得到正效用,另一方效用为负1,这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的博弈。
对于甲来说,占座是有优势策略。
因为在甲不知道乙的决策,不管乙占座与否,甲选择占座所带来的效用总是不小于不占座的效用,所以甲占座最佳策略。
同理,乙也选择占座。
综上所述,占座对于甲和乙来说都是占优策略,所以推广至多个人的博弈,在有人占座的情况下,那些不占座的人就会处于劣势,剔除劣势策略后,大家纷纷加入占座行列,最终达到纳什均衡。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所谓“占座”就是提前去教室或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所占领座位的意思。
“占座”是现代大学里产生并流行的一个新词汇。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一样用心是,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
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悠闲的吃顿早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实际生活中,占座的同学往往不仅为自己占座,还会为自己得室友占座。
当然,这可能表现这些同学比较体贴周到。
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如果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你的室友可能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
这种情况,通俗地将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同是行为,但依据占座目的的不同可将占座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听课有关的占座,一类是与自习有关的占座。
区分这两种类型占座的意义在于,二者在实际上具有截然不同的约束条件——或者可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占座市场。
在为听课的占座中,教室——某种意义上就是市场——提供的座位实际上是不同质的,不同的座位对占座者的需求有实质意义的影响。
对校园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对校园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三、占座造成的影响
第二,占座现象导致对公共资源使用道德性问题的思考
座位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学生对这种资源可以在多大的程 度上行使使用权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占座者的 占座行为是道德的吗?当占座者抢占一个位置时是道德的吗? 当占座者抢占两个位置时是道德的吗?当占座者抢占十个位置 时,还是道德的吗?如果后到者强占占座者的位置,是不是不 道德的呢?当大多数人对这些的答案出现某种偏向时,那个偏 向就会成为一种行为十分判断的规则。但由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身可能会存在矛盾,因而大多数人的偏向发生转移时,道德 也会随之改变。由于在占座中经常要涉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偶然的偏向改变可能会影响以后的道德判断,因而偏向转移发 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同时,对座位的道德判断也会被应 用在生活中其他的公共资源上,因此由占座现象产生的道德改 变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公共资源使用的选择上。所以占座现 象将会导致人们对公共资源使用道德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与选择。
对校园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四、解决占座问题的办法
第二、通过引导道德的改变调整占座者与后到者的收益与成本分配,从 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学生所获得的听课收益与占座所付出的体力成本是相对固定的,可调整 的空间十分少。而作为学生选择重要考量之一的道德则存在较大的可操 作性,道德判断的变化可以引起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变化,从而达到调整 占座行为的效果。当大多数学生认为占座是不道德的行为时,占座者占 用更多的座位将要付出更高的道德成本,从而约束占座者的占座行为。 当大多数学生认为后到者拒绝承认占座者的占座不是不道德时,后到者 所要付出的道德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从而更可能促使后到者去占用占座 者的座位。引导道德的改变是通过看不见的手对座位的资源利用产生影 响。在现实中,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对学生进行占座现象的分析宣传的方 式,提高学生对占座现象的认识,对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进行积极的引 导,从而对占座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约束。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摘要:“占座”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非常普遍,无论是教室、自习室还是图书馆都有学生早早的等候,希望抢到一个满意的座位。
本文希望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分析,究其原因,并找到合适的对策,以缓解因“占座”带来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提高座位这一资源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占座、资源配置、成本与收益、对策一.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现状现在,很多学生并不选择需要看书的时机去占座位,因为那时占不到座位的几率很大,他们往往选择提前占座,将物品放在座位上以示“主权”,随后离开,在需要看书时再回来。
这就使得其他需要当下看书的同学没有座位可坐。
举一个例子,假如A同学下午有空,打算去图书馆看书,为了早占先机,上午便将书本放在座位上,尽管下午姗姗来迟,却可以拥有自习的座位,而那些上午需要自习的同学,例如B早已被占座者的书本拒之门外。
对于先到者B来说,当他看到桌上放着书本却没有人时,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是挪开书本,径自坐下;二是避而远之,重新找座位。
在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往往选择第二种。
从经济学角度看,选择第一种的成本往往高于受益。
首先,我们无法确定A是暂时离开还是很长时间后才回来,这就存在博弈的风险。
如果很长时间才回来,那么选择坐下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A只是因事暂时离开,等到回来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所占,那么争执在所难免,严重的甚至发生拳脚之战。
