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房地产经济》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的产品、房地产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金融、流通与价格、消费等房地产运行原理和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房地产行业、产品、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从房地产投资、开发、流通到消费的运行过程的基本知识,具有房地产经营各环节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从事房地产经营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核心,以服务于主干职业技能课程为宗旨,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计划+实训计划)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以师生互动、课内外互动、校企互动为原则,实现课上教师引导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内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实训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要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经济学概念和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其次是结构安排科学合理,能够得到教学双方的认同;第三,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第四,要从房地产经济专业整个课程体系把握房地产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兼顾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求,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脱节、冲突等等;最后,要形成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自己的特色。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房地产宏观及微观市场调研与分析任务分解、多个项目实践,掌握房地产市场分析及预测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
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理论要求:
1.房地产行业、产品及制度的基本理论;
2.房地产市场供求原理和价格原理;
3.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各环节的基本概念特征;
4.房地产宏观管理的基本内容;
技能要求:
1.了解房地产经济活动内容,认知房地产企业类型;
2.全面了解新住宅文化、我国土地利用状况;
3.清晰判定房地产权属关系;
4.掌握土地和房产产权出让和转让方式;
5.掌握房地产营销基本要素和流程;
6.认知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机构及基本流程。
三、内容标准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以具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案例分析和学生分组讨论领会相合,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房地产经济发展建议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会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书。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在房地产市场分析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房地产相关机构和学生的典型分析文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本专业领域最新市场分析报告,贴近房地产市场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二)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考核方式:闭卷
2.成绩评定: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实训、课堂表现、期中测验:40%;期末考试:60%。
(三)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张洪力主编的《房地产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2.教学参考书:
(1)王克忠主编的《房地产经济学》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
(2)王春生、王淞编著《房地产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郭松海主编《房地产基础知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4)《房地产职业导论》(美国)
(5)《中国房地产导报》中国房地产产业报;《中国房地信息》建设部主办;《人居生活》新华通讯社主办;《中国建设信息》建设部主办;《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及相关报刊杂志。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专业技能特性,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应该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销售案例等配套教材组成。以文字教材为核心,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五)其它说明
1.注重情景化房地产经济环境的营造,包括当地城市实地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房地产虚拟经济环境的运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