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乳腺癌骨转移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p tei b sdn r i lrve fleaue J . l sre oh s ae n cic e i o i rtr[ ] C i Gat n s ta w t n o
h pt t/ t elci t nvaitru t glpi in l g J . e ai sel e lat ai i nerpi t s ai [] c a c v o n e n g n
En c i o o y, 0 9, 5 ( ): 01 — 0 0 do rn l g 2 0 l 0 7 3 1 3 2 .
c m p r bet o o a a l o h me s a i mo e s e s me f i s l e it o t ss d la s s nt or n u i r ss — n
[ 2 ]林 克 荣 , 慧 莹. J 杨 非酒 精 性 脂 肪 肝 患 者 血 清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a脂 联 素 水 平 与胰 岛 素 抵抗 的 相 关 性 [] 世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0 7 1 J. 2 0 , 5
(4 2 32 l. 2 ): 6l - 6 8
[ ] 侯 振 江 , 建 章 . 素 与 代 谢 综 合 征 [ ] 检 验 医 学 教 育 .0 i 1 8 侯 瘦 J. 2 1 ,8
t nsJ. ugE d s ,0 ,4 7 :5 7J 5 . i t[] S r n oc2 1 2 ( ) i 4-5 1 e 0 [ 9 o i hkJC e d sA, a C,t 1Icesdpo u t no L 1]P na i , sn e Di J e a.nrae rd ci f - c z o I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
㊀㊀[摘要]㊀目的㊀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㊂方法㊀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㊁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药物的化学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药物成分对应的相关靶点;在GeneCards㊁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中检索乳腺癌骨转移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2 1在线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由Cytoscape3 8 2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㊂结果㊀蛇床子⁃补骨脂中40个有效成分通过调控99个靶点和147条通路对乳腺癌骨转移产生作用㊂香叶木素㊁(E)⁃2,3⁃双(2⁃酮⁃7⁃甲氧基⁃甲氧羰基⁃8⁃基)丙烯醛㊁异补骨脂二氢黄酮㊁cniforinB㊁补骨脂甲素㊁O⁃乙酰异蛇床素㊁O⁃乙酰二氢欧山芹酯㊁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㊁美花椒内酯㊁邻⁃异戊酰基二氢山芹醇㊁欧芹素㊁蛇床子素等成分可以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㊁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㊁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SRC)等关键靶点介导癌症途径㊁内分泌抵抗㊁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㊁癌症中的蛋白聚糖㊁癌症中的微小RNA㊁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㊁催乳素㊁细胞衰老㊁细胞凋亡㊁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㊁Ras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来治疗乳腺癌骨转移㊂结论㊀蛇床子⁃补骨脂可以通过多成分㊁多靶点㊁多途径参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为其临床应用及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制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㊂㊀㊀[关键词]㊀蛇床子;㊀补骨脂;㊀乳腺癌骨转移;㊀网络药理学;㊀作用机制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285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5-0479-07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5.12ExplorationonthemechanismofCnidiifructus⁃Psoraleafructusintreatmentof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basedonnetworkpharmacology㊀KEChang⁃hu,YANHui,CHENQin⁃hua,etal.DepartmentofPharmacy,SinopharmDongfengGeneralHospital,HubeiUniversityofMedicine,Shiyan442008,China㊀㊀[Abstract]㊀Objective㊀ToexplorethemechanismofCnidiifructus⁃Psoraleafructusintreatmentof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basedonnetworkpharmacology.Methods㊀Thechemicalcomponentsofdrugswereretrievedbyus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stemsPharmacologyDatabaseandAnalysisPlatform(TCMSP)andBioinformaticsAnal⁃ysisToolforMolecularMechanis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TMAN⁃TCM),whilethecorrespondingtargetsofthechemicalcomponentswereobtainedbytheSwissTargetPredictionDatabase.Thetargetsrelatedto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wereretrievedinGeneCards,andOnlineMendelianInheritanceinMan(OMIM)Database.Venny2 1onlinesoftwarewasusedtoobtainthecommontargetsofdrugs⁃disease,andthenthe drug⁃compound⁃target⁃disease networkdiagramwasconstructedbyusingthesoftwareCytoscape3 8 2.TheSTRINGdatabasewasusedtodrawthe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network,andtheGOfunctionenrichmentandKEGGpathwayenrichmentanalysiswerecar⁃riedoutthroughtheDAVIDdatabase.Results㊀FortyactivecomponentsofCnidiifructus⁃Psoraleafructuscouldregu⁃late99targetsand147pathwaystotreat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Diosmetin,(E)⁃2,3⁃bis(2⁃keto⁃7⁃methoxy⁃chromen⁃8⁃yl)acrolein,isobavachin,cniforinB,cniforinA,O⁃isovalerylcolumbianetin,O⁃acetylcolumbianetin,bavachinin,xanthoxylinN,O⁃isovalyldihydrocarvinol,ostruthinandostholcouldmediatepathwaysincancer,endocrineresistance,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erine/threoninekinase(PI3K⁃Akt),proteoglycansincancer,microRNAsincancer,cen⁃tralcarbonmetabolismincancer,prolactin,cellularsenescence,apoptosis,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RAGE)signalingpathwayindiabeticcomplications,Ras,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andothersignalingpathwaysthrough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RAC⁃alpha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Akt1),steroidreceptorcoactivator(SRC)andotherkeytargetproteinstotreatthe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Conclusion㊀Cnidiifructus⁃Psoraleafructuscanparticipateinthetreatmentof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throughmultiplecomponents,targetsandpathways,whichprovidesatheoreticalbasisfortheclinicalapplicationofCnidiifructus⁃Psoraleafructusandthemechanismofitstreatmentof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㊀㊀[Keywords]㊀Cnidiifructus;㊀Psoraleafructus;㊀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㊀Networkpharmacology;Mechanismofaction㊀㊀乳腺癌是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癌症,骨转移是疾病复发的最常见部位,约75%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㊂目前,乳腺癌骨转移被认为是难以治愈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0% 30%[1]㊂临床上,乳腺癌骨转移继发的并发症包括疼痛㊁病理性骨折㊁脊髓压迫㊁恶性高钙血症等,对患者的生存预后及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对个人和社会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2]㊂乳腺癌骨转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肿瘤全身疗法㊁骨靶向药物等,目的在于减缓骨吸收,降低骨骼相关事件的风险[3],但骨转移瘤最终会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疾病也随之发展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且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4⁃5]㊂乳腺癌骨转移属于中医学 骨痹 骨瘤 范畴㊂‘黄帝内经㊃素问“: 肾主骨,生髓 肾其充在骨 [6]㊂‘医经精义“: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 [7]㊂由此可见,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肾密切相关㊂‘素问㊃逆调论“: 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 [6]㊂‘外台秘要“: 若劳伤肾水,不能荣骨而为肿瘤 [8]㊂强调骨转移的病因由 肾衰 所起,为肾气亏损㊁阴阳失调所致,故温补肾阳是逆转病机的关键㊂蛇床子味辛㊁苦,性温,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之功㊂补骨脂味辛㊁苦,性温,归肾㊁脾经,具有温肾助阳之功㊂蛇床子⁃补骨脂是温肾的常用药对,源自‘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补骨脂丸 ,共济补肾养阳㊁强力健肌之效㊂在临床应用中,顾氏外科以扶正先安未受邪之地,临证习用中药蛇床子㊁补骨脂㊁附子㊁淫羊藿㊁杜仲㊁狗脊温肾助阳生髓,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9]㊂刘胜教授认为乳腺癌骨转移当扶正祛邪,温肾壮骨,多用蛇床子㊁补骨脂㊁肉苁蓉等温而不燥㊁补肾生髓之品,以壮骨通阳[10]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蛇床子⁃补骨脂能够减轻乳腺癌骨转移的程度,从多环节抑制骨转移骨质损伤,配伍引经药可以增强其下调裸鼠上肢骨转移灶中趋化因子配体12(chemokineligand12,CXCL12)㊁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receptor4,CXCR4)的表达水平,对上肢骨转移产生治疗作用[11]㊂温肾壮骨方(蛇床子㊁补骨脂和制附子)可以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介导的Jagged1/Notch信号通路减轻乳腺癌骨转移[12];可以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诱导的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和骨转移[13]㊂尽管在临床上蛇床子⁃补骨脂作为药对常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但其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尚待明确㊂本研究通过构建蛇床子⁃补骨脂的有效成分⁃乳腺癌骨转移靶点网络,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其可能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㊂1㊀资料与方法1 1㊀蛇床子⁃补骨脂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㊀以 蛇床子 为检索词,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ystemsPharma⁃cologyDatabaseandAnalysisPlatform,TCMSP;https://old.tcmsp⁃e.com/tcmsp.php),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bioavailability,OB)ȡ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ȡ0 18两项控制指标筛选蛇床子成分[14],并检索文献[15⁃16]补充活性成分㊂以 补骨脂 为检索词,检索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AnalysisToolforMolecularMechanism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TMAN⁃TCM;http://bionet.ncpsb.org.cn/batman⁃tcm/),以Scorecutoff=20和P<0 05两个指标作为筛选条件获取补骨脂候选成分㊂将两个药物的成分进行合并去重,在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查找成分的SMILES格式,并导入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获取靶点,选取Probability>0的靶点㊂1 