这样一来,对B来说既浪费了时间,有影响了心情,也会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个人的形象也会受损(毕竟是自己占他人的座位在先)。
这种选择需要付出的成本较受益来说实在太大,倒不如重新找一个座位。
当然也有可能B 坐下后A不与之争吵,另寻座位,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博弈,结果不能确定,如果B愿意承担博弈带来的风险,那么选择坐下也是可以的。
当B经历了多次因他人占座而找不到自习的座位,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资源时,作为理性人的B不禁会思考:不占座就意味着处于劣势,既然如此,为何我不选择占座呢?于是一个个不占座者慢慢加入占座者的行列,以往“自习者得座”的规则被打破,“占座者得座”的规则开始生效。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近年来在中国的大学校园中逐渐盛行起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在这个现象中,许多学生在早晨甚至是前一天晚上就占据图书馆的座位,然后长时间离开,甚至整日保留座位而不使用。
这种行为引发了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效率问题的担忧。
本文将采用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从供需关系、机会成本以及激励机制等角度,来探讨高校图书馆占座自习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一、供需关系高校图书馆座位有限而需求却十分旺盛,这导致了座位紧张和占座现象的出现。
供需关系是分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学生学习场所的重要设施,其座位数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求,因此座位成为了稀缺资源。
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学习环境的恶化,占座现象逐渐形成。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优化供需关系,通过增加座位数量、调整座位配置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缓解座位紧缺问题。
此外,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用座行为负责,避免浪费他人的学习机会。
二、机会成本学生占座现象的背后涉及到机会成本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在图书馆占座自习,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其他可能活动的机会。
例如,他们可能错过了参加社团活动、锻炼身体、与朋友交流等机会。
然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学生们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学业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图书馆自习,以提高学习成绩和竞争力。
因此,他们将机会成本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了占座自习上。
出于这个角度的考虑,可以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课外活动,降低学生自习的机会成本,以减缓占座现象的发展。
三、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在经济学中被认为是调节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在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中,激励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约束学生的占座行为。
例如,限制学生占座的时间、设置警示标语、推行借还制度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减少占座现象的发生。
然而,在设计激励机制时,需要注意平衡各方的利益,确保公平和公正性。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
占座的经济学原理主要涉及利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首先,座位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效用来选择是否占座。
当座位资源充足时,人们通常不会占据额外的座位,因为这样做没有额外的利益。
然而,当座位资源紧张时,人们可能会占座来确保自己有一个座位,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提高自己的效用。
其次,占座行为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
当座位被占据而没有实际使用时,其他需要座位的人就无法享受到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并没有根据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最大效益来进行决策,而是只考虑了自身的利益。
因此,对于占座行为,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监管,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可以制定合理的座位规则,加强对占座行为的监督,或者采用一些激励措施,如收取座位费用或者限制占座时间,以鼓励人们更加理性地使用座位资源。
占座
关于自习室占座的经济学分析作者:高晗121010102 在学校,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现象,座位上没有人坐,但用水杯,书本等个人物品放在座子上显示“有人”。
这是一种对座位资源已放在该位置的物品为标示儿占有其使用权的行为。
座位是公共资源,学校在图书馆等处放置提示标语提醒同学不要占座,但这种行为却屡禁不止。
一、产生占座行为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成本与收益以及供求关系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成本与收益1.占座的成本:占座物品丢失,所占座位又被他人使用等。
2.占座的收益:对于上课,占座成功意味着可以更好地享受上课的资源,间接导致成绩的提升。
对于自习,占座成功则意味着更高的学习效率。
3.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成本中的占座物品丢失可以通过使用不贵重的物品进行占座而减少损失,所占座位被他人使用本身即为可变成本且可能性较小。
而收益对于学生而言则相当可观,占座的成功提升了学习资源利用率,从而间接导致成绩提升。
(二)、供求关系1.座位的供应:自习室、图书馆等。
2.座位的主要需求:上课时前排的座位、自习室更舒适环境下的座位。
3.供求关系的分析:上课时前排的座位有限,自习室舒适环境下的座位也有限,比如在夏天,学生对于学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的座位相比其他自习场所需求更大,因为图书馆现刊阅览室配有空调。
因成本大于收益,且供不应求,所以占座行为愈来愈普遍。
二、解决方案1.增加自习室座位数,改变其稀缺资源的属性。
2.加大监管力度,严谨用书等物品占座,发现物品即被没收,且扣除一定量的学分。
