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慈、钱杏邨(阿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曼英表示着无涯的惊喜。她走上前将李尚志的颈子抱 着了。接着他们俩便向窗口走去。这时在天空里被灰白色 的云块所掩蔽住了的月亮,渐渐地突出云块的包围,露出 自己的皎洁的玉面来。云块如战败了也似的,很无力地四 下消散了,将偌大的蔚蓝的天空,完全交与月亮,让它向 着大地展开着胜利的,光明的微笑。 • 两人静默着不语,向那晶莹的明月凝视着。这样过了 几分钟的光景,曼英忽然微笑起来了,愉快地,低低地说 道: • “尚志,你看!这月亮曾一度被阴云所遮掩住了,现 在它冲出了重围,仍是这般地皎洁,仍是这般地明亮!”
• 1928年,与孟超、钱杏邨等人成立革命文学团体 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海风周刊》、 《拓荒者》等文学刊物。在《太阳月刊》创刊号 上发表的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 《关于革命文学》,曾引起创造社、太阳社与鲁 迅之间的一场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 1929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因 书中流露出同情白俄贵族妇女,渲染不健康的情 绪,曾受到左翼文艺界的尖锐批评。
•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29年9、10月间作于日 本东京,1930年1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小说反映了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青年知识分子的分化,并试图指 出他们应走的道路。女学生王曼英在大革命时期受时代潮 流的激荡,离家参加革命,在革命中舍弃了狂热的恋爱。 革命失败后,她感到前途渺茫,陷入绝望与痛苦中,从而 走了毁灭自己的道路,用自己的肉体去报复纨绔子弟。最 后,她在革命者李尚志的引导下冲出了乌云的重围,抛弃 了这种生活,投入了新的工人运动。“冲出云围的月亮 “仍是这般皎洁,仍是这般明亮。”小说中的革命者李尚 志、李士毅坚定乐观、密切联系群众。他们的出现,标志 着作者有意识地寻找并表现革命力量。作品于缠绵悱恻之 中含有激越昂扬的格调。收入《蒋光慈文集》第2卷。
第三阶段
• 第三阶段(1929——1931年)这是蒋光慈 小说创作的成熟期。1929年8月,蒋光慈因 病离开上海,前往日本东京疗养。生活环 境的变化使他有可能对中国革命的现实作 冷静的分析,对自己的思想,创作重新审 视,促使了他各方面的转变。《咆哮了的 土地》、《冲出云围的月亮》。
• • •
“尚志,我现在可以爱你了。” “你从前为什么不可以爱我呢” “尚志,如果我告诉你不可以爱你的原因,你会要鄙 弃我吗?” • “不,那是绝对不会的!” • 曼英开始为李尚志诉说她流落在上海的经过。曼英很 平静地诉说着,一点儿也不觉着那是什么很羞辱的事情; 李尚志也就很有趣味地静听着,仿佛曼英是在说什么故事 也似的。 • “我得了病,我以为我的病就是什么梅毒。我觉着我 没有再生活下去的必要了。于是我决定自杀,到吴淞口投 海去,可是等我见着了那初升的朝阳,感受到了那田野的 空气所给我的新鲜的刺激,忽然我觉得一种生的欲望从我 的内里奔放出来,于是我便嘲笑我自己的愚傻了。回到上 海来请医生看一看,他说这是一种通常的妇人病,什么白 带,不要紧唉,尚志,你知道我是怎样地高兴呵!” •

1941年冬﹐从上海转移到苏北﹐在新四军 从事文艺等工作﹐创作了历史剧《 李闯王 》。抗 日战争胜利後﹐钱杏先後任华中文艺界抗敌协会 常委﹑华中建设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以後﹐钱杏邨曾任任天津市文化 局长,天津文联主席,兼任《民间文学》主编, 主要从事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撰写,他著有《中国 年画发展史略》(1954)﹑《晚清戏曲小说目》 (1954)﹑《中国连环画史话》(1957)﹑《晚清文 艺报刊述略》(1958)﹑《小说二谈》(1958)﹑ 《晚清文学丛钞》(1960~1962)﹑《 红楼梦 戏 曲集》(1978)﹑《小说三谈》(1979)等。此外﹐ 尚有《阿英文集》(1979年香港版﹐1981年北京 版)﹐收1927至1977年50年间短篇文章百馀篇.