2㊀乳腺癌骨转移疾病相关靶点的筛选㊀以 乳腺癌骨转移 为检索词,在GeneCards数据库(https://www.genecards.org/)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MendelianInheritanceinMan,OMIM)数据库(https://omim.org/)中筛选乳腺癌骨转移相关靶点,其中Gene⁃Cards根据Relevancescore大小顺序筛选前500个靶点㊂1 3㊀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的筛选㊀在Venny2 1在线平台(https://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index.html)分别录入蛇床子⁃补骨脂与乳腺癌骨转移的靶点,绘制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的共有靶点㊂1 4㊀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㊀使用Cytoscape3 8 2软件,构建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 可视化网络,使用NetworkAnalyzer功能以节点自由度(degree)为指标进行分析㊂1 5㊀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㊀将共有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https://www.string⁃db.org/),设置交互作用score>0 4的靶点,并将TSV文件导入Cytoscape3 8 2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㊂1 6㊀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㊀在DAVID数据库(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0 05为阈值,探讨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通路㊂2㊀结果2 1㊀蛇床子⁃补骨脂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的筛选结果㊀通过TCMSP共获得蛇床子的活性成分19个,并通过文献查阅补充1个活性成分:蛇床子素(osthol)㊂在BATMAN⁃TCM中共收集到补骨脂活性成分29个㊂取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Probability>0的靶点,去重并剔除无靶点的成分,最终得到42个活性成分,对应618个作用靶点㊂其中豆甾醇(stigmasterol)为蛇床子和补骨脂的共有成分㊂2 2㊀疾病靶点的检索及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的筛选结果㊀使用GeneCards㊁OMIM数据库筛选乳腺癌骨转移的靶点㊂GeneCards中取前500个靶点,OMIM中获得169个靶点,合并去重后共获得654个靶点㊂使用Venny在线工具对蛇床子⁃补骨脂靶点和乳腺癌骨转移靶点进行分析,得到共有靶点99个㊂见图1㊂图1㊀蛇床子⁃补骨脂和乳腺癌骨转移的靶点匹配韦恩图2 3㊀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构建㊀将共有靶点进行反相匹配,去除补骨脂香豆雌烷B(bavacoumestanB)和正三十烷(triacontane)2个无对应靶点的成分㊂将蛇床子⁃补骨脂其余40个活性成分与共有靶点信息输入Cytoscape3 8 2软件中,绘制蛇床子⁃补骨脂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 相互作用的网络图,见图2㊂对网络图进行拓扑分析,degree排名前12位的成分见表1,其可能是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关键活性成分㊂㊀网络中共有142个节点,592条边,图中黄色菱形分别代表蛇床子㊁补骨脂,绿色圆形代表成分,蓝色六边形代表靶点,红色正方形代表乳腺癌骨转移图2㊀蛇床子⁃补骨脂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 相互作用的网络图表1㊀蛇床子⁃补骨脂的关键活性成分信息表(Top12)序㊀号化合物英文名称中文名称自由度(degree)结构式来源1diosmetin香叶木素30蛇床子2(E)⁃2,3⁃bis(2⁃keto⁃7⁃methoxy⁃chromen⁃8⁃yl)acrolein(E)⁃2,3⁃双(2⁃酮⁃7⁃甲氧基⁃甲氧羰基⁃8⁃基)丙烯醛27蛇床子3isobavachin异补骨脂二氢黄酮26补骨脂4cniforinB/25蛇床子5bavachin补骨脂甲素25补骨脂6cniforinAO⁃乙酰异蛇床素23蛇床子7O⁃acetylcolumbianetinO⁃乙酰二氢欧山芹酯23蛇床子8bavachinin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23补骨脂9xanthoxylinN美花椒内酯22蛇床子10O⁃isovalerylcolumbianetin邻⁃异戊酰基二氢山芹醇22蛇床子11ostruthin欧芹素20蛇床子12osthol蛇床子素16蛇床子2 4㊀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㊀在STRING数据库中录入蛇床子⁃补骨脂和乳腺癌骨转移共有靶点,物种设定为 Homosapiens ,选取置信度>0 4的网络数据,游离靶点2个,得到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靶点蛋白相互作用信息数据,导入Cytoscape3 8 2中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见图3㊂degree排名前10位的靶点见表2,其可能在乳腺癌骨转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㊂㊀网络中共有97个节点,1645条边,degree平均值为33 9175,大于平均自由度值靶点的有44个图3㊀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表2㊀蛇床子⁃补骨脂的关键作用靶点(Top10)序㊀号英文名中文名自由度(degree)1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792RAC⁃alpha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Akt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783steroidreceptorcoactivator(SRC)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744signaltransducersandactivatorsoftranscription3(STAT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735transcriptionfactorAP⁃1(Jun)转录因子AP⁃1736G1/S⁃specificcyclin⁃D1(CCND1)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727caspase⁃3(CASP3)半胱氨酸蛋白酶⁃3718estrogenreceptoralpha(ESR1)雌激素受体α719Erb⁃B2receptortyrosinekinase2(ERBB2)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7010tumornecrosis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682 5㊀GO功能分析结果㊀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分析,结果获得607条生物学过程,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process,BP)456条,主要涉及蛋白质自磷酸化㊁激酶活性的正调节㊁凋亡过程的负调控㊁肽基酪氨酸磷酸化㊁蛋白质磷酸化等;细胞组分(cellcomponent,CC)64条,主要涉及受体复合物㊁核质㊁细胞核㊁高分子复合物㊁质膜等;分子功能(molecularfunc⁃tion,MF)87条,主要涉及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㊁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triphosphate,ATP)结合㊁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㊁蛋白激酶活性㊁相同蛋白结合等㊂分别选取BP㊁CC㊁MF的前10个条目进行气泡图展示,见图4㊂提示蛇床子⁃补骨脂通过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对乳腺癌骨转移产生作用㊂其中横轴为富集因子,纵轴为GO功能名称图4㊀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GO功能分析结果气泡图2 6㊀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㊀对筛选的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47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途径(54个靶点)㊁内分泌抵抗(25个靶点)㊁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serine/threonineprotein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35个靶点)㊁癌症中的蛋白聚糖(28个靶点)㊁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20个靶点)㊁癌症中的微小RNA(30个靶点)㊁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18个靶点)㊁催乳素信号通路(17个靶点)㊁细胞衰老(21个靶点)㊁细胞凋亡(20个靶点)㊁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receptorfor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18个靶点)㊁Ras信号通路(24个靶点)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通路(26个靶点)㊁乳腺癌(20个靶点)等㊂选择前20条进行气泡图展示,见图5㊂提示蛇床子⁃补骨脂的作用靶点分布于不同的通路中,可通过多种通路达到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㊂其中横轴为富集因子,纵轴为通路名图5㊀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气泡图3㊀讨论3 1㊀‘黄帝内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7]㊂‘灵枢㊃海论“: 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 [18]㊂肾充养骨骼,肾实则骨有生气,骨髓生化有源㊂‘灵枢㊃经脉篇“: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㊂少阴者,冬脉也㊂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 ㊂肾虚而骨失养,百病丛生[18]㊂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损伤正气,耗竭肾精,无以充髓养骨,以致毒邪乘虚而入,凝结于骨而成骨转移[19]㊂乳腺癌骨转移病位在骨,其发生为骨之 正气不足 ,病机多为本虚标实,选方用药常不离益肾㊂蛇床子和补骨脂均属于温肾中药,共奏补肾壮骨,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及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药物㊂相关研究表明,蛇床子活性成分蛇床子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增殖㊁迁移㊁侵袭和凋亡,以及乳腺癌骨转移过程中成骨细胞㊁破骨细胞和癌细胞的相互作用,显著减少小鼠的骨转移,并降低了乳腺癌转移的总肿瘤负担[20]㊂补骨脂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MCF⁃7细胞凋亡[21]㊂同时,蛇床子⁃补骨脂药对配伍常作为复方的组方要件,组方不同则产生不同的临床疗效㊂例如,乳腺术后骨转方具有温肾健脾㊁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乳腺癌骨痛的治疗;温肾壮骨方具有壮骨通阳的功效,主要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㊂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㊂3 2㊀通过TCMSP㊁BATMAN⁃TCM进行成分查找,笔者从蛇床子⁃补骨脂中筛选出香叶木素㊁异补骨脂二氢黄酮㊁补骨脂甲素㊁O⁃乙酰异蛇床素㊁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㊁美花椒内酯㊁欧芹素㊁蛇床子素等活性成分㊂其中香叶木素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及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22];亦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和线粒体介导的内在凋亡途径对MDA⁃MB⁃231细胞产生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23]㊂乳腺癌细胞分泌可溶性因子,加速破骨细胞分化,导致溶骨性骨转移的形成,香叶木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从而起到阻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骨溶解模型小鼠骨量丢失的作用[24]㊂补骨脂甲素属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25]㊂蛇床子素是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㊁迁移和侵袭,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在体内外实验均显示其可通过下调整合素α3/整合素β5(integrinα3/integrinβ5,ITGα3/ITGβ5)信号转导来抑制乳腺癌转移[15];也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㊁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内质网应激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发展[26];还可以通过上调抑癌基因G蛋白质γ7(Gproteingamma7,GNG7)抑制乳腺癌进展[27]㊂3 3㊀经蛇床子⁃补骨脂和乳腺癌骨转移靶点交集筛选出EGFR㊁Akt1㊁SRC㊁STAT3㊁Jun㊁CCND1㊁CASP3㊁ESR1㊁ERBB2㊁TNF等共有靶点㊂其中,EGFR常在转移性乳腺癌中过度表达,苏氨酸654(threonine654,T654)处EGFR磷酸化的增加与上皮间质㊁迁移和侵袭以及转移的增加相关[28]㊂EMT是促进癌细胞迁移㊁侵袭和转移的重要生理过程,Akt1可以通过降解磷酸化依赖性Twist1来抑制乳腺癌EMT[29]㊂在癌症的进程中,SRC可以与核受体及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促进多个基因的转录,从而增强癌细胞的增殖㊁迁移㊁侵袭㊁肿瘤血管生成和EMT[30]㊂CCND1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11q13 3处,编码细胞周期蛋白D1蛋白,乳腺癌中CCND1拷贝数的增加与高组织病理学分级㊁高增殖和LuminalB亚型相关[31]㊂ESR1的激活突变可引起转移性肿瘤细胞的内分泌抵抗,ESR1突变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和高增殖活性有关,并影响约14%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骨转移[32]㊂TNF⁃α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两面性,高剂量诱导显著的抗癌作用,而生理和病理水平的TNF⁃α可能与癌症促进㊁肿瘤生长和转移有关,且TNF⁃α通过激活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c⁃JunN⁃terminalproteinkinase,JNK)/c⁃Jun信号通路诱导MCF⁃7乳腺癌细胞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protein10,IP⁃10)的表达[33]㊂3 