3.以加分为鼓励招募志愿者作为监管人员,这样既减少了学校人员和资金的投入,既锻炼了同学的能力又增强了同学不占座的意识。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校园占座现象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抢占现象,它的背后折射出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本文通过对占座现象的层层深入地分析,得出一条结论,垄断能提高共有资源配置的效率。
希望对解决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抢占共有资源成本收益供求分析市场结构。
占座现象是校园里的特色事物之一,它貌似简单,却反映了共有资源配置中的抢占问题。
座位作为一种校园里的共有资源,是通过学生的占座行为完成自发配置的。
那些没有明确或无法明确分配规则的共有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类抢占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占座现象的深入分析来讨论共有资源的抢占问题。
一、关于占座的一些概念和假设所谓“占座”就是在一次活动开始前占有活动场地内某个或某些位置在活动期间的使用权,并以放在该位置的物品作为标识或是直接守在那里。
这是狭义的占座概念,校园里的占座现象就属于此类。
如果把“座”的含义推广到资源概念上,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就得到广义的“占座”概念。
广义的“占座”是一种抢占资源的行为。
被抢占的资源一般非单个物品,它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使用权让渡给使用者时没有明确或者无法明确分配规则,所以使用者可以采取抢占行为,在抢占过程中不涉及所有权的问题,因而不是违法的。
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只是抢占行为产生的基础,其产生的动机是被抢占资源的稀缺或是由质量优劣差异导致的优者的稀缺。
稀缺性加上不明确的分配规则,使使用者获利不确定,于是引发了抢占行为。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这类可抢占的资源实质上是共有资源,而且是那些产权难以界定、收费难、分配规则无法明确的稀缺的共有资源。
我在这里称其为“可占的共有资源”。
比如海洋资源、生态资源、市场资源等。
这类资源在配置过程中都会遇到抢占问题,而且会由抢占行为在各自系统内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场,在这个“抢占市场”上,资源的使用者作为买方形成需求,资源的存在状况构成供给,抢占者支付的抢占成本(此概念,下一部分有详细阐述)形成了市场价格。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的经济学分析占座是指在公共场所或特定场合中,个人或者团体侵占他人预定或使用的座位的行为。
占座造成的困扰和纷争在城市中时有发生,对此,经济学有一些有趣的洞察和解释。
在经济学中,占座可以解释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竞争现象。
在场所座位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资源的需求相互竞争,占座行为就是一种用时间代替金钱的分配方法。
由于资源本身是无法分割和重复利用的,资源优先分配会导致尴尬和不公平的分配。
考虑到“机会成本”的原则,人们常常使用等待的时间来占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花费时间来占据座位远比为了得到这个座位而支付更多金钱,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占座者需要在等待座位的时间和合法使用座位的时间之间做出选择,需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权衡。
占座问题还和其他一些经济学现象有关,例如“拍照经济”和羊群效应。
拍照经济意味着人们将行为据为己有,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
占座者通常会拍照或者使用手机来表明他们占据这个座位的“主张”。
此外,占座现象也会出现羊群效应,即当一个占座者出现时,另一个占座者也会随之出现。
那么,在公共场所如何解决占座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引入价格机制。
例如,在机场或者休息室,人们可以通过支付成本来获得固定的座位时间。
这对于那些需要积极使用资源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在等待区等待的乘客来说,他们可能不愿意支付因为等待座位而出现的成本。
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使用管理系统。
例如,固定座位分配、等候区域和占座限制等等。
这些管理措施相对而言更加公平,但也需要管理方投入大量人力资源。
在了解了经济学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占座问题涉及到客观条件和个人主观行为。
占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既包括占用他人的资源,也包括浪费自己的时间。
因此,对于占座的行为,需要理性思考、克制自己的行为,以及建立合理的公共管理机制。
经济解释小论文-占座问题(准公共物品配置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准公共物品配置效率的经济学分析——以中国政法大学教室占座现象为例另外,占座现象还应从公平性角度进行考虑,现实中占座现象饱受争议的原因就是虽然占座是高效的,但其有失公平;故我们后期的研究将纳入公平因素,将公平与效率两者进行统筹规划,寻找最优解,并应用于实际。
最后,我们将推广我们的结论,应用于更多关于准公共物品的配置问题的研究,如公园收费现象。
例如根据租值消散理论,公园收费使其具有排他性,从而抑制过度竞争,以减少公园因竞争损失的租值消散。
(六)创新之处一是研究思路的创新。
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法大教室占座现象,我们把教室占座分为自习占座与上课占座,上课占座暴露问题更为激烈,但自习占座现象更易于研究。
故我们以研究自习占座为主,当自习占座研究透彻时,再尝试为解决教室占座问题建言献策。
最后再推广至某些准公共物品的研究。
二是理论应用的创新。
我们从现代产权制度学的角度定义被占座位的性质,从博弈论及道德风险的角度分析占座制度引发部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从成本-收益角度模拟占座者的效用和偏好。
三是研究观点的创新。
1.关于“合约”及占座制度。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张五常提出的“租值消散”理论,即“本有价值的资源,在产权界定不明晰的前提下,竞争将使其租值消散”。
在以中国政法大学占座现象为例研究时,占座问题可以通过产权经济学得到更加科学地解释。
根据张五常的说法,把几个不同所有者的资源联合起来进行生产,就得通过合约界定清楚收益分配比例。
这里座位相当于土地资源,不同学生类似于不同生产者,学校相当于政府,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占座制度,所有人在清晰的合约下进行生产,是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
然而占座制度并没有成文合约(即法大并未出台具有公信力的占座制度条约),也即并非每个人都认可占座制度,故在不明确的合约下进行生产,必然导致租值消散。
(构成合约结构的条款或条件通常用来规定参与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和资源使用的条件。