• 1931年蒋光慈因病逝世,1957年2月,安 徽省民政部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第一阶段
1926年到1927年“四一二” 政变前是蒋光慈小说创作的 第一个时期,以《少年漂泊 者》、《鸭绿江上》、《短 裤党》“青年三部曲”为代表, 主要表现反抗的情绪和革命 的鼓动性。
• 《少年漂泊者》是继诗歌之后在小说领域的崭露 头角,小说开头是《怀拜伦》的诗:“拜伦呵! 你是黑暗的反抗者;你是上帝的不肖子;你是自 由的歌者;你是强暴的劲敌。飘零呵,毁谤 呵……这是你的命运罢,抑是社会对天才的敬 礼?”主人公汪中带有作家自我的“拜伦式英雄” 气质。他走过了孤独的叛逆之路,血液中是与命 运抗争的不屈生命力,在历经了种种艰辛磨难, 深感无路可走,最终投身革命,发出了反抗的呐 喊,最终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 1930年钱杏邨先後当选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务 委员﹐这时他继续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和研 究﹐同时﹐开始研究近现代和明清的文学资料。 著有《现代中国女作家》(1931)﹑《现代中国文 学论》(1933)﹑《中国新文坛秘录》(1933)﹑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1934)﹑《夜航集》 (1935)﹑《现代十六家小品》(1935)﹑《小说闲 谈》(1936)﹑《海市集》(1936)等。30年代初期 ﹐他还和夏衍﹑郑伯奇组成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 组﹐参加电影工作。 1937年他编就《近百年国难文学大系》的初稿 5集。 还陆续创作了《碧血花》﹑《海国英雄》﹑《杨 娥传》等宣传爱国主义﹑发扬民族气节的话剧。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小说通过汪中十年的漂泊,展现了从“五 四”到“二七”再到“五卅”这一时期的 社会斗争风貌,揭示了农村与城市、商界 与工厂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反应了当时社 会各种阶层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日渐觉醒 的群众的革命情绪的高涨。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27——1929 年)这是蒋光慈小说的转 折期。在这一阶段,蒋光 慈一方面从事革命文学运 动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一 方面继续坚持创作1929年 出版得中篇小说《丽莎的 哀怨》描述了一个白俄贵 族妇女在十月革命后流浪 到上海,沦为妓女,含羞 忍辱出卖自己肉体的故事。

维嘉先生!我真形容不出来人世间是如何的狠毒,人 们的心是如何的不测!在这一两个钟头之内,我父母双双 地被迫着惨死——他俩永远地变成黑暗的牺牲者,永远地 含冤以终古!说起来,真令人发指心碎啊!当时我还是一 个小孩子,一点幼稚的心灵怎能经这般无可比拟的刺激, 我真不晓得为什么我没有疯癫,我还能一直活到现在。 • 原来我去后不久,刘老太爷派一些伙计们到我家来挑 课租。他们如狼似虎的拿着扁担稻箩跑到我家来,不问我 家愿意与否,就下手向谷仓中量谷。我母亲起初只当他们 是抢谷的强盗,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刘老太爷的伙计。她本 是一个弱女子,至此也忍不得不向他们大骂了。病在床上 的父亲见着如此的情形,于是连气带痛,就大叫一声死去 了——永远地死去了。母亲见着父亲死去,环顾室内的物 品狼藉,以为没有再活着的兴趣,遂亦在父亲的面前用剪 刀刺喉而自尽了。
• 1924年秋归国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 与沈泽民等组织春雷文学社。1925年1月, 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2月,参加创造 社。4月,至北京参加中共北方区执委会工 作。11月仍反上海大学任教。 • 1926年,中篇小说《少年飘泊者》问世, 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 • 1927年7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哀中国》。 11月,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中篇小说 《短裤党》出版,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 学的最初成果之一。
• 1929年11月因病赴日疗养期间,主持成立太阳社 东京支部,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写了不少文 学论文。回国后与鲁迅、柔石、冯雪峰等人组成 中国左翼联盟筹备小组。
•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选为候补常 务委员。11月,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完稿,作品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前后农村 中尖锐的阶级斗争,是作者最成熟的一部 作品。不久,因对当时党内立三路线的 “左”倾冒险主义不满,自动要求退党。