4㊀经GO功能分析获取蛋白质自磷酸化㊁激酶活性的正调节㊁凋亡过程的负调控㊁肽基酪氨酸磷酸化㊁受体复合物㊁核质㊁细胞核㊁高分子复合物㊁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㊁ATP结合㊁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㊁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㊂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取癌症途径㊁内分泌抵抗㊁PI3K⁃Akt㊁癌症中的蛋白聚糖㊁癌症中的微小RNA㊁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㊁催乳素㊁Ras㊁MAPK等信号通路㊂其中PI3K⁃Akt⁃mTOR是一种参与细胞增殖㊁侵袭㊁迁移㊁凋亡㊁葡萄糖代谢和DNA修复的信号通路,与癌症和骨溶解的发展密切相关,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以抑制乳腺癌生长和乳腺癌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34]㊂在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中,PI3K⁃Akt信号通路还参与了骨癌痛的中枢敏化,提示其在骨癌痛发生㊁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5]㊂催乳素⁃催乳素受体可以显著影响乳腺癌骨转移,且催乳素受体还可以调节乳腺癌骨转移的肿瘤微环境,从而诱导溶解性破骨细胞的形成[36]㊂Ras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和生长㊁细胞存活和凋亡㊁代谢和运动的信号分子活化,在MDA⁃MB⁃231细胞中敲减剪接因子3b亚基1(splicingfactor3bsubunit1,SF3B1),通过Ras㊁MAPK等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增殖㊁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37]㊂另外,RNASLIT2增强子通过调节P38MAPK/c⁃Fos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骨转移[38]㊂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进行探索,从分子水平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蛇床子⁃补骨脂中的香叶木素㊁蛇床子素等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EGFR㊁Akt1㊁SRC㊁STAT3㊁Jun等靶点,通过多途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从而为蛇床子⁃补骨脂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㊂参考文献[1]XiongZ,DengG,HuangX,etal.Bonemetastasispatternininitialmetastaticbreastcancer:apopulation⁃basedstudy[J].CancerManagRes,2018,10:287-295.[2]VenetisK,PiciottiR,SajjadiE,etal.Breastcancerwithbonemetas⁃tasis:molecularinsightsandclinicalmanagement[J].Cells,2021,10(6):1377.[3]TaharaRK,BrewerTM,TheriaultRL,etal.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J].AdvExpMedBiol,2019,1152:105-129.[4]WangK,ChenQ,ShaoY,etal.AnticanceractivitiesofTCMandtheiractivecomponentsagainsttumormetastasis[J].BiomedPhar⁃macother,2021,133:111044.[5]WangY,LiJW,QinYN,etal.ClinicalobservationontheeffectofChinesemedicine⁃ TCMformula interventiononrecurrenceandmetastasisof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J].ComplementTherMed,2020,52:102456.[6]王明明,蔡圣朝.肾藏精主骨生髓的病因病机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6):65-66.[7]薛纯纯,刘㊀爽,陈㊀林,等.从肾脏调控骨的物质基础阐释 肾主骨 的科学内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574-1578.[8]姜㊀洋.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0):1357-1359.[9]张㊀帅,刘㊀胜.顾氏外科乳腺癌治验[J].吉林中医药,2017,37(3):241-244.[10]史有阳,杨㊀瑞,孙霃平,等.刘胜教授基于五脏相关理论治疗晚期乳腺癌经验[J].西部中医药,2021,34(5):39-41.[11]程旭锋,张新峰,刘㊀琦,等.蛇床子⁃补骨脂配伍引经药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CXCL12⁃CXCR4轴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6):91-96.[12]WuC,ChenM,SunZ,etal.WenshenZhuangguformulamiti⁃gatesbreastcancerbonemetastasisthroughthesignalingcrosstalkamongtheJagged1/Notch,TGF⁃βandIL⁃6signalingpathways[J].JEthnopharmacol,2019,232:145-154.[13]MaJ,LiJ,WangY,etal.WSZGinhibitsBMSC⁃inducedEMTandbonemetastasisinbreastcancerbyregulatingTGF⁃β1/Smadssigna⁃ling[J].BiomedPharmacother,2020,121:109617.[14]覃君良,苏志恒.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灵芝的免疫调节机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5(6):522-527.[15]ChenYQ,SongHY,ZhouZY,etal.OstholeinhibitsthemigrationandinvasionofhighlymetastaticbreastcancercellsbysuppressingITGα3/ITGβ5signaling[J].ActaPharmacolSin,2022,43(6):1544-1555.[16]柯昌虎,潘长江,严㊀慧,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蛇床子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J].山东科学,2022,35(6):50-57.[17]陈广坤,高宏杰,张㊀磊,等.从‘黄帝内经“致 百病 内涵探讨中医发病机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0):1563-1565.[18]李奥博,万冬桂.乳腺癌骨转移的中医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5):312-314.[19]于㊀洁,王祥麒,王俊涛,等.王祥麒教授基于 肾主骨 理论妙治乳腺癌骨转移[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6):106-107,110.[20]WuC,SunZ,GuoB,etal.Ostholeinhibits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J].Oncotarget,2017,8(35):58480-58493.[21]RajanV,TripathiJ,VariyarP,etal.MechanismofcytotoxicitybyPsoraleacorylifoliaextractinhumanbreastcarcinomacells[J].JEnvironPatholToxicolOncol,2014,33(3):265-277.[22]王春景,盛㊀月,周㊀强,等.香叶木素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0,31(2):149-155.[23]WangC,LiS,RenH,etal.Anti⁃proliferationandpro⁃apoptoticeffectsofdiosmetinviamodulatingcellcyclearrestandmitochondria⁃mediatedintrinsicapoptoticpathwayinMDA⁃MB⁃231cells[J].MedSciMonit,2019,25:4639-4647.[24]邵思远.香叶木素调控破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9.[25]张松松.新型补骨脂甲素葡萄糖苷的酶法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安徽:蚌埠医学院,2018.[26]ParkW,ParkS,SongG,etal.Inhibitoryeffectsofostholeonhumanbreastcancercellprogressionviainductionofcellcyclearrest,mitochon⁃drialdysfunction,andERstress[J].Nutrients,2019,11(11):2777.[27]MeiJ,WangT,ZhaoS,etal.Ostholeinhibitsbreastcancerpro⁃gressionthroughupregulatingtumorsuppressorGNG7[J].JOncol,2021,2021:6610511.[28]WilliamsCB,Phelps⁃PolirerK,DingleIP,etal.HUNKphosphoryl⁃atesEGFRtoregulatebreastcancermetastasis[J].Oncogene,2020,39(5):1112-1124.[29]LiCW,XiaW,LimSO,etal.AKT1inhibits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inbreastcancerthroughphosphorylation⁃dependenttwist1degradation[J].CancerRes,2016,76(6):1451-1462.[30]QinL,ChenJ,LuD,etal.DevelopmentofimprovedSRC⁃3inhib⁃itorsasbreastcancertherapeuticagents[J].EndocrRelatCancer,2021,28(10):657-670.[31]VallaM,KlæstadE,YtterhusB,etal.CCND1amplificationinbreastcancer⁃associationswithproliferation,histopathologicalgrade,molec⁃ularsubtypeandprognosis[J].JMammaryGlandBiolNeoplasia,2022,27(1):67-77.[32]BartelsS,ChristgenM,LuftA,etal.Estrogenreceptor(ESR1)mutationinbonemetastasesfrombreastcancer[J].ModPathol,2018,31(1):56-61.[33]KochumonS,Al⁃SayyarA,JacobT,etal.TNF⁃αincreasesIP⁃10expressioninMCF⁃7breastcancercellsviaactivationoftheJNK/c⁃Junpathways[J].Biomolecules,2021,11(9):1355.[34]YuanG,LianZ,LiuQ,etal.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mTORinhibitorPKI⁃402inhibitsbreastcancerinducedosteolysis[J].CancerLett,2019,443:135-144.[35]袁翠堂,丁㊀罡,廖志军,等.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诱导疼痛[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3):349-352,358.[36]SutherlandA,ForsythA,CongY,etal.Theroleofprolactininbonemetastasisandbreastcancercell⁃mediatedosteoclastdifferentiation[J].JNatlCancerInst,2015,108(3):djv338.[37]张㊀玲,高迎真,卞㊀琳,等.SF3B1敲减通过RAS等信号通路影响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㊁侵袭㊁迁移及凋亡[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20,36(9):1587-1594.[38]LiP,LinZ,LiuQ,etal.EnhancerRNASLIT2inhibitsbonemetas⁃tasisofbreastcancerthroughregulatingP38MAPK/c⁃Fossignalingpathway[J].FrontOncol,2021,11:743840.[收稿日期㊀2022-12-30][本文编辑㊀余㊀军㊀吕文娟]本文引用格式柯昌虎,严㊀慧,陈琴华,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蛇床子⁃补骨脂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作用机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5):479-485.。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专家共识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专家共识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首要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
骨骼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60%~75%o研究发现激素受体阳性型乳腺癌更易发生骨转移。
乳腺癌骨转移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少数患者表现为溶骨成骨混合性病变。
骨转移灶破坏骨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常伴有中重度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可对周围重要神经血管形成压迫,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
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ke1.eta1.-re1.atedevents,SREs)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骨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是骨转移筛查的最常用方法。
另外,影像学评估还有X线检查、CT、MR1.PET-CT等;对疑似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还应进行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标志物评估。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作为一种终末期全身性恶性疾病,治疗应以全身治疗为主。