)公共物品问题是一类“外部性”问题,其大量涌现可归因于,缺乏签约权;合约存在,但条款不全面;有些条款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与一些边际等式不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如何理解“理性人”的行为和机会成本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后来之人,只能望座兴叹,屈居后排.上课的视听效果大打折扣,因而不免牢骚四起,大呼“占座无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指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既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试着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占座——理性人的选择
“占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意味着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你占了个好座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代价.你可能无法在床上多躺一会儿,可能无法吃顿悠闲的早餐,它们是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而上述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本来早起就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那么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我们发现那些占座的同学往往还会为自己的室友占座.当然,这可能声明这些同学比较细心周到.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里包含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
当你已经提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在这里边际成本几乎不存在,而这一行为将带来怎样的边际收益呢?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下,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程度的报酬.
这种情况,民间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说,你们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那么是每天轮流还是固定人选好呢?答案是后者.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创造价值,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A习惯晚睡,因此早起半个钟头对他来说无异于酷刑加身,勉强爬起来完成“神圣使命”,可能将导致一天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相反,B习惯早起,占座对他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而C不仅可以早起,而且拥有先进的代步工具--自行车,占座对他来说更加容易.三者在占座这一行为的相对优势比较中,C大于B大于A.那么当在三人中作出选择时,C无疑是最合适的,而A也许可以利用晚睡的时间为大家提水,B也许可以利用早起时间去买早餐.于是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座位轮换制——另一种制度设计的优劣
抨击“占座”的人,往往会指出占座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每个人都应当平等的拥有占有好座位的机会.于是他们提出他们认为公平的制度-座位轮换制,即每人编号入座,每周逐排调动.
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在于,首先它的操作性较强,同时它为人们提供了明确的预期.你可以不必为占座操心,因为座位就在那里等你,因此你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正如它
的支持者所言,在长期内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好位子(当然也必然获得坏位子),于是实现了一种表面上的公平.
而这种制度的弊端在于其极有可能引发不效率的结果,因此从实质上背离了公平原则.首先,由于它是强制性的而非建立在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基础上的,于是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那些给予某些座位最高评价的人得不到该座位,而另一方面,某些人可能由于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而对这些座位评价很低.于是这些座位无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最大效用,甚至还会由于他们的缺席而导致资源的无谓损失.这种趋势的出现,正如一方面穷人食不裹腹,一方面富人挥霍无度的反差.你能说这是公平的吗?其次,座位轮换制显然使前面论及的种种占座所带来的好处都无法实现.
综上,不难发现,座位轮换制弊大于利,而导致其不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违背了竞争原则.考察“座位轮换制”,我们会发现他与计划经济思维模式何其相似,而几十年单一计划经济带来经济落后的教训告诉我们,竞争观念必须加强.
运用“行政”手段——对占座无效率的克服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了占座带来的种种优越性.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中,由于运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不效率的出现.因此,我们还需进一不讨论对这种不效率的抑制.
比如说,如果8点上课,而楼门6点就打开了,由于竞争的存在,意味着占座人必须6点前赶到,这便加大了占座的机会成本,而影响人们的获利.于是,在一定情况下,当人们认为机会成本超过了其收益时,便会退出竞争,而使得占座带来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更严重的是,由于必定有人坚守阵地,而这个坚定者作为一个理性人,为了弥补这部分增加的机会成本必定会努力扩大收益.由于此时不存在其他竞争者,他想占多少座位都不受限制,于是便形成了其对座位的垄断,那些对座位高评价的人仍无法得到座位,从而导致不效率,不公平.那么是不是需要对占座的数量加以限制呢?答案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人可以监督其占了多少座位).事实上,只要将开门时间做一调整即可.当调整到上课前半小时时,由于大量竞争者的介入便有效地遏制了这一情况.
再如,有人长期以本占座,妄图一劳永逸,对付这一行为的措施是开门前将本收回,以保证每个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总之,正如政府在市场中对“市场失灵”的干预,用“行政”手段调整占座制度,同样可以发挥积极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