• 医生说我病了,我有了很深的梅毒 • 上帝呵,丽莎的结局是这样!丽莎已经到了末路,没 有再生活下去的可能了。还有什么再生活下去的趣味呢? 就让这样结局了罢!就让这样我没有再挣扎于人世的必要 了。 • 曾记得十年以前,不,当我在上海还没有沦落到这种 下贱的地位的时候,我是如何鄙弃那些不贞洁的女人,那 些把自己的宝重的,神圣的,纯洁的肉体,让任何一个男 子去玷污的卖淫妇。她们为着一点儿金钱,一点儿不足轻 重的面包,就毫无羞耻地将自己的肉体卖了,那是何等下 贱,何等卑鄙的事情! • 曾记得那时我也就很少听见关于这种罪恶的病的事情, 我从没想及这方面来,我更没想及我将来会得着这种最羞 辱的病。那时如果我晓得哪一个人有了这种罪恶的病,那 我将要如何地鄙弃他,如何地憎恨他,以他为罪恶的结晶。 我将不愿正视他一眼,不愿提到他的那会玷污了人的口舌 的名字。
• 《丽莎的哀怨》描写贵族少妇丽莎在十月 革命后流亡到东方巴黎上海,在生命线上 苦苦挣扎,最后沦为妓女的凄艳故事。小 说以丽莎昔日的荣华和当前的沦落为对照, 生动细腻的描写了主人公从金尽囊空到走 投无路、到变相卖淫、到公开为娼、到得 梅毒而死的悲惨过程,把丽莎复杂的心态 和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由于整篇 小说采取了主人公自叙的形式,因而使红 颜薄命的哀怨更为深切。
蒋光慈 钱杏邨
一、简介
蒋光慈(1901年~1931年)原名蒋如恒(儒 恒),又名蒋光赤、蒋侠生,字号侠僧, 安徽霍邱(今安徽金寨县白塔畈镇白大村河 北组白大小街)人。 • 蒋光慈自号侠生,“我所以自号‘侠生’, 将来一定做个侠客杀尽这些贪官污吏”。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愤而想当和尚, 改为“侠僧”,“我当和尚,也还是做 个侠客杀人”。
• 文革中受到迫害,1977年因癌症去世,終年77歲。
• 《血钟响了!》
• 阿英的诗感情真挚热烈,绝少矫揉造作。 •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鼓动性。 • 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 《李闯王》阿英的代表作。创作于1944年。此剧 由新四军八旅文工团首演。后在各抗日根据地和 解放区广为演出,解放初期也有剧院演出,1955 年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剧院曾演出过此剧。 • 《李闯王》为5幕历史剧。剧本描写明朝末年农民 起义领袖李自成进占北京后,由于主要将领牛金 星、刘宗敏等被胜利冲昏头脑,走向腐化堕落的 道路,李自成又听信谗言,杀了功臣李岩,最后 终于失败的故事。这部优秀剧作,在翔实的史料 基础上,通过精细的艺术创造,塑造出了李自成 等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描写出一幅发人深思的 历史画卷,总结了300年前这次农民起义失败的 悲剧教训。
• “你为什么不即刻来见我呢?”李尚志插着问。曼 英没有即刻回答他,沉吟了一会,轻轻地说道: • “亲爱的,我不但要洗净了身体来见你,我 并且要将自己的内心,角角落落,好好地翻造一 下才来见你呢。所以我进了工厂,所以我呵,你 的话真是不错的!群众的奋斗的生活,现在完全 把我的身心改造了。哥哥,我现在可以爱你了” • 两人紧紧地拥抱起来。爱情的热力将两人溶 解成一体了。忽然听见有人敲门曼英如梦醒了一 般,即刻便立起身来。 “
• 蒋光慈,1901年出生于固始陈淋子的一个 盐商家庭 ,7岁发蒙,11岁进固始陈淋子志 成高小,毕业后考入固始中学,16岁到安徽 芜湖省立第五中学就读。 • 1919五四运动后,主编校刊《自由花》, 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为芜湖学生 联合会副会长。 • 1920年,经陈独秀介绍,至上海参加社会 青年团。 • 1921年5月至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 党员。
• 阿英(19001977) ,安徽芜 湖人。即钱杏邨, 原名钱德富,又 名钱德赋。主要 笔名还有钱谦吾 ﹑张若英﹑阮无 名﹑鹰隼﹑魏如 晦等。
生平简介
• 1900年2月6日生。青年时代曾参加 五四运动 ﹐1920年开 始发表文学作品 。 • 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 争 失败後从芜湖逃亡到武汉﹐8月到上海,开始从事革命 文艺活动。 • 1927年底与 蒋光慈 、孟超等发起组织太阳社﹐倡导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并对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茅 盾等中国作家和一些外国作家的创作作过评价。这方面的 文章﹐先後收入《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1卷﹐1928﹔第 2卷﹐1930)﹑《力的批评》(1929)﹑《作品论》(1929)﹑ 《文艺批评集》(1930)等。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革命 的故事》﹑《义冢》﹑《 玛露莎 》﹐中篇小说《一条鞭 痕》﹐诗集《饿人与饥鹰》﹑《荒土》﹐叙事长诗《暴风 雨的前夜》等先後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