其中,内分泌治疗、化疗、抗HER-2药物治疗为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基本治疗方式,新型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TrOP2靶点的抗体藕联药物、CDK4/6抑制剂、PI3K∕mT0R通路抑制剂等在特定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1.1和CT1.A4在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中显示处一定疗效,双磷酸盐及地舒单抗可用于预防和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发展。
合理的局部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骨转移相关症状,手术和放疗是骨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
此外,完善的疼痛管理和关怀支持治疗不可或缺,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流程见图1。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流程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一般状态、月经状况、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状态、既往治疗情况(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等)、无病间期、肿瘤负荷(转移部位和数量)等因素,并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是否有快速控制疾病和(或)症状的需求,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推动了新一代治疗策略的出现。
本文将针对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基因突变是导致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经证实 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其他多个基因如 TP53、PTEN、PIK3CA 也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关键过程。
2. 雌激素受体 (ER)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ER 是一个关键转录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调控维持正常细胞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ER 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激活或抑制ER 信号通路来治疗 ER 阳性乳腺癌,例如使用雌激素拮抗剂如 tamoxifen。
3. HER2 与乳腺癌的关系HER2 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存活等重要功能。
在某些乳腺癌患者中,HER2 基因过度表达,导致肿瘤的侵袭性增强。
靶向 HER2 的药物如 Herceptin 已经成为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重要选择。
4. 转移与肿瘤微环境转移是乳腺癌最致命的特征之一。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机制来实现转移。
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癌治疗进展1. 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和转移情况,可以选择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形象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局部控制,并且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现代放疗技术的引入,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和强度调控放射治疗 (IMRT),使得剂量分布更加精确,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目前也 有 学 者 提 出 了转 移 肿瘤 干 细胞 的 概 念 , 在 肿 瘤 干 细 胞 中存 即
B e s a c rb n h fs r s a c r g e s r a tc n e o e s it e e r h p o r s
Wa g Ch n ig Zh uJu n n a gqn o a
Ab ta t Br a tc n e s f ma eS c m mo l n ntt mor t e b n s b e s a c rmo t c mmo it ntp a e s its o . n r c n e r , h sr c : e s a c r i e l ’ o n ma i a u g , h o e i r a tc n e s o n d s a l c h f p t I e e ty a s t e r s a c o p twhih wi h f b u r a t a e o e h s t e t m o t m el t e n n— u io miya d t e t mo c o e v r n e t t sa t l e e r h h ts o c l s ita o tb e s nc rb n a h u l c rs e c l, h o n f r t n h u rmir n i o m n .hi ri e c
c n e n h e s r r s O c r y o he s mma y o c r s t e n we t p og e s t a r n t u r. Ke wo d : e s a c r y r s Br a tc n e B n h fs o e s it Th u e t mo t m el No — u io mi rs e e l n nf r t y
狄诺塞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
狄诺塞麦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赵蔚;彭亚琪(综述);任庆兰(审校)【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4页(P2276-2279)【关键词】骨肿瘤;狄诺塞麦;RANK/RANKL/OPG轴【作者】赵蔚;彭亚琪(综述);任庆兰(审校)【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6骨是大部分实体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其中以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尤为常见[1-2]。
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导致严重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发生,SRE 在病变局部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性骨折,膀胱、直肠及生殖系统的功能障碍等,全身性改变包括高钙血症及肾衰竭等[2-3]。
由此可见骨转移瘤所致的SRE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压力[4],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非常重要。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多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各项治疗措施疗效各异[3],其中靶向治疗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个信号转导通路,抑制或逆转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近年来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各种新药层出不穷,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5-6]。
本文主要探讨近年新上市的一种针对骨转移中重要信号通路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RANK配体(RAN ligand,RANKL)/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 轴(RANK/RANKL/OPG轴)的分子靶向药物狄诺塞麦的作用机制、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疗效及前景。
骨转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4个基本要素:癌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提供癌细胞生长的骨基质[2]。
转移性骨肿瘤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能在宿主骨骼中繁殖、 生长, 并破坏正常骨组织的
形态和结构。肿瘤细胞表面的 C 使其与骨髓基质细胞及 M A 骨基质形成粘附 , 这些粘附反应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使肿瘤
细胞产生大量血管生成因子和骨吸收因子, 从而促进肿瘤在
骨内生长l; _ 此外, 3 人体内骨骼可看作是一个大量生长因子的 储存库 , 转化生长因子(G ) 、 T F_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F 一 8 I ) 和 G I Ⅱ成纤 维 细 胞 生 长 因 子 ( G ) 血 小 板 源 性 生 长 因子 、 FF 、 (E -)骨形态发生蛋 白(MP 和钙离子大量储存于此, P GF 、 B ) 它 们在骨吸收触发作用下受到释放并激活 , 从而为转移瘤细胞
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同样可缓解疼痛 , 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21 溶骨性转移性骨肿瘤 . 既往研究表明, 转移I骨肿瘤的骨损害主要是由破骨细 生 胞, 而不是 由肿瘤细胞介导 的。进 一步研究表明, 同来源 不 的转移性骨肿瘤破骨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并不相 同。多发 性骨髓瘤骨转移病灶中破骨细胞仅在肿瘤细胞周 围、 近骨吸 收的表面聚集, 破骨细胞水平在未被肿瘤浸润的部位未见提 高, 同时新骨形成明显受抑制, 因此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表 现为单纯的溶骨 出玫变。近年研究证 明, 白介素( )l6核 I _、、 L 因子 出 受体活化 因子 (A K) R N 及其配体 ( A K , 巨噬细 R N I、 ) 胞炎 眭蛋白( P一 MI) 等破骨细胞生成因子与多发性 骨髓瘤 l
作者单位 :043 上海 , 第二 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203
者中 8 以上以溶骨病损为主, ~2 以成 骨性改变为 o 1 5 0 主[。在溶骨幽玫变的同时存在继发性新生骨形成 , 4 ] 这构成 了同位素骨扫描 的工作基础。前列腺癌骨转移病损绝大部 分为成骨 l 但 在成 骨性病灶 中骨 吸收反应 同样存 在。因 生, 此, 对成骨 陛改变为主 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 二膦酸盐等
江泽飞教授:乳腺癌骨转移进展
乳腺癌骨转移概述
乳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65%~75%。 乳腺癌远处转移首发症状为骨转移占27%~50% 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活质量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 骨相关事件包括 (SREs)1-3: 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 脊髓压迫 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手术 高钙血症
Kim JE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10 Oct 5. [Epub ahead of print]
T-score ≥ –2.0, 无危险因素
每隔1-2年监控风险和骨密度*
补充钙和维生素D
*BMD下降 ≥ 5% 就需要唑来膦酸治疗(4 mg / 6 个月). 使用3个部位最低的 T值
江泽飞等,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
双膦酸盐临床应用及研究:时间表
高钙血症
骨痛
预防SRE
无疾病进展 ?
总生存?
CTIBL
肿瘤骨转移
辅助治疗
DFS/OS ?
SRE:骨相关事件;CTIBL:肿瘤治疗引起的骨丢失;DFS:无病生存率;OS:总生存
唑来膦酸与其他含氮双膦酸盐(NBPs)的作用机制
.86
.69
.83
.92
.03
总 (95% CI) 21% <.001
Pavlakis N,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4:1-38.
尽早使用双膦酸盐,预防SREs疗效更好
Costa L, et al. Presented at: 31st Annual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2006. Abstract 178P.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的开题报告
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
的开题报告
题目: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经验总结及临床观察
背景: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形式。
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陆德铭教授是乳腺癌骨
转移领域的著名专家,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本研究旨
在总结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机制。
研究目的:
1.总结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和方法;
2.分析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机制;
3.探讨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优越性和对未来治疗的启示。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临床观察方法,收集并分析陆德铭教授近
十年来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治疗方案、
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等,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意义:
通过对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总结和临床观察,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
好的参考。
同时,对于探索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
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预期成果:
1.总结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经验和方法;
2.分析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和机制;
3.探讨陆德铭教授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优越性和对未来治疗的启示。
乳腺癌骨转移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程, 包括 : 肿瘤 细胞 穿透乳腺 基底 膜 、 细胞 运动 、 侵袭循 环 系统 、 骨微 环境 相 互作 用、 异性 黏 附到 骨 、 殖 形成 与 特 增
转 移 灶 以及 新 血 管 的 生 成 。 一 过 程 受 到 T F B超 家 族 、 这 G .
前研究较 多的乳腺 癌转移抑制基 因,其编码的产物具有 抑 制乳腺癌淋 巴结和骨转移的能 力。 B 1 因在乳腺癌 细胞 ZP 基
制 破 骨 细胞 分 化 、 少 骨 吸 收 。重 组 人 骨 保 护 素 (h P 用 减 rO G) 于 治 疗 乳腺 癌 骨 转 移 的 临床 研 究 也 在 进 展 中 抗 转 移 药 物 D nsm b是 针 对 R K eou a AN L的 人 源化 单 克 隆抗 体 . 体 亚 型 抗 为 IG 。 作 用 机 制 类 似 O G, 体 内停 留时 间较 长 。 快 g2其 P 在 可 速 并 持 久地 降低 骨 再 吸 收 , 目前 已被 用 于乳 腺 癌 骨 转 移 的
疗效 , 转移仍是 引起肿瘤术后 复发 的主要 因素 . 但 骨是乳腺 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 [ - - 。乳腺癌发 生骨转移后 , 可导致 骨质疏松 、 高血 钙症、 脊髓 压迫和病理性 骨折 等并发症。 目 前 , 规 治疗手段 有 : 疗 、 疗、 术 治 疗、 入 治疗 、 常 化 放 手 介 内 分泌治疗等。但 现有疗法都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 , : 如 常用化 疗药物 紫杉 醇具有 多种毒 副作用 , 且其单 剂应答率较低 ;
外. 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的基 因还 有乳腺癌转移抑制基 因一 l ( R S )Ceb 一、 R G等 。 B M 1、 -rB2 E E
靶 向 He一 于乳腺 癌转移 患者的临床 治疗 .全球至 少有 r 2用
乳腺癌骨转移途径
乳腺癌骨转移路径(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2、既往有乳腺癌病史。
出现骨疼痛、骨折、AKP升高或高钙血症等可疑骨转移的常规初筛。
3、乳腺癌分期>T3N1M0患者的常规检查。
4、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常规检查。
(二)诊断依据。
1、初筛诊断方法: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
2、骨转移影像学确诊检查方法:骨X线/CT/MR。
3、骨活检:必要时可获病理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考虑癌组织ER/PR、Her-2、年龄、月经状态以及疾病进展是否缓慢。
2、疾病进展缓慢的激素反应性乳腺癌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3、疾病进展迅速的复发转移病人应首选化疗。
4、Her-2过表达可考虑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
5、乳腺癌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威胁生命,而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所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强烈化疗。
6、内分泌治疗更适合长期用药,可尽量延长用药时间以延长疾病控制时间。
*进展缓慢的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特点1、原发和(或)复发转移灶肿瘤组织ER阳性和(或)PR阳性。
2、术后无病生存期较长(如术后2年以后才出现复发转移)3、仅有软组织和骨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漫性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内脏转移)(四)治疗目的1、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SREs)。
2、缓解疼痛。
3、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4、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五)可以门诊或住院治疗。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明确有骨转移。
(七)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2.胸腹部CT、心电图;3.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超声心动、头颅CT或MR。
(八)治疗方案1、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
2、双膦酸盐治疗。
3、手术治疗。
4、放射治疗。
5、镇痛和支持治疗。
内分泌治疗方案1、绝经后复发转移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首选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片。
基于碳点和过氧化钙的骨靶向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
基于碳点和过氧化钙的骨靶向纳米体系的构建及其对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摘要: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类型之一,它引起了严重的骨破坏和疼痛,导致患者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抑制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对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碳点和过氧化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可作为药物的载体,用于治疗乳腺癌骨转移。
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一种基于碳点和过氧化钙的骨靶向纳米体系,并研究了其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中的效果。
我们发现,这种纳米体系可以有效地抑制骨转移,减少骨破坏和疼痛,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该体系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药物稳定性,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碳点;过氧化钙;纳米体系第一部分: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骨转移是其最常见的远处转移类型之一,它引起了严重的骨破坏和疼痛,导致患者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通过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有效地降低了乳腺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但骨转移仍然是其治疗中的一个难题。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的抑制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对乳腺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
第二部分:材料与研究方法2.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材料包括:碳点:碳点由氨基酸和聚乙烯亚胺制备而成,在实验前经过超声震荡和离心处理后得到。
过氧化钙:过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用于治疗骨骼疾病。
多聚乳酸:多聚乳酸是一种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
2.2 方法2.2.1 制备碳点/过氧化钙纳米复合物将100 mg碳点溶于10 mL去离子水中,并添加100 μL过氧化钙溶液,通过超声震荡混合处理,得到碳点/过氧化钙复合物。
2.2.2 评估体系性质分别检测复合物的大小分布、ζ位势和稳定性,并通过电镜观察其形态。
骨代谢标志物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㊃综述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3.11.026骨代谢标志物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研究进展李欣1,2,王琳1,2综述,张德太1ә审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检验科;2.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22摘要: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骨痛㊁骨折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暗示不良预后㊂如何早期发现骨转移是诊治恶性肿瘤的一大难题,也迫切需要发现相关的标志物帮助早期诊断及治疗㊂骨代谢标志物是指可反映骨代谢及转换情况的骨代谢产物或相关激素,临床广泛用于诊断代谢性骨病㊁骨质疏松等疾病,可能与恶性肿瘤骨转移存在相关性㊂该文讨论了骨代谢标志物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㊂关键词:骨代谢标志物;骨转移;恶性肿瘤中图法分类号:R73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11-1614-04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c m a r k e r s i n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L I X i n1,2,WA N G L i n1,2,Z HA N G D e t a i1ә1.L a b o r a t o r y D e p a r t m e n t;2.C e n t e r f o r T i s s u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T o n g j i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A f f i l i a t e d U n i o n H o s p i t a l,W u h a n,H u b e i43002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i s o n e o f t h e c o mm o n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 a r e o f t e n w i t h b o n e p a i n,f r a c t u r e,e t a l.,w h i c h n o t o n l y 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t h e l i f e q u a l i t y o f p a t i e n t s,b u t a l s o i m p l y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H o w t o d e t e c t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e a r l y i s a m a j o r p r o b l e m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a n d t h e r e i s a n u r g e n t n e e d t o f i n d r e l e v a n t m a r k e r s t o h e l p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B o n e m e t a b o l i s m m a r k e r s r e f e r t o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t e s o r r e l a t e d h o r m o n e s t h a t c a n r e f l e c t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s m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h e y a r e w i d e l y u s e d i n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m e t a b o l i c b o n e d i s e a s e s,o s t e o p o r o s i s a n d o t h e r d i s e a s e s,a n d t h e y m i g h t b e r e l a t e d t o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c m a r k e r s i n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s.K e y w o r d s:b o n e m e t a b o l i c m a r k e r s;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全球每年有超过150万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并发症,尤其在乳腺癌㊁前列腺癌㊁肺癌㊁肝癌㊁膀胱癌等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通常可通过X射线㊁C T㊁磁共振成像(M R I)㊁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显像或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发现㊂即使诊断手段有所进步,但因骨转移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且检测常发生在较晚有症状期,且诊断时需与良性疾病,如骨关节炎等鉴别,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其早期诊断[1]㊂机体通过破骨细胞对旧骨的再吸收和成骨细胞对新骨的形成重塑整个骨结构维持骨量,骨重建受到多项因素的调节,以便在其生理稳定状态下保持这种平衡㊂然而发生骨转移时肿瘤细胞与骨细胞相互作用可能影响骨重建过程,引起骨代谢指标的变化[2-3]㊂现将几项常见骨代谢标志物及其在几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综述如下㊂1骨代谢指标1.1骨形成指标1.1.1骨碱性磷酸酶(B A L P) B A L P是一种定位于成骨细胞细胞膜上的酶,可将单磷酸酯水解为无机磷并控制焦磷酸盐释放,能起到钙结合蛋白或钙泵的作用,并可为骨形成提供碱性环境,促进骨质矿化,所以被看作成骨细胞成熟和具有活性的标志㊂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血清B A L P含量显著升高,且可能与总生存率相关[4]㊂1.1.2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 I N P)㊁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 I C P) Ⅰ型胶原是骨纤维主要成分,Ⅰ型前胶原是其前体,经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产物即为P I N P㊁P I C P和Ⅰ型胶原,Ⅰ型胶原参与骨质的形成和促成骨质的矿化,P I N P和P I C P则代谢入血液㊂因此,二者可以视为骨形成的特异性标志物[5]㊂有研究㊃41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ә通信作者,E-m a i l:d e t a i z h a n g w h@163.c o m㊂表明,在乳腺癌中高水平P I N P对骨转移具有预测性,而对除骨转移外其他远处转移无预测性,提示P I N P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预测具有特异性[6]㊂1.1.3骨钙素骨钙素又称为骨γ-羟基谷氨酸蛋白(B G P),是骨质中除胶原蛋白外含量最丰富的成分,是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非胶原蛋白㊂在体内一部分沉积于骨组织中特异性结合骨盐并矿化,参与骨形成;另一部分则进入血液循环,作用尚不明确,但可以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及骨代谢总体水平㊂1.2骨吸收指标1.2.1Ⅰ型胶原C-端肽(C T X)㊁Ⅰ型胶原N-端肽(N T X) C T X㊁N T X为Ⅰ型胶原蛋白两端,通过吡啶啉(P r y)或脱氧P r y(D-P r y)相连,在胶原纤维间羟脯氨酸(HO P)通过氢键维持胶原分子间的稳定㊂当Ⅰ型胶原被组织蛋白酶K分解后释放C T X㊁N T X㊁P r y㊁D-P r y㊁HO P5种标志物㊂但因为HO P特异性较差, P r y及D-P r y并不稳定,常用的检测标志为C T X㊁N T X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I-C T P),其反映了骨吸收中的胶原降解㊂同样高水平C T X㊁N T X也被认为与恶性肿瘤骨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7]㊂1.2.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 R A C P) T R A C P是由破骨细胞产生的非胶原蛋白,是由破骨细胞㊁活化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相互产生的一种酸性磷酸酶,反映了破骨细胞的富集和活力,其血清水平反映了溶骨性骨转移的程度和骨环境中的肿瘤负荷㊂有研究表明,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其水平上升,但在肺癌骨转移患者中未见明显相关性[8]㊂2骨代谢标志物与恶性肿瘤骨转移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之一,但是骨转移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在出现症状前可能就已发生,原发肿瘤侵入周围组织并进入血液/淋巴脉管系统,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可在骨中定居,可增殖或进入休眠状态以便随期形成肉眼可见的转移肿瘤[9]㊂肿瘤细胞可以改变骨吸收(破骨细胞)和骨形成(成骨细胞)细胞的功能,促进骨骼破坏,这个过程中骨代谢标志物是否会有改变且其改变能否作为骨转移早期诊断或预后诊断手段,以下举例骨代谢标志物在几种常见发生骨转移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㊂2.1前列腺癌伴骨转移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 I C P㊁N T X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发生骨转移的患者P I C P㊁C T X㊁N T X㊁D-P r y水平均显著升高,证明以上标志物可能适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评估[10]㊂有研究收集了64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临床结果分为无转移组㊁仅有淋巴结转移组(N1M0)和骨转移组(M1),分别测量了3组患者P I N P,结果显示,N1M0㊁M1组患者P I N 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M1组升高更明显,甚至比骨扫描发现阳性骨转移病灶提前8个月就出现P I N P水平升高[11]㊂有研究表明,C T X㊁N T X㊁T R A C P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 S A)均可作为检测骨转移的独立生物标志物,且N T X对前列腺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可能优于P S A[12]㊂有研究发现,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具有独立预测预后的价值,且小部分骨转换标志物高的患者(6%)似乎可于阿曲生坦治疗中优先受益[13]㊂有研究也发现,血清B A L P比P S A能更好预测雄激素依赖型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 S),经过双膦酸盐治疗后,两组患者中P S A㊁B A I F㊁尿N T X减少,提示O S改善,为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疗效提供了新的指标[14]㊂J A B L O N K A等[15]监测了55例前列腺癌患者长达2年血清N T X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分期㊁生化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P S A㊁血清N T X水平与生化复发时间明显相关(P< 0.05)㊂表明早期骨代谢改变即使在没有明显骨转移的情况下可能也具有预示潜在不良预后的意义㊂2.2乳腺癌伴骨转移关于骨代谢标志物对乳腺癌骨转移的预后价值的研究发现,骨形成标志物 P I N P㊁B A L P,骨吸收标志物 C T X是骨转移的预后标志㊂有研究对8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进行测量的大型随机试验发现,骨代谢标志物上升的患者发生骨转移乳腺癌复发的可能性增高,P I N P㊁C T X㊁I-C T P对首次骨转移具有预测意义,其中I-C T P的预测功能不受破骨细胞功能抑制剂 二膦酸盐的影响,而高水平P I N P对远期骨转移具有预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不能预测其他远处转移,说明P I N P具有预测骨转移的特异性[6]㊂乳腺癌患者血清N T X㊁尿C T X水平均会上升,尿C T X有望成为区分乳腺癌患者是否存在骨转移的关键指标,且协同骨密度一起评估诊断骨转移效率更高[16]㊂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 R A P)㊁C T X㊁N T X有望成为监测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反应性的新指标㊂也有学者认为,骨代谢标志物 T R A C P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与肿瘤数㊁淋巴结转移㊁肿瘤局部浸润和T NM分期相关[17]㊂但目前如何监测及哪一项骨代谢指标更值得关注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㊂2.3肺癌伴骨转移有学者对13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及135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血清㊃51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B A L P㊁T R AC P㊁I-C T P作为筛查肺癌骨转移的骨代谢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这些骨代谢指标水平明显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指标[18]㊂B A L P㊁I-C T P与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症状也存在相关性,当I-C T P水平升高患者骨痛症状加重,且B A L P水平可能与骨转移灶数量相关,多骨转移灶患者B A L P水平比少骨转移灶患者明显升高[19]㊂有研究也再次证实了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B A L P㊁I-C T P㊁N T X水平明显升高,且B A L P㊁N T X水平与肺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20],与HU A N G等[8]研究结果相符,但这些指标的检测值可能存在种族差异㊂我国学者进行的大型研究也揭示了肺癌及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患者血清或尿N T X㊁C T X具有诊断意义,且N T X 对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21]㊂L I U等[22]指出,对于诊断肺癌骨转移,血清N T X的灵敏度可能高于尿N T X㊂2.4其他实体瘤伴骨转移其他实体瘤中骨转移患者普遍存在骨代谢指标 B A L P㊁N T X水平升高,中国人群N T X与实体肿瘤骨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23]㊂肝细胞癌的肝外转移常见于肺及骨,骨转移也意味着疾病处于更具侵袭性的阶段和预后更差[24]㊂有研究证实了血清低水平N T X与C h i l d-P u g h分级及骨转移预后相关[25]㊂同样在泌尿系统肿瘤中B G P㊁N T X水平升高可能作为肾癌患者骨转移及低生存率的标志[26]㊂3小结早期发现㊁诊断骨转移对恶性肿瘤的诊治必不可少,当恶性肿瘤骨转移症状出现时大多数患者已有严重骨痛症状,且有骨折的风险,这对后期治疗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巨大影响㊂但无论是目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低(如X线㊁C T等)还是价格昂贵(如M R I㊁P E T等)均使骨转移的诊断十分困难㊂能否运用无创㊁方便㊁高性价比的诊断手段早期诊断骨转移成为一大挑战,本文就骨代谢指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部分骨代谢指标有可能成为早期辅助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指标,有潜力成为骨转移症状㊁预后㊁疗效等评估指标㊂参考文献[1]S O U S A S,C L E Z A R D I N P.B o n e-t a r g e t e d t h e r a p i e s i nc a n c e r-i nd u ce d b o n e d i s e a s e[J].C a l c if T i s s u e I n t,2018,102(2):227-250.[2]林敏,朱柳君,韩朝稳,等.骨代谢标志物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42(4):437-441.[3]I U L I A N I M,S I MO N E T T I S,R I B E L L I G,e t a l.C u r r e n ta n d e m e r g i n gb i o m a r k e r s p r e d ic t i n g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d e-ve l o p m e n t[J].F r o n t O n c o l,2020,10:789.[4]WU Z Q,C H E N X T,X U Y Y,e t a l.H i g h u r i c a c i d(U A)d o w n r e g u l a t e s b o n e a l k a l i n e p h o s p h a t a s e(B A L P) e x p r e s s i o n t h r o u g h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i t s p r o m o t e r a c t i v i t y[J].O n c o t a r g e t,2017,8(49):85670-85679. [5]李雅群,侯林,王春晓,等.骨代谢标志物及其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8):44-47.[6]B R OWN J,R A T H B O N E E,H I N S L E Y S,e t a l.A s s o c i a-t i o n s b e t w e e n s e r u m b o n e b i o m a r k e r s i n e a r l y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r e s u l t s f r o m t h e A Z U R E(B I G01/04)T r i a l[J].J N a t l C a n c e r I n s t, 2018,110(8):871-879.[7]C L E Z A R D I N P,C O L E MA N R,P U P P O M,e t a l.B o n em e t a s t a s i s:m e c h a n i s m s,t h e r a p i e s,a n d b i o m a r k e r s[J].P h y s i o l R e v,2021,101(3):797-855.[8]HU A N G J,G U T,Y I N G J.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s u r v e y o f a p-p r o p r i a t e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i n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l u n g c a n c e r[J].I n t J C l i n O n c o l,2017,22(6):1015-1025.[9]B A K I R B,C H I A R E L L A A M,P I T A R R E S I J R,e t a l.E M T,M E T,p l a s t i c i t y,a n d t u m o r m e t a s t a s i s[J].T r e n d sC e l l B i o l,2020,30(10):764-766.[10]A U F D E R K L AMM S,H E N N E N L O T T E R J,R A U S C HS,e t a l.O n c o l o g i c a l v a l i d a t i o n o f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c-t e r m i n a l t e l o p e p t i d e o f t y p e I c o l l a g e n(1C T P)a n d p e p t i d e s n-t e r m i n a l p r o p e p t i d e o f t y p e I p r o c o l l a g e n(P1N P)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 a n d b o n e m e t a s-t a s e s[J].T r a n s l A n d r o l U r o l,2021,10(10):4000-4008.[11]K O O P MA N S N,D E J O N G I J,B R E E UW S MA A J,e ta l.S e r u m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P I N P a n d I C T P)f o rt h e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a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a p p r o a c h[J].J U r o l, 2007,178(3P t1):849-853.[12]Y AMAM I C H I G,K A T O T,Y UM I B A S,e t a l.D i a g n o s-t i c a n d p r o g n o s t i c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a r t r a t e-r e s i s t a n t a c i d p h o s p h a t a s e t y p e5b i n n e w l y d i a g n o s e d 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 w i t h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a r e a l-w o r l d m u l t i-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s t u d y[J].I n t J U r o l,2023,30(1):70-76. [13]L A R A P N J R,E L Y B,Q U I N N D I,e t a l.S e r u m b i o m a r-k e r s o f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s m i n c a s t r a t i o n-r e s i s t a n t 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k e l e t a l m e t a s t a s e s:r e s u l t s f r o mS WO G0421[J].J N a t l C a n c e r I n s t,2014,106(4):d j u013.[14]S OM A,T U S M,L I U J,e t a l.R e s p o n s e i n b o n e t u r n o v e rm a r k e r s d u r i n g t h e r a p y p r e d i c t s 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 i n p a-t i e n t s w i t h m e t a s t a t i c 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a n a l y s i s o f t h r e e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J].B r J C a n c e r,2012,107(9):1547-1553.[15]J A B L O N K A F,A L V E S B D A C,D E O L I V E I R A C G,e t㊃61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 l.S e r u m c r o s s l i n k e d-N-t e r m i n a l t e l o p e p t i d e o f t y p e I c o l l a g e n(N T x)h a s p r o g n o s t i c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p a t i e n t sw i t h i n i t i a l p r o s t a t e c a r c i n o m a(P C a):a p i l o t s t u d y[J].C l i n C h i m A c t a,2014,436:316-318.[16]K U N D A K T E P E B P,S O Z E R V,K U N D A K T E P E F O,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b o n e 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 a n d 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a n d b o n e-o n l y m e t a s t a s i s[J].M e d i c i n a(K a u n a s),2021,57(9):28-35.[17]F E N G C,Z HA N Y,S HA O H,e t a l.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e x-p r e s s i o n s o f T R A C P5b a n d C A125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b r e a s tc a n c e r a nd t he i r v a l u e sf o r m o n i t o r i ng b o n e m e t a s-t a s i s[J].J B U O N,2020,25(2):688-695. [18]T A N G C,L I U Y,Q I N H,e t a l.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s e-r u m B A P,T R A C P5b a n d I C T P a s b o n e m e t a b o l i c m a r k-e r sf o r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s c r e e n i ng i n l u n g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C l i n C h i m A c t a,2013,426:102-107. [19]C HA I X,Y I NWA N G E,WA N G Z,e t a l.P r e d i c t i v e a n dp r o g n o s t i c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l u n g c a n c e r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a n d t h e i r t h e r a p e u t i c v a l u e[J].F r o n t O n c o l,2021,11:692788.[20]L A N G J,Z HA O Q,H E Y,e t a l.B o n e t u r n o v e r m a r k e r sa n d n o v e lb i o m a r k e r s i n l u n gc a n c e r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J].B i o m a r k e r s,2018,23(6):518-526.[21]Z HA N G Y,Y I M,C A O J,e t a l.S e r u m c r o s s-l i n k e d N-t e-l o p e p t i d e o f t y p e I c o l l a g e n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b o n e m e-t a s t a s e s f r o m s o l i d t u m o u r s i n t h e C h i n e s e p o p u l a t i o n: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 I n t M e d R e s,2016,44(2):192-200.[22]L I U B,Z HA O Y,Y U A N J,e t a l.E l e v a t e d N-t e l o p e p t i d ea s a p o t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t i c m a r k e r f o r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l u n gc a n c e r:a m e t a-a n a l y s i s[J].P L o S O n e,2017,12(11):e0187860.[23]D'O R O N Z O S,B R OWN J,C O L E MA N R.T h e r o l e o fb i o m a r k e r s i n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b o n e-h o m i n g m a l i g-n a n c i e s[J].J B o n e O n c o l,2017,9:1-9.[24]Y U A N X,Z HU A N G M,Z HU X,e t a l.E m e r g i n g p e r-s p e c t i v e s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i n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J].F r o n t O n c o l,2022,12:943866.[25]HO N D A Y,A I K A T A H,HO N D A F,e t a l.C l i n i c a l o u t-c o m e a nd p r o g n o s t i c f a c t o r s i n h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e s m e d i c a t e d w i t h z o l e d r o n i ca c i d[J].H e p a t o l R e s,2017,47(10):1053-1060.[26]R AMA N K U L O V A,L E I N M,K R I S T I A N S E N G,e t a l.E l e v a t e d p l a s m a o s t e o p o n t i n a s m a r k e r f o r d i s t a n t m e t a s-t a s e s a n d p o o r s u r v i v a l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m a[J].J C a n c e r R e s C l i n O n c o l,2007,133(9):643-652.(收稿日期:2022-10-15修回日期:2023-01-20)(上接第1605页)[7]徐红梅,周红刚.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腰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 41(19):4244-4247.[8]何斌,章淼锋,沈跃,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初次翻修的原因分析及翻修术疗效评估[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15):909-917.[9]鲁义,姚嘉茵,龚楚链,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其预测模型[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9,35(12):1197-1120.[10]WU X D,X I A O P C,Z HU Z L,e t a l.T h e n e c e s s i t y o f r o u t i n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s i n e n h a n c e d r e c o v-e r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f o r p r i m a r y h i p a n d k n e e a r t h r o p l a s t y: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 p r o t o c o l[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m o r e),2019,98(18):e15513.[11]高志祥,姜义山,龙能吉,等.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2):5097-5102.[12]S AMA A N M A,Z HA N G A L,P O P O V I C T,e t a l.H i p j o i n t m u s c l e f o r c e s d u r i n g g a i t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f e m o r o a c-e t a b u l a r i m p i n g e m e n t s y n d r o m e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a-t i e n t r e p o r t e d o u t c o m e s a n d c a r t i l a g e c o m p o s i t i o n[J].JB i o m e c h,2019,84:138-146.[13]何春耒,黄世桥,杨千绮,等.经前侧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6):3439-3441.[14]B O R G T,H E R N E F A L K B,HA I L E R N P.A c u t e t o t a lh i p a r t h r o p l a s t y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 f o r d i s-p l a c e d a c e t a b u l a r f r a c t u r e s i n t h e e l d e r l y:a s h o r t-t e r m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i n t e r n a l f i x a t i o n a l o n e a f t e r a m i n i m u mo f t w o y e a r s[J].B o n e J o i n t J,2019,101-B(4):478-483.[15]S K OWR O N E K P,WO J C I E C HOW S K I A,WY P N I E WS K I K,e t a l.T i m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d i r e c t a n t e r i o r h i p a r-t h r o p l a s t y c o m p a r e d t o p o s t e r o-l a t e r a l a p p r o a c h i n e l d e r-l y p a t i e n t s[J].A r c h M e d S c i,2021,17(1):106-112.[16]陶涛,郭炯炯,徐南伟.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20(5):431-435.[17]王志伟,张杨,刘跃昆.陶瓷髋关节假体系统摩擦噪声问题的有限元分析[J].机械设计,2020,35(3):113-120.[18]刘蓬然,焦瑞,陶金,等.不同界面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髋关节疾病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5):2347-2351.[19]何金,袁雪凌,唐运虎,等.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指标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5): 2352-2356.(收稿日期:2022-10-10修回日期:2023-02-16)㊃7161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6月第20卷第11期 L a b M e d C l i n,J u n e2023,V o l.20,N o.1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骨转移癌研究现状和进展
骨转移癌研究现状和进展骨是癌症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骨转移也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1]。
其中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骨转移病人约占73%[2、3],恶性肿瘤细胞在骨组织形成骨转移时,发生骨的破坏。
骨转移癌最常见的表现为进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功能障碍、脊索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4]。
目前骨转移的主要评估手段是影像学的方法,如X线、CT、MRI和ECT。
西医学治疗骨转移癌主要采用化疗、放疗、镇痛药物、骨改良药(BMA)、内分泌治疗、手术、热疗等治疗手段,各有优劣。
中医则采用辨证论治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综合各学科的优势,对骨转移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肿瘤的转移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环节包括肿瘤细胞间失去黏附能力、肿瘤细胞对基底组织的侵袭和进入特定组织的归巢能力;肿瘤细胞还通过对骨微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成骨性和破骨性骨损伤。
目前肿瘤骨转移的的机制尚未明确,但与这些因素有关。
1、骨微环境的变化促进转移发生。
原发灶癌细胞生长相对较缓慢,而一旦转移到骨,黏附到骨髓内皮细胞,就会加速生长,骨微环境可以提供适合瘤细胞生存、生长的因子。
有些学者提出了“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和“骨拟态(osteommi icry)”[5]的观点。
以前列腺癌为例,前者是指转移的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作为主要刺激溶骨反应的重要因子,另外瘤细胞分泌的IL-6、TNF、M-CSF等也增加细胞表面核转录因子κB受体启动子配体(RNAKL)的表达,进而作用于溶骨细胞前体细胞,诱导溶骨反应的发生和骨质吸收。
而骨质吸收过程中伴有TGF-β、IGF、骨形态形成蛋白等的释放,反过来刺激PTHrP的分泌增加,并刺激肿瘤生长。
后者是指进入骨组织的前列腺癌细胞,因在脱离雄激素的作用下能继续生长,瘤细胞进入骨骼后,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下,瘤细胞和骨基质中均表达RANKL和骨保护素,且显著上升。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及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
乳腺癌的放疗技术进展及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放疗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放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化方案。
一、放疗技术的进展1. 传统放疗技术传统放疗技术主要包括整体乳房放疗和保乳手术后的局部放疗。
早期的乳腺癌放疗通常采用全乳房放疗,但这种方法容易导致乳腺组织的损伤,引发副作用,如皮肤红肿、乳房畸形等。
2. 局部放疗技术局部放疗技术包括局部区域放疗和局部切缘加强放疗。
局部区域放疗主要针对肿瘤周围的淋巴结区域进行照射,以减少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局部切缘加强放疗则是在手术切除后,对手术切缘附近进行高剂量照射,以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3.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相继应用于乳腺癌的放疗中。
其中,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技术:(1) 强度调控放疗(IMRT)IMRT是一种精确瞄准肿瘤区域,降低正常组织剂量的放疗技术。
利用IMRT技术,可以更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放疗疗效。
(2)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活性,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常用于晚期乳腺癌的骨转移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 靶向放疗靶向放疗是指根据乳腺癌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放疗,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通过选择性照射肿瘤组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并提高治愈率。
二、疗效提高的最新研究进展1. 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联合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辅助化疗常常先于放疗进行,以减小肿瘤的体积,为放疗提供更好的疗效。
2. 分子靶向药物与放疗联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中的一大突破,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抗肿瘤效果。
初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后总生存期的研究进展
初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后总生存期的研究进展张硕怡;李永平【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2(49)5【摘要】原发肿瘤切除(primary tumor resection,PTR)能否改善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整体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仍然存在争议,根据来源于不同数据库的文献资料,本文从理论基础和回顾性、前瞻性、正在注册的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大部分回顾性研究发现PTR能使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
前瞻性对照研究相对较少,已发表的大多反对PTR。
结论上倾向于PTR可以提高初诊Ⅳ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OS,延长所有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综合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决策,对于三阴性、脑转移、多器官转移或者预期生存期<6个月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可结合整形修复技术。
采用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设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TR对于初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利弊。
【总页数】6页(P798-803)【作者】张硕怡;李永平【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6.8【相关文献】1.原发灶手术对初诊Ⅳ 期三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2.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标志物表达比较3.首诊Ⅳ期乳腺癌化疗后原发灶手术患者的特异性生存预后分析及列线图构建4.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5.初诊Ⅳ期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手术的术式、手术时机及获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与乳腺癌骨转移
yodh r o erl e rti ,P H p 、L1 I - ri om n — a dpo n T r ) I 一、L6、 et e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u rn coi fco ,T F) 。、 tmo ers atr N s T F B 、 胞 核 因 子 K 受 体 活 化 因 子 配 体 G . 细 B (ee t c vt f F K gn ,R N L 等 rcpo at a ro N B l ad A K ) r i o i 激 素 和细胞 因子 的影 响 。 1 3 雌激 素 、LI I - T F与骨质 疏松 . I— 、L6、N 正常人 体 骨髓微 环境 中成 骨 细胞 、 骨 细胞 、 破 相关 激素及 细 胞 因子维 持 着 动 态 平 衡 , 而不 会 故
・
骨 质 疏 松 与 乳 腺 癌 骨 转 移
任 留梅 卫红艳 翟琼 莉
乳 腺癌 是女 性最 常见 的恶 性肿 瘤之 一 。近 年 来 , 究表 明乳 腺 癌 与 骨 病 密 切 相 关 。乳 腺 癌 发 研
病 率 随着 年 龄 增 加 迅 速 上 升 ,5—5 4 0岁较 多 , 绝
12 与破骨 细 胞 增殖 和分 化 相 关 的 激 素 及 相 关 .
c e oiercpo , X R ) c l h m kn eetr C C 4 和 , 3 v 3整合 素 。
2 1注射 , 3 制备 动物 模 型 , 后用 x线拍 摄 小 鼠胫 然
有 抑制 作 用 J N 。T F和 M—S C F可 以促 进 破 骨 细 胞 的增 殖 和分化 , 由此 推测 雌 激 素 维 持 在 一 定 水 平 可抑 制骨 的溶解 作用 。所 以 , 女性 绝 经后 , 由于
骨唾液酸蛋白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骨 骼 是 乳 腺 癌 常 见 的 转 移 部 位 , 9 % 乳 腺 癌 患 者最 终 约 0 死 于 骨 转 移 。 骨 转 移 引 起 的 一 系 列 骨 相 关 事 件 (kl a— — see le t r
明显高于无 骨转移者 , 而骨转移癌 B P的表达又高于原 发肿 S
块 的表 达 , 见 B P与 肿 瘤 特 异 性 骨 转 移 关 系 密 切 。有 学 者 可 S 将 BPeN S —D A转 染 的 MD 2 1细 胞 、 B Pc N 转 染 的 细 A一 3 抗 S —D A
c n po iete rt a b s o b n eat i t a ns t sa o i e t ae a teji e c o so B P a d o e ak r a r d h oe cl ai f o e m t a s r t t l v s gtdt t h o t t t n f S n t rm res v i s r s s e me .I i s n i h nd ei h
【 关键词 】 骨 唾液酸蛋 白 ; 乳腺癌 ; 骨转移
中 图 分 类 号 : 77 9 R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0 2 1 ) 1 0 8— 4 10 0 6 (0 1 1 —14 0
R e e r h p o r s fbo e sao o e n i ne m at sass c s d by b e s a e s a c r g e s o n i lpr t i n bo a t i au e r a t c nc r
DU Y 4 a ,I e eat etfO cl y teF ut H si l fH bi dclU i rt ,h ah a g u u n L U W i p r n no g , h o r o t ee Mei nv sy S i zu n .D m o o h pa o a ei i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第19卷第12期
965
1)产生,同时增加MMP-2的表达,所以除了通 过与avβ3识别并结合的方式,BSP也可以通过 TGF-β1和EGF的通路发挥骨转移的作用。 1.3.3 骨桥蛋白(osteoprontein,OPN) OPN由 成骨细胞、乳腺上皮细胞、乳腺癌及其他肿瘤 细胞产生,在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晶核结合并 以基质沉淀形式存在。OPN能引起巨噬细胞、 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趋化和迁移, OPN诱导 乳房上皮细胞的移行依赖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 受体与OPN的结合,同时还需要多种生长因子 受体的参与,如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 长因子受体等激活的协同作用 [14]。OPN过表 达可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表达,加快细胞 外基质降解,促进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肿瘤细胞自身也能够产生和分泌OPN,并与细 胞表面的整合素结合,导致细胞移动性增强, 蛋白溶解酶分泌增加,从而引起基质降解,促 进肿瘤迅速生长和浸润转移。OPN 也存在着 旁分泌的作用方式,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周 围的基质细胞,促进基质降解。最近,Hurst 等[15]通过实验发现MDA-MB-231细胞分泌高 水平的OPN,而在转染了乳腺癌转移抑制因子 1的MDA-MB-231细胞中,OPN的表达明显减 少,转移受到抑制。由此推测,乳腺癌转移抑 制因子1可能通过抑制OPN而抑制了肿瘤的转 移,这进一步提示OPN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1.3.4 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 由成骨细胞分 泌产生,是骨组织含量丰富的非胶原蛋白之 一,通过控制细胞外基质分解与合成,调节细 胞因子活性和细胞形态,协调细胞与外环境 的反应。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后,可导致 血管通透性增加。经骨粘连蛋白刺激的MDAMB-231细胞,其MMPs活性增强,基质金属蛋 白酶抑制剂(TIMP)表达水平下调,表明骨粘连 蛋白可提高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16]。正常 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及MDA-MB-231等乳 腺癌细胞株的骨粘连蛋白表达呈阴性,对骨粘 连蛋白的活化呈梯度依赖性。如果原发乳腺癌 和浸润癌组织高表达骨粘连蛋白,则提示不受 骨粘连蛋白的趋化作用影响。尽管骨粘连蛋白 通过激活MMPs方式促进乳腺癌的浸润,但目 前尚无体内试验结果证明骨粘连蛋白对乳腺癌 细胞的趋化亲骨作用,骨粘连蛋白的受体也不
964
陈慧,等. 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系,其中涉及很多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分子 信号通路,下面我们就从乳腺癌细胞、骨髓微 环境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深 入阐述乳腺癌的特异性分子机制。 1 乳腺癌细胞的迁移、黏附和侵入作用 1.1 迁移机制 1.1.1 趋化因子及受体 趋化因子是不同类型 细胞分泌的低相对分子质量(8~10)×103的细胞 因子,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类表达于不同类型细 胞上的含有7个跨膜区的G蛋白偶联受体。趋化 因子及其受体通过细胞骨架蛋白重排、内皮细 胞黏附,促使细胞定向迁移,在骨髓等特定器 官组织的肿瘤靶向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骨基质中趋化因子与乳腺癌细胞上的受体相互 作用促进了乳腺癌的特异性骨转移。 近来研究认为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DF-1/CXCL12)及其受体CXCR4间的相互 作用是肿瘤细胞在骨髓内皮细胞间的迁移及黏 附过程中的控制因素。CXCR4介导癌细胞向 SDF-1迁移,这种迁移依赖细胞自分泌的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VEGF)[5]。与正常乳腺上皮 细胞相比,人乳腺癌细胞系、原发性乳腺癌和 转移性乳腺癌的CXCR4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显 著上调。淋巴结、肺、肝和骨髓等乳腺癌常见 转移部位组织的编码CXCR4趋化因子受体配 体(CXCL12/SDF-1)mRNA表达水平增高;而 肾和小肠等乳腺癌罕见转移部位的(CXCL12 /SDF-1)mRNA表达水平较低。试验表明 CXCL12趋化因子具有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系 MDA-MB-231细胞伪足形成、定向迁移和浸润 的作用,而抗CXCR4中和抗体可封闭该作用。 抗CXCR4中和抗体可抑制由MDA-MB-231细胞 静脉注射诱发的乳腺癌生长、肺和淋巴结转移 [6] 。Guise等[7]研究发现SDF-1与CXCR4之间 相互作用,促进人干细胞增殖和迁移到SCID小 鼠的骨髓中,乳腺癌骨的转移灶中也发现了相 似的作用结果。 1.2 黏附机制 1.2.1 整合素avβ3(integrin avβ3) 整合素 是细胞表面异二聚糖蛋白,也称玻璃黏附蛋白 受体,主要参与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结合反 应。破骨细胞大量表达的整合素avβ3在破骨 细胞介导的溶骨性骨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用。整合素avβ3参与抑制乳腺癌细胞死亡的 信号调控,通过与骨基质蛋白的结合,avβ3
整合素提高了转移到骨的乳腺癌细胞的存活 率。整合素avβ3还可以和骨中的骨唾液蛋白 等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三肽结构Arg-Gly-Asp结 合,并且能够介导乳腺癌细胞与骨小梁发生黏 附,调节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可能发生的侵袭 作用。Harms等 [8-9] 研究发现整合素avβ3的 抗体(S247)可以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骨转移,可起到预防乳腺癌骨 转移的作用。目前一种抗整合素抗体(西仑吉 肽)作为药物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中已经 通过临床Ⅱ期试验[10]。 1.2.2 钙黏素(cadherins) 钙黏素是黏附分子家 族中的一种,钙黏素中不同类型在骨转移中有 着相反的作用。钙粘素E是转移抑制剂,而钙 黏素N和钙黏素-11则是转移启动剂。研究发现 乳腺癌溶骨性转移中钙黏素N和钙黏素-11均高 表达。 1.3 侵入及浸润骨质机制 1.3.1������������������������������� ������������������������������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 MMPs家族是包含20余种依赖 锌的蛋白酶,是血管浸润、转移的关键催化 剂。目前研究最多与肿瘤骨转移及侵袭有关 的主要是MMP-1,MMP-2,MMP-9,MMP14。MMPs不仅仅来源于肿瘤细胞,肿瘤周边 的基质细胞也可以分泌。MMPs的转录调节主 要依赖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例如TGFβ和 TNFα。在与破骨细胞黏附之前,MMPs就可以 去除骨质上的表面胶原,从而打破物理屏障而 使肿瘤细胞得以入侵。最近,MMPs的抑制剂 已经用于小鼠肿瘤模型的治疗,结果显示可以 减少肿瘤负荷,抑制乳腺癌骨转移并延长生存 期[11]。 1.3.2 骨唾液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 BSP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糖基化和磷酸化蛋 白质,主要由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 胞合成,分布在矿化组织中。BSP作为骨细胞 外基质参与骨代谢,血清BSP浓度可反映破骨 细胞活性和骨吸收过程。BSP的C端有RGD序 列,可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表面的avβ3识 别并结合,导致乳腺癌细胞和骨小梁的黏附, 活化破骨细胞产生溶骨性骨吸收,促进乳腺 癌细胞的骨转移进程[12]。Jonathan等[13]的研 究提示在BSP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中,可以通 过TGF-β1和EGF的通路,使ERK(细胞外信号 调节激酶)磷酸化,刺激转录激活蛋白-1(AP-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mechanisms of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CHEN Hui,SHEN Za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Sixth People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Correspondence to:SHEN Zan E-mail:shenzanok@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0872991)。 通讯作者:沈赞 E-mail:shenzanok@
方法也很有限。虽然目前双磷酸盐等药物有一 定疗效,但大多是姑息治疗,不能延长总生存 期。 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 楚,特别在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方面。100多年前 Stephen Paget就提出了“种子和土壤”学说, 即肿瘤细胞为种子,骨微环境为土壤,骨微环 境为癌细胞的转移过程提供肥沃的营养。早在 那个时候人们就认识到癌细胞的转移并非是随 机的,不同类型肿瘤转移的靶器官不同,不同 器官提供的生长条件适合不同特性的癌细胞生 长 [4] 。“归巢学说”则认为乳腺癌骨转移的 特征是肿瘤细胞特异性地向骨的定居和归巢, 特异类型癌细胞是通过趋化因子作用于不同的 器官。上述2种说法都已被公认,但都存在一 定片面性。乳腺癌骨转移的过程中有着复杂的 阶段,乳腺癌细胞和骨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恶 性肿瘤的第1位,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 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1]。许多乳腺癌临 床研究表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比肺和肝 这两个常见的肿瘤转移器官要高许多,表明骨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骨转移约占 所有乳腺癌患者的70%[2]。肿瘤细胞通过滋养 动脉和典型动脉转移到中轴骨,故转移的常发 部位为椎体、骨盆、成骨近端和颅骨[3]。骨转 移形式可以分为3种: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 性,以溶骨性转移为主,约占80%~90%。乳 腺癌发生骨转移后,可导致骨质疏松、高血钙 症、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乳腺癌 骨转移一旦发生基本不可治愈,其发病率和死 亡率很高,中位生存期仅为2年 [1],有效治疗
《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第19卷第12期 CHINA ONCOLOGY 2009 Vol.19 No.12
Hale Waihona Puke 963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陈慧 综述 沈赞 审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 上海 200233
[摘要] 乳腺癌是一种容易发生骨转移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骨微环境及两者间 相互作用是形成骨转移的共同因素。乳腺癌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整合素、溶骨因子和成骨因子等使肿瘤 细胞易于扩散到骨,而骨微环境可以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一旦乳腺癌细胞侵入 骨质,肿瘤细胞分泌的因子就会作用于骨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如造血干细胞、T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 等),使骨质破坏且分泌相关因子反作用于癌细胞,从而引起转移的级联反应和恶性循环形成。 [关键词] 乳腺癌; 骨转移; 分子机制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09)12-09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